㈠ 跪求美國鋼鐵業發展歷史。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
一、美國鋼鐵工業歷程
美國鋼鐵上業自1868年就開始了現代化進程,1868—1880年產業革命時期,美國鋼鐵產量以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長,從而使美國鋼鐵工業具有了龐大的生產能力,並日產品品種齊全,產品質量好,生產技術比較先進。
1881—1920年初期工業化過程中,美國鋼鐵產量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長,比英國、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都要快。1899年美國粗鋼年產量達到了1081萬噸。
1920—1955年上業化中期,美國鋼鐵產量以年均7%的速度增長。1953年,突破了年產鋼億噸大關,在世界范圍內長期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
1956—1975年工業化完成和以後的時期,美國鋼鐵產量以年均0.5%的速度微幅增長。1973年其年產鋼達到13680萬噸,是目前為止美國鋼鐵工業歷史上最高的產鋼紀錄。
自此以後,美國粗鋼產量開始滑落,再也沒有恢復到這一水平。可以說,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鋼鐵工業一直足美國經濟中的重要支柱產業;20世紀70年代以後,鋼鐵工業已演變為美國經濟中的重要基礎產業,一直受到美國政府的貿易保護。因此,鋼鐵工業有美國經濟的「晴雨表」之稱。
二、工業化進程中美國鋼鐵工業所具有的發展優勢
發展優勢可以分為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的本質都是生產力的國際比較,所不同的僅僅是比較優勢強調的是各國不同產業之間或同一產業不同的生產環節之間生產率的比較,而競爭優勢強調的則是各國相同產業之間、相同產業生產環節生產奉的比較。
1.美國鋼鐵工業在資源稟賦方面的具有以下幾方面比較優勢
①美國發展鋼鐵工業有著較為有利的資源條什,有著豐富的鐵礦石資源,品位也非常高,礦山工業發達,原料和燃料有充足的供應。如阿巴拉契亞山區有豐富的煉焦煤,蘇比利爾湖西部有豐富的鐵礦(目前富鐵礦已趨枯竭,但含鐵22%—35%的貧礦儲量巨大,以五大湖沿岸的梅薩比鐵礦最為著名)。
②發達的鐵路和水運,為鋼鐵工業發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什。1910年美國的鐵路里程即達到近40萬公里,是世界上鐵路里程最長的國家。鐵路的大量修建與鋼鐵上業的發展密切相關,一方面鐵路建沒需要消耗大量鋼材,刺激了鋼鐵工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完善鐵路交通網為鋼鐵工業的原料、燃料和產品的運輸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同時,美國的五大湖地區的水運和海運也為鋼鐵工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2.美國鋼鐵工業在工業化進程中所具有的競爭優勢
①政府高度重視並支持鋼鐵工業發展。工業化過程中,各個產業都處在高速增長過程中,作為基礎性行業的鋼鐵工業在產業構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既要滿足大規模基礎設施和基本建設的需要,又要為裝備工業、機械工業、耐用消費品製造業提供各種高質量、高檔次的鋼材產品,以提高這些行業的技術水平和產品檔次。因此,為了促進:正業進步,各國只有通過大力發展鋼鐵工業,增加鋼鐵工業的經濟規模,生產高質量、高技術鋼鐵產品,才能充分滿足國民經濟各部門對這種基礎原材料的需要。如果不能實現鋼鐵自給,那麼就需要花費大量的外匯進口鋼鐵產品,這對本已經資本稀缺的工業化進程來說,會加劇其他行業的資本緊張狀況,提高鋼鐵產品需求行業的投入成本,從整個國家的宏觀經濟來看,這是一種不經濟的選擇。美國政府在「二戰」前後一直把鋼鐵作為戰略性資源來對待,對鋼鐵工業給予的必要的政策支持。通過大力發展本國的鋼鐵工業,實現鋼鐵上業的規模經濟效應,提高鋼鐵企業的生產規模和技術、產品檔次,從而提高了國民經濟整體效益和質量。
②保持鋼鐵工業的技術進步。在早期比較重視新技術的引進和採用,並在此基礎上加以發展和創新。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盡管比英國和法國晚得多,但是在其工業化初期,就充分利用了國外的先進技術成果,如煉焦、熱風爐、平爐、型鋼軋機、鍍錫薄板等技術都是從英國引進的。引進以後,又加以改進,創造出許多新工藝和新設備。
③規模化生產。在生產體制上,實現企業聯合化和專業化並舉的發展模式,發揮了不同產品種類的規模經濟優勢。「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是第一個在鋼鐵加工中充分利用新技術的規模經濟優勢的企業家。1867年,他在匹茲堡建立了一座龐大的一體化的貝斯麥鋼軌用煉鋼廠即埃德加·湯姆森煉鋼廠,該廠在長達10年的時間里一直是世界是最大的煉鋼廠。到20世紀初,匹茲堡軋鋼廠每年用人只有1800人。隨著產量的增加,成本及價格大幅度下降,同時也給鋼鐵生產帶來了巨大的利潤。因此,美國開始組建起巨型的公司,把煉鐵、煉鋼、軋鋼等工序集中在一起,聯合企業的形式成為鋼鐵生產中的基本形式,其中美國鋼鐵公司成為當時世界最大的工業公司。與此同時,在產品的生產上,這些聯合企業卻趨向於專業化,從而減少了機械設備的種類,便於採用先進的技術和合理的經營管理,提高了規模經濟的效率。在1935年,至少有44個美國鋼鐵廠的生產能力超過40萬噸,是當時英國最大鋼鐵企業斯圖爾特——勞埃德公司的2倍,其中美國有18家企業的鋼鐵生產能力超過了100萬噸。
④運用資本的手段實現規模經濟。鋼鐵工業是規模經濟比較顯著的行業,需要籌集大量資本進行設備的更新和新技術的開發,因此,發展鋼鐵工業最需要建立現代股份公司制度以滿足上述要求。在工業化過程中,美國政府鼓勵發展大規模的製造業企業,企業之間的兼並、重組經常發生,只要是生產上需要,有實力的大公司就會義無返顧地去收購所需的公司。這種體制環境,客觀上有助於鋼鐵企業利用鋼鐵工業的規模經濟優勢,發展一體化的鋼鐵企業。
