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長沙市的主要經濟支柱是什麼
長沙,別稱星城,湖南省轄地級市、省會,特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長江中游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全市共轄6個市轄區、2個縣級市、1個縣,總面積11819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567.32平方千米 [5]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長沙市常住人口為1004.7914萬人。 2020年,長沙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142.52億元。長沙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煙草製品、汽車製造、非金屬製品業、新材料等五大支柱型產業。
應答時間:2021-11-0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❷ 網紅湖南,原來是個硬核工業大省
作者 | 大米
編輯 | 車卯卯
說到湖南,你會想到什麼?
是剁椒魚頭、臭豆腐、小龍蝦、文和友、茶顏悅色等排隊兩小時都要吃的湖南 美食 ,還是張家界、岳陽樓、鳳凰古城、橘子洲等人山人海的 旅遊 景點?
是快本、天天向上、浪姐、披荊斬棘的哥哥等火熱綜藝,還是從舊石器時代開始的湖湘文化和偉人事跡?
短視頻時代,湖南的 美食 、美景、文娛紛紛霸屏,成為一代網紅大省。
2020年十一黃金周,有網友發微博調侃「這個長假,14億中國人有4億都來了長沙吧!」
長沙,用實力演繹了什麼叫「網紅之城」。
然而, 網紅湖南還存在鮮有人知的另一面——硬核工業大省。
2020年我國31個省市GDP排名榜上,湖南省作為我國中西部的經濟和人口大省,以41781.49億GDP榮獲全國第九。
再進一步挖掘的話,可以發現,湖南4萬億GDP背後還有一個重大功臣——「工程機械業」。
2020年湖南工程機械規模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約達2524億元,佔全國工程機械產業總量的27%,總量規模連續11年居全國首位。
各種網紅標簽之後,硬核湖南也該亮個相了。
01 湖南工程機械產業有多強?
如果例數湖南工程機械巨頭,那中聯重科必須佔有一席之地。
2020年,中聯重科的營收達到651.09億元,對比同年各省市GDP數據, 2.6個中聯重科就可以撐起一個西藏自治區的GDP。
然而, 如今的600億巨頭的起家故事開始於50萬的借款。
中聯重科的前身是前身是長機械建設研究院,1992年,在經歷了1985年國家 科技 體制改革之後,長沙機械建設研究所院的科研經費被削減至原來的1/3,如何活下去成為了一個重要議題。
「國家提出要搞科工貿一體化,我們決定成立公司」時任院長詹純新表示,「我和7名同事就靠著借來的50萬白手起家。」中聯重科就這樣誕生了。
原建設部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
200平米的小作坊、扳手、螺絲刀……當時的中聯重科除了人才一無所有。
而對於技術密集型的工程機械產業來說,有人才就會有一切。在當時中國經濟蓬勃發展,全國遍地是工地的機遇下,中聯重科憑借一台「混凝土輸送泵」贏得市場。
從1994年營業額500萬到如今的651億,隨著公司上市,廠房從從200平到現在國內十四大園區,全球50多個常駐機構……29年時間,詹純新帶著中聯重科打造了一個傳奇。
2021年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榜單上,中聯重科位列全球第五,中國第三。
而湖南的工程機械大廠不止中聯重科這一個, 榜單上,三一重工、鐵建重工、三河智能這三個湖南工程機械製造商表現也十分亮眼,分別位居榜單的第3、30、32位, 其中鐵建重工作為我國最大的專業化設備製造商,營業利潤位居全球第一。
縱觀整個榜單, 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top 5 中,湖南長沙占據兩席,全球top 50中,湖南長沙企業坐擁中國的4/11,且這4個公司的銷售額達到榜上中國企業的54.2%。
這一榜單上,湖南扛起了中國工程機械製造的半壁江山,而「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的實力遠不止此:
首先,規模大。
