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工業反哺農業怎麼讀

工業反哺農業怎麼讀

發布時間:2023-05-23 12:52:51

㈠ 到底是農業「哺育」工業還是工業「反哺」農業

「工業反哺農業」 ,翻譯為英文是: Instry nurturing agriculture

㈡ 何謂「城鄉二元結構」「工業反哺農業」呢

所謂城鄉二元結構,是指發展中國家廣泛存在的城鄉生產和組織的不對稱性,現代工業和傳統農業並存、比較繁榮的城市與相對落後的農村並存,差距明顯的一種社會經濟狀態。

在我國,城鄉二元結構可以由這樣的幾個因素構成:

1.城鄉之間的戶籍壁壘。

2.兩種不同的資源配置制度。改革前中國社會中的資源是由行政性的再分配而不是由市場來進行配置的。在實行這種再分配的時候,在城鄉之間實行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制度。

3.以戶籍制度為基礎的城鄉壁壘,事實上是將城鄉兩部分居民分成了兩種不同的社會身份。這兩種社會身份在地位上的差別,從城鄉之間存在的事實上的不通婚上就可以看得出來。

可以說,如果上述的問題不解決,「城鄉二元結構」就不會消失,戶籍制度改革要達到的目標也難以真正實現

----------------------------------------
「綜觀一些工業化國家發展的歷程,在工業化初始階段,農業支持工業、為工業提供積累是帶有普遍性的趨向;但在工業化達到相當程度以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也是帶有普遍性的趨向。」(胡錦濤,2004)中國目前總體上已經進入到應該而且有能力實行工業反哺農業的階段,研究、分析工業反哺農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對促進「三農」問題的解決,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㈢ 工業反哺農業是什麼意思

工業反哺農業是指工業通過各種形式給予農村、農業發展以支持和保護,促進其從落後的、傳統的形態向先進的、現代化農業轉變。這是一個仿生學概念,其提出是基於農業曾經哺育過我國工業的發展,並為之作出了巨大的犧牲,而當我國進入後工業時期,面對農業落後的狀況,工業有義務對其進行反哺。通過工業反哺農業,可以促進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保證國家的糧食安全,還有利於改善農村環境,使農民的人居環境向現代化轉變,也有助於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推進農村的城鎮化進程。
反哺是一個仿生概念。這里借用反哺概念,顯然是為了表明在長期接受農業哺育後,工業已「長成」,應該回報農業。工業反哺農業,是對新型工農關系和城鄉關系的一種概括,是對「農業哺育工業」的升華轉化。這里的工業和農業都是歷史性的概括性概念,工業泛指非農業部門和城市,農業則涵蓋「三農」。實行「工業反哺農業」,既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㈣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業政策

在農業稅收方面除煙葉稅以外全部取消,農民從此不再納農業稅。
另外,對農民生產糧食進行補貼,每畝可以補貼個幾十元吧。
對農村義務教育進行支持,實行「三免一補」政策,農村學生可以免費獲得九年義務教育的權利。
在校貧困大學生的的助學政策有很大的提高,這對於農村學生也是一個極大的支持。
另外,不同的省份和地區也有自己的政策,都採取一些扶持農村的政策。
現在流行一種說法叫做:工業反哺農業。
但是實話來講,現在農民還是很窮,並不像宣傳的那樣正在致富。相反,農村是越來越窮,我就是一名農村大學生,在都市待久了真的對此很痛心。
現在中國通貨膨脹的壓力很大,物價大幅度上漲,農村的情況進一步惡化。農產品價錢依舊偏低,還是有許多的地區靠天吃飯,農民的收入增展緩慢,「三農問題」依舊是中國最大的問題。
農業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保護。《建議》提出,要繼續完善現有農業補貼政策,逐步建立符合國情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

農業支持保護是在國民經濟運行過程中,政府採取的一系列支持與保護農業的政策措施的總和。它包括兩個相互聯系的方面:第一,農業支持保護是市場經濟下的一種政府行為,它是指政府作為主體,著眼於經濟運行全局,運用政策手段對農業發展進行調控的一種方式;第二,農業支持保護是一個完整的政策體系,它由不同層面、不同環節各種有利於農業發展的政策所組成。農業支持保護的核心是投入支持,即增加對農業的資金投入。通過投入支持,提高農業的生產力和競爭力,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