三、美國鋼鐵工業布局上的演變
1.資源型布局
美國鋼鐵工業發端於東北部的大西洋沿岸,最初是利用當地木炭和小鐵礦發展起來的分散小廠。隨著木炭被無煙煤代替,冶金中心向西遷移到靠近無煙煤產地的貝斯力赫姆(伯利恆)和斯克蘭頓一帶。焦煤煉鐵技術推廣以後,其中心繼續西移,轉移到生產焦煤的匹茲堡地區。匹茲堡在近代產業史上曾被稱為美國的「鋼都」。20世紀初,蘇比利爾湖區的鐵礦開發以後,在沿湖地帶又興起了許多新的鋼鐵工業中心,比如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蘭和布法羅等,在全國最大的鋼鐵消費區—北部的大西洋沿岸,也建成了大規模的鋼鐵廠。
2.消費型布局
二戰期間和二戰後,美國鋼鐵工業呈現出向沿湖、沿海消費區域集中的趨勢,新建鋼鐵廠大部分分布在芝加哥區和大西洋沿岸,匹茲堡地區的地位則相對大大削弱,有些鋼廠甚至倒閉。其主要原因是:①鋼鐵生產所需要的煤和鐵礦石等原料可以通過廉價水運的方式異地獲取,由於是大規模運送,鋼鐵企業還可享受低運價的優惠,而通過鐵路運送鋼材的運價卻很高;②20世紀50年代以後,蘇必利爾湖區富鐵石產量在不斷減少,從加拿大、委內瑞拉等國進口的優質廉價鐵礦石數量卻在日益增加。為了便於鐵礦石進口,美國在沿海地區新建了伯恩斯港鋼鐵廠和費爾利斯鋼鐵廠,擴建了巴爾的摩附近的斯伯羅斯伯特鋼鐵廠;③電爐煉鋼的比例在不斷提高。電爐煉鋼需要消耗大量廢鋼鐵(在美國約佔2/5),而廢鋼主要來自鋼材消費區。20世紀50年代以後,美國在消費區興建了幾十家小型鋼鐵廠,它們以廢鋼為原料,在消費區煉鋼,並軋制當地需要的鋼材,目前小型鋼廠生產了美國全國20%左右的鋼材,這對平衡鋼鐵工業的布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美國鋼鐵工業「衰而不退」
美國的鋼鐵工業在經過了20世紀初期、中期的高速發展之後,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陷入了衰退的境地,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鋼鐵工業已經退出美國國內主導產業的地位。衰退的表現形式:一是鋼鐵工業的增加值在美國28個製造行業中一直處於平均水平之下;二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雖然保持了10年的增長,但是鋼鐵工業依然缺乏增長的動力,鋼鐵企業所承擔的生產成本、環境成本都比較高,無法與進口鋼材進行有效的價格競爭。衰退的原因有如下幾方面因素:
1.美國國內鋼材需求總量發生了變化
一國的鋼鐵產品的消費需求狀況,影響著該國鋼鐵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即國內需求是提高中國鋼鐵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源動力,國內需求狀況的不同會導致各國競爭優勢的差異。隨著美國工業化的實現,美國經濟對大型鋼鐵產品需求量的增長速度明顯放慢。如1900年,機器製造業在西進運動中飛速發展,鐵路就業人口躍居美國首位;到1940年,汽車業已追至第二位;到1980年,信息業上升至第三位,到1990年信息業終於取代汽車業成為美國就業人口最多的產業。上世紀末,美國信息產業的年增長率已相當於其傳統產業的3—5倍。由於產業結構的變化,鋼鐵的需求總量、需求結構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所以美國鋼鐵的生產量趨於平穩,而不會達到之前的高產出。
2.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鋼鐵工業競爭力明顯下降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鋼鐵工業的國際競爭力明顯下降,突出體現為以下幾點:
①設備投資周期沒有與技術進步同步,導致生產設備老化。美國鋼鐵工業投資的第一次高峰是在「二戰」後的50年代和60年代。LD轉爐、連鑄、大型高爐、計算機控制軋機等鋼鐵工業現代化技術是在20世紀60年代、70年代進入實用階段,由此導致美國鋼鐵工業的設備投資和國際上鋼鐵工業技術革新不同步。與這相反,日本及部分歐洲國家則是同步將這些鋼鐵工業新技術進行應用與創新。
②設備結構落後,特別是軋制加工工序當中有相當多的設備無法滿足用戶的「小批量、多元化」需求。
③為了防止罷工,提高了工人工資,導致成本中工資比例提高。
④美國鋼鐵企業在出現困境時,選擇了「多元化」的發展道路,導致投資資金等多種資源的分散。
⑤20世紀70年代,美國國內由於反托拉斯法嚴格執行,美國沒有出現同日本一樣強有力的鋼鐵聯盟、產業研究會等業界團體,加之早期企業的兼並重組方案也沒能通過議會審核,導致美國工業在產業調整方面缺乏有效的執行力及靈活性,自接影響了美國鋼鐵企業對落後產能的淘汰及新產能的形成。
3.日本鋼鐵工業的崛起加速了美國鋼鐵工業的衰退
美國鋼鐵企業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以其完善的公司組織結構、鋼鐵廠和單個生產設備的規模大、經濟規模合理而著稱,並在這方面長期保持了領先地位。但是從20世紀60年代起,其他國家和美國在這方面的差距正在縮小,日本開始在某些方面已經超過了美國(主要是在工資和基建成本方面)。隨著技術的進步,世界范圍內鋼鐵工業燃料的消耗在大大降低,美國五大湖和內陸地區的鋼鐵企業原有的資源優勢在50年代後逐步消失:另一方面,大規模海運成本的降低,使得在沿海地區興建大型鋼鐵企業成為更具有優勢的一種產業布局選擇,這也使沿海建廠的日本鋼鐵企業在產品價格方面更具有競爭力;再者,日本鋼鐵工業是「外向型」產業,即鋼材產量的30%左右用於出口,美國是其重要的出口國,這也使美國鋼鐵工業直接面對日本鋼鐵工業的競爭,而美國鋼鐵產品成本要遠遠高於日本鋼鐵產品的成本,從而使美國鋼鐵企業失去競爭優勢。可以說,自20世紀70年代起美國鋼鐵企業在技術創新、技術應用、設備投資、生產規模等方面開始落後於日本鋼鐵工業。
4.藉助貿易保護措施給美國鋼鐵工業提供發展的空間
