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工業區一般應布局在與盛行風垂直的郊外或是盛行風的下風向,如何理解
如果地區只有一種盛行風,那工業區布局在下風向,如有兩種盛行風,比如季風區,風向有兩種,且方向相反,那工業區就布局在兩種盛行風垂直方向的郊外。
⑵ 工業用地在城市中布置的一般原則和形式
工業用地的布置直接影響到城市功能結構和城市形態。在城市總體規劃中,重點安排好工業用地,綜合考慮工業用地和居住、交通運輸等各項用地之間的關系,使其各得其所是十分重要的。
工業用地的布置直接影響到城市功能結構和城市形態。在城市總體規劃中,重點安排好工業用地,綜合考慮工業用地和居住、交通運輸等各項用地之間的關系,使其各得其所是十分重要的。
工業在城市中布置的一般原則
城市中工業用地布置的基本要求應滿足為每一個工業企業創造良好的生產和建設條件,並處理好工業用地與城市其他部分的關系,特別是工業區與居住區的關系。其布置的一般原則如下:
<1)有足夠的用地面積;用地基本上符合工業的具體特點和要求;減少開拓費用,有方便的交通運輸條件;能解決給排水問題。
<2)職工的居住用地應分布在衛生條件較好的地段上,盡量靠近工業區,並有方便的交通聯系。
(3)工業區和城市各部分,在各個發展階段中,應保持緊湊集中,互不妨礙,並充分注意節約用地。
(4)相關企業之間應取得較好的聯系,開展必要的協作,考慮資源的綜合利用,減少市內運輸。
工業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
工業在城市中的布置,可以根據生產的衛十類別、貨運量及用地規模,分為三種情況:布置在遠離城區的工業、城市邊緣的工業和布置在城市內和居住區內的工業。對工業的各種特點,如原料來源、生產協作、運輸、能源、水源、勞動力、有害影響等進行全面分析,確定影響工業用地布置的主要因素,將各工業用地布置在城市的不同地段。特別要指出的是,各類工業又有許多不同特點,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按照城市發展戰略,保證多種產業發展的彈性可能,才能使布局真正科學合理。捷克建築研究院編制了不同性質的各類工業在城市中常設位置及適宜位置表(表4-4-4)和紡織、服裝、製革工業廠址決定因素以及工業在城市中之適宜位置的表格(表4-4-5),後表說明了同類工業決定廠址的因素亦不相同。
(1)布置在遠離城一市和與城市保持一定距離的工業由於經濟、安全和衛生的要求,有些工業宜布置在遠離城市的地方,如放射性工業、劇毒性工業以及有爆炸危險的工業。有些工業宜與城市保持一定的距離,如有嚴重污染的鋼鐵聯合企業、石油化工聯合企業和有色金屬冶煉廠等。為了保證居住區的環境質量,這些廠應按當地最小額中的風向布置在居住區的上風側,工業區與居住區之間必須保留足夠的防護距離。對城市污染不大的工業、規模又不太大時,則不宜布置在遠離城市的地段;否則由於居民人數有限,公共設施無法配套,造成生活上的不方便。
(2)布置在城市邊緣的工業區對城市有一定干擾污染、用地大、貨運量大、需要採用鐵路運輸的工廠應布置在城市邊緣,如某些機械廠、紡織廠等。這類工廠有著生產、工藝、原料、運輸等各方面的聯系,宜集中在幾個專門地段形成不同性質的工業區。按城市規模的不同,城市中可設一個或多個工業區,分別布置在城市的各處。規模較小的城市有時只有一個工業區,往往形成高峰交通流量集中在通往工業區的道路上(圖4-4-24)。
城市中能夠形成兩個工業區時,則可將工業區布置在城市的不同方向,如將工業組成為不同性質工業區,按照其產生污染的情況布置在河流上、下游或風頻最小的上、下風向位置。這種布置方式既有利於減少工業對環境的污染,又有利於組織交通,縮短工人上下班的路程,但在布置時應注意不妨礙居住區的再發展。城市工業區往往沿放射的對外交通線路布置,使工業區與居住區交錯。這種布局要注意,如果工業區按當地最大頻率的風向位於居住區的上風側時,工業區與居住區之間要有足夠的防護距離,並應注意隨城市發展有開辟環路進行橫向聯系的可能。
(3)布置在城市內和居住區內的工業基本沒有干擾污染、用地小、貨運量不太大的工業可布置在城市內和居住區內。這類工業包括:1)小型食品工業:如牛奶加工、麵包、糕點、糖果等廠。2)小型服裝工業:如縫紉、服裝、刺綉、鞋帽、針織等廠。3)小五金、小百貨、日用工業品、小型服務修配廠:如小型木器、藤器、編織、搪瓷等廠。
4)文教、衛生、體育器械工業:如玩具、樂器、體育器材、醫療器械等廠。其中機械與半機械操作、對外有協作聯系、貨運量年達3000--4000t、有雜訊、有燃物和微量煙塵、用地達30hm“左右的中小型廠(食品廠、糧食加工廠、紗廠、針織廠、木材加工廠、制葯廠、機械修理廠、無線電廠等)、則應布置在城市內的單獨地段。這種地段形成的街坊應靠近交通性道路,不宜布置在居住區內部。
對居住區毫無干擾的工業為數不多。一般的工廠都有一定的交通量和雜訊,由於工廠規模較小,布置得當,可以使居住區基本上不受影響。
⑶ 日本地形,氣候,河流,主要城市及五大工業區
