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什麼見證了中國工業的不斷創新

什麼見證了中國工業的不斷創新

發布時間:2023-06-08 11:40:53

Ⅰ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工業取得成就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工業取得的成就是第一製造大國、完整的工業體系、創新驅動發展、兩化深度融合、中小企業蓬勃發展。

一、第一製造大國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0年我國製造業增加值超過美國,標志著自十九世紀中葉以來,經過一個半世紀後我國重新取得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的地位。

二、完整的工業體系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高度重視工業體系的建設,從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就把有限的資源重點投向了工業部門,為此後的工業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經過70多年的發展,目前我國已經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形成了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三、創新驅動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企業作為我國創新的主體,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在此推動下,我國技術創新水平不斷提高,成為促進我國持續快速發展的根本動力和源泉。

四、兩化深度融合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進一步加快,智能製造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

五、中小企業蓬勃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蓬勃發展,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在增加就業、穩定增長、促進創新方面發揮了獨特的重要作用,作為國民經濟生力軍的作用也日益凸顯。

Ⅱ 工博會展示數字工業未來

在9月17日開幕的第21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100餘款尖端技術和產品首發,凸顯了工博會作為全球製造技術創新風向標的地位。同時,一大批填補國內空白、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的項目亮相,也顯示了中國工業從製造向「智造」的跨越——

百餘款尖端技術產品首發

尖端技術和產品首發首展的力度,是衡量一個國際級展會影響力的重要指標。在本屆工博會上,100餘款尖端技術和產品首次旦碧孝發布,涉及人工智慧、機床、自動化、機器人、工業互聯網、數字化工廠等領域,凸顯了工博會作為全球製造技術創新風向標的地位。

上海微電子展示填補國內空白的首台高解析度6代小Mask投影曝光機,上汽集團展示洋山深水港智能卡車項目……這些首發技術和產品顯示了中國工業從製造向「智造」的跨越。同時,協作機器人鼻祖丹麥UR公司以及發那科、川崎、庫卡等世界領先企業現場首發最新協作機器人,也使工博會成為國際工業最高水準競技場。

本屆工博會首日還揭曉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模稿會大獎」,10家獲獎企業的技術和產品或是全球第一、國際首創,或是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工業領域關鍵環節取得了重大進展,打破了相關行業國外企業壟斷的局面。

上海聯影公司全景動態PET-CT uEXPLORER在全球首次實現了全身多組織器官4D高清動態成像。2018年12月份,該公司獲得美國FDA批件,首台設備出口美國享受了零關稅優惠。

山崎馬扎克(中國)有限公司的DDL激光管材加工中心搭載全球首款DDL(直接半導體激光)激光發生技術,能耗更低,光電轉化效率更高,具有高度智能化功能,可以廣泛應用於原材料、板材切割加工各行各業。

山西太鋼不銹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的寬幅超薄精密不銹帶鋼「手撕鋼」真能徒手撕開。該公司是全球唯一能批量生產600毫米寬幅不銹鋼精密箔材產品慧差的企業,已實現了進口替代,並開始對外出口。

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說,工博會見證了中國工業特別是製造業創新奇跡。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張峰則希望工博會加快融合發展,努力建設世界一流、具有強大品牌影響力的國際交流合作平台。

一大批項目填補國內空白

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據測算,2017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直接產業規模約為5700億元,2020年將達萬億元規模。

人工智慧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將真正幫助我國製造業提高核心工藝水平和製造質量。本屆工博會上,西門子、博世力士樂、三菱電機、歐姆龍、松下電器機電、施耐德、倍福等一大批領先企業帶來了智能工廠的生產體驗,「5G」「AI」、邊緣計算、工業雲服務、人機協作等技術運用於智能製造全流程。在這里,工廠變得更智能、更透明、更安全。

「5G+工業」也成為本屆工博會最大亮點。中國移動打造的5G數字孿生系統和工業巡檢系統、中國聯通攜手中國商飛的「5G智能工廠」項目、德國倍福與華為X-labs合作搭建的5G無線傳輸技術等一批新應用,為未來工廠搭建起新的智慧應用場景。