美國長期以來認為自己的經濟體制是世界上最白由的,其他國家的工業或多或少都會得到政府的保護。伯利恆鋼鐵公司董事長早在1968年就對股東們說過:「在世界上,我國的鋼鐵:工業是唯一完全私營的鋼鐵工業。不論在哪個國家,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把鋼鐵工業看作是政府政策的左膀右臂,並接受政府的資助,或者這些企業部分或全部地歸國家所有。這樣,這些外國政府一直採取旨在保護國內市場的措施,限制進口並鼓勵鋼鐵出口。近年來的趨勢如果任其繼續自流的話,那麼國內鋼鐵工業將遭受嚴重銷弱,從而威脅到國家的安全」。基於這種認識,美國鋼鐵企業在形勢迅速惡化時,美國鋼鐵工業通常會把許多困難及問題的症結歸為不同國家的工業體制,並將其上升為政治問題,藉助政府的保護性政策措施,躲避外國鋼鐵企業的競爭。
美國政府迫於鋼鐵企業的強大壓力,會對美國的鋼鐵貿易進行干預。1969年,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美國鋼鐵企業與歐洲、日本的鋼鐵企業就自願限制進口鋼材達成了一致協、議。2002年迫於國內鋼鐵企業的壓力,美國布希政府啟動201條款對美國的汽車製造商和其他鋼鐵用戶徵收高額的關稅來制裁企業從國外進口鋼鐵,以求救助長期不景氣的國內鋼鐵產業。從長期來看,保護主義措施對美國鋼鐵工業發展的作用是弊大於利。
5.美國鋼鐵工業「衰而不退」
美國政府對鋼鐵工業一直給予必要的扶持。如政府為保證國防用鋼和在尖端金屬材料研究及應用的領先性,將一些重點鋼鐵企業的研究和開發工作納入到國防預算當中加以保護,並以此支持美國鋼鐵工業在核心技術上的領先性。
20世紀80年代以後,美國進入後工業化時代,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產業逐步替代製造業成為美國競爭力的核心。但同時應看到,伴隨著信息產業的迅速發展,美國鋼鐵企業進行了大規模的管理及技術改革,通過高技術的擴散和滲透,促進鋼鐵工業有效地實行技術革新、結構重組,在更高層次上進行生存與發展。近幾年,美國鋼鐵工業的經濟效益在不斷提高,競爭能力有所改善,粗鋼年產量一直保持在9000萬噸左右。可以說,美國的鋼鐵企業重新成為世界鋼鐵技術革命中心與工藝改革的領先者,美國鋼鐵工業伴隨著美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做到了「衰而不退」。
當前美國及世界許多鋼公司普遍面臨經營和財務危機,及時找到正確的戰略解決方案是擺脫因境的關鍵,而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是解決的基礎。美國鋼工業目前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鋼工業是資本密集型產業,但經常出現資金使用的不明智舉措,而且市場產能始終處於過剩狀態。
對於鋼工業產能過剩的不利監督和管理是造成世界許多鋼公司財務狀況惡化的最重要原因。大部分產能過剩問題究其根本是錯誤的戰略決策和資金借貸。許多項目的上馬缺乏對市場的正確預測,其結果是鋼公司財務陷入困境,市場價格反復無常,價格對開工率和市場匯率的變動反應極其敏感,國內及出口市場競爭激烈,貿易磨擦和貿易保護措施不斷升級。
明智運用資金的能力對於一個公司的成敗至關重要。但遺憾的是,近些年來,在幾乎相似的兩個投資項目中,資金成本差異甚至超過了100%。在新項目中克服單位資本費用的超標及項目籌備時間拖延問題十分困難。
非常多的鋼廠和它們新項目的貸款機構都缺乏對以下核心市場定位問題的充分認識:
1、公司應當明確,在它們即將打入的國內或國際市場中所需建立的生產能力及開工率的准確數字,並且究竟要取得多大市場份額。
2、准確判斷哪些市場以及為什麼產品在這些市場能夠賺錢或賠錢。
3、准確分的公司所服務顧客群的規模和結構組成。
4、明確哪些是鋼材的過渡性市場,進口鋼材的最終使用地在何處。
5、准確分析公司的原有增長率及新進入市場的預期成長率。
二、雖然每個人都清楚地知道鋼工業需要合並,但說來容易做時難。
美國鋼鐵業合並所面臨的障礙非常大。自從1998年,鋼材價格降低、鋼公司利潤下降,使美國的鋼公司及鋼鐵業相關的公司根本沒有資金20世紀進行大規模收購。另外,由於20世紀90年代實施的一些錯誤擴張、合並和收購計劃,鋼鐵業已成為投資界極力迴避的產業。同時,鋼鐵業的合並還需要先解決歷史遺留的成本問題,只有問題解決了,才有可能形成大規模合並。美國鋼工業的合並還受到歷史失敗教訓的影響,如已兩次破產的美國LTV鋼公司就曾是Jones& Laughlin鋼公司和Repubic鋼公司在1984年合並成立的。在1988-1992年,加拿大的多法斯科鋼公司和阿爾戈馬鋼公司的合並也以失敗告終。
三、鋼工業曾經地宇強調生產和掠奪性擴張,忽視了應當認真研究市場戰略。
許多鋼公司為了加強對市場的佔領和掠奪,拚命擴大生產。注重生產對於任何一個產業都是至關重要的,各產業都應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進行掠奪性擴張,但如果過度強調生產,勢必會忽視對市場及市場戰略的分析。
一些過度擴張項目、合並及收購已嚴重損害了鋼工業在投資界的信譽。而且,過去那個通過建聯合鋼鐵企業或聯合小型鋼廠面輕易佔領市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現在許多市場反映的是一種在相對平等基礎上的競爭。
四、鋼公司在對代貸水平的控制和平衡系統上出現了故障,尤其是在一些急需建設的新項目上。
高層管理者會初步批准建設新項目,但這此項目經常會失敗。從項目的籌備開始,公司對來自於非決策層的不同意見部是極力排斥。通常,項目的可行性研究總是過於強調工程、設備、廠址選擇、地域銷售反饋以及領導層的意見,忽視了對市場、戰略和競爭的細微分析。而借貸機構自己根本沒有能力評估鋼工業市場的微小差異。而且一旦資金到位,公司內部根本聽不進對項目持謹慎態度的不同意見。
五、現今鋼材產品、終端用戶市場和鋼工業動態的變化速度超過了以往的任何時候,而過去用於人析市場的經濟和工業數據的質量卻在下降。
統計數據需要經常不斷的整理和增加,但是美國鋼工業有越來越多的公司不向工業統計機構報告,並且許多公司的報告也僅僅是簡單合計,從這些數據中根本無法分析鋼材終端用戶的消費情況。
數據信息整理僅僅是市場評估過程的第一步。鋼工業和鋼材消費產業的市場大小、結構及其它一些因素正在快速變化,基於這一原因,對市場的評估和對以往市場的研究通常顯得過於滯後,從而造成了信息的不準確,這直接導致了錯誤的戰略決策。
六、應當考慮國際市場的影響因素,尤其是亞洲的發展。許多美國鋼公司總是忽視或弱化這些因素。
