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上半年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工作,提出既要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充分做好應對各種復雜困難局面的准備,又要牢牢把握重大調整機遇,積極有為,創新求進,堅持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努力實現三者有機統一。怎樣做到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就此,記者日前采訪了本報專家委員會成員、內蒙古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苑德軍博士。
經濟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
記者: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為7.6%,雖然總體保持平穩,但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出現小幅下滑。我們應當如何分析當前的經濟增速放緩?
苑德軍:從經濟增長動力結構的角度分析,經濟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進出口增速回落明顯。受歐洲經濟低迷不振、國內工業生產放緩、出口產品成本提高、人民幣匯率升值、貿易摩擦加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上半年進出口呈現逐步回落態勢。
二是消費增速放緩。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7%,同比回落1.7個百分點。消費增速下滑,既有中央八項規定出台遏制公款消費帶來的影響,也和居民收入增速不快對消費的制約有關。
三是政府的主動調控。新一屆中央政府上任以來,表現出對經濟增速放緩的較高容忍度。面對經濟增速放緩,中央政府沒有出台刺激政策,不再走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老路,而是致力於推進結構調整和深化改革,以釋放經濟增長的活力和潛能。
一國經濟在經歷了較長時間的高增長之後,必然減速進入中速增長階段。這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中國經濟在經歷了30多年近10%的高增長之後,制約經濟增長的一些主要因素發生了重要變化,原有的社會產業結構、需求結構、分配結構等經濟增長的內在力量,已經無法支撐和推動經濟繼續在高增長軌道上運行,經濟潛在增長率明顯下降。自然,經濟增速放緩也就不可避免。
中國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
記者:處於經濟增速放緩、「調結構」、「轉方式」步伐加快大背景下的中國經濟,在運行中存在哪些主要矛盾?
苑德軍:首先,是「穩增長」與「調結構」的矛盾。中國經濟運行中的核心問題,不是總量而是結構問題。「調結構」是「穩增長」的基石,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必由之路。通過「調結構」解決制約中國經濟增長的各種結構性矛盾,有利於為中國經濟增長構建堅實的產業結構和動力結構基礎,增強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延長增長周期。而「穩增長」可以為「調結構」提供適宜的經濟環境,提供好的基礎和條件。如果經濟大幅下滑,「調結構」的動力會削弱,空間也會被嚴重擠壓。「調結構」是為了更好地「穩增長」,「穩增長」有利於「調結構」,兩者具有一致性。不過,短期內兩者還是有沖突的。「調結構」勢必要淘汰落後產能,壓縮「兩高」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投資和產出。當短期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和產出的增加不足以彌補前者的減少時,經濟增速必然受到影響。
