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林業是什麼工業

林業是什麼工業

發布時間:2023-06-01 04:17:26

❶ 什麼是森林工業是指哪些工業

森林工業是指從事木材生產和其他林產品加工利用的產業。在林業生產全過程中,是繼森林培育之後的收獲利用階段。作為林業整體中相對獨立的組成部分,它與交通運輸、采礦、造紙、紡織、建築等工業有著廣泛的聯系。

森林工業的發展將致力於更加合理地布局木材生產基地,加強林道網建設,實行集約經營,以期森林資源的綜合利用;同時要積極發展速生豐產林,建立用材林基地和林產化工原料基地,在此基礎上建立林業與森林工業的統一聯合經營體,實行采育、 加工、產銷統一管理,保證森林工業持續而穩定發展。有關的科學研究將進一步加強,以服務於森林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和優化商品材生產.

❷ 林業是什麼

(forestry)

(吳中倫)

培育、經營、保護和開發利用森林的事業。它是提供木材和多種林產品的生產事業,又是維護陸地生態平衡的環境保護工程。

發展歷史

上古時代無所謂林業。農業種植業開始以後,為開拓農田而燒墾,森林受到破壞。特別是在人口密集、生態條件較差地區,逐漸感到森林不足,並因濫伐濫牧而出現荒山荒地,於是統治者開始頒布有關管理、保護森林的一些法令。《孟子》載:「斧斤以時入山林,則材木不可勝用也。」在《詩經》、《周禮》中有很多關於植樹和管理山林的記載。由於森林越采越宴談少,荒山荒地不斷擴大,僅是管理山游祥滑林已不能解決問題,因而開始人工造林。聖經中就有關於歐洲國家植樹和直播造林的記載。中國在秦漢時期,林業已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並且出現了大規模的植樹活動。到南北朝時期(5~6世紀)各種樹神臘種栽培技術已臻完善,並由賈思勰總結寫入《齊民要術》。後來在英國查理二世時,一位廷臣伊凡林(J.Ivelyn)於1664年發表了一部栽樹的經典著作《森林志》。

社會生產進入工業化時代,木材原料的需求進一步擴大。為了做到森林的永續生產,1826年德國洪德斯哈根(J.C.Hundeshagen)提出法正林的模式設想。基本要求是在一個作業級內,每一林分都符合標准林分要求,要有最高的木材生長量。同時不同年齡的林分,應各占相等的面積和一定的排列順序,要求每年採伐量等於每年生長量,以保證永久不斷地從森林中取得等量的木材。這種思想,1841年海耶爾(C.Hayer)加以補充。19世紀中葉德國在林業科學經營管理上處於領先地位。接著法國以及其他歐洲多林的國家,陸續學習和創建了近代林業科學經營。英國本土森林資源不多,但是當時擁有許多森林資源豐富的殖民地,他們把歐洲林業科技知識和經營管理引進到緬甸和印度。19世紀末,美國和日本派遣留學生到歐洲學習近代林業經營經驗和技術,回國後創立本國的實驗林、教育林,並培養林業科技人才,推廣先進林業經營技術。中國在本世紀初派遣留學生到歐洲、日本和美國學習近代林業科技知識和經驗,他們回國後也曾創建了一些按近代林業技術經營的林場。現在浙江的餘杭林場、江蘇老山林場等等就是在當時所建立的林場基礎上發展而成的。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建立了林業行政機構,加強並建立了林業科學研究系統,擴大並籌建林業教育系統,培養出大批林業專業人才,為開展現代林業生產建設創造了條件(見中國林業)。

林業的重要性

林業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提供林產品,包括木材(竹材)及多種其他林產品的經濟效益;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提供保護和改善環境的生態效益;提供人們旅遊場地和美化人們生活環境的社會效益。中國把這三類效益稱為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美國把第一類稱為產品,第二類、第三類稱為服務。

木材和多種林產品是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生產、生活的重要原材料。據統計,全世界木材年消耗量(不包括自然損耗)約為24~25億立方米,其中工業用材約為12~13億立方米。發達國家平均每人年消耗量在1立方米以上,世界平均每人年消耗量為0.3~0.4立方今後木材消耗量還將不斷增加。

木材是重要的建築材料,具有良好的絕緣、隔熱和抗震性能。木結構房屋,冬季供暖、夏季空調比磚石建築所需能耗分別低20%和30%。中國山西應縣釋迦木塔、廣西容縣明代的真武閣已閱數百年依然無恙。木材是重要造紙原料,發達國家造紙原料90%以上是木材。木材造的紙質量好,成本低。木材也是重要的能源,特別是缺乏礦物能源的發展中國家,全部木材消耗量的70%用作能源。