鋼材是一種全球性商品。美國市場不可能獨立於世界市場之外。亞洲鋼材市場佔世界鋼消費的一半,預計新的消費增長2/3在亞洲,亞洲將會對定價、貿易和產能利用率產生極在影響。匯率的變動可能會給鋼材定價及企業的生產成本結構帶來災難。不適宜的匯率變動,如升值20%-30%或更高,將會使企業在競爭中處於極其不利的境地。美國鋼工業近期的成本結構惡化就是不適宜匯率變動的直接結果。曾經被稱為明星企業的柯羅斯集團在英國的生產廠,在短短幾年中,由於不適宜的匯率變動,使企業嚴重虧損。
㈡ 美國工業特點是什麼
美國工業主要有哪些特點
美國工業以技術先進、門類齊全、資源豐富、生產實力雄厚、勞動生產率高而著稱於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工業生長取得巨大進展,工業設備能力與生產規模都大大超過世界其它國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家;目前,美國的主要工業產品,如石油、天然氣、電力、銅、鋁、硫酸、乙烯、汽車、飛機等的產量,以及微電子工業、計算機技術、激光技術、宇航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核能利用和新材料的研製與開發等方面,在世界上均居領先地位;然鬧鉛而,在小型轎車、家用電器、通訊及辦公自動化設備、電子計算機晶元等技術密集型產品方面,則在近年內落到了日本、德國等國後面。
美國工業在地區分布上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西起密西西比河,東至大西洋沿岸,南起俄亥俄河和波托馬克河,北至密執安湖、伊利湖和安液陵好大略湖岸以南,以及新英格蘭的南部。這一工業密集的東西狹長地帶,被稱為美國的「製造業帶」。其面積只約佔全國的8%,但卻集中了美國1/2以上的製造業,成為全國工業最集中的地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在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亞等州,一些與軍事有關的新興的工業部門,如造船、飛機、導彈、電子、汽車裝配等得到巨大發展。南部得克薩斯等州的產油區,已逐步發展成為重要的石油化工中心。70年代以來,經濟和人口出現南移現象。被稱為「陽光地帶」的南部和西部工業發展較快,其速度大大超過東北部地區。
美國工業生產的特點:第一,工業生產規模大。第二,部門齊全,體系完整。第三,新興部門和尖端技術發達。第四,工業生產分布不平衡。在東北部,所屬十四個州的面積僅占國土面積的8%,卻集中了50%製造業,80%的剛產量和90%的汽車產量。在西部工業帶,航空、造船、電子和導彈等工業部門工業產值佔全國工業產值的10%。在南部工業帶,石油、化工、造船和軍工等工業部門工業產值佔全國工業產值的20%。
工業分述:
電力工業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其發電裝機容量、機組容量、年發電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美國電力工業的發展速度始終超前於國民經濟發展的速度。在全國發電量為3000億千瓦小時時(1947),用了20年的時間翻了兩番,1967年達13000億千瓦小時以上。電力增長的超前系數(電力彈性系數)達 2左右。此後的20年,由於「石油危機」等因素,電力增長速度減慢,年平均增長率為3~4%,但仍超前於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1989年,全美總發電量為29582億千瓦時,裝機總容量為6.85億千瓦,居世界首位。發電用能源佔一次能源總消費的比重為33%。這一比重逐年增長,反映了電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到2000年,這一比重將增至45%以上。用電構成主要是三大用電部類:工業用電佔38%,生活用電佔34%,商業用電佔26%。隨著工業電氣化程度的提高,單位產值電耗上升,而單位產值能耗卻不斷下降,如1960年每美元產值電耗為0.9千瓦小時,能耗為1.65千克標准煤。1980年,前者增加到1.25千瓦小時,而後汪鎮者卻下降為1.35千克標准煤。與此同時,生活用電水平也不斷提高。1980年,美國年人均生活用電為9536千瓦小時,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國家。
美國電力工業的所有制格局由私營電力公司、聯邦 *** 經營的電力局、市政公營電力公司和農電合作社4種形式的電力企業構成,並從20世紀30年代初開始形成,一直延續至今。私營電力公司幾經合並,已由2000餘家變為240家,其發電裝機容量和年發電量佔全國總數的78%;聯邦 *** 經營的6個電力局(田納西流域管理局、邦維爾電力局、西南電力局、阿拉斯加電力局、東南電力局和西部地區電力局)和1900家市政公營電力公司,發電裝機和發電量分別佔全國總數的20%......
美國本土三大工業區的工業結構各有什麼特點?
應該看就近的人文和地理環境,作出合理的發展計劃。
東北部工業區:也叫五大湖及大西洋沿岸工業區,是美國最早的工業區。主要有汽車製造、鋼鐵、化學工業。區內的紐約、費城、波士頓、芝加哥是重要的工業城市,此外,還有「鋼都」匹茲堡、「汽車城,,底特律。
南部和西部新興工業區:南部地區是美國新興的石油、飛機、宇航、電子等工業產區。休斯敦是全國最大的石油工業、化學工業中心。西部宇航、電子、飛機製造等工業發展較快。洛杉磯、聖弗朗西斯科和西雅圖是重要的工業中心。
高新技術產業:美國是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在計算機技術、電子通信、生物工程、化學等高新技術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在工業機器人和金屬合金方面也在世界佔有重要位置。美國的高新技術產業集中連片發展,形成眾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位於舊金山東南郊外的矽谷,是美國興起最早、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除了高新技術產業,其他都是荒廢多年。
1.美國工業特點? 2.美國發展工業的優勢?
