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農業如何工業化

農業如何工業化

發布時間:2022-03-08 03:47:11

① 公業化初期,農業以什麼方式為工業化提供資本貢獻

農業提供食物養活額外的工業人口。工業反過來通過各種產品促進農業開發。

② 中國是如何實現工業化的

新中國的現代化,主要包括經濟上的工業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上的科學化和理性化等三個方面的主要內容,其核知心是工業化問題。
新中國工業化的發展歷程:
1、過渡時期(1949—1956年):新中國通過沒收官僚資本,建立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平抑物價,統一財經;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先合理調整後社會主義改造;超額完成一五計劃等措施使新中國的工業化全面道起步。2、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1966年):基本建設投資近千億元,石油電力工業發展迅速,交通運輸業也有較大發展,但「大躍進」三年造成了我國工業的畸形發展。③文革時期(1966-1976年):受「階級斗爭為綱」的影響,除交通運輸業外其他版均處於倒退的局面,新中國工業出現了嚴重挫折。④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1978年以來):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決策,為我國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邁出了關鍵的一步。農村中權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城市中企業管理體制和所有制結構的變化,沿海經濟特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開辟,推動了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從而大大加速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進程。

③ 如何實現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協調發展

(一)推進城鄉聯動改革,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
(二)扭轉城鎮化發展偏差,加快中小城市發展;
(三)注重內源驅動發展,加快傳統產業轉型;
(四)創新農業經營機制,加快現代農業發展;
(五)優化「三化」發展政策,實現「三化」協調發展。

④ 農業要不要工業化 現代農業靠的是低碳

您所說的工業化應該是指機械化

現代農業也需要機械化 這樣效率更高

⑤ 近代工業化形成之前的農業狀況是怎樣的

在近代工業化形成之前,農業勞動者即「荷鋤者」通過其勞動從物質上支撐著歐洲文明,他們的貢獻比其他任何階層更大。不過,雖然看起來令人目瞪口呆,但在1050年前,他們甚至連把鋤頭也沒有。

加洛林時代的農具清單表明,就連在最富裕的農業庄園里,金屬工具也極為罕見,甚至木製工具也數量不多,許多農業勞動者確確實實只能徒手與自然搏鬥。約1050至1250年間,一切都發生了變化。在這大致二百年的時間里,一場農業革命發生了,它完全改變了西歐農業的性質,並大大提高了農業的產量。

⑥ 怎樣實現農業現代化

一、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內涵
當前,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農業農村也面臨重要的發展時期,黨中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地提出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意義重大而深遠。第一,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是「三農」理論的重大創新,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新時期「三農」理論體系;第二,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符合我國的國情,符合現代農業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是推進中國現代農業發展的理論依據;第三,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理論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必然要求;第四,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是促進農業穩步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第五,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展現了用工業化的思維抓好農業,用城鎮化的方式建設農村,用現代化的進程轉變農民的美好願景和今後農業農村發展的方向。
第一種觀點是過程論。他們認為農業現代化不僅包括農業生產過程的現代化、流通過程的現代化,還包括消費過程的現代化。此外,還包括農村的現代化和農民的現代化。也就是說,農業現代化不是農業領域中的一個方面、單一過程的現代化,而是全方位、全過程的現代化,最重要的是人的現代化(徐更生,1993;張仲威,1994;馬煥喜,1998;梁榮,2000)。
第二種觀點是制度論。他們認為農業現代化是由於科學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擴張而引發的組織制度、方法的變革與創新。因此,農業現代化就是最終破除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制度現代化(張葉,1999;王明華,2001)。
第三種觀點是配置論。他們從資源配置角度出發,認為農業現代化是通過有效的資源配置提高土地生產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農業現代化是體制系統(主要為產權制度和價格制度)、生產力系統(主要為農業裝備、農業科技、農業管理和農業人力資本)和作為保證(農業現代化)的農用生產資料工業及流通體系三大系統的有機統一體(蔣伏心,1996)。
第四種觀點是可持續發展論。他們認為農業現代化的完整涵義就是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生產手段裝備農業,以先進的科學方法組織和管理農業,提高農業生產者的文化和技術素質,把落後的傳統農業逐步改造成既具有高度生產力水平又能保持和提高環境質量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農業過程(黃國楨,2001)。
第五種觀點是轉變論。他們從歷史演進的角度出發,認為農業現代化是一個綜合的、世界范疇的、歷史的和發展的概念,它作為一個動態的、漸進的和階段性的發展過程,在不同的時空條件下,隨著人類認識程度的加深而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他們把農業現代化定義為:傳統農業通過不斷應用現代先進科學技術,提高生產過程的物質技術裝備水平,不斷調整農業結構和農業的專業化、社會化分工,以實現農業總要素生產率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農業持續發展的過程,農業現代化即是由傳統的生產部門轉變為現代的產業部門(顧煥章,1997;牛若峰,2001)。
第六種觀點是一體論。他們從世界經濟一體化以及中國加人WTO的戰略高度出發,認為農業現代化不是在一個封閉狀態下的獨善其身的過程,而是一個不斷國際化和知識經濟的武裝過程(杜曉君,1995;閔耀良,2001)。
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農業現代化的基本內涵,都有一定道理,有助於推動更進一步研究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他們在重新審視中西方農業現代化之後,明確指出,中國農業的現代化道路應根據中國的國情、國力、農情、農力,選擇走一條既要重視機械化、化學化和水利化,又要側重生物技術採用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那麼,什麼是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首先,中國有七八億農民,人均耕地1.41畝,越是這樣,我們越是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要用工業化的思維抓農業,依靠科技來提升農業,依靠農業機械化來進行規模經營,依靠農業龍頭企業來組織高效農業。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中國現代農業的發展道路,可以概括為:以保障農產品供給、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提高勞動生產率、資源產出率和產品商品率為途徑,以現代科技和裝備為支撐,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發揮市場機制和政府調控的作用,建成農工貿緊密銜接、產供銷融為一體、多元化的產業形態和多功能的產業體系。這是在總結國內外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經驗、結合我國農業發展現狀和基本國情、概括許多專家學者觀點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
這樣理解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目前我國農業生產力水平不高,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因此,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提高農業科技水平,通過增加資本投入、應用現代科技和裝備、適度集中土地和強化組織管理等來提高農業效益。第二,現代農業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農民從事農業的主要目的是為市場提供商品,實現利潤最大化。我國農戶的經營規模普遍較小,農產品商品率和農業資源配置的市場化程度較低,因此迫切需要加強市場機制和政府調控的綜合作用。第三,一以產業化方式經營農業已成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特徵。我國有2.5億左右農戶,廣大農村仍屬於分散的小農經濟,與市場的有效銜接非常困難,因此,推進農業現代化必須建成農工貿緊密銜接、產加銷融為一體、多元化的產業形態和多功能的產業體系。還要大力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社,發揮農民合作社的橋梁作用。第四,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糧食安全關系重大,解決好吃飯問題是頭等大事。否則。工業化、城鎮化乃至整個經濟社會發展都將難以持續進行。

