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工業革命是對於什麼的利用

工業革命是對於什麼的利用

發布時間:2023-06-19 13:03:15

㈠ 工業革命的作用和意義分別是什麼

首先,新能源的大規模應用,如電力,煤炭等,這些新能源的直接促進了重工業的大踏步前進,使大型的工廠能夠方便廉價的獲得持續有效的動力供應,進而使大規模的工業生產成為可能,並為之後的經濟壟斷奠定了基礎。
其次,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長期困擾人類的動力不足的問題。內燃機的發明又促進了發動機的出現,發動機的發明又解決了交通工具的問題,推動了汽車,遠洋輪船,飛機的迅速發展,使人類的足跡遍布了全世界,也讓各個地區的文化,貿易交流更加便利。
第三,通訊工具的發明。自從19世紀70年代美國人貝爾發明了電話之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不在局限與面對面的談話。
最後,化工業的迅猛發展。炸葯的發明,大大促進了軍工業的進步,並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從煤炭中提取各種化合物,塑料,人造纖維先後被投入實際生活。
上述的四種發明,對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了決定性的作用,人類開始通過科學研究來獲得純粹的知識,然後又反過來促進理論的應用......

㈡ 高中歷史;工業革命的作用是什麼

1、工業革命引起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使用機器為主的工廠製取代了手工工場。 2、工業革命帶來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轉移。 3、工業革命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觀念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4、但是,工業化和城市化也產生了新的社會問題。比如:貧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脹,住房擁擠,環境污染等弊端。 5、工業革命同時引起社會結構的改變。 6、從根本上說,後來出現的波瀾壯闊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正是工業革命的直接產物。 7、生產力飛躍 8、出現了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與工業無產階級。

㈢ 工業革命是什麼對社會構成產生了什麼影響

工業革命有時又稱產業革命(近年來一些學者認為這兩個概念之間有區別1),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

有人認為工業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經開始,但直到1830年,它還沒有真正蓬勃地展開。大多數觀點認為,工業革命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氣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傳播到英格蘭到整個歐洲大陸,19世紀傳播到北美地區。

一般認為,蒸汽機、焦炭、鐵和鋼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

在瓦特改進蒸氣機之前,整個生產所需動力依靠人力和畜力。伴隨蒸氣機的發明和改進,工廠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賴人力與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氣機發明後被機械化生產取代。工業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擬的巨大變革,其影響涉及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使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對人類的現代化進程推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類推向了嶄新的蒸汽時代。

工業革命對19世紀科學發展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以前的科學研究很少用於工業生產,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長大,工程師與科學家的界限越來越小,更多的工程師埋頭做科學研究。以前的科學家多是貴族或富人的子弟,現在則有許多來自工業發達地區和工人階級的子弟成為了科學家。他們更加對化學和電學感興趣,這也促進了這些學科的發展。

這個術語最早是由恩格斯提出來的,指18世紀後期到19世紀前期發生在英國的從手工生產轉向大機器生產的技術、經濟變革,後來逐漸擴散到世界各國。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它實現了從傳統農業社會轉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要變革。工業革命是生產技術的變革,同時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關系的變革。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它使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工廠代替了手工工場。從社會關系說,它使社會明顯地分裂為兩大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17、18世紀,英法等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為生產力的發展掃清了道路,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發明,為向機器大工業過渡准備了條件。隨著市場的擴大,以手工技術為基礎的工場手工業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資產階級為追求利潤,廣泛採用新技術。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開始於英國,首先從棉紡織業開始,80年代因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繼英國之後,法、美等國也在19世紀中期完成工業革命。它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鞏固了新興的資本主義制度,引起了社會結構和東西方關系的變化,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後來也有一些學者提出「多次工業革命」說,例如,19世紀後期的第二次工業革命,20世紀後半期的第三次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前後的一些重要發明 時間 發明人 發明

