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一五計劃奠定了工業化基礎
一五計劃奠定了工業化基礎是因為集中主要力量發展了一批重工業。
第一個五年計劃,簡稱「一五」計劃(1953—1957),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由周恩來、陳雲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經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審議通過。至1957年,「一悔孫五」計劃超額完成了規定的任務,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並為我國的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制定與實施標志著系統建設社會主義的開始。
二、基本建設
五年內全國完成投資總額為550億元,其中國家對經濟和文教部門的基本投資總額為493億元,超過原來計劃427.4億元的15.3%。五年新增加固定資產460億元,相當於1952年底全國固定資產原值的1.9倍。五年內施工的工礦建設項目達一萬多個,其中大中咐枯型項目有921個,比計劃規定的項目增加227個。
B. 工業化之路蘇聯為實現「工業化之路」實施了什麼計劃
蘇聯為實現「工業化之路」實施了五年計劃的工業化發展計劃
請採納
C. 新中國成立後為實現國家的工業化而推行的英明措施是什麼
發展工業化是要錢的,巨額的錢!
因此,發展基礎經濟是新中國首要的任務。第一個五年計劃就是建立在這個理念之上。後來,隨著如何發展經濟發生了分歧,史稱「兩條路線的斗爭」。這一度造成我國經濟發展遲緩國民收入一度成為世界墊底的國家,使得我國的工業化、現代化之路受到極大的干擾。直至八十年代初,我國還是一個以農業生產為主的貧窮國家。
真正對我國工業化現代化產生決定性影響的是改革開放的決策,全面經濟發展使得我國在短短30餘年中就把國民收入提高到世界中流水平,由此強力推動了中國工業的發展,從農業國到「世界工廠」再到「中國製造」,中國的工業化以及能力已經成為世界工業發展的標桿。
D. 為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採取的措施
新中國的現代化,主要包括經濟上的工業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上的科學化和理性化等三個方面的主要內容,其核心是工業化問題。
新中國工業化的發展歷程:
1、過渡時期(1949—1956年):新中國通過沒收官僚資本,建立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平抑物價,統一財經;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先合理調整後社會主義改造;超額完成一五計劃等措施使新中國的工業化全面起步。2、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1966年):基本建設投資近千銀絕億元,石油電力工業發展迅速,交通運輸業也有較大發展,但「大躍進」三年造成了我國工業的畸形發展。數搏信③文革時期(1966-1976年):受「階級斗爭為綱」的影響,除交通運輸業外其他均處於倒退的局面,新薯輪中國工業出現了嚴重挫折。④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1978年以來):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決策,為我國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邁出了關鍵的一步。農村中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城市中企業管理體制和所有制結構的變化,沿海經濟特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開辟,推動了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從而大大加速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進程。
E. 為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我國制定了怎樣的經濟建設計劃
是一五計劃;1953至1957年發展國民經濟的計劃是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第一個五年計劃是新中國成立後,為實源液現社會主義的工業化而制定和帆叢執行的國民經濟建設計劃;它是以實現社會主雹轎物義工業化為中心的,是根據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而制定的,也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由周·恩·來、陳·雲同志主持制定的。
F. 中國工業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我國的工業化建設開始於第一個五年計劃。
1953年,這個東方大國在內戰的洗禮之後,已經儼然是紅色陣營中的代表。在新政府的規劃下,它對經濟的暗中發力已經准備了三年。
在蘇聯的幫助下,中蘇簽訂了156項工業建設工程,從國防,機械,電子和能源工業彌補了中國工業的空白,打響了中國工業的奠基之役。
1955年7月,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一五」計劃:集中主要力量,進行以蘇聯幫助我國設計的156個大型建設項目為中心的工業建設,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礎。
(6)為實現工業化制定了什麼計劃擴展閱讀:
早在1949年6月,劉少奇率領中共代表團訪蘇時,就提到了邀請蘇聯技術專家來華的相關事宜,並帶回了200餘名蘇聯專家。
然而對於全面鋪開的新中國經濟建設,編制「一五計劃」這樣的鴻篇巨制,這些專家顯然不夠。1952年8月,周恩來總理專程赴莫斯科與斯大林商談,要求增派專家800名。
此外,中方還希望蘇聯提供各種工業標准和技術資料,用於「一五計劃」的制訂和實施。於是,1950~1953年間,蘇聯專家帶來了大量科學文獻和技術資料,總重量達600噸。
在蘇聯幫助下,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使中國大地上形成了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雛形。中國的五年計劃雖然是國家意志的體現,但它在中國崛起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G. 「一五計劃」
「一攜芹五」計劃五次編制,歷時四年。
「一五」計劃採取邊制定、邊執行的辦法,不斷進行修訂、調整、辯培畢補充,經過五次編制,歷時四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早在1951年春開始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財經委(簡稱中財委)著手試編。1954年4月,中央成立編制五年計劃綱要8人小組,陳雲任組長,開始全面編制工作。到1955年3月31日,中共全國代表會議同意中央委員會提出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報告。
制定實施:
第一個五年計劃,早在1951年春開始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財經委(簡稱中財委)著手試編。1954年4月,中央成立編制五年計劃綱要8人小組,陳雲任組長,開始全面編制工作。到1955年3月31日,中共全國代表會議同意中央委員會提出的第一中胡個五年計劃報告。
同年6月,中央對「一五」草案作了適當修改,建議由國務院通過並提請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審議通過(1955年7月30日通過)。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主要任務有兩點,一是集中力量進行工業化建設,二是加快推進各經濟領域的社會主義改造。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一五計劃
H. 20世紀50年代初為了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 新中國在建設方面採取什麼重要措
大力發展重工業。農業和輕工業為工業服務,在全國掀起了煉鋼爐的熱潮。
I. 建國初期為把我國建設成工業化國家,採取了什麼措施
建國初期為把我國建設成工業化國家,採取的措施是一五計劃 。
建國初期的工業化,為我國工業化建設奠定了基礎,集中力量優先發展重工業,一五計劃的提前完成,初步建立了獨立的工業體系,形成了合理的工業布局,全面推進社會工業化的發展進程,但是因為輕工業不發達,而且內憂外患,所以優先發展重工業。
(9)為實現工業化制定了什麼計劃擴展閱讀:
第一個五年計劃,早在1951年春開始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財經委(簡稱中財委)著手試編。1954年4月,中央成立編制五年計劃綱要8人小組,陳雲任組長,開始全面編制工作。到1955年3月31日,中共全國代表會議同意中央委員會提出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報告。
同年6月,中央對「一五」草案作了適當修改,建議由國務院通過並提請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審議通過(1955年7月30日通過)。
除了工業化與社會主義改造之外,一五計劃時期計劃經濟體制也得到了完全確立。有明顯蘇聯色彩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不僅是工業化高速推進的需要,也是冷戰時期社會主義國家的普遍特點。國家開始干預國民經濟運行的方方面面,市場的作用開始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