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工業互聯網如何創新體制機制

工業互聯網如何創新體制機制

發布時間:2022-03-14 06:11:54

⑴ 如何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加快政府轉型

創新政府服務機制。在前期推行「三制三零三全」、「三張清單」服務機制基礎上,濱海區今年積極探索「一份清單管邊界、一個印章管審批、一個部門管市場、一支隊伍管執法」,以清單的形式將政府「家底」曬出來,打造質量最優、效率最高的營商環境。特別是在全市率先推行企業「四證合一」登記模式,將過去的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和刻章許可證由不同審批部門分別辦理、各自發證,改為「一窗受理、一表登記,內部流轉、四證聯辦」,有效解決了審批環節多、時間長等問題,效率提速80%以上。
創新開發建設機制。強化市場配置資源作用、弱化政府行政干預,全面推行市場化運作模式。在重點片區和重點項目上,探索實行了國有公司開發、企業獨立開發、政企聯合開發等模式,在城海輕軌、疏港鐵路等一批有收益的政府性工程上,引入PPP模式,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交通、基建、生態等領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有效推進園區和項目精細化、專業化建設管理。
創新工作推進機制。進一步完善工作項目化管理、項目責任制落實,所有重點工作都量化分解成一個個獨立、具體、可操作的項目,每個項目都組建一個工作班子、制定一套推進方案,由各重點片區負責將區內所有項目建立工作台賬,落實包靠主體、制定工作計劃、明確完成時限,全力加快推進。
創新開發保障機制。加大社會保障力度,為開放開發、轉型發展提供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財政每年拿出3億元,把所有農民納入城市居民保障范圍。在全區范圍內實行免費公交、免費教育政策,加快建設全國首個全域免費直飲水地區。推行村民宅基地換社區住房、集體資產量化換股權、集體建設用地換社區公共設施、惠農政策換社會保障的「四換」措施,促進農民市民化、居住社區化。建立農民工利益保障長效機制,最大限度地維護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形成支持參與開放開發的濃厚氛圍。
創新開放型經濟發展機制。大力培育發展海洋特色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加快產業結構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依託濰坊港、綜合保稅區北區、中外合作產業園等,積極參與東亞海洋合作平台建設,加強與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和質量。

⑵ 以近期2021經濟領域的熱點事件為例,談一談激活市場主體活力與加強政府宏觀調

摘要 您好 要持續推進改革開放,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1億多市場主體是經濟發展的基礎,要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保障公平競爭,讓市場主體生存好、發展好,催生更多新市場主體,提升活躍度。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對就業的最大支撐作用,改革完善勞動力市場、人才市場、靈活用工市場,創造更多公平就業機會。創新理念和體制機制,推動科技創新,順應國際產業發展趨勢,運用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推動傳統產業特別是製造業優化升級,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著力在制度型開放上邁出更大步伐。

⑶ 如何創新工業園區體制機制

做好開發區工作的五方面重點任務。
一是優化開發區形態和布局。堅持以產業發展為主,科學規劃功能布局,繼續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首要任務。國家級開發區要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水平園區,省級開發區要成為區域經濟增長極。
二是加快開發區轉型升級。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產業結構優化,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推動實現綠色發展,提升基礎設施水平。
三是全面深化開發區體制改革。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完善開發區管理體制。促進整合優化發展,鼓勵區位相鄰、相近的開發區建立統一的管理、實行統一管理。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將能夠下放的經濟管理許可權下放給開發區。加強促進工作,營造國際化營商環境。探索多元化的開發區運營模式,支持開發區開發運營專業化發展。
四是完善開發區土地利用機制。對發展較好、用地集約的開發區,在安排年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時給予適度傾斜。嚴格開發區土地利用管理,推動集約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五是完善開發區管理制度。加強開發區發展的規劃指導,強化環境、資源、安全監管。完善評價考核制度、審批程序和公告制度,建立動態管理機制。開發區設立、擴區和升級要按照規定的標准和程序進行。

