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什麼
主導產業,農業是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的基礎產業,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工業在國民經濟中起著帶動整個經濟發展的作用,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國家的國力和現代化的水平。
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確立其主導地位,是在產生了大工業,尤其是重工業之後。在現代工業中,重工業基本上採取大機器生產,能夠以先進的技術和設備裝備農業、輕工業和國民經濟其他部門,對國民經濟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
工業的主導作用表現在:
(1)工業為國民經濟其他部門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質技術裝備、能源動力、大量的原材料。
(2)工業為人們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費品。
(3)工業是國家積累的重要來源,也是加強國防的重要條件。總之,農業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提高,國民經濟的現代化,國防的鞏固,都離不開工業。
B. 我國的三大產業是什麼
我國有三大產業:農業、工業、服務業。
一、農業
一般來說,第一產業指以利用自然力為主,生產不必經過深度加工就可消費的產品或工業原料的部門。包括林業、牧業、漁業等。
農業系統的生產力不是單一指標,不同於一般的單位面積產量,而是一組指標體系。在門類上包括單位時間作物、蔬菜、果樹、林木等植物生產的初級生產力和家畜、家禽、魚類等動物生產的次級生產力,還應考慮土壤肥力的變化狀況。
二、工業
工業一直被稱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中國的工業主要以有基礎工業部門為主。包括能源工業,鋼鐵工業,機械工業等。
工業是國民經濟中最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之一。工業生產主要是對自然資源以及原材料進行加工或裝配的過程。這是一個工資相對較高,但工作也比較艱苦的行業。對從事此行業的人要求有一定的體能和技能。
三、服務業
服務業包括: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信息傳輸、倉儲和郵政業,租賃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金融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環保,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交通運輸、社會保障。
還有社會組織,農、林、牧、漁業中的農、林、牧、漁服務業,采礦業中的開采輔助活動,製造業中的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國際組織等。
(2)我國的工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什麼擴展閱讀:
通常的三大產業是聯合國使用的分類方法:第一產業包括農業、林業、牧業和漁業;第二產業包括製造業、採掘業、建築業和公共工程、水電油氣、醫葯製造;第三產業包括商業、金融、交通運輸、通訊、教育、服務業及其他非物質生產部門。
三大產業的關系——相互依賴,相互制約:
1、第一產業為第二三產業奠定基礎。
2、第二產業是三大產業的核心,對第一產業有帶動作用。
3、第一二產業為第三產業創造條件,第三產業發展促進第一二產業的進步。
C. 為什麼說紡織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
因為「衣食住行」中第一位是「衣」,沒有衣物蔽體所有工作都無法實施。同時紡織工業也是中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競爭最充分,經濟帶動作用大的產業之一。與重工業比,它具有投資少、資金周轉快、建設周期短、容納就業人數多等特點。為國民經濟建設積累了大量資金,同時在我國保持外匯收支平衡方面有著重要的地位。所以,紡織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
織工業
織工業是將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加工成各種紗、絲、線、帶、織物及其染整製品的工業部門。按紡織對象可分為棉紡織工業、麻紡織工業、毛紡織工業、絲紡織工業、化學纖維紡織工業等。按生產工藝過程可分為紡紗工業、織布工業、印染工業、針織工業、紡織品復制工業等。紡織工業是輕工業的重要工業部門之一。
一、開發核心技術
開發核心技術,提升產品附加值。在市場經濟活動中,中國紡織業應進一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以提高競爭能力的優化升級。加大機電一體化的先進紡織機械和高性能、高功能性纖維的開發應用,通過對市場的調查研究和分析,努力做好發現和預測潛在需求的工作,既要從纖維等紡織產品的面料新技術的研發和服裝設計入手,著力做好開發、生產、銷售、管理工作,提高產品檔次,建立起從原材料到產品的一系列整體的開發體系,又要加強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在資金尤其是技術方面的合作,學習和借鑒其在產品研發設計、質量管理及品牌推廣等方面的經驗,形成自有知識產權技術品牌,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從而適應國際化競爭的需要。
二、實施品牌戰略