木材以外的林產品的種類很多。重要的有樹脂、栲膠、蟲蠟、木本油料、木本糧食、果品、食用菌類和葯材等等。另外,在森林內棲息、繁育的多種獸類、鳥類和其他動物也是重要林產品。這類林產品,許多是人民生產生活的必需品和重要工業原料。

森林生態系統是陸地生態主體,具有強大的防護效益,如涵養水源、保持土壤、防風固沙等等。森林可以提供游樂、休息和療養場地,又是多種珍稀物種的庇護所和物種基因庫。

林業經營內容

林業經營的對象是森林。森林按其起源分天然林和人工林。天然森林是多層次、多成分的陸地生態系統,是經過自然演替與所在地區的氣候、地貌、土壤、動物、植物互相影響,不斷調整取得相對穩定的森林。它的組成、結構因氣候、地貌、土壤等因素的差異呈現出復雜多樣的森林類型。氣象因素中的溫度和降水量及其在四季中的變化是影響森林組成、結構和生長發育的主要因素。位於高溫多雨的赤道帶的熱帶森林,組成樹種、層次結構十分復雜,常年生長旺盛;位於寒涼濕潤的高緯度地帶的森林,則為樹種組成比較單一、季節性生長的針葉林:在半乾旱地區,如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地方則為森林草原。超越喬木生長限界的地區,如在中國西南高山喬木線以上的寒冷高山地帶,分布著耐寒的高山杜鵑、高山薔薇、金蠟梅等高山灌叢;在西北乾旱地區分布著梭梭、錦雞幾、白刺、檉柳等旱生灌叢。具備一定生態條件的無林土地,包括原有森林因破壞而成的荒山荒地,以及可以生長樹木而因種種原因尚未形成森林的土地,可通過人工培育而形成森林。人工林的組成和結構通常要比天然林簡單。對於天然森林,應根據其生長發育規律,進行合理採伐,及時更新,妥善經營,發揮森林資源可以再生產的特點和優點,同時更好地發揮森林維護生態平衡和美化環境的多種效益。對人工林要選擇適宜樹種,妥善搭配,科學營造和經營管理,建成具有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人工森林生態系統。

森林按其經營目的,又分為多種類型。《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把森林分為五類:①防護林:以防護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叢。包括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牧場防護林,護岸林,護路林。②用材林: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產竹材為主要目的的竹林。③經濟林: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飲料、調料,工業原料和葯材為主要目的的林木。④薪炭林:以生產燃料為主要目的的林木。⑤特種用途林:以國防、環境保護、科學實驗等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國防林、實驗林、母樹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的林木,自然保護區的森林。

林業與其他經濟部門的關系

林業與許多經濟部門有直接、間接的關系(見圖)。

林業與其他經濟部門的關系圖

發展前景

林業是由下列條件的改變和推動而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對森林和林木的重要性有更全面而深入的認識;人口增長,工業發展,從而要求提供更多更好的木材和林產品;交通及其大型建設的發展,城鄉建設面積的擴大,農田的開拓,使森林面積縮小,從而要求提高森林經營的集約度;城市的擴大,交通的發展,人民經濟生活改善,要求提供休憩、療養的森林環境。當今林業發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多種效益的經營

除少數專用森林外,一般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經營都要考慮多種效益。用材林和經濟林既要生產木材和林產品,又要考慮它們的生態效益和美化環境的功能;各種防護林在保證防護效益的前提下,也要生產木材和林產品。

②專業化工業原料林經營

即對以木材和其他林產品為原料的生產、加工企業,長期穩定地提供優質合用的原材料。為此,必然要進行專業用材林的經營。

③速生豐產林的經營

對用材林和經濟林,要通過林木選種、育種和引種,培育壯苗,集約種植並進行灌溉施肥,加強保護,實現速生豐產。

④自然保護區的劃定和經營

物種是不可代替的重要自然資源。許多動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存依賴於森林環境。為保存動植物物種和微生物,就要劃定必要的森林作為自然保護區,並妥善經營管理。世界上特別重視對熱帶森林自然保護區的劃定和管理。