美國的工業也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資源的基礎之上的,舉個例子美國的汽車與德國的和日本的汽車就存在很大的不同,美國汽車的排量就要打很多。但是相較於中國大陸,美國工業已經算是「輕污染」多了,美國發展工業存在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其國土未經過戰爭的洗禮之基礎上,這是美國當今能夠 屹立於世界第一最重要的原因;美國發展工業還體現在其國家政策的寬松型,以及國民教育,公民素質等多個方面
美國工業革命的條件和特點是什麼
條件:資源豐富,市場廣闊
遠離歐洲戰爭漩渦,吸引大量移民,帶來大量人才和先進技術
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
特點 美國工業中最先建立起以機器生產為基礎的工廠制度的,是農產品加工部門,主要是麵粉、肉食罐頭等行業。但由於農產品加工廠工藝技術簡單,所需資本不多,因而對社會經濟結構影響不大。工業中真正的革命性變革,還是從棉紡織業開始的。
㈢ 美國的工業技術為什麼高度發達
工業概覽
美國工業以技術先進、門類齊全、資源豐富、生產實力雄厚、勞動生產率高而著稱於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工業生長取得巨大進展,工業設備能力與生產規模都大大超過世界其它國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家;目前,美國的主要工業產品,如石油、天然氣、電力、銅、鋁、硫酸、乙烯、汽車、飛機等的產量,以及微電子工業、計算機技術、激光技術、宇航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核能利用和新材料的研製與開發等方面,在世界上均居領先地位;然而,在小型轎車、家用電器、通訊及辦公自動化設備、電子計算機晶元等技術密集型產品方面,則在近年內落到了日本、德國等國後面。
美國工業布局的特點是發展地區集中,分布不平衡;如汽車工業集中在底特律及其周圍五大湖區各州,這里集中有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通用汽車公司、福特汽車公司和克萊斯特汽車公司,其汽車產量和銷售額均佔全國總數的80%左右;造船業集中在4個地區,最主要的是以波士頓、紐約為中心的大西洋沿岸海灣地區;第二個是太平洋沿岸的洛杉磯、聖地亞哥地區;第三個是墨西哥灣各港口四周地區;第四個是五大湖沿岸地區;鋼鐵工業集中在匹茲堡。因此地臨近煤礦和五大湖工業區,容易獲得煤、鐵礦石的供應,背後又緊靠大西洋沿岸的工業區,有利於鋼鐵業的發展;飛機製造及航天業則集中在西雅圖、洛杉磯等西部地區;高技術工業,如電子計算機、光纖通信、激光技術、生物工程等則集中在加利福尼亞洲的矽谷周圍地區。
80年代以來,美國工業發展呈現一種不平衡狀態,一方面,傳統工業面臨國際上新興工業國家的劇烈競爭,正呈衰落狀態,被稱之為「夕陽工業」;另一方面,以高技術工業為核心的新興工業部門則呈現出蓬勃向上的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抵銷了整個工業水平下降的趨勢;自70年代中後期以來,美國工業雖面臨來自多方面的挑戰,但其在世界工業中所佔的份額一直保持在25~26%的水平。
鋼鐵工業
鋼鐵工業為美國經濟三大支柱之一,70年代以後,鋼鐵工業面臨著設備老化,勞動生產率低下,國際競爭激烈等方面的挑戰,處境非常困難;為此美國鋼鐵工業部門從80年代初開始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和企業結構調整;據估算,美國鋼鐵工業僅在80年代後半期就投入企業和設備技術改造資金6000億美元,使其轉爐效率、連續鑄鋼能力、帶鋼軋機等技術和設備達到了世界最先進水平;當然,同其它工業部門相比,美國的鋼鐵工業仍有很大困難,這不僅是美國國內因素所致,而是因為鋼鐵設備生產能力過剩,是一個帶有全球性的問題;近10年來,世界鋼鐵總產量一直呈下降趨勢,美國鋼產量則一直保持在世界總產量的11%左右。
世界前20名大型鋼鐵企業中,美國佔有7家,它們是: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 Group)、伯利恆鋼鐵公司(Bethlehem Steel)、國民鋼鐵公司、共和鋼鐵公司、內陸鋼鐵公司(Inland Steel Instries)、阿姆拜鋼鐵公司以及約翰和拉費爾公司。
汽車工業
美國汽車工業是本世紀剛興起的一個工業部門,美國經濟的三大支柱之一;1978年,美國汽車產量達到歷史最高點—1290萬輛後逐年下降,美國三家最大的汽車公司都出現了10億美元以上的虧損。為此,這三家大汽車公司都在80年代著手進行了企業調整和改革;經過80年代上半期的改造與調整,美國汽車工業到80年代後半期渡過了難關,使美國汽車產量連續幾年保持在1100萬輛的水平,三大汽車公司的汽車產量均居世界最先進行列;其中美國通用汽車公司高居榜首,福特汽車公司在日本豐田汽車公司之後居世界第三位,克萊斯特汽車公司排在日本日產汽車公司、法國雷諾汽車公司和德國大眾汽車公司之後,居世界第七位;進入90年代以來,因受美國國內經濟衰退的影響,美國汽車工業再次陷入困境;1992年2月,通用汽車公司宣布,3年內關閉12個工廠,裁員1.6萬人,到1995年,該公司將關閉21個工廠,解僱7.4萬名職工;這是美國汽車工業衰落的一個縮影;1991年,美國共銷售汽車1230萬輛,比1990年下降11.5%,為1983年以來最低水平。通用、福物和克萊斯特三大汽車公司在美國汽車市場所佔的銷售份額也下降了4%,降至有史以來的最低水平—68.9%;三大汽車公司的虧損額高達70多億美元,這一境況使布希總統1992年初訪問日本時,也要帶上三大汽車公司的董事長,以幫助美國汽車工業渡過難關。
建築工業
建築工業與鋼鐵工業,汽車工業並列為美國經濟的三大支柱,地位相當重要,它消費全國冶金工業10%的產品,70%的水泥、玻璃、磚瓦,40%的木材,50%的油漆工業產品,並佔有全國8%的運輸能力,被稱作是美國經濟的晴雨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建築業發展迅速,也帶動了其它工業部門的增長速度;到1972年創歷史最高紀錄,年建房230萬套;但在此之後,建築工業隨著美國經濟的衰落而衰退;到1981年降至最低點,年建房110萬套,不足1972年的50%;從1982年開始,建築工業又開始回升,到1988~1989年度,甚至達到了繁榮的程度;但也許正是由於這種繁榮,使銀行業對房地產和建築業信貸過度膨脹,造成了1990年民用高級住宅和辦公樓嚴重過剩,年底有1/3的新建築閑置無用,銀行貸款回收困難,導致對工商企業和個人信貸的收縮,引發了1990年第四季度開始的美國戰後第九次經濟衰退。
