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房屋運動對民族工業有什麼影響

房屋運動對民族工業有什麼影響

發布時間:2023-07-22 05:36:38

Ⅰ 嗯,洋務派興辦的民用工業產生了哪些影響

對中國近代的影響是巨大的。
(1)對近代軍事的影響:洋務派一致主張師夷長技以富國強兵,抵抗外國侵略,挽救民族危機。洋務運動,是從軍事自強開始的,為實現軍事自強,洋務派主要抓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軍事工業;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軍,同時改進陸軍的武器裝備和訓練;三是建立近代軍事學堂,培養新式陸海軍人才。在李鴻章等人的主持下,一大批大型近代軍事工業相繼問世。1885年設立的海軍衙門,統領海軍、海防事宜,推進了海軍建設和國防的現代化建設。清軍隊戰鬥力有所提高,對外國的侵略勢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緩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進程。洋務運動的軍事自強,使中國軍隊以近代新式武器裝備投入反對日本侵略的甲午戰爭。開始了中國軍隊的近代化進程。
(2)對近代經濟的影響:洋務運動興辦軍事工業的過程中,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資金、原料、交通等方面的問題,於是在「自強」口號興辦軍事工業之後,洋務派又在「富國」口號之後開始興辦民用企業,著重點在於采礦、冶煉、航運、鐵路等一系列配合軍事工業的項目。在洋務派的倡導下,許多達官顯貴以興辦洋務為榮,深深的動搖了從商鞅變法開始的,中國幾千年文明中「重農輕商」的概念,促使中國近代經濟、資本主義的發展,使資本主義經濟成分在社會經濟中明顯增長,對中國近代企業、民族資本主義的誕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3)對近代政治的影響:洋務運動的創辦者自身的封建性和腐朽性導致了洋務運動的失敗,而洋務運動的失敗使中國近代化過程中其他的有志之士看到了洋務運動的缺陷,刺激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4)對近代文化的影響:洋務運動是近代教育的開端。要開始洋務運動,興辦洋務就必須要有精通洋務的人才,但是中國傳統的科舉制教育卻遠遠無法滿足洋務運動隊人才的需要。因此興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就成了洋務運動進行下去的一項總要的舉措。開辦新式學堂,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洋務派共創辦24所新式學堂,主要為翻譯、工程、兵器、通訊、醫務等培養新型人才,雖然學堂規模不大,但是依舊打破了古老的科舉制度,培養了一批不同於傳統的近代科技知識分子,一定程度上打通了社會文化風氣,為後面科舉制的廢除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派遣留學生,為了更系統的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洋務派向西方派遣 200 多位留學生,為洋務事業培養了一大批具有西學知識的新式人才,一方面也對中國的教育近代化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為中國社會邁向近代化准備了最初始的文化條件。

Ⅱ 試分析中國民族工業的產生、初步發展、短暫繁榮各在什麼時期各有什麼影響

產生: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影響:一種新的經濟因素和新的階級力量誕生了,這就是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和民族資產階級,與此同時,中國無產階級隊伍壯大了,並開展了反對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早期斗爭。 初步發展:十九世紀末。影響: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台,維新派掀起了救亡圖存的戊戌變法運動。 短暫繁榮:一戰期間。影響:促使無產階級隊伍壯大,為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化、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階級基礎。為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提供經濟基礎。

Ⅲ 洋務運動對民族工業有什麼影響

一、洋務運動是中國民族工業的開端:

洋務運動從西方引進先進技術和機器生產,實現了中國從手工業製造轉入機器生產的起步。
中國傳統社會,是一個以農業為本的相當自足的社會體系,生產主要靠人力。中國自古有較多的科技發明,並長期在世界佔領先地位,但自14世紀後科學技術一直處於僵滯、停頓的狀態,以致沒有出現像西方那樣的科學革命。

二、洋務運動客觀上促使了中國新階級的誕生和發展:

1、洋務運動促使中國誕生了最早的民族資產階級。

投資洋務企業的多數「商股」,後來成為中國早期民族資產階級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基本成分是官僚、買辦、商人及地主。依經濟力量的強弱,這個階級有上層和中下層之分。

2、洋務運動也促進了中國近代無產階級隊伍的發展與壯大。

中國無產階級是晚清社會最早出現的一個新階級,先於中國資產階級數十年。鴉片戰爭後,外國資本主義勢力侵入五口通商地區,使當地的自然經濟日遭破壞。

(3)房屋運動對民族工業有什麼影響擴展閱讀:

