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加工業發展如何

加工業發展如何

發布時間:2023-06-06 12:37:18

Ⅰ 服裝加工業現在怎麼樣

說到這個,我就想到《醜女無敵》電影里,那個女的其實長的不錯啊,但為什麼開始會被認為是醜女呢?不就是因為那著裝嗎?如果她一開始就穿適合自己的衣服,我想,就不會說是醜女了。世上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只要穿適合自己的衣服,就算長得不怎麼樣,也不會讓人覺得難看,沒有美貌,還可走氣質型的啊。
為此,為了滿足愛美女性的美麗追求,越來越多的設計師設計出各種美麗無比的衣服,再通過服裝加工廠加工出來。女人喜歡逛街,就是喜歡買各種美麗的衣服,或許不需要完全將那些美麗的衣服全部買下,但是她們享受的就是穿著美麗衣服的那種感覺。
服裝加工業發展到了現在,可以說是發展很迅速,服裝加工業的得失與未來很多人已經談及,前景也是很美好的,就算別的行業都會沒落,就只有服裝代加工不會過時,因為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衣服。或許在經濟危機的情況下,服裝的銷售量會降低,但是相信,只要經濟一旦好轉,這個行業就會重新具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如一隻從不認輸的螞蟻,不到終點,就算前面有阻礙,也不會放棄。
服裝加工業到了現在,技術進步了很多,但同時也失去一些東西。如:現在,只有一些高級制衣師才會刺綉,這本是我們中國的一項傳統工藝,可是如今,一切都讓機器代替,只有一些高級禮服是需要人工刺綉。很少有學校在教學生刺綉,也很少有學生去耐心學習這門我們的傳統工藝。我曾在報紙上看到過,有一學校開辦的刺綉女紅小班的學生一畢業,就受到企事業單位的好評。畢竟,如果一件衣服中有一些人工刺綉,那麼這檔次也會提高很多,那麼,擁有這樣的衣服,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衣服不僅是用來穿的,也是用來評比的,尤其是在現代社會這個大環境中。製作優秀的衣服,是我們大家共同的鍥而不舍追求的夢想。