⑷ 為什麼要完善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

「十一五」以來,我國的科技事業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創新型國家建設進展順利,科技實力持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穩步提升,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有力地推進了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但同時也應該看到,距實現創新型國家建設目標還有較大差距,特別是一些深層次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一是總體上經濟發展的技術含量仍然不高,重要產業對外技術依存度仍然較高,很多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戰略高技術領域科技力量薄弱;二是近年來科技投入大幅增長,組織實施了大批科技發展項目,但科技創新的質量和效率有待提高,目前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位居世界第一,國際科學論文數量世界第二,全社會研究開發經費總額世界第四,發明專利授權量世界第四,但我國的科技成果整體水平不高,投入產出效率問題比較明顯;三是科技與經濟脫節問題依然嚴重,科技面向經濟、經濟發展依靠科技的局面尚未全面形成,眾多的科研成果只有很少部分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四是近年來出台了一大批激勵創新的政策措施,但企業創新的積極性仍然不高,企業創新動力和綜合競爭力明顯不足,國家出台的各項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的財稅、金融、產業、政府采購等政策尚未真正落實到位,產學研結合的創新體制還未普遍形成,企業要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還有較大差距。科技創新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究其原因,核心在於體制機制問題,若不加以有效解決,將制約創新型國家的建設。為此,《建議》明確要求要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並提出了4個方面的主要任務。第一,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要加強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有機結合,加快構建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有機結合的知識創新體系,支持從事基礎研究、前沿高技術研究、產業共性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性研究的科研機構。要加強軍民科技資源的集成融合,加快構建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國防科技創新體系。要加快構建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區域創新體系,提高區域創新能力和競爭力。要鼓勵發展科技中介服務,加快構建社會化、網路化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提高全社會創新效率。要深化科研經費管理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評價獎勵制度,科學確定評價標准和內容,形成反映真實水平、有利於人才成長的合理機制。第二,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要重點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進一步強化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全面提高企業創新能力。政府科技投入要進一步向企業傾斜,引導並支持各類企業形成產業聯盟和知識產權聯盟,鼓勵企業設立或並購海外研發機構。要進一步完善高水平創新人才向企業流動的政策環境,支持企業形成有效激勵創新人才、創新團隊的獎勵體系。第三,要增強科研院所和高校創新動力,進一步深化應用開發類院所、基礎類和公益類科研機構的分類改革。鼓勵大型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骨幹企業建設企業技術中心。進一步強化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導作用,發揮中小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激發中小企業的創新活力。發揮企業家和科技領軍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支持企業培養和引進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與創新團隊,大幅度提高企業對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吸引力。第四,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強化支持企業創新和科研成果產業化的各項財稅金融政策,切實落實企業技術開發費稅前抵扣等稅收優惠政策,完善並實施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業投資企業的各項政策,加快落實鼓勵創新的政府采購政策,進一步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政府要繼續加大對基礎研究的經費投入,穩步提高基礎研究經費占研發經費支出的比重,優化基礎研究的布局結構。要在影響我國科技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以及若干可能發生重大科技創新突破的方向上,部署建設一批新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力求做到科技基礎設施的開放共享,較大幅度地提高科技基礎設施的利用效率。要促進科技和金融的結合,吸引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創新創業,積極發展創業風險投資,加大力度鼓勵投資於創新早期的天使投資。

⑸ 各省市、各個地區應該如何發展工業互聯網,有哪些主要任務

自2017年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 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之後,各地紛紛加快工業互聯網的建設與發展步伐。發展工業互聯網,網路體系是基礎,平台體系是關鍵,安全體系是保障。各省市、各地區應緊緊系統構建網路、平台、安全三大體系,打造人、機、物全面互聯的新型網路基礎設施,全力推進七大任務:

1.夯實網路基礎

夯實工業互聯網的網路基礎,應圍繞網路改造升級、提速降費、標識解析,推進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IPv6、工業無源光網路(PON)、工業無線、時間敏感網路(TSN)等技術,改造工業企業內網;

第二,以IPv6、軟體定義網路(SDN)以及新型蜂窩移動通信技術(即5G技術),實現工業企業外網的升級改造;

第三,推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圍繞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推動行業性二級接機點的建設與連接。

2.打造平台體系

第一,培育工業互聯網平台,以企業為主導,構建跨行業、跨領域平台,實現多平台互聯互通。

第二,開展工業互聯網平台試驗驗證。支持產業聯盟、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共建測試驗證平台,開展技術驗證與測試評估。

第三,推動、吸引企業上雲。鼓勵工業互聯網平台在產業集聚區落地,通過財稅支持、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中小企業的業務系統向雲端遷移。

第四,培育工業APP,支持軟體企業、工業企業、科研院所等開展合作,培育一批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工業APP。

3.加強產業支撐

要加強產業支撐,必須加大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力度,提升產品與解決方案供給能力:

第一,關鍵共性技術支撐。鼓勵企業和科研院所合作,圍繞工業互聯網核心關鍵技術、網路技術、融合應用技術開展聯合攻關,促進邊緣計算、人工智慧、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區塊鏈等技術在工業互聯網應用。

第二,系統解決方案支撐。圍繞智能感測器、工業軟體、工業網路設備、工業安全設備、標識解析等領域,推廣一批經濟實用的微服務化系統解決方案。

4.促進融合應用

融合創新工作應圍繞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兩大主體開展:

針對大型企業,加快工業互聯網在工業現場的應用;開展用於個性需求與產品設計,生產製造精準對接的規模化定製;

針對中小企業,實現業務系統向雲端遷移;開展供需對接、集成供應鏈、產業電商、眾包眾籌等創新型應用。

5.完善生態體系

第一,構建創新體系:有效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創新資源,圍繞重大共性需求與行業需要,面向關鍵技術與平台需求,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

第二,構建應用生態,鼓勵工業互聯網服務商面向製造業企業提供咨詢診斷、展示展覽、行業資訊、人才培訓、園企對接等增值服務。

第三,構建企業協同發展體系,以需求為導向,基於工業互聯網平台,構建中介型共享製造、眾創型共享製造、服務型需求共享製造、協同型共享製造等新型生產組織方式。

第四,構建區域協同發展體系,建設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工業互聯網產業示範基地。

6.強化安全保障

安全保障是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底線,必須切實提升安全防護能力,建立數據安全保護體系,推動安全技術手段建設。此外,各地區還應大力發展信息安全產業,推動標識解析系統安全、工業互聯網平台安全、工業控制系統安全、工業大數據安全等相關技術和產業發展,開展安全咨詢、評估和認證等服務,提升整體安全保障服務能力。