⑤發展農林綜合經營和林牧綜合經營

這是解決人多土地少,農林、林牧矛盾的有效途徑,並能充分利用光能、水和土地生產資源的潛力。

❸ 林業有哪些,包括哪些行業

回答
林業包括造林、育林、護林、森林採伐與更新、木材和其他林產品的採集與加工等,它是指保護生態環境、保持生態平衡、培育及保護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產品的生產部門。林業按經濟類型進行劃分,可分為集體造林、個人造林、合作造林、國營造林,按用途進行分類,可分成防護林、用材林、薪炭林、經濟林、其他林。
一、林業有哪些
1、林業包括護林、育林、造林、採集與加工木材及其他林產品、森林採伐與更新等。
2、按經濟類型進行分類,可將林業襲消氏分為個人造林、集體造林、國營造林、合作造林。按用途進行分類,可將林業分成防護林、經濟林、薪炭林、用材林、其他林。
3、林業是指保護生態環境、保持生態平衡、培育及保護森林以取得木材與其他林產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發揮其防護作用的生產部門,它在國民經濟中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4、林業在人類社會和生物圈中,通過科學技術與管理方式從事保護、培育、利用森林資源,讓森林資源能夠持續經營,使森林的多種效益能夠充分發揮出來,因此它也是促進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及資源協調發展的基礎性產業與社會公益事業。
二、拍散林業包括哪些行業
1、營林
森林資源是林業發展和生存的基礎,因此其根本任務為橋尺培育、保護、發展森林資源,同時要建立用材林基地、竹材資源基地,發展及定向培育各類工業原料林、名特優新經濟林,營造各種防護林體系。
2、木材采運
木材采運目前依然是我國林業的主導支柱產業,其三大生產階段為森林採伐、木材運輸、貯木場,主要任務為生產原料產品(即木材),同時做好採伐跡地的更新工作,為持續發展創造條件。除此之外,還需採取有效措施提高森林資源的綜合利用率。
3、林產工業
林產工業是林業產業的龍頭產業,也是林業發展的主要經濟支柱,它包括人造板、制材、傢具等木材機械加工工業,活性炭、天然樟腦、糠醛、松香等林產化學加工工業,以及製造木(竹)漿、造紙業等。
4、多種經營及第三產業
包括充分利用森林資源多樣性的優勢,進行立體開發林區的土地、葯材、林木、水力、動植物、森林食品、森林旅遊、林副特產、地下礦藏等自然資源,以及商貿服務等第三產業。

❹ 森林工業有哪些

森林采運工業(見森林采運)、木材工業、林產化學工業和林業機械製造工業的總稱。簡稱森工。是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和現代林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貫徹以營林為基礎的方針,以現代林業科學理論為基礎,以林業機械化為重要手段,遵循集約經營、永續利用的原則,合理開發現有森林資源,實現多種目的綜合利用,以滿足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對木材等各種林產品的需要。

中國森林工業概況

中國上古時代,森林茂密,山地的80%為森林所覆蓋。原始的森林利用始於舊石器時代,而森林採伐則始於新石器時代,在公元前4000年已用石斧伐木,而且有了簡易的木材加工,如木器製造和木構干欄式建築。夏、商、周為銅器時代,伐木採用銅制斧、刀、鋸。木材運輸以水運方式為主,木筏編扎放運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從春秋戰國以來的漫長歷史時期,人口不斷增加,木材需要量巨增,因而森林資源開發利用規模日益擴大,加上亂伐頻繁,森林遭到破壞,甚而有些地方的原始林逐漸消失,自然環境日趨惡化。到1840年除東北大小興安嶺、烏蘇里江流域、雲貴高原、金沙江流域及西藏地區的原始森林外,遍及各地的茂密森林已幾乎消失一半。古代森林從原始利用到較大規模的開發利用,均屬手工作業,不論森林採伐或林產加工純系作坊式粗加工,工具簡陋,生產技術簡易,但有些技術諸如木筏編扎放運、木構件的拼接、木材的蒸煮乾燥、燒炭、造紙、造船等技術,已因有相當水平而聞名於世,對當時社會經濟、人民生活,文化藝術的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自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與帝國主義的入侵,中國的森林開發利用,在生產方式、作業技術和組織經營等方面發生了很大變化,由原始的森林利用到規模較大的手工作業,轉入掠奪式森林採伐的原木生產利用階段。在晚清時期,沙俄強取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和烏蘇里江以東約1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從而中國森林資源約減少1/5。爾後日本佔領東北期間,又相繼掠奪1億立方米木材資源。中國除帝國主義所佔領的地區以外的其他林區,森林資源基本上為買辦資產階級、木材商和地主所據有。或設木材公司、伐木公司,或設木材商號、木材商行,專門從事森林開采和木材買賣,從中牟取暴利,從而使這些主要林區的森林資源也在逐年減少。到20世紀40年代,很多昔日茂密森林已童山濯濯,變為不毛之地。據不完全調查估計,1949年中國森林覆蓋率已降為8.6%。中國近代森林採伐運輸,長期處於手工作業階段,木材產品多為鋸材、枕木、坑木、建築材、造紙材等。自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初期,開始向機械化作業起步,木材生產效率有了一定提高,20世紀初,木材加工已有少數利用圓鋸和小帶鋸作業的小型制材廠,並開始生產膠合板,但設備簡陋,技術落後。林產化學加工,多以傳統的手工作業進行生產,產品有生漆、桐油、松香、白蠟、五倍子等,其產量與質量都居世界前列。30年代中期,開始出現森林窄軌鐵路運材、中型木材機械加工廠、機械木漿造紙廠以及小型松脂加工、栲膠、松根干餾等工廠,產品種類有所增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發展林業的同時,重視森林工業的發展,建國初期提出「普遍護林、重點造林、合理採伐利用」的方針。其後於60年代中期,強調造管並舉、采育結合、永續利用,並針對國民經濟發展對木材與其他林產品日益增長的需要,專設森林工業經營管理機構,以加強木材生產與林產加工的領導,使中國森林工業開始進入機械化作業階段,初步形成了獨自體系,為以後實現以木材綜合利用為中心的森林工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80年代,中國林業進入振興時期,提出立足改革,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加強集約經營,發展綜合利用的方針,使中國森林工業在原有基礎上取得了新的進展。中國從50年代到80年代,經過長期努力,伴隨林業教育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逐步建立起由森林采運工業、木材工業、林產化學工業、林業機械製造工業構成的,以實現森林資源綜合利用為中心的生產、教育、科研相結合的森林工業體系。

