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農業如何盤活工業

農業如何盤活工業

發布時間:2023-05-25 00:29:52

⑴ 如何處理好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關系

(1)要以工業為主導,把重工業作為我國經濟建設的重點,同時必須充分注意發展農業和輕工業。
(2)要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以農輕重為序發展國民經濟。
(3)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即強調發展工業和發展農業,同時並舉重工業和輕工業,同時並舉中央工業和地方工業,同時並舉,等等。

⑵ 近代中國農業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促進工業發展的例子有哪些

1、種植業中包括糧、棉、油、麻、絲(桑)、茶、糖、菜、煙、果、葯等農作物的產量提高,直接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原材料,糧食加工成豐富的食物產品,棉花加工成衣物等。

2、林業中木材可以為工業中的傢具產品、紙張產品、建築材料等提供原材料。在1840年以後的整個近代時期,隨著工業干鮮果品對外輸出亦有所增加。

3、畜牧業中的雞、鴨、牛、羊、豬等為工業發展提供奶製品、肉製品等原材料。甲午戰爭後,城鎮附近和鐵路沿線地區的乳牛、肉用牛以及豬、雞、鴨、鵝的商業性飼養有所發展。

4、漁業中的近海捕撈,海水養殖和遠洋捕撈、淡水產品的養殖等為工業中魚類產品等提供原材料。

5、副業中包括採集、漁獵以及家庭手工業如編織、刺綉等又可以為工業發展提供半成品等。

(2)農業如何盤活工業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農業生產的相關特點:

1、耕作技術方面,中國農業雖屬集約型,講求精耕細作,但工具落後,技術保守。

2、在半殖民地條件下,中國農業一方面被捲入世界市場,出現了某些農產品的高度商品化;另一方面在裝備和技術上並無重大變革。

3、雖有少量化肥、農葯和農機具的輸入、製造或租賃,但僅限於農業科研實驗單位和少數資本主義性質的農場或富裕農民使用,無助於整個農業技術裝備的改善。相反,不少地區役畜減少,被迫以人力代替畜力,肥料和大型農具短缺,以致地力耗竭,收成下降。

⑶ 請舉例說明工農業生產是如何相互支持的

農業是工業的基礎,農業為工業的發展提供原材料和發展動力,如胡賀農業種植棉花,可以為紡織工業提供原料;種植甘蔗可以為鬧散製糖工業提供原材料;種植花生可以為食品工業提供原材料等等。

農業生產作為一個經濟過程,既要追求高產,還必須強調效率,要計量產出產品數量與消耗資源數量,以及二者之間的產投比。

包括農業系統輸出產品的總量與輸入資源總量之間的比值,也包括初級生產與次級生產的每一子系統的生產產品與其消費資源量之比,實質上是一系列的生態效率與功能問題。

(3)農業如何盤活工業擴展閱讀:

在生活方面,農業是生活的基礎保障,沒有農業我們餐桌上的米飯就沒有來源。衣、食、住、行與農業息息相關。

在生產方面,農業屬於第一產業提供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品。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各行各業都離不褲彎派開農業。

⑷ 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如何實現循環經濟(農業呢)

循環經濟包括清潔生產(工業)和生態農業。
一、循環經濟與傳統經濟
傳統經濟是「資源-產品-廢棄物」的單向直線過程,創造的財富越多,消耗的資源和產生的廢棄物就 越多,對環境資源的負面影響也就越大。
循環經濟則以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從而使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相互和諧,促進資源永續利用。 因此,循環經濟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經濟模式的根本變革。其基本特徵是:
在資源開采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率。
在資源消耗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在廢棄物產生環節,要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
在再生資源產生環節,要大力回收和循環利用各種廢舊資源。
在社會消費環節,要大力提倡綠色消費。
一句話,傳統經濟是消耗資源,產生污染。循環經濟盡量做到全環節的無污染,循環利用。

