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蘇州工業園區是哪一年開始建設的近年來蘇州市的社會發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的合作項目,開創了中外經濟技術互利合作的新形式。1994年2月11日,國務院下達了《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有關問題的批復》。2月26日,李嵐清副總理和李光耀資政分別代表中新兩國政府在北京簽署了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同年5月12日,蘇州工業園區破土起動。
蘇州工業園區吸收了國內外開發區的成功經驗,又有自身的顯著特點:第一,它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簽署協議興辦的國際合作項目;第二,園區的行政管理由中方全權負責。成片開發由中新合資的開發公司負責。對外招商引資由中新聯合共同負責;第三,國務院同意在蘇州工業園區自主地、有選擇地借鑒新加坡經濟發展和公共管理方面的經驗。
1999年9月14日,中新兩國政府聯合協調理事會召開了第四次會議,確定了園區今後三年的發展目標:集中建設首期8平方公里,全面建成首期8平方公里的工業區,以及相配套的住宅區。同時按照園區發展的總體規劃要求,以滾動的方式向前發展,根據市場要求,繼續開發2平方公里的工業用地。對於未來的發展,雙方一致認為,蘇州工業園區是中新經濟技術合作的重中之重,雙方合作框架不變,開發主體合資性質不變,長期發展目標不變,雙方合作支持園區發展的承諾不變。
地處蘇州城東金雞湖畔,行政區域面積288平方千米,下轄三個鎮,戶籍人口25萬。
1994年2月11日,國務院下達《關於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有關問題的批復》;2月26日,中新兩國政府在北京正式簽署了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同年5月12日,蘇州工業園區破土啟動。
2002年02月23日,經報請省政府批准,蘇州市政府同意撤銷蘇州工業園區斜塘鎮,將其原轄區域並入蘇州工業園區婁葑鎮,實行鎮管村體制,鎮政府駐婁葑。區劃調整後,婁葑鎮行政區域面積90.84平方千米,總人口8.04萬,轄10個居委會、28個村委會。
【蘇州工業園區2003年區劃一覽】 2003年,轄4個鎮;將跨塘鎮臨湖村劃歸婁葑鎮管轄。(** 區劃名錄根據江蘇省2003年底村及村以上代碼整理。**)
跨塘鎮 轄:居委會(橋北、新鎮);村委會(蠡塘、婁江、婁東、婁中、湖濱、劍湖、古婁、上樓)。
唯亭鎮 轄:居委會(唯亭、亭南、涇巷、東亭家園);村委會(浦田、夷陵山、施家濱、懸珠、陽澄湖)。
勝浦鎮 轄:居委會(勝浦鎮街道、金苑新村、吳淞新村、園東新村);村委會(金港、金東、吳巷、勝巷、旺坊、南盛)。
婁葑鎮轄:居委會(新蘇、葑誼、葑塘、團結、星灣、獨墅湖、斜塘);社區居委會(蘇安南、蘇安北、官瀆、東港家怡、東港家樂、金益、蓮香);村委會(板陽、洋涇、倪庄、金厙、群力、東旺港、華蓮、周葑、宅前、墩頭、斜浜、金田、東巷、盛墩、建國、聯合、南旺、南夏涇、姚東、西馬、田巷、南沙里、臨湖)。
【2004年底】 轄4個鎮。(** 此處鄉鎮面積人口根據江蘇省統計年鑒電子版,2004年統計數據。**)
婁葑鎮 面積72.56平方千米,人口228728人。
跨塘鎮 面積33.59平方千米,人口 39751人。
唯亭鎮 面積82.15平方千米,人口 32171人。
勝浦鎮 面積16.20平方千米,人口 49266人。
2005年,根據江蘇省政府《關於同意調整蘇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蘇政復[2005]33號),蘇州工業園區唯亭鎮和跨塘鎮實施合並設立唯亭鎮。據此唯亭鎮將形成115.86平方千米的行政區域,人口5.8萬,轄11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
在建設小康社會中率先發展
http://www.subaonet.com 2006年09月02日 蘇州新聞網
市第九次黨代會以來的五年,是蘇州波瀾壯闊進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建設史,是振奮精神努力實現「兩個率先」的奮斗史,更是轟轟烈烈繼續在高平台上加快發展的發展史。五年來蘇州經濟發展的一組組擲地有聲的數字,令人振奮,令人自豪。細細地解讀這些數據,可以真實具體地展示蘇州經濟發展的亮點和特色,可以深刻地領悟蘇州率先發展的時代風采。
GDP居全國第五位
「十五」時期,是蘇州經濟總量和綜合實力顯著提升、連續跨越大台階的五年。繼2002年、2004年蘇州的地區生產總值分別跨越2000億元和3000億元的台階後,2005年蘇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26億元,在總量上又躍上了一個新台階,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達66766元,摺合人均超過 8000美元。短短五年,GDP連續跨越三個千億元級的大關,年均增長15.5%%,增速比「九五」時期高出3.9個百分點。GDP列上海、北京、廣州、深圳之後,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5位,比2000年提升了2個位次。
工業總產值居全國第二位