1、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軍事的影響。

在19世紀60年代,清政府外有西方列強的侵略內有太平天國運動。面對這種復雜的情況統治者迫切的需要加強軍事力量以維護自己的統治。以曾國蕃、李鴻章、左宗棠等為代表的洋務派創辦了近代的軍事工業如:安慶軍內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

與此同時他們還注意軍隊的建設,並將其作為洋務運動的重要內容之一。1862年在天津建立了洋槍隊;李鴻章將其淮軍按近代化軍隊進行裝備;左宗棠在寧波組建了洋槍隊。1894年又建成福建、南洋、北洋水師,共有船隻六七千,這樣,我國軍事史上首次出現了近代海軍這一新兵種。

2、洋務運動對近代中國經濟的影響。

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推動了中國由封建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在形式上實現了中國的轉型建立了資本主義性質的國家(實質沒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這一發展的過程中洋務運動功不可沒。

洋務運動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起了誘導作用。洋務派在運動的初期創辦了大量的軍事工業,而他們所使用的資金主要是來自於政府。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清政府財政日益困難,無法再對軍工企業大力投入。

參考資料:洋務運動-網路

Ⅳ 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五個階段是及其各階段的形成原因,特點,及其影響。

產生
(19世紀六七十年代) 鴉片戰爭後,在中國封建經濟分解和商品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在外商企業的刺激、示範和洋務派軍用工業尤其是民用工業的誘導下,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資本主義工業開始興起。 民族工業產生的兩條途徑:(1)手工工場引進機器,轉變為近代工業企業;(2)中小地主、官僚、商人、買辦、華僑等。 (1) 早期著名的企業主要有「三廠一坊」。到甲午戰爭前,實存的商辦近代企業260家,大部分是輕工業,主要分布在上海、廣東、天津等沿海地區。 (2) 近代商辦企業的投資者主要是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包括買辦手工業主),他們已轉化為民族資產階級。 (3) 民族資本主義工業雖然是一種先進的生產方式,但它畢竟是在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過程中產生和發展的,實力薄弱,深受外國資本主義和中國封建主義的壓迫和束縛,同時又對它們存在著一定的依賴性。它使民族資產階級在政治上不可避免地具有兩重性。
初步發展
(19世紀末) 甲午中日戰爭以後,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資本輸出,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為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清政府為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危機,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19世紀末,中國民族工業有了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台。 a.其上層維新派發動領導了維新變法運動;b.其中下層革命派發動和領導了辛亥革命。 這個時期的民族工業具有如下特點: a.輕重工業發展不平衡。近代中國缺乏資本的原始積累,也缺乏近代化的投資方式,沒有雄厚的經濟基礎,民族工業只能從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的輕工業開始。因此早期中國民族工業基本上是輕工業。 b.地區分布不平衡。早期民族工業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因為這些城市是外國資本主義入侵較早的地區,封建自然經濟最早解體;再者通商口岸便於出口和運輸,易於取得外國原料和技術設備。 c.民族工業與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賴性。由於民族工業誕生之日便受到雙重壓迫,發展艱難,矛盾是必然的。但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又使得民族工業對它們產生依賴性。 民族工業初步發展的原因 (1)洋務運動發展民族工業是因為國家落後、挨打,民族工商業的發展也是一直在救亡和圖存的民族主題下進行的。19世紀末,帝國主義國家加緊了全球擴張,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慘敗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甲午戰火剛剛熄滅,列強便紛紛爭做中國的債主,搶奪修築鐵路、開采礦山和建立工廠的權利,資本輸出成為帝國主義對華進行經濟侵略的主要方式,同時商品輸出仍然在繼續擴大,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進一步遭到破壞,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城鄉商品經濟的發展,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2)甲午戰敗,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暴露無遺,為擴大財源,支付巨額賠款,解決財政危機,迫使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辦廠的限制。於是中國出現了一個興辦工業的熱潮。 從歷史上看,洋務運動是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一個階段,其中又有兩個過程:先是官辦,以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為代表;緊接著喚醒了民眾,很多的民族企業應運而生,代表人物有被毛澤東提到過的侯德榜、詹天佑等。