1712年 英國人湯姆斯·牛考門獲得了稍加改進的蒸汽機的專利權

1764年 詹姆士·哈格里夫斯 珍妮紡紗機

1778年 約瑟夫·勃拉姆 抽水馬桶

1796年 塞尼菲爾德 平版印刷術

1797年 亨利·莫茲萊 螺絲切削機床

1781年 詹姆斯·瓦特 改進了牛考門蒸汽機,現代蒸汽機成型

1812年 特列維雪克 科爾尼鍋爐

1815年 漢·戴維 礦工燈

1844年 成廉·費阿柏恩 蘭開夏鍋爐

㈣ 工業革命的作用和意義

18世紀的歐洲工業革命歐洲各國在18世紀已先後取得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擺脫了阻礙生產力發展的封建羈絆。資本的原始積累使資本家獲得了大量金錢,使成千上萬農民破產為「自由的」勞動者。工場手工業的發展和分工的擴大,使大批熟練工人在技術改進上積累了經驗,使應用機器生產成為可能。17、18世紀的科學技術,為生產的發展提供了許多發現和發明。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和相繼而起的其他一些國家,開始了工業革命。
18世紀的工業革命首先是從工作機或工具機開始的。這時的機器系統由三個部分組成,它們是工作機、動力機以及傳動機械。工作機直接作用於勞動對象並使之變為產品,從技術進化的歷史看,人們首先是把加工勞動對象的過程機械化,然後再根據機械的性質和工作阻力大小採用適當的動力推動它。紡織業在很長時期里是英國工業的重要部門,紡織工作機的發明、改進和推廣是英國工業革命的起點。
18世紀英國的紡織業發展很快,紡織技術不斷改進。1733~1738年間,當時還不到30歲的鍾表匠凱伊(1704~1774年)發明了「飛梭」,改變了過去用手穿梭的落後的織布操作方式,提高了織布效率。但是,隨之帶來的是紡紗難以適應織布的要求。1738年,英國人惠特製成的滾輪式紡紗機,紡出了「不用手指」的棉紗,揭開了18世紀工業革命的序幕。1760年,織布工人哈格里夫斯(1720~1778年)把原來水平旋轉的單錠紡車改造為立式的由多個紗錠構成的新型紡紗機——珍妮機,把引紗和捻紗的操作機械化,使紡紗效率提高了十幾倍。1771年,理發師阿克萊特(1733~1792年)利用木匠海斯的設計製成了一種利用水力帶動的滾筒紡紗機。珍妮機紡出的線精細但不結實,水力紡紗機紡出的線堅實但不均勻。童工出身的克倫普頓(1753~1827年)在1785年綜合二者的優點,設計了紡線既結實又均勻的紡紗機——「Mule」,即騾機。這種騾機有300~400個紗錠,效率很高,它是近代工業革命中的重大發明。騾機的出現使織布能力又落後於紡紗,1785年,牧師卡特賴特(1743~1823年)又發明了自動織布機。在18世紀末,英國的紡織工業已基本上用機器代替了手工操作,把紡織工業推向了一個新階段。
紡織技術的改革引起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由於在紡織部門中使用機械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競爭能力,增加了利潤,其他的部門中的資本家也紛紛仿效,把利用新的工作機作為聚財之道。而且,由於社會分工之間的聯系,紡織技術的進步必然要求其他方面生產技術的相應改變。有了機器紡紗、機器織布,就要求機械化的凈棉、梳棉,機械化的漂白、印染,機械化的起重、運輸,要求有生產各種機械化裝備的原料和加工技術,要求有力學、機械工藝學、化學等方面的研究。正如恩格斯所說:「隨著紡紗部門的革命,必然會發生整個工業的革命。……我們到處都會看出,使用機械法和普遍應用科學原理是進步的動力。」由蒸汽驅動的工業上通用的動力機的發明和應用是18世紀工業革命的第二階段。隨著紡織機和其他新的工作機的出現,要求動力機也要有所變革。工業革命起源於工作機的改變,發展於動力機的更新。
瓦特(1736~1819年)發明新的蒸汽動力機,是工業革命中最重大的事件。瓦特採取了精密加工、油潤滑和設置絕熱層等措施,改進了紐可門蒸汽機,使熱效率提高到300%以上。隨後他又經過多年的研究、試驗,在1782年研製成功了具有連桿、飛輪和離心調度器的雙向蒸汽機,使蒸汽機可以把直線運動變為連續而均勻的圓周運動,因此可以經過傳動裝備帶動一切機器運轉,從而給整個工業和交通運輸業提供了一種可靠的通用動力機。從此,動力機、傳動裝置、工作機組成了機器生產的一個完整的大系統,這是人類生產技術的一次重大飛躍,是認識和利用自然力的一個大突破。
開始用機器製造機器,是18世紀工業革命的第三階段。在製造蒸汽機、紡織機和槍炮的推動下,18世紀末期的機械加工技術也有新的進展。在制鎖、制槍支中開始實行了可以互換零部件的標准化方法。英國機械師莫茲利(1771~1831年)在1794年發明了車床上的移動刀架,在1797年製成了安放在鐵底座上帶有移動刀架的車床。莫茲利把原來用手握持的刀具安裝在機架上並使之沿著車床的中心軸線平行滑動,這種自動刀架車床可以方便、迅速、准確地加工直線、平面、圓柱形、圓錐形等多種幾何形狀的部件,使車床真正成為機器製造業自身的工作機。滑動刀架這一簡單的發明是機械技術史上的重大創造,在19世紀中葉英國出版的《全國的工業》一書中認為,滑動刀架「對機器使用的改良和推廣所產生的影響,不小於瓦特對蒸汽機的改良所產生的影響。採用這種附件的結果是,各種機器很快地完善和便宜了,而且推動了新的發明和改良」。機械化操作的金屬切削機床可以用來製造各種行業的工作機和動力機,也可以用於自己製造自己,它是工業革命中名副其實的工作母機,它的出現標志著機器製造業進入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1786年以後,蒸汽機的製造帶來了冶鐵業的繁榮。此時,機器大工業已代替了家庭手工業和工場手工業。1835年英國棉紡織業已有23.7萬工人,毛紡織廠已達1300個,工人7.1萬人。
生產的增長,國內市場的擴大,對交通運輸部門提出了新的要求。火車的發明從根本上解決了陸路交通問題。1825年斯托克頓達靈頓鐵路通車;1830年利物浦和曼徹斯特被鐵路連接起來。到19世紀50年代,英國的主要鐵路干線均已完成。19世紀上半葉,雖然帆船在遠洋航行上還處於極盛時代,但蒸汽機在船舶上的使用已獲成功。1812年在多佛爾和加萊間已有了輪渡。1838年蒸汽輪船「天狼星」號和「大西洋」號橫渡大西洋成功。
工業革命中的技術進步不僅是生產力的巨大發展,而且是從根本上動搖舊世界的強大杠桿。在18世紀中葉以前,封建經濟仍有相當的實力,個體農業、個體手工業仍然存在,工場手工業的一些工匠同時又是小生產者或與小生產者有著種種社會聯系。在這種條件下,封建王朝的勢力就比較容易把歷史拉向後退,更有可能把復辟的願望變成復辟的行動。機器大工業徹底瓦解了封建的自然經濟,在庄園主的領地上建立了大批工廠、礦山,使個體農民和手工業者成為僱傭勞動者並使他們不能再保持同農村的宗法聯系,資本主義大中城市不斷增多(18世紀的歐洲有22個人口超過10萬的城市,到19世紀末則有147個),鐵路和電報把它們聯結起來,並控制了社會的經濟命脈。由於有了這一切,封建勢力的復辟就成為根本不可能的事了,封建舊世界的社會經濟基礎已經喪失殆盡,它的王朝一去不復返了。