二、實現的三條技術路徑
(一)資源的高效利用。
資源效率的提高要依靠科技進步和制度創新,提高資源的利用水平和單位要素的產出率。
1、在農業生產領域,一是通過探索高效的生產方式,集約利用土地、節約利用水資源和能源等。如推廣套種、間種等高效栽培技術和混養高效養殖技術,引進或培育高產優質種子種苗和養殖品種,實施設施化、規模化和標准化農業生產,都能夠提高單位土地、水面的產出水平。通過優化多種水源利用方案,改善溝渠等輸水系統,改進灌溉方式和挖掘農藝節水等措施,實現種植節水。通過發展集約化節水型養殖,實現養殖業節水。二是改善土地、水體等資源的品質,提高農業資源的持續力和承載力。通過秸稈還田、測土配方科學施肥等先進實用手段,改善土壤有機質以及氮、磷、鉀元素等農作物高效生長所需條件,改良土壤肥力。利用酸鹼中和原理和先進技術改造沿海的鹽鹼地,或種植特效作物對鹽鹼地進行長期土壤改良,提高鹽鹼地的可種植性。控制農葯用量,嚴禁高毒農葯,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膜,推廣可降解農膜,減少其對土壤的侵蝕;畜禽養殖排泄物採取生態化處理,減少其對水體污染。適時調整放養密度和品種、合理投餌與施肥,防止養殖水域和灘塗的水質與塗質惡化。減少使用抗生素等葯物,保證農作物產品和畜禽產品滿足健康標准。
2、在工業生產領域,資源利用效率提高主要體現在節能、節水、節材、節地和資源的綜合利用等方面,是通過一系列的「高」與「低」、「新」與「舊」的替代、替換來實現的,圍繞工業技術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通過高效管理和生產技術替代低效管理和生產技術、高質能源替代低質能源、高性能設備替代低性能設備、高功能材料替代低功能材料,高層工業建築替代低層工業建築等來促進資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另一方面,圍繞資源的合理利用,在一些生產環節用余熱利用、中水回用,零部件和設備修理和再製造,以及廢金屬、廢塑料、廢紙張、廢橡膠等可再生資源替代原生資源、再生材料替代原生材料等資源化利用等以「低」替「高」、「舊」代「新」的合理替代,實現資源的使用效率提高。
3、在生活消費領域,提倡節約資源的生活方式,推廣節能、節水用具。節約資源的生活方式不是要削減必要的生活消費,而是要克服浪費資源的不良行為,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消耗。
(二)資源的循環利用。
通過構築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鏈,建立起生產和生活中可再生利用資源的循環利用通道,達到資源的有效利用,減少向自然資源的索取,在與自然和諧循環中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1、在農業生產領域,農作物的種植和畜禽、水產養殖本身就要符合自然生態規律,通過先進技術實現有機耦合農業循環產業鏈,是遵循自然規律並按照經濟規律來組織有效的生產。包括:一是種植——飼料——養殖產業鏈。根據草本動物食性,充分發揮作物秸稈在養殖業中的天然飼料功能,構建種養鏈條;二是養殖——廢棄物——種植產業鏈。通過畜禽糞便的有機肥生產,將豬糞等養殖廢棄物加工成有機肥和沼液,可向農田、果園、茶園等地的種植作物提供清潔高效的有機肥料;畜禽糞便發酵後的沼渣還可以用於蘑菇等特色蔬菜種植;三是養殖——廢棄物——養殖產業鏈。開展桑蠶糞便養魚、雞糞養貝類和魚類、豬糞發酵沼渣養蚯蚓等實用技術開發推廣,實現養殖業內部循環,有利於體現治污與資源節約雙重功效;四是生態兼容型種植——養殖產業鏈。在控制放養密度前提下,利用開放式種植空間,散養一些對作物無危害甚至有正面作用的畜禽或水產動物,有條件地構築「稻鴨共育」、「稻蟹共生」、放山雞等種養兼容型產業鏈,可以促進種養兼得;五是廢棄物——能源或病蟲害防治產業鏈。畜禽糞便經過沼氣發酵,產生的沼氣可向農戶提供清潔的生活用能,用於照明、取暖、燒飯、儲糧保鮮、孵雞等方面,還可用於為農業生產提供二氧化碳氣肥、開展燈光誘蟲等用途。農作物廢棄秸稈也是形成生物質能源的重要原料,可以加以挖掘利用。
2、在工業生產領域,以生產集中區域為重點區域,以工業副產品、廢棄物、余熱余能、廢水等資源為載體,加強不同產業之間建立縱向、橫向產業鏈接,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再生利用。如圍繞能源,實施熱電聯產、區域集中供熱工程,開發余熱余能利用、有機廢棄物的能量回收,形成多種方式的能源梯級利用產業鏈;圍繞廢水,建設再生水製造和供水網路工程,合理組織廢水的串級使用,形成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產業鏈;圍繞廢舊物資和副產品,建立延伸產業鏈條,可再生資源的再生加工鏈條、廢棄物綜合利用鏈條以及設備和零部件的修復翻新加工鏈條,構築可再生、可利用資源的綜合利用鏈。在生活和服務業領域,重點是構建生活廢舊物質回收網路,充分發揮商貿服務業的流通功能,對生產生活中的二手產品、廢舊物資或廢棄物進行收集和回收,提高這些資源再回到生產環節的概率,促進資源的再利用或資源化。
(3)廢棄物的無害化排放。
通過對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減少生產和生活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在農業生產領域,主要是通過推廣生態養殖方式,實行清潔養殖。運用沼氣發酵技術,對畜禽養殖產生的糞便進行處理,化害為利,生產製造沼氣和有機農肥;控制水產養殖用葯,推廣科學投餌,減少水產養殖造成的水體污染。探索生態互補型水產品養殖,加強畜禽飼料的無害化處理、疫情檢驗與防治;實施農業清潔生產,採取生物、物理等病蟲害綜合防治,減少農葯的使用量,降低農作物的農葯殘留和土壤的農葯毒素的積累;採用可降解農用薄膜和實施農用薄膜回收,減少土地中的殘留。
在工業生產領域,推廣廢棄物排放減量化和清潔生產技術,應用燃煤鍋爐的除塵脫硫脫硝技術,工業廢油、廢水及有機固體的分解、生化處理、焚燒處理等無害化處理,大力降低工業生產過程中的廢氣、廢液和固體廢棄物的產生量。擴大清潔能源的應用比例,降低能源生產和使用的有害物質排放。
在生活消費領域,提倡減少一次性用品的消費方式,培養垃圾分類的生活習慣。