Ⅱ 如何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規劃

當前農產品供給已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農產品市場已由對數量的要求轉變為對品種和質量的更高要求。近年來,我縣謀求工業結構轉型,先後扶持電子信息、農機裝備、農產品加工等產業,但收效甚微,至今仍未能尋找到承接錳、硅等傳統產業的第二支點。作為謀求農業、工業齊頭並進的秀山,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將會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一、基礎夯實,產業已具雛形
我縣農產品資源豐富,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條件得天獨厚。目前,全縣金銀花基地已達30.1萬畝,種植面積全國第一;年出欄土雞1000萬只以上,規模西部地區最大;茶葉基地7萬畝,高端獼猴桃基地2.7萬畝,油茶基地10萬畝,均居全市第一。形成了以金銀花、土雞舉旗,茶葉、獼猴桃、油茶為骨乾的「一朵花、一隻雞、一杯茶、一盤果、一桶油」產業發展格局。加上近年來全縣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農作物良種普及率提高,名、特、優農產品逐年增加。這些都為我縣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尤其是食品加工奠定了堅實的原材料基礎。
與周邊區縣相比,我縣農產品加工業起步較早,較早就形成茶葉、腐乳等初級加工。近幾年來,我縣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農產品加工業初具規模,形成了以金銀花、茶葉、土雞為支柱,豆腐乳、皮蛋、魔芋精粉、優質糧油加工等為輔助的特色農產品加工業,初步形成涼茶飲料、金銀花飲片、綠原酸提取等加工體系。截至2013年底,我縣擁有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127家,紅星中葯材、鍾靈茶業、魯渝立強等35家企業發展成長為市縣級龍頭企業,農產品加工業實現加工產值5億元,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為加快我縣農村經濟發展,助推農戶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二、正視問題,前路任重道遠
(一)精深加工層次較低。雖然我縣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勢頭很好,但總體上還存在「小、散、初」局面。目前農產品加工企業分布很散,很多還是作坊式生產或單台機器加工,全縣只有1戶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條件進入規上企業。大部分是初級產品加工,產業鏈延伸不夠,多停留在簡單分級、簡單包裝等粗加工狀態,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程度不高,對經濟效益提高及競爭力的提升產生很大的阻礙。如土雞產業,全縣從事精深加工的企業僅1家,加工量不足100萬只。
(二)載體建設特色不明。近年來,武陵山區各種園區遍地開花,為的是搭建公共服務平台,形成集群發展的孵化器。但無論是我縣,還是周邊區縣,園區建設都缺乏特色,且速度較慢,形成了「園區是個筐,是個企業都往裡面裝」的發展格局,真正形成集群發展的很少。我縣雖然在梅江鎮規劃了工業園區C區發展農產品加工,但扶持政策不足,許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都直接入駐A區綜合園,集聚和集散效應未得到有效發揮。
(三)要素制約依然存在。2011年,我縣出台三大產業三年振興規劃,其中提到重點扶持農產品加工業,但產業發展依然按部就班,進展不大,特別是離2015年農產品加工業實現50億元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其次,市場供求信息不靈通不及時,產品生產極易陷入盲目性,相互擠壓、過度競爭現象依然存在。農產品批發市場功能也不夠健全,只能為農戶提供一個簡單的交易場所,健全的信息網路體系還沒有形成。此外,大多數農產品加工企業屬於中小企業,銀行貸款門檻高,對企業不願授信,加之農產品加工業季節性特點,導致融資十分困難。
(四)流通壁壘難以打破。雖然我縣物流發展較快,但仍處於起步階段。流通主體素質低、規模小,運銷能力低下,抗禦風險能力差。中介流通組織稀缺,產品吞吐能力有待加強。冷鏈物流發展起步較晚,沒有規模化冷鏈物流庫,農產品加工園和一些中心集鎮批發市場等關鍵物流節點缺少冷凍冷藏設施,加上我縣農產品加工業仍處於粗放式、小規模的生產方式,冷鏈物流發展面臨多重製約,影響了農產品的快速流通。
三、切准要害,破除發展瓶頸