農業保護是一種普遍的國際現象。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或多或少地對農業採取了支持和保護措施。發達國家已形成農業支持保護政策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各種措施相互配套,相互補充,共同發揮作用。支持措施的覆蓋面很廣,不只針對農業的某個方面,而是包括賀神納了農業和農村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如收入支持、金融支持、基礎設施支持、生產技術支持、生態環境支持、農村生活條件支持、災害防範和救助支持、稅收支持、貿易支持和法律支持等。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支持保護政策不斷得到加強。但與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相比,我國農業支持保護水平還很低,支持保護機制還很不完善。即使與我國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相比,也是不相稱的。一是農業國內支持總量偏低。目前,我國農業國內支持總量約占農業增加值的15%,而按同口徑計算,發達國家一般為30%-50%,美國和歐盟分別為50%和60%,日本更是高達70%以上,巴基斯坦、泰國、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也在20%以上。二是支持結構不合理。存在「四多四少」的現象:即「人頭」經費多,建設性支出少;全社會普遍受益的投資多,農業直接受益的投資少;一般的生產性投入多,農業科研和農村社會發展投入少;直接投資多,貼息、直接收入補貼、補助等引導性投資少。三是補貼重點不突出。一般以間接補貼為主,直接補貼很少,而且重點使用在流通環節,透明度也不高。近兩年,國家開始對種糧農民進行直接補貼,得到了廣大農民的擁護。但總的看,直接補貼的數量較少,受益范圍也有限。四是還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體系。現有的支持保護措施,不論是「黃箱」措施還是「綠箱」措施,措施之間缺乏相互協調,實施支持保護措施的部門之瞎搭間也缺乏必要的協調,沒有形成一個整體合力。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工業反哺農業的階段,必須盡快禪沒建立符合國情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通過加強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實現農產品供求平衡、農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一)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財政支農資金的穩定增長機制,增加農業國內支持總量。農業國內支持政策是提高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必要條件,是加強農業支持保護的主要措施。WTO規則並不籠統地反對農業國內支持政策,限制的只是那些對生產和貿易有扭曲作用的支持措施。因此,必須堅持農業投入與國民經濟增長相適應的原則,保證財政支農資金總量在現有水平上逐年增加。

(二)調整農業支持保護結構,重點加大對農業科技、農業生產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一是加大基礎性、公益性農業科研投入,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增強農業科技儲備。二是完善和創新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提高農業科研成果的轉化率,提高國家農業技術推廣資金的使用效率。三是按照公共財政的原則,明確和強化各級政府在中小型農村公益設施建設方面的責任,把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各級財政支農投資的重點領域。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重點支持西部貧困地區和糧食主產區農村中小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四是擴大良種補貼規模和范圍,目前實施的大豆、小麥、玉米良種推廣補貼試點,取得了顯著效果,應在此基礎上不斷擴大規模,並進一步向其他農產品延伸。五是繼續增加對農業生產資料的補貼,結合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的情況,建立對化肥、農葯、燃油等農業生產資料的政策性補貼制度。

(三)改進對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的補貼方式,提高補貼效率。一是進一步擴大農民直接補貼規模和范圍。既可以考慮不與產量掛鉤的直接收入補貼,也可以考慮與產量掛鉤的直接補貼方式,還可以考慮選擇某些對增效增收作用明顯的生產環節進行補貼,如機耕機收補貼,推廣旱作農業節水灌溉技術補貼,檢驗檢疫補貼等。改變單純依賴政府直接救濟的做法,積極試點農業保險與災害救助相結合的自然災害補助。加強不同財政支農方式與其他支農方式的有機結合,在繼續完善國家財政對農業直接投資的同時,加強運用財政貼息、補助、稅收、擔保等經濟杠桿工具,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支持農業。

(四)加強對農產品出口的質量管理和出口企業的保護,努力擴大我國農產品出口。加強對農業的支持保護,也應該探索積極的出口促進措施,變被動防禦為主動進攻。近期,應重點針對一些國家利用技術壁壘、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設置貿易障礙,嚴重阻礙了我國優勢農產品出口的嚴峻現實,加大對外談判交涉力度,建立與進口國的雙邊或多邊磋商機制,為擴大農產品出口創造公平競爭的國際環境。完善農產品信息發布機制,加強對國際農產品產需情況及綠色認證標准等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掌握國外最新貿易政策動態,及時對社會發布,為企業和農戶調整生產結構提供權威的信息服務。對農產品加工業實行低稅或免稅政策。對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免徵企業所得稅,將農產品精加工增值稅進項抵扣率與銷項稅稅率一致起來;提高大宗農產品及其加工製成品出口退稅率,按照增值稅的征稅率進行退稅。| 添加評論

