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德國的工業能力如何

德國的工業能力如何

發布時間:2023-05-23 02:56:14

A. 二戰德國的工業實力有多強

二戰時期,德國經濟總量和工業出產僅次於美國,巔峰時期所佔比例逾越世界的20%。德國的鋼鐵、煤炭等各項工業方針均位居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二強國,單論軍事力氣完全不輸美國。
1943年,德國鋼鐵產量3460萬噸,比英、法、蘇、日、意幾國加起來都多,而當時我國鋼鐵產量只需7000多噸,德國是我國的幾千倍。鋼鐵是現代工業的根底,和德國比我國的現代工業簡直和沒有一樣。
德國機械化程度很高。二戰時期,德國出產裝備了120萬輛轎車和數以萬計的軍用摩托車,直到80年代我國都沒趕上德軍二戰時期的機械化水平。此外,德軍還裝備了許多的騾馬和自行車,機動才乾和投送才幹非常健壯,德國能夠輕松的將部隊和物資投送到各個戰場~

B. 德國工業的特點

德國工業側重重工業,汽車和機械製造、化工、電氣等部門是支柱產業,佔全部工業產值的40%以叢正芹上。

食品、紡織與服裝、鋼鐵加工、采礦、精密儀器、光學以及航空與航天工業也很發達。

工業清蔽結構及特點:(1)側重重工業。

汽車和機械製造、化工、電氣等部門是支柱產業,佔全部工業產值的40%滲畢以上。

其他如食品、紡織與服裝、鋼鐵加工、采礦、精密儀器、光學、以及航空與航天工業也很發達。

(2)外向型。

主要工業部門的產品一半或一半以上銷往國外。

(3)工業主要由中小企業組成。

大約2/3的工業企業雇員不到100名。

眾多的中小企業專業化程度較強,技術水平較高。

(4)壟斷程度高。

占工業企業總數2.5%的1000人以上的大企業佔有工業就業人數40%和營業額的一半以上。

C. 19世紀末德國工業有多強大李鴻章嘆為觀止

德國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所崛起的世界一流的工業強國,在人類的近代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1896年,李鴻章出國訪問,第一站就來到了歐洲德國,因為德國是他這次出行的重要目的地。在訪問德國的這段時間里,他見識到了德國的強大,給李鴻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這個時候李鴻章才真正銷擾余的理解了什麼是工業強國。德國給他留下的震撼讓他久久不能平復。那麼當時的德國是個什麼樣子,為何會讓見多識廣的李鴻章驚嘆不已?

1896年的德國,是世界第三大工業強國,工業產值佔到了世界總產值的15%以上。盡管德國的工業產值和經濟總量略遜於英國,但德國的發展勢頭強勁,而且在很多領域已經超過了英國,取代英國只是時間問題。當時德國的鋼鐵產量超過400萬噸,佔到了世界的四分之一以上,德國的化學、電氣等領域在世界范圍內獨領風騷。1896年,英國人驚奇地發現,他們生活中的很多東西都產自德國,就連周末歌劇院里上演的歌劇也是德國人創作的,演員無一例外是德國人虧滾。

1896年的德國,城市化率超過了50%,工業和服務性行業的產值已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80%以上。德國擁李虛有漂亮的城市、整潔的街道、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四通八達的路網。當時德國的交通非常發達,特別是鐵路網遍布全國,鐵路里程接近5萬公里,位居歐洲第一。此外,德國還擁有完善的金融和社會保障體系,他們促進了德國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德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當時德國人的生活質量遠遠高於日本,人均GDP是日本的數倍。

1896年的德國,早已實現了免費義務初等教育,德國初等教育入學率達到100%,文盲率不到1%。這一年,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物理學教授倫琴宣布他發現了X射線,並獲得了諾貝爾首次物理學獎。當時訪問德國的李鴻章成為第一個拍X光片的中國人。當李鴻章在一張膠片上看到了自己左顴骨內的彈頭「纖毫畢現」,連連稱奇,稱之為「照骨術」。可以說,當時的德國科技已經發展到了讓人驚嘆的程度。