(一)著力抓好規劃,打造加工基地。一是要合理布局。我縣特色農業分布較廣,對形成加工集群有一定影響。要形成加工集群布局必須要堅持「三靠近」原則,即靠近原料基地、靠近市場、靠近交通網路。建議在工業園區20萬平方米標准廠房中劃出部分掛牌農產品加工園,集中要素資源,作為園區主要支撐點打造,謀求做大加工集群,充分發揮標准廠房效益,幫助園區聚集人氣;或者比照工業園區運行模式和政策優惠,積極打造興隆坳農產品加工園,著力打造一個產業集群。同時,要積極鼓勵縣內農產品加工企業農產品加工園梯度轉移,可採取廠區置換等方式解決用地問題。二是要合理分工。即不同層次的加工項目、企業之間合理分工。一般說來,小企業搞粗加工,大中型企業搞精加工。三是要形成特色。建議依靠武陵山區特色農產品,打造武陵山區特色農產品加工示範園。同時,杜絕出現盲目發展、遍地開花、重復建設的現象。
(二)突出地方特色,打造轉型支撐。依託特色農產品加工打造經濟轉型的新支撐點。其重點應該是食品加工及有區域特點的特色農產品加工。一是食品加工主要包括主食、副食加工。主食加工要在搞好傳統菜油、桐油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成品熟食加工,比如清溪場鎮的豆腐乳,如能比照老乾媽模式從生產規模、營銷模式上著手打造出1個屬於秀山的熟食品牌,加工中心的集聚效應將自然形成。副食品加工包括果、菜、肉、蛋、奶、魚等「菜籃子」產品的加工。另外,近年來,各種功能食品、天然野生食品等市場旺銷,前景看好,這些都是武陵山區的優勢資源。二是以金銀花為主的特色農業加工。由於受北方金銀花排擠,南方金銀花入葯前景堪憂。銀花行業轉向飲料、食品等深加工將可以適當解決產業困局,我縣可以依託現有的涼茶加工生產線率先打造一批加工品牌,扶持1-2家行業老大,使秀山成為南方金銀花的深加工和集散中心。其次,我縣茶葉有著久遠的歷史,但目前只有鍾靈茶廠等幾家企業擁有小型生產線,做大茶葉加工產業要依託本土茶廠,繼續加大扶持力度,進一步做大做強。此外,土雞、油茶等特色產業近年來都得到長足發展,但其相對應的深加工產業都還未形成氣候。
(三)集中要素資源,打造產業龍頭。一是積極培育龍頭企業。要因勢利導地鼓勵農村能人、大戶獨資或聯戶合資興辦農產品加工、儲藏、保鮮、運銷等項目,拉長農業產業鏈;要積極引進外資興辦加工龍頭企業,把發展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新建、改造和嫁接加工龍頭企業;鼓勵和動員社會各方力量投資興辦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積極鼓勵和爭取更多的大企業在我縣投資興辦加工項目。二是努力扶持加工企業。建議出台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意見,著力扶持一批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和農產品深加工重點新項目落地秀山,每年拿出部分財政資金,通過貸款貼息、以獎代拔等形式扶持重點扶持有市場前景、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三是鼓勵企業科技創新。加強科技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積極採用高新技術,提高農產品加工的科技含量,提高競爭力。此外,要積極利用校地合作優勢,研究新技術、新產品,採用現代食品工程工藝技術,並在各大高校建立後備人才資源庫,加強人才的儲備力度。加強農產品加工的科學化管理,努力走科研、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道路。
(四)突破流通壁壘,打造集散中心。武陵山區是典型的農業地區,擁有眾多的特色農產品,受地理條件影響,如果沒有完善的流通體系,要把它們推向市場,是非常困難的。一要擴展流通渠道。構建良好的特色農產品市場流通平台,可以極大地節約流通成本,減少流通時間,對於武陵山區特色農業的發展也是必不可少的。近年來,我縣物流銷售網路已初步形成規模,以物流園區為中心搶占武陵山區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有利於強化農產品加工的行業集聚和集散效應。可以建立權威性的農產品市場信息網路,為農產品的流通搭建信息平台,及時、准確地向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提供價格信息、生產信息、庫存信息,提供中長期市場預測分析。二要發展冷鏈物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政府引導、多方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形成政府、行業協會和龍頭企業聯動體系,依託物流園區,以加工企業為核心,建立產供銷一體化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以物流配送中心為核心,發展區域內農產品短途冷鏈物流體系;利用第三方物流,發展跨區域的農產品長途冷鏈物流體系。三要鼓勵我縣農業龍頭企業跨區縣對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兼並與收購,對兼並收購成功的企業給予一定物質獎勵,使得因地區分割而導致的惡性競爭內部化。
(本文來自六樓微論壇第3期 指導:向東木,組長:趙小波,執筆:肖鄧)