核心零部件、關鍵元器件、重大裝備與材料一直是我國製造業短板和「卡脖子」領域。在本屆工博會上,一大批製造企業展示的項目成功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和封鎖。

新奧動力自主研發的E100F微型燃氣輪機在性能、應用技術上都處於國際先進水平。耀皮集團生產的高端航空玻璃打破了國外壟斷,成為全球航空玻璃供應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國裝新材料技術(江蘇)有限公司的多晶連續Al-Si-M先進陶瓷纖維對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具有重大意義,榮獲「國家戰略性創新技術產品」稱號。

機器人產業助長三角發展

當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本屆工博會的多個專業展均聚焦長三角區域合作,其中的機器人展更聚集了150餘家長三角機器人企業最新技術和產品。

據了解,長三角地區是國內機器人產業規模最大、市場應用比例最高的區域,機器人產能佔全國50%以上,具有良好的機器人產業生態環境,在產業鏈構建、市場需求、創新資源布局等方面均走在全國前列。機器人產業是裝備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機器人產業的蓬勃發展,將助力長三角地區建成世界級產業集群。

目前,全球機器人巨頭及國內龍頭品牌均在長三角地區設有總部基地或研發中心。得益於長三角地區 汽車 、電子信息產業等傳統優勢,德國庫卡公司在這里共設立了5家企業。ABB不久前也投資約10億元,在上海動工建設新的機器人工廠和研發基地。在本屆工博會機器人展上,ABB、發那科、庫卡、熊貓電子、哈工智能等研發的最新機器人爭相炫技,吸引了許多參觀者前來感受「聰明的機器人」。

目前,長三角地區工業機器人應用已率先從 汽車 、3C電子、食品包裝、家居服裝等傳統領域向新能源、環保設備、高端裝備、倉儲物流等新興領域不斷拓展。

據介紹,熊貓電子、哈工智能、錢江機器人、配天機器人、埃夫特機器人、沃迪、達野、龍盛、海尚等長三角地區機器人企業率先實現了「機器人本體+系統集成」的智能轉型,在電子製造、新能源 汽車 、國產大飛機零部件製造等領域成功找到了更多應用場景和落腳點,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均位居全國第一。同時,長三角地區機器人產業的核心零部件本土化率也領先全國。

9月18日,在同時舉辦的「2019年第八屆中國機器人高峰論壇」上,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張建明表示,目前上海機器人產業規模為全國第一,下一步將根據上海市智能製造三年行動計劃目標,進一步支持上海機器人產業發展壯大。要打造長三角機器人產業生態系統,藉助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推動上海機器人企業走向長三角,鼓勵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強合作,推動製造技術與信息技術集成創新。

Ⅲ 建國60年工業的變化

經典中國·輝煌60年——中國挺起工業大國的脊樑

「現在我們能造什麼?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麵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

新中國成立之初,面對極端落後的工業基礎,毛澤東主席曾發出這樣的感慨。

當時,我國工業總產值140億元,工業產品中鋼15.8萬噸,原油12萬噸,原煤3200萬噸,發電量43億千瓦時,水泥66萬噸。與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比,中國工業要落後100餘年!

從那時起,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完成從農業國向工業國的歷史性跨越,就成為新中國幾代人執著追求的目標。

60年彈指一揮間。伴隨著全面的、具有相當規模和水平的現代工業和通信業體系的建成,昔日一窮二白的落後農業國,已經成長為工業大國,並邁入了工業化中期階段。2008年,我國完成工業增加值10.7367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78年增長了23倍,比建國初期更是增長了上百倍!

截至2008年,我國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10種;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中,國產機組已達80%以上;年產千萬噸級大型煉油廠設備,國產化率達90%。

【歷史巨變】

現代工業體系創建 自主創新能力提高

沈陽機床集團董事長關錫友不會忘記,上世紀60年代,廠里的車床還是手搖的,「用笨重的設備,就算車個三角形的小鐵片,也得費好大勁」。如今,用國產數控激光切割機,只需往計算機里輸入一組數據,激光探頭便開始工作。沒有噪音,看不見火花,不到一分鍾,厚厚的鋼板上就切割出一個個不規則圖形。

「工業化和信息化不僅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也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深有感觸地說,建立在落後農業國家基礎上,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用60年時間走過了發達國家200—300年的工業化歷程,堪稱人類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的歷史性巨變!