1896年的德國,擁有非常強大的軍事力量,連英國人和法國人都非常忌憚。德國的陸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的陸軍力量。盡管海軍遜色陸軍不少,但海軍一點不弱,是僅次於英法的世界第三大海軍力量,而且發展勢頭迅猛。此外,德國還擁有發達的軍事工業和強大的戰爭潛力。為了對付德國嚴重的軍事威脅,英法被迫走向聯手。李鴻章在參觀了德國軍隊後曾感慨:如果我有10個營這樣的軍隊,甲午戰爭就不會敗給日本。當時德國太強大了,這是李鴻章傾慕德國的主要原因,也是李鴻章失落的主要原因。

D. 德國現在的工業水平如何(在世界上能排上第幾)

德國是全球八大工業國之一。魯爾區是德國的傳統煤鋼工業區。慕尼黑(寶馬汽車總部所在地)、漢堡、斯圖加特(賓士和保時捷總部所在地)、沃爾夫斯堡(大眾汽車總部所在地)也形成了強大的製造業集群。柏林、萊比錫、德累斯頓則是德國東部的工業重鎮。新興工業集中在慕尼黑一帶。

德國的主要工業部門有電子、航天、汽車、精密機械、裝備製造、軍工等。德國產品以品質精良著稱,技術領先,做工細膩,但成本較高。德國的工業品在世界享有盛譽,而德國也是西歐最大汽車生產國。
目前德國在工業國家可持續發展能力排名第六。

E. 作為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德國工業實力究竟有多強

德國的工業實力可以說在全球都是第一的,它生產出來的很多東西在世界都是特別先進的。

F. 為什麼有人說德國的工業是世界第一呢,美國也不如德國嗎

說到德國的工業,想必大家都見識過,無論是汽車還是各方面做得非常的到位。對於教育的重視,對廣大中小企業的支持,這是德國工業強大的主要原因。說到工業世界上不少的工業強國與工業大國。說到德國製造總以高質量聞名世界。

的確是這樣的,如果你努力了之後,那麼你肯定會得到一些的收獲。當年的德國在列強中後期強起來的時候,世界幾乎已經被瓜分完了,但是德國人奮力的拼搏成功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並且德國人做事非常的嚴謹,所以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這么一句話最可怕的,就是明明比你優秀,他還要比你努力。

G. 為什麼德國的工業如此強大

現在,提起德國的工業實力,在地球上絕對是響當當的,「德國製造」更是頂級的技術和質量的代名詞。德國工業並非天生牛逼,「德國製造」也並非天生高貴。德國開展工業革命的時間比英、法兩國晚了30多年。由於長期分裂,德工業化進程充滿坎坷。1871年統一後,德國內百廢待興,世界市場也基本被瓜分完畢。

在這樣的環境下,德國工業是如何成長到今天這個樣子的?今天,小編就邀請了幾位網友各抒己見,分析分析德國工業強大的原因,大家若有其他觀點,歡迎在文章底部留言討論。

1

網友幸福地帶2:

德國的工業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因為德國的管理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

世界新工業的起源在英國,法國緊隨之。當德國發展自己落後於英法時,心理十分著急,於是發展本國新工業。由於新工業需要技術與技術研發,而德國一無所有。他們為了走捷徑,派出了許多人出去偷取英法技術,這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科技間諜。

在同時也開始學習科技研究開發,重視人才陪養,實行嚴格的管理制度,很快就有了快速發展,並在許多管理等方面領先於世界。所以在一二次世界大戰前都已經有很先進的工業了,這樣的工業大國發展了上百年的,其許多方面都是世界性的,強國就再自然不過了!

2

網友YF永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作為戰敗國,首先被趕出了資本主義市場。根據「四化」方針,即非軍事化,非納粹化,非中央集權化和非工業化方針,德國在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面臨著一系列的被削弱甚至被消滅的計劃。根據1946年3月制定的「限制工業計劃」,即所謂摩根索計劃,德國工業生產能力要降低到1938年的50—55%,鋼產量為1938年的1/4,即從2200萬噸降到580萬噸,化學工業和重型機器降到1938年的1/3,水泥降到1/2,車床降到1/10,汽車降到1/5,紡織工業降到l/2,只有傢具、玻璃、自行車等民用工業不受限制。但是從1948年下半年開始,聯邦德國經濟迅速恢復,到1949年11日已接近1936年的水平,1950年就超過了1936年的水平。所有的工業生產都受到了限制。但是,西德能夠在短短十幾年間一躍而起,卻是有著別的國家不可比擬的優勢。原因何在?