Ⅲ 五金加工業發展的主要趨勢怎麼樣

2007 年開始,國際銅價漲幅達 66%; 倫敦期貨生意業務所銅的啟動價格從本輪最初的 1800 美元 / 噸上升到 7300 美元 / 噸,累計上漲超越 300%; 生產不銹鋼所需要的五金加工鎳等金屬質料的價格均大幅度上漲; 2008 年 5 月份兒開始,陶瓷企業紛紛提價,瓷片平均漲幅為 8.6%, 海內市場五金加工方面。電腦鑼加工|東莞塑膠模具廠|精密模具製造|東莞注塑加工廠|東莞壓鑄模具廠局部出現缺貨;寶鋼與世界上主要鐵礦石生產商之一的澳大利亞力拓公司就 2008 年度鐵礦石基準價格告竣了一致,力拓的 PB 粉礦、楊迪粉礦、 PB 塊礦將在 2007 年度價格基礎上分別上漲 79.88% 79.88% 和 96.5%, 這一結果無疑把海內的鋼鐵企業推向了緊急重要關頭… 這些數字可以說是觸目驚心,五金加工行業原質料的價格在不時增長,五金加工產品的高價運行也就不足為奇了東莞五金加工一直擁有製造工具五金加工的原質料和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優勢,多年以來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鋼鐵生產國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近幾年出口一直保持穩定的增長趨勢,使患上我國已成為世界工具五金加工製品的主要進口國之一。可是跟著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控,去年以來主要原質料鋼材價格的大幅上升,國家降低進口退稅率,以及受國際情況的影響,人平易近幣不時升值,再加之 2008 年《勞動合同法》實施帶來的勞動力利息增加,使患上海內製造業的情況逐步惡化,對勞動力密布的五金加工行業的影響尤為顯著。海內五金行業的發展趨勢不容樂觀,甚至可以說是比較嚴峻。