7.堅持開放合作

第一,加強地區乃至國際的企業協作,形成跨領域、全產業鏈緊密協作的關系。

第二,建立政府、產業聯盟、企業等多層次溝通對話機制。

第三,積極參與國際組織的協同與合作,參與工業互聯網標准規范與國際規則的研討與制定。

⑹ 怎樣理解「互聯網+」和「+互聯網」有什麼不同

一、互聯網+ 是指基於互聯網的業務,比如微信、淘寶等網站、電信和金融等業務;

二、+互聯網 是指傳統業務通過互聯網來提升業務發展,或者叫創新

三、區別:

1、站位方面:「互聯網+」更多強調「逆襲創新」;「+互聯網」則更多強調「順勢創新」。

2、優勢方面:互聯網+」有新技術優勢、體制機制優勢和更廣泛的社會支持,容易產生爆發性增長;「+互聯網」擁有的是存量優勢、行業標准優勢和公信力優勢。

⑺ 如何創新制度體制機制

先要人活得有新意,讓自己的思想活起來,而後才可做大事。

⑻ 如何加快互聯網服務體系建設 通信行業

上海市推進「互聯網+」行動實施意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和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現就本市「互聯網+」行動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推進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按照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總體要求,抓住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和培育「四新」經濟的契機,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對接國家戰略,突出上海互聯網產業基礎和優勢。以創新、開放和包容的「互聯網+」思維改革創新,打造「互聯網+」產業融合新模式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寬松生態環境,服務政府職能轉變和民生改善,實現經濟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形成對長三角乃至全國的產業輻射帶動能力,確立形成上海「互聯網+」發展新優勢。

(二)推進原則
1.需求主導,融合創新。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融合本市製造業、服務業基礎優勢,深化基於互聯網的個性化定製、網路眾包、雲製造等,貫通和共享全流程數據,創新業務模式,推動交叉融合領域多點突破、融合互動和跨界發展。
2.資源整合,普惠民生。以智慧城市建設為支撐,藉助互聯網實現資源開放、實時、平等、低成本對接供需方,形成全民參與的互聯網生態圈,打造具有平台化支撐的民生服務體系,推進公共服務便利化。
3.開放共享,安全有序。以開放包容的思維進行產品創新、組織創新、模式創新,共享資源要素,提高資源利用率;完善互聯網與傳統產業融合的標准規范體系,增強安全意識、風險防範意識,形成安全有序的市場競爭機制。
4.寬松環境,創新監管。突破體制機制障礙,營造「互聯網+」寬松制度政策環境,放寬融合性產品和服務市場准入,促進創業創新;結合互聯網思維,重構政務服務系統邏輯,創新市場監管和社會治理。

(三)發展目標
到2018年,實現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形成有利於互聯網創新的寬松制度環境,確立上海互聯網發展的優勢地位。
——形成經濟發展新動力。保持互聯網經濟高速增長態勢,引進和培育並舉,打造以開放創新為特徵的互聯網經濟新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融合互聯網思維,革新產品製造、生產組織和市場服務方式,帶動製造業、農業、服務業轉型升級,形成經濟發展新動力。
——營造互聯網發展新環境。有效破除互聯網融合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資源集聚、開放和共享,形成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強化「互聯網+」發展基礎資源支撐,健全制度、資本、文化要素,形成上海「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新型生態圈。
——打造互聯網城市新品牌。通過與互聯網的融合創新,優化公共資源配置和政府服務創新,有效提升智慧城市建設水平;努力將上海建設成創新動力強勁、產業特色鮮明、企業規模聚集、品牌效應顯著的「互聯網+」產業名城和融合示範城市。

二、專項行動
「互聯網+」加速經濟轉型升級,通過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產業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做強實體經濟,帶動產業升級;「互聯網+」提升市民生活品質,互聯網向衣食住行等諸多民生領域加速滲透,整合優化公共資源配置,增加公共服務供給,營造普惠化的移動智慧生活,實現智慧民生、信息惠民;「互聯網+」推動城市管理創新,藉助互聯網思維,推動城市公共安全、基礎設施等領域科學、快速、有效的運行管理,促進互聯網與政府關鍵要素職能的深度融合,助力建設開放、透明、服務型政府,實現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

專項1:互聯網+研發設計。依託互聯網及時響應客戶的設計需求變化,靈活開展創新研發設計,通過智能化的人機交互、協同、決策和執行,提升設計效率和質量。打造相互合作的虛擬空間,開發基於互聯網的結構系統協同優化設計軟體,形成具有良好的容錯能力、可擴展,以及分布式、開放的互聯網智能設計體系結構。發展個性化產品雲設計,藉助雲平台和互聯網,將客戶個性化的需求有效傳導到產品設計,以模塊化、標准化的部件構建差異化、個性化的產品,建設「設計眾包」協同平台。發展基於製造工藝的產品模塊化設計,推動製造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合作共建設計平台,創新開發模式和運營模式。(責任單位: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

專項2:互聯網+虛擬生產。通過互聯網實現虛擬集成環境下的生產模式,綜合運用模擬、建模和分析技術,增強虛擬生產的決策與控制。建設虛擬生產平台,包括生產計劃模擬分析與優化、虛擬生產環境布局、虛擬設備集成、虛擬計劃與調度等模塊。發展基於工業互聯網的虛擬製造體系結構,基於工業互聯網的動態、分布、合作虛擬模型集成,製造各階段的信息集成和關聯。促進互聯網與車間的數字化、3D模擬融合,在產品裝配、製造工藝、生產過程等生產環節實現模擬、評估和優化,實現設計對虛擬生產的指導和虛擬生產對設計的反饋驗證。(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國資委)