創新品牌,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開發和設計能力,加快實施品牌戰略。21世紀的經濟是以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支撐起來的具有特色文化內涵的品牌經濟,中國紡織服務應建立起產品設計、打樣、製版、測試、生產、物流和銷售於一體的出口產業鏈,積極與國際采購商、國際知名廠商合作,積累技術與資金、吸取經驗,並盡快創建自有品牌體系。採用與國際接軌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減少因地域差異而產生的信息差異、技術差異,使品牌產品在最初級的研發階段能夠與國際品牌同步,使品牌產品能夠形成自我的個性特點及時尚前瞻性。
降低成本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完善紡織服務產業鏈,努力降低成本。首先,新一輪競爭的主要內容是國際市場的重新分割,競爭的產品層面上將由中低檔紡織產品向中高檔紡織產品轉變,競爭的關鍵是價格高低。因此,中國紡織業要以信息化主導市場,堅持內外信息結合,分析並建立健全全球采購和供應信息系統,以尋求大規模的生產定製。其次,要想在國際化競爭中快速發展,必須採取強強聯合的辦法,以形成航母,使很多企業互相依託、取長補短、共同發展,在生產中做到不同品種、不同規格的產品快速轉換,實現彈性專精生產模式。企業所參與的群體規模越強大,運行效率越高,運行成本就越低,企業的競爭力才會越強,實力才會越大,從而提高企業的生產及經營能力,全面提高紡織產業綜合競爭力。第三,必須建立起先進、高效、穩定的行業信息網路,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紡織業。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中,現代流通體系猶如一座橋梁和紐帶,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路及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信息資源成為企業賴以生存發展的生命線,信息化已經成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構建結構合理、內容完善、查詢便捷的行業住處資料庫和注重實效的信息服務體系以及人才的培訓制度,開發紡織ERP軟體、CIMS軟體和多種專業化電子商務平台及交易規則。適應電子商務的發展形勢,充分利用現有的互聯網技術,設計網頁,構建網站,全面做好企業信息系統的建設,信息技術搶占國際市場。
三、走出去戰略
堅定實施走出去戰略。首先重點是開辟多元化市場和分享優惠貿易政策。其一可通過整合國內市場,在采購、生產、運輸上獲取巨大成本優勢進軍國際市場;其二可利用股權關系建起國內企業與著名企業的紐帶,實現企業的國際化;其三實力較雄厚的企業,可以採用收購和兼並的方式在國外適宜地點投資辦廠,這樣既可以拓寬銷售渠道,又能與當地相關企業形成利益同盟,減少貿易摩擦等。
其次,應自覺遵守法制,誠信經營。國際貿易講究的是效率和信譽,誰違背國際貿易規則,誰將受到規則的否決和制裁。
當今社會責任標准和生態環保標准將成為阻礙我國紡織服務出口的主要壁壘之一。為此,中國紡織業在國際貿易中,一要嚴格執行國家的勞動法規,堅持以人為本,切實維護工人權益。二要建立快速反應機制。三要建立嚴格的質控機制,增強綠色環保意識,在紡織服裝產品的原料採用、生產製作、設計包裝和產品使用後的處理等方面嚴格按照環境保護法規來動作,主動推行生態環保認證,堅持國際認可的標准,與國際化接軌。
四、建立誠信的服務機制
再次,應積極開展紡織行業外交,提高中國紡織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通過加強與國際同業競爭者、合作者、相關產業、客戶和消費者、社會團體、經濟與政治組織及個人的溝通、交流與互信,消除和避免因誤解而造成的沖突與隔閡,提升國際形象,樹立強國地位,打造中國紡織國家品牌,提升我國紡織產業的整體美譽,構造有序的產業體系,保證中國紡織業在經濟全球貿易一體化時代能夠穩定、健康和快速發展。
D. 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是什麼,工業起什麼作用
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是(農業),工業起(主導)作用。
知識點延伸:
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水平,直接決定著這個國家的技術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工業不斷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先進的技術裝備,保證各部門的生產在先進技術基礎上不斷發展,從而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現代化。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現在:農業是人類社會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農業是工業等其他物質生產部門與一切非物質生產部門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農業是支撐整個國民經濟不斷發展與進步的保障。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糧食是基礎的基礎。農業問題主要是糧食問題。解決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頭等大事,是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國家自立的基礎。「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無農不穩,無糧則亂」。一個國家如果吃飯問題要依靠別的國家來解決,那麼這個國家的自立就失去了最起碼的基礎,在國際競爭中就會受制於人,聽人擺布。
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