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如何看待工業行業形勢

如何看待工業行業形勢

發布時間:2023-06-04 16:08:54

A. 基於我國國情,如何看待工業機器人行業在我國的發展

工業機器人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工業機器人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新松機器人(300024)、匯川技術(300124)、新時達(002527)和埃斯頓(002747)等;

本文核心數據: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歷程、發展現狀、競爭格局、發展趨勢

行業概況

1、 行業產品特點

工業機器人及成套設備可廣泛地應用於工業各個生產環節,如焊接斗首、機械加工、搬運、裝配、分揀、噴塗等。工業機器人及成套設備的應用不僅能將工人從繁重或有害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解決當前勞動力短缺問題,而且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增強企業整體競爭力。具體來看,工業機器人具有如下優點:

2、 行業產品分類

工業機器人是在工業生產中使用的機器人的總稱,目前世界上工業機器人主要分為四大類:垂直多關節機器人、SCARA 機器人、Delta
機器人和協作機器人,其中前三者也被稱為傳統工業機器人。

行業全球發展現狀: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根據IFR(國際工業機器人聯合會)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測算,2021年,全球脊運工業機器人安裝量較2020年出現反彈至435000台,漲幅達13%左右,從而超過2018年的創紀錄水平。其中,北美的安裝量接近43000台,增長率達17%。歐洲的安裝量達到近73000台,增長率達8%。亞洲的工業機器人安裝量超過300000台,同比增加15%,且幾乎所有東南亞市場都將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

根據IFR公布的數據,2013-2018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一直處於穩步上升趨勢,2018年已經達到155億美元,但是在2020年這一趨勢下降到了136億美元。2021年再度迎來反彈,增至145億美元。

從全球工業機器人裝機總量來看,根據IFR最新發布的數據來看,2021年全球裝機量再創新高,達到了48.7萬台,超過了2018年的水平,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進一步復甦,中國、日本工業機器人裝機量都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行業發展歷程:行業進入現代發展新階段

世界上第一台可編程機器人誕生於美國,並於1961年首次運用於工業現場,但當時的機器人只是用於簡單搬運和重復勞動。1973年,日本日立開發出具備動態視覺的機器人,隨後開始搭載微處理器,並廣泛應用於工業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代機器人已經具備決策和運算能力,機器人發展開始進入智能時代。

行業政策背景:利好政策相繼出台

近兩年來,中國的多項政策推出都對工業機器人行業的發展起到推動、規劃作用,供應鏈的發展逐步進入快車道,工業機器人依託的數字技術、人工智慧能、虛擬現實和三維圖形技術均被寫入各項規劃中,為工業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行業發展概況:行業總體呈現走高態勢

1、 供給分析

目前來看,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仍處於供不應求的階段,企業通過提高生產水平來提高產能是現階段的發展重點。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產量為237068台,與2019年同期同比增加26.8%。2021年隨著我國率先從疫情中復甦,工業機器人迎來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雙重利好,產量達366044台,同比增長達54.4%。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據企查貓數據統計,截至2022年6月,國內工業機器人相關企業數量達到11.4萬家,其中江蘇省聚集的工業機器人廠商最多,達到2.4萬家;其次是廣東省1.9萬余家,位列第二;山東省有1.2萬余家,位居第三。從注冊資本來看,注冊資本在100萬元以下的企業佔比19.83%,1000萬元以上的佔比24.32%;100-1000萬元佔比最大,達到55.85%。

中國工業機器人旺盛的市場需求,同時也帶來了行業過熱的跡象。目前,重點發展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省份有20多個,工業機器人產業園區80餘個。近五年,工業機器人企業數量從不到400家迅速增至11.4萬余家,多集中於中低級市場,其中2021年共新增注冊企業超4.6萬家。

2、需求分析

自2016年開始,中國工業機器人累計銷量位列世界第一,發展速度史無前例。2019年,中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工業機器人總量達到14.05萬台,較2018年下降8.6%。根據MIR的最新統計,2021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25.6萬台,同比增長達49.5%,增長勢頭迅猛。

3、 工業機器人行業市場規模

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發展較快,約佔全球市場份額三分之一,是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當前,我國生產製造智能化改造升級的櫻銷梁需求日益凸顯,工業機器人的市場需求依然旺盛,據IFR統計,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額達442.5億人民幣,2021年銷量額達到445.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5%。