打開塵封的記憶,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歷史鏡頭,見證著我國工業60年翻天覆地的變化——

1949年,「共和國鋼鐵工業長子」鞍鋼第一爐鐵水奔騰而出;如今,中國已連續10餘年位居全球第一產鋼大國。

1952年,第一台蒸汽機車研製成功;如今,時速350公里的國產動車組每天都在華夏大地上往來馳騁。

1956年,第一輛解放牌卡車駛下一汽生產線;2009年,中國汽車銷量已連續7個月世界第一。

1958年,中國的第一台黑白電視機研製成功;如今,我國已是全球彩電第一生產大國。

上世紀50年代,除東部一些大城市外,我國固定電話幾乎是空白;如今,我國電話用戶和互聯網用戶早已位居世界第一。

……

經過新中國工業和信息化戰線幾代人艱苦卓絕的努力,我國不僅創建了現代工業體系,在重要領域形成了一批產能產量居世界前列的工業產品,「中國製造」更是大步走向全球。截至2008年,我國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10種。

從舉世矚目的「兩彈一星」,到遨遊太空的神舟七號;從闖入全球超級計算機十強榜單的曙光萬億次計算機,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移動通信國際標准TD—SCDMA……中國工業在載人航天、大運載火箭、月球探測、衛星導航等一些尖端領域,同樣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和跨越。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朱宏任眼中,我國工業60年的偉大跨越,還包括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和經濟結構的優化。

伴隨著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不斷完善,重大裝備國產化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目前,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中,國產機組已達80%以上;年產千萬噸級大型煉油廠設備,國產化率達90%……

與此同時,我國工業經濟結構也不斷優化升級,輕重工業比例趨於合理,重化工業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加強,以信息產業、航空航天、生物醫葯、新材料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三,出口額躋身全球前兩位,成長為我國工業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發生巨大變化的,還有我國工業企業的組織結構。目前,我國工業企業集團已達1833個,擁有資產196341億元,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的55.6%。其中,37家企業集團進入今年的財富五百強榜單。中小企業(包括個體工商戶)更是迅速崛起,占企業總數的99%以上,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60%左右,繳稅額為國家稅收總額的50%左右,就業人數佔到80%左右。

新中國成立頭30年,我們建立了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市場化改革、對外開放、結構調整,則共同構成了改革開放30年中國工業化的推動力量。

【偉大探索】

從建體繫到調結構 走中國特色發展路

1978年12月23日,就在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的第二天,新中國成立後從國外引進的最大工業項目——寶鋼舉行了開工典禮。30年後的今天,寶鋼已連續6年進入世界500強,綜合競爭力位列世界鋼鐵企業前三。

提起新中國成立之初那個激動人心的年代,53年前駕駛著第一批12輛解放卡車駛下一汽裝配線的老司機於豐年至今心潮澎湃。

1953年7月15日,萬名建設者匯聚長春西南郊,在茫茫荒野上夯下中國汽車工業的第一根基樁。3年後,國產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在一汽下線,結束了新中國不能製造汽車的歷史。

一汽只是「一五」計劃全國156個重點項目之一。區別於其他國家輕紡工業起步的工業化模式,「一五」期間,中國選擇了「優先發展重化工業和國防工業」的超常規道路。伴隨著飛機、汽車、重型和精密機器等一大批基礎工業部門從無到有建立起來,華夏大地上涌現出一批以煤炭、鋼鐵、化工、機械、紡織等產業為特色的新型工業城市,並由此奠定了中國工業化和工業城市發展的基礎。

「新中國成立頭30年,我們建立了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實現了11%的年均工業增長,還留下了鐵人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寶貴的精神財富。」國家發改委國有資產研究中心主任、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研究員高粱認為,盡管重化工業起步的工業化思路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其缺陷和失誤也是明顯的。

