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加快工業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一、繼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
二、著重抓好工業企業晉檔升級工作,不斷增強綜合實力。
三、加快園區建設,發揮工業發展集聚效應。
四、進一步健全完善服務體系,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㈡ 製造業生產指數擴張,工業經濟持續恢復,我國工業是如何發展的
我國的工業發展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困難的,最開始國家利用重工業想要帶動經濟的發展。但是重工業的長期存在造成了我國國內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畢竟重工業帶來的污染給國內的許多地方造成了很嚴重的環境污染現象,國家也開始逐步轉向綠色環保的輕工業發展方向。
在對於醫葯和酒精等等中小型企業中,國家也持鼓勵的態度。大力支持這類型的小企業進行生產上面的提升,並且提出了將會以市場為中心逐步打開消費群眾的方向。將重點區域和重點企業進行全力的推進,並且對重要的行業注入關鍵的動能。
㈢ 工信部:提振工業經濟!為此採取了怎樣的措施
保鏈穩鏈是重中之重。會議強調,要聚焦重點企業、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積極穩妥有序推進復工達產。
指導企業在疫情防控條件下穩定生產,建立完善閉環管理預案,加快提升穩產達產水平。持續實施好重點企業“白名單”制度,動態調整“白名單”企業范圍,加快省級“白名單”企業區域互認,協同保障生產要素供應。針對汽車、集成電路、裝備製造、生物醫葯等重點行業,發揮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協調平台作用,強化上下游銜接服務,全力打通堵點卡點。加強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點區域跨省市協調。
㈣ 運用經濟知識說明如何調整經濟結構,促進小企業發展
調整經濟結構,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中小企業的出資人是企業轉型發展的關鍵。政府應引導企業出資人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創新。只有堅持創新,才能加快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中小企業要加快向創新驅動轉型、向綠色低碳轉型、向智能製造轉型、向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型、向現代服務化轉型、向文化產業轉型、向內需主導及消費驅動轉型。以此全面優化企業的技術結構、產品結構和組織結構。
2、中小企業要把握全球技術革命新趨勢,努力培育新的增長點。企業要加快新技術尤其是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應用,著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努力形成新的競爭優勢。要積極創新商業模式,努力將價值鏈向研發、標准制定、銷售服務和品牌建設拓展。
3、政府應加快通過積極的財稅政策,鼓勵企業研發創新、技術升級,以提升產品和行業競爭力。建議完善研究開發和設計支出的所得稅加計扣除政策,包括完善相關的統計、台賬制度等,將鼓勵企業增加研究開發投入的政策落到實處。
4、政府要加快深化金融體制改革,虛擬經濟要向適應實體經濟的發展轉型。針對中小企業的特點,構建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相互協調補充的金融支持體系。加快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的步伐,創新發展專門面向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允許民間資本作為主要發起人設立並控股的小型金融機構等。
5、政府要圍繞中小企業轉型發展需求,制定人才培養和引進規劃。對內提升人才素質,對外吸引人才,形成人才聚集的國家。要加快高校專業人才培養的轉型,向培養復合型、創新型人才轉變。要加強職業教育轉型,培養高水平、高素質的新型操作人才。要制定優惠政策吸引海外人才。政府要制定對中小企業出資人的培訓計劃,以不斷提升企業出資人的素質和市場競爭力,使之保持旺盛的企業家精神。