行業競爭格局

1、 區域競爭

根據企查貓提供的企業信息,前瞻根據行業標准對工業機器人企業進行了篩選後,從行業區域競爭格局角度分析全國主要區域內工業機器人經營企業數量,可以看出我國工業機器人企業主要聚集在廣東以及江浙滬區域,東南部沿海地帶企業數量有一定的優勢。

2、 企業競爭

由於我國機器人市場仍然以外資品牌為主,例如發那科、愛普生、ABB和安川電機等。國產工業機器人產業比較薄弱,面臨國內如此巨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潛力,仍需一段時間的技術積累才能形成與外資品牌在高端市場中的競爭力。在國內廠商中,市場表現較好的國內廠商分別是埃夫特、埃斯頓、眾為興、廣州啟帆、新松和新時達,相較其他本土廠商,這些廠商起步較早,目前都已具備一定規模和技術實力。從2021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競爭格局來看,發那科、愛普生市場份額在10%左右,ABB、安川達到8%的水平,中國本土廠商的市場份額仍需繼續追趕。

行業發展前景趨勢及預測

1、 行業發展趨勢

在過去10年的發展,中國智能生產、尖端科技實驗室的不斷建成使得工業機器人在我國發展新階段中的重要程度日益提升,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的發展趨勢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B. 如何評價中國工業化發展成就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工業化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工業生產綜合能力顯著提升
1.工業經濟快速增長。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工業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經過70年的發展,主要產品的生產能力漏皮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實現了由短缺到豐富充裕的巨大轉變,很多產品產量從小到大。主要經濟指標迅速提升,工業增加值由1952年的11
9.8億元上升至2018年的305160.2億元,年均增長1
2.61%,高於同期國民收入增長率
1.1%;工業利潤總額由1952年的2
8.3億元上升至2017年的74916億元,增長2647倍;工業企業單位數由1952年的1
6.95萬個上升至2017年的3
7.27萬個,增長約
2.2倍;工業企業資產由1978年的4525億元上升至2017年的112288
1.5億元,增長約248倍。
2.工業生產體系完備。目前,我國工業有41個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空調、冰箱、彩電、洗衣機、微型計算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一大批家電通信產品產量均居世界首位;原煤、發電量等能源產品產量2017年比1978年分別增長
4.7倍和2
4.3倍;乙烯、粗鋼、水泥等原材料產品產量分別增長4
6.9倍、2
5.2倍和3
4.8倍;汽車產量已達2900多萬輛,連續9年蟬聯世界第一。
3.製造業連續多年穩居世界前列。1990年我國製造業佔全球的比重為
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
6.0%,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達到1
3.2%,居世界第二;2010年佔比進一步提高到1
9.8%,躍居世界第一,自此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世界經濟論壇《2015—2016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的國際競爭力在140_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28位,比2012年提高1位,在發展中國家名列前茅。這其中,工業領域的國際競爭力表現尤其突出。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工業競爭力指數最新結果顯示,中國與德國、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一並成為全球5個最具工業競爭力的國家。2016年,中國、美國和德國被列為世界最具製造業競爭力的前3個國家。
(二)工業生產結構優化,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建國以來,我國產業政策經歷了改革開放前重工業優先發展,到改革開放後優先發展輕紡工業、重點加強基礎產業、大力振興支柱產業、積極發展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產業乎搜棗結構不斷得到調整優化。
1.淘汰落後產能。不斷加大鋼鐵、煤炭、石化、建材等傳統行業的過剩產能減量調整,破除無效供給,工業經濟效益明顯好轉。2013—2015年,全國共計淘汰落後煉鐵產能4800萬噸、煉鋼5700萬噸、電解鋁110萬噸、水泥(熟料和粉磨能力)
2.4億噸、平板玻璃8000萬重量箱。在此基礎上,2016年、2017年兩年又化解鋼鐵產能
1.2億噸、煤炭產能5億噸,全面取締
1.4億噸「地條鋼」,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6500萬千瓦以上。
2.新興產業快速崛起。據測算,2015年至2017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較上年分別增長
10.0%、
10.5%和1
1.0%,增速分別高於規模以上工業
3.
9、
4.5和
4.4個百分點。部分新興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集聚效應。據統計,在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所包含的七大產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居於首位,2016年其增加值占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比重超過1/4;節能環保產業、生物產業和新材歲拆料產業增加值占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均在18%左右。
3.「兩化」融合日益深化。堅持走中國特色的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兩化融合」的新型工業化道路。製造業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重點行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取得了明顯進展。據工信部統計,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生產設備數字化率、數字化設備聯網率已分別達到6
3.3%、4
6.4%、4
4.8%和39%,培育了一批工業互聯網平台,製造業智能主導的特徵日趨明顯。
4.發展方式轉變明顯。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步伐,大力提升傳統動能,工業發展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技術改造投資成為促進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主要力量。2013-2016年,製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年均增長1
4.3%,2017年技改投資依然保持較高增長水平,增長1
6.3%,增速比製造業投資高1
1.2個百分點,佔全部製造業投資比重達4
8.5%,比上年提高
4.6個百分點。
5.單位產品能耗明顯降低。2017年與2012年相比,在統計的年耗能1萬噸標准煤及以上的重點耗能工業企業中,噸鋼綜合能耗下降
5.3%、機制紙及紙板綜合能耗下降1
1.0%、燒鹼綜合能耗下降1
2.6%、電石綜合能耗下降
2.4%、合成氨綜合能耗下降
5.7%、水泥綜合能耗下降
4.5%、平板玻璃綜合能耗下降
9.1%、電廠火力發電標准煤耗下降
3.9%。按照統計的25個重點耗能產品、108項單耗指標測算,五年累計形成直接節能約
1.0億噸標准煤,佔全社會節能量的近10%。
(三)製造業競爭力逐步提升,深度參與全球產業鏈分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產品進出口貿易持續增長,工業產品生產與製造融入全球產業鏈分工。工業產品進口金額由1999年的165699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13563
7.29萬美元,年均增長1
4.40%。其中初級產品進口金額由1999年的26846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13563
7.29萬美元,年均增長1
8.74%;初級產品進口佔比由1999年的1
6.20%上升至2018年的3
2.85%。初級產品進口集中在非食用原料、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工業製成品進口額由1999年的138853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143402
4.78萬美元,年均增長1
3.07%;工業製成品進口佔比由1999年的8
3.80%下降至2018年的6
7.15%。工業製成品進口集中在機械及運輸設備。工業產品出口金額由1999年的194931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487400.74萬美元,年均增長1
4.34%。其中初級產品出口金額由1999年的19941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13508
5.83萬美元,年均增長
10.59%,初級產品出口佔比由1999年的
10.23%下降至2018年的
5.43%。初級產品出口集中在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動物、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工業製成品出口額由1999年的174990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35202
1.25萬美元,年均增長1
4.65%