「十五」時期,蘇州以新型工業化為第一方略,抓住國際製造業轉移的大好時機,積極加強「三帶」(即沿滬寧線的高新技術產業帶、沿長江的基礎產業帶和沿滬浙的配套製造業產業帶)建設;大力推進「兩個」計劃(即「IT產業倍增計劃」和發展規模企業「220計劃」),努力打造國際先進製造業基地。2005年,工業經濟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579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31.1%%;總量繼續擴大,工業生產總值跨過萬億元大關,達 12123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908億元,五年間年均分別增長27.3%%和32.8%%。蘇州的工業總產值列全國最大的工業城市上海之後,位居全國第2位,比2000年提升了4個位次,蘇州已經名副其實地成為中國第二大工業城市。
實際利用外資居全國第二位
五年來,蘇州緊緊抓住中國加入WTO等有利機遇,主動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堅持把開放型經濟作為第一性經濟來抓,堅持把開發區作為招商引資的重要載體,著力加快5個國家級和10個省級開發區的進一步開發建設和功能的提升,促進全市開放型經濟在較高平台上實現量增質升。「十五」時期,世界500強跨國公司有107家在蘇州投資,累計注冊外資57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達到198億美元,分別為「九五」時期5倍和2.6倍。2005年,全市(按原口徑統計)實際利用外資60億美元,僅次於上海位居全國第2位。
進出口總額居全國第三位
五年來,蘇州積極推進進出口主體、產品、市場和方式的多元化,重視推進大通關和口岸建設,促進進出口貿易繼續高位增長。「十五」時期,蘇州進出口總額和出口總額的年均增幅雙雙達到47%%以上。特別是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其中機電產品出口比重由2000年的59.5%%上升到2005年的81.2%%,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提高了27.5個百分點。2005年,蘇州進出口總額1405.9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727.7億美元,進出口總額僅次於上海、深圳居全國第3位,比2000年又提升了1個位次。
地方財政收入居全國第六位
五年來,隨著全市經濟的加快發展、新增長點的大量涌現和企業經濟效益的不斷提升,加上全市各級充分發揮財政服務於經濟、服務於社會的作用,全面推進和深化各項財政體制改革,充分調動各地各部門增收的積極性,從而使全市財政收入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地方財力明顯增強,有力地保障了全市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需要,同時對國家的貢獻也日益增多。2005年,全市完成財政總收入718.1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16.8億元,均比2000年翻了兩番,年均增長30%%以上;一般預算收入的總量、增量繼續保持全省第一;在全國大中城市的位次由2000年的第9位上升至第6位,顯示了蘇州雄厚的經濟實力。
民營企業數量居全省第一位
五年來,蘇州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大力推進經濟結構的優化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尤其注重完善所有制結構、發展多種經濟成分。市委、市政府制定並全面實施《關於促進民營經濟騰飛的決定》以及各項配套政策,加強了發展民營經濟工作力度,積極營造發展環境,構築服務平台,為加快民營經濟的發展創設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2005年末,全市提前一年完成「民營經濟騰飛計劃」確定的民營經濟注冊資本三年翻番的目標。全市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總數分別為9.24萬戶和 23.08萬戶,數量名列全省第一位;注冊資本分別為1706億元和94.6億元,私營個體經濟注冊總資本比「九五」期末增長7.6倍;民營企業的稅收佔全市稅收的比重達29.5%%,完成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30%%,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增長極。由此,也促進蘇州的經濟結構發生巨大的變化,開放型經濟、民營經濟和規模經濟三足鼎立的格局基本形成。
服務業增加值居全省第一位
五年來,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服務業的發展,制定了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作出了《關於促進服務業跨越發展的決定》,確定了服務業發展的三大重點,明確提出要形成結構優化、特色明顯、功能完善、開放度高的服務業體系,使服務業成為「打造蘇州起飛的另一翼」。在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措施的鼓勵推動下,生產性服務業的領域不斷拓展,新興服務業日益壯大,傳統性服務業加快提升。2005年全市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256.3億元,位居全省第1 位,「十五」期間年均增長14.8%%。五年來,蘇州經濟發展的速度、質量、效益的確是令人矚目的。蘇州以佔全國0.46%%的人口、0.09%%的土地面積,創造出了佔全國2.2%%的國內生產總值、2.3%%的財政收入、9.9%%的進出口總額和8.5%%的外商直接投資的佳績。雖然數據不能代表蘇州經濟發展的全部內容,但數據是最有說服力和直截了當的事實。上述一組組活生生的數據不僅詮釋了蘇州過去五年經濟發展的輝煌,而且也預示著蘇州又一次經濟起飛的未來。