專項3:互聯網+協同製造。以敏捷製造、柔性製造、雲製造為核心,集成各類製造資源和能力,統一行業標准,共享設計、生產、經營等信息,快速響應客戶需求,縮短生產周期。搭建協同雲平台,支持海量資源統一管理及彈性架構,實現松耦合、緊耦合等形式的協同製造模式。推動個性製造信息服務,實現個性化、小批量製造生產,打造在線需求與營銷服務平台,推動小規模定製產品的互聯網製造。建設基於CRM的雲製造平台,強化產品全生命周期信息可追溯,以統一的質量管理要求,促進企業間生產資源的集成。(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國資委)

專項4:互聯網+供應鏈。利用互聯網同步信息流與物流,提高采購效率和透明度,推動供應鏈管理向互聯網模式轉型。推動供應鏈的電商化,藉助雲平台和互聯網技術,推動供應鏈節點網路化,優化改變供應鏈流程,形成全新商業模式。打造垂直電商供應鏈,培育個性化需求的多品種、小批量智能製造新模式,發展面向個性化市場的垂直電商。建立供應鏈管理平台,藉助物聯網的感知信息,監控智能供應鏈的專業工具和智能化供應鏈決策系統,推動供應鏈網路協同規劃和自動制定決策。(責任單位:市商務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

專項5:互聯網+智能終端。融合新一代信息網路技術,提升感測器、高檔數控機床、機器人、汽車、可穿戴式設備等終端產品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務能力。支持感測器智能化,面向工業控制與安全監測需求,實現多感測器和多參數綜合測量、自診斷、數據處理以及自適應能力的在線控制。加大數控系統研發,提高高檔數控機床運動控制、邏輯控制和全息人機交互等系統的智能化、標准化、通用化水平。大力發展互聯網汽車,集成新能源、智能語音、車路協同、輔助駕駛、無人駕駛等技術,打通汽車全生命周期和互聯網生活圈。提升機器人智能化水平,圍繞工業機器人、醫療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領域,促進機器人標准化、模塊化發展,突破人工智慧識別控制等技術。創新發展可穿戴式智能設備,通過信息互通和信息共享提升應用服務能力,聯合晶元、軟體等上下游企業更好地實現軟硬協同。(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

專項6:互聯網+能源。通過互聯網促進能源系統扁平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動節能減排。加強能源生產和消費的協調匹配,加強對能源生產、調度、輸送、消費的信息監測,努力實現電力供需雙向通信和智能調控,實現燃氣管網數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智能調度,加強對能源數據的分析挖掘與預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安全穩定運行水平。發展分布式能源網路,推動微型燃機、可再生能源利用、儲能、智能微網等領域的技術研發和示範應用,推進核心港區岸(港)基供電建設並擴大應用范圍,逐步建成包含分布式能源系統、儲能系統、電動汽車充(換)電系統、能源用戶端等環節的開放共享能源網路。(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

專項7:互聯網+金融。規范發展互利金融,以豐富的業務形態、創新的服務形式、多樣化的參與主體,促進形成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發展新興金融模式,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原則下,發展新興金融模式,鼓勵符合規定的互聯網支付、股權眾籌、網路借貸、互聯網基金銷售、互聯網保險、互聯網信託和互聯網消費金融等商業模式創新,為優秀產品、企業和消費者提供完整的金融解決方案。創新金融支付手段與渠道,完善移動支付產業鏈,推廣便民金融服務。提升信息安全與信用保障,加強移動支付、網上交易安全研究,完善金融消費者個人信息及隱私的安全保護政策,提高互聯網金融的安全性,支持建設面向互聯網金融領域的信用服務體系,發揮信用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基礎支撐作用。(責任單位:市金融辦、市經濟信息化委、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上海銀監局、上海證監局、上海保監局、市通信管理局)

專項8:互聯網+電子商務。推進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建設,構建完備的電子商務產業鏈體系。推進電子商務示範體系建設,推動電商園區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建設電商創業創新空間。推進電子發票試點,推廣電子合同應用,完善電子商務統計體系。推動電子商務應用創新,建立電子商務產品質量追溯和售後服務質量檢測機制,打擊互聯網侵權假冒行為。鼓勵企業利用移動、社交等新興渠道發展網路營銷新模式。大力發展行業電子商務,鼓勵能源、化工、鋼鐵、電子、輕紡、醫葯等行業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平台優化采購、分銷體系;開展生鮮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電子商務試點。引導傳統商貿流通企業積極向供應鏈協同平台轉型。加強電子商務國際合作,推進「一帶一路」國家經貿合作信息服務平台建設,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專業服務,探索推進上海與華盛頓州「互聯網+」商務發展合作機制。推進跨境電商創新,推進跨境電子商務「單一窗口」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完善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台;對標國際規則,參與國際貿易商品分類標准協調制度的應用和制定;推動虹橋和浦東兩大機場兼具跨境電子商務進口和出口業務功能;鼓勵和引導跨境電子商務以「海外倉」的模式開展出口業務。(責任單位:市商務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工商局、市質量技監局、上海海關、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