C. 如何看待工業化工業化是現代化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

推進工業化進程是當下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中國作為後工業時代的強國,正應該把構建工業現代化作為一項當前乃至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常抓不懈,才能在快速構建強國經濟體中發揮強有力的依託。

D. 如何看待當今食品工業的發展

食品工業是傳統民生產業,更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已成為我國經濟中高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在實施製造強國戰略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

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是打好三大攻堅戰開局之年,也是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起步之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下,在社會各界大力支持和行業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食品工業認真落實中央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

面對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消費增速放緩等宏觀形勢不利因素,食品工業推進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舊動能轉換,增加有效供給,這既是食品工業轉型升級的需要,也是滿足消費升級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更是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工業和信息化部作為食品工業行業主管部門,始終堅持以「安全為先」,把保障食品質量安全作為促發展、惠民生的重點工作。通過制定和實施發展規劃、產業政策和行業標准,推動食品工業優化結構和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產業發展質量。

通過引導和支持食品生產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加快提升食品企業質量安全保障能力和智能化水平:通過推進食品工業企業誠信體系建設,督促企業樹立誠信理念,完善誠信管理制度,落實主體責任,推動建立質量安全長效機制,促進食品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E. 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看待工業化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兩步走」戰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現代化具有豐富的內涵,包括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科技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等多個方面。工業是國民經濟中規模最大、創新最活躍的物質生產部門,工業現代化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中具有支撐和保障作用。綜合來看,工業現代化既遵循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又體現國家間的差異性;既具有時代性特徵,又是一個動態的、持續推進的歷史進程。對此,我們需要全面理解、綜合把握。

工業現代化具有規律性。各國工業發展都會經歷規模從小到大、水平從低到高的過程。工業現代化是工業發展的高級階段。綜合世界各國工業化經驗來看,工業現代化是指一國工業在技術水平、生產效率、國際競爭力、分工地位等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具有全球價值鏈掌控力、產業鏈安全得到充分保障的狀態。實現工業現代化,需要有一批具有活力的微觀主體作支撐。對我國而言,這些具有活力的微觀主體具體包括,由國家實驗室體系、大學和科研機構、企業研發力量等構成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由全球領先的行業龍頭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構成的企業群體,由企業家、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工人等構成的人才隊伍。