② 蘇州的工業園有幾個
只有一個蘇州工業園蘇州工業園 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的重要合作項目,開創了中外經濟技術互利合作的新形式。1994年2月11日,國務院下達《關於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有關問題的批復》;2月26日,中新兩國政府在北京正式簽署了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同年5月12日,蘇州工業園區破土啟動。
蘇州工業園區地處蘇州城東金雞湖畔,行政區域面積288平方公里,下轄三個鎮,戶籍人口25萬,其中,中新合作開發區規劃面積70平方公里。我們的目標是:把蘇州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和現代化、園林化、國際化的新城區。
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一直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高度重視。十年來,在中新合作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園區開發建設快速推進,發展效益不斷提高,群眾生活大幅改善,主要經濟指標以年均45%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長,累計新增就業崗位超過20萬個。2004年,園區以中央領導多次視察園區和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第七次會議、成立十周年慶典等重大活動成功舉辦為動力,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自覺服從和主動適應宏觀經濟調控,在加快開發建設步伐的同時,更加註重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全區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3億元,比上年增長38%;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9億元,增長42%;進出口總額達281億美元,其中出口119億美元,分別增長96%和99%;固定資產投資282億元,增長39%;新增合同外資41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8億美元,分別增長96%和50%;新增注冊內資174億元,成為了國內開發速度較快、協調發展較好、競爭力較強的開發區之一。
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取得的成績主要體現在:
一、形成了完整科學的規劃體系。根據區域發展總體目標,中新雙方專家融合國際上城市發展的先進經驗,聯合編制完成了具有前瞻性的區域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科學合理布局工業與各項城市功能,先後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項專業規劃,並確立了「先規劃後建設、先地下後地上」的科學開發程序,形成了「執法從嚴」的規劃管理制度。
二、建立了新的開發和管理體制。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CSSD)是園區的開發主體,由中新雙方財團組成:中方財團由中糧、中遠、中化、華能等14家國內大型企業集團出資組建;新方財團由新加坡政府控股公司、有實力的私人公司和一些著名跨國公司聯合組成。管委會是園區的管理主體,下設15個職能局(辦),工作人員面向全國招聘,並通過樹立「親商親民」理念、增強一站式服務功能、實行社會服務承諾制等途徑,初步形成了「精簡、統一、效能」的服務型政府,「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 的服務體系、「公開、公正、公平」的市場秩序和「科學、規范、透明」的法制化環境。
三、建設了高水準的基礎設施。累計投入300多億元,基本完成70平方公里合作區主要基礎設施開發,其中30平方公里建成區達到「九通一平」(道路、供電、供水、燃氣、供熱、排水、排污、郵電、有線電視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國際水準,建設了首期60萬千瓦發電廠、日供15萬噸自來水廠、日供15萬立方米燃氣廠、日處理10萬噸污水處理廠和每小時供氣40噸集中供熱廠等基礎設施源廠,其中日供20萬噸的水廠二期和日處理10萬噸的污水廠二期將分別於2005年9月和12月完工。在開發過程中,園區十分注重資源的集約利用,努力在引進項目質量、盤活土地存量、提高單位投資強度上下工夫,開創了 「清淤、治水、取土、擴地」相結合的土地綜合開發利用新模式,避免挖廢耕地1.5萬多畝;通過取消農村宅基地審批,將原先20平方公里的農村宅基地和村莊用地規劃為6平方公里的集鎮社區和居住新村,節約用地14平方公里。
四、引進了高質量的投資項目。園區堅持走經濟國際化和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累計吸引合同外資199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86億美元,投資上億美元項目55個,其中10億美元以上項目6個,區內項目平均投資額超3100萬美元,每平方公里工業用地投資強度達14.8億美元,英飛凌、三星、日立等50餘家跨國公司設立了研發機構,形成了電子信息、精密機械、生物制葯、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同時累計注冊內資512億元,其中私營企業注冊資本158億元,初步構築了國資、民資、外資齊頭並進的混合型經濟發展新格局。
