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是如何改造的
對農業、手工業實行合作化,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公私合營。
在整個過渡時期要實現「一化三改」。「一化」即社會主義工業化,就是要發展生產力。「三改」就是要改變生產關系:即對農業、手工業實行合作化,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公私合營。
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新中國僅僅用了4年時間,就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使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跨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
(1)機構改革中手工業聯社如何改擴展閱讀:
從1951年12月開始,黨中央頒發了一系列的決議,規定了我國的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到1956年底,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在經歷了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三階段後基本完成,全國加入合作社的農戶達96.3%。
通過合作化道路,把農民個體經濟逐步轉變為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理論和實踐。1953年春,中國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獲得土地的農民有著極大的生產積極性。
但分散、脆弱的農業個體經濟既不能滿足工業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又有兩極分化的危險(原因),只有組織起來互助合作,才能發展生產,共同富裕。
2. 三大改造中農業手工業改造形式主要是
一、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形式
1、積極引導農民組織起來,走互助合作道路。
2、農業合作化遵循自願互利、典型示範和國家幫助原則,以互助合作的優越性吸引農民走合作化道路。
3、正確分析農村的階級和階層狀況,制定正確的階級政策。
4、堅持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方針,採取循序漸進的步驟。
二、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形式
1、對個體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採取了類似改造個體農業的逐步過渡的方法,主要形式也是合作化。
2、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經歷了由小到大,由低級到高級的三個步驟:第一步是辦具有社會主義萌芽性質的手工業供銷小組;第二步是辦具有半社會主義性質的手工業供銷合作社;第三步是建立具有社會主義集體經濟性質的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2)機構改革中手工業聯社如何改擴展閱讀
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後,國內的主要矛盾轉為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
國家需要資本主義工商業有一定的發展,因為它有有利於國計民生的一面;但資本主義工商業又存在著不利於國計民生的一面,這就出現了限制和反限制的斗爭。
為了把原來落後、混亂、畸形發展的資本主義工商業逐步引上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從1953年起,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范圍內果斷地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改造。
改造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是把資本主義轉變為國家資本主義;第二步是把國家資本主義轉變為社會主義。
3. 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方針和過程
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黨採取了(統籌兼顧,全面安排,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方針。
農業和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步驟
一、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過程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新中國成立到1953年底,以發展互助組為主,同時試辦初級社。
第二階段,從1954年到1955年下半年,大辦初級社。
第三階級,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底,是合作化運動高潮段。1955年7月,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作了《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報告,總結了農業合作社的歷史經驗,系統闡述了農業合作化的理論、方針和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