一、西德雖經過戰爭的破壞,但是強大的工業基礎保留下來,這是戰後西德工業得以迅速恢復和發展的基礎。

首先,在二戰時期,盟軍對於西德的轟炸目標主要集中在了軍事工業上,對於盟軍來說這是對他們的一次更新技術的機遇。削弱軍事力量遠比削弱工業力量對他們來得有利。而英美空軍,尤其是美軍為了能夠擁有對抗蘇軍的力量,因此有意識的保護了一些企業。因此,魯爾薩爾兩大工業區雖然遭到了破壞,但是經過幾個月的修復還是可以恢復生產。亨利·摩根索在《德國是我們的問題》一書中指出,科倫的福特工廠和科倫大教堂一樣享有「不可侵犯」的權利。魯塞海姆汽車廠、霍斯特聯合化工廠、下薩克森州薩爾茨吉克冶金聯合工廠都沒有遭到破壞。魯爾和薩爾兩地的化學工業雖遭到破壞,但經過幾個月的修復都可以恢復生產。據美軍轟炸司令部的估計,轟炸的結果全德國鋼鐵生產能力遭到破壞的只有6%,西德達12%。煤礦減產2%,焦炭4%,機器製造15%。金屬加工機床被破壞達6.5%。1945年12月12日伯思斯坦上校在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一個小組上報告說:「德國工業75%安然無惹,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很容易恢復的。」

第二點在於英美法將西德分成了三個佔領區,在各自的管制區內推行了不同的政策。法國需要薩爾地區生產的成品充當賠款運回法國。英國需要通過德國來擴張海外的市場,尤其是魯爾區和大西洋的海港。而美國,更是需要得到西德的支持來對抗蘇聯在歐洲的勢力擴張。東德西德就像是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斗爭的各自領地。根據「非工業化」方針,盟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制定1067號政策指令,規定要拆除德國所有軍工廠以及用於賠償的重工業工廠,規定拆除的清單涉及1600家企業及其設備。但是這項政策指令並沒有認真執行。1946年6月美國國務卿貝爾納斯在斯圖加特演說中公開表示:「美國不再奉行一個強大的歐洲、一個虛弱的德國的政策。」他聲明,「德國是歐洲的一部分,如果有著巨大的工業的德國變成貧民窟,歐洲的重建,特別是德國鄰國的重建將會是十分緩慢的。」1947年7月參謀長聯席會議制定1779號政策指令,代替1067號政策指令,提出「一個有秩序的、繁榮的歐洲需要一個穩定的生產效率高的德國在經濟上作出貢獻。」1947年8月英美雙占區修改了對西德工業的限制政策。1948年6月1日,英、美、法三國同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簽訂六國協定,宣市國際管制魯爾區。德國參加歐洲重建計劃。

西方國家推行扶植恢復西德工業方針的結果,使西德保留了可以很快恢復工業生產的基礎。據哈姆森教授的估計,高妒、平爐、軋鋼設備被拆除的占整個設條的及10—25%,精密機器和光學儀器生產能力減少20%,合成燃料生產能力減少20%,化學工業因拆遷而喪失的生產能力為6%,運輸機器被拆走8%,其他工業部門損失不大。戰前德國三大工業區,魯爾和薩爾都在西德,只有西里西亞在民主德國。據1946年估計,西德佔1944年全德工業產量的63%,基本材料的67%,生產資料的62%,消費資料的60%。因此,戰後西德保留了強大的工業基礎。

二、馬歇爾計劃對西德的影響

戰後初期,西德經濟復興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資金缺乏。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啟動資金,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談。而當時,人民的生計也是一大問題。吃不飽飯,幹活就不會有勁。這種情況下,想要復興更是難上加難。而馬歇爾計劃對於西德來說,就是雪中送炭。當時馬歇爾認為消除共產主義在歐洲的擴展只有盡快的回復歐洲的經濟。因此在他的努力下,130億美元的資金以貸款和直接援助的形式流入了西德用於重建。這些資金幫助恢復了工農業的生產,穩定了金融,擴大了貿易,同時也促進了化工、工程、鋼鐵工業設備的更新。該計劃還從美國引進了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有效地促進了企業的造血重生。到了1956年,西德利用這筆基金投資大100億馬克,大大緩解了資金缺乏的狀況。據估計,聯邦德國由於從1949年參加馬歇爾計劃,人均獲得了140馬克的補助。據1952年華盛頓出版的《美國政府的對外援助》一書的估計,到1948年美國共花掉214億美元,英國支出9億美元。這筆錢主要用於購買食品,很少用於生產。這些食品出售後所得款項大部分用於軍事當局的支出;一部分貸給德國工業家用於恢復生產的資金。