㈤ 工業革命是什麼

一、工業革命含義:

18世紀60年代,在英國資本主義生產中,大機器生產開始取代工場手工業,生產力突飛猛進的發展,在生產領域中、社會領域中都引起根本性變化。

二、工業革命的前提和條件

1、前提

1688年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確立,18世紀資本主義制度進一步發展,社會穩定。

2、條件

①勞動力——圈地運動為其提供了自由的勞動力 。

②資本——通過海外貿易、殖民掠奪、販賣黑奴等活動,積累大量資本

③技術——手工工場日益興旺,生產技術進一步發展。

④市場——「日不落」殖民帝國的建立,海外貿易市場擴大(直接和必要條件)

(5)工業革命是對於什麼的利用擴展閱讀

工業革命的進程

1、工業革命開始——標志

機器的發明和使用——18世紀60年代珍妮機問世

2、工業革命進入新階段(工業革命的關鍵)——蒸汽機的改良和廣泛使用,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

(1)動力革新: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機,推動機器的普及和發展。

(2)交通運輸的發展:美國人富爾頓——汽船;英國人史蒂芬孫——蒸汽機車。

3、英國工業革命的完成——標志

1840年前後,大機器工業基本取代了工場手工業。

4、工業革命的拓展

19世紀中期,法國、美國等也相繼完成了工業革命。


㈥ 第一次工業革命對世界影響

第一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地位。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日益壯大,他們希望進一步加強自身的經濟和政治地位。

第一次工業革命要求進一步解除封建壓迫,實行自由經營,自由競爭和自由貿易。資產階級通過革命和改革,逐漸建立第一次工業革命鞏固里自己的統治。

第一次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的重大變革,是社會日益分裂成為兩大對抗階級即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無產階級辛勤勞動,直接創造財富,卻相對日益貧困,他們為了改善自己的處境,同時在和資產階級進行斗爭,工人運動興起。工業革命還促進了近代城市化的興起。



(6)工業革命是對於什麼的利用擴展閱讀

有人認為工業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經開始,但直到1830年(庚寅年),它還沒有真正蓬勃地展開。大多數觀點認為,工業革命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

英國工人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機,所以工業革命的開始的標志為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珍妮紡紗機,而工業革命的標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機。