其次,是「穩增長」與「防風險」的矛盾。伴隨著經濟下行,經濟與金融運行中的風險也在放大。房地產市場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是兩個主要的風險策源地。從房地產市場看,高房價導致大量社會資金「脫實向虛」湧入房地產業,對實體產業投資帶來「擠出效應」,容易引發產業空心化風險。高房價掩蓋產能過剩,透支國民財富積累,抑制消費擴張,加劇貧富分化,也會導致貽誤經濟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激化社會矛盾的風險。從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看,近兩年債務規模像滾雪球一樣迅速膨脹,風險凸顯,令人擔憂。而一旦高房價泡沫破滅,房價持續下跌,商業銀行房地產貸款不良率將明顯上升,政府平台債務也將大面積違約,有的金融機構可能倒閉,並引發金融危機。因此,必須把「防風險」置於重要地位,它是「穩增長」的重要條件,可以為「穩增長」提供有利的金融環境。不過,「防風險」必須推動經濟的「去杠桿化」,控制房地產融資和地方政府債務規模,而這又必然影響投資規模進而影響經濟增速。
再次,是經濟增速放緩與就業壓力擴大的矛盾。農業富餘勞動力轉移、企業轉型升級裁員、大學畢業生數量創新高等因素交織在一起,使經濟社會面對著巨大的就業壓力。特別是大學畢業生就業,已成為政府高度重視、公眾熱切關心的社會問題。而經濟增速放緩對就業的負面影響也已顯現。就業是民生之本,勞動者的就業狀況,不僅關繫到國民福祉和勞動力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更關繫到社會穩定。在經濟增速放緩趨勢不可逆轉的情況下,如何保住中國經濟的「下限」,盡可能最大程度地吸納就業人口,是中國經濟要面對的一個長期性問題。
最後,是經濟增速放緩與「惠民生」的矛盾。近年來,隨著財政收入持續增長,政府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顯著擴大。但由於在社保、醫療、教育等方面欠賬太多,政府還需進一步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而這需要有足夠的財力作保證。經濟增速放緩引致的財政收入增幅下滑,制約著改善民生支出的擴大。
上述矛盾是當下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各種變數之間復雜關系的具體反映。要解決好上述矛盾,必須通過有效的政策措施,協調好「調結構」、「穩增長」、「轉方式」、「促改革」、「防風險」、「惠民生」之間的關系。這也是實現中國經濟「穩中求進」、「穩中有為」、「穩中提質」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
下半年經濟走勢分析
記者: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您對下半年的經濟走勢做何判斷?
苑德軍:下半年「穩增長」的壓力仍然很大。從國際上看,美國經濟穩步復甦,房地產市場和就業市場數據較好,通脹低於預期,定量寬松政策退出預期升溫,美元指數走高,預計明年第四季度或後年年初美國開始加息。美國經濟趨好及貨幣政策可能的變化,使得「熱錢」流出,外匯占款增速放緩,人民幣貶值預期增強,進而導致流動性趨緊並給我國貨幣政策帶來挑戰。從國內看,「去過剩產能」、「去杠桿」、「去庫存」仍是宏觀經濟運行的主線。受資產負債表不佳、融資平台擴張受限等因素制約,地方政府的投資擴張能力受到抑制。土地、資金、人力等投資要素成本上升,投資回報率下降,也制約著企業投資增速的提高。消費受城鄉居民收入增幅制約,短期內也難以顯著反彈。但也必須看到,「穩增長」還是有許多有利條件的。中央政府一系列深化改革舉措的逐步落實,將為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在投資方面,盡管存在制約投資增長的因素,但保障房建設、棚戶區改造、服務業、社會事業等新的投資增長點投資規模的擴大,還會使投資保持平穩增長。美國經濟逐步向好,歐元區經濟最壞時期也已過去,環比增速將由負轉正。外部需求回升,再加上政府「穩外貿」措施實施,下半年出口形勢有望好轉,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將有所提升。就物價水平看,下半年CPI仍將在低位徘徊。美元走高使輸入性通脹壓力減輕,經濟增速放緩有利於從需求角度抑制通脹,資源和能源價格改革對通脹影響也有限。豬肉價格雖已進入上升周期對CPI有向上拉動作用,但小幅上漲對CPI影響不大。只要政府的宏觀政策給力,促使經濟增長的內在性驅動因素充分發揮作用,年初確定的7.5%的增長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穩增長」的對策選擇
記者:怎樣才能在「調結構」和「防風險」的同時,實現「穩增長」的目標?
