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力爭2022年智能製造關聯產業產值突破400億元近期,重慶印發了發展智能製造實施方案,該方案明確了重慶在智能製造方面的目標及任務。
力爭到2020年,全市智能製造取得明顯進展,累計推動2500家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建設5個具備國內較強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台、20個智能工廠和200個數字化車間,創建10個行業級智能製造標桿企業,建設5個智能製造示範園區,68%以上規模工業企業邁入數字化製造階段,52%以上規模工業企業邁入數字化網路化製造階段,「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達到58,智能製造關聯產業產值突破300億元,汽車、電子、裝備等有條件、有基礎的重點產業智能轉型取得明顯效果。
到2022年,全市智能製造進一步發展,累計推動5000家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建設10個具備國內較強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台。84%以上規模工業企業邁入數字化製造階段,64%以上規模工業企業邁入數字化網路化製造階段,「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達到62,智能製造關聯產業產值突破400億元。
山東:加速企業智能化轉型根據《規劃》到2022年,山東傳統製造業重點領域將基本實現數字化製造,條件、基礎好的重點產業和重點企業基本實現智能化轉型。
到2022年,山東省傳統產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要達到72%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7%以上,萬人機器人數量將達到200台以上,山東省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在國內位居前列;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實施前後企業運營成本降低20%,產品研製周期縮短20%,生產效率提高20%,能源利用率提高13%,產品不良品率要大幅度降低。
安徽: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人工智慧發展環境和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重點前沿理論和應用技術進步明顯,在產品智能、工業智能和服務智能等重點領域涌現一批優秀企業,集聚一批高水平的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在人工智慧平台、智能工業機器人、智能家電、智能裝備製造等領域形成特色應用。人工智慧產業規模超過15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
中期目標。到2025年,重點前沿理論和應用技術在部分領域取得突破,相關技術在智能農業、智能製造、智能醫療、智慧城市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智能無人設備、服務機器人等領域確立競爭優勢,培育若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人工智慧企業和人才團隊。人工智慧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4500億元。
廣東:2025製造業全面進入智能化製造階段到2025年,廣東省製造業綜合實力、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的地位明顯提升,全省建成全國智能製造發展示範引領區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製造產業集聚區。
到2025年:全省製造業全面進入智能化製造階段,基本建成製造強省。製造業水平顯著提升,規模以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提升至25萬元/人。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1.7%以上,安全可控的智能技術產品配套能力和信息化服務能力明顯增強。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信息技術集成應用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製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86.5。骨幹企業國際地位凸顯,培育一批年主營業務收入超100億元、1000億元的工業企業,涌現一批掌握核心關鍵技術、擁有自主品牌、開展高層次分工的國際化企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產品和服務的國際市場份額大幅提高,建成全國智能製造發展示範引領區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製造產業集聚區。
上海:製造業轉型升級發展規劃深入貫徹製造強國、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戰略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部署,將智能製造作為「上海製造」向「上海智造」轉變的主攻方向,實施智能製造應用「十百千」工程,堅持應用牽引、軟硬協同、分類施策、政府引導,大力推廣智能製造應用新模式,建立智能製造應用新機制,到2020年,力爭把上海打造成為全國智能製造應用的高地、核心技術的策源地以及系統解決方案的輸出地。