附:高中地理課本豬——沼——田,那就是循環經濟在農業上的例子。
工業例子有一道題,葡萄生產葡萄酒,然後葡萄皮製葯。。。

⑸ 古代農業的發展是如何促進手工業與工商業發展的

古時候人們吃的是爬蟲走獸、果菜螺蚌,後來人口逐漸增加,食物不足,迫切需要開辟新的食物來源。神農氏為此遍嘗百草,備歷艱辛,多次中毒,又找到了解毒的辦法,終於選擇出可供人們食用的穀物。接著又觀察天時地利,創制斧斤耒耜,教導人們種植穀物。於是農業出現了,醫葯也順帶產生了;同時人們還掌握了制陶和紡織的技術。

原始農業是從採集漁獵經濟中直接發生的,種植業處於核心地位,家畜飼養業作為副業存在,隨著種植業的發展而發展,同時又以採集狩獵為生活資料的補充來源,形成農牧采獵並存的結構。這種結構導致比較穩定的定居生活,與定居農業相適應,豬一直是主要家畜,較早出現圈養與放牧相結合的飼養方式;游牧部落的形成較晚。同時,我國又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繅絲的國家。
農業的發展對手工業和工商業的發展起到基礎和保障作用。

⑹ 農業如何為工業提供消費市場

因為工業要為了獲取更多的生產力增加,必然會需要大量勞動力,而勞動力即使達到了峰值,也不可能實現工業革命索隆帶來的速度以及人力所達不到的生產能力,那麼這種市場越大,工業革笑中命就滿足這個市場的需要,空間就會越大。所以說農業為工碰察山業提供沒帆了所需的市場。

⑺ 工業化過程中的農業問題,以及我們應該做哪些應對措施

農業工業化

內容提要:

當前,我國已普遍進入工業化發展時期,我省也已步入了工業化中期。此時,農業怎麼發展?現在各界都在思考,社會上也流傳著各種說法,筆者認為,此時的農業必須以自身的工業化來融入整個大的工業化,實現農業工業化。本文試就此並結合農業加入世貿組織的問題談點基本看法。