湖南工程機械產業鏈上,不僅有三一重工等4家龍頭企業「頂天立地」,還有600多家主機製造及配套企業「鋪天蓋地」,其中僅三一重工在長株潭地區的供應鏈企業就有近500家。
湖南省國家級產業園區分布圖
遍地的工程機械製造商,讓湖南在工程機械領域不僅產量規模大,而且產品種類多:
一方面,龐大的產業集群,源源不斷地向全國、全球輸送各種工程機械。2020年,長沙市挖掘機產量10.6萬台、混凝土機械產量6.6萬台、工業機器人產量4505套,簡單說, 中國每生產4台挖掘機,就有一台出自長沙。
另一方面,依託龐大的產業集群,湖南工程機械軍團形成了12個大類、100多個小類、近500個型號規格的工程機械產品,涵蓋了全國工程機械品種的70%。
其次,效益好。
企查查數據,目前我國共有618.9萬家工程機械相關企業,其中山東以72萬家企業排名第一,江蘇、廣東分列二、三位。而湖南僅有15.7萬家企業。
然而,工程企業數量排名全國15的湖南,2020年卻實現了產業規模2524億元,營業收入佔全國總量的27%。
簡單說, 湖南工程機械產業用2.5%的數量撐起來全行業33%的體量, 而這個總量規模的冠軍席,湖南連坐11年。
最後,品牌靚:
工程機械作為大型裝備製造產業的核心,被稱為「大國重器」。目前,全球工程機械產業主要分布在北美、西歐和東亞,而湖南長沙就是世界三大工程機械產業集聚之一。
而湖南長沙這塊招牌早就走向了國際:
2011年,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爆炸,發生核泄漏事故。日本政府請求三一重工支援一台62米的混凝土泵車,對1號機組注水降溫;
2021年4月,卡達首都多哈,2022卡達世界盃主 體育 場——盧塞爾 體育 場封頂施工現場,8台來自中聯重科的超高大噸位塔式起重機在66米高空中,將重達2300噸的主索網在空中與鋼結構銷接;
莫斯科地鐵工地,鐵建重工的大型盾構機如「鑽地巨龍」般加速掘進;山河智能,樁工機械和挖掘機械走進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左到右為: ① 中國三一重工向日本支援62米泵車② 盧塞爾 體育 場上的中聯重科TC8039-25塔機③ 中國鐵建莫斯科地鐵項目首條隧道貫通
如果把每一台湖南造的工程機械標注為一個紅點,那麼,打開世界地圖,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會被數萬個紅點點亮。
中聯重科全球分布圖:海外機構分布於80多個國家,產品出口海外近100個國家
那麼,實力如此之強的工程機械產業是如何形成的呢?
02 關上一扇門,打開三扇窗
發展工程機械產業,可以說湖南人信奉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其實, 從地理因素上看,湖南發展工程機械產業的可能性不大。
打開地圖,可以看到,湖南北臨長江、南靠南嶺,境內武陵山脈、雪峰山脈、羅霄山脈貫穿,以洞庭湖為匯聚點的湘江、資江、沅江、澧水遍布…… 一湖三山四水包圍之下,湖南人別說發展工業了,就是走出湖南,甚至從南部到北部都費勁。
史料記載,明清時期,想要去湖廣行省省會參加鄉試的湖南考生,尤其是南部,今郴州、永州等地的考生,至少需要提前兩三個月出發,運氣好的話,可以在農歷八月份准時參考。運氣不好的,只能在洞庭湖小船上,被洶涌的波濤裹挾著餵了魚蝦。
湖南省地形圖
那麼湖南人是如何做到,從走不出省到工程機械產業遍布全球的呢?
上天是公平的,在為湖南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又打開了三扇窗,而這也恰恰奠基了湖南的工業基礎:
首當其沖的是豐富的礦產資源。
要知道,工程機械產業鏈上游主要為提供原材料及零部件的材料行業、電機和零部件製造業,如工程機械用鋼材、內燃機、液壓系統、軸承等。而這些原材料在工程機械企業的總成本達到九成以上,wind數據顯示,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原材料成本佔比分別為90.78%、95.28%。
而湖南恰巧就是我國礦產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
截至2020年底,在已探明儲量的礦產中,湖南的石煤、鉍、銻、等8種礦產保有資源儲量居全國第一位, 全省采礦權3564個……豐富的礦產及其衍生的資源性企業也為湖南工程機械產業發展助一臂之力。
在三一重工曝光的2016年公司前五大供應商名單中,湖南華菱湘潭鋼鐵公司為第五大供應商,主要為其提供鋼鐵、板材等原材料。
簡單說, 在湖南,工程機械產業原材料供應不成問題。
然而,縱使礦產資源豐富,所謂「有米可炊」,但是,封閉的情況下,無人知曉、無人來炊也白瞎,那麼,人和工廠從哪裡來呢?