五、促進了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合作區累計開發各類商住房800萬平方米,新建綠地1200多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超過45%,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示範區和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試點認證,空氣、水體、土壤等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具有綜合社區服務功能的鄰里中心和一批學校、銀行、賓館、商店、公園、醫療診所、體育設施相繼建成投用,園區科、教、文、衛等各項社會事業在高起點上發展、方興未艾。目前,隨著蘇州國際博覽中心等50多項地面實事工程啟動,環金雞湖地區將建設成為蘇州市最重要的現代商業商務文化中心。
六、提高了社會和諧文明程度。按照區域總體規劃,統籌布局社會功能,加快區鎮基礎設施對接,基本實現了鄉鎮「兩水兩氣」管網到企入戶。目前,90%農戶已遷入現代化居住小區,5萬名農村富餘勞動力正在轉換為具有就業創業技能的新型市民。園區所轄四鎮綜合實力均居全市前列,婁葑被評為全國千強鎮第四名。同時,不斷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建立起覆蓋全區的保養安置、社保救助、就業創業三道保障防線,確保群眾生活質量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
七、強化了借鑒創新工作。按照國務院的批復精神,園區結合國情,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經濟發展和公共行政管理等方面,積極借鑒新加坡經驗,累計派出1460多人次赴新學習,編制實施了68項新的管理規章和實施細則,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創新,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環境保護、社會保障、社區服務、一站式服務、職業培訓等方面,建立了高效廉潔的服務型政府和全新的運行體制機制。
當前,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已跨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去年5月召開的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第七次會議充分肯定了園區過去十年的發展業績,並指明了今後十年的發展方向。根據兩國領導人的最新指示精神,園區不僅要成為省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先行軍,而且更要成為全國「率先貫徹科學發展觀、率先實現統籌發展」的排頭兵。為此,蘇州工業園區將繼續以新型工業化、經濟國際化和城市化為抓手,進一步加大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力度,力爭今年各項指標力爭繼續保持40%左右的增長,到2014年,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在現有基礎上再翻兩番,基本建成一個國際化、現代化、園林化的嶄新區域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工業園區。
下一步,蘇州工業園區將緊緊圍繞新十年目標,按照「三為主、二致力」的工作方針,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主動適應宏觀調控新要求,堅持走新型工業化和城市化互動並進道路,率先增創對外開放的新優勢、產業提升的新優勢、科技創新的新優勢、管理體制的新優勢,帶頭實現「兩個率先」,加快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努力走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前列。
③ 蘇州工業園區資料
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的合作項目,開創了中外經濟技術互利合作的新形式。1994年2月11日,國務院下達了《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有關問題的批復》。2月26日,李嵐清副總理和李光耀資政分別代表中新兩國政府在北京簽署了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同年5月12日,蘇州工業園區破土起動。
蘇州工業園區吸收了國內外開發區的成功經驗,又有自身的顯著特點:第一,它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簽署協議興辦的國際合作項目;第二,園區的行政管理由中方全權負責。成片開發由中新合資的開發公司負責。對外招商引資由中新聯合共同負責;第三,國務院同意在蘇州工業園區自主地、有選擇地借鑒新加坡經濟發展和公共管理方面的經驗。
1999年9月14日,中新兩國政府聯合協調理事會召開了第四次會議,確定了園區今後三年的發展目標:集中建設首期8平方公里,全面建成首期8平方公里的工業區,以及相配套的住宅區。同時按照園區發展的總體規劃要求,以滾動的方式向前發展,根據市場要求,繼續開發2平方公里的工業用地。對於未來的發展,雙方一致認為,蘇州工業園區是中新經濟技術合作的重中之重,雙方合作框架不變,開發主體合資性質不變,長期發展目標不變,雙方合作支持園區發展的承諾不變。