森林采運工業

中國森林資源集中分布在東北(吉林、黑龍江)、內蒙古、西北(陝西、甘肅、新疆)、西南(四川、雲南)國有林區與南方10省、自治區(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集體林區,其森林面積與林木蓄積分別佔全國森林面積與林木蓄積的78%、86%,是中國的主要木材生產基地。為了開發林區,有計劃地進行合理採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在國有林區建立了131個林業局,在南方集體林區建設了158個重點產材縣,建立了約350個國營伐木場(采育場)。1949至1987年共為國家提供木材15.3億立方米。1987年木材產量為6217.55萬立方米,為1949年567萬立方米的10.9倍。為了合理開發利用現有森林資源,在木材生產中,重視林區建設,加強伐區工藝設計,改進作業方式,提高生產技術,使勞動生產率不斷得到提高,1986年東北林區已達到1192立方米/人·年。國有林區由於逐步推廣原條集運材工藝,在貯木場進行合理造材,使梢頭木、枝椏等採伐剩餘物得到利用,從70年代起有的采運企業在林區推行木片生產,自1978年至1986年共生產木片430萬層積立方米,為林產加工提供原料,從而提高了森林資源利用率。1987年森林采運機械化程度,東北、內蒙古林區達到91.38%,西南、西北林區為55.32%。

木材工業

中國木材加工歷史悠久,木材乾燥、拼接、雕刻和傢具製造等手工工藝,曾聞名於世。1949年以前,木材工業生產基礎極為薄弱,能從事木材機械加工的工廠不多,產品結構很不完善,產量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重視木材加工機械設備的引進與設計製造,開展木材機械加工工藝的研究,使木材加工開始向工業化生產的道路發展。50年代中期以來,相繼研製生產合成樹脂膠粘劑、纖維板、刨花板、層積材、改良木和表面裝飾材,初步形成了包括制材、人造板、室內乾燥、木製品生產等門類齊全的木材工業體系。鋸材年產量,由1950年的344萬立方米增加到1988年的2621萬立方米,約增長6.6倍。人造板在50年代初只有膠合板,1951年產·量1.69萬立方米,到1988年包括膠合板、纖維板、刨花板年產達280萬立方米。非木質人造板生產已具雛形。人造板表面加工設備能力已超過1億平方米。木材綜合利用率已接近60%。在木材乾燥和木材防腐等方面也有很大發展。在科技水平方面,有些領域已接近或達到先進國家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如微機、激光、核輻射和光電等技術在有些生產環節上已開始運用;膠合板生產中運用無卡軸旋切技術,人造板生產部分工段已實現了連續化、自動化作業。