總結起來,有兩個大的事件。
一是,太平天國時期,湘軍贏得了戰爭、名望以及大量財產。
戰勝返鄉的湘軍,不僅打破了地理的限制,向全國證明了湖南的強勢存在;而且利用戰勝獲得的錢財,一方面在湖南廣修學堂、興辦教育,培育了大批人才,增強政治朝堂上的湖南聲音,另一方面,興辦了大批近代工廠,可謂是為湖南留下了工業火種。
二是,清末時期,張之洞任湖廣總督時,粵漢鐵路的修建。
彼時,清政府想要修一條從湖北武昌到廣州的鐵路,然而,從湖北到廣州有兩條路線選擇,穿過湖南或者江西。
「要致富先修路」這一亘古不變的真理無人不知,湖南在湘軍戰勝的底氣以及譚嗣同等知識分子的爭取下獲勝。
1936年,修了近40年的粵漢鐵路全線通車。而這期間,湖南早就乘著東風迅速發展:
長沙經濟交匯點的地位愈加突出,批發商從京津、滬漢、江浙等地區采購的工業品及外國商品,通過鐵路運抵長沙,同時長沙地區農副產品不斷輸出;
株洲,從1898年的一個小集鎮搖身一變成為頗有名氣的工商業城市,煤、瓷器、鞭炮、穀米等大宗商品紛紛集聚,成為名副其實的「火車拉來的城市」;
郴州,商貿進一步發展,成為附近地區近600萬人口的食鹽和日用工業品的中轉站,私營 汽車 運輸業、鐵路運輸代辦業、代收土產品的信託業等古代物流業也快速發展;
……
整個湖南,親身實踐了交通對城市發展的決定性作用。
直到今天,湖南依舊信奉這一真理。湖南出品的鋼鐵巨人修建起這些縱橫交錯的交通干線,為城市經濟發展注入動力血脈,同時,再源源不斷地將自己輸送出去。
湖南省「十四五」綜合運輸大通道布局示意圖
以湘軍 吃得苦,霸得蠻,捨得死 為代表的湖湘精神下,資源、交通搭台,而唱好「工程機械產業獨步天下」這台戲,還需有天時、地利、人和三張王炸配合。
03 產業、市場、人才全面起勢
湖南工程機械產業發展,從某種程度上說,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先看地利——引得大批工廠入駐,激活未來發展潛力。
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以前湖南人走不出的山水困局反倒成了眾多工廠入駐的重要因素。
戰時,多山的湖南成為了天然的躲避大後方,對礦產需求大的工廠和兵工廠紛紛在湖南建廠。
不完全統計,民國期間,湖南共有3個省營廠和50多個私營機器廠,而經過抗日戰爭初期,1943年,全省共有大小機器廠714家,員工近3萬人。
如果說湘軍戰勝時期興建的一批近代工業留下火種,那麼,戰時入駐的大大小小的機器廠則點燃了湖南工業的星星之火,如今的湖南工程機械產業早已成燎原之勢。
這背後,另一「地利」優勢不容忽略,即長株潭三角發展的潛力。
雖然不如長三角,珠三角盛名在外,但長株潭三角已經成為一個相當成熟的產業集群。
翻開2020年長株潭三角的答卷,三市GDP合計17591.42億元,約占湖南省GDP的42.1%,稍高於武漢市2020年15616.1億元的規模。
為什麼要和武漢市比呢?
歷史 上,同屬湖廣行省的湖南始終被地理、交通以及工業發展更為先進的湖北壓一頭,比如湖南考生需要跋山涉水前往武昌考試,又比如,為了修建粵漢鐵路興建的大批工廠都落地在武昌……明明同屬一個行省,湖南反倒像抱養的。
而如今, 長沙、株洲和湘潭,這三個單拎出來已經很能打的城市,在地理位置及交通的有利條件下,城市群同城化發展蓄勢待發。 可以說,一百年後三劍合璧的長株潭與武漢比起來已經穩壓一頭。
長株潭經濟一體化,核心區空間結構規劃圖
要長株潭三市位於湘江中下游,兩兩相距不過30~40公里,內聯外暢的交通網路下,從長沙坐高鐵到株洲15分鍾,到湘潭11分鍾。
更誇張的是,在長株潭城際鐵路「公交化」運營發展下,湘潭市民有望明年底在「家門口」乘坐長沙地鐵。
抱團發展,湖南工程機械產業還愁不能更上一層樓?
