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武寧工業經濟怎麼樣

武寧工業經濟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7-17 16:17:05

① 有誰知道廣西省各地級市2010年的經濟排名

2010年廣西城市經濟排名:

1、南寧市(在東盟,大西南,泛珠三大背景的催化下,享受中央沿海開放城市政策後,經濟飛速發展廣西城市的老大)

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簡稱"邕",擁有1680多年的歷史。從遠古到近代,這座城市都在不斷的創新發展,時至今天,它是中國西部各省區唯一沿海的省會城市,是中國大西南出海通道的重要樞紐城市,是中國華南、西南和東南亞經濟圈的重要中心城市,是溝通中國和東盟的前沿城市。2004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88.86億元,比上年增長13.2%;財政收入74.63億元,比上年增長22.23%。200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60.76億元,增長36.99%;實際利用外資1億美元,外貿出口總額5.25億美元,增長2.57%。內外資合同引進資金256.08億元,增長101.15%;實際到位資金122.54億元,增長105.19%。

2、柳州市(強大的工業體系使柳州屈居南寧穩居廣西第二把手把交椅)

又稱龍城,是以工業為主、綜合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是山水景觀獨特的歷史文化名城。全市轄六縣四區,總面積18686平方公里,總人口351.3萬人,居住有漢、壯、苗、瑤、侗等48個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和承東啟西的地理位置,構成了柳州的稟賦特色,日趨發展的工業經濟彰顯著柳州的時代特徵。2003年,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27.82億元,財政收入58.1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4.28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9.36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500.1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2.64億元。

3、桂林市(經過空前的城市改造和眾多旅遊新項目及高新科技的發展,排名接近並將超過柳州)

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譽。它地處廣西東北部,是桂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發展,桂林市經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經濟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在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過去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得到緩解,城市建設和改造步伐加快,現代化國際旅遊城市構架初步形成。「十五」期爭取實現固定資產投資540億元,通過擴大投入,使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城市建設有重大進展。

4、玉林市(繁榮的民營經濟,和眾多的消費人口,支撐玉林保持桂東南老大廣西四哥的位置)

所轄二區五縣市的建成面積達 74.43平方公里;其中玉林市城區常駐人口近40萬人;城市住宅人均居住面積10.42平方米。現在, 玉林市正在以玉林市城區為中心以高等級公路為紐帶,以北流、容縣、陸川、博白、福綿、興業、玉州為衛星城,把玉林市建設成為現代化組團式城市群。把玉林建設成為科技、運輸、旅遊、金融綜合發展、區域性的交通樞紐、現代農業中心,工業基地、商貿中心、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和旅遊勝地,使玉林成為具有亞熱帶風光的園林式現代化城市。「八五」時期,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28.63%。1996年,國民生產總值達154.25億元(90年不變價),比上年增長11.82%,農民人均純收入2240 元。鄉鎮企業在廣西、在全國享有盛名,是玉林經濟具活力的增長點。
依託地方資源優勢,形成了富有玉林特色的技術力量雄厚的工業格局,建立了以機械、建材、陶瓷、食品、制葯、糖紙、化工、卷煙為支柱的工業體系,培養出以玉柴機器、玉林制葯、廣西運美為代表的一大批大型企業集團。1996年第二 產業增加值60.70億元,其中工業增加值達 53.36億元,居廣西前列。

5、北海市(從地產泡沫中走出,開始謀求新的機遇,西南出海大通道和大型臨海工業造就北海迅猛發展使之超過老工業城市梧州,屈居第五)

近十年來發展最快的一年是2004年。全年完成生產總值158.1億元,增長12.1%,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40.8億元、52.9億元、64.4億元,分別增長4.7%、21.5%、10.2%。。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進一步提升。工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第一產業增加值,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達44.21億元,增長23.7%,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44.2%,拉動經濟增長5.3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22.05億元,增長27.41%。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8 家,其中本年新增14家。工業產品結構繼續改善。全年高新技術產品產值35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46.9%;工業品出口交貨值6.57億元,比上年增長19.47%;工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43.99,比上年提高4.2個百分點;實現產品銷售收入69.05億元,增長35.13%;工業產銷率95.58%,比上年提高0.36個百分點;實現利稅8.61億元,增長28.79%,其中利潤3.22億元,增長59.18%;虧損企業個數減少16個。

6、梧州市(隨著鐵路,高速公路,珠江航道改造的完成,接受廣東輻射的效果初步顯現成為兩廣樞紐,開始聚積底氣准備超越沿海城市,完成其超越發展的第一步)

區位優勢比較明顯。梧州市是我國西部大開發12省(市)區中最靠近粵港澳的城市,是廣西乃至西南地區接受粵港澳台地區產業、技術、資金轉移的最前沿地區。東鄰廣東,南接玉林,西連貴港,北通賀州、桂林。潯江、桂江匯於市區為西江。三江交匯處黃綠分明,人稱鴛鴦江。梧州集廣西水流85%以上,有「廣西水上門戶」之稱,與粵港澳一水相連。水路距廣州341公里、香港436公里、澳門384公里,為廣西距港澳最近的港口口岸城市。梧州口岸為國家一類口岸。梧州口岸有百年對外貿易歷史,設施齊全,基礎較好,與世界五大洲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梧州市是廣西最早的工業基地。早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梧州市的火電、火柴、肥皂、電池、機械、紡織、治煉、醫葯、化工等行業就享有盛譽。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梧州市工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目前,全市擁有紡織、化工、食品、機械、電子、塑料、製革、制葯、服裝、造船、輕工、印刷、石材等10多個工業門類。林化林產工業、輕化工業、食品工業、房地產業、對外貿易已發展成為梧州的優勢產業。廣西紅日、中恆集團已先後上市。梧州已擁有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品牌,名優產品佔全廣西的14%左右。