林產化學工業

中國林產化學加工亦有悠久歷史,造紙素稱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擁有生漆、樟腦等特產。近代因帝國主義侵略與封建主義的統治,而未得到應有發展,生產技術落後,產品多為初級產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經過40年的努力,現已形成由簡易粗加工發展為綜合性精加工、手工作業發展為機械化和部分連續化作業、初級產品向高質化工產品發展的新興工業。80年代中期,主要產品的產值增長了36倍,產品由過去的21種增加到112種,技術水平也顯著提高。松香產量1953年為2.2萬噸,到1988年則增加到37.6萬噸,當年出口21.6萬噸。松香生產由滴水法直接火加工逐步改造為蒸汽法生產,而大中型松香廠由間歇式向連續化發展。松香、松節油深度加工產品品種由40種增加到80種。栲膠產量1953年為120噸,1988年則增加到41860噸。栲膠與單寧酸生產已用金屬的浸提設備代替木製、水泥的簡易設備,且已發展為多種連續形式的浸提器,改善了生產條件,產品質量有所提高。活性炭是60年代新發展起來的林產化學工業產品,到80年代中期產量已達3萬多噸。活性炭生產已由簡單的悶燒法向連續化的水蒸氣活化法發展。其他產品如桐油、生漆、紫膠、桉葉油、松針粉、松針膏、柏木油、可可豆色素與紫膠色素等,則向再加工、多品種方向發展。

林業機械製造工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了發展林業機械化,50年代初,在東北地區建立了兩個林業機械製造廠,只能生產伐木工具與森林鐵路車輛。80年代已能生產包括森林采運,木材加工,林產化工設備,林業工具、刃具以及狩獵機具7類產品。1986年全國擁有林業系統的林業機械廠77個,先後制定了48項158個林業機械標准,其中國際標准9項29個。據1987年統計,現有各種林業機械1876種,由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有170餘種,其中採用國際標準的有13種。隨著林業生產機械化的發展,通過機械設備的引進與技術改造,不僅在提高單工序機械性能方面,而且在聯合機創制方面都有了新的進展,研製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諸如山地整地機、超低容量噴霧機等營林機械;液壓傳動木材裝載機、鋼架桿集材架空索道等森林采運機械;低噪音的帶鋸機、木工機床、板式傢具成套設備、鼓式削片機等木材加工機械新產品,對進一步推動森林工業和林業生產機械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森林工業教育

為了培養森林工業科技專門人材,50年代以來,在先後建立的北京、南京、東北3所林業大學,中南、西南、西北、內蒙古、吉林、福建等6所林學院,華南農業大學林學院,廣西農學院林學分院等院校,共設置了森林採伐運輸、林區道路與橋梁工程、木材加工、林產化學加工、人造板、制漿造紙、傢具設計製造、林業機械、木工機械、林業機械運用與修理、森工電氣化與自動化等11個森林工業專門技術專業和經濟管理、財務會計、計劃統計、林產品貿易等4個森工經濟方面的專業。同時還在少數中等林業專科學校設置了上述個別專業,為國家培養森林工業高、中等技術人才。1981年重新恢復了曾一度中斷的培養研究生工作,在學位委員會林業工程學科組中設有木材學、森林採伐運輸、木材加工與人造板、林產化學加工、林業機械、林區道路與橋梁工程等6個專業。到1988年底,已為國家培養森林工業本科大學生12356人,碩士學位研究生284人。

森林工業科學研究

林業部於1952年成立了全國性林業科學研究機構——林業研究所,研究內容包括營林與森林工業。1957年又成立了森林工業研究所。1958年10月將兩所合並改稱中國林業科學院,成為全國綜合性、多學科的林業科研機構。下設的森林工業研究所,內有森林采運、木材加工、林產化學、林業機械等研究室。自1960年至1964年,先後將上述研究室擴建為林業機械、林產化學、木材工業、森林采運等4個研究所。同時,在大部分高等林業院校和有些省(區)(如黑龍江、四川、雲南、廣西等)的林業研究所(院)中,也都設立了森林工業方面的研究室(所)。至此,全國森林工業多學科的綜合性科學研究體系已經形成。森工科研單位在森林采運機械化和伐區工藝設計、木材綜合利用、林化產品的改性加工利用以及林業機械設備創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優異成績。

世界森林工業概況

世界一些林業發達國家,針對世界性的森林資源日趨減少,木材供求矛盾日益加劇,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對森林工業政策進行了調整,其特點有兩個方面:一是通過穩定森林採伐量,加強木材綜合利用來發展林產工業;二是重點發展精加工產品,擴大加工層次,以提高森林資源利用率。通過政策調整,世界森林工業總的趨向是:適當減少森林采運工業的投入,在不增加森林採伐量的情況下,充分利用採伐加工剩餘物,提高林產品精深加工技術,向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增加林產工業產值方向發展。