江蘇:2020年將建成1000家智能車間日前,為加快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江蘇省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快智能製造發展的意見》。目標到2020年,全省建成1000家智能車間,創建50家左右省級智能製造示範工廠,試點創建10家左右省級智能製造示範區。
根據《意見》要求,要加強領軍服務機構建設,進一步提升智能製造專業服務水平——培育壯大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到2020年,江蘇省培育形成100家左右國內有影響力的本土化、品牌化智能製造領軍服務機構。
01
安全生產將成為重中之重
當智能製造融合了機器人、人工智慧眾多前沿科技後,人為能夠及時控制的事故似乎變得更加簡單,但是在設備增多的情況下,如何有效管理人機交互時的安全性是重點之一。
另外,在工業物聯網進入製造業後,工業物聯網遭到數據攻擊的事件常有發生,所以企業的設備、產品等數據的安全也顯得尤為重要。
02
智能製造行業將會近一步擴大
智能製造在汽車行業、3C電子領域的應用已經逐步加深,當各企業開始認識到智能製造是實現中國製造2025的重要方向後,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能夠對企業的產值和效率持續優化,智能製造會進一步滲透石化、紡織、機械等行業。
03
通用性技術或將成為AI+的突破口
在定製化柔性製造、多場景生產的大力發展下,通用性技術並不能滿足生產需求。對於AI賦能傳統工業,就能夠容易解決這些需求。
在大數據的積累下,企業能夠利用AI實現專業場景的快速轉變,真正做到製造向「智」造轉型。
04
數字雙胞胎技術或將崛起
數字孿生技術將作為企業數字化升級和智能工廠建設的第一選擇,車企可以通過這些技術在研發過程中解決生產過程復雜、資源浪費等產生高成本的問題,以更低的成本做出數字化模型。
通過降低成本,汽車行業在明年的銷量可期。同時,在3C領域引入數字雙胞胎技術也可帶動行業的發展。
預計到2020年,至少50%年收入超過10億元的製造商將為其產品或資產啟動至少一項數字孿生項目。
05
打造精準大數據閉環
近些年,工業大數據開始被企業所重視,利用大數據能夠挖掘那些隱藏在背後的客戶價值,幫助企業完成時限客戶需求、生產系統、商業模式、決策模式的轉變。大數據能夠幫助企業從0做到1,然後再從1做到N,從N做到1(個性化)。
要實現這樣的模式,就需要企業構建從構建從採集、分析、轉化、反饋等環節的精準數據流閉環。
06
更多互聯網企業進軍智能製造
互聯網企業進軍工業領域,即「互聯網+智能製造」已取得初步成效。阿里雲與西門子合作,宣布正式進軍工業物聯網,同時網路智慧工廠以及京東智慧供應鏈等都在打造自己的智能製造產業。
互聯網企業具有長時間的數據積累和技術優勢,在進軍工業領域後,能夠給傳統製造企業帶來更多的技術應用場景,加速企業智能製造的轉型。
07
用戶需求將引導企業轉型
工業發展進程正在從企業產品牽引用戶需求轉變為用戶需求引領企業生產,智能製造將會改變傳統製造從生產環節降低成本增效,進而轉向提供高附加值的衍生服務,從提供智能產品到智能服務實現附加值提升。
08
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台成熟發展
通用性行業平台由於縱深程度有限,市場供給與需求並不匹配,使得企業上雲意願不強,尚未探索出成熟的市場化模式。
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台由於兼具聚焦和普適雙重特性,面對智能製造各行業不同需求,有望率先探索出可行的市場化商業模式。
09
聚焦智能製造解決方案等細分行業
由於國內智能製造起步較晚,對於人才的挖掘和培養以及資金壓力是企業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如果從幾個發展方向上切入智能製造,或許只有大企業才能負擔起。
如果中小企業從智能製造系統等細分領域深入研究將有望成為獨角獸。
10
超高附加值製造領域帶來機遇
增材製造技術應用在桌面級應用以及簡單的工藝大規模的場景不具備成本優勢,而作為發動機、風電葉片、潛艇螺旋槳等為代表的超高附加值、超大型定製化單品製造領域可能會在2019年給增材製造在工業領域帶來機會。
Ⅱ 人工智慧與工業設計的關系
人工智慧與工業互聯網的結合是大勢所趨,現在只是剛剛開始。如果AI不能在工業落地,那麼人工智慧賦能生產力就只會是夢想。
人工智慧與工業互聯網的結合是大勢所趨
工業上也有IT技術,包括感測器、執行器、監控與數據獲取系統SCADA、製造執行系統MES、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工業上OT技術包括材料、機器、方法、測量、維護、管理、模型,這兩者需要結合,否則工業互聯網還是「兩張皮」。
靈活、高效和節能的方式運作。工業人工智慧中需要融合數據技術(DT)、分析技術(AT)、平台技術(PT)和運營技術(OT)等技術。工業領域主要以企業私有資料庫為主,規模有限,要實現人工智慧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就必須要在製造業領域加強數據獲取與整合,企業必須切實做到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02人工智慧技術的歸類
人工智慧技術怎麼在工業上應用?先要明確AI的應用分類。
人工智慧我們可以分成感知、理解、行動,具體又包含視覺分析、語音處理、知識表達、機器學習,其目的是為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改進客戶體驗、促進技術創新。對於傳統的製造業企業來說,如果想做到人工智慧的融合落地,企業首先要收集數據,這就需要比較好的感測器、物聯網等,但是大部分企業都不具備。