再看天時——鑄就工程機械產業根基,獲得廣闊發展市場。
不怕對手是學霸,就怕學霸開外掛,株洲市就是這樣一個可怕的產業學霸。
建國初期,在當時國際環境影響下,國家將眾多工業向西南遷移,在蘇聯和東歐國家的資金、技術和設備援助下,株洲成為了我國成立後首批重點建設的八個工業城市之一。
除此之外,湖南其他城市也分別承接不同機械產業,如1963年,上海工程機械廠(後來的浦沅機械廠)遷至常德。
眾多優勢工業的轉移,使得湖南具備了良好的工程機械產業發展基因,贏在了起跑線上。
但是,強者也需用武之力,說白了,就是市場。而湖南恰好也趕上了。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快速推進,鐵路、公路、住房建設加快,為湖南的工程機械產業帶來了廣闊的市場。
以交通為例,1978年,我國公路、鐵路運營里程分別為89萬、5.2萬公里,2020年末,這兩個數字分別增長至519.8萬、14.6萬公里。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下,可以說, 占據全國70% 工程機械市場的湖南修了大半個中國。
如果非有人杠,我國房、路都修得很多了——常住人口城鎮率63.89%、百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速鐵路覆蓋率95% 、20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速公路覆蓋率98% ……
那麼也請放心,國際上對於技術含量高的新型施工設備需求還在增加,湖南的挖掘機們根本不愁賣的!
最後看人和——人強、人多、人還「狠」,注入產業活力。
工程機械產業說到底還算一項技術密集型產業,那麼人,以及人所擁有的技術就顯得十分重要了。而湖南的工程機械人又強又多還「狠」!
人強,從「國家隊」起步。
說起湖南工程機械產業的發展,繞不開的就是1978年遷至長沙的國家第一機械工業部建築機械研究所(後更名為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
國家隊給湖南帶來了一大批工程機械業的專家、科研人員,以及大量技術和科研支持。
1978年,國家 科技 體制改革,研究所科研經費削減2/3,為了活下去的研究所被迫轉讓圖紙專利。這一賣或許是研究所的禍,但是反倒讓近170多家企業乘著研究所的技術飛速崛起,成為了湖南工程機械產業的中堅力量。
研究所的先輩們培育了湖南工程機械產業強壯的根基,而要想讓這棵大樹長得越來越好,後續的人才補給不可或缺。
湖南既有高端人才的底蘊,又有源源不斷新生力量的加入。
首先,湖南高校雲集且實力雄厚,據教育部2019年數據,湖南省共有大學125所,位居全國第七,同時,境內擁有中南大學、國防 科技 大學、湖南大學3所985,985高校數量僅次於北京和上海,同時,包含湖師大在內的4所211;
其次,湖南擁有湘鄉鋁廠科研所、化學工業部湘東化工機械廠研究所、核工業第六研究所等眾多國家級研究所。
在成為王者的路上, 湖南工程機械人還擁有「不服輸、敢拼搏」的奮斗精神,這股拼搏到了「狠」的地步。
山河智能創始人何清華和員工在參觀了德國慕尼黑工程機械寶馬展後,看到整個中國軍團的展位氣勢還不如韓國一家企業時,深受刺激。
隨後,鉚足了勁兒干,如今成為全球排名32位的製造商,產品出口到了全球100多個國家與地區。
三一重工在面對挖掘機關鍵零部件「液壓件」卡脖子問題時,拒絕國外企業的不平等協議。在杭州秘密成立力龍液壓公司、員工不穿三一工裝、廠房不打三一標志……卧薪嘗膽,十年磨一劍,2018年,三一30%的挖掘機裝上了自主液壓件。
從產業根基到市場機遇,再到人才實力,湖南不成為工程機械產業王者都難。
04 城市強大在工業
最近幾年,網紅城市層出不窮。
不可否認,網紅城市的樹立為城市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流量與潛力,但是,「衣食住行樂」之外,一個城市發展的硬實力底色也應該被看到。
工業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是城市實力的「硬核」。
我們看到成都的電子信息產業,突破 科技 卡脖子難題,展示硬核技術創新裂變的中國速度;
西安航空航天,飛入尋常百姓家,也實現了築夢天宮的強國雄心;
網路時代從不怕缺少一時的網紅,但地域經濟的硬核工業實力才是一個大國的崛起與興盛所能依仗的核心所在。
