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看待當今食品工業的發展
食品工業是傳統民生產業,更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已成為我國經濟中高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在實施製造強國戰略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
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是打好三大攻堅戰開局之年,也是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起步之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下,在社會各界大力支持和行業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食品工業認真落實中央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
面對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消費增速放緩等宏觀形勢不利因素,食品工業推進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舊動能轉換,增加有效供給,這既是食品工業轉型升級的需要,也是滿足消費升級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更是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工業和信息化部作為食品工業行業主管部門,始終堅持以「安全為先」,把保障食品質量安全作為促發展、惠民生的重點工作。通過制定和實施發展規劃、產業政策和行業標准,推動食品工業優化結構和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產業發展質量。
通過引導和支持食品生產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加快提升食品企業質量安全保障能力和智能化水平:通過推進食品工業企業誠信體系建設,督促企業樹立誠信理念,完善誠信管理制度,落實主體責任,推動建立質量安全長效機制,促進食品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❷ 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看待工業化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兩步走」戰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現代化具有豐富的內涵,包括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科技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等多個方面。工業是國民經濟中規模最大、創新最活躍的物質生產部門,工業現代化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中具有支撐和保障作用。綜合來看,工業現代化既遵循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又體現國家間的差異性;既具有時代性特徵,又是一個動態的、持續推進的歷史進程。對此,我們需要全面理解、綜合把握。
工業現代化具有規律性。各國工業發展都會經歷規模從小到大、水平從低到高的過程。工業現代化是工業發展的高級階段。綜合世界各國工業化經驗來看,工業現代化是指一國工業在技術水平、生產效率、國際競爭力、分工地位等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具有全球價值鏈掌控力、產業鏈安全得到充分保障的狀態。實現工業現代化,需要有一批具有活力的微觀主體作支撐。對我國而言,這些具有活力的微觀主體具體包括,由國家實驗室體系、大學和科研機構、企業研發力量等構成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由全球領先的行業龍頭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構成的企業群體,由企業家、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工人等構成的人才隊伍。
工業現代化具有差異性。對於各個國家而言,雖然工業現代化的外在表現特徵大致相同,但由於各國在資源稟賦、經濟體制、產業沿革等方面存在差異,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及其內部結構、產業政策、企業主體等方面會存在很大不同,工業現代化在各個國家的內在表現也會不同。我國擁有齊全的產業門類、完整的產業鏈條和完善的產業配套,推進工業現代化需要保持這一優勢,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強化前沿科技創新,加快提升工業技術水平,為推進工業現代化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工業現代化具有時代性。當代工業發展的突出特點是數字化和綠色化。要看到,各個時代具有不同的技術條件、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工業現代化也會帶上它所處時代的烙印。當前,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的突破、成熟,數字化智能化成為工業發展的方向,推動工業部門的生產要素、生產方式、組織結構、生產流程、產品形態等發生全方位的深刻變革。還要看到,綠色低碳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綠色是現代工業的底色,這對工業生產過程中所需的原材料以及生產工藝、最終產品、環境影響、回收循環等提出更高的標准。工業部門必須大力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深入實施綠色製造,提升綠色低碳技術、綠色產品、服務供給能力,從而更好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提供支撐。
工業現代化具有動態性。工業現代化是一個持續推進的過程。科技創新永不停息,不斷催生新產品、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並會推動既有產業發生變革,給工業現代化注入新的內容。隨著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在升級,對工業現代化也提出新的要求。此外,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不斷變化,要求一個國家參與全球分工合作的水平、模式作出相應調整,工業現代化也將具有新的內涵。
總的來看,我國推進工業現代化,需要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充分發揮我國體制機制、市場規模、產業基礎等方面的優勢,堅持新發展理念,強化創新驅動,全面提升我國工業技術、生產效率、數字化綠色化水平和全球分工地位。在這一過程中,既要補短板,縮小我國在產業鏈關鍵環節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技術差距,提高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又要大力推進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增強國際競爭力,還要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搶佔新興產業發展新機,不斷提升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❸ 你怎麼看待工業化工作
工業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階段,它為人類創造了更多的財富和物質生活條件。因此,我們應該積極看待工業化工作的重要性,並且在推動工業化的過程中合理地處理好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各種問題。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待工業化工作:
1. 經濟效益:工業化能夠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提高國民經濟水平,增加國家財富。這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
2. 環境保護:工業化對環境污染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可以採取各種措施來降低其負面影響,例如開展環保科技研究和推廣先進的環保設好配備等。
3. 社會責任:企業應該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為當地社區提供就業機會、繳納稅收、支持慈善事業等,同時也需要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確保安全生產和員工權益。