關鍵詞:農業 工業化 WTO

一、如何認識農業發展與工業化的關系

農業發展與工業化是高度統一的關系。作出這一結論主要是基於三個方面的分析:

1、農業與工業本身是密不可分的。農業是一種基礎性很強、附加功能性很多的產業,其他各業都離不開農業,都直接或間接地與農業聯系在一起。假設沒有農產品供給,整個人類社會就會失去存在的基礎;沒有農產品供給,部分工業如輕工業、紡織工業等就會成為無本之源。這是眾人皆知的道理。

2、工業化本身就包含著農業。工業化的過程不僅僅只有工業,與工業有關的各個產業都會大而化之。什麼是工業化?我的理解是,工業生產的爆發性的擴張,這種擴張來自工業內部的質的不斷的變化,從而導致社會各個方面尤其是各個產業的全方位的嬗變。就農業對工業的影響而言其在工業化過程中要從有關方面支持工業,也就是說工業化離不開農業的貢獻。農業貢獻主要體現在產品貢獻、要素貢獻、外匯貢獻和市場貢獻。從部分發達國家發展工業的經驗看,在工業化初期,工業需要農業原始積累,需要農產品原料與資金方面的支持;在工業化中期,工業離不開農業的市場貢獻,如果農村市場、農民市場不打開,沒有相應的消費工業產品的能力,工業發展會受到很大的制約;在工業化高級階段,更離不開農業,這時農業既要為80%以上非農業人口提供食品,又要為發達的輕紡工業提供原料,更要保持生態平衡,為人類社會提供更好的居住環境。

就農業自身發展而言,在工業化過程中必然積極參與,用發達的工業裝備農業,用工業的方法管理農業,在農業中實現工業化。

3、從大多數工業化國家的實踐來看,只有在農業與工業同時發展的條件下,才能實現工業化。英國之所以在歐洲能最早實現工業化,主要是這個國家歷來都十分重視農業,農業長期強於歐洲其他各國。美國也是這樣,從建國之初,美國就把農業作為其他各個產業的基礎來對待。反之,在一些發展中國家中如阿根延、智利,為了急於實現工業化而輕視農業,結果由於農業的衰退而影響工業的發展,至今也沒有成為工業化國家。

因此,在工業化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支持農業發展,把工業化過程與農業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緊緊地結合在一起,既要建設強大的工業,又要建設強大的農業。

二、充分利用工業化機遇,構建農業工業化

總的來看,工業化是有利於農業的,是農業發展的機遇。為什麼這么說呢?一是工業化所推動的非農產業的快速發展,給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二是工業化興起的食品技術革命有利於農產品的多層次加工增值;三是工業化所帶來的豐富的農業裝備有利於發展設施農業;四是工業化對農業原料的充分利用有利於農工貿一體化經營;五是工業化的廣泛影響有利於農業嫁接工業生產經營方式,實現農業企業化管理。

能不能抓住上述機遇,關鍵在於工業化的過程中能不能實現農業工業化。什麼是農業工業化?本文的意思為,廣泛採用工業生產成果包括生產經營方式裝備農業,從根本上優化農業內部結構,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的一體化經營與發展。這一概念包括七個方面的含意,也可以概括為七個轉向:一是農業勞動由以體力為主轉向以機械為主;二是農業決策由以經驗決策為主轉向以科學決策為主;三是農業現場管理由以人工為主轉向以自動化為主;四是農產品銷售由以初級產品為主轉向以深加工產品為主;五是農業市場以本地區為主轉向以外地區甚至以境外地區為主;六是農業經營由以農業本身為主轉向以非農產業特別是非農業人口的需求發展為主;七是農業發展由以粗放型擴大再生產為主轉向以內涵型再生產為主。

從農業工業化概念中可以發現,農業工業化是發生在農業內部的質的革命,必將從根本上改造現在的農業,建設能與現代化工業並駕齊驅的現代農業。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和充分的思想准備,高起點全方位地謀劃農業,按照農業工業化的標准發展農業。

檢驗農業是否抓住工業化機遇的標准只有一條,就是農業工業化的發展速度與發展水平,速度快、水平高就是抓住機遇的具體體現。

三、沉著應對入世,加快農業工業化建設

農業加入世貿組織進行運作,有利有弊,從目前來看,弊大於利。現在這方面的分析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弱,我們不僅難以佔領別人的市場,連國內現有的市場也不容易保住,國內農產品大量過剩甚至導致農業危機的危險客觀存在。