7、欽州市(整合為一個經濟體走廊逐步成熟,桂南小城市群飛速發展)

是廣西沿海金三角上的一塊寶地。這里氣候溫和宜人,河流水庫眾多,土壤肥沃,植物繁茂。自然資源豐富,依水臨海,山川美麗,游覽風景迷人,名優產品繁花似錦,有興旺發達的農業。也有大有可為的海洋捕撈養殖業,城鄉市場廣闊,開發建設有著很大潛在優勢。全市工業目前已形成製糖、醫葯、食品加工製造、建材、化工等為主的地方工業體系。製糖、醫葯工業是全市的兩大支柱,醫葯工業以生產中葯材及中成葯加工為主。全市還擁有鄉鎮、村辦工業1.94萬個,從業人員13.38萬人,產值達302548萬元。全年實現工業不變價總產值817907萬元,同比增長13.65%,實現工業增加值311021萬元,同比增長12.73%,完成稅金及附加34265萬元,同比增長9.5%。其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共131家,在職職工26932人,資產總額427979萬元,負債總額320593萬元,凈資產(所有者權益)107386萬元。2003年欽州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5009元,人均財政收入為302元,工業利稅占財政收入比重為30.4%,城鎮人口佔全市人口比重為11.2%。全市一、二、三產業佔GDP的比重分別為43.8%、24.1%和32.2%,其中工業佔GDP比重為18.41%,工業從業人員佔全市人口比重為7.8%。

8、防城港市(獨特的區位優勢,決定了防城港市在西部大開發戰略格局中居於特殊的戰略地位。)

是1993年5月23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地級沿海開放城市。防城港市因港而得名,依港而發展。全市擁有大小港口10多個,其中防城港是廣西乃至中國西部第一大港,是全國樞紐港之一,以水深、避風、不淤積、航道短和可用岸線長而著稱於世。至2003年已建成泊位28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4個,年吞吐量超過1300萬噸,與71個國家和地區的227個港口通商通航,躋身全國大港行列。21世紀的防城港已成為大西南與東南亞乃至世界各國貿易往來最現實最便捷的出海口,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橋頭堡」。獨特的區位優勢,決定了防城港市在西部大開發戰略格局中居於特殊的戰略地位。

9、貴港市(經過十幾年的工業建設,已經走上了工業強大穩定發展的道路)

地級市成立以來,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市政建設日新月異,投資環境日臻完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成為極具競爭能力和發展潛力的新興城市,成為廣西經濟發展新增長點。1998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102億元,比上年增長7.3%,財政收入8.08億元,增長10.3%,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64億元,增長14%。目前,貴港市已建成富有特色和優勢的區域工業新格局,是廣西新興的工業基地。形成了製糖、造紙、建材等支柱產業以及機電、化工、冶金、紡織、醫葯、皮革、食品、印刷等10多個門類的地方工業體系。迎著新世紀的曙光,貴港市將繼續加快以現代農業、鄉鎮工業和外向型經濟為特色的區域經濟發展的步伐,一座現代化內河港口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將在祖國南疆崛起,西江河畔這顆璀璨的明珠將放射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10、百色市(新型的工業建設和南貴昆經濟圈中心等優勢開始化為百色發展的實際動力)

充分利用加快西部大開發、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泛珠三角經濟區等機遇,堅持科學發展觀,以項目為中心,全面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開放帶動戰略、項目帶動戰略和工業立市戰略,依託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推進產業結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幾年來,經濟保持快速增長的良好發展勢頭。2004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202.99億元,增長15.3%;財政收入完成24.7億元,增長22.9%;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02.99億元,增長34.97%。200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把百色打造為中國乃至亞洲重要的鋁工業基地。近年來,百色傾全市之力,圍繞鋁工業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相關產業建設,決心奮斗10年左右,實現工業總產值1000億元,財政收入100億元左右。百色正煥發出巨大的生機與活力,百色經濟社會正沿著高速發展的軌跡飛馳。

11、賀州市(挾新興能源工業和交通要道等優勢初次登場,開始踏上廣西城市舞台)

近年來,賀州市發揮獨特的區位、資源優勢和政策優勢,著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企業化, 鞏固提高商貿旅遊業,經濟發展步伐明顯加快。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資源開發、加工型的特色工業,突出發展市場潛力大的電力、林產、 造紙、制葯、冶煉、建材、陶瓷、服裝、食品等優勢產業。開發利用豐富的水能資源,建成了以合面獅電廠、昭平電廠、龜石電廠和中勝火電廠等 骨幹電廠和100多個小水電站構成的獨立電網,擁有上市電力企業——桂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不僅保證了賀州市工農業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用電,其 價廉質優的電能還輸往廣東省部分縣(區),成為「西電東送」的通道和重要基地。近年來,賀州市共引進資金20億元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建設,大大改善了賀州市經濟發展的硬環境。目前,賀州市城區面積已達15平方公里,市區道路121條,總長73.68公里。賀州市交通運輸以公路和水路航運為主。207、323國道和三條省道干線貫通境內;目前已開工建設的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和即將動工建設的洛陽至湛江鐵路、汕頭至昆明高速公路也都穿過賀州市。為承接粵港澳的區域經濟輻射和產業轉移,賀州市建立了旺高、西灣、信都工業區和賀州高科技工業園,以開放促開發,以開放促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招商引資增加經濟總量。尤其是自治區級開發區旺高工業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首期開發3.85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 130多公頃土地的「六通一平」建設及主幹道路的綠化。工業區實行低水費電費,低土地價格。目前已有7家企業落戶工業區,投資總額5.5億元,項目涉及制葯、食品加工、服裝、輕工等行業,另有一批項目也已達成投資意向。旺高工業區正以完善的基礎設施、便捷的交通條件、優惠的投資政策、高效的管理服務,成為海內外客商投資興業的熱土。

