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面對工業4.0中國應該怎麼干
「工業4.0」是德國聯邦教研部與聯邦經濟技術部在2013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提出的概念。它描繪了製造業的未來願景,提出繼蒸汽機的應用、規模化生產和電子信息技術等三次工業革命後,人類將迎來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統(CPS)為基礎,以生產高度數字化、網路化、機器自組織為標志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安鼎輝的IDM從一開始就高位出擊,應用了多種軟體技術和先進的設計理念,不僅實現了層次模型的創新性設計,而且在二次架構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上,在雲計算和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的實際應用中,都表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尤其是IDM ,除了具備全部的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功能,同時可以實現企業供應鏈LES(Logistics Execution System)、集團GES(Group Execution System)的構建和管理。衍生企業執行流程,全面提升企業的運行效率。並能從價值鏈的角度,去模擬企業價值鏈的價值活動,達到對價值鏈的全面關注和重點關注。
⑵ 在工業4.0時代,作為大學生應如何應對
面對工業4.0的沖擊與挑戰,我們不應盲目跟從、一峪上,而應該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做好切合實際的規劃,特別是要做好「兩化深度融合」這一篇大文章,既不能畏縮不前,更不能迷失方向。
無論德國的工業4.0還是我國的兩化深度融合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都不可能出現超越某一階段的躍升式發展。只有從本國國情出發,立足國內產業,以**和辯的方式來參考世界其他國家的做法與理念,才能夠真正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創造新的產業模式,實現產業鏈的良性互動與可持續發展,從而完成我國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這一歷史任務。
新的機會來了,如果沒有及時積極應對,很可能會抑制產業發展,從而在新的技術大潮中敗下陣來。而對我國來說,只要能藉助新的技術力量快速形成新的製造技術,制定新的製造業產業升級路徑,則完全可能成為贏家,成為引領全球製造業的先導力量。
我國將推動「3D列印」產業化,路線圖和中長期發展戰略的制定工作。工信部副部長蘇波認為,如果中國能把握住3D列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趨勢,那麽將成長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製造行業目前數字化3D設計技術應用人才的缺口約為800萬人,未來的需求還在不斷攀升。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呼喚一種比傳統模式更加自由、靈活和有效的3D人才培養模式。這種培養模式的變革正是中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產業互聯網與德國「工業4.0」最大的共同點是具有相同的技術支撐,都是建立在物聯網、**通信技術以及大**分析等相關技術基礎上,通過網路與**物理生產系統的融合來改變當前的產業生產與服務模式。兩者更多的區別在於行業覆蓋范圍、技術要求程度、商業運作模式和運營主體都存在一定差異。與「工業4.0」相比,產業互聯網主要存在兩大方面不同。
首先,產業互聯網覆蓋范圍更廣泛,各行壹將被互聯網化。而「工業4.0」的著眼點仍集中在工業製造業**。其次,產業互聯網主體更傾向中小企業。而「工業4.0〔會引導企業從「集中型」轉變為「分散智能型」,但仍具有一定的規模性和集聚性要求。
新產業革命即將到來,中國必須加強政策引導與資金支持,通過制定激勵政鉑鼓勵物聯網、大**、3d列印等技術的研發與推廣,鼓勵產業加快互聯網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