從洋務運動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構成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第一階段;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的民族工業進入了一個黃金時期,民族工業的魂魄基本形成。 民族工業初步發展的影響 (1)隨著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台,代表民族資產階級上層的維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圖存的維新變法運動;代表民族資產階級中下層的革命派,發動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辛亥革命。 (2)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不僅為中國民主革命的發展奠定了新的階級基礎,而且也為19世紀初資產階級改良和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經濟前提和內在動力,加速了封建生產關系和政治制度的瓦解和崩潰,使中國的近代化由器物層面開始推進到制度層面。
短暫繁榮: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黃金時期
(1912―1919)辛亥革命後,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以及戰後的數年是我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迅速發展的時期,主要是輕工業中的棉紡織業和麵粉業。此外,火柴、毛紡織、榨油、造紙、玻璃等輕工業,都有一定的發展。艱難發展的重工業,在這個期間,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號稱近世商人的「黃金時代」。 「黃金時代」新式企業的發展與洋務運動以及清末新政時期有著不同的特徵。後者是以國家資本主義為主,重點是發展重工業;而前者則是以私人資本為主,側重於發展輕工業。輕工業的發展以棉紡織業和麵粉業最為成功。 這個時期,民族工業的成功發展離不開如下的背景: (1)南京臨時政府的支持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1912年初,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不久,就發布《內務部通飭保護人民財產令》:「(1)凡在民國勢力范圍之內之人民,所有一切私產,均應歸人民享有。(2)前為清政府官產,現入民國勢力范圍者,應歸民國政府享有。(3)前為清政府官吏所得之私產,現無確實反對民國證據,已在民國保護之下者,應歸該私人享有。……」在《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也明文規定:「人民有保有財產及營業之自由"。這些法令,對於保護私有財產,打破封建主義的限制,發展私人資本主義,是具有很大推動作用的。」 (2)北洋政府的鼓勵 袁世凱竊踞臨時大總統位之後,經濟上執行的也是比較寬松的政策,他還表示:「營業自由」,「宜以實業為先務"」。據統計,1912年至1916年,北京政府頒布的發展實業的條例、章程、細則、法規等達八十多項,涉及農業、工業、商業、礦業、漁業、林業等很多方面。 主要內容有:解除對民間興辦工商企業的限制;實行專利制度,獎勵植棉、製糖、牧羊;對新辦企業予以優惠政策,實行保息制度,對民族工業品及其原料減免捐稅;設立各種示範場所,推廣技術,勸導人們創辦實業;籌辦國貨展覽會和組織參加外國博覽會等。這些法令和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族經濟的生存環境,從而助長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從1912年到1919年間,中國新建廠礦有600多家,其中發展最快的是紡織業和麵粉業。 (3)「實業救國」熱浪的推動和群眾性抵制日貨運動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民族資產階級大受鼓舞。這一時期,由於辛亥革命勝利的鼓舞以及一些有識之士倡導,從封建營壘里分化出來的一些有識之士,涌現了一批代表人物,如張謇、周學熙和榮宗敬、榮德生兄弟等,倡導發展實業。「實業救國」和民主共和成為當時並存的兩大思潮。愛國心驅使和利潤刺激,促使民族資產階級樂於投資新式工業。群眾性的反帝愛國斗爭,特別是1915年因反對「二十一」要求,而掀起的抵制日貨、提倡國貨運動,作用尤大。「抵制外貨」、「發展實業」和「實業救國」,不僅是民族資產階級的口號,也成為各階層人民愛國的共同要求,有力地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4)一戰提供了發展的契機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各帝國主義國家忙於互相廝殺,無暇東顧,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使處於夾縫中的中國民族工業得到一次發展的機會。對華輸出的資本和商品驟減,同時它們對中國的原料和部分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這就使原來在帝國主義控制下變得十分狹窄的中國市場稍稍出現了一些空隙,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有利的外部條件。這時期,是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黃金時代",但好景不長,世界大戰的結束打斷了民族工業的發展趨勢。這說明帝國主義侵略是阻礙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根本因素(特別是在近代前期),不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地位,國民經濟就不可能得到正常發展。 例如,中國的棉紗市場向來為英、日、美幾國所壟斷,而其中英國一直占據優勢地位。在戰時以及戰後世界資本主義危機中,英國棉紗棉布產量大減,對中國的輸出自然也減少了。日本棉紗本來可以乘機取代英國在中國的壟斷地位,但是一方面,中國市場基本上屬粗紗市場,而戰時日本卻以生產細紗為主,不適用於中國;另一方面,當時日本本國的織布業迅速發展,需用棉紗量大。