-END-
❸ 湖南省工業分布
湖南省工業分布主要分布在長株潭城市群、湘南城市群和湘西城市群。
1、長株潭城市群:長沙市、株洲市和湘潭市是湖南省的三大中畢棗坦心城市,也是湖南省工業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長株潭城市群擁有一批大型鋼鐵、化工、機械、電子等產業企業,手桐如長沙中車、株洲中車、湘潭電機等。
2、湘南城市群:湘南城市群包括衡陽市、岳陽市、益陽市、邵陽市等地。這些城市在湖南省工業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集中在鋼鐵、化工、紡織、建材等行業。
3、湘西城市群:湘西城市群包括懷化市、吉首市等地。這里的工業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屬、建材、礦產等領域岩含。
❹ 為什麼很多人都認為長沙的發展前景勝於鄭州
我家是河南洛陽的,在鄭州讀書呆了十幾年,大學畢業後一直呆在長沙,說實話,我對這兩個城市再熟悉不過了,我們大河南人口確實多,鄭州人口也比長沙多,但是卻沒有長沙富,鄭州這幾年發展的挺快,之前那就是個大農村,到處破破爛爛,現在好了很多,鄭州的GDP沒長沙多,之前在鄭州讀書,我一直覺得鄭州的鐵路位置是多麼多麼的好,那時可能沒有出去走過,來到了長沙後,我覺得長沙的位置也不錯,現在高鐵時代,長沙南站也是一個大的高鐵樞紐站,有京廣高鐵,滬昆高鐵在長沙交匯,很繁忙,每天長沙南站的日車次量比鄭州還多,以後的長沙西站,也將是廈渝高鐵經過長沙的一個大站,鄭州的地鐵比長沙要長,因為長沙不是平原地區,是典型的山水洲城,而鄭州是平原地區,很廣闊,自然要比長沙的地鐵要遠,長沙南站到黃花機場有一條磁懸浮對接的,這條磁懸浮是中國第一條具有自主產權的中低速磁懸浮,10分鍾就可以到機場,非常方便,而鄭州到新鄭機場,還有很遠的一段距離,過去沒長沙方便,中原城市群和長株潭城市群相比,我感覺還是長株潭要好些,未來發展潛力大,尤其長株潭城際列車開通後,長株潭經濟一體化更上一層樓,三個城市緊密連接,長沙的湘江新區是中部地區第一個國家級新區,還有前不久成立的長沙臨空經濟區,充分的說明長沙還是挺有實力的,鄭州感覺沒有這么好,雖然說有各種什麼什麼自貿區,但是我覺得都是依託鐵路位置而發展起來的,這恰恰也暴露出鄭州其他方面的不足,在科教方面,那就不用說了,我們大河南就一所211 鄭州大學,沒有985高校,而長沙就有3所985高校,這方面鄭州差到姥姥家去了,還有一點,我覺得鄭州很亂,衛生很差,空氣不好,長沙環保要好很多,好了,說了這么多,我覺得鄭州沒什麼好跟長沙比的,反正我是不會呆鄭州了,相對比,長沙的幸福指數要高很多,但我也希望鄭州發展的越來越好,畢竟我是河南人,呵呵
說實話,現在長沙和鄭州感覺差不多,未來我覺的,長沙大概率情況下不如鄭州的。長沙的教育很強有很多牛校比如中南大學(副部級985),湖南大學985,湖南師大211都是很強的高校,還有比較不錯的湘潭大學,反觀河南也只有鄭州大學211一個,而且湖南衛視的文娛特別強,有很多明星和 娛樂 節目。其他的我感覺對比鄭州沒有任何優勢,經濟長沙在網上好多人說注水,看了財政收入比鄭州還差不少,所以我不認為長沙經濟比鄭州強,況且鄭州的經濟在北方還是省會城市第一,感覺也挺不容易的。另外鄭州近幾年政策真的很好,航空港,自貿區,國家中心城市,國家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八橫八縱,地鐵也要比長沙地鐵長~所以我沒覺的鄭州不如長沙
長沙比鄭州強是不爭的事實,同是地級市省會城市。鄭州唯一能拿出手的是它的中原地區的中心位置而已。現在是全國大發展的時代,鄭州有的米字型高鐵網,其他很多城市都有,包括長沙的高鐵網路並不輸與鄭州。高鐵網長沙鄭州基本相當,沒有對比性。但長沙其他方面強於鄭州,如教育水平,長沙的大學遠勝於鄭州。論經濟實力,長沙只有730萬人口,鄭州有960萬人口。但長沙的GDP是10500億元,而鄭州只有區區9100億元。鄭州吹牛逼的傢伙天天吹噓鄭州發展多快,殊不知2005年的時候,鄭州GDP還比長沙多150億元。鄭州原本想追趕武漢奪走中部第一的寶座,不想追趕武漢十年,被武漢拋開4000多億不說,還被長沙拋開1400億元。這說明鄭州的實力有限,照此下去,鄭州只能和合肥爭奪中部地區第三城的份了。所以,長沙潛力遠大於鄭州!
