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候,中國人在幹嘛
外國當時在進行工業革命的時候,中國對應的正好是清朝乾隆帝、嘉慶帝和道光帝這三個皇帝統治時期。當時這些清朝的統治者並沒有看清世界的局勢,制定了一些錯誤的政策,從而讓整個清朝甚至是中國開始無法接受那些進步信息。
第3個是道光帝。道光帝在統治清朝時期,並沒有想過一些創新性的舉措,改變當時的現狀,一切都因循守舊,所以清朝當時本身存在的問題,矛盾也變得逐漸激化起來。
B. 1825年當英國處於工業革命鼎勝時期,中國在干什麼
閉關鎖國,還沒抽大煙呢。1890年才有鴉片戰爭的。
C.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候中國在幹嘛
第二次工業革命時,中國正在求新與守舊間掙扎,慈禧一方面,認識到清王朝要變革,所以,紫禁城裡通了電話,亮了電燈,有了小火車,中國有了一隻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另一方面,變革的步子要邁得多大,老佛爺就害怕了,於是乎百日維新以血灑午門而告終,外國人送的汽車因為司機不能跪著開,而成了擺設。其實,4君子當時的變法維新有意的忽略或者說,就是想故意摸去中國是個老女人在掌權的事實,其實骨子裡4君子還是被他們的老祖宗拴了個套,把光緒帝當成了康熙帝,其實,過了百年,這蟲子早就變質了,根本就不禁折騰,其實,4君子當時的合作對象應該是慈禧。但他們別看維新,但骨子裡絕不會允許中國像英吉利那樣出個女皇帝。所以革新的敗敗在守舊,但卻是敗在革新者的守舊中。這不得不說是個巨大的諷刺。
D. 歐洲工業革命的時候中國在幹啥
18世紀60年代,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中國正在閉關鎖國,對外面的世界是一無所知。
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德國):中國正值內憂外患,外國入侵,封建統治動搖。
20世紀50年代,第三次工業革命(美國):中國剛剛建國,全國人民勒緊著褲腰帶過日子。
E. 為何所有的工業革命都是在國外發生的,當時中國在干什麼
對於各位了解我們國家歷史的朋友來說,都應該非常的清楚,在我們國家幾千年的歷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國家都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國。最鼎盛的時候,其他國家都要派人到我們國家來學習一些文化之類的。其實大家也很好奇,如此強大的中國居然沒有發生過工業革命,為何所有的工業革命都是在國外發生的,當時中國在干什麼?當時還處於封建社會,我們國家的皇帝忙著處理朝政,沉迷於自己的大國之中。
其實這個來訪的人就是為了來和中國達成一些協議,希望我們國家打開大門,然後和他們一起謀發展,一起開展工業革命。但是因為 當時的皇帝一直居高臨下,一口否決了這個使者的請求,認為這沒有意義。就是在工業革命時期,我們國家才開始慢慢的和西方一些國家拉開了差距,最後導致越來越落後,就是因為當時的皇帝太驕傲自大,沒有能跟上世界發展的趨勢。
F.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中國在干什麼
工業革命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工業革命是促使工場手工業發展到大機器生產的一次革命,使世界資本主義進入蒸汽時代。這場革命開始於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19世紀擴展到歐洲大陸、北美和日本。 工業革命在資本主義發展史上有著重要意義,其中之一是,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面貌,使世界日益成為一個彼此聯系,不可分離的整體:經過工業革命的歐美國家成為力量強大的工業國,一方面,他們以武力打開許多亞非國家的和地區的大門,掠奪原料,傾銷商品,進行殘酷的剝削,造成那些國家和地區的長期落後和貧困,使東方從屬於西方;另一方面,歐美工業國家的入侵,也極大沖擊著亞非國家和地區的舊制度和舊意識。 對中國的影響:(1)19世紀三十年代,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為了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以中國的失敗告終,之後簽訂了《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里的先進人物,認識到國家的危難和落後,要求改變現狀和學習外國。魏源寫了《海國圖志》,這是中國第一部較詳盡地介紹西方地理、歷史的著作,對開闊人們的眼界,引導人們注意世界形勢起了積極作用。 (3)鴉片戰爭更加激化了中國社會的階級矛盾,洪秀全通過創立拜上帝教發動群眾、組織群眾,領導了太平天國運動,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 (4)19世紀五十年代,英法美等國相繼完成工業革命,不滿足鴉片戰爭中獲得侵略權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向清政府提出修約要求,清政府拒絕修約要求,英法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美、俄兩國對英法的侵華戰爭採取表面調停、實際支持的態度,趁火打劫。這次戰爭仍以清政府的失敗而告終,俄、美、英、發現後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中英、中法《北京條約》和中俄《璦琿條約》、《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 (5)第二次鴉片戰爭後,面對如何解決內憂外患,地主階級洋務派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引用西方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先後創辦近代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並籌劃海防,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雖然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資本主義近代化開辟了道路;對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到了一些抵製作用。 (6)19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外商企業的刺激和洋務運動的誘導,中國資本主義企業在上海、廣東、天津等沿海地區興起。