總之,工業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需要綜合山吵考慮各種因素,採取合適的措施來推逗襪侍進工業化的發展,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❹ 如何看待我國工業發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工業發展是無可避免環境污染。但發展工業是為了經濟發展、社會需要…所以為了降低工業污染…只有提高科學、科技含量才能更好地保護環境是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並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做好綜合的治理,以創造出適合於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
保護環境其內容主要有:
(1)防治由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包括防治工業生產排放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放射性物質以及產生的雜訊、振動、惡臭和電磁微波輻射,交通運輸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液體、雜訊,海上船舶運輸排出的污染物,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學品,城鎮生活排放的煙塵、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建設和開發活動引起的環境破壞,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公路干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污染和影響。
(3)保護有特殊價值的自然環境,包括對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特殊的自然發展史遺跡、地質現象、地貌景觀等提供有效的保護。 另外,城鄉規劃,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樹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長和分布、合理配置生產力等,也都屬於環境保護的內容。環境保護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動和主要任務之一。我國則把環境保護宣布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並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以保證這一基本國策的貫徹執行。
(4)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近年來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
目前,我國的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污染物排放量還相當大,遠遠高於環境的自凈力;工業污染治理任務仍相當繁重,有些經過治理的地方又出現反復,城鎮生活污染比重明顯增加;不少地區農業水質,土質污染日漸突出,有些地方的農副產品有害殘留物超標,影響人體健康和產品出口;部分地區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劇,等等。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仍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嚴峻的環境形勢迫使我們必須做出選擇:是持續發展還是自我毀滅。毫無疑問,我們應當刻不容緩地採取有效措施,防治環境污染與破壞。否則,日益惡化的環境將使我們在其他領域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黯然失色。因此,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我們在保持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同時,必須把環境保護放在突出的位置。我們應該認識到:保護和改善環境也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
我們應該保護環境,否則人類會加速滅亡! 護環境!
❺ 如何看待工業時代的歷史潮流
工業時代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其歷史潮流影響深遠。以下是我的看法:
1. 工業革命改變了人類社會的面貌。在工業時代,人類經歷了從手工製造到機器生產的巨大轉變。這一轉變改變了社會的生產方式、經濟結構、生活方式等方面,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2. 工業時代加速了全球化進程。工業革命帶來的機器生產和新技術,使得皮塵貿易和交通變得更加便捷。工業時代還加速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使得國際貿易、跨國投資等成為可能。這一時期的全球化,對世界歷史液握纖產生了深遠影響。
3. 工業時代加劇了環境問題。隨著工業的發展,大量的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導致了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破壞。這一問題至今仍然存在,成為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
4. 工業時代推動了科技的進步。隨著工業的發展,許多新技術和發明不斷涌現,例如蒸汽機、電力、化學工業、航空等。這些技術的進步,推動了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人類生活鬧仿更加便利和舒適。
總之,工業時代是人類歷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時期,它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工業時代的歷史潮流既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也帶來了許多挑戰和問題,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和應對。
❻ 如何看待工業化工業化是現代化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
推進工業化進程是當下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中國作為後工業時代的強國,正應該把構建工業現代化作為一項當前乃至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常抓不懈,才能在快速構建強國經濟體中發揮強有力的依託。
❼ 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和走勢
怎樣看待上半年7%的經濟增速?經濟走勢呈現哪些特點?下半年如何繼續保持良好勢頭?宏觀政策是否會出現變化?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圍繞當前經濟形勢和走勢的熱點問題進行了解答。
上半年經濟穩中向好、穩中有進
記者: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總體情況如何?
發展改革委秘書長李朴民:今年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發展環境,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果斷決策,主動引領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加強多重目標、多種政策、多項改革的統籌協調。同時,強化政策措施的督促檢查,政策效果逐步顯現,經濟運行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穩中有進。
「穩」包括六個方面,即增速穩、消費穩、物價穩、就業穩、農業穩和收入穩。「好」和「進」,主要表現在經濟結構加快調整優化,新的增長點加快孕育,新的增長動力加快形成。
但是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世界經濟弱勢復甦,又面臨美國貨幣政策走向、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地緣政治沖突等新的不確定因素,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實體經濟運行呈現新亮點
記者:上半年我國實體經濟運行有哪些亮點和積極因素?
經濟運行局副局長李雲卿:今年以來,隨著穩增長政策措施效果的不斷顯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步伐持續推進,新經濟增長點加快孕育,積極因素不斷增多,除服務業比重不斷提高之外,實體經濟運行還有一些亮點。
第一,工業生產增速連續三個月回升,東部地區的支撐作用增強。第二,高技術產業保持了較快增長,高耗能產業增速明顯回落。第三,工業企業利潤降幅收窄,製造業利潤保持增長。第四,新興產業和消費領域投資保持了快速增長,傳統製造業領域投資持續下降。第五,新業態快速發展,終端消費相關的行業運行向好。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9.1%。與終端消費相關的輕工、紡織、醫葯行業增加值增速比全部工業增速分別高0.3、0.5和3.6個百分點。
下一步經濟走勢總體上保持樂觀
記者:中國經濟下一步走勢如何?
