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一工業設計想轉交互還怎麼安排四年
大一就開始為目標准備,從目標倒推,這個意識很好。如果你想做交互設計,還是要從目標倒推。交互設計師需要了解一些技術,但更重要的是具備解決業務問題的能力。這個能力需要你先具備系統的知識,同時,再具備比較豐富的實戰經歷,以此來積累自己的項目經驗。交互設計師不需要精通技術,也不需要精通視覺,那應該學什麼?如果我們簡單的將用戶體驗領域涉及到的技能分為:用戶研究、產品(概念/功能)設計、交互設計、視覺設計、工程技術,我認為任何一個交互設計師和視覺設計師等等,都應該具有整體的復合技能,只是哪部分更多哪部分更少的問題。
1) 用戶研究:對於交互設計師,不具備基本的用戶研究能力,無法吸收來自用戶的「信息營養」,如何做出真正以用戶為重心的設計呢?觀察法、訪談法、問卷法、可用性測試、行為數據分析等等,這些基本的方法應該要有所掌握。2) 產品(概念/功能)設計和交互設計:這方面不必多說,交互設計師必須有大局觀,能夠真正的理解產品的思路和方向,從交互的角度實現產品層面的意圖。這也是很多交互設計師轉向產品設計師、產品經理的原因,在很多方面有交叉。3) 視覺設計:視覺設計是很多交互設計師的軟肋,常常無法忍受一些交互設計師做出的沒有美感的文檔。現在,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的設計領域,交互和視覺往往是高度交叉的。交互會影響視覺,視覺反過來也會影響交互。對於一個交互設計師,在做交互設計師,腦海中就應該浮現出視覺的輪廓,為視覺設計留下能夠發揮的空間。另外,交互設計師一定要有很好的視覺設計的感覺,知道如何判斷好的和不好的視覺設計。像素眼(能夠通過肉眼分辨出一像素的差別)至少要具備吧?4) 工程技術:交互設計往往直接對口工程開發,對工程技術的理解不可或缺。其實所謂了解技術,並不是一定要能夠立刻寫代碼。如果我們看看周圍很多「懂技術」的人,可能已經很久沒有自己寫代碼,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對技術的把握。術業有專攻,對於交互設計師,真正要做的是理解技術可行性區間,知道在現有的技術下有哪些可能性,這需要不斷的積累,包括系統的學習和不斷向工程師學習。我自己在做 iOS 和 Android 的設計時,都讀過相應的開發書籍,另外也會注意看新的產品,讓自己的知識庫更充實。以上是交互設計時所應具備的幾方面的能力,在這樣的前提下,交互設計師的成長,其實就是不斷的提升自己在這些方面的能力。
很現實的說,很多人之所以能夠成為好的設計師,或者互聯網行業的資深人士、做的很不錯的人,不僅僅是因為掌握了很多知識和技能,還有剛好都遇到了各種好的機會。機會是永遠存在的,我們都沒有辦法知道它們在哪裡,但是我們可以做很多事,增加這種可能性。例如參加各種志願活動、在各種場合(包括知乎)認識更多的人,等等。這會有助於我們在學習好的基礎上,走的更快。別管自己以往的基礎怎麼樣,學歷如何,如果哪個差,都可以用「積極」來彌補。--除了工業設計,對於心理學、建築設計等泛設計專業的同學(還包括廣告平面、園林景觀、城市規劃等等),交互設計是很理想的職業方向。這兩天我們還請清華、北郵、北科、北師、湖南大學、廣州美院等學校和交互設計相關的教授來給學生做了分享。總體來說,現在行業內的需求很大。
具體來看:交互設計和視覺設計的需求其實都很多,總體來看,同一時間有14萬和16.5萬個崗位需求。我分別把 UX 相關的職位和 UI 相關的職位數量都列上來了。並且要注意,其中 UI 的職位里也包含了一些交互設計的職位,因為有很多公司招聘 的 UI 設計師,是交互設計和視覺設計都做的。關於學習多長時間能夠入行,最低的時間,不能少於三個月。這是建立在真正認真學習的基礎上的,不是以前在大學里那種上一個學期的課,但是實質學習的內容和時間有限。我在為大學的課程來做規劃建議時,列出了四個學期的專業課,而如果希望快速學習,需要在3個月的時間里把裡面最核心的知識系統的學完,還要做出至少一個實戰項目。我介紹一個最好的學習渠道:知群。知群有個最大的特點:非常注重實戰,幫助你具備項目經驗。很多人都陷入到沒有項目經驗,企業不認可,沒法獲得機會,進而更沒有經驗的怪圈,知群的課程模式就是打破這個怪圈的。目前和知群合作的企業包括:阿里、騰訊、攜程、滴滴、知乎(是的,你在知乎平台上,知乎自己也是知群的合作夥伴,這些都是品牌保障)。