工業現代化具有差異性。對於各個國家而言,雖然工業現代化的外在表現特徵大致相同,但由於各國在資源稟賦、經濟體制、產業沿革等方面存在差異,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及其內部結構、產業政策、企業主體等方面會存在很大不同,工業現代化在各個國家的內在表現也會不同。我國擁有齊全的產業門類、完整的產業鏈條和完善的產業配套,推進工業現代化需要保持這一優勢,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強化前沿科技創新,加快提升工業技術水平,為推進工業現代化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工業現代化具有時代性。當代工業發展的突出特點是數字化和綠色化。要看到,各個時代具有不同的技術條件、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工業現代化也會帶上它所處時代的烙印。當前,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的突破、成熟,數字化智能化成為工業發展的方向,推動工業部門的生產要素、生產方式、組織結構、生產流程、產品形態等發生全方位的深刻變革。還要看到,綠色低碳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綠色是現代工業的底色,這對工業生產過程中所需的原材料以及生產工藝、最終產品、環境影響、回收循環等提出更高的標准。工業部門必須大力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深入實施綠色製造,提升綠色低碳技術、綠色產品、服務供給能力,從而更好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提供支撐。

工業現代化具有動態性。工業現代化是一個持續推進的過程。科技創新永不停息,不斷催生新產品、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並會推動既有產業發生變革,給工業現代化注入新的內容。隨著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在升級,對工業現代化也提出新的要求。此外,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不斷變化,要求一個國家參與全球分工合作的水平、模式作出相應調整,工業現代化也將具有新的內涵。

總的來看,我國推進工業現代化,需要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充分發揮我國體制機制、市場規模、產業基礎等方面的優勢,堅持新發展理念,強化創新驅動,全面提升我國工業技術、生產效率、數字化綠色化水平和全球分工地位。在這一過程中,既要補短板,縮小我國在產業鏈關鍵環節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技術差距,提高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又要大力推進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增強國際競爭力,還要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搶佔新興產業發展新機,不斷提升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F. 談談你對中國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看法

怎樣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社 會 調 查 報 告
中國新型工業化道路現狀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是黨和國家在我國工業化加速發展的關鍵時期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新組建的工業和信息化部肩負著實施這一戰略決策的歷史使命。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嚴格按照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要求,努力探索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實現途徑。

一、深刻理解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內涵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我國工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建立了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成為全球製造業大國。2007年,全國工業實現增加值107367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3.5%;原煤、鋼、水泥、化肥、微型計算機、彩電等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以及固定電話、行動電話和互聯網用戶數均居世界第一;輕工、紡織、機械、家電、成品油、乙烯、部分有色金屬產量位居世界前列。航空、航天、船舶等國防科技工業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工業化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一是工業大而不強,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受制於人。2007年,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只佔工業產值的8%,發達國家為40%左右;研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44%,發達國家平均為2.5%,美國為3.2%;服裝類產品佔世界服裝貿易的25%,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只佔1%。二是資源和環境約束日益突出,工業發展方式迫切需要轉型。2007年,我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至 1.16噸標煤,但仍是發達國家的3至4倍;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的比重不到7%,但消耗的煤炭、鋼鐵和水泥卻佔世界的30%、26%和50%;化學耗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量位居世界前列。三是利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任務繁重。工業生產技術整體水平不高,生產效率和產品附加值較低,眾多傳統產業急需利用包括信息技術在內的高新技術進行改造提升,大量落後產能亟待淘汰。四是工業行業管理分散,一些行業管理弱化、缺位,嚴格的市場規范和誠信體系尚未完全建立起來。形勢要求我國工業化不能再走發達國家先工業化後信息化的老路,必須根據中國的實際,求索新的發展模式。

黨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十七大進一步強調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戰略部署。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要堅持把經濟發展建立在科技進步的基礎上,帶動工業化在高起點上迅速發展;堅持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投入產出效率和經濟回報;堅持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千方百計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突破能源資源約束;堅持防治污染、保護生態環境,使經濟建設和生態建設和諧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提高勞動者素質,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注重改善民生,保障勞動者生命和健康安全。

