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與歐盟相比、概括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主要的發展優勢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發展與挑戰 張漢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 今年1月1日,擁有19億人口和6萬億美元GDP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建成,不僅為雙方帶來了經濟、政治、外交等多方面的綜合利益,而且對東亞、亞洲、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經濟的繁榮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在自由貿易區建設的過程中,各國政府發揮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自由貿易區建成以後,貿易壁壘將大幅度消減,區域內貿易、投資便利化程度加深。目前,各國政府已經將這個區域合作的平台搭建好了,但有了平台之後,並不一定就會有實質的效益。因此,能否發揮自由貿易區的作用,還需要區域內產業、企業層面的競爭與合作。 從雙方之間的經濟競爭性與互補性來看,中國經濟和貿易的快速發展,使東盟擔心失去自身在勞動密集型產品領域的國際市場份額。以新加坡為例,中國相當大一部分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是在中國香港和台灣地區再加工製造的(該類產品結構與新加坡極為類似)。東亞區域內各經濟體的優勢產業大都集中在紡織品、服裝以及電子產品,結構的相似性,加劇了各經濟體間的競爭。 東盟在電子產品上具有很強的出口競爭力,在林產品、漁業產品、食品、成衣與皮革等產業中的競爭力也不容忽視。另一方面,中國的成衣、皮革製品與其他製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具有傳統的優勢,在電子產品方面亦保持較強的出口競爭力。 將中國與東盟單個國家相比,在製造業結構和發展水平上存在差異,如果與整個東盟相比,雙方的製造業結構則非常相似。機電設備是中國和東盟的發達成員最大的製造業產業,服裝、製鞋等輕工業產品則是東盟中發展相對滯後的新成員國的主要製造業。由此形成了原有的東盟發達成員在資本密集型製造業領域與中國競爭,新加入的成員在勞動密集型製造業方面與中國競爭的局面。東盟的中等發展水平的成員無論是勞動密集型還是資本密集型製造業都與中國存在競爭關系。這種競爭集中體現在對國際出口市場的爭奪上。因為中國與東盟各成員均無一例外地高度依賴美國、歐盟以及日本等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市場。 現有的全球貿易分析系統(GTAP6.0資料庫)模擬結果顯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後,中國與東盟的GDP實際增速將分別提高0.004%和0.157%;中國出口可增加2.042%,進口增加3.098%;東盟出口可增加3.312%,進姿辯口增加5.927%。貿易條件則分別由0.024%與0.956%的改善;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流向中國與東盟的投資將分別增加0.478%和4.085%;在社會福利方面,東盟將增加58.63億美元,中國增加8.24億美元的社會福利水平。具體產業而言,中國受益最大的是運輸工具和電子產品,產出可能分別增加6.068%和1.24%。石化製品和木材製品是受到沖擊最大的產業,產出將分別減少1.101%和0.849%;東盟受益最大的產業是機械零件和石化產品,產出分別增加9.205%和7.513%。皮革製品和成衣是東盟受沖擊最大的產業,產出分別減少4.612%和2.501%。可以看出,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在實際GDP、貿易條件、進出口、投資以及整體社會福利水平方面都具有積極的影響,而且對於東盟的積極作用大於中國。 東盟國家由於市場狹小,需要與中國進行合作,藉助中國龐大的市場,實現區域經濟資源的整合。東盟通過巧妙而穩妥的策跡如缺略,利用其對別國不具威脅性的優勢和自身一體化的經驗,贏得了大國的信任,掌握了東亞經濟一體化的主導權。從東盟的戰略布局可以看出,東盟不僅是想主導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其長遠意圖是為自身在橡跡亞洲和亞太一體化進程中發揮主導作用積累經濟、政治和外交資本。東盟為主導的東亞區域一體化,已經成為大國之間角力的一個重要平台。 東亞的地緣政治因素決定了其對整個亞洲和亞太地區的影響力,所以,在美國、日本等亞太大國紛紛融入開始博弈的時候,大國之間的戰略較量和利益平衡成為中國必須面對的問題。東盟的困境是既擔心被捲入大國的實力游戲之中又需要借力打力。 在美國、中國和日本等大國紛紛與東盟簽署或者准備談判自由貿易區(FTA)的背景下,歐盟恐怕自己被排除在東亞事務以外。為了確保在東南亞、東亞乃至整個亞洲的利益,歐盟開始與東盟接觸商談FTA問題。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會刺激日本和韓國加速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以減少對其帶來的沖擊。日韓的積極行動將加快東亞區域整合的進程,東亞區域整合的加速又會刺激美歐參與區域整合進程,大國之間的博弈將會越來越激烈。