苑德軍:實現「穩增長」的目標,政府宏觀政策的著力點,應是致力於尋求「調結構」、「穩增長」和「防風險」之間的平衡。以下四方面的對策措施,對於「穩增長」是很必要的。
第一,加快「調結構」步伐。「調結構」進程受制於政策安排、技術創新、金融支持等諸多因素。政府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通過有效的制度激勵和制度約束,增強企業「調結構」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金融業應加快產品和業務結構轉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商業銀行應嚴格控制「兩高」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授信和貸款,重點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商業銀行應適應綠色經濟發展的要求,不斷創新綠色信貸的產品結構、業務流程和管理技術,推進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同時,努力開發適應中小企業轉型升級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品種,為中小企業轉型發展提供有力的資金條件。應充分發揮直接融資對「調結構」的推動作用。
第二,放活民間投資。放活民間投資是實現社會公平、維護投資增速、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之舉。但這些年這方面的好多政策規定只是停留在官方文件中,並未真正落到實處。政府必須沖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通過有效的制度安排,掃除阻礙民間投資進入壟斷行業的行政壁壘和其他障礙。前不久國務院發布了「金十條」,決定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這是金融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監管部門應抓緊制訂出台具體的實施細則,明確准入條件,加快民營銀行設立進程。全國的村鎮銀行目前尚不到1000家,遠不能滿足「三農」和小微企業的融資需要,有必要進一步增加村鎮銀行數量,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入股村鎮銀行。考慮到村鎮銀行的主要服務對象是「三農」,業務范圍主要集中在縣域地區,而小貸公司大多分布在大中城市,無法為「三農」提供金融服務,故把小貸公司轉制為村鎮銀行的制度安排欠妥,合理的選擇應是把小貸公司轉制為社區銀行。轉制後設立的社區銀行,既可以把小微企業作為主要服務對象,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同時又可保持民間資本所有者作為社區銀行發起人股東的地位。
第三,進一步深化改革。新一屆政府上任以來,把改革作為重中之重,以「簡政放權」作為切入點的體制改革有序推進。人們看到了新一屆政府深化改革的決心。但現在的問題是,一些要害領域和關鍵節點的改革進展遲緩甚至原地踏步。必須抓緊啟動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改革,對處於完全競爭行業的央企須盡快實行民營化,使其從完全競爭行業中退出,資產轉讓收入劃歸全國社保基金。央企產權轉讓和並購重組不能由國資委通過行政手段進行,必須訴諸市場化方式。土地制度改革作為新型城鎮化的主要內容,也應盡快提上日程。要改革建設用地供地方式,逐步剝離地方政府的土地經營管理職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實維護農民利益,轉變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高度依賴。收入分配改革事關公眾經濟利益,也關繫到「轉方式」和「穩增長」。今年2月底,國務院出台了收入分配改革總體方案,但此後就沒有了下文。半年時間過去了,這項改革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相關政府部門應盡早拿出具體的配套實施方案,使這項改革走出盤局迅速進入「現在時」。就利率市場化改革看,央行決定從7月20日起取消貸款利率下限,完全放開貸款利率。這一重大舉措對強化利率競爭,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增強商業銀行的貸款定價能力和利率風險防控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但如果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不能及時跟進,遲遲沒有動作,就會對商業銀行產生「逆激勵」,存貸凈息差反而可能擴大,從而抵消貸款利率市場化的積極作用。在存款利率不能一下子放開的情況下,可以採取「小步快走」策略,先擴大人民幣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待條件成熟後再完全放開存款利率。
第四,強化金融風險防控。考慮到房地產業的高杠桿率及其與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高度關聯性,應把強化房地產調控作為防控金融風險的基點。房價屢調屢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只調控增量不調控存量。政府應調整調控政策,實行「調控增量與調控存量相結合」、「調控需求與增加供給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加快不動產登記、開征住房保有稅等措施調控存量,改善樓市供求關系。須優化政策調控措施組合,強化調控問責制,增強調控執行力,通過改善調控成效使房價緩慢下行實現「軟著陸」。監管部門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應區分情況,分類監管,嚴格控制其債務規模擴張。