專項9:互聯網+商貿。藉助互聯網實現傳統貿易向服務貿易升級,實現產業鏈整合、供應鏈集成、價值鏈提升及生態鏈維護;重構商業模式,從租售模式演進為信息、物流、互聯網金融等創新盈利模式。促進商品交易,探索建立要素交易指數,實現要素市場交易數字化和網路多元化,增強大宗商品市場和專業市場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積極轉變零售業流通方式和經營方式;通過建設網上超市等,實現互聯網技術與現代連鎖業的有機結合。完善智慧購物,大力推廣線上線下融合服務,通過移動支付與消費者聯系互動實現消費閉環,滲透融合購物場景,推廣智能導航、精準服務、移動支付等智慧商圈服務。(責任單位:市商務委、市發展改革委)

專項10:互聯網+文化娛樂。提升基於互聯網的娛樂應用規模,重塑娛樂產業鏈,鼓勵用戶娛樂消費習慣的改變。豐富內容創作,促進發展UGC、PGC等內容創作模式,支持研發原創內容、移動內容、熱點內容、高清內容等創新內容產品。創新平台服務,面向數字互動娛樂、網路視聽、網路文學、網路出版、數字音樂等領域,推動建設海量內容加工處理平台、內容發布流通平台、實現高清播放的內容播控平台。創新營銷模式,探索互聯網新媒體營銷,鼓勵互聯網文化娛樂和文學、影視、教育等其它產業進行深度跨界合作,探索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業態模式創新。(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文廣影視局、市新聞出版局、市通信管理局)

專項11:互聯網+現代農業。推進農業與互聯網融合,實現農業生產過程的精準智能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推進第二階段農業物聯網工程建設,構建農業物聯網產業創新體系、應用服務體系和標准體系,促進農業物聯網節本增效,提升區域整體應用水平。優化漁業應用指揮調度系統,維護中國海洋權益、保障漁船漁民安全,構建政府與漁民「看得見、通得上、聽得見」的指揮調度系統。優化農機調度管理,實現農機精準定位、田間作業質量監控和跨區作業調度指揮。完善農副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實現生豬從養殖到屠宰全過程監管。建立地產蔬菜電子化檔案管理,實現綠葉菜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質量安全可追溯。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支持糧經結合、種養結合、機農結合等模式的家庭農場發展;推動農業數據開放、人才培養等,集聚涉農信息資源。打造農業互聯網平台,延伸拓展12316「三農」服務熱線、為農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功能,構建農資電商、農產品交易、農村物流、農技服務及農村金融等領域一體化農業物聯網綜合服務平台。創新農產品營銷模式,培育農產品知名品牌,探索種養環境、生產過程的遠距離視頻體驗,大力發展點到點直銷、全程冷鏈物流配送、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等多種新型農產品營銷新模式。(責任單位:市農委、市商務委)

專項12:互聯網+新業態、新模式。推動互聯網模式和業態創新,在信息技術架構、融資、信用等方面為中小企業創新創業提供系統支撐、降低社會創業門檻。引導C2B規模定製,在智能硬體、手機、服飾服裝、家居產品、汽車等大宗消費品領域,開展規模定製。發展眾包業務,將大規模個性化分散式需求與分散式設計生產服務零距離對接,推動創新設計領域的眾包。促進線上線下O2O融合,鼓勵各類社會服務與互聯網融合,推動在線商品和服務模式創新。推進製造服務融合模式,支持製造企業由銷售產品延伸至銷售服務,轉型為「產品+服務」的混合商業模式。(責任單位: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

專項13:互聯網+眾創空間。引導形成創新文化和創業氛圍,為創新創業提供智力資源和資金扶持,構建線上交流合作,線下路演活動、導師輔導、融資對接等多層次的創業生態體系。鼓勵建設眾創、極客等平台,充分利用科技企業孵化器、文創園區、科技園區等,為新型業態發展創造更大的市場空間,構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眾創空間服務平台,提供自由開放的協作環境,鼓勵跨界的交流,促進創意的實現以至產品化。打造垂直領域創客空間,提供包括路演中心、創客訓練營、孵化中心等功能區,以及創意餐飲等生活服務區,引進專業服務機構和種子基金、產業基金,為入駐的初創企業提供包括產品設計、託管、融資、清算、交易等專業化服務。(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市商務委、市文創辦)

專項14:互聯網+交通。藉助互聯網平台,促進交通出行信息的開放與共享,改善市民的出行體驗,提升城市交通規劃和管理水平,形成「線上資源合理分配,線下高效優質運行」的新業態和新模式。推進智能化公共交通系統建設,推出多種客運方式整合銜接的出行服務APP,通過新媒體手段多平台及時發布路況、交通運行等信息,提供停車信息服務、車載信息服務,提高公共交通服務質量。完善電子收費系統,擴大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系統(ETC)覆蓋面,推進公交卡長三角區域互聯互通,擴大公交車WLAN覆蓋范圍。探索「三網合一」智慧交通體系,以智慧照明系統為信息物理載體,在全市道路上設置大量智能交通控制端,推動智慧照明與車聯網、交通網、位置網的融合,探索形成未來智慧城市的信息物理系統。(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