據統計,到1954年10月,西方盟國給西德的援助為44億美元,其中美國17億,英國8億,馬歇爾計劃提出的援助9億。另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字,1945年7月到1955年9月30日,美國給西德的敗府補助金和信用貸款為38.68億美元。1945—1947年英國給予的政府補助金和信用貸款為9億美元。這些錢主要用於恢復工業生產。我們看到的另個統計數字是,1948—1954的年西德從軍事佔領當局和馬歇爾計劃得到的資金共72.98億美元,其中38.52億用於投資。這些錢以物資形式運到西德,所得錢款存入聯邦銀行,稱為「等值基金」,再作為資金投入工礦企業。

在西德經濟恢復的最初年代外援的作用還是很大的。當然這種作用隨著西德本身經濟的恢復而逐漸減少。1948和1949年外援佔西德國民收入的5%。1948一1950年西德進口貨物的57%是靠美國的援助。外國貨款在西德長期投資中所佔比例1949年為2.8%,1950華為10.3%;1951年為5%,以後逐年減少。

三、「軟實力」:人力資源的使用

在二戰後,西德保留下了一大批熟練的工人隊伍,大批專業技術人才沒有因為戰爭而耗盡,這對於西德來說是一個強大的智力支持。這是戰後西德保留的最珍貴的財富。

而有研究表明,1950年,西德擁有在校大學生10萬人,也就是說每1萬居民中就有21個大學生。到1970年大學生達到了41萬人,也就是每1萬居民中有68名大學生。這同樣是西德復興的「非物質資本」。為迅速恢復經濟,西德政府極為重視科技投資和發展教育。而且教育為本一直都是德國的傳統,沒有良好的教育,就沒有一個繁榮的德國。

當然,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從東德大量湧入的難民,數量達到了100萬左右。在最初可能給西德造成了一定的不安定因素。但是,很快他們就成為西德恢復經濟的勞動力。其一,這些難民都是廉價的勞動力。他們工資低。因而企業的生產成本低,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其二,依靠他們的知識和技術恢復生產。不久他們之中有些人重建工廠,主要生產出口產品,有利於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其三,他們的年齡結構比較合理,有利於經濟的恢復。

四、地理環境上的先天優勢

西德在地理上佔了相當大的優勢,全德78%的礦山、84%的冶金製造產品都出產自西德。二戰前德國的重工業、原材料工業大多數集中在西部。1936年西德在全國整個工業產值中佔61%,原料和基礎材料生產佔66%,基礎設施生產佔61%。而東部相對寥寥無幾。同時,西德擁有魯爾和薩爾兩大工業區。而他們對於西德工業來說就是左臂右膀。相對的,西德擁有的原有工業基礎雄厚,是經濟的重建至於高水平起點上。

五、「自由市場經濟」及幣制改革

在這個問題上,首先要提到一個人,那就是當時擔任西佔區經濟管理局長的路德維希-艾哈德。他是國民經濟學的新自由派代表,極力推崇自由的市場經濟。他認為,真正的貨幣只有在真正的市場上才能發揮作用,而真正的市場不應該有價格控制和配給制。取消物價規定,取消產品配給制,實行真正的市場經濟。相對於整個德國的經濟史而言,這是一次成功的戰役。盡管在推行自由市場經濟的初始階段,面臨了物價上漲、失業率增加、通貨膨脹等等的問題,但是很快市場經濟的優勢就顯現出來。物價日趨穩定,甚至其增長的幅度遠小於其它資本主義國家,而生產力也在這一時期得到了有力的發展。