美國建築業現代化程度很高,設計技術和管理水平也居世界領先水平;在建築材料的應用上,也大膽採用新材料,如特種塑料、鋁合金、大面積平板玻璃等,在抗震力學和建築結構設計等方面,仍領導世界建築工業的發展方向。
機器製造業
美國機器製造業在二戰前落後於德國,到1969年,美國的機床產值才超過德國和前蘇聯,躍居世界第一位,但到70年代後期,則又面臨世界各國的挑戰;美國機器製造業由大約500家大公司組成,但在1972~1986年間,美國在經合組織各國機床出口總額的比重由14.9%下降到11%。里根政府為了阻止這一與國防工業密切相關的部門繼續衰落,提出了一項「國內行動計劃」,在限制進口的同時,增加資金投入;1988年,由於美元貶值和投資需求的增加,機器製造業部門狀況有所改善,訂貨增加,生產回升,但上升幅度不大,僅為1.5%左右;在數控機床和工業機器人製造方面,美國所面臨來自日本的挑戰更為嚴重,外國高級數控機床和工業機器人幾乎佔領了美國國內市場的75%左右。
高技術工業
與美國傳統工業普遍衰敗的狀況相反,美國的高技術工業則生機勃勃,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潛力;高技術工業包括微電子技術、電腦軟體、機器人、通訊設備、計算機輔助設計、光纖技術、超導研究、生物工程和航空航天技術等。
美國政府把高技術工業作為提高經濟增長率、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手段;據經合組織估計,美國在計算機技術、電子電信、生物工程、化學及航空航天等高技術部門居世界首位,只有在工業機器人、計算機晶元和金屬合方面落後於日本。
電子計算機和信息處理技術是現代高技術工業的核心。
此外,美國在高分子化學、生物工程、新材料與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超導、核能等方面,都保持著世界領先的位置,並對這些領域的繼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能源工業
能源工業部門是美國工業中最大的部門,它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水力、電力、核能等;石油和天然氣工業是美國能源工業中最主要的部門, 1989年,美國能源消費構成是:石油佔40.3%;天然氣佔24.1%;煤炭佔24.8%;核能佔5.8%;水力及地熱佔5.0%;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的蘊藏量很大,全國50個州都發現有石油和天然氣;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為美國提供了能源消費的主要部分,60年代末期國際上出現石油危機後,美國的採煤業才略有回升;特別是從70年代中後期開始進行的採煤技術設備更新運動,使美國煤炭採掘業的技術裝備和勞動生產率都居於世界先進水平;美國煤炭的主要產區是阿巴拉契山脈一帶,僅此處煤炭產量就佔全國總產量的50%以上。
除傳統的石油和煤炭能源外,美國還特別注重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目前美國正在開展利用潮汐、合成燃料、太陽能等新能源;核能更是美國大力發展的重點,1970年,美國擁有核電站19座,1980年增加為70座,1990年則增加到110座,另有4座正在興建中,按這種增長速度,到1995年,美國的核能發電量就可以超過煤炭發電量,位於石油之後居第二位。
㈣ 美國工業世界第一,為何很少說美國的產品質量好呢
主要是因為美國工人幹活不夠細致,產品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瑕疵,所以美國產品和更加仔細的德國和日本相比不算質量好。
㈤ 美國的工業農業概況
美國的工業農業概況:
1、美國是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主要工業區有東北部工業區、西部工業區、南部工業區。美國是世界上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位於舊金山(聖弗朗西斯科)東南端的矽谷,是美國興起最早、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著名產品為矽片。
2、美國農業的生產總量和出口量也很大,一些重要農產品的出口量在世界市場上所佔的比例甚至大於其產量在世界總產量中所佔的比例。美國的畜牧業和種植業並重,其產值之比大致是半對半。
加利福尼亞州是美國最大的農業州,1993年的農業銷售額達到198.5億美元,其次是得克薩斯州和衣阿華州,銷售額均超過100億美元。
(5)美國工業現在什麼水平擴展閱讀:
東北部地區是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全國的鋼鐵、機械、汽車、化工等傳統工業大部分集中分布在這里。主要工業區有東北部工業區、西部工業區、南部工業區。
南部地區過去以農業為主。由於這里地價便宜,勞動力充足,環境污染較東北部小,美國工業逐漸由東北部向南部發展,形成美國新興的石油、飛機、宇航、電子等工業基地。
太平洋沿岸的狹窄平原和谷地,是西部工業的集中地帶,宇航、電子、信息技術等新興工業發展較快。美國是世界上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位於舊金山(聖弗朗西斯科)東南端的矽谷,是美國興起最早、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著名產品為矽片。
㈥ 美國工業主要有哪些特點
美國工業以技術先進、門類齊全、資源豐富、生產實力雄厚、勞動生產率高而著稱於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工業生長取得巨大進展,工業設備能力與生產規模都大大超過世界其它國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家;目前,美國的主要工業產品,如石油、天然氣、電力、銅、鋁、硫酸、乙烯、汽車、飛機等的產量,以及微電子工業、計算機技術、激光技術、宇航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核能利用和新材料的研製與開發等方面,在世界上均居領先地位;然而,在小型轎車、家用電器、通訊及辦公自動化設備、電子計算機晶元等技術密集型產品方面,則在近年內落到了日本、德國等國後面。