專項15:互聯網+健康。加強互聯網和醫療、養老、健身等領域的融合,創新互聯網醫療服務模式,推進醫療模式的變革。建立新型醫療服務體系,構建醫療機構的綜合預約和轉診體系,實現就診前、就診中和就診後服務的全覆蓋;基於健康物聯網和可穿戴設備建立慢性病綜合健康管理體系、婦幼保健綜合健康服務體系和中醫健康保障管理服務體系。建立互聯網配葯及購葯服務平台,對接區域衛生信息平台,實現患者電子處方的信息交換,探索基於執業葯師的互聯網購葯服務模式。建立健康養老服務體系,建立全市統一的綜合為老服務平台、為老服務門戶和為老服務資料庫,完善養老服務供給、行業管理等信息系統;建立養護醫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建設群眾體育健身信息服務體系,為市民提供體育場館查詢預訂、體育健身指導及體質監測等服務,促進科學健身。(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體育局、市民政局、市食品葯品監管局)

專項16:互聯網+教育。發揮互聯網技術支撐作用,創新教育服務模式,提升教育服務能力,促進教育公平。通過營造互聯網教育學習環境,建設大規模智慧學習平台,提供互聯網教育服務,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鼓勵研發新型教育產品,完善教學評估體系,提高學習效率,創新教育傳播渠道,提升教育用戶體驗。豐富互聯網教育內容,推動互聯網教育內容提供商大力開展教育內容產品開發,支持內容創新。鼓勵教育機構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網路教育新模式探索,鼓勵學校開展「翻轉課堂」等教學創新,推動高校開展網路學分認定與學分互認。(責任單位:市教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專項17:互聯網+旅遊。滿足旅遊需求感受,促進傳統旅遊服務與互聯網的融合創新和升級。加強景區智能化管理,實現網路門票、電子門票與傳統門票的組合票務,建立終端多容、語種多樣、內容多選擇的自助講解數字平台,提升景區數字監測平台的預防預警、快速響應和及時處置能力。建設旅遊服務在線平台,支持發展綜合型、特色型旅遊服務在線平台,提供遊客行前、行中、行後所需的線路規劃、信息查詢、個性服務推送,以及交通、住宿、餐飲、購物、停車、門票預訂購買、攝影攝像等一站或多站式服務。促進旅遊生態鏈融合,推動在線平台和傳統旅行社、酒店、航空、餐飲、景區文化、天氣等各個細分市場的多元、多維度融合,全方位提升服務能力和用戶體驗。(責任單位:市旅遊局、市經濟信息化委)

專項18:互聯網+智能家居。結合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創新家居產品和服務,構建網路化、智能化、便利化的居住環境,實現新時代家居生活智能化。打造智能家居開放平台,推動傳統硬體廠商、互聯網企業、系統集成商和第三方開發者圍繞開放平台創造豐富的應用,培育具有資源整合能力的開放平台,挖掘和滿足用戶的需求。提升家居產品消費體驗,圍繞家居安全防護、監控以及家庭自動控制,將住宅電子集成產品的基本功能和附屬服務與用戶生活場景連接,實現產品到服務的智能化。構建互聯網家居生態鏈,打造智能家居廠商、開發者、投資者、雲服務平台和跨平台合作等完整的生態鏈,使家居產品具備互動、社交、網路等功能,從產品、社交、硬體、網路等屬性方面實現變革。(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

專項19:互聯網+公共安全。提高城市綜合治理水平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快速反應能力和應急處突能力,形成政府主導、公眾參與、多方協作、快速處置的城市安全管理模式。加快圖像監控、通信網路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各類社會資源共享共用機制。基於物聯網與互聯網融合創新,實現公共場所的電梯等設備運維數據的動態監管。保障信息安全,提升網路安全檢測評估、監測預警、態勢感知、災難恢復等基礎支撐能力。完善自然災害及突發事件應急平台體系,涵蓋城市監測預警體系、信息接報系統、應急指揮調度系統、應急信息發布平台等。(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應急辦、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通信管理局)

專項20:互聯網+城市基礎設施。提升城市基礎設施的支撐能力和服務能級,著力構建泛在、融合、安全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國際一流水平的基礎設施。提升城市生產和生活基礎設施水準,推進互聯網在城市運行和管理中的應用,加強供水、供氣、供熱、電力等生產基礎設施集約化、智能化改造,加強城市管網、排水防澇、消防、交通、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的數字化、互聯網化改造。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向平台化轉型,推動基於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公共雲平台、重點行業雲平台、大數據平台建設,打造「互聯網+」背景下的新型基礎設施。構建政府開放數據資源,社會發掘資源價值的數據生態系統,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政府公開數據的開發和利用。(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通信管理局)

專項21:互聯網+電子政務。將互聯網與政務管理有機結合,構建統一高效、彈性擴展、安全可靠、按需服務的電子政務應用生態環境,建立和完善城市綜合監管信息服務平台,營造企業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優化政府服務渠道,推動政府服務模式從「一門式」向「一口式」轉變,開展網上政務大廳建設,推進政府服務熱線整合歸並,加速政務服務向移動端轉移,為市民提供便利服務。基於雲計算、大數據分析、信用風險評價模型等技術,完善綜合監管體系建設,推動綜合監管平台和信用平台與金融、認證、行政執法機構聯動,重點針對稅務、海關、質檢、食品安全、交通、人才、企業投融資等領域開展綜合監管服務。打造集污染源監控與環境質量預警一體化、監控精確定位與數據及時共享一體化的先進環境監控與管理體系,完善全市環境要素監測監控網路,實現區域內大氣污染綜合監測數據實時共享,通過APP、網站等途徑發布空氣質量指數、污染地圖等環保信息。(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公廳、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工商局、市地稅局、市環保局、市食品葯品監管局、市安全監管局)