傳統製造業不擅長信息技術的研發,但有些信息技術領域的公司是願意進入傳統產業領域的,與製造企業共同為生產力賦能。人工智慧在工業的應用,包括質量分析、裝備診斷、能源能效管理、采購管理、製造銷售等環節,都可以派上用場
Ⅲ 科技助力高質量發展 工業互聯網讓「製造」變「智造」
原標題:工業互聯網讓「製造」變「智造」
工信部日前公布《2021年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名單》,包含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台、工業信息安全能力提升等方向。專家表示,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將進一步提升中國製造業智能化水平,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和網路強國。
裝上不會疲勞的AI「大腦」
以AI代替人眼幫助產品檢測,用智能調度應用系統預測城市用水量……這是網路智能雲開物工業互聯網平台提供的「AI+工業互聯網和智能製造整體解決方案」。網路智能雲戰略行業解決方案與業務拓展總經理常城接受本報采訪時說,該方案面向製造、能源、電力等工業企業、產業鏈和區域產業集群,可以幫助企業以低門檻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降本提質增效。
一些重要工業行業如電子、 汽車 、鋼鐵等,以往對高精度、高性能的結構件和功能件的表面質量缺陷依賴人眼檢測,檢測精度不穩定,企業勞動成本高。網路工業視覺智能平台以AI替代人工檢測,實現360度外觀缺陷檢測。據了解,網路智能雲已經與江蘇一家企業合作,實現了智能化檢測設備24小時工作,不到1秒時間,它就能完成零部件6個面,合共30多個缺陷項的檢測、排除,有效幫助該企業實現質檢的智能化升級。
同樣依靠AI技術,格創東智 科技 有限公司基於其研發的東智視覺檢測系統,為製造行業提供數字化質檢方案,給工業裝上不會疲勞的「眼睛」和「大腦」,是國內半導體顯示行業第一個真正落地的人工智慧應用。相對於傳統的人力工作,採用該方案檢測效率大幅提高,替代一半以上的人力,識別速度提升5到10倍。
科技 助力高質量發展
「您有新的設備故障保修通知,請及時處理。」這是煮糖廠員工劉先生手機上收到的簡訊。幫助他發現故障問題、提升維修效率的,是一款由航天雲網數據研究院(廣東)有限公司研發的「設備維保管家」工業APP,該APP是航天雲網打造的食品飲料行業數字化特色產業集群互聯網平台產品之一。據了解,該平台功能覆蓋食品飲料行業生產、供應、銷售等環節,能助力食品飲料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
「食品飲料工業普遍面臨生產效率低、管理難度大、產品可追溯機制缺乏等問題。」航天雲網數據研究院(廣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宇介紹,「利用工業互聯網平台的數據治理體系,可以實現全流程環節數據的匯聚融合,幫助行業高質量發展。」
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推動綠色低碳方面也發揮重要作用。以節能環保產業為例,海瀾智雲工業互聯網平台以節能減排為核心,為企業提供綜合能源管理、智慧系統節能、安全環保監管、數字化智慧工廠搭建等一站式解決方案。例如,該工業互聯網平台提供的「中小企業智慧能源管理解決方案」,可以對企業碳排放、環保、安全等數據進行實時監測預警,提升企業用能效率,帶動節能環保行業的快速轉型升級。
「相比傳統建造模式,我們通過智慧建造技術,進一步優化建築設計,提升建築品質,讓施工更高效,同時也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控制施工過程中的碳排放。」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項目經理潘志專說,該局雄安商務服務中心二期項目在建設過程中用到了多種數字化高 科技 工具,包括中建八局建築信息模型平台、雄安監理APP、數字雄安建管平台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建造小程序等,通過智慧建造技術掌握碳足跡,讓環保零超標。
提供定製化解決方案
隨著新一輪 科技 革命和產業變革迅速發展,工業互聯網對拓展數字經濟空間、推動傳統工業轉型升級起著重要作用。日前,工信部公布《2021年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名單》,著力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助力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邁進。那麼,工業互聯網將如何進一步發展呢?
「工業互聯網方興未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需要相關參與主體做好戰略預判與准備。」海瀾智雲 科技 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國平接受采訪時說,「從工業互聯網平台公司角度來說,拓寬創新維度,是行業發展的先決條件。信息技術與製造業的融合,一方面是對廠內生產和管理方式的重塑,另一方面,對工業數據的深度挖掘應用和對產業鏈條全要素的重組整合,需要平台 探索 新的商業運營模式。」
除了拓寬創新維度,工業互聯網平台還需要深入到行業場景,提供不同的定製化解決方案。「過去大家都在談怎麼做平台化、標准化,但是近來逐漸意識到,工業互聯網必須進一步下沉,在場景中去實現平台的價值。」格創東智首席執行官何軍說,「跟『下沉』相關聯,另一個新趨勢是『更垂直』。過去幾年國家大力推動數字化平台,現在開始推動垂直行業平台,這也是因為各行各業差異太大,所以要在重點行業里把平台做得更深。」
有業內人士指出,製造業生產環境復雜,人、機、物互動場景多,各細分行業的具體特徵有所區別,還需要既懂技術又懂行業的人才來打造適用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