森林采運工業

世界一些林業發達國家如美國、加拿大、蘇聯、瑞典等國家20世紀70年代前,木材生產已實現了機械化作業,從70年代開始致力於提高全盤機械化,並向半自動化邁進。瑞典1985年前,在皆伐作業中全盤機械化比重已達72%。由於實現全盤機械化,木材生產單工序與多工序已組成成套機械繫統,如伐區作業機械繫統、木材裝運機械繫統和貯木場作業機械繫統,使森林采運綜合勞動生產率大有提高,如加拿大80年代中期已達13.2立方米/人·日,瑞典為7.1立方米/人·日。這些國家60年代廣為採用原條集運材生產工藝,如蘇聯1984年其比重達95%,而伐倒木集運材與原木集運材生產工藝各佔2.5%。隨著全樹生物量利用的開展,今後伐倒木集運材生產工藝與木片生產工藝將會得到一定的發展。運材多以汽車運材為主,水運仍佔一定比重,而森林鐵路運材則呈下降趨勢。林道網密度最高的國家有奧地利為33米/公頃,聯邦德國為29米/公頃,中等國家有瑞典10米/公頃,美國7米/公頃。

木材工業

最早是在18世紀中期,從制材工業發展起來的。1780年左右,在歐洲首先出現了機械制材。1850年帶鋸機的發明進一步提高了制材機械化水平。到20世紀80年代,制材工業發達國家已普遍採用按樹種和徑級進鋸,先剝皮、後檢測、再下鋸的新工藝。有些國家的大型制材企業已採用金屬探測、光電檢尺、X光透視缺陷部位和微型機控制下鋸和裁邊等新技術,實現了生產連續化和自動化。1840年,德萊塞爾(Dresser)首先獲得美國旋切機專利,以後法國卡蘭德(Carand)又獲另一專利。隨著旋切機的誕生,德國在19世紀中期建立了膠合板廠。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些膠合板工業先進國家,都注意通過新技術的應用來提高整個生產過程的連續化和自動化程度,提高設備的加工精度和工作效率,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勞動生產率、木材利用率和產品質量。80年代中期,經過二次加工的膠合板比重有所增加,如芬蘭已佔膠合板總產量的60~70%。英國於1898年,在圓網造紙機的基礎上,最早建立起纖維板廠。到20世紀80年代,全世界的纖維板生產仍以濕法為主,硬質纖維板1984年產量占纖維板總產量的60%左右。纖維板原料除利用小徑木和加工剩餘物外,還廣泛使用枝椏材、木片和鋸屑。用干法生產工藝製成的中密度纖維板,1981年產量已達317萬立方米,約占纖維板總產量的15%,其性能已接近天然木材和膠合板的水平。世界第一個裝備齊全的刨花板廠是1941年在德國建立的。70年代初,美國建成了世界第一家定向刨花板廠,爾後北美開始發展定向華夫板。隨著膠粘劑的改進和模壓工藝及設備的日臻完善,80年代刨花模壓成型產品發展很快,已廣泛應用於建築、交通、傢具、電器和包裝等部門。

林產化學工業

各國根據各自擁有的森林資源情況,其發展重點各有不同,大致可分為:①重視發展木漿造紙。②重視松香等天然樹脂生產。70年代以來其總的生產和消費水平基本保持穩定。普遍採用化學采脂法采脂,而松香、松節油再加工產品已有100多種。③利用木材幹餾法製取木炭和活性炭的產量,80年代逐年增加。④利用植物原料進行水解生產糠醛仍在發展,而利用廢材生產飼料酵母、酒精,只有蘇聯等少數國家在發展。⑤利用森林資源生產食用、葯用產品,現已得到重視。

森林工業展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森林工業在過去極其薄弱的基礎上,從開始興起直到發展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業體系,其發展速度之快及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作用的顯著,是完全應予以肯定的。但由於基礎薄、起步晚,與世界林業發達國家相比,不論在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產品質量、經濟效益等方面,都有相當大的差距,還不能適應國民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對林產品日益增長的需要。為扭轉這種局面,中國森林工業應當有戰略性長足的發展。其發展方向是:密切結合國情與林情,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切實按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不斷提高森林生產力,向以木材綜合利用為中心的合理開發、永續利用森林資源,以充分發揮森林的多種效益的方向發展。為此,主要抓好以下3項措施:①制定科學的、切實可行的發展戰略和長期規劃。要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方向,在合理利用現有森林資源,積極發展人工林定向培育的基礎上,力求森林采運工業的鞏固提高和穩定發展,大力發展林產加工工業,使森林工業的生產結構日趨合理。森林采運工業的發展,要密切結合森林資源的現實情況,立足於采育結合,認真貫徹以營林為基礎的方針,堅持集約經營、永續利用的原則,按既提高經濟效益,又兼顧生態效益的技術政策穩步發展。木材工業要致力於產品結構、企業布局和建設規模的調整,通過新技術的引進和技術改造,大力發展深加工,擴大二次加工新產品,提高經濟效益。今後制材和人造板企業的建立應接近原料基地,以發展中型企業為主,大型骨幹現代化企業必須在資源豐富、建廠條件優越的地方建立。林產化學工業要在繼續發展松香、栲膠等傳統產品的同時,重點發展制漿造紙工業,逐步建立育林—造紙加工一體化的綜合經營體系。②加強森林工業科學技術研究,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努力引進、消化、研究、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實現生產作業機械化、自動化、連續化和管理現代化,不斷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消耗,提高生產效率,盡快趕上先進國家水平。③加強森林工業教育。要適當調整改造專業結構,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繼續鞏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有計劃有重點地發展中等教育,加速培養亟需的中等技術人材;積極發展繼續工程教育,提高在職工程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大力加強職工文化教育和技術工人培訓,以適應森林工業現代化的需要。