迄今為止,世界工業化經歷了蒸汽機****、電氣****和信息技術****三個主要發展階段。蒸汽機****和電氣****主要依靠資源等要素的投入,實現了生產方式和經濟發展方式的飛躍。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信息技術****,則是以知識和信息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要素,對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更為深刻、更為廣泛的影響。發達國家在實現工業化後,利用在信息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加快向信息社會邁進。而我國工業化的加速期,正逢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廣泛滲透,這就為我們發揮後發優勢、縮短工業化進程提供了難得機遇。我們要緊緊抓住這一機遇,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有機融合,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組建工業和信息化部,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提供了體制保障

《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決定組建工業和信息化部,明確規定了擬訂並組織實施工業行業規劃、產業政策和標准,監測工業行業日常運行,推動重大技術裝備發展和自主創新,管理通信業,指導推進信息化建設,協調維護********安全等六項職責。國務院印發的工業和信息化部「三定」規定又將這些職責細化為十五項主要職責。這既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也是建立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的實踐。我們在以下環節做了有益探索。

切實轉變職能,創新管理方式。加強和改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工業行業管理,推進政企、政資、政事、政府與中介「四分開」,把該管的事項切實管好,把不該管的事項交給企業、交給市場。要堅決做到:不幹涉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確保企業的市場經濟主體地位,通過管規劃、管政策、管標准,規范企業生產經營行為,指導行業發展。要堅持改革,決不走老路,加強和改善工業行業管理絕不是過去管理模式的回歸,對於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只能通過深化改革來解決。必須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把握市場規律,研究大問題,謀劃大思路,主要運用法律的、經濟的手段,加強工業行業的整體規劃、統籌協調和發展指導。

整合管理職能,科學設置機構。按照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規定,將國家發改委工業行業管理和信息化的相關職責、原國防科工委除核電管理以外的職責,以及原**********和原國務院信息辦的職能劃入整合。我們按照「大部門」改革的思路,理順職責關系,精簡機構數量,順延出「大司局」的構架,該大則大,該精則精。設立了24個司局,其中綜合司局設置體現了職能的融合;專業司局設置了原材料、裝備、消費品等工業大司局;為適應節能減排、新興產業發展的要求,設置了節能和綜合利用、安全生產、軟體服務業、通信保障等司局。

加快隊伍融合,改進工作作風。部機關組成人員來自不同部門,統一思想、加快融合至關重要。我們肩負著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大職責,每一位同志都要將個人融入到這一偉大事業之中,貢獻聰明才智。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就要超常規工作,創造出經得起實踐、群眾和歷史檢驗的實績。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努力掌握第一手資料,洞悉工業化和信息化發展態勢,勤於思考,努力學習,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提高指導行業發展的水平和能力。

積極探索,健全工業和信息化管理體制。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組建運行,沒有經驗可循,沒有現成模式可以借鑒。要切實把「三定」規定落到實處,在職能、機構和人員基本到位的基礎上,理順關系、打通流程、暢通渠道,建立工作秩序,確保各項職能落到實處;要加強與綜合部委、專業部委和監督部門的協調配合;要緊緊依靠地方經委、信息產業廳局、國防工辦、中小企業局、煙草專賣局等相關部門,密切聯系溝通,形成工作合力;要充分發揮各行業協會、社會中介組織和業界專家的作用,建立決策咨詢支撐體系。

三、肩負使命,加快推進各項重點工作

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促進工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一是加強工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加快提出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目標和措施,修訂完善工業結構調整目錄,嚴格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准入條件,堅決淘汰落後生產能力。鼓勵發展新興產業和工業服務業。二是引導和鼓勵中小企業調整結構,優化升級。為中小企業融資、技術創新、市場開拓等提供支持。三是落實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要修訂完善技術標准,推進企業落實節能減排。協調推進重大工業節能項目,推進重大工業污染源治理,加強產品回收利用和可再生資源開發。

加強自主創新,提高工業整體競爭力。要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通過產業聯盟等方式,加強產業鏈上各環節的合作創新,推動形成企業創新的協作機制和有效持續的內在動力。要加強科技創新園區建設,提升科技創新園區在企業、人才和產學研用結合等方面的集聚創新能力,搭建共性技術和公共服務平台。要以實施大型飛機、探月工程、新一代寬頻無線移動通信、高檔數控機床和基礎製造裝備等重大專項為契機,整合科技資源,著力突破制約工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