在推行自由市場經濟的同時,在美國的支持下,西德還實行了幣制改革。在二戰前,舊帝國馬克約為170億,二戰之後卻變為了700億。因此在二戰的後期,舊帝國馬克一文不值,在德國市場上充當貨幣作用的是美國的幸福牌香煙。1948年6月20日,美國佔領軍當局對西德進行了貨幣改革。用10個舊帝國馬克換一個1個新德國馬克。在短短的幾周之內,舊帝國馬克的所有有價證券,儲蓄金,銀行存款,抵押金等等全部兌換完畢。這是一次非常苛刻的剝削行為,但是卻挽救了德國。德國馬克相對美元的兌換率逐漸上升。原本空空如也的商店中再一次充滿了各種商品,人們的生活也開始走上了正軌。

由於推行自由市場經濟,西德面臨許多的問題。貧富差距逐漸增大,底層勞動人民怨聲載道。但是,艾哈德引進了競爭的機制,誰工作的時間長,誰工作的效率高,誰就有工作,否則就是能面臨下崗。這樣的競爭機制就是依靠剝削廣大勞動人民來積累最原始的資本。由於競爭機制,資本家們一味的壓低工資,從中得到了更高的利潤。然而盡管貧富差距日益擴大,西德的整體社會環境還是處於穩定的狀態。由於戰爭的破壞,人民擁有最迫切的願望去修復自己的家園,去重建一個有生機的新的德國,因此,西德人民勤勤懇懇的工作著,付出自己最大限度的力量。

當然,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西德為了適應世界市場的需要,發展外向型的經濟。西德利用自身強大的工業基礎和廉價的勞動力,生產出價格遠低於其他國家的產品。這使得西德的外貿市場發展很快,進出口貿易增長迅速。1950年時還是貿易逆差7.21億美元,到了1960年時已經變成了順差。

六、朝鮮戰爭

此外,還需提到的就是朝鮮戰爭。這是對西德非常重要的一次機遇。盡管艾哈德竭力否認,但朝鮮戰爭確實挽救了西德經濟。(艾哈德:《來自競爭的繁榮》商務1983年,第41頁)。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及其盟國需要西德供應武器和彈葯,也需要西德參加所謂的「歐洲防務」。因而美國不得不修改對西德工業和技術的「裁減政策」。1950年5月紐約外長會議決定,把禁止生產射擊、砍殺和刺殺武器改為限制生產,取消對造船業的限制。鋼產量不再受限制。1950年鋼產量為1210萬噸,1953年達1350萬噸。1954年制定「有關監督工業的決議」,進一步放寬了限制西德工業生產的條件。以前禁止生產合成橡膠和合成燃料,限制生產軸承,現在只管制其生產能力。取消了限制重型機床、鋁、合成氨、氯生產的規定,不再對化學科研進行限制。

朝鮮戰爭爆發後,大批船舶定貨單飛往西德,要求建造的新油輪和新貨輪達200萬噸。漢堡港是德國最大的港口。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漢堡港遭到嚴重破壞,到1953年已有70%修復使用。到本世紀60年代,德國商胎隊已有貨輪2700艘,總噸數達65萬噸。朝鮮戰爭改變了西德的貿易逆差。1950年外貿逆差為30億美元,1951年為1億美元,1952年則為順差7億美元。觀察家西奧多·H.懷特說:「朝鮮戰爭僅僅給德國人迅速地無條件地帶來了好處。」《經濟學家》雜志指出;「1950年6月,朝鮮戰爭結整個貿易界帶來了繁榮。」

綜上所述,是戰後西德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的主要原因。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等。

最後還應指出,50年代西德經濟發展速度高於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是由於西德起點低,這是戰爭破壞和戰後盟國推行「非工業化」政策的結果。大體到本世紀60年代中期,西德「經濟奇跡」已經結束,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定向同步發展,發展速度降到5%的歐洲平均發展水平。

3

網友袁飛2:

工業化的國家很多,而德國特別強大,原因有二,一是國家層面的科技水平發達;二是國民特性自覺到刻版的程度。德國不準隨意砍伐樹木,二戰末,德國戰敗,無人管理,人們仍然只會撿拾掉地的枯枝;而薩達姆死後的伊拉克,博物館都被搶劫,二者不可同日而語。

4

網友佛緣之Y佛緣:

國家如果發展的強大是和國民的道德素養有很大的關系的,並不是說你有錢了國家就強大了,德國就非常注重這些在道德修養教育的同時發展經濟,讓德國的整體發展進入到一個良性的循環,在這個國家你乾的任何工作都會受到人們的尊重尤其是工業發展,並不是說你能設計幾個數據工業就強大了,這裡麵包括的技術人員的工作成績甚至是比設計者的成績都要大,這是一個國家整體性的東西一句話兩句話說不明白,大家把德國和我們的國家在各個方面對比一下尤其是在尊重人這一個問題上看看兩個國家的態度就能的到一個比較。