❺ 什麼是森林工業經濟

為獲得森林工業產品而從事的經濟活動。森林工業的各種產品的生產和再生產(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各個環節)過程則是森林工業的全部經濟過程。它是林業生產、再生產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中國的森林工業經濟是以全民所有制為主導的,以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及少數個體所有制相結合的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因此,它的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的每個重要環節都必須根據國家需要和有計劃商品經濟的特點去組織它的生產活動。森林工業經濟包括木材采運工業經濟、木材工業經濟和林產化學工業經濟等。

森林工業經濟結構

包括所有制結構、產業結構和管理系統組織結構。中國的情況是:①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的經濟是森林工業經濟的主體,個體所有制及其他所有制經濟是森林工業經濟的補充。②產業結構的建立和形成通常是以社會的需求和國民經濟發展趨勢為基礎的。森林工業產業結構的基本內容是:木材采運產業(森林採伐、木材陸運及水運、貯木場作業等);木材工業產業(鋸材、人造板、傢具生產等);林產化學工業產業(木材提煉物生產、水解及熱解生產、紙漿及紙生產等);林業機械製造工業產業。③森林工業管理系統組織結構的建立是以所有制結構和產業結構為基礎的,為適應森林工業經濟管理的需要,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直至企業的分工、協作相互配合有計劃有組織的產、供、銷的組織管理系統。森林資源是影響森林工業經濟結構的重要因素,只有在森林資源許可採伐量及其他產品(如樹脂)可獲量的基礎上,並考慮整個林業生產和社會需求的情況下,建立起相應的木材采運、木材工業、林產化學工業及林業機械製造工業的產業結構才是適宜的。根據所有制結構及產業結構,建立相應的組織管理系統,建立一個與中國經濟體制和森林資源相適應的木材采運、木材加工、林產化學工業及林業機械製造工業等各方面之間有一定比例的森林工業經濟體系,是有重要意義的。

森林工業產品生產

對森林進行開發,以林木及其他森林資源作為原料而加工為社會需要的各種木製品及其他林產品的這一工業活動,在中國可追溯到秦、漢時期,甚至更早。但是把森林工業經濟作為一個獨立的經濟體,這僅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森林工業在國民經濟中日益顯示重要作用的情況下,才逐漸發展起來。1949年後,國家利用政權力量把森林工業經濟從官僚買辦階級、帝國主義者和地主資本家手中直接剝奪過來或通過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轉為全民所有或勞動群眾集體所有。中國原有森林工業基礎非常薄弱,生產力水平很低。1949年前,在木材采運方面,僅在東北有20多條總長1450公里運輸木材的窄軌鐵路,除殖民主義者和帝國主義者所組織的掠奪採伐外,其他方面從事採伐經營的則很少。南方林區的森林採伐,多數也僅是由小木商購買「青山」自行僱工採伐,通過小河運到大河,由大木商收購,再運到集散地出售。除利用森林鐵路進行較長距離的木材運輸外,其他木材採伐及集運作業基本上都是依靠人力、畜力和自然力(河流、冰雪)進行的。在木材加工方面,也只有鋸材和膠合板兩類產品生產,大部分設在東北林區及沿海大中城市,規模小、設備簡陋、機械化程度低,有些是木工作坊,採用的是傳統的手工作業。據記載,1948~1949年間東北林區僅生產鋸材57萬立方米。林產化學工業方面,也僅停留在初級產品階段,不僅產量低、品種少,而且生產技術也很落後。林業機械工業是處於空白狀態。1949年後,為適應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國家面對森林工業這種技術落後、生產布局不合理和生產規模不適應的局面,逐步實行了改造、調整,擴大了生產規模。木材采運工業生產的大中型國營企業由50年代初期的50多個發展到80年代131個,均分布在國有林區;在南方集體林區也普遍地增建了木材采運工程設施,設置了伐木場及林業局。原木生產能力由1949年的567萬立方米提高到1987年的6400多萬立方米。木材工業在經過國家有計劃地新建和擴建一些大型制材廠的同時,對原有私營小型制材廠實行了關、停、並、轉、遷的方針,不僅調整了布局,而且也進行了技術改造。人造板生產也有相應發展,全國制材廠由1956年的550個發展到80年代的2000個(包括制材車間),鋸材年生產能力由850萬立方米提高到3000多萬立方米,人造板年生產能力,1949年不足2萬立方米,到1987年發展到240多萬立方米。林產化學工業經過對原有企業實行布局調整和技術改造之後,大部分企業接近了原料生產基地,產品生產已進入深度加工為主的發展時期,產品品種從4類21種發展到11類112種。從1953年到1987年主要產品松香年產量從2.2萬噸增加到39.6萬噸,栲膠從120噸增加到5萬噸,紫膠從15噸增加到1909噸。林業機械製造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發展起來。到1986年全國林業機械廠已有77個,自行設計製造的機械產品有170餘種,基本上適應了森林工業經濟發展的要求。1949~1987年全國森林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增長情況如表。