因此,日本對華輸出的棉紗也減少了。市場上的洋紗供給減少,而需求仍然很大,這就使棉紗的價格上漲,盈利增加。在高額利潤的刺激下,商業資本紛紛轉向紗廠投資。在大戰前,紗廠的投資人主要是官僚、買辦、地主;而「黃金時代」新設紗廠的投資人卻以商人為最多,特別是棉布、棉紗、棉花商人。商人將資本由流通領域轉入生產領域,已不僅僅是出於政治上愛國的動機,更主要的是為了追逐經濟上的高額利潤。投資目的的改變說明價值規律已在起支配作用,這是"黃金時代"的重要表象。 又如麵粉業的發展,表現為國產麵粉出口的激增,並由入超變為出超。我國的麵粉工業是在20世紀初才開始發展的,基礎十分薄弱,國內所需麵粉一向依靠進口洋面。大戰爆發後,各國忙於戰爭,農業減產,民用工業緊縮,軍食需求大增,所以不能像戰前那樣把麵粉源源運來中國。這樣,國內市場上就出現了對國產麵粉的迫切需求。更為有利的是,大戰進行期間,各國還反過來向中國購買麵粉。最初是俄國,其後英國、法國、菲律賓、南洋各地,甚至日本都成為我國麵粉輸出的對象。國內外市場的擴大,促使麵粉廠迅速增加。隨之,麵粉行業中出現了兼並的現象,例如資力雄厚的榮宗敬、榮德生系統的麵粉廠,在1914年以前還沒有收買或收租其他小廠的情形,到1914年後榮氏麵粉業中收買和租用其他小廠所佔的比重逐漸增大,到1917年竟達到40%以上。這種資本集中的趨勢,也是商人「黃金時代」的重要表象。 在「黃金時代」,一些原來已有相當基礎的輕工業,例如絲織業、毛織業、火柴業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一些戰前沒有的或很微弱的輕小工業也因洋貨入口減少,應運而生,例如針織業,過去一直為德國貨所壟斷,大戰後德國貨進口銳減,我國的針織廠才次第興建起來,其中僅僅襪廠,1916至1922年間就開辦了10家。此外,我國的民族搪瓷業、玻璃業、橡膠業等也是在此時創立起來的。民族資本的輕工業門類漸趨齊全,應當說也是「黃金時代」的一個表象。 (5)傳統權力結構的松解 對於商人「黃金時代」出現的原因,一般論著都將其歸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所提供的契機。個別論著雖然注意到袁世凱政權的經濟政策,「進一步掃除了民族工商業發展所遇到的障礙」,但是也僅僅把「黃金時代」限定於袁世凱在世時,並認為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了軍閥割據和混戰的黑暗時期,民族工商業發展的環境又迅速惡化了。所以民族工商業的「黃金時代」也只是曇花一現而已。上述兩說,前者強調了外因,後者則注意到了內因。商人"黃金時代"的來到其實是內、外因相結合的結果。而且,上述內因僅僅注意到了由清末新政到袁氏的經濟政策是一以貫之的,商團的建立、商人階級意識的覺醒,都為商人利用一戰的契機准備了條件;卻沒有注意到更為深層的內因,那就是傳統權力結構的松解。這一松解的趨勢起於晚清。洋務運動中地方督撫勢力的膨脹以及稍後的各省自治運動都是大一統專制政權失控的表象。辛亥革命擊潰了傳統的權力結構。袁世凱竊取了革命的成果,但是他難以完全復原傳統的權力結構。袁氏政權始終面臨著各地的反抗,尤其是中國的南部地區。袁世凱死後,更是出現了一個大小軍閥分享權力、地方割據的局面。歷史上商人最初的「黃金時代」正是出現在春秋戰國這一分散的權力構成時期。當然,近世後期的軍閥割據與春秋戰國的諸侯割據,其性質完全不同。但是就分散的權力結構對商業的雙重影響而言,它們又有相似之處。 傳統權力結構的松解,以及由此引起的國家資本主義的停滯與衰退、國家經濟控制與干預的削弱,還有對商人有利的一面,即讓他們獲得更多的經濟上和政治上的自主權。隨著「黃金時代」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開始在經濟上同政府分庭抗禮。1916年,上海銀行業抵制袁世凱的停兌令便是一例。 經濟上的自主,勢必會帶來政治上的自主,這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黃金時代」商會領導權從紳商轉移到企業家的手中,這一過程正是相互作用的結果。……進入「黃金時代」後,資產階級成分發生了變化,其中投資於新式企業的工業資本家迅速增多,這就勢必導致商會領導權的變更。在資本主義經濟最為發達的上海,這一演變最為明顯。從一定意義上說,紳商一代人藉助於上海總商會這一活動場所為資本主義經濟的啟動創造了有利的社會氣氛。 商人「黃金時代」的降臨與傳統權力結構松解之間的關系是顯而易見的。政府對經濟的失控,給私人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但是缺乏一個強有力的政府,又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約了私人資本主義的持續發展。其理由有三:第一,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建立一個國內統一市場,而這在軍閥割據時代是不可能實現的。第二,「黃金時代」一方面是國家資本相對停滯,另一方面是私人資本一枝獨秀。私人資本多在輕工業、加工工業,而對國家經濟發展具有長遠的基礎工業、交通運輸業則由於國家資本力量的薄弱和政府幹預力的削弱而沒有取得相應發展,這就造成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脆弱性,使私人資本的進一步發展失去了後勁。第三,1922年,世界資本主義已逃出或正在逃出戰時所陷入的危機,紛紛叫喚要「回到市場」,重新布置向中國進攻。在這種情況下,民族工業的發展就遭到重大的打擊,戰時暫時取得的一些市場紛紛丟失,私人資本主義工業開始由停滯而走向下坡。資產階級需要有一個代表本階級利益的強有力的政權來保護自己在「黃金時代」已經取得的成果,而在軍閥政權下不可能做到這一點,於是資產階級和軍閥政權終至反目。1926年北伐戰爭的部分起因,就是力量膨脹的中國資產階級在經濟上要求建立統一的國內市場,政治上要求自己掌握政權。換句話說,就是要將商人的「黃金時代」延續下去。但是,北伐戰爭的失敗,宣告了商人「黃金時代」的結束。
日益萎縮
(1927-1937-1945-1946-1949)國民政府統治時期,由於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的壓迫,中國民族工業日益萎縮。(1) 抗日戰爭時期,由於日本在淪陷區的野蠻掠奪,四大家族在國統區加強對工業的壟斷,尤其是鋼鐵工業的官僚資本佔有明顯優勢,中國民族工業遭到破產。 (2)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為了進行內戰,空前出賣國家主權。1946年11月,國民黨同美國簽訂了所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導致美國貨充斥中國市場,民族工商業受到沉重打擊。