6、政府應鼓勵有條件的中小企業,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先進設備,使之加快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再創新。要積極制定跨國經營戰略,學會開展對外投資和並購,努力在國際市場獲取技術、知識產權、人才、渠道、資源等要素,逐步實現研發、生產、銷售的全球化布局,從而推動經濟社會的大發展。
㈤ 工信部:提振工業經濟,將會推出哪些相關措施
首先是幫助中小企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落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著力推動大中小企業融合創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聯動”,提振中小企業發展信心和穩定發展預期。工信部將進一步強化政策扶持,壓實責任,同時組織開展全面檢查,為減輕企業負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困難。確保高標准高質量完成任務目標,切實幫助中小微企業解困,為穩定經濟大盤貢獻力量。
然後是支持主機廠新車型研發上市,支持新能源汽車在公共領域的推廣應用。同時,更好地能夠加快充電換電、加氫、車路協同等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支持企業建設或升級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平台,實施“白名單”制度,動態調整城市運營保障企業、產業鏈供應鏈重點企業、防疫物資生產企業等“白名單”企業名單。
㈥ 推動工業經濟的任務和行動方案
一、深入推進園區建設,大力提升經濟開發區及鄉鎮工業園區發展水平
責任單位:經貿局、經濟開發區、鎮鄉、街道
配合單位:國土資源局、建設局、外經貿局、統計局
工作要求:
1.扎實開展鄉鎮園區「五比」競賽活動。各鄉鎮園區迅速開展以比擴容、比配套、比項目、比質量、比管理為主要內容的園區建設「五比」競賽活動。力爭征地6500畝,平整3500畝,基礎設施投入3億元。鄉鎮規上企業(2000萬以上)凈增30家以上,鄉鎮規上工業產值、工業投入、稅收分別實現280億元、30億元、14億元。
2.扎實推進經濟開發區整合提升。經濟開發區要迅速推開蘭江片登勝路兩側和江南片新周路以北、迎賓大道以西地塊,加快基礎設施和綜合服務配套,拓展工業用地4000畝,新增規上企業25家以上,規上工業產值突破200億元,實現工業稅收6億元,外貿出口3.7億美元,完成工業投入27億元以上,爭取全年引進工業資金18億元以上。
3.緩解土地制約瓶頸。建立用地指標安排與鄉鎮復墾掛鉤機制,制訂考核辦法,提高補助標准,調動鄉鎮土地復墾的積極性。實施工業用地招拍制度,開展低效用地清理專項行動,全年清理低效閑置用地1000畝,其中經濟開發區清理500畝,鎮鄉、街道清理500畝。
二、開展項目落地專項行動,加快項目投入產出
責任單位:外經貿局、經貿局
配合單位:發改局、人行、經濟開發區、鎮鄉、街道
工作要求:
1.開展項目落地專項行動。梳理項目落地過程中的難題,建立項目落地一對一服務機制,明確時間節點與進度要求,定期督查,加快項目審批、落地。
2.開展達產達效專項行動。對近3年來招商引資項目進行一次回頭看,由園區辦牽頭,從優化服務、規范管理、履行合同三方面,復核項目運作狀況。
3.加大工業性投入。發揮產業政策導向作用,引導企業投入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等產品傾斜。積極推進低碳、環保、節能等項目建設,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扎實推進大項目建設,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全年完成工業性投入55億元以上,其中製造業投入完成52億元以上。經濟開發區完成工業性投入27億元,鎮鄉、街道完成工業投入30億元。
4.全年實施60項總投資44.3億元的市重點技改項目,年內完成技改投入18億元,建成投產47項。
5.認真開展銀企對接活動,全年舉辦1~2次銀企合作洽談會,積極爭取金融機構的項目信貸支持。
6.加大項目儲備和包裝力度,爭取列入省重點工業項目8隻以上,獲得更多的省統籌指標及專項財政貼息。
三、優化駐點招商布局,提升招商選資水平
責任單位:外經貿局、經濟開發區、鎮鄉、街道
配合單位:市機關各部門
工作要求:
1.任務目標:爭取引進企業60家以上,引進工業資金35億元(含外資3500萬美元),力爭40億,並在引進「大好高」項目上取得較大突破。
2.優化駐點招商:實施駐點招商與產業招商相結合的「8+2」模式,分別在台州、紹興、寧波、崑山(太倉)、東莞、溫州、杭州、永康等八個重點區域進行駐點招商。同時新設立新型棉紡織和銅鋁延伸2個產業招商組,分別由一名市級領導牽頭負責。
3.發展總部經濟,推進回歸工程。2011年爭創總部經濟稅收1億元以上,在蘭新設立公司10家以上,回歸創辦企業15家以上。
4.完善項目考核:完善項目信息第一報告制度,負責每月向市招商引資領導小組辦公室匯報項目進展情況,每月召開招商引資工作例會,招商項目逐月對賬,對5000萬元以上項目個數列入鎮鄉、街道招商引資考核。