綜合司副司長高杲: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整個世界經濟包括中國經濟都進入了一個深度調整的時期,世界經濟復甦仍然處在一個艱難曲折的過程當中。從近幾年來看,在三期疊加的大背景下,我國經濟結構處在深度調整之中,經濟增長的動力處在深刻的轉換之中,體制機制也處在深刻的變革之中,進入了經濟增速放緩的時期,而且這個時期可能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這樣的大背景下來看,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7%,能夠實現總體平穩是非常不容易的。
從下一步走勢來看,各方面可能影響經濟平穩運行的因素仍然存在,下行壓力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對下一步走勢,我們總體上保持樂觀的態度,但是各方面應做好應對更加復雜、更加困難情況的准備,絲毫不能鬆懈。
下半年宏觀政策相機預調微調
記者:下半年要繼續保持良好勢頭,宏觀經濟政策是否會出現變化?
高杲: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充分說明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決策部署是完全正確的,宏觀經濟政策是適宜得當的。下半年,還應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我們要密切跟蹤國內外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針對經濟運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做到靈活施策、精準發力,相機預調微調。
從工作的著力點來說,要注重釋放有效需求,更好地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更加註重依靠創新驅動發展,更加註重改革措施的落地見效。同時,進一步加大對困難行業、困難地區、困難群體的幫扶力度,健全完善風險防控與化解機制,進一步穩預期、穩運行、穩信心,共同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❽ 我國工業分析的現狀如何
導語:我國工業生產自十八大以來保持了中高速增長,新興產業生產增長較快,傳
我國工業生產自十八大以來保持了中高速增長,新興產業生產增長較快,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為實現國民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以下對中國工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
中國工業的現狀
(一)我國工業在復雜嚴峻的經濟環境中保持了中高速增長。2013年至2015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實際增長8%。分門類看,製造業年均增長9%,采礦業年均增長4.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年均增長3.8%。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年均增長4.4%;集體企業年均增長2.4%,股份制企業年均增長9.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年均增長6.1%;私營企業年均增長10.4%。近年來,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外需疲軟的現象未明顯改觀,主要發達經濟體回升不及預期,新興經濟體增速也普遍回落。根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數據,2013年至2015年期間,世界製造業年度同比增速僅在2%至4%的區間徘徊,我國工業增長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仍位居前列。中國工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指出,在國內外經濟環境趨於復雜嚴峻的背景下,我國工業實現中高速增長尤為不易。
(二)企業效益水平整體良好,單位勞動產出明顯提高。2013年至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6.3%,利潤總額年均增長4.2%。其中,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7.3%,利潤總額年均增長8.6%,均高於規模以上工業整體水平。從人均創造的主營業務收入看,單位勞動產出的上升體現出企業提質增效的進展。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人均主營業務收入達117.4萬元,與2012年98.8萬元的水平相比,三年內提高了18.6萬元,提高18.9%。
中國工業的發展趨勢
據中國工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中國工業的發展趨勢呈現以下幾點:
一是工業發展呈現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變的新常態。增長狀態的變化主要是由於我國工業發展的內外部條件已經發生深刻變化,導致工業的潛在增長率出現趨勢性下降。這種下降不僅是周期性的變化,而是具有發展階段轉換帶來的趨勢性減速特徵。
二是工業發展的要素支撐條件正在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作為我國工業30多年高速增長的重要支撐條件,低成本要素的保障程度不斷下降,工業增長面臨著全方位的高成本約束,原有的「低成本投入、低水平擴張、低價格競爭」的增長模式面臨重大挑戰。但另一方面,我國技術創新能力有所增強,在部分產業領域取得突破。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指引下,我國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已經初步形成,技術創新環境得到改善,技術創新意識和技術創新能力得到增強。
三是產能過剩普遍存在導致很多行業面臨嚴峻的市場挑戰。在外部需求低迷、國內經濟增速回落的雙重影響下,我國一些行業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情況。產能過剩長期持續不僅導致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而且阻礙企業技術進步,不利於行業健康發展。
四是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大給工業集約綠色發展提出新要求。當前,我國資源對外依賴程度不斷提高,產業發展的資源成本越來越高;長期積累的生態環境矛盾正在集中顯現。中國工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指出,在日益嚴峻的資源環境形勢下,工業發展亟待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的傳統發展模式向更多地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的精益發展模式轉變,在資源利用方式上由粗放型向集約節約型轉變,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經濟發展方式。
❾ 我國製造業增加值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該如何看待製造業領域的發展前景
我國製造業領域的發展前景還是非常廣闊的,非常值得大家期待。我國製造業的增加值連續很多年都居於世界首位,這也正說明了我國製造業的背景非常強大,是名副其實的製造業大國。無論是工業門類還是製造業規模,都遙遙領先其他國家。特別是在很多工業領域,我們已經進入了世界前列,發展空間十分巨大。
3.我國製造業領域還需要抓住互聯網帶來的機遇,發展前景才能夠更加光明
工業互聯網的助推能夠讓工業進一步發展,而我國的製造業也需要與多個領域融合發展。特別是一些提高生產管理效率的工具應該利用上,要提高工業的生產質量與效率,並且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轉型,多一些自主研發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