⑼ 深圳2021改革工作路線圖出爐,都有哪些新規劃

2月20日召開的深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深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2021年工作要點》。

六是深化社會領域改革。包括創建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開展互聯網電子處方試點、深化住房供應和保障制度改革、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改革等項目。

七是深化生態領域改革。包括實施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改革、探索建立海洋碳匯核算地方標准、打造綠色建築高質量發展新模式、創新智慧水務建設體制機制等項目。

八是深化黨建領域改革。包括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改革、開展“知事識人、序事辨材”選人用人改革、構建模範機關創建新機制等項目。

⑽ 深汕特別合作區發布2020年工作要點

深汕特別合作區起步區不斷刷新新城天際線。

1月16日上午,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下稱「深汕合作區」)在首次啟用的深汕西會展中心召開2020年工作會議。總結2019年工作,部署深圳第「10+1」區2020年和今後一個時期工作。明確深圳第「10+1」區將時刻望鵬、胸懷灣區,聚焦九大方面43項具體舉措,團結和動員全區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只爭朝夕勇追夢,不負韶華開新局,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東部門戶、粵東沿海經濟帶新中心、深圳自主創新拓展區、現代化國際性濱海智慧新城,確保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黨工委書記產耀東出席會議並講話。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黃偉平主持會議。區領導吳曲波、鄞澤生、文維、蔡轉彎、趙世寬、謝海生、羅力濤出席會議。

會議首先發布了《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2020年工作要點》(簡稱「《工作要點》」),並指出,2020年是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戰略全面實施、縱深推進的關鍵一年,這一年也被深汕合作區確定為「全面履職提升年」。

深汕合作區將從9大方面43項具體舉措入手,精準發力,再立新功——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的重大機遇,統籌編制規劃計劃;堅持改革創新,營造一流的發展環境;聚焦產業項目建設,堅定做強實體經濟;提速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造智慧新城;加大民生工程建設,提升市民幸福指數;加強土地整備,全力保障城市建設空間;重構基層治理秩序,維護社會大局穩定;推進體制機制調整,有效提升履職水平;全面加強黨的建設,進一步鍛造幹部隊伍等。此外,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繼2020年深圳兩會提出要加快深汕合作區中心區建設後,該區此次進一步明確2020年將全面啟動中心區建設,並將重點聚焦中心區望鵬、吉水門片區以及南部組團小漠片區規劃建設等工作。

全年預期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23.5%

發展是解決所有一切問題的總鑰匙。

深汕合作區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23.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

堅持規劃引領:

推動出台《深汕特別合作區總體規劃(2017—2035年)綱要》

「雙區驅動」是助力深汕合作區加速崛起的重大歷史機遇。

《工作要點》提出,要抓緊出台《深汕特別合作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實施方案》,研究出台《深汕特別合作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東部門戶措施》,全力打造深汕飛地經濟發展模式。

國際一流的城市離不開國際一流的規劃,今年要推動《深汕特別合作區總體規劃(2017—2035年)綱要》出台,深化總規成果轉化,全面對接開展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完成濱海地區發展戰略與詳細城市設計國際咨詢方案成果整合。開展一河兩岸(赤石河兩側)國際城市設計咨詢。啟動全區組團空間規劃,完成綜合交通規劃、高鐵深汕站交通樞紐規劃,完成通港大道、綠寶路和產業路南段交通規劃、中心區豎向與排水防澇等專項規劃,完成西部整個組團控規和東部組團深汕灣機器人小鎮控規。啟動全區全域村莊規劃和農村居民點規劃,完成保障性住房發展規劃,完成洛坑村、西南村、明溪村整體搬遷規劃。開展公共服務設施選址研究,開展鮜門客運港規劃編制等工作。

築牢產業新城:

全年引進高新技術產業項目20個以上

產業興,則城市興。

《工作要點》提出,深汕合作區要重點發展先進製造業,全年實地考察企業100家,引進高新技術產業項目20個以上,儲備投資額10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10個。加快臨港產業向深圳港小漠港區集聚,為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供支撐地。

城市的魅力源自文化底蘊。今年,深汕合作區推進建設更具競爭力的文化和旅遊產業,大力推進香山門展廳、美術館和南君寮創意文化產業園建設,打造國際級小漠灣文旅創新小鎮,有效推進郵輪遊艇基地建設。

今年要狠抓產業項目落地投產,實施「產業項目投產增效攻堅行動」,推動三方無人船等34個項目竣工投產,重點推動深汕科技生態園、銳博特創新基地、工業互聯網製造業創新基地開工建設。加快時尚品牌產業園、深汕灣科技城全面投入運營。

今年,該區還將研究出台《深汕特別合作區支持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深汕特別合作區科技型企業扶持政策》,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構造產業大平台,制定「總部+基地」政策,發展總部經濟,吸引1~2家企業在深汕合作區設立區域性總部,爭取1~2個深圳承接的國家級重大項目落戶深汕合作區。