B. 穩增長政策狠抓落實,新一輪降准將至
四季度經濟在全年分量最重,是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的關鍵時間點。
2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抓實抓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全面落地見效,鞏固經濟回穩向上基礎。決定向地方派出督導工作組,促前期已出台政策措施切實落地。其中特別提到,「適時適度運用降准等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近段時間以來,穩增長政策不斷加力、狠抓落實。國家發改委投資司近日召開部分省份基金項目視頻調度工作會,督促指導地方推進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已簽約投放項目加快開工建設,盡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日前工信部、發改委和國資委聯合發布的《關於鞏固回升向好趨勢加力振作工業經濟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了17條政策舉措,更加註重挖掘增量政策空間,更加聚焦薄弱環節精準加力,更加註重動員地方、行業、企業等各方面力量,為工業經濟穩定恢復「添薪蓄力」、增強動能。
多位專家分析,10月以來受疫情反復、外需回落以及地產低迷等影響,經濟雖然繼續保持恢復態勢,但基礎並不穩固。國常會指出當前是鞏固經濟修復基礎的「關鍵時點」,明確了年內穩增長政策將持續發力,以助力四季度經濟修復。降准作為政策工具之一,將為鞏固經濟回穩向上態勢、做好年末經濟工作提供適宜的流動性環境,預計12月降准落地可能性增大。
適時適度運用降准等貨幣政策工具
國常會指出,要深入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力爭實現較好結果。前期推出財政金融政策支持重大項目建設、設備更新改造,政策效應正在顯現,還有很大潛力,同時各地情況有差異,有部分沒落到位,要繼續狠抓落實。
11月底前,國務院各督導工作組赴有關地方,對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督導和需要的服務幫助,認真聽取地方反映的情況,協調解決政策落實中的困難和問題。對重大項目建設、設備更新改造進度偏慢的地區和領域,要求找准問題和原因,對症施策。
此次國常會提出了六項舉措,包括推動重大項目加快建設、加快設備更新改造落地、穩定和擴大消費、持續保障交通物流暢通、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切實保障基本民生。
在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方面,會議提出,引導銀行對普惠小微存量貸款適度讓利,繼續做好交通物流金融服務,加大對民營企業發債的支持力度,適時適度運用降准等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對第一財經表示,考慮到未來一段時間內通過降息刺激需求的空間相對受限,人李伍民銀行可以進一步通過總量工具的增量操作來鞏固和拓展經濟回穩向上態勢。必要時,更多地通過降准尤其是定向降准等措施釋放中長期流動性,保證對實體經濟的貨幣信貸支持,從而更有效地支持市場主體和居民部門,以及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國常會特別提到了房地產市場:「落實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政策,指導地方加強政策宣傳解讀。推進保交樓專項借款盡快全面落到項目,激勵商業銀行新發放保交樓貸款,加快項目建設和交付。努力改善房地產行業資產負債狀況,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中信證券首席FICC分析師明明分析,近期「第二支箭」民企融資支持工具延期擴容以及支持房地產的「金融16條」等寬信用、寬地產政策集中出台,本次會議一是延續「金融16條」中保項目也要保主體的政策立場,強調了保交樓貸款的落地;二是響應「第二支箭」游擾盯工具擴容,提到「加大對民營企業發債的支持力度」,預計後續寬信用修復節奏有望提速。
23日當天,交通銀行(601328)、中國銀行(601988)、農業銀行(601288)三家國有大行相繼宣布與優質房企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發揮「頭雁」作用,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有序。同日,中債增進公司在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政策框架下,出具對龍湖集團、美的置業、金輝集團三家民營房企發債信用增進函,擬首批分別支持三家企業發行20億元、15億元、12億元中期票據。24日,工商銀行(601398)、建設銀行(601939)也與房企簽訂合作協議,其中前者擬提供意向性融資支持逾6500億元。
推動重大項目加快建設
重大項目建設是穩投資、穩增長的重要發力點。國常會提出,推動重大項目加快建設。目前兩批金融工具共支持重神和大項目2700多個,開工率超過90%。重要項目協調機制要繼續高效運轉,推動項目加快資金支付和建設,帶動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社會資本投資,年內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對逾期未兌現承諾的地方予以通報,對確實無法按期開工的項目予以調整。加強監管,打造廉潔工程、質量安全工程。