這樣一來,全球區域經濟格局將會隨之改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與其說是通過貿易談判達成的結果,不如說是中國樹立了一個單邊貿易自由化的榜樣,再加上雙邊、區域合作,促進了亞洲在世界經濟中的轉型。21世紀貿易自由化和全球化的驅動力主要是由下而上(國家單邊自主),而這種由下而上的自由化和法律制度改革的引擎則來自亞洲,主要是中國。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只是為雙方的企業和產品進入提供了機會,為提升整體經濟福利提供了可能,但是,具體經濟福利在雙方之間的分配,則要看市場的力量,取決於雙方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實力。中國是全球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執行能力,並且正在向內需主導型國家轉變,如果經濟結構失衡問題能夠進一步解決,在不久的將來很可能成為全球主要的消費大國。屆時,中國可能取代歐美國家,成為下一個最重要的全球消費市場,並有可能成為繼美國之後支撐國際經貿與投資市場穩定與發展的火車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將進一步擴大中國的經濟和制度吸引力,強化中國經濟強國的地位。 東盟國家針對其面臨的共同難題,試圖建立共同發展與合作藍圖,以及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的行動計劃。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恰恰為東盟各國經濟戰略規劃的執行提供了動力,各國必須將區域合作協議落實到其國內政策的執行層面,加速改革以克服國內經濟發展局限,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㈡ 南寧東盟經濟開發區的經濟概況
2014年,南寧-東盟經濟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31.7億元。
已落戶企業270多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10家、上市企業5家、外資企業33家、台資企業15家),百威啤酒、美國嘉吉、中糧集團、印尼金光集團帆譽和、正大集團、韓華集團、沃爾沃等10家世界500強企業,台灣統一飲料、伊利冷飲、台灣麥斯鞋業、珠江啤酒、雙匯食品、王老吉飲料、加多寶飲料等知名品牌企業已落戶建設,逐步形成了特色鮮明的輕紡製鞋、食品加工、機械製造、生物醫葯等產業優勢。十一五期間,開發區工業總產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到位內資、實際利用外資、財政收入年均增長分別達68%、46%、31%、30%、26%,已經成為南寧市乃至廣西發展速度最快、最具潛力的開發區之一。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廣西世界500強工業企業最多態盯的開發區。食品產業快速聚集,已經發展成為廣西乃至中國西南最大的食品加工基地。 面向未來,東盟經開區將突出打造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最大的特色輕工產業基地,建成具有僑區特色的宜工宜商宜居虛派生態新城和全國華僑農場改革發展示範區。
㈢ 東盟市場的市場特點
東盟市場的市場特點落後。東盟國家都是發孫轎展中國家,技術型配比較落後,基礎建設落後,工業也相對落後,從事農業生產卜凱指的居多,與我國貿易的互補性較強。
㈣ 求中國與東盟產業結構互補性方面的資料
中國與東盟經貿互補性強 近幾年來,中國與東盟國家的經貿關系迅速發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不僅將鞏固和加強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也將進一步促進中國和東盟各自的經濟發展,擴大雙方貿易和合作規模,提高本地區的整體競爭力。 中國和東盟各成員國具有各自的比較優勢,雙方在自然資源、產業結構和生產能力上的差異,導致在產業間和產業內都形成了互補性的貿易特徵。 中國與東盟絕大多數國家在自然資源方面各有所長,形成了出口商品在結構上的互補。自然資源是形成產業間互補的主要原因,東盟的相對不發達的國家,如越南、緬甸、寮國、柬埔寨傾向於自然資源的出口,而中國的自然資源正逐漸減少,有些資源由於地域關系也不是中國所長,正好可以通過進口,緩解資源壓力;而新加坡等新興工業國家,可以和我們交流技術,互補不足。隨著近年來部分東盟國家勞動力成本的逐步高漲,中國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上的優勢越來越明顯。中國出口的大部分產品由於其不可替代性,受到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等國的歡迎。單就產業結構而言,新加坡可能更希望與中國開展服務業方面的合作,打開中國的市場;印度尼西亞等處於工業初級階段的東盟國家,可能更希望來自中國的投資;柬埔寨等欠發達東盟國家,可能更需要與中國合作進行資源開發,需要中國的先進技術。 這種產業間的互補,為雙邊貿易和相互投資提速提供了條件。中國和東盟在產業轉移和產業調整中,逐步從傳統的產業間貿易走向產業內貿易形成互補性的分工。國內學者強永昌把產業內貿易定義為「相同產業內具有較為嚴密的生產替代或消費替代關系的產品進出口活動」。 簡單理解,產業內貿易是指同產業中雙方國家互有不同質的商品的貿易往來。中國和東盟化學成品及有關產品、按原料分類的製成品、機械及運輸設備中呈現出較高的產業內貿易指數,產業內貿易依存度最大,是一段時間內最有互補發展潛力的產業。 