㈤ 究竟什麼是「工業反哺農業」具體是指什麼

農業對工業的發展有基礎作用,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早期更是犧牲農業、農村利益搞工業。現在我國工業發展起來了,農業卻面臨極大問題,所以要提出「工業反哺農業」。

工業如何有效反哺農業

工業反哺農業具體表現: 1.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有條件的地方將進一步加大補貼力度。中央財政繼續增加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 2.中央和地方財政將較大幅度增加農業綜合開發投入,新增資金主要安排建設高標准基本農田。 3.國家科技投入將不斷提高用於農業科研的比重,有關重大科技項目和攻關計劃要較大幅度增加農業科研投資的規模。 4.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新增財政收入中設立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專項資金。 5.加大政策性金融支農力度,增加支持農業和農村發展的中長期貸款。 6.各級財政大幅度增加對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投入。新增教育、衛生、文化、計劃生育等事業經費用於縣以下的比例不低於70%.從今年的一號文件可以發現國家政策的總體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表明中央正加大力度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實轉變財政分配、資源配置向城市傾斜的政策,在穩定現有各項農業投入的基礎上,新增的財政支出和固定資產投資向「三農」傾斜,逐步建立穩定的農業投入增長機制。簡介:工業反哺農業是發展農業生產、保障糧食安全的要求: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產業。隨著人口增加和經濟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將呈剛性增長。而農產品生產則受到耕地減少、水資源短缺和生態環境惡化等因素的嚴重製約,增產的困難很大。我國可以適當增加一些進口來彌補不足,但作為一個大國,不可能過分依賴國際市場。為此,就必須實行工業反哺農業,採取各種有效措施,不斷增強國內農業生產能力。工業反哺農業是提高我國農產品競爭力的要求:為了克服我國農業經營規模超小型的不利因素,應對國際市場的挑戰,就必須實行工業反哺農業,不斷加強政府對農業的支持和公益性服務,全面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工業反哺農業是提高社會公平的要求:實行工業反哺農業,既是減緩乃至扭轉這種城鄉差距擴大趨勢的要求,是按貢獻取酬和提高社會公平的要求,也是穩定社會的要求。

㈦ 請問 工業反哺農業 這個概念是那年提出的

2003年後就開始這方面的討論,到了2004年的一號文件進一步說明補貼農業,在此以後的反哺農業越來越多。

㈧ 申論熱點:如何理解以工哺農以城支農的方針

在2004年9月召開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上,胡錦濤同志明確提出「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即:在工業化初始階段,農業支持工業、為工業提供積累是帶有普遍性的趨向;在工業化達到相當程度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也是帶有普遍性的趨向。在12月初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胡錦濤同志強調指出:我國現在總體上已到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提出了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指導思想,是新形勢下破解這一難題的一把鑰匙。

一、「兩個趨桐山向」的意義

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是對工業化、城市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工農關系、城鄉關系的科學概括。

一般來講,在工業化發展初期,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居主體地位,為提高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應當用農業積累支持工業發展;當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工業取代農業成為主導產業,為使工農業協調發展,必須加強對農業的扶持和保護,實行由農業哺育工業到工業反哺農業的政策轉變。

許多國家的經驗表明,當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速,國民經濟發展到工業對農業反哺期時,如果及時扶持農業,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就會協調發展,順利實現工業化、現代化;如果繼續忽視農業,就會導致農業萎縮,城鄉差距擴大,貧富懸殊,社會矛盾加劇,甚至出現社會動盪和倒退。以日本、韓國為例,它們分別於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末,當各自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後,開始轉向工業反哺農業階段,實現了工農業的協調發展,加快了工業化、現代畝差化進程。

從我國的情況看,新中國成立以後,為了迅速擺脫經濟落後的局面、建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採取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1952年,全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僅有50多美元,農業所佔比重達70%,農業勞動力佔83.5%。在這樣一個水平上實現工業化,農業必然成為籌集工業化資金的主要來源。據測算,1979年以前的29年,農業為工業化提供的資金約為4500億元。這種向工業傾斜的政策,從全局來看是必要的。但由於長期投入不足,農業生產的物質、技術條件得不到應有的改善,使本來就落後的農業的發展嚴重滯後於工業。而且,還由於長期實行城鄉分割體制,造成城鎮居民與農民權利和發展機會的不平等。雖然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但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仍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

那麼,現在我國是否已經到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階段呢?據測算,目前我國已進入了工業化的中期階段,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1000美元,農業與非農產業的產值結構約為15∶85。這說明,工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根據國際上的成功經驗,在我國工業已經發展壯大的情況下,應該由以農業支持工業轉入以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這樣一個新階段。