馮飛解釋說,當時,由於缺乏重工業與其他產業的協同發展機制,我國工業出現了「重工業重,輕工業輕」的結構性缺陷。此外,一、二、三產業之間、積累與消費之間的關系極不協調,資源配置和結構狀況存在明顯缺陷。而正是這些結構矛盾,讓國民經濟缺少穩定、持續的增長能力。

是改革開放的春風,是從計劃經濟邁向市場經濟的偉大轉折,讓我們逐漸摸索出一條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在這條前無古人的道路上,市場化改革、對外開放、結構調整,則共同構成了改革開放30年中國工業化的推動力量。

在當年寶鋼的建設者之一、全國政協原副主席陳錦華看來,改革開放初期大規模成套設備的引進以及隨後大范圍的合資合作,不僅縮短了我國工業技術、管理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更是形成了中國工業全方位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的新格局。

在對外開放的同時,一場坎坷曲折、激昂壯闊的國企改革攻堅戰也拉開了大幕。從最初的擴大企業自主權試點,到實行「撥改貸」;從打破「大鍋飯」,到全面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從股份制試點,到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從國企三年改革脫困,到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30年國企改革,不僅重塑了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提高了國有資本的控制力,中國工業經濟的所有制結構,也呈現出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新局面。

被譽為民營企業常青樹的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冠球清楚地記得,1990年,異軍突起的鄉鎮集體企業實現利潤265.3億元,超過了國有企業的246億元。至2006年,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民營工業企業和「三資」工業企業已是「三分天下」,分別占當年工業總產值的31.2%、37.2%和31.6%。

與改革開放同時進行的,是工業化戰略的重大調整。馮飛回憶說,改革開放之初,我國放棄了單純發展重化工業的思路,轉而採取消費導向型的工業化發展戰略,注重市場需求導向,並推出了「六優先」政策,大力發展輕工業。我國輕工業的比重迅速由1980年的47.0%上升至1985年的49.6%。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家又相繼提出重點加強能源原材料等基礎產業、振興機械、電汽車等支柱產業、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的戰略構想,重化工業的戰略地位得到進一步加強。

進入新世紀,面對日益嚴峻的資源、環境約束,以及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成為中國新的選擇。黨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力爭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道路。

60年一個甲子。成為全球製造業大國的中國,正處於工業化的嶄新歷史起點上。中國工業化這艘巨輪,正沿著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的航標,朝著工業強國的方向乘風破浪,一往無前。(記者 王 政)

Ⅳ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們在工業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伴隨著快速的工業化進程和工業化階段的飛躍,中國的基本經濟國情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大國轉變為世界工業大國,當代人見證了一個千年文明古國是如何發展成為世界性工業大國的。

1、1949年—1978年是新中國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時期,這個時期工業化戰略的特徵是政府作為投資主體、國家指令性計劃作為配置資源的手段、封閉型的重工業優先發展。

2、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工業化進程進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時期,積極探索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工業化道路,工業化的戰略重心逐步轉向在配置資源中發揮市場作用、低成本出口導向、建設開放型經濟、基於產業演進規律不斷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4)什麼見證了中國工業的不斷創新擴展閱讀:

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70年工業化進程積累了寶貴經驗。新中國70年的工業化進程,集曲折的過程和輝煌的成就於一身,積累了豐富的寶貴經驗。

從哲學層面看,新中國成功推進工業化進程的基本經驗在於遵循了共性和個性相統一的基本原理,具體來講,就是遵循了一個大國工業化進程的基本共性規律,同時又尊重了自己的獨特國情,找到了適合自身的工業化道路,最終探索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