12、河池市(由於歷史的原因和自然條件的制約,至1984年河池二市九縣分別被劃為區定和國定貧困縣市。

現在正積極建設西南通道經濟帶和紅水河經濟帶,加快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進程。)

由於歷史的原因和自然條件的制約,至1984年河池二市九縣分別被劃為區定和國定貧困縣市。1985年後,扶貧攻堅戰打響,全地區以解決貧困人口溫飽中心,以解決農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為重點,實施科技扶貧、對口扶貧戰略。經過十多年奮戰,全地區提前一年實現了《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規定的目標。2002年6月18日,國務院批准河池撤地設市,這是河池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地級市成立後河池發展的總體思路是:城市引領,礦電支撐,兩翼齊飛,三化互動,全面發展。發揮水電、有色金屬兩大優勢,實施工業興市戰略,堅持改革開放,優勢產業,重點項目和路橋經濟帶動,積極建設西南通道經濟帶和紅水河經濟帶,加快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進程,努力提升城市品位、產品品位和市民素質,為實現富民興市新跨越目標而努力奮斗。

13、崇左市(區位得天獨厚,是中國走向東南亞地區最便捷的陸路大通道。

富有特色的新型工業體系,加快發展工業是振興崇左市經濟的關鍵)

區位得天獨厚,是中國走向東南亞地區最便捷的陸路大通道。崇左市大力發展資源型、勞動密集型和進出口加工型工業,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整合現有資源,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構建優勢明顯、富有特色的新型工業體系,加快發展工業是振興崇左市經濟的關鍵。崇左工業園、大新錳谷工業園、左江農產品加工園、憑祥邊境經濟合作區、扶綏華僑投資區、大新桃城鄉鎮企業工業區、天等特色產品加工園等工業園區。崇左城市建設的基本思路是:科學規劃設計,擴大城市規模,加快新區開發,啟動舊城改造,重點路樓建設,主攻標志工程,突出景觀亮化,注重生態環境,完善城市功能,加強經營管理,打造精品城市。要通過銀行融資、國債投資、引進外資、鼓勵社會投資、積極爭取政府專項資金、搞好土地開發等多形式多渠道籌措城市建設資金。今後5年計劃投資35億元,實施城市建設「9610」工程,開工和竣工100個項目,使城市初具規模。

14、來賓市(2002年12月28日才正式掛牌成立的地級市,至今還不滿十周歲。

唯其古老,愈現底蘊魅力;唯其年輕,彌見朝氣活力。暫時排於十四位)

位於廣西中部的來賓市,素有"桂中"之稱。全市現有工業企業600多家,電力、製糖、冶煉已成支柱產業;造紙、建材、制葯、礦產品、農副產品加工等工業有一定規模;一批有資源優勢和地方特色的產業相繼涌現,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拳頭產品登台亮相。八一鐵合金廠是全國目前最大的錳鐵合金生產基地,來賓冶煉廠銦冶項目每年銦產量佔全世界銦產量的1/4;全市13家大中型糖廠,總日榨能力5萬噸;新規劃的工業園區,以"高、新、強"為目標,按照功能齊全、科技先進、環境優美的現代工業園區要求設計,目前已全面啟動。 建市近兩年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市政建設進展突飛猛進,全市正在形成交通綜合配套、水電供應充足、通信發達、城市功能完善的基礎設施新格局。同時,全市全面提高了政府辦事效率,對客商實行"保姆式"服務,為各方投資者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創業樂園。法國北方電業集團、亞洲康密勞有限責任公司、英國糖業集團、廣東東莞糖業集團公司等一大批國外、區外大企業紛紛落戶來賓市。來賓,正成為客商投資置業的一方熱土。