二、五金加工淺析近七年五金工業市場運行狀態

國金屬製品工業銷售收益逐年增長,增長率堅持在 14% 以上,市場規模不時擴大。 2006 年該行業銷售收益到達 8123.52 億元,增長率達 29.39%, 近七年。比擬 2000 年市場規模擴大了 2.62 倍。海內經濟與工業突飛大進之下,大量五金零件需求旺盛,市場規模擴大。國金屬製品行業產銷率均保持在工業標准值 96% 以上,近七年。市場產銷配比合理。

三、 2006 年五金工業細分行業對比分析狀態

金屬製品業主要包括 9 大細分行業。 2006 年,國金屬製品業的企業數量到達 14828 家。此中,結構性金屬製品行業企業數量到達 4199 家,佔領整個金屬製品工業的 28.31%, 按《國平易近經濟行業分類》標准。位列各細分行業之首;緊隨其後的建築、平安用金屬製品製造業,占整個金屬製品工業的 13.33%, 不銹鋼及類似日用金屬製品製造業和金屬工具製造業僅相差 32 家,分別占整個金屬製品工業的 12.44% 和 12.22%. 搪瓷製品製造業的企業數量最少,為 198 家,僅占整個行業的 1.34%.國金屬製品工業的市場規模到達 8123.52 億元,此中結構性金屬製品占市場份額的 29%, 2006 年。電腦鑼加工|東莞塑膠模具廠|精密模具製造|東莞注塑加工廠|東莞壓鑄模具廠略高於企業數量佔比,搪瓷製品製造業僅占整個金屬製品工業的 1.09%.

四、五金加工淺析海內競爭國際化將是未來幾年我國 五金加工行業發展的趨勢。

1、神州作為全世界五金加工製造中間的地位將進一步安定

神州已成為全世界最有活力的經濟地區。神州經濟舉措措施比較完美,跟著神州融入全世界經濟情況進程的加快以及經濟實力的快速崛起。財產發展比較幼稚且勞動力成本較低,具備為全世界五金加工製造中間的比較優勢,五金加工製造業外向型發展特徵較著。更高於海內市場銷量的增長率;主要五金電器產品全面開花,中間地位的加強首先表示在近幾年五金產品的進口全面增長:主要五金產品的進口增長率均高於產量的增長率。不只電動工具、手工具、建築五金產品這些保守的進口大類產品增幅很高,而且以前進口比重半大的廚電產品和衛浴產品 2004 年的進口增速亦十分較著。偉大的市場和中間地位引力將進一步吸引五金跨國公司製造中間向神州的轉移。

2、企業間的合作會較著加強

為了患上到有幫助的競爭地位和提高競爭力,全世界競爭的情況下。財產資本是行業運行的另一個主題。 2004 年蘇泊爾、華帝先後上市,宏寶也在為上市積極努力,萬和的資本市場運作也不會因與粵美雅重組掉敗而停止。從資本角度講,當前的主要特點是資本的擴張在加劇。從競爭行為上看,企業間資源共享的合作在增加。

3、企業南北極分解將進一步加劇

這類高速震盪帶來的直接後果是導致五金加工廚衛品牌陣營中南北極分解的趨勢擴大。

4、東莞五金加工淺析銷售渠道間的競爭也一天比一天激烈

質量壓力增大,由於海內五金加工廚衛產品供過於求。銷售渠道成為關鍵的競爭因素之一,各方對渠道的爭取一天一天地走向激烈。一方面,廚電生產廠家加強了對零售終端的控制,力爭減少銷售環節,節省銷售費用,使銷售渠道向專業化方向發展,企業銷售模式朝著能同時適應多樣市場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銷售業發展的趨勢使大型家電連鎖店的地位不時上升,對行業的控制能力增強,參與並引發了以前主要由製造商主導的價格競爭。大型零售商依附其廣闊的市場覆蓋面、推銷規模和成本優勢,產品定價、貨款交割等方面對生產企業的控制能力將一天比一天增強。