四、繼續擴大對外貿易,實施外向帶動戰略
責任單位:外經貿局
配合單位:人行(外管)、檢驗檢疫辦、海關聯絡處、財政地稅局、國稅局、經濟開發區、鎮鄉、街道
工作要求:
1.爭取新增自營出口企業20家以上,超千萬美元出口企業達18家以上。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9億美元,其中出口7.5億美元以上;實現境外投資300萬美元,完成境外勞務輸出200人次。
2.增強海關聯絡處作用,實現「大通關」運作,為外經貿企業順利開展各項海關業務提供服務。
3.全力為企業搭建國內外參展平台。計劃爭搶廣交會攤位110個,華交會攤位10個,境外參展展位80個。
4.充分發揮國際商會和牛仔面料對外貿易省級預警示範點作用,搭建起外經貿企業大服務平台。
五、積極推進棉紡織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
責任單位:經貿局、紡織行業協會
配合單位:外經貿局、科技局、經濟開發區、人勞社保局、教體局、財政(地稅)局、工商局、質量技監局
工作要求:
1.加快推進棉紡織產業集聚升級,編制和實施《市紡織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關於推進市棉紡織產業集聚升級工程的意見》,不斷提升我市棉紡織產業競爭優勢,促進工業經濟轉型升級。
2.建設紡織品綜合市場和省棉紡織品質量檢驗中心,加快建設紡織綜合市場。強化服務指導,建立配套政策,推動紡織業集群化發展。
3.扎實開展重大項目和龍頭企業帶動工程,加快棉紡織產業集群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產業集聚度,低能耗、低污染的現代化棉紡織產業轉型升級。
4.強化紡織行業協會功能,提升服務功能,促進行業自律,引導行業可持續發展,推廣毛巾行業聯盟企業標准。
5.加大行業結構調整力度,增強企業應對危機能力,促進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爭列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3家,信息化示範(試點)企業2家、市級以上新產品10隻。
六、培育壯大企業主體,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
責任單位:經貿局、行政服務中心
配合單位:鎮鄉、街道,經濟開發區、外經貿局、財政(地稅)局、科技局、統計局、人行
工作要求:
1.加大涉企政策宣傳力度,繼續推行難題交辦制度,幫助企業協調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及時兌現工業扶持政策,引導企業轉型升級。繼續推行市領導聯系優強企業制度,鼓勵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推行精細化管理。
2.培育一批上規模的優強企業,全年力爭銷售額超億元企業突破90家,「億千」企業突破35家,「雙五」企業突破30家。新增企業150家,新增規模以上企業50家。全市規上企業產、銷增長25%以上,力爭30%。
3.加強優勢企業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對優強企業和成長型企業生產、經營遇到的重大問題及時予以協調解決。
4.梳理調研全市企業分布結構,確定新興培育行業。確定一批成長性好、創新能力強、有特色優勢中小企業列入重點培育的成長型中小企業庫,並在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基金中安排不少於30%的'資金,專項用於支持特色優勢中小企業技改項目和技術創新的項目補貼。
七、抓好節能降耗和循環經濟工作
責任單位:經貿局
配合單位:鎮鄉、街道、經濟開發區、發改局、環保局、質量技監局、統計局
工作要求:
1.進一步推進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工作,嚴格項目准入,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控制在1.0噸標煤以內(國家鼓勵類項目按行業標准執行),確保「十二五」期間單位GDP綜合能耗下降18%。
2.進一步完善節能項目庫建設,加大財政節能獎勵政策,鼓勵企業合同能源管理項目。
3.開展能源效率標識專項檢查和能耗限額標准執行情況的專項督查。對不達標企業立即停產改造,改造無望或經改造仍不能達標的企業列入淘汰名單。
4.注重推行工業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加強重點用能企業的監管,列入重點用能企業全面開展清潔生產審核(10~20家),同時加強能源檢測(監察),不少於20家。
5.進一步完善集中供熱布局,加快浙能電廠熱電聯產建設步伐,繼續擴大城西集中供熱范圍。
