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大意是什麼
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對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和生產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生產力飛躍發展,使社會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資本主義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
㈡ 第二次工業革命德國為何迅速崛起它為什麼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
1.盡管德國成立時未能趕上第一次工業革命,但第二次工業革命給了德國一個巨大的機會。德國統一後,第二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德國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同時進行,節省了德國兩次工業革命的時間和消耗,並且從一個高起點開始。
2.在德國發展到20世紀初的過程中,德國的經濟實力一直僅次於美國,躍居歐洲第一。此外,快速發展所實現的高度工業化為德國帶來了大量的技術工人,這使得德國的領土在兩次世界大戰後不但沒有擴張,反而縮小了,但此後卻以非常快的速度增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使德國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把整個歐洲作為其原材料來源和市場。德國回到歐洲後,以自己的力量掠奪了歐洲許多地區的財富,這也成為後來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原因。
㈢ 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的原因和成就
原因:
1、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的確立為第二次工業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
2、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為第二次工業革命提供了雄厚的經濟基礎;
3、自然科學研究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各種新技術\新成就層出不窮,並被應用於工業生產,促進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蓬勃興起;
4、世界市場的出現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進一步擴大了對商品的需求,促進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生.。
成就:
1、邁克爾·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導體在磁場中運動產生電流。
2、電力的廣泛應用:西門子(德國)-發電機、格拉姆(比利時)-電動機、愛迪生(美國)—電燈;
3、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卡爾·本茨(德國)-內燃機及內燃機驅動的汽車、萊特兄弟(美國)-飛機;
4、電訊事業的發展:貝爾(美國,原籍英國)-電話、莫爾斯(美國)—有線電報、馬可尼(義大利)-無線電報;
5、化學工業的建立:諾貝爾(瑞典)-炸葯 (塑料、人造纖維)。
㈣ 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的原因有哪些
①政治前提: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運動(如俄國1861年改革、美國南北戰爭、德意志、義大利統一、日本明治維新等)使資本主義制度進一步確立和鞏固,為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和新的技術革新提供政治保證.
②資本經濟:大機器生產下的資本積累和對殖民地的商品輸出和掠奪為新的技術革新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③技術:自然科學突破性進展並迅速轉化為技術,19世紀電磁學理論的巨大成就(如法拉第的電磁感應理論)為電的廣泛應用提供理論基礎.
④市場:美德意日等開辟了統一的國內市場以及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對商品的需求量進一核燃碰步擴大,需要更輕便快捷的運輸工具,而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機器生產不能滿足這些需要.
⑤環境:相對穩定的國內國際環境
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的原因:
1、政治因素: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運動(如俄國1861年改革、美國南北戰爭、德意志、義大利統一、日本明治維新等)使資本主義制度進一步確立和鞏固,為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和新的技術革新提供政治保證。2、經濟條件:第一次工業革命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為新的技術革新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3、市場需求:十九世紀中晚期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基本形成,對商品的需求量進一步擴大,需要更輕便快捷的運輸工具,而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機器生產不能滿足這些需要。
4、科學理論基礎:19世紀電磁學理論的巨大成就(如法拉第的電磁感應理論)為電的廣泛應用提供理論基礎。
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1870年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
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
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出現了一系列電氣
發明。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比利時人格拉姆發明電動機,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
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迅速發展起來。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
19世紀早期,人們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根據這一現象,對電作了深入的研究。在進一步完善
電學理論的同時,科學家們開始研製發電機。1866年,德國科學家西門子製成一部發電機,後來幾經
改進,逐漸完善,到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電動機的發明,實現了電能和機械能
的互換。隨後,電燈、電車、電鑽、電焊機等電氣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
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誕生,90年代柴油機創製成功。內燃機的發
明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1885年,德國人卡爾.本茨成功地製造了第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
汽車。內燃機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得到迅速發展。內燃機的發明,還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
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
早期汽車
20世紀初,以內燃機為動力的飛機飛上藍天,實現了人類翱翔天空的夢想。隨著內燃機的廣泛
使用,石油的開采量和提煉技術也大大提高。1870年,全世界只生產了大約80萬噸石油,到1900年
已猛增到2000萬噸。
早期飛機
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電訊事業的發展尤為迅速。繼有線電報出現之後,電話、無線電報相繼