中國森林工業部門企業為國家直接提供的產品以原木為主,鋸材比重較少。60~70年代,大力發展了鋸材加工能力,直接為國家提供的原木產品比重下降,人造板生產能力開始形成,林產化工產品生產有了初步發展。80年代開始,木材綜合利用產品,如纖維板、刨花板和林化工業有了較快的發展。

森林工業產品流通

中國森林工業產品的流通,從1949年以來大體上可分成3個階段:①1949~1952年為自由貿易階段。林業企業、商業部門、需材部門、合作社、個體商業者均通過木材市場及其他林產品市場進行交易。②1953~1980年為國家統一管理森林工業產品購銷階段。國營林業企業主要森工產品,由國家統一組織分配、調運(纖維板、刨花板未列入國家分配渠道),集體林區的木材產品,由木材經營部門統一組織收購、分配、訂貨和調運,統一管理木材市場,林產化學工業產品基本上由林業部組織經營,地方自行銷售。③1981年開始進入計劃木材市場和非計劃木材市場同時並存階段。國有林區林業企業主要執行國家木材銷售指令性計劃,產品由國家物資部門統一分配。林產化學工業產品中的松香等5種,由林業部門統一組織經銷。除國家指令性計劃外,也允許企業在國家控制的范圍內自由銷售少量計劃外的木材及其他林產品。由於流通體制改革,森工產品的價格也形成了兩種體系,即按指令性銷售部分的木材,執行國家統一規定價格,非指令性銷售部分的木材,則執行市場價格。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森林工業產品價格特別是木材產品價格,將會得到合理調整。

森林工業產品消費

森林工業的產品是多種多樣的,它在國民經濟中起著重要作用。如各種特殊用途的原木、板方材、膠合板、纖維板、刨花板、傢具、松香、栲膠、紫膠、紙漿等,都是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生產、生活方面不可缺少的物資。中國的生產維修每年需用的木材量約占整個木材消費量的65%,基本建設每年需用的木材量約佔15%,其他方面每年需要的木材量約佔20%。至於其他森林工業產品,如松香、松節油、橡膠、栲膠等都是輕重工業及國防工業的重要材料。中國廣大農民的住房、農具、家庭生活用品等都離不開木材。中國森林資源較少,為滿足國家建設和社會對森林工業產品的需要,政府和有關部門每年都根據可能條件,作了妥善的安排和供應。

閱讀全文

與林業是什麼工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蠟哪裡買最正宗 瀏覽:74
汽車電頻硫化率什麼意思 瀏覽:183
入手一輛賓士e一年要賺多少錢 瀏覽:629
一噸工業鹽是多少 瀏覽:348
賓士sl備胎在哪裡 瀏覽:961
工業指的是什麼工作 瀏覽:396
怎麼拆汽車空調 瀏覽:934
汽車車身有油漆怎麼辦 瀏覽:420
賓士降擋頓挫怎麼辦 瀏覽:397
奧迪大燈修復後多久會發黃 瀏覽:804
汽車安全氣囊歐姆要多少 瀏覽:84
進口寶馬有哪些代工廠 瀏覽:869
汽車返回鍵失效修復多少錢 瀏覽:269
合工大和上交大哪個汽車專業好 瀏覽:106
奧迪啟停電瓶怎麼更換 瀏覽:990
全南有哪些工業 瀏覽:215
賓士車標占車價多少 瀏覽:270
工業氮氣如何收費 瀏覽:748
滁州工業地坪多少錢一平方 瀏覽:16
汽車過多久可以轉彎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