② 五雲鎮的經濟概況

全鎮共轄12個村,17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2232人,其中農業人口5人。該鎮的名特優產品有無公害蔬菜、無籽西瓜、茶油、食用菌、板鴨、烤牛肉、果業、煙葉等。2004年人均純收入1238元。無公害蔬菜生產被列入了贛州市政府「菜籃子工程」建設項目,2004年通過省農業廳無公害蔬菜產地檢測認證,被評為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先進鄉鎮。計劃生育、黨建、宣傳思想、社會綜合治理等多項工作獲縣表彰。
2004年由於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銀根收縮,給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五雲鎮全體幹部硬是憑著一股「五雲精神」,實干、苦幹加巧幹,確保了經濟實力穩步增長。2004年工農業總產值達9.53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0.18億元,工業總產值9.35億元,農民人均收入4114元。財政收入3880萬元,其中國稅收入3000萬元,地稅收入880萬元。
工業工業經濟持續增長。五雲鎮繼續圍繞縣委、縣政府「工業強縣」戰略,優化企業發展軟環境,扎實做好各項工作,克服用地、資金、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和企業外遷等諸多不利因素,社會經濟保持持續的發展勢頭。全年共完成工業總產值9.35億元,完成目標任務的98.46%,比去年同期增長29%,實現銷售收入88861萬元,產銷比例為95%;出口交貨值10324萬元,同期下降30.5%,完成全年技改投入數6725萬元,同比增長34.5%。一是突出優勢產業,扶優扶強。五雲鎮現有工業企業450家,實現工業產值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23家。五雲鎮繼續以摩配、電光源、石材加工、刀刃具等為四大支柱產業扶優扶強,2004年,實現工業產值在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9家,其中2000萬元以上的4家,超億元的2家。全鎮最強的刀刃具公司——浙江東方工具製造有限公司實現產值1.29億元,浙江耐特工具製造公司實現產值1.235億元。此外,本年度,四大優勢產業共完成產值62255萬元,佔全鎮工業產值的66.56%。
二是技改投入有所增加,雖然由於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企業自有資金不足,但五雲鎮技改投入的熱情不減。1-12月份,全鎮各企業實際投入技改總額達6725萬元,比去年(6518.97)萬元同期增長3.2%。
三是推行現代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引導企業開展質量體系認證。
四是工業園區運行有所進展。五雲鎮把加快工業園區建設速度,把工業園區的整合提升作為全鎮工業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結合園區建設,統籌規劃,對全鎮的工業用地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共徵用土地988畝,已向23家企業出讓土地746.6畝。
五是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同時加強對統計、會計工作的領導和支持,做好企業的參謀和助手。
農業鎮內盛產各類蔬菜、食用菌、茶油、無籽西瓜、柑桔、柚子、桃、李、梨等農產品,具有非常豐富的花崗岩、瓷土、砂石、竹木、水面等資源,資源優勢非常突出。
農業經濟運行平衡。2004年,農業總產值1830萬元,農業生產結構得到有效調整,傳統農業逐步向現代化農業轉變,由於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出台,農作物價格較往年有所提升,使農民在豐收的同時得到增收,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種糧的積極性也有所增加。
糧食生產增幅較大。2004年,根據省委、省政府、縣委、縣政府關於對種糧大戶、良種種植戶、早稻種戶實行直補的精神,充分調動了廣大農產的生產積極性。今年糧食種植面積實際完成3164畝,總產1151噸,比去年增加33噸。近郊農業得到發展。今年,五雲鎮把雙龍、周村作為近郊農業發展的重點,分別撥款60000萬元和40000萬元予以扶持。目前兩村己擁有蔬菜面積130畝和200畝,發展標准鋼架大棚375個和36個,竹棚8000平方米。同時農辦還將洋嶴村大鳥山高山蔬菜基地上報立項,到現在為止,五雲鎮城區周圍已有洋潭頭、灣潭、橋頭、周村、雙龍等多個近郊蔬菜基地。
此外,落實農村生產安全、二輪土地承包工作得到進一步完善,「十村示範、百村整治」工程取得初步實效。
第三產業三產發展勢頭強勁。隨著新區的開發和舊城改造步伐的加快,城區范圍內的商業、交通運輸、餐飲業、娛樂休閑等行業得到快速的發展,一些高檔消費場所也進駐縉雲縣城。據2004年全國第一次經濟普查有關數據顯示,五雲鎮城區范圍內,共有商業、個體工商戶2728戶。約佔全縣的40%左右。三產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強勁發展勢頭。同時,加大對現代物流業、社區服務業、信息服務業、文化教育業等的扶持力度,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支撐五雲鎮良好的經濟發展勢頭。