八、實施名牌戰略
責任單位:工商局、質量技監局
工作要求:
1.深入實施品牌戰略。年內新增省市著名商標10件,省級名牌產品2隻,制定年度商標品牌戰略具體推進計劃,並開展組織實施且有量化目標。
2.開展商標搶注活動。明確創牌對象,實行一對一全程幫扶,對無商標工業企業進行摸底調查,引導外向型企業、無商標工業企業加強國際、國內商標的申請注冊,繼續完成10%無注冊商標工業企業的商標申報任務。
3.實施「以質取勝」戰略。開展質量獎評審活動,評出1~3家市市長質量獎企業;積極爭創1家市市長質量獎企業。年內扶持培育並申報省質量趕超項目1~2個,積極爭創1個項目。
九、推進技術創新
責任單位:科技局、經貿局
配合單位:鎮鄉、街道、經濟開發區、財政局、國稅局
工作要求:
1.著力構建科技創新體系,努力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全年新增市級以上科技型企業10家以上,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2家。全年新增各級研發和技術中心20家以上,其中省級研發(技術)中心2家以上。
2.大力實施技術創新工程,積極推進科技強市創建。全年爭取市級以上科技項目50項以上,開發市級以上新產品120隻以上,專利申請量660件以上,其中發明專利50項以上。
3.不斷加大科技合作力度,進一步促進企業技術創新。舉辦各類科技對接會活動,加大院校與企業合作的力度,有針對性地開展科技合作。充分發揮工業大學技術轉移中心作用,鼓勵企業與大院名校共建研發機構。
十、強化安全監督,努力實現安全生產「三個零增長」
責任單位:安監局
配合單位:鎮鄉、街道,經濟開發區,經貿局、公安局、交通局、建設局、教體局、總工會、旅遊局
工作要求:
1.進一步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減少一般事故,遏制較大以上事故,確保全年事故起數、死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實現「三個零增長」。
2.深化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治工作,繼續推進消防及「三合一」、道路及水上交通、建築施工、危險化學品、礦山、電力設施等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安全專項整治。
3.強化安全教育培訓力度,大力開展「安全生產月」等活動,加強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和從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著力提高安全意識和事故防範能力。
十一、加強電網建設,提高供電保障能力
責任單位:供電局
工作要求:
1.加強新農村電氣化建設。建成投運110千伏香溪變、擴建110千伏蓮花變,開工建設110千伏女埠變,建設500KV信安至線路,提高變供電能力及供電可靠性。
2.加快城農網建設改造工程。新建改造10千伏線路174.72公里;改造或新增農村台區246個。
十二、加強對進出口企業的質量監管,促進外向型企業轉型升級
責任單位: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辦事處
配合單位:鎮鄉、街道、經濟開發區、質量技監局、外經貿局
工作要求:
1.加強涉及安全、衛生、健康、環保、假冒偽劣等出入境貨物的檢驗檢疫和監管,按要求對出口企業開展新的分類管理,使一類企業達6家以上,完成出入境檢驗檢疫3億美元以上。
2.加快對外貿易便利化進程,直通放行企業達40家以上,對出口企業100%實行電子監管。
3.幫助出口企業採取有效措施應對國際技術貿易壁壘,使出口產品無質量問題國際通報和退貨,幫助企業積極利用自貿區優惠原產地證書,提高外向型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
十三、開展「企業文化年」和「職工技術創新」活動,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
責任單位:總工會、人勞社保局
配合單位:鎮鄉、街道,經濟開發區、經貿局
1.推進企業文化建設。深入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企業職工文體活動,舉辦慶祝建黨90周年職工文藝聯歡晚會;開展「千萬職工大行動、轉型升級立新功」活動,認真抓好「六比一創」為主要內容的勞動競賽活動。
2.深化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創建活動。2011年,全市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創建面達到90%以上。
工業經濟任務和行動方案責任編輯:陳老師閱讀: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