地處蘇州城東金雞湖畔,行政區域面積288平方千米,下轄三個鎮,戶籍人口25萬。
1994年2月11日,國務院下達《關於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有關問題的批復》;2月26日,中新兩國政府在北京正式簽署了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同年5月12日,蘇州工業園區破土啟動。
2002年02月23日,經報請省政府批准,蘇州市政府同意撤銷蘇州工業園區斜塘鎮,將其原轄區域並入蘇州工業園區婁葑鎮,實行鎮管村體制,鎮政府駐婁葑。區劃調整後,婁葑鎮行政區域面積90.84平方千米,總人口8.04萬,轄10個居委會、28個村委會。
【蘇州工業園區2003年區劃一覽】 2003年,轄4個鎮;將跨塘鎮臨湖村劃歸婁葑鎮管轄。(** 區劃名錄根據江蘇省2003年底村及村以上代碼整理。**)
跨塘鎮 轄:居委會(橋北、新鎮);村委會(蠡塘、婁江、婁東、婁中、湖濱、劍湖、古婁、上樓)。
唯亭鎮 轄:居委會(唯亭、亭南、涇巷、東亭家園);村委會(浦田、夷陵山、施家濱、懸珠、陽澄湖)。
勝浦鎮 轄:居委會(勝浦鎮街道、金苑新村、吳淞新村、園東新村);村委會(金港、金東、吳巷、勝巷、旺坊、南盛)。
婁葑鎮 轄:居委會(新蘇、葑誼、葑塘、團結、星灣、獨墅湖、斜塘);社區居委會(蘇安南、蘇安北、官瀆、東港家怡、東港家樂、金益、蓮香);村委會(板陽、洋涇、倪庄、金厙、群力、東旺港、華蓮、周葑、宅前、墩頭、斜浜、金田、東巷、盛墩、建國、聯合、南旺、南夏涇、姚東、西馬、田巷、南沙里、臨湖)。
【2004年底】 轄4個鎮。(** 此處鄉鎮面積人口根據江蘇省統計年鑒電子版,2004年統計數據。**)
婁葑鎮 面積72.56平方千米,人口228728人。
跨塘鎮 面積33.59平方千米,人口 39751人。
唯亭鎮 面積82.15平方千米,人口 32171人。
勝浦鎮 面積16.20平方千米,人口 49266人。
2005年,根據江蘇省政府《關於同意調整蘇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蘇政復[2005]33號),蘇州工業園區唯亭鎮和跨塘鎮實施合並設立唯亭鎮。據此唯亭鎮將形成115.86平方千米的行政區域,人口5.8萬,轄11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
④ 蘇州工業園區哪一年開始建設的
1996年,2006年還搞了10周年慶祝活動呢
⑤ 蘇州工業園的簡介
蘇州工業園區於1994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同年5月實施啟動。行政區劃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區80平方公里,下轄三個鎮,戶籍人口32.7萬(常住人口72.3萬)。
作為中新兩國政府間重要的合作項目,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一直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中新雙方建立了由兩國副總理擔任主席的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1994年至今,已先後召開十一次聯合協調理事會、十一次中方理事會,國務院八次發文,在目標規劃、管理授權、政策扶持等重大問題上給予直接指導和具體幫助,並明確「凡是符合改革方向的可在園區先行,一時看不準的也可在園區試行」,為園區創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發展環境。
15年來,園區開發建設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超過30%,取得了GDP超千億元、累計上交各類稅收超千億元、實際利用外資(摺合人民幣)超千億元、注冊內資超千億元「四個超千億」的發展業績。2009年,園區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扎實做好「保增長、促轉型、塑品牌、重民生」重點工作,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20億元,同比增長15%;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07.5億元,增長13.1%;固定資產投資492億元,增長8.1%;實際利用外資18.6億美元,增長3.3%;進出口總額510億美元,其中出口240億美元,繼續保持較大規模;綜合發展指數居全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前列。目前,園區以占蘇州市3.4%土地、5.2%人口創造了15%左右的經濟總量,成為了蘇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今年以來,園區上下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動力,突出「保增長、促轉型、塑品牌、重民生」工作重點,努力在新平台上推進新一輪開發。經初步統計,1-10月全區實現實現工業總產值2411.6億元,增長4.2%;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94.1億元,增長12.4%;完成進出口總額406.8億美元,其中出口194.8億美元,環比逐月增長,經濟回暖態勢進一步確立。
⑥ 蘇州工業園區設計研究院的發展歷史
1994 中國-新加坡蘇州工業園區啟動。
1995 中國著名勘察設計大師時匡與江蘇優秀建築師馮正功聯合創辦蘇州工業園區設計研究院,創辦之始秉承國際化建築事務所模式,致力於蘇州工業園區建設。
1996 蘇州工業園區設計研究院榮獲江蘇省CAD示範企業。