美國工業在地區分布上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西起密西西比河,東至大西洋沿岸,南起俄亥俄河和波托馬克河,北至密執安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岸以南,以及新英格蘭的南部。這一工業密集的東西狹長地帶,被稱為美國的「製造業帶」。其面積只約佔全國的8%,但卻集中了美國1/2以上的製造業,成為全國工業最集中的地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在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亞等州,一些與軍事有關的新興的工業部門,如造船、飛機、導彈、電子、汽車裝配等得到巨大發展。南部得克薩斯等州的產油區,已逐步發展成為重要的石油化工中心。70年代以來,經濟和人口出現南移現象。被稱為「陽光地帶」的南部和西部工業發展較快,其速度大大超過東北部地區。
美國工業生產的特點:第一,工業生產規模大。第二,部門齊全,體系完整。第三,新興部門和尖端技術發達。第四,工業生產分布不平衡。在東北部,所屬十四個州的面積僅占國土面積的8%,卻集中了50%製造業,80%的剛產量和90%的汽車產量。在西部工業帶,航空、造船、電子和導彈等工業部門工業產值佔全國工業產值的10%。在南部工業帶,石油、化工、造船和軍工等工業部門工業產值佔全國工業產值的20%。
工業分述:
電力工業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其發電裝機容量、機組容量、年發電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美國電力工業的發展速度始終超前於國民經濟發展的速度。在全國發電量為3000億千瓦小時時(1947),用了20年的時間翻了兩番,1967年達13000億千瓦小時以上。電力增長的超前系數(電力彈性系數)達 2左右。此後的20年,由於「石油危機」等因素,電力增長速度減慢,年平均增長率為3~4%,但仍超前於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1989年,全美總發電量為29582億千瓦時,裝機總容量為6.85億千瓦,居世界首位。發電用能源佔一次能源總消費的比重為33%。這一比重逐年增長,反映了電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到2000年,這一比重將增至45%以上。用電構成主要是三大用電部類:工業用電佔38%,生活用電佔34%,商業用電佔26%。隨著工業電氣化程度的提高,單位產值電耗上升,而單位產值能耗卻不斷下降,如1960年每美元產值電耗為0.9千瓦小時,能耗為1.65千克標准煤。1980年,前者增加到1.25千瓦小時,而後者卻下降為1.35千克標准煤。與此同時,生活用電水平也不斷提高。1980年,美國年人均生活用電為9536千瓦小時,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國家。
美國電力工業的所有制格局由私營電力公司、聯邦政府經營的電力局、市政公營電力公司和農電合作社4種形式的電力企業構成,並從20世紀30年代初開始形成,一直延續至今。私營電力公司幾經合並,已由2000餘家變為240家,其發電裝機容量和年發電量佔全國總數的78%;聯邦政府經營的6個電力局(田納西流域管理局、邦維爾電力局、西南電力局、阿拉斯加電力局、東南電力局和西部地區電力局)和1900家市政公營電力公司,發電裝機和發電量分別佔全國總數的20%和19%。農村電氣化計劃由1936年開始執行,由內務部的農村電氣化局(REA) 向全國各農電合作社貸款,經20多年的努力,全美基本實現農村電氣化。現有農電合作社1000餘個,裝機1850萬千瓦。
美國的發電能源主要是礦物燃料,火電比重一直佔70%左右,火電中又以煤電為主,特別是1973年「石油危機」以來,煤電比重不斷增長,1984年煤電比重由1972年的44%增加為56%,油電和天然氣發電相應地由37%下降到17%。與此同時,由於易開發的水電減少,水電比重由15.6%下降到13.3%;核電比重由3.1%增加到13.5%。
美國現有火電裝機4.97億千瓦。早在1930年,世界第一台20萬千瓦機組在美國投入運行;接著在1955、1960和1965年分別投入了第一台30萬千瓦、50萬千瓦和 100萬千瓦機組。這是單機容量迅速發展的高潮時期,大致每隔5年左右單機容量翻一番,這對加快電力建設速度、降低造價和發電成本起了相當大的作用。此後,由於發電效率和運行可靠性方面的原因,放慢了機組容量增長的速度。
煤炭工業美國的煤炭生產主要分布在東、中、西部3個地區,即美國三大煤田:阿巴拉契亞煤田,主要產焦煤;中央煤田,主要產動力煤,現主要分布於五大湖地區;還有就是西部煤田,且產量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2006年西部地區的煤炭產量達6.19億噸,佔美國總產量的53.3%,主要生產礦山為露天礦;其次是阿巴拉契亞地區,為3.90億噸,佔美國總產量的33.6%,主要生產礦山為地下礦;中部地區的產量為1.52億噸,佔美國總產量的13.1%。
東北部原來是美國最大的燃料開采地,但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開采重點已經逐步移向南部。
油氣工業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主要集中在墨西哥灣沿岸的西部油田(主要在得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及其淺海地區,以及內陸的俄克拉何馬州),石油產量佔全國的近1/2,天然氣產量約佔全國的80%。其次為加利福尼亞油田(佔全國產量的12%),主要分布在洛杉磯附近。1967年於阿拉斯加北部發現了新的大油氣田。據估計,阿拉斯加大陸架可開採的石油儲量為12億噸,佔全國可開采儲量的1/3,現已大規模開采,1988年產量近1億噸,佔全國產量的1/4,成為美國新的石油基地。美國為了把南部生產的石油和天然氣運到主要消費區——東北部,修建了30多萬公里的輸油管和40多萬公里的輸氣管,並有大量油船專門向東北部運油。在墨西哥灣和大西洋沿岸(以紐約為中心的各港市),以及沿五大湖的許多城市中,都建有大規模的石油加工廠(1991年美國共有煉油廠192座,原油年加工能力為7.66億噸),加工原油能力為國內石油產量的2倍。因此,除加工本國原油外,還加工從中東和加勒比地區等進口的原油。