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不僅是由我國工業化所處的發展階段決定的,而且也與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所具有的特殊性和復雜性有關。對於我們這個13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解決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扶持和保護農業,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我國人口60%以上居住在農村,農民安居樂業對於政權的穩定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只有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農村社會穩定才有堅實的基礎,工業才有廣闊的市場,城鄉關系才能協調,國家的長治久安才有可靠的保障。

正是在深刻分析我國工業化進程和農村、農業、農民問題的基礎上,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我們黨提出了「兩個趨向」的重要戰略思想,為新形勢下解決好「三農」問題、推進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指明了方向。

二、如何以迅輪皮工促農

現在,工業已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國家稅收和財政收入主要來源於工業。2004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3萬億元,財政收入26萬億元。從國家財力來看,我們已經具備了工業反哺農業的實力。

我們這里講以工促農,不是讓工業企業直接支持農業,而主要是指通過適當的政策,加大公共財政支農力度,讓公共服務更多地深入農村、惠及農民。總的來說就是六個字:少取、多予、放活。

首先是要少取。種地納糧,天經地義,幾千年來一直如此。在取消除煙葉以外的農業特產稅後,黨和政府決定2006年起在全國范圍內全部免徵農業稅,從而結束了長期以來農民種田繳納「皇糧國稅」的歷史。這是實施以工促農的重大舉措。免徵農業稅,將為農民每年減輕900多億元的稅收負擔。廣大農民為此歡欣鼓舞,真正感受到支農政策的實惠。

其次是要多予。繼續堅持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進一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保護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堅持和強化對農業的財政投入,將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各級政府基本建設投資的范圍,加大對農田水利、鄉村道路等小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完善以政府投入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的書本費、雜費,並補助寄宿學生生活費;到使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學讀書,完成義務教育。進一步增加對農村公共衛生體系的投入,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完善對農村困難群體的救助體系,逐步提高農村社會保障覆蓋面。大幅度增加對農業科研的投入,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和技術推廣體系建設。

第三是要進一步放活。少取、多予說到底畢竟還是外部條件,解決「三農」問題還是要靠深化農村改革,進一步調動農民的積極性,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增添新的動力和活力。全部取消農業稅,要全面啟動以鄉鎮機構改革、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為核心內容的改革;從體制和法律上建立起保護農民土地權益的長效機制,著眼於控制耕地徵佔規模,著眼於保護農民合法利益,改革現行的征地制度;進一步推進農村金融改革,改善農村金融服務。

三、如何以城帶鄉

以城帶鄉的核心,就是推進城鎮化。它是一個重大的經濟社會結構轉型過程,其集中表現就是大量農村人口轉化為城鎮人口。這是促進經濟快速增長、優化經濟結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途徑,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

實施以城帶鄉的戰略方針,關鍵是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路,統籌中心城市發展和小城鎮發展、城市就業和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等問題,推進城鄉的一體化發展和共同繁榮。

一是要切實加快城鎮化進程,為農民進城就業創造更多的機會。進城就業已成為當前農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要建立城鄉勞動者平等的就業制度,切實取消針對農民工進城就業的各種限制,真正一視同仁,平等競爭;依法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繼續解決好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增加對農村勞動力培訓的投入,提高進城務工農民的素質。

二是要創造一個農民進得來、留得住的制度環境,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結果,我國農民工占第二、第三產業就業人口的比重已經高達465%,占建築行業就業人員的80%。農民工這么大的一個群體,盡管他們中許多人已經在城市工作了多年,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但由於收入低,無法實現在城鎮買房定居的願望,長期處於流動狀態,很難成為穩定的城市居民。因此,要調整城市建設的思路,放寬農民進城就業和定居的條件。要積極探索多種形式,解決好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公共衛生、文化生活、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實際問題。

以城帶鄉,目的是要在城鄉互動中構建平等和諧的城鄉關系。即使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順利推進,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農村發展面臨的困難,到2010年農村人口仍在7億左右,到2020年還會有5億左右。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絲毫不意味著可以放鬆農業和農村自身的發展。農村的發展離不開城市的輻射和帶動,城市的發展也離不開農村的促進和支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就是要使城市和農村緊密地聯系起來,在理順城鄉關系的基礎上,建立平等的經濟社會發展新體制。要進一步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進程,加快農村第二、第三產業和小城鎮的發展步伐,全面繁榮農村經濟;同時,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讓所有農民共享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帶來的好處,真正建立起地位平等、開放互通、互補互促、共同進步、平等和諧的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新格局。