近日,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在上述工作會上表示,當前的主要任務是將工作重心從提高審批效率、加快資金投放,盡快轉向強化要素保障、做好配套融資、加快推動項目開工建設,並加大對各地方協調機制的指導力度,力爭在四季度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7月底,國務院部署通過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項目融資支持。目前,7399億元金融工具資金已全部投放完畢,支持的項目大部分已開工建設,正在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此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1~10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8%,在房地產投資下降的情況下,基礎設施投資持續發力,1~10月份增長8.7%,製造業投資穩定增長,1~10月份增長9.7%,可以說,金融工具對穩投資發揮了積極作用。
下一步,發改委要求繼續加強跟蹤調度,督促指導地方落實好已出台的要素保障政策,協調解決審批手續辦理的堵點難點問題,切實加快基金項目開工建設和資金支付進度。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監督管理,做到項目安排科學合理、建設條件落實,確保各項工作經得起歷史檢驗。同時,做好項目儲備和項目前期工作,為明年擴大有效投資打好基礎。
加力振作工業經濟
工業是經濟增長的主體和引擎,振作工業經濟是穩住經濟大盤的堅實支撐。今年以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工業經濟下滑勢頭得到扭轉,三季度延續恢復態勢,有力支撐了國民經濟回穩向上。但受外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較多等影響,10月份工業經濟主要指標出現小幅波動,持續恢復的基礎仍需進一步穩固。
11月21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全國加力振作工業經濟電視電話會議上表示,要把穩住工業經濟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著力擴需求、促循環、助企業、強動能、穩預期,確保今年四季度工業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2023年實現「開門穩」,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打下堅實基礎。
「下一步,要對不同類型地區、行業和企業分類提出目標要求、壓實主體責任,特別是工業大省、重點行業和大型企業要勇挑大樑,發揮穩增長關鍵支撐作用。」辛國斌說。
同日,工信部等三部委聯合發布的《通知》,從多措並舉夯實工業經濟回穩基礎、分業施策強化重點產業穩定發展、分區施策促進各地區工業經濟協同發展、分企施策持續提升企業活力、保障措施五方面提出了17項具體舉措。
《通知》提出,在需求側著力拉消費、促投資、穩出口,暢通經濟循環;在供給側針對關鍵環節「卡脖子」、新增長點支撐不足等結構性制約,著力推進補鏈強鏈,加快培育新動能。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劉文強說,3月以來,應對多重因素疊加沖擊,我國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推動相關配套政策和實施細則應出盡出、早出快出。事實證明,政策疊加組合效應持續釋放,有力推動工業企穩。當前,推動工業經濟加快恢復,要緊密銜接已出台的各項穩增長政策措施,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聚焦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精準加力。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工業室主任付保宗表示,隨著各項穩經濟政策措施落實落地落細,企業經營壓力將逐步緩解,市場活力進一步激發。同時,我國超大規模內需市場潛力將不斷釋放,需求結構優化升級,由此積極帶動工業經濟擴容增效。
C. 如何穩增長
出口是穩增長的最佳捷徑
據商務部數據,中國外貿從去年第四季度至今已經出現較為明顯的下降,且個別月份已經出現了貿易逆差,這意味著出口下降的速度已經超過了進口下降的速度。面對如此情勢,湖南外貿網認為,我們不能將心思全部放在投資與內需上。
從歷史經驗看,世界上沒有一個大國的崛起不是依靠對外貿易的。14~15世紀,義大利依靠壟斷地中海貿易而成為世界最富有的國家;15~16世紀,西班牙和葡萄牙依靠壟斷大西洋(600558)貿易而成為世界強國;16~17世紀,荷蘭通過壟斷東印度洋的貿易而成為世界首富;18世紀後,英國通過壟斷全球貿易而成為世界的領導者。
中國更是如此,因為中國本身是一個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內需是不足的。產能釋放很快,幾千條、幾萬條工業流水量一下子就建起來,產品就像潮水一樣湧出來,而國內居民絕對沒有這個能力消費這些產品,唯有靠出口才能拉動經濟增長,出口是一個龍頭。出口是投資的函數,投資是就業的函數,就業是收入的函數,收入是消費的函數。出口是原因,消費是結果。
據此邏輯,我們可以得到的基本結論是:在經濟起飛時期的中國,出口與內需絕不是替代關系,而是因果關系。也就是說,當中國經濟因為出口下降而趨於衰退時,根本不可能通過刺激內部需求來加以對沖,其中的道理就在於,當下中國,內需是經濟增長的結果,而不是經濟增長的原因,兩者根本無法替代。哪怕在上海、深圳,如果沒有了出口,經濟馬上陷入停滯。