③ 武寧到底有多少人多少面積

武寧縣歷史悠久,淵源流長。據史料記載,武寧遠在商代(公元前770年前)即建縣治, 至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一直稱「艾」。唐長安四年(公元704年)始稱「武寧縣」相沿至今。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武寧縣是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br/><br/> 武寧縣位於江西省西北部,地處贛鄂邊界。南起北緯28°51′,北至北緯29°3′;西起東經114°28′。東至東經115°26′。 北隔幕阜山脈與湖北省陽新、通山兩縣為鄰,東北界瑞昌市,東連德安、永修兩縣,南隔九嶺山脈與靖安縣交界,西和西南與修水縣相連。全縣國土面積3506.6平方公里,居全省第四,全市第二。其中山地丘陵面積410.27萬畝,耕地面積31.4萬畝,水域面積42.2萬畝。全縣現設有新寧、魯溪、泉口、澧溪、船灘、石門樓、黃段、羅坪等八個鎮,有宋溪、橫路、大洞、官蓮、巾口、伊山、甫田、東林、南嶽、上湯、清江、石渡、羅溪、嚴陽、楊洲、南市十六個鄉。新寧鎮是縣城所在地,位於縣城中部,修河北岸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總面積13.3平方公里。2002年全縣人口34.60萬人,有13個民族,其中漢族36.9萬人,占總人口的99.7%,畲、回、壯、瑤、滿、蒙古、苗、藏等少數民族1千多人,占總人口的0.3%。<br/><br/> 武寧縣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溫和濕潤,雨水充足,四季分明,無霜期241天,年平均氣溫15-17℃,極端最高氣溫41.1℃,極端最低氣溫-13.5℃, 日照年平均1777小時。全縣地形如同伸向西南的張口虎頭,地勢由西向東漸緩,由南北向中部漸緩,呈兩峽一谷形勢。西北面的幕阜山脈和南面的九嶺山脈多為500至1000米以上的高山,200至500米的山區、 丘陵遍布全縣,修河兩岸和縣境東部為200 米以下的小塊平原。山區以黃壤為主,高山地區花崗岩、變質岩居多,山坡多為棕壤,山間盆地多為潛育型水稻土壤,高照地帶多為石灰岩紅壤,修河沿岸為沖積壤土。全縣大小河流107條,流域面積3641.82平方公里,年徑流量29527億立方米。 主要河流有橫貫全縣的修河和湖北省富水支流太平河,由於境內山多,因而河流落差大,水力資源較為豐富。如今,武寧縣的水電裝機容量已達2.26萬千瓦時,有10KV以上輸變電線路1092公里,年發電量達3218萬度,基本上實現了村村通電,並於1995年11月通過國家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驗收。武寧縣是全省十三個重點林業縣之一,全縣有林地面積362.1萬畝,森林覆蓋率為68.3%,活立木總蓄積量為531萬立方米,毛竹蓄積量1755萬支。 全縣礦產資源儲量十分豐富,金屬礦產有鎢、銻、銅、鐵、錫、鉛、釩、鎵、鋇、鈹、鎳、鈷、鈦、汞等,非金屬礦產有瓷土、陶泥、大理石、花崗石、石灰石、石英石、白雲岩、水晶石等,能源礦產有煤及地下熱水等。其中煤、鎢、銻、大理石等為主要礦產,已探明煤儲量4000萬噸,鎢金屬含量4萬噸,銻金屬含量10 萬噸,大理石14萬立方米。全縣水域面積422064畝,可養殖水面32萬畝,已開發水面10.86萬畝, 發展水產業前景十分廣闊,全縣現有魚類67種。武寧為全省中華獼猴桃主要產地之一,獼猴桃資源分布在 21 個鄉鎮,210個村,年產量750噸,最大單果221.4克,為全國之最。「武寧黑芝麻」榮獲全國第二屆農業博覽會金獎。此外,還有豐富的「寧紅」茶、香菇、板筍、小竹筍、蜂蜜等土特產品。<br/><br/> 半個世紀以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37萬勤勞智慧的武寧人民,在3506平方公里的古艾大地上,艱苦創業,幾經風雨,走過了一段段艱難的歷程,創造了一個個驕人的業績。昔日貧窮落後的武寧山區,已發生了翻來覆去的歷史性巨變。全縣國內生產總值1949年僅1180萬元,2002年達到143484萬元,比上年增長11.8%,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147元,比上年增長11.5%。全年中央財政預算內收入4649萬元,地方財政預算內收入9219萬元,地方財政預算內支出20798萬元。新中國成立以來,武寧經濟快速發展,已初步建成農業為基礎、工業為指導、第三產業繁榮、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的經濟體系。農業隨著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和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出現了總量增加、結構優化、效益提高的可喜局面,逐步成了糧油、畜禽、水產、林果等支柱產業,並開始朝著產業化方向發展。工業由解放前的一張白紙發展到以礦產採掘加工、電力、罐頭食品、輕化建材、農林產品加工為支柱的工業經濟體系,尤其是食品罐頭和有色金屬享譽國內外。個體私營企業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為全縣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個體私營經濟上交稅收佔全縣財政收入的36%。 第三產業伴隨著流通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市場競爭機制的逐步形成日益繁榮活躍,城鄉市場發展迅速,呈現出勃勃生機。外貿出口和招商引資有了突破性進展。交通運輸、郵電通訊、電力能源等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城鎮面貌日新月異。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絕大部分城鄉居民解決了溫飽問題,開始走向小康。<br/><br/> 武寧山清水秀,風景優美,自然資源及人文資源都十分豐富。對外交通四通八達,京九大動脈卧鄰而過,316國道橫貫覆地, 投資近億元的武寧大橋不日即將通車,連接昌九高速公路的二級焦武公路油路鋪設改造工程已經完成,武寧至南昌昌北機場車程僅需50分鍾,全縣公路總量已達118條,通車里程1045.8公里,其中油路8條,達168公里;水路上可溯至修水、下可經永修入鄱陽湖直達長江。武寧湖是觀光旅遊的好去處,境內四十六萬畝水面碧波漣漪,與四百多個形態各異的綠色島嶼,構成一幅秀麗獨特的風景畫,堪稱江西的「千島湖」。隨著全國文明衛生城的創建和武寧縣被列入全國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縣,武寧的投資環境和對外形象都發生了質的變化。同時武寧縣採取更優惠的政策,做到「你發展我鋪路;你賺錢我保護;你有難我幫助;你納稅我服務」。良好的區位優勢,完備的基礎設施,優惠的投資政策,使得中外投資企業陸續駐足武寧,已興辦實業二十多家,投資額達十億元。其中,香港和寶(黃氏)有限公司總裁黃楚和先生投資4.6億元, 租賃風光秀麗的武寧湖八十八個島嶼,進行旅遊開發和山水農業綜合開發。江西新光集團總裁葉志軍先生投資三千萬元,購買八千畝山場和一萬七千畝水面均為七十年的開發經營權,進行農業綜合開發,列入國家級「星火計劃」和全國光彩事業重點項目,年總產值可達一點五億元,爭創稅利三千餘萬元。<br/><br/> 五十年來,武寧縣在物質文明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精神文明建設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武寧縣成為全省文明衛生城並向全國文明衛生城邁進,全縣整體社會風尚和城鄉居民文明素質大大提高。科技工作全方位推進。郵電通訊事業迅速發展,全縣程式控制電話交換總容量達24000門,實裝用戶15000戶,行動電話已達3008門,主要公路干線鄉鎮全部設置了IC卡電話。教育事業有了明顯發展,文化廣播電視事業進一步繁榮,創建省級社會文化先進縣工作基本達標,文化基礎設施大大改善,投資1000萬元,集商貿、展覽、會議、娛樂於一體的全省縣級一流的文化藝術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連續幾年被評為全市先進,全縣社會穩定,政通人和。<br/><br/> 展望二十一世紀,37萬武寧人民滿懷信心。在世紀之交的今天,我們將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面向市場,搶抓機遇,突出發展特色農業,突出培植優勢產業,突出發展鄉鎮經濟和個體私營經濟,突出搞活流通和開發旅遊業,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縣城和農村小城鎮建設,加快重點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建成贛西北特色林業、畜牧、水產大縣,形成礦產、食品罐頭、農林產品加工、輕化建材四大工業支柱,使武寧成為各業興旺、社會穩定、文明進步、人民富裕的現代化小康縣。到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元,人民生活水平達到小康。我們堅信,有上級的正確領導,有全縣人民團結拼搏,開拓進取,武寧一定能夠實現由農業大縣向經濟強縣的跨越,一個更加開放、文明、進步、繁榮的新武寧將展現於充滿希望的二十一世紀