長沙的發展前景勝於鄭州,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主要有三點:
第一:自然環境;
第二:高等教育;
第三:產業升級;
也許有人說,為什麼不是交通,國家政策影響?說到交通,現如今國家高鐵網路八橫八縱,相互交叉。鄭州是全國交通樞紐,是全國唯一米字型的交通網路區域,交通非常便利。但是,長沙地處京廣高鐵,滬昆高鐵,廈渝高鐵三條大線的交匯處,加上合長高鐵,交通雖然稍微不足,但是也不會相差太多。航空運輸方面,鄭州長沙也是半斤半兩;水運方面,兩家都沒有大型港口。所以,交通方面,鄭州優勢不足以大力壓倒長沙。
鄭州交通網路
長沙交通網路
國家政策,鄭州,長沙都是省會,都在一帶一路的范圍內。政策上,一帶一路是以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為主力帶動,更加側重高端製造業,高 科技 ,金融產業,基建產業的對接。所以,從政策方面來看,長沙和鄭州自身,都沒有太大的優勢,半斤半兩,所以政策上,兩個城市在未來很長的時間內,都不會占優勢。
鑒於交通和政策方面,兩個城市沒有突出的優勢,那麼就要對比各自的硬實力和軟實力了。
那麼為何要說,長沙發展前景會優於鄭州呢?
第一:自然環境。長沙處於湘江下游,地標水系發達,物產豐富,長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降水充沛,雨熱同期,四季分明。長沙市區年平均氣溫17.2 ,市區年均降水量1361.6毫米,環境綠化非常好。
鄭州處於秦嶺東段末端,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氣團交替頻繁,冬季漫長而乾冷,雨雪稀少;春季乾燥少雨多春旱,冷暖多變大風多;全年平均氣溫15.6 ; 全年霧霾嚴重。
可以說,在吸引人才居住方面,長沙的硬體條件是非常好的,優於鄭州。
第二:高等教育。
中國39所985高校,長沙有國防 科技 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三所;
鄭州沒有985高校,有一所211高校-鄭州大學。
所以,在高等人才培養及引進方面,長沙優於鄭州。軟實力方面,長沙可以說是完勝。
政府出台的吸引人才創業,戶口落戶等方面,長沙鄭州都互不相讓,從長遠來看,長沙環境及科教方面,會繼續領先鄭州。
第三:產業升級。
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長沙產業結構也經歷了調整優化升級過程。
第一階段:產業結構呈「二、一、三」格局,工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1978-1983年)。這一階段,長沙產業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對經濟發展起主要作用是製造業部門,工業在這個時期占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導地位,以輕工業產品的生產為主,第一產業則以傳統種植業為主。
第二階段:產業結構呈「二、三、一」格局,工業仍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1984-1994年)。這一階段,長沙工業內部結構由輕工業迅速增長轉向重工業的迅速增長,第三產業佔比超過第一產業,並保持迅速發展。
第三階段:產業結構呈「三、二、一」格局,服務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1995-2007年)。這一階段,服務業開放領域從單純的商業貿易發展到交通運輸業、信息傳輸及軟體業、商務服務業、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文化 娛樂 等各個領域,在2006年率先突破1000億元。進入新世紀後,工業在「興工強市」戰略下加快發展,第二產業比重回升較快,第一產業佔三次產業的比重降低到10%以下。