其實,國際貿易形勢並非想像的那麼壞。據WTO的報告,2011年全球的經濟總量和貿易總量已經恢復到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前的水平。單純說世界經濟形勢不好,阻礙了中國出口,所以要轉向拉動內需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更加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德國的出口佔GDP的50.1%,美國出口佔GDP的14%,恢復到2007年以前的水平。你能說國際貿易形勢不好嗎?最近一段時間,只有中國與日本的出口貿易是下降的,因為這兩個國家的貨幣都在升值。所以說,不是別人不讓你出口,是你自己試圖用貨幣升值的方法來平衡貿易順差。
展望未來,其實對中國有利的因素也有不少,一是全球貿易正在復甦,這是最重要的利好;二是全球大宗資源商品價格在下跌;三是人民幣升值壓力沒有了。這半年多來,這三點變化是很明顯的,它們向我們傳遞了一個重要的信息,這是中國重回國際市場、參與國際分工的一個好機會。而且,我們競爭對手的日子也不好過,外部環境也寬鬆了,如再不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利用良好的外部因素,重新發展貿易,以出口帶動經濟增長,再過幾年,想做都做不了。為什麼?因為只要中國的發展戰略再不做調整,那麼再過幾年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就將大量消失。等企業家把廠子關了,移民出走了,再給政策就不會有什麼結果了。這就像盆栽,連根都枯掉了,你再去澆水,它還能開花結果嗎?
因此,筆者的建議是:調整相關政策,繼續採取鼓勵出口的發展戰略;為此就必須讓人民幣匯率重新回到合適的位置,並盡可能抓住可能出現的貶值機會;與此同時,盡快開放國內市場,降低外來商品與服務的市場准入門檻,用「以市場換市場」的方法來有效地降低中國可能出現的單邊貿易順差的局面。只有給世界以機會,中國才會從世界得到更多的貿易機會。
D. 工信部部署2022年工作,明確把工業穩增長擺在最重要的位置
會議部署2022年要突出抓好的工業和通信業6個方面重點任務中,著力提振工業經濟放在首位。肖亞慶表示,工業穩為穩定經濟大盤提供有力支撐。我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但恢復發展的總體態勢和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實現平穩 健康 發展具備很多有利條件,要著力穩增長、防風險。
他表示,要打通重點產品供給「堵點」「卡點」,有效暢通工業經濟循環,深化產融合作,著力提振製造業投資,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戰略,擴大新能源 汽車 、綠色智能家電、綠色建材消費,做好重大外資項目服務保障。
此外,工信部還明確加快推進基礎和關鍵領域創新突破,進一步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加大對中小企業的紓困幫扶,促進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強化應用導向,提升信息通信服務供給能力;推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向縱深拓展,增強產業發展新優勢新動能;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穩步推進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等重點任務。
其中明確指出,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推進製造業強鏈補鏈,創建一批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和國家地方共建中心,培育一批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統籌落實系列惠企政策,加快5G在垂直行業的融合應用,縱深推進App專項整治,實施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完善多層次工業互聯網平台體系。
會議指出,今年以來,工業經濟持續恢復增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得到提升,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今年1至10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42.2%。目前建成開通5G基站超過130萬個,5G終端用戶達到4.97億戶。
E. 工信部:杜絕隨意停限產等「一刀切」行為,著力穩定工業增長
2022年原材料工業座談會近日在北京以視頻形式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江平在會議上要求,重點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是著力穩定工業增長。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扎實做好穩生產、穩供給、穩投資、穩價格,統籌處理好控產能與穩增長、出口與穩增長、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疫情防控與穩定運行等關系,杜絕隨意停限產等「一刀切」行為,切實保證行業穩增長。
二是全力保障初級產品供給。深刻認識原材料工業作為重要初級產品供給者的責任和使命,加快推動資源保障體系建設、資源高質高效高值循環利用和政策科學有效落地實施,不斷提高初級產品保障水平。
F. 鞏固工業經濟回升向好趨勢,政策「組合拳」怎樣加力
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電 題:鞏固工業經濟回升向好趨勢,政策“組合拳”怎樣加力?