Ⅳ 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的重要年份

2011年第十四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以「創新·未來」為主題的2011上海車展於4月19日拉開了帷幕。這屆上海車展在繼續鞏固其世界A級車展地位的同時,在展出規模上也創造了歷史之最,無論參展規模,還是海外汽車巨頭的踴躍度,均刷新國內車展紀錄。來自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家中外汽車廠商齊聚上海車展,根據安排,4月19日、20日為媒體日,4月21日、22日為專業觀眾參觀日,4月23日至28日為公眾參觀日。
展會主辦方稱,本屆車展佔地23萬平方米,展車達到1100輛,包括全球首發車75輛,其中國際汽車公司全球首發19輛,國內車企全球首發56輛。預計本屆車展觀眾能達到70萬人次。堪稱今年全球規模、影響力最大的汽車展之一。 2013上海國際汽車展的主題定為「創新·美好生活」。展出時間為2013年4月21日至29日(其中4月21日、22日為專業觀眾日,4月23日-29日為公眾參觀日),比往屆上海車展的展出時間增加一天。 創新引領產業發展,發展迎接美好生活。車展不但見證了中國汽車工業的創新發展,同時也演繹了現代汽車注重科技與環保而帶給人類社會的美好生活方式。相信上海車展作為國際汽車界最重要的盛會之一,它不僅承載了全球車企共同追逐的夢想,肩負著推動我國自主品牌健康發展的責任,更引領著汽車文化的前進步伐,體現著人們對汽車生活的美好憧憬。
在汽車產業全球格局發生變化的今天,在中外汽車巨頭的共同支持和積極參與下,2013上海國際汽車展使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全部17個室內展館(2011年為13個室內展館)以及室外臨時展館,規模將超過28萬平方米。 第十六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簡稱:2015上海國際汽車展)這一萬眾矚目的全球汽車大展,將於2015年4月22日至29日移師中國博覽會會展綜合體全新亮相。
作為中國乃至國際汽車工業最具品牌價值與影響力的展示、發布及貿易平台,2015上海國際汽車展將聚焦中國及全球汽車產業的新科技、新產品,顯示全球工業在設計、環保、文化等方面的前沿理念,也將見證中國車企在這一新趨勢下不斷攀升的創新能力與奮勇崛起進軍國際市場的步伐。
2015上海國際汽車展將一貫秉承「以人為本不斷創新」的服務理念,藉助中國博覽會會展綜合體這一全新平台為展商和觀眾提供一系列更便捷的高科技服務與體驗。不僅將展出最新的汽車與科技,更將在展檯布置、服務設施、展示手法上不斷推陳出新,營造海派特色與西方元素兼容並蓄的展覽氛圍,使廣大觀眾、眾多媒體再次領略汽車這一不斷精益求精、突破想像的產品帶來的無窮魅力。
我們可以預見,2015上海國際汽車展將奉獻給世人更多的驚喜。屆時,汽車工業的先進理念、汽車技術的前沿成果、汽車文化的時尚視覺、汽車操控的智能體驗以及未來汽車所帶給人類社會的美好生活方式將再次點燃世界的關注目光,引領全球汽車工業未來的風向標。

閱讀全文

與什麼見證了中國工業的不斷創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五全基因加工業製造等於什麼 瀏覽:268
工業總公司是什麼部門 瀏覽:402
汽車分電器觸點多少錢 瀏覽:380
廣州奧迪4s店在哪裡買 瀏覽:728
咸陽汽車站地址在哪裡 瀏覽:332
賓士標志頭型是什麼原因 瀏覽:714
北汽和寶馬3系哪個值得買 瀏覽:195
溫州質量好的工業塑料薄膜有哪些 瀏覽:350
工業打標機一台多少錢 瀏覽:423
本溪哪裡安裝汽車音響好 瀏覽:230
汽車usb口壞了怎麼辦 瀏覽:975
賓士e自動擋是什麼檔 瀏覽:903
現在干什麼小型加工業最好 瀏覽:16
賓士與寶馬哪個更值得買 瀏覽:417
新鄭汽車站到駐馬店哪些地方 瀏覽:698
北京汽車油耗怎麼樣 瀏覽:582
汽車水箱怎麼清理 瀏覽:986
寶馬的駕駛輔助功能是哪些 瀏覽:538
寶馬x5丟了怎麼找回來 瀏覽:465
奧迪沒有標志是什麼車 瀏覽: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