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型工業化指標體系包括哪些方面的指標
新型工業化指標體系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指標:
(一)反映新型工業化水平的指標體系
根據國內外有關的工業化理論和歷史經驗,選擇以下指標反映新型工業化總體水平。(1)人均GDP。該指標直接反映一國或地區的工業化水平或發展階段,該指標在國內外均有可比性。(2)城鎮化率。即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以及城市結構的合理化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工業化程度的重要標志。根據國際通用的劃分標准,工業化國家或地區的城鎮人口的比重要佔全部人口的60%以上。(3)第一產業從業人員佔全社會就業人員的比重。該指標是從農村勞動力的情況反映農村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水平,一般認為這一比重下降到20%以下才符合實現工業化之要求。(4)產業結構。該指標反映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工業化水平的提高,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結構的變動規律。一般認為,實現工業化時,農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應在20%~10%以下,工業比重為40%~50%以上,服務業比重應在40%~50%以上。(5)工業製成品占出口產品比例。即製成品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比重,能比較真實地描述一國或地區工業化水平和產業的國際競爭能力。
(二)反映工業化質量的指標體系
1.反映工業經濟效益的指標。主要評價一國或地區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水平,主要有:(1)工業成本費用利潤率。指在一定時期內實現的利潤與成本費用之比,是反映工業生產成本及費用投入的經濟效益指標。(2)總資產貢獻率。工業總資產貢獻率反映企業(包括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下同)全部資產的獲利能力,是企業經營業績和管理水平的集中體現,是評價和考核企業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反映企業的總資產創造的效益。(3)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一定程度上反映工業化發展速度。(4)工業平均勞動生產率。從勞動力要素角度反映活勞動的消耗與產出,是企業生產技術水平、經營管理水平、職工技術熟練程度和勞動積極性的綜合表現。
2.反映科技含量的指標。主要評價一國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科技創新、研究開發能力和水平,包括:(1)研究與開發(R&D)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它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科技進步的水平,
該指標反映一國或地區科技活動經費的投入水平。(2)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該指標反映一國或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狀況和水平,以及採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水平。(3)新產品產值比重。反映一國或地區科研開發水平及科研成果轉化為商品優勢、經濟優勢的能力。(4)專利數或技術成果數。專利數或技術成果數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技術創新活動中產出的專利數目或技術成果數目。一定程度上反映自主創新能力。
3.反映信息化程度指標。該類指標反映在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情況,主要有:(1)信息工業總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從產值角度大體反映信息產業的規模。(2)信息產品產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即信息產品凈產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該指標直接反映一國或地區在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的工業信息化水平。(3)工業領域信息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占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反映信息化投入水平。(4)信息產業從業人口占社會從業人數的比重。從勞動力角度大體反映信息產業的規模
4.反映資源消耗利用效率的指標。新型工業化注重資源節約,努力降低資源消耗。可以用萬元產值水消耗量、萬元產值物料消耗、萬元產值電耗和工業「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占萬元國內工業生產總值的比重來反映。
(三)反映工業化協調性與可持續性的指標體系
工業化協調性指標主要反映實施工業化進程中,對社會穩定、資源環境、社會發展的影響。
1.反映工業化與資源、環境協調與可持續性的指標可包括:工業固廢處置利用率、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廢水排放達標率、工業廢氣治理率、環保投資增長率、城市綠化覆蓋率、耕地保有率等。
2.反映工業化與社會發展的協調與可持續性的指標,通過以下指標反映:(1)工業從業人員增長率。該指標反映工業吸納勞動力就業、再就業情況,一般以年初工業企業職工總數與年末職工總數之比獲得。(2)城鎮登記失業率。反映城鎮人力資源的相對利用狀況和地區企業整體經營狀況。(3)大專以上學歷人員占人口總數比重。反映勞動者的素質。(4)城鄉居民人均純收入之比。反映城鄉收入水平的差距。(5)城鄉思格爾系數之比。反映我國或各地區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和生產水平的狀況。
在構建指標體系基礎上,選擇適當方法,就可對新型工業化的發展狀況進行綜合評價。
❷ 工業經濟效益考核指標主要包括哪幾項
工業經濟效益考核指標體系的設置及內容,具有宏觀導向性,科學合理性,綜合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則。
現由七項指標組成,即:
總資產貢獻率、
資本保值增值率、
資產負債率、
流動資金周轉率、
成本費用利潤率、
全員勞動生產率、
產品銷售率。
指標的選擇和設置,反映了企業的盈利能力、發展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產出效率、產銷銜接等六個方面的情況。
下面各項指標計算方法:
①總資產貢獻率:該指標反映企業全部資產的獲利能力,是企業經營業績和管理水平的集中體現,是評價和考核企業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
總資產貢獻率(%)=[(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額]
×[(12×100%)/累計月份]
(稅金總額=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應交增值稅)
②資本保值增值率:該指標反映企業凈資產的變動狀況,是企業發展能力的集中體現。
資本保值增值率(%)=(報告期期末所有者權益/上期期末所有者權益)×100%
所有者權益=資產總計-負債總計
③資產負債率:既反映企業經營風險的大小,也反映企業利用債權人提供的資金從事經營活動的能力。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④流動資金周轉率:指一定時期內流動資產完成的周轉次數,反映投入工業企業流動資金的周轉速度,是一個資金利用效果的指標。
流動資金周轉率(次)=(產品銷售收入/流動資產平均余額)×(12/累計月份)
⑤成本費用利潤率:反映工業投入的生產成本及費用的經濟效益,同時反映企業降低成本所取得的經濟效益。
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
其中:成本費用總額=產品銷售成本+產品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⑥全員勞動生產率:該指標反映企業的生產效率和勞動投入的經濟效益。
全員勞動生產率(元/人)=(可比價工業增加值/全部從業人員
平均人數)×(12/累計月數)
⑦產品銷售率:反映工業產品已實現銷售的程度,是分析產銷銜接的情況,研究工業產品滿足社會需求的指標。
產品銷售率(%)=[工業銷售產值(現價)/工業總產值(現價)]×100%
❸ 有沒有一個只指標可以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的水平
可以用工業生產值,工業佔GDP的比重來衡量,至於樓上所說的PPI是工業品價格指數,是用來衡量物價的。
❹ 工業生產指數的基本定義
工業生產指數(Instrial Proction)是相對指標,衡量製造業、礦業與公共事業的實質產出,衡量的基礎是數量,而非金額。該指數反映的是某一時期工業經濟的景氣狀況和發展趨勢。如同其他相對指標一樣,在使用工業生產指數時,必須注意資料的可比性,必須同絕對指標結合起來使用,方能比較客觀、全面地說明問題。
商務印書館《英漢證券投資詞典》解釋:工業生產指數 instrial proction index。名。用單數。根據某國家和地區特定時間內工業生產的總量編制的指數,由機器製造業、礦業及公用事業等組成。美國的工業生產指數由聯邦儲備局統計,每個月公布一次。其中包括工業和礦業產值,是分析和判斷投資市場的重要經濟指標。另為:index of instrial proction;instrial output index;instrial pro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