④ 九江的經濟

唐宋時期,九江就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稻穀、茶葉、蠶桑、魚苗以及竹木、船舶等暢銷各地,為全國「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明清以來,九江成為重要的水稻、棉花、茶葉和淡水魚類生產基地,同時商業貿易也更加繁榮,其中永修縣吳城鎮以「裝不盡的吳城」之稱與「卸不完的漢口」相比肩。清咸豐十一年(1861),九江正式開埠通商,近代民族工業也隨之逐漸開始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九江的經濟建設取得了成就。全市擁有石油化工、機械電子、建材冶金、紡織服裝、能源電力、醫葯食品等支柱產業為骨乾的工業體系,京九、華東、柴桑、天馬以及糧食、果品等輻射全國的10大市場初具規模。
據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779.96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6.72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984.95億元,增長11.0%;第三產業增加值658.29億元,增長10.4%。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5%、63.5%和33.0%。人均生產總值37097元,增長9.9%。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7.7:55.3:37.0。第三產業佔比較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1126.71億元,增長10.5%,佔GDP的比重為63.3%,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
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328.53億元,增長17.2%。其中,全年新增城鎮就業6.23萬人,城鎮就業率95.5%。城鄉私營企業從業人員和個體勞動者107.9萬人。年末城財政收支穩定增長。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328.53億元,比上年增長17.2%。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13.66億元,增長21.3%。財政總收入佔GDP比重達18.5%,比上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全年稅收收入276.06億元,增長17.3%,占財政總收入比重84.0%。全年財政一般預算支出383.53億元,增長13.4%。鎮登記失業率為4.5%。
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1%。其中食品類和衣著類,均上漲3.8%,居住類上漲3.2%,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1.0%,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下降1.8%,交通和通信類下降0.7%。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上漲0.9%,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下降1.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下降1.8%。 九江農業生產具有優勢。農業的主要種植作物有水稻、棉花、大豆、玉米、花生、油菜籽、芝麻、茶葉、薴麻等二十多大類別。水稻、棉花、油菜、薴麻、茶葉屬江西省的重要產區之一,其中棉花產量佔全省三分之二。林、牧、副、漁業生產在全省也佔有相當位置。1949年以來以來,九江的農田基本建設成就顯著;農業機械擁有量迅速增長;農業科學應用水平不斷提高;農業經濟持續穩定向前發展。九十年代初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永修、修水、都昌、德安四縣為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彭澤縣為全國優質棉生產基地;湖口為全省油菜生產基地。農墾事業是九江一大特色,在全省農墾戰線佔有重要位置。它集農、工、商、運、建、旅遊、服務業於一體,全面開發,綜合經營。
2014年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7.87萬公頃,增長0.8%;糧食產量165.20萬噸,增長2.7%。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3.34萬公頃,增長0.2%;油料產量22.80萬噸,增長5.1%。棉花播種面積6.34萬公頃,增長1.0%;棉花產量9.50萬噸,增長3.9%。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積1.59萬公頃,零星植樹838萬株;年末實有封山育林面積45.45萬公頃,成林撫育面積5.67萬公頃。
全年肉類總產量21.76萬噸,比上年增長2.7%。生豬出欄221.64萬頭,增長2.7%;生豬存欄128.03萬頭,下降1.1%。全年水產品產量42.31萬噸,增長4.3%,其中特種水產品產量15.23萬噸,增長6.9%。
全市規模以上農業企業472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5家,省級龍頭企業82家,市級龍頭企業258家。實現銷售收入750億元,同比增長7.6%;其中加工企業實現銷售收入650億元,同比增長17.2%。培育了博萊、嘉盛糧油、仙客來等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劃建設了8個農產品加工園區,新增農產品江西著名商標33個,江西名牌2個,綠色有機食品7個,無公害農產品36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3744家,農業產業化帶動農戶121萬戶(次),農戶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戶均增收2500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前,九江工業基礎薄弱,市區只有棉紡、織布、印刷、麵粉、火柴等幾家小廠和一些手工業作坊。各縣區也只有一些土法榨油、軋花、釀酒等小型家庭手工業。可稱之為企業的僅56家。1949年後,九江逐步建成具有相當規模、門類比較齊全、內部結構趨於合理的工業體系。擁有紡織、機械、建材、采礦、冶煉、造船、石油加工、化工、電力、電子、食品等幾十個行業,企業戶數達2千餘家。鄉村工業蓬勃發展,初步形成了礦產、建材、服裝、紡織、化工、機械等9大支柱產業,有40多種產品已打入國際市場,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機械工業主要產品有柴油機、金屬切削機床、鍛壓設備、工業電爐、食品機械、木工機械、汽車拖拉機配件、高低壓電瓷、礦山機械、冷藏集裝箱等38大類160餘種產品系列。石油化學工業主要產品有汽油、柴油、煤油、燃料油、瀝青、燒鹼、鹽酸、漂白粉、聚氯乙烯、氮肥、磷肥、農葯、塑料及其製品等。電力工業火電、水電皆備,以火力發電為主。九江發電廠擁有全省第一座超高壓發電機組。建材工業由新中國成立初只能單一生產磚瓦發展到生產水泥及其製品、建築陶瓷、玻璃纖維、花崗石、人造纖維板等多種產品,初步形成了一個品種多,用途廣,較完備的建材工業體系。由於地處江岸,九江造船工業歷史較為悠久,新中國成立後九江的造船業獲得新生,得到發展。1990年,全市共有造船工業企業30家,具有建造一萬噸級以下種類船舶、船用機械、導航儀器及其他機電產品的能力。是長江中下游最大的現代化造船工業基地之一。1919年的「久興紗廠」,為江西現代紡織工業之始。新中國成立後,紡織工業得到長足發展,現已成為全市工業的重要支柱。1990年末,紡織工業企業達120多家(含鄉鎮企業),形成棉紡、棉織、毛紡織、麻紡織、化纖、印染、針織、絲綢、紡織器材、服裝等門類齊全行業配套的現代紡織工業新格局。
2014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945.53億元,同比增長12.5%。十大產業集群完成工業增加值795.02億元,增長12.8%,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84.1%,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34.6%,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4.3個百分點。