我國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擇其主要而言,一是產品質量過低,二是農業生產率過低,三是農業科技含量過低,四是農業生產成本過高。這「三低一高」是農業工業化過程中應重點解決的問題。

加入世貿組織對農業也有許多有利因素,一是可以解決我國農產品在部分國家受歧視的問題,享受成員國待遇;二是可以藉助外力,進一步推進農業開放;三是可以直接應對國際市場變化,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四是可以利用成員國身份,參與制定國際農業貿易新規則,爭取主動權。在具體的產品分析上,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我國畜禽產品、蔬菜、水果和花卉的發展空間很大,這些產品的價格大大低於國際同類產品價格。因此,在應對入世、加快農業工業化建設的過程中,我們應取積極進取的態度,堅持開拓創新,實現難中快進。現階段要突出落實以下六個方面的措施:

1、積極跟進國際市場,高起點地調整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結構,必須從本地實際出發,要有戰略眼光,要站高一點,看遠一點,氣魄大一點。這三個一點的含義:一是要站在國內、國際資源配置的高度謀劃農業結構;二是既要把握現實的農產品市場,又要根據未來的潛在待開發的農產品市場部署農業結構;三是要用效益第一的觀點運作農業結構,千方百計讓多的好起來,讓好的多起來,注重特色、規模與效益的高度統一。當前要重視發展能打進國際市場的產業,特別是養殖業、水果和蔬菜產業,但起點要高,要按照國際標准進行生產、加工,否則那怕價格再便宜、質量再好也進不了國際市場。同時,要重視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尤其是在新產品開發上,力爭盡快趕上甚至超過國際先進水平。為什麼這樣要求呢?因為我國農產品已全面進入過剩時期,農產品在生產與銷售的問題上主要是銷售,也就是說農民現在生產的農產品主要是為了賣,是為了賣到國外去,所以要特別重視研究國際市場,幫助農民把農產品擠進國際市場。

2、大力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村大戶,組建農業工業化生力軍。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村大戶是推進農業工業化的重要力量。部分龍頭企業和農村大戶也就是農業工業化的載體和基礎,實踐證明,凡龍頭企業和農村大戶活躍的地方,農業工業化水平就高。因此,在農業工業化過程中,要特別重視發展龍頭企業和農村大戶的發展,從事農村工作的幹部每人都要有一定的責任,領導幹部要帶頭扶持,積極主動地幫助龍頭企業和農村大戶解決一些具體困難與問題。二是要落實各種扶持、獎勵措施,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三是要根據龍頭企業和農村大戶的發展,建立相應的服務組織,提高與其發展高度一致的社會化服務水平。四是要加強對龍頭企業和農村大戶的綜合協調管理,注意處理好他們與一般農民之間的利益關系。

3、積極抓好市場信息建設,以農業信息化推動農業工業化。市場競爭在很大程度是信息的競爭,誰掌握的信息多、運用信息好,誰就能把握發展的主動權,就能贏得比別人多的利益。這是市場經濟的一條基本規律。推動農業工業化必須主動或者首先抓好信息化建設,全方面、全方位地提高信息服務與處理水平。當務之急,一是要在廣大農村建立一套上下暢通的信息服務體系,起碼要能把信息直接傳送到鄉鎮,再由鄉鎮傳送到廣大農戶。二是要幫助農民盡快提高接受、處理信息的能力,能較好地把信息資源變為物資財富。三是要注意信息篩選,提高傳送信息的准確度。對子信息,信息服務組織和農民都要注意篩選,去偽存真。

4、全面開展農民科技教育,為農業工業化提供扎實的人力基礎。廣大農民是農業工業化的主體,實現農業工業化必須先是農民知識化。提高農民的知識水平主要是提高農民的科技知識水平,使廣大農民具有較強的接受、運用多種科學技術的能力。一是要充分挖掘大中專院校潛力,降低門檻費,把一切願意自費參加學習的農村中學生全部收進來,接受正規教育。二是要以各級農科教中心為主體,形成自上而下一整套農村科技普及與再教育培訓的體系,使學習科技知識成為農民的日常事務與需要。三是各級黨政組織要加大對農村科技教育的領導力度,多宣傳,多指導,多活動,形成一種良好的社會風尚。