新華社記者張辛欣
多措並舉夯實工業經濟回穩基礎、分業施策強化重點產業穩定發展、分區施策促進各地區工業經濟協同發展……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21日聯合印發《關於鞏固回升向好趨勢加力振作工業經濟的通知》,提出接下來振作工業經濟一系列舉措。
這些措施有哪些特點?將如何確保落實落地?工信部有關負責人和業內專家就此回應。
明確“四方面堅持”,把穩工業擺在更突出位置
受外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較多等影響,10月份工業經濟主要指標出現小幅波動,持續恢復的基礎仍需進一步穩固。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必須把穩增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聚各方力量,壓實主體責任。
通知從多個方面明確了下一步提振工業的具體舉措,同時強調,政策措施要把握“四方面堅持”:堅持聚焦重點、加力提效;堅持因地制宜、分業施策;堅持立足當前、兼顧長遠;堅持底線思維、安全發展。
首先是堅持聚焦重點、加力提效。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劉文強說,今年3月以來,應對多重因素疊加沖擊,我國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推動相關配套政策和實施細則應出盡出、早出快出。事實證明,政策疊加組合效應持續釋放,有力推動工業企穩。當前,推動工業經濟加快恢復,要緊密銜接已出台的各項穩增長政策措施,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聚焦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精準加力。
通知分行業、分地區、分企業進行了部署。同時,“進一步擴鎮冊大汽車消費”“確保外貿產業鏈穩定”“啟動創建國家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等舉措,著重解決當前工業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並用好產業結構調整有利時機,補短板、鍛長板、強笑亮基礎。
通知明確做好風險預見預判預案,切實保障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安全供應,確保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
強調精準發力,直指工業運行面臨的挑戰
辛國斌說,通知針對當前工業經濟運行中面臨的市場需求恢復仍需時間、產業鏈供應鏈還存在一些卡點堵點等情況,提出五個方面穩增長重點工作舉措,在需求側著力拉消費、促投資、穩出口,在供給側著力推進補鏈強鏈,加快培育新動能。
其中,針對擴大消費需求,明確落實好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階段性減半徵收購置稅、新能源汽車免徵購置稅延續碰旅寬等優惠政策,開展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活動等。在穩定工業產品出口方面,提出加快推動通過中歐班列運輸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支持跨境電商、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發展。
“在瞄準短板持續發力的同時,提出建立常態化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協調機制,保障重點企業、行業穩定生產。”劉文強說,下一步政策將在加強區域間、上下游聯動,“點對點”“一對一”幫助龍頭企業和關鍵節點企業上加力。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針對原材料、裝備製造、消費品等重點行業明確精細化支持措施,堅持分企施策,提出充分發揮大型企業“頂樑柱”作用、加力支持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強化對外資企業的服務保障,夯實穩增長微觀基礎。
狠抓政策落實,為工業回升向好提供保障
鞏固工業經濟回升向好趨勢,良好機制是保障。
通知提出三個方面保障措施,即強化責任形成合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優化發展環境、完善監測調度和督導激勵機制,同時明確各地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工業穩增長協調機製作用,鼓勵地方安排中小企業紓困專項資金,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給予支持。
辛國斌表示,工信部將進一步抓緊抓實振作工業經濟相關工作,加大督促落實力度,鼓勵各地區積極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及時協調解決政策落實中的堵點卡點,同時做好重點工業大省、行業、園區和企業運行情況監測調度,前瞻性加強政策研究儲備,不斷豐富政策“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