推動產業升級,加快向製造業強國邁進。一是搞好整體謀劃,合理布局。抓住國際製造業轉移的機遇,拓展發展空間,提高參與國際分工的能力和水平,推進國內相關產業的梯次轉移。二是加快提高行業綜合競爭能力。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市場開拓,加快向產業研發、設計、標准、營銷等價值鏈高端發展,培育行業龍頭骨幹企業,帶動中小企業發展。三是以國家重點工程為依託,加快重大技術裝備研發。組織科技聯合攻關,提高重大裝備、關鍵零部件及元器件的國產化水平,鼓勵用戶購買和使用國產設備和產品,積極創造有利於製造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找准切入點,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一是工業產品研發設計的信息化。加快推廣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個性化定製等技術,將電子信息技術嵌入工業產品,促進產品的更新換代。二是工業生產過程自動化。在工業行業中推廣應用電子信息技術,改進生產方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三是企業和行業管理信息化。推廣應用企業資源計劃、業務流程管理等信息系統,強化生產經營各環節的管理,促進企業資源優化和產業鏈的合理化。四是產品流通和市場的信息化。推廣供應鏈管理,加強產品市場營銷的信息化建設,建立完善工業現代流通體系。五是培育新一代產業大軍。六是推動工業經濟延伸發展。此外還要注重發揮信息化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大力推進電子政務、電子商務、農村信息化,促進電信、廣播電視和計算機網路的逐步融合。

突破核心技術,提升信息產業水平。信息產業是先導性和戰略性產業。必須緊貼國家戰略需求,立足自主創新,以突破瓶頸和滿足重大應用為主要著力點,集中資源,提高核心技術創新能力。要推動產業集聚式發展,圍繞產業鏈核心環節,引導產業整合。要統籌協調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信息保障水平和應急能力。要繼續深化電信體制改革,優化資源配置,完善市場競爭格局,加強電信市場監管,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通信服務問題。

發揮體制優勢,加快推進軍民結合、寓軍於民。要特別強化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研究擬定促進軍民結合的發展戰略和規劃,建立國家層面的促進軍民結合的政策和協調機制,加強規劃銜接、供需對接和資源共享,實現國防科技工業與民用科技工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同時,要積極探索軍民結合的市場化途徑;推進軍民兩用高新技術雙向轉移;全面加強軍工核心能力建設。著眼於軍工和民用兩個方面,統籌安排,全面提升國防科技工業重大工程項目的保障能力,進而增強平戰轉換和國防動員能力,確保********。

工業化是由農業經濟轉向工業經濟的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存在著一般的規律性;但在不同體制下,在工業化的不同階段,可以有不同的發展道路和模式。根據十六大報告的精神,新型工業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標。新型工業化道路所追求的工業化,不是只講工業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並實現這幾方面的兼顧和統一。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基本標志和落腳點。第二,新的物質技術基礎。我國工業化的任務遠未完成,但工業化必須建立在更先進的技術基礎上。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要把信息產業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將高新技術滲透到各個產業中去。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技術手段和重要標志。第三,新的處理各種關系的思路。要從我國生產力和科技發展水平不平衡、城鄉簡單勞動力大量富餘、虛擬資本市場發育不完善且風險較大的國情出發,正確處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這是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特點和必須注意的問題。第四,新的工業化戰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術基礎,要求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經濟發展具有可持續性。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撐力。

這個是我自己曾經做的,也是由很多地方綜合而來的。

閱讀全文

與如何看待工業行業形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賓士的晶元是什麼 瀏覽:286
沈撫新區工業企業有哪些 瀏覽:619
高新區工業南路51號是哪個居委會 瀏覽:520
蘭工業什麼時候開學 瀏覽:493
奧迪q2和高爾夫比哪個好 瀏覽:793
長安工業大學和哈工程哪個好 瀏覽:119
寶馬740鑰匙怎麼充電 瀏覽:33
機電一體化與工業設計哪個好 瀏覽:305
寶馬方向盤如何調整 瀏覽:67
汽車折疊後視鏡多少錢 瀏覽:430
賓士互聯怎麼更改 瀏覽:157
卡爾森改裝的賓士大g怎麼樣 瀏覽:941
劉家旺汽車站到極地世界怎麼走 瀏覽:740
未央區六堡工業園怎麼坐公交車 瀏覽:313
奧迪四驅的轎車多少錢 瀏覽:566
寶馬和賓士e63哪個好 瀏覽:641
柴油奧迪用什麼機油好 瀏覽:277
寶馬x6需多少車船稅 瀏覽:486
汽車前擋3m膜多少錢 瀏覽:481
限量版賓士威霆多少錢 瀏覽: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