長沙已經實現了由勞動密集型向重工業發展,同時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圍繞交通運輸業、信息傳輸及軟體業、商務服務業、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文化 娛樂 等各個領域開展,產業多元化全面升級。
2018年長沙電子信息產業已形成了百花齊放的局面,電子產品製造、移動互聯網、北斗導航、動漫設計等行業依靠 科技 創新發展強勁。 2016年長沙市電子信息產業產值為1507.85億元,是2010年的11.6倍,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13.1%,比2010年提高10.2個百分點。長沙依託國家軟體產業基地、國家數字媒體技術產業化基地等優勢平台建設電子信息產業專業園區,聚集了威勝集團、長城信息、拓維信息等一大批重點電子信息企業,不斷壯大的電子信息產業與地區經濟已經形成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使長沙市具備發展高端電子信息產業的良好條件。
服務業產業特色優、亮點多。 基於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的服務應用和創新的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不斷涌現,移動互聯網、創意設計、系統流程服務等新業態勢頭強勁,生態 旅遊 、休閑養老、網路服務等新模式快速發展。 2016年,郵電業務總量比上年增長51.2%;以生態 旅遊 、鄉村 旅遊 為代表的 旅遊 業實現總收入1534.83億元,增長13.6%;網路零售額實現增長42.3%,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集聚區加快建設,涌現出了58到家、映客直播、騰訊眾創等大批知名企業。
而新時代的鄭州,經開區以及航空港區則以 汽車 及裝備製造業、電子信息產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未來吸引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及工人轉移。鄭州產業依然是主打勞動密集型,在產業升級方面,沒有優勢,不能為鄭州經濟帶來高速騰飛及溢價。
從產業結構來看,長沙產業結構完善,並且服務業,工業, 科技 產業逐步發展。而鄭州產業結構相對單一,主要還停留在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中,經濟發展依賴工業發展,服務業,高 科技 產業相對落後,甚至還沒有來得及布局。
所以,從長遠來看,長沙的發展前景會好於鄭州。
大概率長沙比不了鄭州,第一湖南比河南省體實力差很多,第二長沙輻射面太小,鄭州對冀南,魯西南,山西,淮海和陝西都有輻射力。第三長沙在發展長株潭一體化,鄭州也在搞鄭汴一體化,國家戰略地位提升的比長沙快,沒有優勢。第四長沙很排外,鄭州本地人相對來講非常弱勢。
客觀比較目前的鄭州和長沙:1.文化教育,長沙優於鄭州;2. 體育 ,兩者差不多;3.實體經濟,長沙的代表是重型機械有三一、中聯重科、大眾分廠,鄭州的代表是宇通、盾構、上汽分廠,鄭州的食品企業較多;4.外貿,鄭州優於長沙,鄭州的手機製造除了有富士康,還有一批國產品牌,已形成集群效應;5.財政收入,長沙gdp高於鄭州,但不知道為啥財政收入比鄭州低不少;6.交通.高鐵比較不好說,但是鄭州的中歐班列運貨量最高,鄭州的貨運優勢明顯,航空客運長沙占優,但今年鄭州有可能攆上,16年的差距已經很小了,航空貨運鄭州優勢明顯;7.生活情調.這一點長沙優於鄭州,鄭州還沒有形成有特色的小資生活方式;8.未來發展前景.以目前兩座城市積累的政策優勢,鄭州政策優勢更大一些,長沙因為離廣州和武漢都很近,容易被這兩個大城市吸血。最後得出結論,鄭州未來發展應該會優於長沙!
