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進行工業企業的物流組織變革
在我國,工業企業物流是一個明顯的薄弱環節。關鍵是觀念滯後,將物流看作是企業生產的關鍵和企業形象的靈魂的只是各行業的少數龍頭企業,總體上,現代觀念物流遠未被企業所認識。
改變「重生產輕流通」的觀念
物流管理不暢,時間、空間浪費大,流程混亂,直接阻礙了工業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而且佔用大量資金,成為企業發展的包袱。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物流落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觀念落後。長期以來,受「重生產輕流通」觀念的影響,我國工業企業重視的是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流程,而物流一直受不到應有的重視,領導層忽略了由物流績效提高而帶來的企業整體效益的增值效應,沒有把物流提升到戰略的高度加以關注。
在我國工業企業的物流活動中,訂貨、運輸、包裝、倉儲、流通加工等環節仍然是割裂的、分散的,存量的物流設施和能力得不到整合,部門、行業分割現象嚴重,不能實施完整的供應鏈管理。
物流系統效率低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目前我國每萬元GDP產生的運輸量為4972tkm(噸公里),美國和日本的這一指標分別為870tkm和 700tkm;但美國一輛貨車的工作量等於我國20輛車的工作量;我國工業企業原材料、半成品及產成品的在庫周轉時間平均在3到6個月左右,這一時間遠高於發達國家的水平。
工業企業物流組織是工業企業中物流輸入、流轉和輸出及相應信息流的流動所構成物流系統的核心。改革是為了實現供應、生產及銷售物流系統的一體化和高效性。
企業物流組織的戰略引導
發達國家越來越多的企業,包括世界上許多跨國公司,如IBM、戴爾(Dell)、沃爾瑪、豐田、尼桑和耐克等公司,通過科學的物流戰略而獲得由物流績效帶來的顯著提高,使得企業在國際市場中處於明顯的競爭優勢。近年來,我國許多大型企業也從物流戰略創新中獲得了巨大收益。海爾在短短的二十年間,從一個瀕臨破產的企業發展成向「世界500強」沖擊的跨國經營企業集團,創造了中國家電業發展的輝煌業績。其中很重要的經驗是海爾充分推行物流資源重新整合,使物流能力成為海爾集團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實現以最低的物流成本向客戶提供最高附加值服務作為海爾集團公司的物流發展戰略目標。在為時三年的物流戰略改革之後,集團對外統一了物流形象,獲得了供應商更多的降價空間、供應物流物料質量提高、庫存資金和倉庫面積大大減少等。張瑞敏認為:「戰略創新是方向,觀念創新是先導,組織創新是保障,技術創新是手段,市場創新是目的。」
按照企業戰略的層次理論,物流戰略屬於職能層戰略,是在企業總體戰略指導下,按照專業職能將事業部級競爭戰略進行具體落實和具體化。將企業的總體戰略轉化為職能部門具體行動計劃。企業可以把物流戰略劃分為四個層次——戰略層、結構層、職能層和執行層。客戶服務戰略屬於工業企業戰略層次的物流戰略,影響其他物流戰略內容的制定;渠道設計戰略和網路戰略則是結構層次的戰略,決定企業物流系統的建立;倉庫管理戰略、運輸管理戰略和物料管理戰略處於職能層次;最後屬於執行層次的是信息戰略、程序管理戰略、設施管理戰略和組織管理戰略,這些都與企業物流戰略的實施有關。當然,採用不同競爭戰略的企業在物流戰略的類型的選擇上是有差異的:採用成本領先的競爭戰略的企業傾向於物流戰略各環節節約成本;而採用差異化競爭戰略的企業更傾向於物流戰略各環節滿足客戶的特定需求;而基於時間的反應式,物流戰略更好的平衡了物流服務質量和物流成本之間的關系,對於一些特定行業的選擇是必要的。沒有任何物流戰略,遇事隨心所欲,沒有計劃性,是一些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不得已的選擇,隨著企業競爭環境的變化,成長需求的推動,這種現象必將有所改觀。 企業物流組織的結構重構
自20世紀 50年代起, 發達國家工業企業的物流組織結構進入快速演化期,被認為是最令人興奮的領域之一。結構演變大致依次經歷了分散管理階段,功能集成階段,內部一體化階段和過程一體化階段。我國目前大部分工業企業物流組織結構仍處於分散管理階段,這一階段,企業通常只把物流的功能局限在方便和支持工作方面,因而物流的責任遍布整個工廠各部門。部門分割意味著物流工作缺乏跨職能的協調,由於重復和浪費,信息常常被扭曲或推遲,權利界限和責任也常常是模糊的。我國的工業企業物流實踐不是一個自然萌生、平衡發展的過程。發達國家先進的一體化的最終物流組織結構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過程一體化物流組織結構重構也可以分為兩個時期。首先,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在彼得·聖吉的學習型組織理論以及邁克·哈默和詹姆士·錢皮的企業流程再造理論影響和指導下,扁平化、授權、再造和團隊的思想被越來越多的企業理解並接受,推動企業的組織進入一個重構的時代。