問世,為快速地傳遞資訊提供了方便。從此,世界各地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絡進一步加強。
第二次工業革命同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個特點:首先段晌,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
許多技術發明都來源於工匠的實踐經驗,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而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自
然科學的新發展,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地結合起來,科學地推動生產力發展方面發揮了更為重要的
作改談用,它與技術的結合使第二次工業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其次,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
國,重要的新機器和新生產方法主要是在英國發明的,其他國家工業革命發展相對緩慢;而第二次
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新的技術和發明超出了一國的范圍,其規模更
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第三,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時,有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如日本尚未完成
第一次工業革命,對它們來說,兩次工業革命是交叉進行的。它們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技
術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也比較快。 轉自天涯問答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伴隨國內外市場的不斷擴大,手工生產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第二次工業革命直接原因是自然科學的重大突破,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①政治制度變革、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是兩次工業革命進行的前提。
如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制度的全面確立。
②市場、資金(資本)、科學技術是工業革命進行的重要條件。
英國成為最大殖民帝國。擴大海外市場、圈地運動和殖民擴張提供了資本;工場手工業時期積累了大量科技知識,這一切促進英國工業革命的進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完成,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統一的國內市場的形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對科技的促進、自然科學的新發現、部分國家所需資金(資本)的獲得等等都促進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形成和發展。
㈤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原因
(1)政權條件: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的確立為第二次工業革命提供了政權保障。19世紀是資本主義在全世界大發展的時期。首先,資產階級性質的民族解放運動、資產階級革命和改良運動席捲歐洲、北美洲和亞洲的日本,如俄國1861年改革、美國內戰、德意志和義大利的統一、日本的明治維新等。這些改革或革命使資本主義制度得到確立和完善。其次,西方資本主義對亞非拉地區的侵略,把這些國家納入資本主義軌道,使之成為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附庸。19世紀中晚期,資本主義基本控制了整個世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
(2)市場條件:隨著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的進行,歐美和日本的資本主義得到進一步發展,德意志、義大利完成統一後都開辟了各自統一的國內市場;美國南北戰爭後,也形成了統一而廣闊的國內磨橘市場;同時,英、法、德等資本主義列強在侵略擴張過程中,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在此期間,輪船等先進的交通工具使長途運輸變得更加方便,這有利於資本主義列強向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大量掠奪工業原料、輸出工業品和資本,並進一步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後、封閉的經濟結構。到19世紀中後期,世界市場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極大地推動了商品生產的發展,即使第一次工業革命形成的生產體系已成規模,但它已不能滿足市場的巨大需求,需要有更強勁的生產力來滿足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因此,第二次工業革命應運而生。
(3)科技條件: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是以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和化學工業的建立為主要標志的。而這些工業方面新的成就主要得益於19世紀以來自然科學的基礎研究取得的許多重大突破,以及把這些科學原理轉化為技術直接運用於工業生產。19世紀時,各門自然科學理論體系的建立,為資本主義發展褲舉需求的新技術革命准備了條件,新技術革命的成果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生產,從而引起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4)勞動力條件:一方面,歐美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過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大量自由勞動力,如俄國通過1861年改革,規定農奴在法律上獲得人身自由,美國經過南北戰爭解放了黑人奴隸等;另一方面,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更加重視對工人階級的教育,以提胡游碧高勞動者的文化素質獲取更多的剩餘價值。這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興起提供了勞動力條件。
(5)經濟條件:19世紀中期,主要國家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為資本主義發展掃除了阻礙,又經過對外擴張獲得了廣闊的海外市場和原料產地,極大地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第一次工業革命在英國的興起和向其他國家的擴展,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為第二次工業革命提供了雄厚的經濟基礎。
㈥ 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的原因有哪些
①政治前提: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運動(如俄國1861年改革、美國南北戰爭、德意志、義大利統一、日本明治維新等)使資本主義制度進一步確立和鞏固,為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和新的技術革新提供政治保證.
②資本經濟:大機器生產下的資本積累和對殖民地的商品輸出和掠奪為新的技術革新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③技術:自然科學突破性進展並迅速轉化為技術,19世紀電磁學理論的巨大成就(如法拉第的電磁感應理論)為電的廣泛應用提供理論基礎.
④市場:美德意日等開辟了統一的國內市場以及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對商品的需求量進一步擴大,需要更輕便快捷的運輸工具,而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機器生產不能滿足這些需要.
⑤環境:相對穩定的國內國際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