但蒸汽機不是瓦特發明的,而是瓦特改造的。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工業革命傳播到英格蘭再到整個歐洲大陸,19世紀傳播到北美地區。後來,工業革命傳播到世界各國。

㈦ 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輪船、火車、汽車、飛機分別促進了哪種能源的開發和利用

1.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輪船、火車使用蒸汽作為動力,從而促進了煤炭的開發和利用。
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汽車、飛機使用內燃機和柴油機作為動力,從而促進了石油的開發和利用。

㈧ 什麼是工業革命,有什麼作用

工業革命,又稱產業革命(近年來一些學者認為這兩個概念之間有區別[1]),或者稱為第一次科技革命,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由於機器的發明及運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志,因此歷史學家稱這個時代為「機器時代」(the Age of Machines)。

一般認為,蒸汽機、煤、鐵和鋼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

在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前,整個生產所需動力依靠人力和畜力。伴隨蒸汽機的發明和改進,工廠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賴人力與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機發明後被機械化生產取代。工業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擬的巨大變革,其影響涉及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使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對人類的現代化進程推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類推向了嶄新的蒸汽時代。

起因
工業革命約於1750年展開。工業革命的展開有多種原因,其中,封建制度的結束就是一個明顯的工業革命導火線。隨著封建制度於18世紀初在西方消失,貴族及大地主所享有的各種特權(例如貿易的專利)也隨之消失。這些改變推動了自由貿易,使工商業的發展更為蓬勃。在這種改變下,舊有的生產模式已不能滿足貿易發展的需要,所以人們便致力改進生產模式以增加產量,因而引發了工業革命。

另外,人口增加亦是導致工業革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在18世紀,歐洲人口不斷增加,以致勞動力充足有助工商業的發展;再加上人們的需求亦日漸增加,家庭式工業已再無法滿足日益增加的需求。因此,人們便致力改良生產技術以提高產量,從而導致工業革命的展開。

此外,世界貿易的發展亦扮演著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從15世紀發現新航路起[2],許多歐洲國家在亞、非、美三洲各自建立殖民地。至18世紀,這些殖民地不僅為它們提供原料和出口市場,還推動了世界貿易的發展。為了滿足因世界貿易所引致的龐大需求,人們便開始採用機器和其他方法來提高產量,從而引發了工業革命。

還有,資金的積聚及新機器的發明也是引發工業革命的其中兩個主要原因。18世紀時,歐洲本土的貿易發展蓬勃,使商人累積了大量財富。為了獲得更豐厚的利潤,他們便致力投資開設工廠、購置原料和發明新機器。加上隨著各類型機器的發明及應用,舊有以人力為主的生產工序逐漸被由蒸汽推動的機器取代。生產工序的機械化,提高了工農業的產量。結合以上的種種原因,就成就了工業革命的展開。

工業革命前後的一些重要發明 時間 發明人 發明

1712年 英國人湯姆斯·牛考門獲得了稍加改進的蒸汽機的專利權

1764年 詹姆士·哈格里夫斯 珍妮紡紗機

1778年 約瑟夫·勃拉姆 抽水馬桶

1796年 塞尼菲爾德 平版印刷術

1797年 亨利·莫茲萊 螺絲切削機床

1781年 詹姆斯·瓦特 改進了牛考門蒸汽機,現代蒸汽機成型

1812年 特列維雪克 科爾尼鍋爐

1815年 漢·戴維 礦工燈

1844年 成廉·費阿柏恩 蘭開夏鍋爐

閱讀全文

與工業革命是對於什麼的利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q5剎車尾燈亮怎麼回事 瀏覽:413
汽車貸款多少錢 瀏覽:234
賓士教練學費一般多少錢 瀏覽:604
重慶北碚區輕工業學校怎麼樣 瀏覽:487
汽車臨時剎車如何起步 瀏覽:885
小汽車加雨眉怎麼樣 瀏覽:455
工業旅遊怎麼火了 瀏覽:187
沈陽汽車過戶需要多久上牌 瀏覽:569
汽車漆有哪些常見問題 瀏覽:361
寶馬迷你操控性不好怎麼解決 瀏覽:161
深圳工業設計產品有哪些 瀏覽:538
吉利汽車第三缸不工作怎麼辦 瀏覽:500
上海通用寶馬哪個品牌好 瀏覽:964
奧迪q5二代和三代有什麼區別 瀏覽:548
汽車怎麼算脫審 瀏覽:559
賓士C級二手車價格大約多少 瀏覽:317
賓士汽車蓄電池用多久要更換嗎 瀏覽:941
東陽哪裡工業區人多 瀏覽:69
怎麼看汽車剎車片 瀏覽:430
二手賓士多久降價 瀏覽: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