5

網友真誠地看著你:

趕上了三次工業革命,擁有雄厚的技術積累,當年的列強工業都很強,不僅僅是德國。要說強,殖民地比德國多很多的英法依靠對殖民地的血腥掠奪,資本比德國雄厚,工業也比德國強一些,而沒有受到兩次世界大戰破壞的美國才是最強。

6

網友縹緲孤鴻影45:

問題太多,簡略回答,德國是個專注力很強的民族,有很強的紀律性,這兩樣結合起來正適合興辦工廠,法國散,英國懶,俄羅斯比較落後,在辦工業方面皆不及德國,無論技術之精,管理,鑽研創新皆冠於歐洲,又是歐洲最認真做事的民族,故工業強大,缺點是過於專注於點,而失於研究面,因而缺少戰略觀,故才連續發動兩次世界大戰,導致失敗。

7

網友漢陽老王:

這是相對而言的。二戰前德國被制裁,?怨?宋?松?嬡?Ψ⒄埂6?戰期間德國人建立了完善的工業體系。二戰後德國人迅速取得了歐美的諒解,接助戰後經濟發展期發展狀大了自己。當前世界范圍內我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十分強大。門類齊全,體系完整,這是十分難得的。德國再強,他只是一個中等國家。

8

網友趙曉路1:

一、德國的科技發達,從第二次科技革命開始德國的工業迅速崛起,超過英法,成為當時的世界第二工業強國(19世紀末~一戰前)。

二、資本雄厚,負債少。

三、德國的教育發達,重視人才培養,國民素質高(這一點是關鍵)。

四、基礎設施完善,交通運輸高度發達(重工業發展的基礎)。

五、歐盟整體的促進。

六、出口導向的經濟政策。

9

小編:

聽完以上各位網友的觀點,您心目中德國工業強大的原因是什麼呢?歡迎留言討論!

尊重原創,文章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系小編,立即處理。感謝原作者的辛勤創作與分享!

(資料來源:今日頭條,知乎,機床商務網小編整理)

H. 為什麼德國工業會這么強大

德國工業之所以這么強大,取決於他們的「德國製造」精神。「德國製造」對精準的追求是苛刻的,這源自德意志民族的嚴謹個性,他們堅信說世界上語法最復雜和嚴格的語言就要最嚴謹地做事情。「德國製造」的成功歸根於以下幾大因素。


  1. 嚴格的管理制度,成為質量和信譽的代名詞

賓士、寶馬、博世、西門子……這一系列的德國品牌,不僅世界知名,而且無一不是品質的保證。德國製造為何質量那麼好,原因有很多。然而歸根結底還是依靠嚴格的質量管理制度,使「德國製造」長盛不衰,享譽世界。


2.完善的管理體系

當然,德國產品質量信譽的背後,依靠的絕不僅僅是發現質量問題後的召回制度,更重要的是德國在加強出口產品安全管理方面所依賴的一整套管理機構、法律法規、行業標准以及質量認證等制度體系。


德國行業標准化組織,在產品質量管理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標准化組織工作的依據正是國家頒布的各項行業法規,將本已數十萬條的行業法規轉化為具體的業內標准,這些標准又成為認證機構質量認證和企業生產的依據。


3.功不可沒的認證機構


德國標准化學會和德國電器工程師協會,是德國兩個主要的產品認證機構,分別從事電工、電子產品符合DIN標志的認證。這兩個機構有著密切的合作關系,聯合組成德國電工委員會,參加國際電工委員會。DIN代表德國參加國際標准化組織。此外,於1971年12月成立的聯邦德國商品標志協會有限公司是專門負責符合DIN標準的產品認證工作的機構,它隸屬於德意志標准化學會。


在該流程中,質量認證機構有著相當關鍵的位置,嚴格的質量認證制度在創造「德國製造」聲譽的過程中也功不可沒。比如德國著名的GS認證,其含義是德語「GeprufteSicherheit」(安全性已認證),也有「GermanySafety」(德國安全)的意思。