Ⅳ 中國歷史上影響民族工業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從不利因素和有利的因素兩個方面來考慮。

不利因素。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環境是最大的阻礙。
2,戰爭和革命不斷政局長期動盪。
3,不平等條約的直接打擊民族工業。
4,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是阻礙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3座大山。

有利因素。
1,自然經濟的逐漸解體。
2,清末至民國時期鼓勵興辦實業。
3,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
4,實業家自強不息的愛國精神。

閱讀全文

與房屋運動對民族工業有什麼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是正時汽車 瀏覽:525
工業膠帶怎麼翻譯 瀏覽:304
安踏羚跑工業園有多少配色 瀏覽:101
19款寶馬6gt怎麼樣 瀏覽:748
三陽汽車哪個牌子好 瀏覽:932
工業品怎麼做好 瀏覽:527
奧迪a1辦下來多少錢 瀏覽:110
小型汽車檢測時間是多久 瀏覽:686
賓士g63的重量多少 瀏覽:781
2017款寶馬218什麼時候 瀏覽:29
汽車怎麼上下長坡 瀏覽:584
寶馬4s店漆什麼品牌 瀏覽:229
工業設計怎麼注冊營業執照 瀏覽:987
連雲港至南京汽車多少錢 瀏覽:351
工業燃氣費多少錢 瀏覽:99
賓士231大概什麼價位 瀏覽:856
賓士配送需要多久 瀏覽:440
奧迪q7車頂有兩個孔是干什麼的 瀏覽:554
汽車配件塑膠彈簧哪裡有 瀏覽:814
思鉑睿汽車電瓶有電沒電如何看 瀏覽: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