5、強化農業對外開放,藉助外力推進農業工業化。農業工業化相對如今的農業而言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單靠農民自身的力量是難以實現的,一定要利用「入世」機遇,全面開展農業招商引資,既包括內資,也包括外資,把最大的投資,最先進的技術、設備、工藝與管理,最優秀的人才引進到本地來。這句話好說難做。怎樣引進來?一是要以誠懇的態度、良好的信譽引進外力;二是要拿出最大的利益、最好的環境引進外力。達到這兩個條件,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必須用一攬子規劃與落實的辦法,按照要求一件一件地做好,直到外方滿意為止。

6、扎扎實實地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和環保建設,促進農業工業化的健康穩定發展。農業基礎設施與環保建設是農業工業化過程中必須處理好的兩個重要問題,要先想先抓,作為最基礎最需要的條件優先建設,防止出現「回頭抓」的教訓。加入世貿組織以後,這兩項建設都應符合「綠箱」政策,更應下力抓好,爭取建設過硬的基礎設施,一流的環保條件。

⑻ 農業合作化的促進工業

農業集約化經營是改造小農經濟的必要手段,也是農業工業化的重要內容。在農業合作化過程中,從互助組向初級社的轉變,充分體現了農業集約化經營的發展方向。互助組一般規模較小,由三五戶或十幾戶農民組成,其成員各自擁有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在勞動過程中換工互助,有的還實行某些技術分工。互助組是帶有社會主義萌芽性質的互助合作組織。
推進大規模農田水利建設,農業合作化的長處在於可以快速動員、組織勞動力,進行大規模的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而從農業合作化向農業集體化的轉變,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推進農村的農田水利建設和實現農業機械化。對農田水利建設的大規模投入,提高了防災抗災能力,為農業的穩產高產打下了良好基礎。
推動農業機械化進程,沒有農業機械化,農業工業化是不可想像的。而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要求一定的基礎,個體小農經濟條件下是不可能出現機械化的。正是農業合作化使得農業機械化成為可能和現實。因為無論是農業機械的使用還是化肥的使用,都只有在農業已經形成了合作化的大規模經營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或者才能大量使用。

⑼ 農業的發展為什麼會帶動手工業

1、農業發展了,需要農具的改進,而製造農具必須仰仗手工業,比如鐵犁、鐵鋤、鐮刀等農具的製作,會促進冶煉技術的進步。2、農業發展了會促進與之相關的手工業的發展,如糧食產量提高,會促進釀酒業的發展、棉花的種植會促進棉紡織業的產生等等。3、農業發展了會產生許多的剩餘農產品。農民會把剩餘農產品拿到市場去交換自己所需要的手工業品,這就會促進手工業的發展。所以,農業發展了必然會帶動手工業的發展,而農業、手工業發展了也必然會帶動商業的發展,這是經濟發展客觀規律。

閱讀全文

與農業如何盤活工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機油美孚一號哪個系列最好 瀏覽:210
白羊座喜歡什麼樣的寶馬 瀏覽:866
奧迪q5手動擋怎麼樣 瀏覽:947
汽車音樂播放器電瓶怎麼連接 瀏覽:451
廣州工業大學有多少個學院 瀏覽:116
三亞到廈門汽車要多久 瀏覽:692
為什麼汽車票要實名制 瀏覽:902
老款寶馬叉三怎麼連藍牙 瀏覽:745
昊信工業園多少公里 瀏覽:37
博郡汽車生活費多少 瀏覽:685
汽車如何通過盲區 瀏覽:592
汽車鉛酸電瓶多久更換 瀏覽:626
本地環保工業固廢處置有哪些 瀏覽:307
平安銀行汽車金融事業部怎麼樣 瀏覽:599
天津有多少個汽車檢測站 瀏覽:421
寶馬240p多少馬力 瀏覽:953
哪裡有汽車備胎賣 瀏覽:53
工業項目如何分攤 瀏覽:668
方舟生存進化工業分解機怎麼刷鐵 瀏覽:614
小汽車放機油要放多久 瀏覽: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