物流管理也由重視功能轉變為重視過程,通過管理過程而非功能提高效率成為整合物流的核心,即過程功能一體化。物流組織不再局限於功能集合或分隔的影響,開始由功能一體化的垂直層次結構向以過程為導向的水平結構轉換,由縱向一體化向橫向一體化轉變、由內部一體化向內外部過程一體化轉變。矩陣型、任務型等物流組織形式開始發展起來,並且逐漸成為趨勢。第二個時期在上個世紀90 年代中期以後,信息和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虛擬與網路化物流組織的重構提供了外部環境。特別是當工業企業引入了供應鏈管理的理念,物流從單個企業擴展到供應鏈上的所有企業,這些關鍵企業用網路連接,用不固定和靈活的方式整合來完成物流活動,過程信息一體化使虛擬與網路化物流組織將成為更有效的一種物流組織運作形式。
企業物流組織的文化支撐
自上個世紀80年代初才引進「物流」的概念和理論,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並沒有在企業中得到推廣。發達國家企業應用物流理論和物流技術對生產領域進行改善已是很普遍了,由於我國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只是將物流管理作為計劃生產和消費的輔助手段。企業文化構建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和手段,其功能、作用非常重要。企業文化具有導向性、規范性、凝聚性、融合性及育人性等功能,所以重視物流的組織文化對培養和造就現代物流員工隊伍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對員工形成普遍的物流節約成本的價值觀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企業物流戰略目標的實現,企業物流組織結構的重構都必須有相關文化的支撐。
協作文化是重心,協作文化是工業企業物流組織在尋找與各利益關系(其它企業或其它職能部門)之間的共同利益、共同目標和雙贏(多贏)方式基礎上,追求和諧的氛圍、合作的關系、合力的強勢、合利的共享。
協作文化體現在供應鏈上。步入知識經濟時代,市場變異性增強,客戶需求的個性化和多樣性,供應鏈管理應運而生,供應鏈是由獨立的供應商、製造商、客戶、甚至同行的競爭對手,通過信息技術聯成的網路組織,以達成共享技術、分攤成本和費用以及滿足市場多樣性需求的目的。供應鏈成員之間可能是合作夥伴也可能是競爭對手,它改變了過去企業之間完全你死我活的輸贏觀念,而代之以「雙贏(多贏)」的關系。
協作文化在工業企業內部管理上主要體現在團隊管理上。信息時代的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與他人的良好溝通與合作是當今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質之一。工業企業物流組織提供的服務,往往包括供應、生產、銷售等諸多環節,從碼頭、機場、公路到海關、檢疫,從陸路運輸到倉庫及生產線,從接單到轉單,從進貨到配貨,從單一信息到綜合信息處理,從點到線到面等供應鏈一體化管理。這就要求工業企業各部門、各環節之間必須、緊密地合作,以及時、高質量的服務滿足客戶的需求為中心。
效率文化是制勝武器。市場的全球化、多樣性和不確定性,使工業企業物流組織之間競爭也具有全面性,即所謂的TQCSF的全面競爭(Time時間、Quality質量、Cost成本、Service服務、Flexibility柔性、Safety安全性、Reliability可靠性),集中體現在速度和效率的競爭。對許多工業企業來說,物流組織的競爭優勢已經成為最後的利潤源,而物流組織制勝的武器就是速度。戴爾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建立直銷模式上的戴爾供應鏈管理系統。它的物流組織的這種快速反應是它戰勝同類競爭企業的關鍵。電子商務浪潮的沖擊使工業企業的物流組織又一次面臨新的挑戰。電子商務的實施使工業企業所要處理訂單的商品數量更少、批量更多,所以對物流組織的速度、准確率等服務水平提出的要求就更為苛刻。
學習文化重要在變通。由於客戶的需求日新月異,提高工業企業物流組織的效率要素之一就是變通,並進行創新。物流組織要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提高應變能力,使工業企業加入的供應鏈不中斷,就必須強調以持續改進的精神來不斷優化本企業的銷售信息、生產計劃、庫存管理、采購供應等環節的管理,從而有效地實現物流組織的精益管理、提質降耗、降低庫存、節約資金的目的。此外,ERP、CRM、CSM、EC等先進管理理念及手段在工業企業不斷得到推廣和應用,這些都對工業企業所有員工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整體工業企業必須營造鼓勵學習、善於學習、持續學習的組織文化,構建有利於學習、交流和知識共享的組織網路,以利於物流組織在商務活動的各個環節提供創新性服務,並提高服務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