1.地形: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山地成脊狀分布於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大多數山為火山。國土森林覆蓋率高達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峰,被日本人尊稱為:聖岳。
日本群島地處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即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火山、地震活動頻繁,危害較大的地震平均3年就要發生1次。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帶,多為沖積平原,規模較小,較大的平原有石狩平原、越後平原、濃尾平原、十勝平原等,其中面積最大的平原為關東平原。日本平原面積狹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達2924人/平方公里,為世界第26位。
2.氣候:日本地處以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具有海洋性典型特徵。全國橫跨緯度達25°,南北氣溫差異十分顯著。
北海道與本州的東北地區、高原地帶屬溫帶,本土大部地區及沖繩等南方諸島則為亞熱帶。此外,日本所處位置令她受到季候風及洋流交匯的影響,因此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是世界上降水量較多的地區。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側地區冬季的降雪;6、7月(沖繩、奄美為5、6月)間連綿不斷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陸或接近日本的台風。日本有記載的最高溫度紀錄是40.9度,於2007年8月16日在崎玉縣熊谷市和岐阜縣多治見市測得;有記載的最低溫度紀錄是-41度,於1902年1月25日在北海道旭川市測得。
3.河流:日本境內河流流程短水能資源豐富,最長的信濃川長約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672.8平方公里。
4.日本主要城市:
5:五大工業區:日本的工業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區(太平洋沿岸帶狀工業地帶)。主要有京濱(東京---橫濱),名古屋(名古屋為中心),阪神(大阪--神戶),瀨戶內(瀨戶內海沿岸)和北九州五大工業區。這種工業分布被稱為「臨海型」工業布局。
⑷ 歐洲西部的工業以什麼為主
歐洲西部的工業以製造業為主。
歐洲西部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也是世界上工業發達的地區之一,這里生產的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工業分布特點:本區工業中心多,分布密集。自英國到波蘭境內,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到義大利,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字形工業密集地帶。
歐洲西部工業區國家
1、英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聯合王國」
英國是工業化最早的國家。第一次工業革命形成了曼徹斯特的紡織和伯明翰的鋼鐵工業(煤炭產地)。二戰後,出現的汽車、飛機、電子工業分布在倫敦周圍以及英格蘭中部、蘇格蘭南部,石油加工業在北海沿岸地區,原油自給有餘。
2、法國
巴黎盆地是法國最重要的工業區、農業區。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園藝業發達,盛產葡萄。礦產:里爾煤礦區——北部;洛林鐵礦區——東北部。煤、石油不足,大力發展水電和核電,核電比重達70%。
3、德國
現代化工業高度發達的國家,歐洲經濟實力最強,貿易額居世界前列。發展有利條件 :豐富的煤炭、鉀鹽;便利的水陸運輸條件、雄厚的科技力量。不利條件:石油、鐵礦石、有色金屬進口,產品一半依賴國際市場。
分布:萊茵——魯爾區:埃森、杜伊斯堡是中心,南部慕尼黑宇航、飛機、微電子。分布特點:工業布局大分散小集中,分布較為均衡,工業由北向南發展。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歐洲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