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何時成為了工業國,教科書上有沒有說中國已經是工業國
中國從1995年到2015年,20年,從農業國家過渡到工業國家
❷ 通俗易懂地說一下什麼是「工業國」「工業化」「社會主義工業化」「國家工業化」。
分別是:現代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主要地位的國家;工業(特別是其中的製造業)或第二產業產值(或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或國民收入)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以及工業就業人數在總就業人數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變落後的農業國家為先進的社會主義工業國家。
工業生產在國民經濟中佔主要地位的國家即為工業國。工業化是指機器大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取得優勢地位的過程。工業化是過程,工業國是工業化的結果。 第一次工業革命在西方各個國家起止年代不同。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開始,到19世紀,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完成工業革命,依次是英、法、德、美、日。第一次工業革命後,完成用機器生產代替手工技術的這些國家,包括美國,都成為工業國。 資本主義工業化的特點是從輕工業開始。因為輕工業投資少,資本周轉快,可迅速獲得大量利潤。當輕工業發展大量需要機器和動力設備時,重工業才有利可圖,才可以發展起來。「美國成為以重工業為主導的工業國家」,是指出美國作為工業國家的特點。這說明美國的工業革命開展得更深刻。並不是說,「工業國家的經濟結構變成以重工業為主」了。 只有實現了工業化,才能成為工業國。
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在中國無產階級成為統治階級後,為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建立自己的物質技術基礎,使機器大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取得優勢地位,使社會主義國家由落後的農業國轉變為先進的工業國的過程。
❸ 什麼是後工業時代
後工業社會以理論知識為中軸,意圖是人與人之間知識的競爭,科技精英成為社會的統治人物。科技專家之所以擁有權力,全憑他們受的專業教育與技術專長。
丹尼爾·貝爾把人在歷史劃分為三個階段:前工業社會、工業社會和後工業社會。不同的社會是依據不同的中軸建立起來的。
前工業社會以傳統主義為軸心,意圖是同自然界競爭,土地是資源,地主和軍人擁有統治權。(從時間上大約是蒸汽機出現之前)工業社會以經濟增長為軸心,同經過加工的自然界競爭,機器是資源,企業主是社會的統治人物。
(3)後發工業國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後工業社會首要的也是最簡單的特徵就是:大多數勞動力不再從事農業和製造業,而是從事服務業。服務業指的是除上述兩種產業之外的商業、財經、交通、衛生、娛樂、科研、教育和行政工作等等。
軸心原則是理論知識日益成為創新的源泉和制定社會政策和依據工業社會是生產商品、協調人和機器關系的社會。後工業社會則是圍繞知識,為了創新和變革,實施社會控制和指導而組織起來的社會;這樣也就形成了必須從政治上加以管理的新型社會關系和新型結構。
❹ 所謂的後工業時期是什麼
後工業化時代: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人類逐漸進入了後工業化社會。後工業社會是工業社會進一步發展的產物,是美日英法德等發達國家率先進入的。克拉克(1940)指出隨著全社會人均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勞動力首先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轉移,再向第三產業轉移。由於某些產業的加工領域被轉移到其他地方,導致這些產業加工領域的就業量不再增加,所以大部分發達國家第二產業的就業比重越來越小,甚至減少。因此,隨著社會的發展,居民的消費從物品逐步更多地轉向服務。在後工業化時期,第一、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也將趨於下降,唯有第三次產業比重的持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