⑦ 農業化國家如何戰勝工業化國家

這是個偽命題。
發達國家都是依靠內需,而非出口。

⑧ 農業的工業化(農業的現代化),工業的農業化,大家談談!

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現象,土地上本來就承載不了那麼多農民,農業也不需要那麼多勞動力,隨著農業現代化程度的提高,其對勞動力的需求一直在減少。雖然中國的耕地在減少、農業從業人口在減少,但是中國農業卻年年豐收,這主要得益於農業基礎設施和科學技術的貢獻,也是農業現代化的體現。

中國正處地劇烈的城市化進程之中,這是其它國家發展過程中也曾經經歷過的,但是不同之處在於,中國的社會發展太快,城市化進程也非常迅猛。越來越多的人在城裡工作,城市是消化勞動力的主要場所,農民進城也是再自然不過的了。變農民為市民,引導農民從事其它行業是中國人口就業的必然之路,實際上,現在的中國從事農業生產、以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人口已經很少了,但是由於受城鄉二元結構的制約,在中國農民的定義仍然局限於戶口標准,這已經完全脫離實際了!

傳統化石燃面臨資源枯竭的窘境,當然事實沒有那麼嚴重,各種化石燃料仍有很大潛力,但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核能、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的比重會不斷增大,各種清潔的、可再生燃料是未來的能源的發展方向之一,以乙醇為主要介質的生物燃料必將在未來扮演重要角色,所以農業也是未來燃料的一個重要來源,在巴西生物燃料已經佔到了很大的比重,在我國乙醇柴油也有廣泛的使用。但是生物能源的開發並不意味著會消耗大量勞動力,因為現在的生物燃主要來源於甘蔗和桔桿等,這類作物要麼本身就是農業的廢棄物,要麼適合於大規模機械化的種植,不像蔬菜那樣需要精工細作,因而不應把生物燃料的開發作為解決農民就業問題的重點。

⑨ 如何保護好農業傳統文化,工業化會使傳統農業文化衰敗嗎

一直以來,學界對農村衰落的原因看法不一,部分人認為農村的衰落是被動的,與工業化和城市化相關,這種觀點的論據很簡單:工業和城市「擠占」了本應屬於農村的資源和人口,導致農村不可避免的衰落。這種觀點是否有道理?我們以19世紀的歐洲農村為例,多層分析。



綜上所述,19世紀歐洲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方興未艾,農村在這種大環境下的改變,並不是衰落,而是通過改變「慣性」的生活方式,努力尋找屬於自己的時空坐標。

閱讀全文

與農業如何工業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鍍膜後多久打蠟 瀏覽:8
賓士e260l多久上市時間 瀏覽:463
一八款奧迪a4l價格多少錢 瀏覽:715
小路上汽車排長隊的場面怎麼描述 瀏覽:884
寶馬破窗工具在哪裡 瀏覽:40
寶馬8缸的如何拆卸發電機 瀏覽:898
捷豹ftype與寶馬z4哪個好 瀏覽:56
賓士smart般多久要保養 瀏覽:89
梅賽德斯賓士兩個人坐加多少氣壓 瀏覽:29
奧迪啟停馬達可以用多久 瀏覽:507
賓士e300懸掛是什麼 瀏覽:364
奧迪q5車里的杯架怎麼打開 瀏覽:418
公明塘尾工業區有哪些廠 瀏覽:607
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如何 瀏覽:932
老版奧迪a3如何收後視鏡 瀏覽:135
賓士的發電機哪個品牌好 瀏覽:118
汽車專業哪裡找工作 瀏覽:859
寶馬730保險多少錢 瀏覽:916
寶馬百年老店有哪些 瀏覽:268
賓士a200l發動機需要多少錢 瀏覽: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