汽車工業 美國汽車工業是本世紀剛興起的一個工業部門,汽車製造業的分布特別集中在中西部地區,主要是在以布法羅、辛辛那提和珍妮斯維爾為頂點的三角形地區內,其中以底特律周圍地區最為集中,底特律是全國最大的汽車製造業中心。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的總部都設在底特律。美國經濟的三大支柱之一。1978年,美國汽車產量達到歷史最高點——1290萬輛後逐年下降,美國三家最大的汽車公司都出現了10億美元以上的虧損。為此,這三家大汽車公司都在80年代著手進行了企業調整和改革。經過80年代上半期的改造與調整,美國汽車工業到80年代後半期渡過了難關,使美國汽車產量連續幾年保持在1100萬輛的水平,三大汽車公司的汽車產量均居世界最先進行列。其中美國通用汽車公司高居榜首,福特汽車公司在日本豐田汽車公司之後居世界第三位,克萊斯特汽車公司排在日本日產汽車公司、法國雷諾汽車公司和德國大眾汽車公司之後,居世界第七位。進入90年代以來,因受美國國內經濟衰退的影響,美國汽車工業再次陷入困境。1992年2月,通用汽車公司宣布,3年內關閉12個工廠,裁員1.6萬人,到1995年,該公司將關閉21個工廠,解僱7.4萬名職工。這是美國汽車工業衰落的一個縮影。1991年,美國共銷售汽車1230萬輛,比1990年下降11.5%,為1983年以來最低水平。通用、福物和克萊斯特三大汽車公司在美國汽車市場所佔的銷售份額也下降了4%,降至有史以來的最低水平——68.9%。三大汽車公司的虧損額高達70多億美元。這一境況使布希總統1992年初訪問日本時,也要帶上三大汽車公司的董事長,以幫助美國汽車工業渡過難關。
航天工業航空航天業對美國的貿易平衡貢獻最大,每年達到21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美國航空工業是美國國防工業的核心,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航空工業部門,其產品主要用以滿足美國國防部的需求。
冷戰結束後美國對其總體軍事戰略進行了調整,導致國防經費大幅度削減,對軍用航空產品的需求急劇減少,生產能力出現嚴重過剩。國防預算從80年代的頂峰時期已經削減了1/3,采辦資金下降了大約67%,軍用飛機的銷售額從1987年的437億下降到1997年的314億美元,導彈的銷售額從高峰時期的142億下降到1997年的52億美元。92年以來由於石油價格上漲後,民用運輸業不景氣,民機工業亦受到沖擊,民機的銷售額逐年下降,95年銷售額239億美元較92年下降40%,96年隨著航空運輸業的復甦,民機工業開始回升,1997年銷售額為406億美元。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民機市場和國防預算的不斷削減,美國航空工業為自身的發展,正進行著大規模的調整。美國的航天工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區。
鋼鐵工業美國的鋼鐵工業主要集中分布於以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蘭、布法羅等為中心的大湖帶南部,以及大西洋沿岸消費區。隨著各地小鋼廠的紛紛涌現,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美國過去鋼鐵工業高度集中的狀況,分散趨勢進一步加強。
美國鋼鐵工業中心,賓夕法尼亞州第二大城市。位於該州西南部,俄亥俄河上源阿勒格尼河與莫農加希拉河交匯處。17世紀後期為一毛皮貿易站。18世紀中葉,法國殖民者在此建立據點迪尤肯堡。1758年為英國殖民者奪取,改今名。1816年與附近一些移民點合並。1837年賓夕法尼亞運河建成,1851年鐵路通達,該地成為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工商業迅速發展。1936年曾遭洪水嚴重破壞。40~50年代實施城市重建規劃取得成功,基本上控制了洪水和工業煙塵污染。
美國最老的鋼鐵工業中心。附近有優質大煤田,通過大湖和內河廉價運入蘇必利爾的鐵礦石。又當大湖區和大西洋沿岸中部兩大製造業帶之間的有利位置,發展鋼鐵工業條件優越。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在國內鋼鐵產品供應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有「鋼都」之稱。在鋼鐵工業基礎上,建立了重型機器製造、化學、原子能、電氣器材、金屬加工和運輸機械等工業。50年代以來,鋼鐵工業在全國的地位相對下降。目前煉鋼能力約佔全國1/5。許多大工業公司總部的所在地,著名的有美國鋼鐵公司、海灣石油公司、羅克韋爾國際公司、威斯汀豪斯公司等。擁有美國第一座完整的核動力工廠和工業用核反應堆。
化學工業發展的初期,主要生產酸、鹼等基本化工產品,之後,有機合成化學工業逐漸占優勢。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石油和天然氣為原料的有機合成化學工業發展十分迅速。化學工業的分布也從五大湖沿岸和東北大西洋沿岸迅速轉移到了石油資源豐富的墨西哥灣一帶。
石油化工是美國發展最快的化工部門。其布局特點是與煉油廠密切結合,建立大型石油加工與化工基地。墨西哥灣沿岸地區是美國最大的原油產地,當然也是石油化工最集中的地區,僅在科珀斯克里斯提—休斯敦—博蒙特地區就集中了全國石油化學工業的40%,休斯敦生產的合成橡膠佔全國的一半。墨西哥灣地區化工產品數量雖然很大,但主要是些中間產品,而化工產品,特別是高級化工產品仍遜於北部,所以在化工產值方面,目前北部仍占優勢。
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區是在煤炭和冶金工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老化工區,後來也興建了石油化學工業。
㈦ 美國紐約工業如何
紐約工業也十分發達,是僅次於芝加哥、洛杉磯的美國第三大工業中心。它是世界服裝中心、它佔有全國六分之一的印刷能力與三分之一的出版物、化妝品均居全國首位;機器製造,石油加工和食品加工等也佔有重要地位。http://mepzx.com/zd/ym
㈧ 美國經濟的工業
在美國工業中,製造業佔了全國生產總額的四分之三,每年為國家爭取了4,800億美元左右的收入。這個數目反映出美國製造業的價值,其中還不包括原料費、補給費、及燃料費等費用。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大生產國,其工廠每年所生產的貨品價值,比世界第二大生產國日本多出了將近500億美元。就工業基本金屬鋼鐵來說,美國產量佔世界五分之一;汽車產量佔世界四分之一,肉類產量也佔世界五分之一,並且生產佔世界上三分之一的鋁。在乳酪、衣服、化學品、紙張、紙板、紡織品及其他許多製造品上,美國都居世界上的領導地位。在印刷業與出版業上,美國也是首屈一指的國家。其最大的生產工業首推機械製造,其次是食品製造業。其他佔領導地位的製造工業包括運輸裝備、化學品、電器與電子器材、基本金屬、印刷業、出版業、紙張製造業以及金屬產品製造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