深度融入灣區:

推動時速350公里深汕高鐵開工 加快推進深汕第二高速

深汕合作區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最東端,要打造大灣區東部門戶,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必不可少。

《工作要點》提出,要加快打通全區外聯「大動脈」,推動時速350公里的廣汕高鐵深汕合作區段加快建設,協調推動時速350公里的深汕高鐵和深汕站9月底前開工;積極協調鐵路部門增加廈深高鐵深圳北站至鮜門站停站班次。加快推進深汕第二高速建設,開工建設深汕西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推動深汕第三高速開展前期工作。積極對接省交通運輸廳,協調推進河惠汕高速公路納入省高速公路網規劃,協調推進潮莞高速赤石互通規劃建設。

增進民生福祉:

南山外國語深汕學校9月開學 深汕高中園定址立項

以人為本,共享發展。

《工作要點》對深汕合作區民生領域的部署著墨最多,共涉及7項重點工作。

教育方面,該區將確保南山外國語學校深汕學校今年9月1日順利開學。加快建設南外深汕高中部,完成百合外國語深汕學校和中外特色學校建設前期工作,協助市教育局完成深汕高中園選址立項。

醫療衛生方面,全面啟用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深汕門診部,開工建設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深汕院區,啟動中醫院規劃建設,推動四鎮衛生院改造升級為社區醫院,籌建疾病預防與衛生監督中心。

住房方面,加快推進深耕村等10549套人才住房建設,12月底前深耕村建設完工,11月底前臨安里、臨邦里、臨富里、臨泰里共約8588套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完工。加快推進上北村大型人才安居房和洛坑村、西南村、明溪村居民安置房規劃建設。研究人才住房、安居商品房建設管理辦法和輪候配售(租)實施辦法。

體制機制調整:

推動「鎮改街道」落地實施

體制一改天地寬。

《工作要點》提出,今年要建立行政機關、事業單位薪酬體系,推動設立社保、醫保、婚姻登記等機構。積極協調省、市委編辦增加事業單位編制數量,盡快組建事業單位,充實工作隊伍。要協調有關中央駐粵垂直機構入駐深汕合作區。推動「鎮改街道」落地實施,理順區街管理體制。協調市有關部門抓緊制定適用於深汕合作區的戶籍遷移政策,推進各鎮居民戶籍劃轉工作,推動已招錄、選調、轉任公務員及事業單位人員落戶深圳。

今年深汕合作區還將全力推動出台《廣東省深汕特別合作區條例》《關於促進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定》《關於支持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印發《2020年重大制度建設計劃》。

牢記使命擔當:

勠力同心書寫飛地治理模式新答卷

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作別全面履職元年,步入全面履職提升年,深汕人迎來新的起點、更高的目標。

「推動深汕合作區高質量發展是一場深刻的變革,是一項長期、艱苦的系統工程。我們要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部署,用忠誠品格塑造深汕,用責任擔當鑄造深汕,用創新思維打造深汕,用實干精神建造深汕,用溫暖情懷營造深汕,更加勤勉敬業、務實擔當,以更高的站位、更實的舉措、更硬的作風,加快創新完善體制機制,推動『飛地經濟』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前行。」

產耀東在會上表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區廣大幹部群眾要牢牢把握好五點要求:提高站位、錘煉黨性,打造幹事創業的動力源;求真務實、實干擔當,提升服務基層的決策力;突出重點、把握關鍵,下好破解難題的先手棋;敢於斗爭、善於斗爭,開辟加快發展的新天地;以身作則、守住忠誠,強化黨委政府的公信力。

會議指出,任務當前,機遇催人,形勢逼人。全區廣大幹部職工在深汕這塊土地上履行深圳再造新城的新擔當,探索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的新課題,書寫「飛地治理」模式的新答卷,使命光榮、任務艱巨。深汕的未來,需要全區人民一起拼搏、一起奮斗,需要全區人民勠力同心、眾志成城。

會議強調,新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斗,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奮力建設現代化的濱海新城、產業新城、智慧新城,為深圳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貢獻深汕力量,以優異成績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閱讀全文

與工業互聯網如何創新體制機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馬屬什麼系列 瀏覽:412
06工業類用地是什麼 瀏覽:773
賓士s怎麼全車檢查 瀏覽:798
奧迪q8通過什麼方式換擋的 瀏覽:529
寶馬怎麼換皮帶輪 瀏覽:776
奧迪q3加滿多少升 瀏覽:126
賓士s婚車怎麼計費 瀏覽:17
黃渡汽車站在哪裡 瀏覽:666
賓士有毒的怎麼處理 瀏覽:23
上海到阜寧汽車要多久 瀏覽:164
工業扇搖擺不穩怎麼回事 瀏覽:516
華為如何連接奧迪投屏 瀏覽:510
賓士鑰匙扣長什麼樣子 瀏覽:399
哪裡有工業鋁框架型材 瀏覽:43
奧迪怎麼關閉限速報警 瀏覽:566
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氣自動化專業在哪個校區 瀏覽:1002
寶馬325車頂條怎麼拆 瀏覽:503
寶馬3系冷風空調怎麼開 瀏覽:575
工業用排氣扇220v怎麼接電源 瀏覽:190
寮步鎮有哪些工業 瀏覽: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