5、五金加工淺析市場競爭將轉向高品質、高技術含量的產品上

五金加工財產鏈各階段的利潤空間均在壓縮,降價的空間一天一天地走向減少。電腦鑼加工|東莞塑膠模具廠|精密模具製造|東莞注塑加工廠|東莞壓鑄模具廠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單靠價格競爭不能建立核心競爭力,不是久遠發展的方向,從而努力探索新的發展道路。許多五金企業加大了技術投入,研發新的具備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將產品的差異化作為企業發展的經久之計,尋求新的市場需求,建立新的經濟增長點(進入如小家電和其他相近行業) , 跟著競爭的深入。以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Ⅳ 食品加工業的發展措施

促進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五大政策措施:
(1)確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在指導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上,要緊緊圍繞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以提高農業效益和農民收入為著力點,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依靠科技進步,努力提高農產品綜合加工能力;逐步實現由初級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轉變,由傳統加工工藝向先進適用技術和現代高新技術轉變,由資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轉變,實現農產品加工原料生產基地化,農產品及其加工製成品優質化,產加銷經營一體化;還要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協調發展。
(2)堅持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原則
①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政府和企業都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認真研究農產品加工業市場的多樣性和多變性,不斷滿足優質、安全、方便、營養的市場需求。
②發揮區域比較優勢的原則。依託優勢農產品自然分布形成的專業化生產區域,發揮傳統特色加工優勢,實現加工與原料基地結合和上下游產品的銜接。
③適度經營規模和先進適用技術的原則。與原料基地的規模和銷售市場輻射半徑相適應確定加工規模,實行「大中小」企業結合。保護和發揚具有特色風味的傳統工藝,選用先進適用的技術裝備,有條件的要積極引進和開發高新技術,實行「高中低」技術結合。
④發展和保護並重的原則。注重環境保護和食品衛生,既要注意防止周邊環境對產品的污染,又要防止加工企業對周邊環境的污染。
⑤加強宏觀指導的原則。通過制定政策、規劃和質量標准等,引導農產品加工業合理布局,防止盲目鋪新攤子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市場秩序。對生產過剩、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安全沒有保障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予以關停並轉。
(3)緊緊抓住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重點 大力發展糧、棉、油、肉等精深加工,其中糧食加工以小麥、玉米、薯類、大豆、稻米深加工為主,肉類加工以豬、牛、羊、雞、鴨、兔等肉類深加工為主,不斷開發皮毛(絨)系列產品;積極發展奶類加工,實施好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發展有機蔬菜產品和綠色蔬菜產品,發展干鮮果品保鮮儲藏及精深加工,鞏固發展糖、茶、絲、麻等傳統加工,發展優質魚、蝦、貝類、海珍品精深加工。在鞏固和提高東部地區和城市農產品加工水平的同時,積極促進資金、技術、設備和人才等生產要素向中西部地區和小城鎮流動。
(4)採取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保障措施 要認真組織實施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依託現有的農業商品基地建設,把優勢產品及其生產基地布局在優勢農產品產業帶上,加強良種繁育、技術推廣、基礎設施、運銷服務等方面的建設,盡快形成與加工業發展要求相配套的、布局合理原料生產基地,生產出專用優質、質量穩定的大宗農產品,為農產品加工業提供有力的原料保障。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努力推進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加快建設農產品加工業的質量標准體系。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做大做強優勢農產品加工骨幹企業。積極發展外向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引進國外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參與國際農產品市場競爭。
(5)努力創造農產品加工業的外部環境 要在基建、技改、財稅、信貸、科技、出口、股票上市等政策方面繼續給予更多的支持;構建農產品加工業原料保障、加工企業、質量安全標准、技術創新和政策扶持等五大體系;依據發展規劃和有關政策制定指導目錄並適時發布;提出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技術政策措施;積極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示範園區建設;建立完善農產品加工業信息收集分析和發布制度;抓緊組建中國農產品加工業協會;努力構建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一體化的現代農業行政管理體制。