㈨ 以工促農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以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為主線,在加快農村發展的實踐中探索新機制.健全完善穩定的投毀野櫻入幫扶機制,是建設新農村根本之策.
「以工促農」的概念:
當工業化發展到中期後,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居於絕對主導地位,農業處於相對弱勢地位,工農兩大產業增長速度的差距出現擴大趨勢,工業自身積累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具備了反哺農業的能力,國家適時調整發展政策,加大工業對農業、城市對農村的支持力度,促進工農、城鄉協調發展,是謂「以工促農」.
「以工促農」的標志:
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500美元以上; 2、非農產業產值比重達到85%以上; 3、非農產業勞動力比重佔60%以上; 4、城市化水平達到40%以上; 5、工業部門已建立了相對完整的體系.
「以工促農」的現狀: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城市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農業、農村、農民作出了巨大貢獻.是農業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積累,是農村為城市建設給予了重大的支持,是農民為整個經濟社會繁榮作出了重要的貢獻.2005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703美元(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購買力平價方法計算,2002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就已達到4390美元);纖叢非農產業產值比重達到87.5%,非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已佔絕對主導地位;非農產業勞動力比重上升到55.3%,超過農業勞動力比重;城市化提高到42.99%,已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工業部門已建立了相對完整的體系,工業競爭力顯著上升.從以上指標可以看出,除了非農產業勞動力比重這一指標尚未達到外,其餘指標均超過工業反哺農業發展階段的指標.總之,我國工業已形成了較好的基礎,已具備自我發展的能力,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工脊慎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條件已基本成熟,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

㈩ 工業反哺農業的工業反哺農業的概念

工業反哺農業是中國特色的政策性概念,是政策選擇的結果。工業反哺農業政策選擇與工業化進程中農業的功能演變密切相關搜悔伏。在工業革命以前的社會,農業是社會上唯一的主導性產業,也是社會生存的基礎性產業。到了工業社會,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工業生產逐漸成為社會生產的主要成分,工業部門逐漸成為社會經濟的主導部門,農業部門的主導性,也就是發展帶動性,逐漸被工業部門所取代,但它的基礎性,也就是生存保障性,還沒有其他部門可取代,農業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並在這個基礎上保障工業部門的穩定,保障國民經濟的穩定增長世攜和持續發展。
工業反哺農業是發展農業生產、保障糧食安全的要求: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產業。隨著人口增加和經濟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將呈剛性增長。而農產品生產則受到耕地減少、水資源短缺和生態環境惡化等因素的嚴重製約,增產的困難很大。我國可以適當增加一些進口來彌補前芹不足,但作為一個大國,不可能過分依賴國際市場。為此,就必須實行工業反哺農業,採取各種有效措施,不斷增強國內農業生產能力。
工業反哺農業是提高我國農產品競爭力的要求:為了克服我國農業經營規模超小型的不利因素,應對國際市場的挑戰,就必須實行工業反哺農業,不斷加強政府對農業的支持和公益性服務,全面提高農產品競爭力。
工業反哺農業是提高社會公平的要求:實行工業反哺農業,既是減緩乃至扭轉這種城鄉差距擴大趨勢的要求,是按貢獻取酬和提高社會公平的要求,也是穩定社會的要求。

閱讀全文

與工業反哺農業怎麼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防止汽車上扒手 瀏覽:55
下雨後汽車表面起水珠是什麼原因 瀏覽:552
奧迪大燈到底多少錢 瀏覽:674
寶馬x5後視鏡殼子多少錢 瀏覽:404
賓士s級哪裡進口 瀏覽:799
中堂三工業區哪裡招工 瀏覽:621
汽車水到哪裡淹壞了 瀏覽:301
汽車鹵素燈都有什麼顏色 瀏覽:298
工業用什麼鹽比較好 瀏覽:111
蔡甸區工業怎樣有什麼大工廠 瀏覽:642
汽車的拐點有哪些 瀏覽:836
寶馬的增品有哪些 瀏覽:352
奧迪車上睡覺一直報警是什麼原因 瀏覽:712
奧迪q5l選裝車需要等多久 瀏覽:600
溫州寶馬發動機大修怎麼選擇 瀏覽:385
廣州東坐汽車到廣州站要多久 瀏覽:707
西安工業大學水平如何 瀏覽:557
凌志車與寶馬車哪個好 瀏覽:471
封丘縣哪裡坐汽車去開封 瀏覽:866
蒼月奧迪曼被綁十字架是多少集 瀏覽: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