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工業化初期晚期如何判斷

工業化初期晚期如何判斷

發布時間:2022-01-22 12:16:14

⑴ 工業化以前,工業化初期,工業化中後期,後工業化時期的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長率分別是高 低

工業化以前,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工業化初期,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
工業化中後期,較高出生率低死亡率較高自然增長率
後工業化時期,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⑵ 工業化水平高低的判斷標准是什麼

國民收入水平,產值結構,就業結構以及霍夫曼系數等

⑶ 發展經濟學題目什麼是工業化戰略工業化戰略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並強調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歷史性任務。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確定,是建立在對傳統工業化反思基礎之上的。盡管傳統工業化曾對推進國民經濟發展功不可沒,但畢竟存在經營粗放、市場要素流動受限、對外開放程度較低、忽視環境建設等問題,繼續走下去是很難完成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的任務的。因此,一個重要的問題隨之提出----
只有在充分反思我國傳統工業化道路的基礎上,才能全面把握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真正意義。很明顯,如果繼續走傳統的工業化道路,我國很難完成在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的任務。
我國工業化進程所處的階段
經過50多年的發展過程,我國的工業化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從人均GDP、工業產出在GDP的比重、就業結構、工業結構等綜合判斷,我國的工業化仍然沒有完成。
1、人均GDP或GNP的水平
我國的人均GDP,按匯率換算2001年為911美元;人均GNP,按世界銀行圖標集方法計算1999年為780美元;這兩個數字按1970年時美元換算,都還沒有進入工業化的初期階段。但如按購買力平價(PPP方法)標准,據世界銀行計算,1999年我國的人均GNP為3291美元;而我們計算結果是,2001年我國的人均GDP為3772美元;這人均收入水平如換算為1970年美元,處於工業化中期的第一階段。綜合進行國際比較,並與日本、韓國、泰國、巴西等國家的歷史數據相比較,我國人均GDP或GNP水平所對應的工業化階段,大概處於工業化初期階段與中期第一階段之間,是相對較低的。
2、工業產出在GDP中的比重
工業化進程的直接表現是工業部門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上升,這是衡量工業化階段的一個主要指標。有人認為,一個國家的工業總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超過了70%,就是實現了工業化。這種判斷方法顯然過於簡單,也不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
根據錢納里、賽爾奎因等經濟學家的實證研究,工業化過程中產業結構的演變有一定的規律性。在三次產業的產出構成中,工業化的演進使第一產業的比重下降,第二產業的比重迅速上升,並拉動第三產業的比重提高。一般來說,當第二產業的比重上升到超過第一產業時,工業化進入了中期階段(第一階段);當第一產業的比重下降到低於20%時,第二產業的比重上升到高於第三產業而在GDP中占最大比重,這時工業化進入中期的第二階段;當第一產業的比重進一步下降到10%左右時,第二產業的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工業化到了後期階段或基本實現的階段。他們的研究還證明,在工業化的初期階段,製造業產出在GDP中的比重一般模式為18%,大國模式為19%。隨著工業化階段的演進,與人均GDP從280美元到2100美元(1970年美元)的變化相聯系,製造業產出在GDP中的比重上升到36%。也就是說,當以人均收入水平衡量的工業化到了中期第二階段的時候,製造業在GDP中的比重基本上達到了最高水平,這個水平也被稱為製造業比重上升的自然限制。
我國由於結構偏差的存在,第二產業從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占最大比重。以當年價格計算,2001年第一產業的比重為15.2%,第二產業為51.1%,第三產業為33.6%。我國第二產業的比重高於一般模式中工業化完成階段的相應水平。我國第一產業的產出比重在1995年下降到20%以下,標志著工業化進入了中期的第二階段。也就是說,我國三次產業的產出結構所反映的工業化水平,已經達到工業化的中、後期階段。2001年工業在GDP中的比重為44.4%,其中製造業的比重為37%左右,高於一般模式中工業化中期第二階段的製造業比重。