1996 承接第一個外資工程設計——獅王啤酒蘇州新工廠。
1997 與美國洛瀚公司合作成功完成園區第一座標志性高層建築-蘇州工業園區國際大廈,榮列為亞洲100座優秀建築之一。
1998 首次在國內引入「鄰里中心」的概念,並成功設計園區第一個鄰里中心—新城鄰里中心。相繼鄰里中心在園區遍地開花。借鑒新加坡經驗設計完成了園區第一批住宅-----新城花園、沁苑小區,花園式的居住小區成為蘇州的一個亮點。
1999 與美國絡翰建築設計事所務合作設計的蘇州工業園區第一座高層建築----國際大廈竣工,成為園區標志性的建築,我院年底遷入第九層。設計完成了蘇州工業園區第二座高層建築----金融大廈。我院設計的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榮獲全國第九屆優秀工程設計銅獎。
2000 我院的蘇州大學王鍵法學院工程方案獲「王嘉廉現代中國建築設計獎大獎」。星海游泳館項目獲得全國第十屆優秀工程設計銅獎;我院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
2001 完成世界五百強之一的德國博世集團在蘇州的新建工廠設計,得到博世集團的認可 與好評,成為該 集團在中國國內的唯一戰略合作夥伴。
2002 我院成功改制,由原來國有公司轉制為由員工持股的有限責任公司。擁有控股與參股公司:蘇州工業園區監理有限責任公司、蘇州工業園區設計研究院工程公司、境群國際規劃設計顧問(蘇州)有限公司、蘇州工業園區設計研究院裝飾有限公司、易道(蘇州)設計咨詢有限公司、蘇州工業園區方元置業有限公司。2002年11月18日順利遷入我院自己設計並擁有產權的位於蘇州工業園區蘇虹中路393號的新辦公大樓,。
2003 設計並完成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在湖東新建築群中的「置業廣場」、「工商大樓」、「公 安大樓」等工程。
2004 我院被評為蘇州工業園區優秀勘察設計單位。與境群公司合作中標完成了蘇州大學在園區新校區的規劃及建築方案設計。相繼由我院完成了蘇大新校區的多項建築工程設計。與澳大利亞JPW建築設計事務所合作完成園區物流中心大廈的設計。
2005 完成改制後的第一次成功換屆;12萬平方米的蘇州工業園區工業技術學校方案中標及多項施工圖項目中標。
2006 我院獲得蘇州工業園區文明單位稱號、蘇州工業園區服務行業先進企業、江蘇科技咨詢協會資格會員並評為先進會員單位、取得AAA級江蘇省信譽咨詢企業。
2007 我院被評為蘇州市全市民營企業「雙愛雙評」活動先進單位。蘇州工業園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方案中標並設計。B30商貿中心等項目中標並設計。
2008 我院榮獲江蘇省勘察設計企業綜合實力排名(建築設計)前十名。國家開發銀行軟體中心方案中標並開始設計。完成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的圓融時代廣場設計。
2009 我院被江蘇省勘察設計協會授予誠信單位。超高層建築項目圓融星座、獅山廣場等項目施工圖設計中標。
2010 我院連續六年被評為蘇州工業園區優秀勘察設計單位。成立組建「蘇州工業園區賽普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上海分院。
2011 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⑦ 蘇州工業園區的發展,誰知道比較詳細
蘇州工業園區是中新兩國政府間重要的合作項目,1994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同年5月實施啟動。園區地處蘇州城東金雞湖畔,行政區域面積288平方公里,下轄三個鎮,戶籍人口26萬,其中,中新合作開發區規劃面積70平方公里。我們的目標是:把蘇州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和現代化、園林化、國際化的新城區。
作為中新兩國政府間重要的合作項目,蘇州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一直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十二年來,在合作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園區的開發建設一直保持著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達40%左右,累計上交中央和省市各類稅收400多億元,創造就業崗位超過38萬個。2005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達580.7億元,比開發之初增長了50倍;地方一般預算收入41.5億元,增長200倍;進出口總額從開發之初的幾百萬美元增加到405億美元,其中出口192億美元,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城鎮職工和農村居民收入分別超過2.8萬元和1萬元,均增長了5倍左右。
今年以來,全區幹部群眾按照科學發展、率先發展、和諧發展要求,統籌推進製造業升級、服務業倍增、科技跨越與新農村建設等重點工作,區域經濟繼續保持又快又好發展勢頭。1-7月全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115億元,同比增長25%;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4.5億元,增長31%;完成進出口總額277億美元,增長28.5%;新增注冊外資2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9.3億美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8億元,在較高平台上繼續保持穩定增長。