有很多同學因為知群進入了很好的公司,他們中很多人是零基礎、轉行等等。2.我們不能100%培養好每一個人,但是知群是你能夠接觸到的最好選擇知群現在有產品經理、設計師、運營、職場課的課程,我們還在北京郵電大學有研究生的課程。知群的定位是做新的線上大學,在培訓領域做到清華北大的水平。有幾個培訓機構能夠教出很多進入阿里、騰訊、位元組跳動等等的學生呢?知群這樣的學生不少。就像以前你讀高中的時候,能夠有學生上清華北大,是衡量很多高中教學質量的標准,知群里就有太多這樣的例子了。知群並不能夠100%讓大家進大廠,也不是每個人在知群都能夠學好。凡是告訴你你肯定能學好的地方,都並不實事求是。知群在內部也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每年都要迭代幾個版本的課程。知群在和自己比,永遠都不會滿意。但是如果你在知群都學不好,在別的地方更難學好。知群的很多資源,都是別人很難超越的。
B. 工業設計師如何轉行產品經理
2000年左右的時候,全國各大高校開始推工業設計的專業,全國大概有兩三千個工業設計專業,每個專業如果是30~60個人,每年就有十幾二十萬畢業生,工業設計師職業肯定是容納不了這么多人的。所以大多數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都轉行了,做互聯網設計的是最多的。這幾年工業設計相對好一些,在企業里越來越被重視了。但是問題仍然存在,職業的承載人數是有限的,一個公司里需要的工業設計師人數遠小於(互聯網企業、科技企業)里的交互設計師、用戶體驗設計師人數。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本來就真的喜歡實體產品的工業設計,並且已經獲得了入場券、已經在這個職業方向了,也沒問題,做好就可以。如果現在處在選擇的節點,想要尋找方向,那麼多關注「信息產品之上的工業設計」,也就是交互設計、用戶體驗設計、互聯網產品設計(產品經理)等等。
前幾天參加工信部組織的一個會議,發現很多參與的朋友,一聊起來,都是做了體驗設計的方向十幾、二十年了,也很感慨。多年前我們剛剛在做這些方向時,國內還沒有多少人做。如果你是一個學生,開拓視野,讓自己尋找到更多新的方向,新的信息,不要被自己所從事的專業(任何專業)所局限。該不該報班?我見過一個同學,計劃零基礎轉行互聯網產品設計。她嘗試自己去網上學習,學會了很多軟體,從學習到准備作品花了2個月的時間,當她拿著自己辛苦准備的作品和簡歷去投遞時,石沉大海。這讓她開始產生了反思。看過我之前的回答的同學應該都知道,產品設計不只是軟體和繪畫。她沒有花錢,但也沒有求職成功,「產品設計不僅要會軟體,還要懂業務、懂用戶」,她花費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明白了這個道理。錢節約了,但是時間沒了。花錢不可怕,花時間才可怕錢花了,花得不好,以後再掙;花得好,叫投資自己。時間花了,那就花了,時間不可逆,你也沒法後悔然後重來。
對於正在待業的同學而言,每空窗一個月,都會增加找工作的難度;對於即將畢業大學生而言,校招只有一次。秋招錯過了,看春招,春招過了就只能被迫進入社招。所以,如果錢能買來時間,幫你少走彎路,提升你的學習和找工作的效率,為什麼不花?不「自律」不要緊,花了錢,還能買來「他律」。在知群的實戰課程里,會設置學習小組的模式。小組里,大家的目的都是為了做好實戰,積累項目經驗,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工作。目的一致,協同作戰,大家其實就是「同事」。如果你已經在工作,你會明顯感覺到,工作項目的進度會推著你走,項目組的同事會推著你走,除了同事(小組同學)之間會相互督促,還有你的上司(老師和班主任)也會推著你往前走。現在這也是咱們的系統里的截圖,上面密密麻麻的是我們的小組和小組的同學。為了找工作學習,是一件很孤獨的事。你可以一個人學習,但是我們更鼓勵大家編成小組,每個小組3-5個人。互相之間能夠討論,也能彼此成為精神的支柱。小組還有其它好處,能夠分擔這些項目的工作。比如負責調研的時候,你去訪談兩三個人,他去訪談兩三個人,大家一起分析討論,這樣效率更高,學習效果也特別好。同時,還能還能鍛煉你對不同觀點的整合能力,當大家觀點和想法不一致的時候,你要怎麼處理和協調?這樣的問題,面試官同樣也會問到,也只有你真正經歷過,你才能知道怎麼應對。回到題主的問題,學 UI 報班值不值?
如果你沒有強大的自驅力和信息收集、整合的能力,在自學的道路上很可能走彎路,走報班的渠道,可以幫你少走一些彎路,抓住特定的時間節點。我寫過另一篇文章,詳細說了一下拿到互聯網大廠 Offer 的應屆生應該具備哪些能力,這實際上也是信息產品設計的基礎能力和要求,可能大家在大學里不一定能接觸到,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