由於中國資本主義是在中國辦殖民半封建化的過程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政治上具有革命性和妥協性的特點。 2.第二次工業革命及其對中國影響 19世紀70年代以後,開始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19世紀70年代以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 對中國的影響:(1)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加緊了對落後國家的掠奪,彼此之間也展開了分割殖民地的爭斗。在這種國際背景下,中國的鄰邦和邊疆地區遭到侵略者更加嚴重的蠶食鯨吞。當時中國邊疆出現新危機:美日對台灣的侵略、俄英對新疆的侵略、英對西藏的侵略等,1883—1885年法國侵略中國,挑起中法戰爭,中國不敗而敗。 (2)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德、英、法、日、俄等國都陸續成為帝國主義國家,1894年,日本又發動了對中國的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同時也說明洋務運動沒有是中國走上富強。而日本則利用巨額戰爭賠款瘋狂擴充軍備,使自己擠進了帝國主義列強的行列。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於帝國主義經濟政治發展部平衡的加劇,後起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加緊了對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廣大地區的侵略,這一時期對外擴張的經濟形勢以資本輸出為主,並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3)甲午戰後,帝國主義列強以開設銀行、強迫貸款、投資鐵路、開礦設廠等方式,對中國加劇經濟侵略,並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之後,美國又提出「門戶開放」政策,美國在中國的侵略勢力一天天膨脹起來。 (4)甲午戰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得到初步發展,面臨中國帝國主義瓜分的危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發動和領導了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戊戌變法」,主張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建立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制,但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封建頑固勢力的阻撓和破壞,以失敗告終。 (5)同時期農民自發的反帝愛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打破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迷夢,但最終也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為鎮壓中國的義和團運動,保護帝國主義各國在華侵略利益,八個帝國主義國家聯合發動了旨在瓜分中國的大規模侵華戰爭,戰後,帝國主義強迫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6)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失敗後,尤其《辛丑條約》簽訂後,使人民看清了清政府已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人民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矛盾,集中表現在反對清朝統治的斗爭上,以孫中山為代表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了反清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帝國主義為了維護其在華侵略利益,極力破壞中國革命,武昌起義後,帝國主義看到清政府難以繼續維持,就從封建統治集團內部選中袁世凱,作為他們統治中國的工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統治的局面,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袁世凱在帝國主義支持下,篡奪辛亥革命的果實,開始了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民主派為保衛辛亥革命的成果進行了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斗爭: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等。袁世凱死後,帝國主義失去了在中國的共同的代理人,各自扶植地方軍閥作為代理人,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中國出現軍閥割據紛爭的局面。
G.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候中國在幹嘛為什麼我們沒有參加第一次工業革命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大約從1760年到1840年,中國處於清乾隆、嘉靖和道光三位皇帝的統治之下。當時的中國處於封建社會晚期,文學批評處於鼎盛時期,傳統文化被割斷。封閉經濟,徹底切斷資本主義的可能性;在政治上,國王和大臣們痴迷於成為大國的夢想,幾乎沒有野心和奢望。
1793年,也就是工業革命開始30年後,喬治國王派使者到中國請求建立外交關系。乾隆皇帝後來實行了隱居政策。英國人向清政府提出,他們希望與清朝平等接觸,減少關稅,但乾隆皇帝無視英國使團的這些要求。可以說,乾隆皇帝非常不屑,因為中國在早期甚至更早的時候就已經領先世界,所以他讓這些清朝統治者盲目傲慢。當時,乾隆皇帝下令閉關鎖國,並開始封鎖來自外部世界的信息,只開放少數通商口岸與外國溝通。正是由於這一政策,清朝落後於世界,中國的工業化在大約70年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