長沙發展前景好,想超鄭州機率小。
位處廣漢正中間,兩強相夾局限了。
三湘大地黃金地,人口總量有點少。
經濟 科技 實力強,高新產業規模小。
鄭州地理位置優,交通樞紐地位高。
背靠河南上億人,聚集效應明顯好。
人流物流商貿旺,城市膨漲有倚靠。
中心城市已定位,快速發展興高潮。
長沙確實厲害,在沒有區位優勢的情況下殺出一條血路。但是長沙的gdp太水也是公認的,人均超過寧杭長沙人自己信那就是白痴自欺欺人。最關鍵一點是,長沙距離武漢太近,又處於完全的同質化競爭,又基本上各方面不如武漢,註定了一切掙扎都是徒勞。這就是命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長沙人,我發表的意見就是,長沙不如鄭州,長沙也不是一線城市。看了很多朋友在討論各個方面兩個城市的優勢,有幾點,是需要指正的現實情況,但不是比較。
首先,教育方面,大家都說因為國家原因,什麼原因鄭州比不上長沙,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河南不如湖南,為什麼不如湖南,現在教育講什麼?公平化,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實現教育信息化,在湖南,2013年華容全國第一個教育信息化的「華容樣本」出來之後,可以很負責的告訴大家,全國只有湖南和廣州是沒有「處女地」的,為什麼,因為政府支持發展教育,各個方面,長沙廣州首當其沖,而河南,那不叫「處女地」,叫「荒地」,我原來在教育行業呆了幾年,人家老闆不願意去河南啊,為啥,政府不支持啊!教育局沒錢批沒事干啊!我想,政府對教育的態度,衍生了河南高考錄取率低的直接後果。這一點,我覺得是關乎於各老百姓本身的問題,為啥,家家孩子要上學。教育的直接影響就是,你在長沙見過有碰瓷的嗎?有呢,上次一個碰瓷的,碰瓷騙了7000塊,被抓了頂格判罰,三人分別判了3.7.10年。
第二,交通。黃花機場不說了,這個享受了國家一些政策,吞吐量中部第一。高鐵也因為南車在株洲,長沙佔了便宜,但是城市交通,路面等等,長沙還比不上鄭州,飛機可以不坐,高鐵可以不坐,但是你總不能蹲家裡不出門,這點,長沙比不上鄭州,雖然居於衣食住行的最後。
第三,房價。有朋友說了,長沙GDP比鄭州高了很多,但是財政收入卻不高,其原因之一,長沙政府很少賣地,長沙的產業結構,是以第三產為主。財政收入不高是因為長沙市政府捨得花錢。而且長沙市政府一直對房價有很強的管控。這點,我相信大家都願意在長沙,不到一萬一平的房子。
第四,生活環境。湖南省發改委,在新的「雙控」考核中,十三五給予全省低碳發展資金是1500萬,長沙市政府,給予十三五期間,是1.5億,每年3000萬。這個鄭州估計還沒下達最後的決定,但是我可以說,長沙市的低碳項目,決定十三五投入的,是將近600億,鄭州貌似是第一年50.88億。我老婆南寧人,南寧是出名的綠城,綠化面積全國省會第一,老婆來長沙十年,經常感嘆,長沙變化太大了,特別綠化環境這方面,種花種草種樹,長沙市真捨得花錢,說實話,這方面,長沙估計五年內可以趕上南寧。鄭州緊靠京津唐,這方面如果不加強,估計會被長沙甩很遠,這點,鄭州不如長沙。
生活環境裡面,鄭州的夜生活,我真不敢恭維,16年還去了趟,雖然也有熱鬧地兒,但是比起長沙還是差太遠,這點,沒法比。
其上幾點,關乎於老百姓的生活質量,但是卻不能改變長沙的地理位置,經濟條件的局限性。國家也不會允許長沙去打倒另外一個國家長期支持的中心城市「武漢」,所以,在某些方面說,長沙是永遠不可能超過鄭州的,我做為一個普通的土生土長的長沙人,我希望我的家鄉,不要去變成神馬一線城市,北上廣深,那地兒舒服嗎?外地人不舒服,本地人也不是很舒服。長沙現在不到500萬本地人(非轉入型戶口),常駐人口不到1500萬,外地人來消費得起,有地兒玩,想安家可以安家,吃喝玩樂都有,賺錢也不需要特別特別累,兩口子大學文憑混五年基本上一套100平首付給的起,城市的好壞,不是說是個中心城市咋的,建設好了咋的,而是活在這的人,活得咋樣,舒服不。醫療,教育等在長沙你都可以享受到跟北上廣深一樣的待遇(國防科大一點不比清華北大錄取分數線低,湘雅三個醫院臨床水平至少不比協和差),長沙何必要去爭個一線城市?有好處????!!!我希望長沙永遠不要是一線城市,因為這樣,房價不會太長,發展不會有太多要求,我們活在長沙的,可以過得更舒心快樂。
長沙:我科教水平比你高。
鄭州:我是國家中心城市。
長沙:我 歷史 比你悠久。
鄭州:我是國家中心城市。
長沙:我水運比你發達。
鄭州:我是國家中心城市。
長沙:我GDP比你高。
鄭州:我是國家中心城市。
長沙:你特么能不能不說國家中心城市?
鄭州:我高鐵比你發達。
長沙:……
鄭州:我是國家中心城市。
長沙: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