目前,園區以占蘇州市4%左右的土地、人口和7%的工業用電量,創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和固定資產投資,26%左右的注冊外資、到帳外資和30%左右的進出口總額。同時,每萬元GDP耗水5.8噸、耗能0.34噸標准煤,每度電產生GDP25元、工業產值90元,達到了90年代世界先進水平,初步走出了一條高產出、低能耗、無污染的新型工業化發展之路。其主要發展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產業結構更加優化。近年來,我們積極創新招商理念,更加註重引進項目的質量和成效,稅源型項目、研發型項目、生產性服務項目以及高科技項目明顯增多。目前,全區累計引進合同外資25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09.6億美元,注冊內資863億元,形成了內資外資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從地區結構看,來自歐美的項目佔49%,日韓佔18%,新加坡佔6%,港澳台地區佔22%。從投資規模看,投資上億美元項目超過60個,其中10億美元以上項目6個,區內項目平均投資額超3000萬美元,53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區內投資了85個項目。從產業層次看: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家,尤其是在IC、TFT-LCD、汽車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園區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液晶面板出貨基地和晶元封裝測試基地,大型客車和晶元產能均居全國前三位。
2、創新能力日益增強。我們始終堅持把科技進步作為立區之基、強區之本,不斷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扶持力度。(1)加快完善創新載體。先後組建了科發、創投、教投等國資創新投資主體,累計投入130餘億元,啟動建設了國際科技園(國家級軟體園)、獨墅湖高教區、生物納米園、創意產業園、中新科技城等各類科技創新載體200餘萬平方米,構建了市場招聘、獵頭招聘和上門招聘三大人才引進網路,引進中外一流高校10餘家、各類人才中介機構50多家。(2)加速集聚創新主體。先後建成了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火炬計劃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園、國家動漫產業基地、中國軟體歐美出口工程試點基地等6個國家級產業基地,擁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家、獨立研發機構50多家,尤其是院省市共建的中科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機構正式落戶園區,標志著蘇州獨立的國家級研發機構實現零的突破。(3)持續優化創新氛圍。先後建設了集成電路設計、軟體評測和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等一批創新功能平台;設立了總額超過30億元的風險創投、人才培養、中小企業創業擔保以及IC設計、軟體研發、動漫產業與生物、納米等領域的發展專項基金。目前,園區以佔全國十萬分之三的土地,創造了全國約3%的IT產值和16%的IC產值,汽車零部件和軟體外包銷售收入分別佔到蘇州市的55%和90%,高新技術產業利稅總額佔全市比重超過三分之一。
3、三產發展後來居上。按照省市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指示精神,積極推進園區服務業發展「倍增計劃」,重點圍繞「金雞湖、獨墅湖和陽澄湖」做文章,先後投入200餘億元,興建了現代物流園、科技文化藝術中心、國際博覽中心等大型生產服務設施60多萬平方米,建成了左岸商業街、金雞湖商業廣場等各類商業載體50萬平方米;相繼引進沃爾瑪、家樂福、世紀聯華等10多個知名商業品牌,入駐了美國普羅斯、日本通運等20多家國際物流公司,集聚了香港匯豐、英國渣打等20多家中外資銀行以及普華永道、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等30多家知名專業機構,有力促進了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的加快升級,環金雞湖區域正在成為蘇州市新的現代商業文化中心。
4、城市功能持續提升。園區開發突出了「以人為本」理念,較好地體現了經濟發展、科技進步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形成了較強的綜合環境優勢。(1)堅持規劃先行。從開發伊始,園區就編制了具有前瞻性的總體規劃,先後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項專業規劃,並確立了「先規劃後建設、先地下後地上」的科學開發程序和「執法從嚴」的規劃管理制度。(2)適度超前投入。先後投入300餘億元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按照「九通一平」標准,基本完成了70平方公里中新合作區主要基礎設施開發。(3)高標准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積極打造生態園林城區,大力實施綠化、亮化、美化工程,累計新增綠地1700萬平方米,綠地覆蓋率超過45%,為區內企業和居民提供了最佳的居住和創業環境。目前,中新合作區就業人口已超12萬人,居住人口近10萬人,其中外籍人士超過8000人。