⑷ 中國工業化進程中表現出來的三個重要特徵是什麼

中國工業化進程中表現出來的三個重要特徵:
1、中國的工業化是一個具有十幾億人口大國的工業化,中國的人口超過了所有工業化國家和地區人口的總和。
2、中國的工業化是一個長期、快速推進的工業化,世界上還很少有國家能夠長期保持如此高的工業化速度。
3、 中國的工業化是一個低成本的出口導向的工業化,幾乎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能夠找到價廉物美的中國製造產品。
補充:
出口導向和進口替代是後發國家實現工業化過程中常採用的兩種發展戰略,各有不同的優缺點。由於進口替代發展戰略在我國實施中產生了許多弊端,以及日本和亞洲「四小龍」運用出口導向發展戰略獲得成功的示範作用,我國逐漸地從進口替代轉向了出口導向發展戰略。長期以來,我國的勞動力成本一直是比較低,我國環境污染是低付費的,我國依靠引進為主的技術進步也是低成本的,我們人民幣幣值是低估的,這構成了我國低成本比較優勢,成為企業競爭力的主要源泉,也是我國可以實施出口替代戰略的基礎。

⑸ 一般情況下進入工業化後期階段的國家人口城市化水平大於60%,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比重小於30%。2011年我國兩

C

⑹ 工業化以前,工業化初期,工業化中後期,後工業化時期的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長率分別是高 低

工業化以前,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工業化初期,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
工業化中後期,較高出生率低死亡率較高自然增長率
後工業化時期,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⑺ 前期工業化中期工業化和後期工業化怎麼劃分

時代劃分

⑻ 我國處於工業化的什麼階段

處於工業化後期階段。

新型工業化的特點:

1、以信息化帶動的、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工業化。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動力,注重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以質優價廉的商品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2、能夠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工業化。要強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強調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從而大大增強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經濟後勁。

3、能夠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的工業化。

(8)工業化初期晚期如何判斷擴展閱讀:

中國工業化的發展原因: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也是中國基本國情所決定的。中國人口數量大、人均資源不足、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矛盾突出。歷史經驗證明,在一個人均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以資源的過量消耗和環境生態破壞為代價來推進的工業化,不僅資源難以支撐,工業化和經濟發展難以為繼,而且破壞生態、污染環境、妨礙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

因此,重視科技進步的作用,著力提高經濟效益,節約和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我們的唯一選擇。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經濟網-【慶祝改革開放40年】工業化「中國方案」:經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工業化

⑼ 1.西方科學技術的發展是如何打開工業化國家與晚期工業化國家之間的鴻溝的

科學技術的發展,打開工業化國家與惋惜,工業和國家的鴻溝,一定要多創新

與工業化初期晚期如何判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原兵器工業部有哪些廠 瀏覽:587
武漢工業二路在什麼地方 瀏覽:250
工業風機功率高怎麼處理 瀏覽:174
奧迪配件如何鑒定原廠 瀏覽:982
奧迪的防滑系統有什麼用 瀏覽:768
賓士有什麼辦法換波箱濾網 瀏覽:537
工業企業如何進行稅收征管 瀏覽:996
凱越汽車電池能用多久 瀏覽:284
奧迪a6車名片在哪裡 瀏覽:810
寶馬三系冰川藍改色多少錢 瀏覽:179
汽車曠世哪裡買 瀏覽:181
寶馬s2檔位是什麼意思 瀏覽:402
寶馬1系大燈保險盒在哪個位置 瀏覽:372
百度汽車連接安卓叫什麼 瀏覽:639
蘇州到邵陽的汽車要多久 瀏覽:774
如何遇到寶馬男人 瀏覽:849
嘉興工業相機要多少錢 瀏覽:16
工業製冷怎麼跑業務 瀏覽:666
愛德華汽車零部件在哪裡 瀏覽:403
奧迪c7缺缸數據怎麼讀 瀏覽:186
© Arrange www.stampinkub.com 2012-2022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