全年發電量91.80億千瓦時,增長1.1%;化學纖維37.36萬噸,增長9.9%;紗89.76萬噸,增長8.5%;水泥1980.45萬噸,增長22.0%。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99.2%;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731.09億元,增長19.8%;實現利稅總額485.5億元,增長15.3%;實現利潤307.32億元,增長15.3%。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423.66%,比上年提高37.2個百分點。
年末全市入園投產工業企業1076家,比上年末增加42家;安置從業人數28.21萬人,園區完成工業增加值895.54億元,增長15.6%。主營業務收入3949.02億元,增長16.0%。實現利潤總額268億元,增長17.1%。上交稅金155.04億元,增長11.3%。
全年實現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153.85億元,增長7.0%。全年資質內建築企業完成總產值311.20億元,增長11.2%。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538.69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49.39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888.69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189.27萬平方米。
九江自晉代起,即成為「米商納賈」的都會。鴉片戰爭後,九江被辟為通商口岸,英、日等國在此設租界,辦洋行,成為進出口貿易的重要商埠,華洋商家雜處,南北貨物匯集,一度成為全國「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抗日戰爭期間,日本財閥壟斷,城區商號減至不到300家。解放前夕,通貨膨脹,物價飛漲,商業衰退。
新中國成立後,經過三年經濟恢復,以及先「改造」,後「調整」的曲折過程,全市城鄉商業有了很大發展。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貫徹改革開放方針,改變流通領域長期統得過多,管得過死的狀況,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並存發展的格局。供銷合作社恢復集體所有制性質,私營個體商業迅速發展,市場繁榮,購銷兩旺。
主要商圈:八角石商圈,四碼頭商圈,沃爾瑪名湖廣場商圈,十里大樓商圈,八里湖商業圈
主要商業街:大中路步行街,濂溪區上海路步行街,潯陽路商業街,廬山南路飲食文化一條街,環城路茶飲特色街,柴桑大市場,潯陽東路地下商業街等
主要商業場所:九江萬達廣場(在建),中航九方購物中心,麥德龍超市九江店,沃爾瑪超市九江廬山南路店,大潤發超市九江店,上海農工商超市九江店,上海華聯超市九江店,人人樂超市九江店,華潤萬家九江店,聯盛九龍廣場(在建),聯盛購物廣場,新大中大太平洋百貨,崇尚百貨及市內多家聯盛、派拉蒙連鎖超市。 2014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6.4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其中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2.89億元,增長14.5%;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3.52億元,增長13.2%。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66.77億元,增長19.0%;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429.64億元,增長13.2%。
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零售額中,汽車類實現零售額39.60億元,比上年增長33.4%;家用電器及音像器材類7.43億元,增長15.8%;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28.55億元,增長21.0%;石油及製品類60.38億元,增長10.8%;金銀珠寶類3.37億元,增長28.7%;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10.57億元,增長20.0%。
全年進出口總額57.7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8%。其中出口46.48億美元,增長15.2%。
全年實際利用外資達14.5億美元,增長17.8%。引進省外5000萬元以上項目資金584.93億元,增長22.8% 九江金融業源遠流長。清同治二年(1863年)設立華洋眾商公估局。光緒三十一年(1889年)設立戶部銀行九江分行。辛亥革命後,1913年成立交通銀行九江辦公處,1916年成立中國銀行九江分行,1928年成立中央銀行九江分行。接著,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中國農民銀行、江西裕民銀行相繼在九江設立分行或辦事處。1931至1934年,湘鄂贛蘇維埃革命根據地曾建立金融機構,並發行貨幣。新中國成立後,成立中國人民銀行九江支行,相繼組建各縣中國人民銀行,開展金融業務活動。1984年底,九江市人民銀行與工商銀行分開,1985年成立外匯管理局九江分局,形成以人民銀行為領導,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專業銀行為主體、保險公司、城鄉信用社並存的社會主義金融體系。1990年,全市擁有各類金融機構871個,職工6820人。各項存款余額21460萬元。銀行信貸投入不但成為發展九江經濟的重要財源,而且為科學技術、文教衛生、旅遊服務和住房消費等事業的繁榮作出貢獻。
2014年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1864.54億元,比年初增加105.50億元,其中單位存款余額760.03億元,比年初增加15.76億元;個人存款余額1065.17億元,比年初增加89.81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219.24億元,比年初增加163.1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為483.09億元,比年初增加29.37億元;中長期貸款為705.17億元,比年初增加113.07億元。
全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36.59億元,增長26.8%。其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13.75億元,增長22.8%;人壽保險保費收入22.84億元,增長29.3%。賠款支出14億元,增長27.4%。其中財產險賠款支出6.66億元,增長18.9%;壽險賠款支出7.34億元,增長36.2%。 九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境內景點可達2000處。石鍾山、鞋山、落星墩、軍山、印山、扁擔山隔水相望,各具姿態;冬季,吳城沙岸湖洲,萬只候鳥雲集,白鶴天鵝群蔚為稀世奇蠢觀,曾被海外客人譽為「中國第二座萬里長城」,都昌老爺廟是朱元璋所建定名為定江王爺廟,鄰近的鄱陽湖水域是著名的鄱陽湖百慕大三角所在地。九江不僅江山殊秀,而且座座「洞天」別開,如彭澤的龍宮洞、就河的獅子洞與湧泉洞、瑞昌的峨眉洞群等。九江北面長江,南屏廬山,東臨鄱陽湖,西望幕阜山,得盡山傍水抱之寵;城內甘棠湖水光瀲九,岸柳成蔭。煙水亭、琵琶亭、潯陽樓、能仁寺、天花宮、浪井、九江長江大橋、九江長江二橋、九江長江三橋、鎖江樓,98抗洪廣場、龍源峽等景點可發思古之幽情。
魏晉南北朝時,高僧慧永、慧遠,名道士陸修靜等曾先後來到九江,尋覓凈土,築舍修行。從東晉至清末到九江和廬山為官,訪友,游覽,隱居的著名文人雅士多至500餘人。
1996年廬山風景名勝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06年被批准為中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