5、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按照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園區在加快發展的同時,更加註重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1)注重資源集約利用。積極探索「清淤、治水、取土、擴地」相結合的土地綜合開發利用新模式,率先取消農村宅基地審批,大力推廣「零土地」招商,鼓勵各類建築向高層發展,多年來共節約土地近20平方公里。2005年,在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5%的情況下,土地出讓面積減少30%,中新區每平方公里工業用地投資強度達到17億美元。(2)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牢固確立「綠色招商」理念,堅持環保部門「一票否決」制,努力從源頭控制污染項目進入。十多年來,因環保因素被否決的項目有200多個,累計合同外資超過11億美元。同時,率先在全國開展循環經濟和生態工業園創建試點,區域環境整體通過ISO14000認證。(3)注重和諧社會構建。堅持「以德治區」和「以人為本、重在建設」方針,通過「虛事實做」的形式,積極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統籌社會資源力量,綜合推進科教文衛、生態環保和扶貧幫困等各項實事工程,全面建立完善以鄰里中心為依託的社區管理和服務體系;積極創建「平安園區」,完善社會綜合治理網路,努力打造最佳人居和創業環境。
6、富民工程優先實施。我們始終將執政為民和富民優先作為黨委、政府的第一責任,不斷加大富民強區、城鄉統籌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力度。(1)注重區鎮聯動開發。按照「城鄉一體化」要求,加快區鎮基礎設施對接。目前,90%農戶已遷入現代化居住小區,所轄三鎮綜合實力均居全市前列,婁葑還被評為全國千強鎮第四名。(2)加大就業創業扶持。重點實施「五個一工程」 (即建立一本IC卡就業管理台賬,強化一種技能培訓,騰出一批適應性崗位,培育一種創業致富光榮氛圍,探索一條股份合作、失地不失業的共同富裕新路子),努力形成「人人有技能、個個有就業、家家有股份」的致富基礎。目前,征地待安置勞動力中已有95%的人重新上崗就業,其中自主創業當老闆的超過5000人。(3)強化社會保障功能。建立了以預籌積累、個人賬戶為主,涵蓋醫療、住房、養老和失業救濟等各項社會保障的區域性公積金制度,健全完善了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農村合作醫療及大病統籌制度、征地農民保養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對社會和農村弱勢群體,建立了貧困幫扶制度,對低保對象實現應保盡保。目前,企業參保率已達100%,各類參保人員超過24萬人,基本做到了「老有所養、貧有所濟、病有所醫、難有所助」。
7、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園區是改革開放的前哨陣地,我們在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同時,高度重視黨的建設和隊伍建設。(1)加強了學習借鑒工作。累計派出1700多人次赴新加坡學習培訓,在規劃建設、經濟發展和公共行政管理方面認真借鑒新加坡經驗,先後編制實施了68項新的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確立了全新的「親商、富商」理念,建立了「精簡、統一、效能」的政府架構和對企業「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務體系,形成了科學規范的管理秩序和法治化環境。(2)加強了幹部隊伍建設。在幹部選拔和使用上,採用公開民主途徑,堅持全員招聘、績能考核、末位淘汰和動態管理。目前,管委會機關幹部平均年齡36歲,研究生、博士生、留學歸國人員和擁有高級職稱的佔30%以上。(3)加強了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針對開發區特點,我們特別重視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先後成立了園區外企黨委和私營個體經濟聯合黨委。目前,工委下設14個黨委、67個黨總支、304個基層黨支部,共有黨員1.2萬余名,基層黨組織建設基本實現了「全覆蓋」。(4)加強了勤政廉政建設。注重黨章學習,強化「八榮八恥」意識,堅持「以教倡廉,以制保廉,以俸養廉,以勤促廉」,標本兼治,著力治本。通過完善責任體系、健全監督網路,重點規范財務管理、政府采購、建築有形市場招投標等各項制度,提高了廉政建設系統程度。
代表的娛樂設施去左案商業街一帶看看吧,好像還真的沒什麼。
⑧ 蘇州工業園區是哪一年由哪位領導創立的
1992年初,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發表了借鑒新加坡經驗的重要講話。[1]
1992年9月,時任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率團訪問中國,積極呼應鄧小平同志講話,表達了中新合作共同建立工業園區、並以該園區為載體借鑒新加坡經驗的意向。此後,中新雙方圍繞合作開發事宜進行了多次協商和實地考察,最終確定選址蘇州。[1]
1994年2月11日,國務院下發《關於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有關問題的批復》(國函〔1994〕9號),同意江蘇省蘇州市同新加坡有關方面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