Ⅳ 北京市農產品加工業如何發展

建立適合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外部支撐體系,通過有選擇地對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扶持,促進企業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實現北京市農產品加工業結構和布局的優化,以逐步建立起符合首都市場需求特點的農產品加工業體系。
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特點和問題
北京市農產品加工業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期,並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輻射帶動能力的產業體系。截至2004年,全市國有及年銷售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農產品加工企業共1440家,佔全部工業企業總數的33.3%,占輕工業企業數的77%;實現產值691.3億元,利潤39.2億元,佔全部工業企業的14.2%和12.6%,占輕工業企業的74.9%和68.4%;2004年共安排從業人員30.3萬人,占工業企業就業人數的30.3%,占輕工業就業人數的82.1%。
北京市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呈現如下幾個特點:(1)已初步形成在郊區縣集聚發展的態勢。各郊區縣由於工資、地租等相對較低,而且近年來在交通、基礎設施等方面都大為改善,已經具備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外部條件。同時,為促進當地產業的發展,各郊區縣紛紛建立了一些工業園區;(2)初步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主導產業。主要是食品加工、食品製造、服裝鞋帽、印刷和醫葯製造產業;(3)龍頭企業成為產業升級、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要帶動力量。通過「基地+農戶+市場」形式,特別是通過訂單農業,把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有機結合起來。
但北京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中也面臨一些問題,主要有:(1)各區縣在行業布局上缺乏協調,基本都以食品加工和食品製造行業為主,存在重復建設,相互間不能形成合力;(2)農產品加工企業稅收制度不盡合理,企業稅負相對較重。特別是深加工企業比初加工企業要多繳納一定的增值稅,深加工企業的增值稅稅負明顯偏高;(3)資金缺乏成為多數農產品加工企業面臨的主要制約因素。農產品加工企業自有資金數量有限,受行業贏利狀況及企業規模所限獲得銀行信貸較難;另外,農產品加工企業原料的采購時間集中,庫存原料佔用資金數額大、時間長、周轉慢;(4)郊區人力資本結構不合理,制約了農產品加工業在郊區的集聚和發展。一方面大量的一般勞動力缺乏專業技能,另一方面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又非常不足。再加上目前郊區的生活、工作環境相對城區還有差距,所以加工企業在吸引市區高層次人才時往往比較困難。
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基本思路
指導思想和目標 北京市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應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增加就業及穩定首都市場供給為主要目標,緊緊圍繞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建立適合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外部支撐體系,通過有選擇地對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扶持,促進企業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實現北京市農產品加工業結構和布局的優化,以逐步建立起符合首都市場需求特點的農產品加工業體系。
具體來說,其目標主要有:帶動城鄉富裕勞動力就業、增加郊區農民收入、實現首都農業效益的穩步增長、促進城鄉統籌發展、保障首都市場對農副加工產品的需求。
發展重點 在統計上,與農產品加工業有關的是12 個行業,即: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飲料製造業、煙草加工業、紡織業、服裝及其他纖維製品製造業、皮革毛皮羽絨及其製品業、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製品業、傢具製造業、造紙及紙製品業、印刷業和醫葯製造業。這12個行業在北京市的發展水平不一,市場結構和行業績效差異較大,並且產業發展環境和要素需求也各有特點。政府應有針對性地選擇部分行業,通過給予政策傾斜和資金扶持進行支持,加快其發展,以充分實現其社會和經濟效應。
第一,食品加工行業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應作為扶持重點。包括蔬菜、肉、蛋、奶以及果品加工等鮮活易腐類行業。這些行業多屬於勞動力密集型,需消耗較多農產品。所以從保障首都市場供應、增加勞動力就業、提升農業綜合效益三大目標出發,應將其作為北京市重點發展的行業。而且北京市發展這類加工業也有一定優勢:首先,北京市城鄉有大量的富裕勞動力,可以保證這些行業對勞動力的需求;其次,北京市郊區有一定的原料供應,可以部分保證其原料需求。同時,經過多年發展,這類行業在北京市已有一定的基礎。
未來一定時間內,這些行業應作為政府扶持的重點。
第二,技術密集型加工行業應作為今後長期扶持的重點。包括生物製品業、醫葯製造業、植物香精香料加工業等。北京市具有較多的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加工企業通過與這些單位建立依託關系,或者組建科技聯合體,可以獲得新技術的機會比較多,發展科技含量高的精深加工產業具有優勢。此外,北京周邊已經出現了一些規模大、效益好的生物制葯企業、植物香精香料生產企業,產業基礎也較好。因此,未來更應鼓勵這些技術密集型行業的集聚發展。
第三,其他諸如服裝及鞋帽製造業、傢具製造業、皮革毛皮羽絨及其製造業、印刷業等可適度支持。這類行業的特點是:外貿依存度高,其最終產品基本屬於我國傳統的出口產品;多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帶動勞動力就業的功能強。
第四,部分加工業應限制或禁止發展。主要包括飲料製造、紡織和造紙業等。飲料製造業的特點是消耗大量水資源,而北京屬於水資源匱乏地區,所以除在密雲等區縣可適度發展外,其他區縣要限制其發展。我國紡織業的中心在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這些區域目前已實現集群發展,形成了區域優勢,所以北京市紡織業的發展很難獲得競爭優勢;而造紙業則污染環境比較嚴重,從北京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要嚴格限制其發展。
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首先,要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可設立財政專項資金,重點扶持農產品加工業最急需的冷藏、保鮮、包裝、運輸、衛生檢疫、基地建設、科研開發、技術服務、質量標准、信息網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對於重點龍頭企業,實行投資優惠政策;另外,調整農產品加工業增值稅制度。建議將所有農產品加工業一般納稅人企業的增值稅銷項稅率全部降為13%,對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行業實行「消費型」增值稅,以降低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生產成本。擴大現行優惠增值稅政策的實施范圍,給予更多農產品加工企業以即征即退的優惠,以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
其次,構建金融支持政策體系。要構建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服務體系,包括發展民間金融服務組織,為小城鎮農產品加工業提供多渠道的融資服務。對於投入到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社會資本,其投資收益及資本利得給予減免稅的優惠;建立農產品加工企業信用中介服務機構,可以由政府、企業、銀行三方合作建立政策性信用中介服務機構,完善農產品加工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第三,培育技術創新支持體系。對於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針對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技術成果轉讓、技術培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承包等所取得的服務性收入,免徵所得稅和營業稅。同時,要支持和強化培育農產品加工企業自主科技創新組織,對影響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一些關鍵技術研發給予專項支持;建立孵化器式的農產品加工科技園,使其早日真正成為農產品加工業方面的知識創新主力軍和技術創新的骨幹力量。通過向農產品加工企業提供咨詢、信息、技術培訓、國際合作的機會、技術發展動向等服務,完善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創新的社會中介服務體系。
第四,完善公共服務支持體系。利用財政和信貸支持工具,加大對郊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包括提高道路等級水平、保障電力供給、改善通訊條件等;同時,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培訓和指導,在提高農民就業競爭力的同時,為加工企業發展儲備必需的人力資源;加強加工產品質量安全市場監管,完善農產品和食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
第五,完善市場服務支持體系。要培育為農產品加工業提供專業化服務的各種中介組織,包括物流、營銷、貿易服務組織和各種產業化組織。

閱讀全文

與加工業發展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世界大戰哪裡工業最高 瀏覽:732
寶馬的資料有哪些 瀏覽:197
寶馬保養里程不會減少怎麼回事 瀏覽:590
奧迪a8的雨傘值多少錢 瀏覽:72
什麼是汽車配置 瀏覽:459
楚雄州工業用電多少錢 瀏覽:576
汽車拆機電池哪裡賣 瀏覽:37
長安汽車會漲多少 瀏覽:439
奧迪q2l評測低配多少錢 瀏覽:109
寶馬x3交車前檢查怎麼取消 瀏覽:821
汽車之家免費領車模在哪裡看訂單 瀏覽:678
第二次工業革命為什麼衰落 瀏覽:917
工業廢水化學成分多少達標 瀏覽:408
奧迪汽車玻璃如何識別 瀏覽:715
寶山區工業蝶閥哪個好 瀏覽:691
買二手賓士去哪裡維修 瀏覽:317
賓士的晶元是什麼 瀏覽:288
沈撫新區工業企業有哪些 瀏覽:621
高新區工業南路51號是哪個居委會 瀏覽:522
蘭工業什麼時候開學 瀏覽: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