伴隨著跨國公司在東南亞的發展,跨國公司內部貿易也不斷擴大,通過跨國公司內部貿易也將使得中國東盟產業內貿易得到發展。僅以消費類電子和電子配件為例,在中國和東盟國家的出口貿易中牞電子產品均為出口的主導商品,並形成了各自的電子產品出口的比較優勢。東盟國家在工業電子產品出口方面處於相對優勢,而中國在家用電器出口方面卻佔有較大優勢。在各國國內經濟快速發展的前提下,東盟國家工業電子廠商可以在中國找到潛在的巨大需求,同時中國的家用電器產品也將大量進入東盟國家市場。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啟動,關稅的減讓和非關稅壁壘的減少,將大大刺激雙方的貿易量,促進雙方產業結構的深化。 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區域國際分工的不斷深化,又有利於中國與東盟的區域經濟合作,更好地調配和整合資源
㈤ 中國東盟自貿區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實施零關稅僅是雙方的制度安排,打造好雙方密切的產業鏈才能形成你我相依的經濟共同體。中國與東盟行業對接和產業合作已成自貿區發展當務之急。面臨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1、中國與東盟雙方貿易中第一大類產品是電子產品,這主要是區域外跨國公司在中國與東盟間電子產業內的分工。第一大貿易產品主要掌控在域外公司,且世界電子產品市場一波動歷碧就會直接影響中國與東盟貿易額。 2、中國與東盟雙方產業合作缺乏規劃性、組織性,在紡織、鋼鐵、機械等領域,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商協會尚未有效對接,雙方的產業發展規劃、產業政策缺乏溝通和協調,未實施在「自貿區」概念中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行動。上述兩大類問題將直接或間接影響自貿區的可持續性互利發展。 3、盡快加強雙方行業對接和產業合作是中國―東盟自貿區發展達到互利共贏目標的現實必然選嫌卜擇。唯有此,才能形成自貿區新的生產力和對外競爭力,才能有效銜接雙方經濟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計劃,使雙方產業結構調整在自貿區這一廣闊領芹爛穗域更有效進行,促進本地區產業升級,減少自貿區內盲目競爭和改變雙方行業合作粗放狀況。 4、東盟正在大力實施《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中國各有關方應了解這一規劃,提高與東盟及其成員國的合作效益。雙方在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合作方面應充分考慮產業合作,並以實現產業互補性的互利合作促進互聯互通,同時雙方互聯互通的發展也將推動產業擴大合作。 5、加強中國和東盟政府間的產業政策互相通氣、互相協調,並即而發展為部長級合作機制。發揮中國向東盟國家提供的信貸、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中國―東盟銀行聯合體在產業合作中的作用等。
㈥ 東盟十國 各國的支柱產業~~!
菲律賓----椰樹、水果、海鮮,旅遊。
馬來西亞----自然資源豐富,橡膠、棕櫚油和胡椒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印度尼西亞-----豐富的油氣、棕櫚油、可可資源。東盟最大的經濟體,農業和油氣產業系傳統支柱產業。
新加坡----著名的熱帶觀賞花卉胡姬花(即蘭花)每年被大量銷往歐、美、日、澳和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是該國重要的出口創匯商品之一。新加坡不僅政局穩定,投資政策保障好、信用度高,而且還是世界級的大港口、世界物流中心和信息中心。在東盟國家中經濟發展水平最高。
汶萊達魯薩蘭國-----每天輸出的21500桶石油和大量的天然氣使它成為令人稱羨的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
越南------旅遊資源有河內市,它既是首都,又是歷史名城。該市的風景區有西湖、還劍湖、竹帛湖、禪光湖、百草公園等,古跡有獨柱寺、二征廟、文廟、古螺城、金蓮寺等,現代名勝有胡志明陵墓、胡志明紀念館、巴亭廣場等。
寮國-----境內80%為山地和高原,且多被森林覆蓋。
柬埔寨-------傳統農業國,主要農產品有稻穀、玉米、豆類、薯類。礦藏主要有金、磷酸鹽、寶石和石油。
緬甸------著名的「稻米之國」和「森林之國」,因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世界銀行將緬甸稱作「亞洲最為豐富的生物資源庫」。
泰國-------物產豐富,鉀鹽儲量4070萬噸,居世界第一 。
可不是網上能復制來的,我總結的哦~~~~~~
㈦ 2022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gdp
要問的是2022廣西東盟GDP多高嗎?GDP總量為26301億元。
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工業越發達,經濟水平比較高,稅和悶收有充足的保證,而且稅收越充足,喚旁彎那麼財政手上的錢就越多,會加大對基礎設施,醫療,教育等的投入,各種福利也有保障,因啟悔此GDP上升速度很快。在全國排名第19位。
「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ct,簡稱GDP),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