⑤ 江西武寧縣這個城市怎麼樣

江西武寧縣是中國最美小城。

武寧位於江西省西北部,修河中游,地處湘鄂贛三省邊陲要沖,轄19個鄉鎮、1個街道和1個工業開發區,總人口為40餘萬人,國土面積3507平方公里,屬江西省第四大縣。

武寧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武寧北部為綿延起伏的幕阜山脈,南部為崇山峻嶺的九嶺山脈,七百里修江從中自西向東貫穿全境。

「兩山一水」的天然屏障,不僅使武寧自古擁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更是在武寧境內形成了奇峰深谷,高峽平湖,怪石嶙峋,洞天地府,飛瀑流泉的壯麗景觀,造就了武寧的鍾靈毓秀,2007年溫家寶總理前來視察,欣然命筆:山水武寧。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有山有水,山環水繞的武寧城先後獲得「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全國平安縣」、「全國文明縣城」等一系列榮譽稱號,並成功入選「中國最美小城」50佳。

(5)武寧工業經濟怎麼樣擴展閱讀:

武寧產業興旺、特色鮮明。

依託豐富的山水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武寧緊緊圍繞「始終堅持生態立縣,全面推進綠色崛起」的發展理念,大力推進「三區」(園區、城區、景區)互動,著力構建「五大生態」(綠色經濟生態、優美自然生態、養生宜居生態、和諧人文生態、清明政治生態)。

全力打造「三個示範」(綠色生態示範縣、全域旅遊示範縣、城鎮建設示範縣),綠色光電、綠色食品、大健康、礦產品精深加工等新型工業、突出休閑養生的生態旅遊業、突出綠色安全的生態農業等等呈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旅遊業已初步形成湖島觀光、山嶽避暑、峽谷漂流、溫泉洗浴、溶洞探險、宗教朝覲、農庄體驗及休閑娛樂等八大類產品體系,是全省首批旅遊綜合改革試點縣、全省旅遊產業園區縣。

閱讀全文

與武寧工業經濟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晉城哪裡賣紅旗汽車 瀏覽:459
中鐵工業最缺什麼最需要做什麼 瀏覽:965
賓士s跟攬運哪個好 瀏覽:896
汽車電瓶壞了怎麼修車 瀏覽:420
汽車半面拋光要多久 瀏覽:396
汽車音響馬克和寶華哪個好 瀏覽:40
汽車膠線怎麼做的 瀏覽:249
煙台有哪些汽車模具廠 瀏覽:486
寶馬郵寄快遞怎麼樣 瀏覽:210
莘庄工業區哪裡招工 瀏覽:599
身價多少才能敢買賓士g500 瀏覽:980
雲南河口縣都什麼工業 瀏覽:698
灤平到承德汽車要多久 瀏覽:499
鋼鐵工業基礎有哪些 瀏覽:52
汽車工作台反光怎麼辦 瀏覽:248
高價回收報廢汽車電話是多少 瀏覽:744
寶馬x1我的座駕都有哪些功能 瀏覽:443
奧迪a4中央扶手怎麼拆 瀏覽:572
林瀝鎮汽車小配件在哪裡 瀏覽:843
廣德汽車站到太極洞打的要多久 瀏覽: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