它以德國產品安全法為依據,按照德國工業標准DIN及歐盟統一標准EN進行檢測。雖然這是一種非強制的自願性認證,但在普通消費者心目中,一個有GS標志的產品設備在市場更有競爭力,因此幾乎所有的德國設備製造商都積極進行此項認證。


4.嚴謹的召回制度

據德中經濟資訊協會主席王學軍介紹,「我在德國生活多年,一直都很少聽到德國出口產品在國外遇到質量問題的消息。偶爾出現,也主要是由企業主動來解決,比如產品召回等。」他解釋道,這主要得益於德國一整套完善的出口質量事前管理、事中監控、事後處理程序,即使在發現質量問題後,通過主動召回等程序不僅能妥善解決,相反往往還會增加海外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度。

I. 德國是個工業強國嗎

德國作為歐洲第一工業強國,我們所熟悉很多的手錶、汽車都是 源自德國的,德國的經濟的強勁很大程度上還是依據當時工業革命的福利還有在二戰中的受益。而且德國就注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大規模推行義務教育也讓經濟發展得到一個很好的保障。

德國建立的時候雖然對於第一次的工業革命沒有趕上,但是之後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給德國很大 的機會。在德國統一時,第二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德國的第一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得以交叉進行,德國省去了兩次工業革命迭代的時間和消耗,得以從高起點開始。

在德國發展到20世紀初,德國經濟實力已經僅次於美國,躍居歐洲第一。而且快速發展得到的高度的工業化為德國帶來了海量的數量技術工人,這使得德國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後,國土雖然沒有得到擴張,反而縮水了,但是之後崛起的速度非常的快。

一戰的戰敗讓德國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所以二戰時期的德國就以整個歐洲作為德國的原料產地和市場。德國在重新回到歐洲的時候,就憑借自己的實力大量的掠奪歐洲很多地方的財富,所以也成為了之後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原因。

最後在對於美國和蘇聯的冷戰時期,美國在對於德國也是支持了很多。美國在馬歇爾計劃中對聯邦德國進行了大量援助,在技術、金融、設備等方面對德國進行大力扶持,德國經濟迅速復甦。聯邦德國被納入北約,從此搭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快車,戰後僅10多年,聯邦德國經濟就重新成為世界第一。

J. 德國工業為什麼那麼強大

德國工業強大的原因如下:

1、德國是個面積小國,缺乏自然資源,幾乎所有重要的工業原材料都要依靠從國外進口。德國必須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使自己取得發展,變得更強大,才能在世界上立足。

2、德國的勞動力成本很高,因此德國必須在高科技領域進行投資,確保生產出更高質量的產品,再以較高價格將產品賣出去,才能維持自身較高的經濟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3、德國社會普遍看重純手工製作的產品。在許多國家,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接受正規教育,並得到醫生、律師這樣體面的工作。在德國,很多年輕人在高中畢業之後,不會直接上大學,而是先去參加手工培訓,培訓結束後再選專業上大學。德國社會對手工業從業人員也給予充分尊重與認可,手工業師傅的工資普遍很高。

4、德國向來注重製造業人才的培養,其「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為製造業源源不斷地輸送著高質量人才。在「雙元制」教育體系之下,學生交替在學校和企業學習,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在企業進行實踐操作。

5、德國很多中小型企業是家族企業,企業對員工有責任感,員工對企業也有歸屬感。企業與員工的雙向認同,賦予企業繼續向前邁進的動力,使它們在各自細分行業處於絕對的領軍地位,成為「隱形冠軍」。

閱讀全文

與德國的工業能力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哈弗汽車是美國車嗎為什麼叫哈弗 瀏覽:447
如何製作汽車啟動應急電源 瀏覽:791
汽車飼料多久可以喂 瀏覽:413
汽車報廢了車牌怎麼辦 瀏覽:100
寶馬e90水溫怎麼調 瀏覽:525
宜豐工業鍋爐司爐操作證如何辦理 瀏覽:177
奧迪a7變速箱怎麼拆不下來 瀏覽:231
45萬的奧迪首付多少錢 瀏覽:276
寶馬上生產線要多久 瀏覽:420
奧迪q3熄火後有聲音是怎麼回事 瀏覽:52
新賓士優惠多少錢 瀏覽:539
奧迪a7怎麼燒胎 瀏覽:152
賓士g63的充電口在哪裡 瀏覽:547
里水東部工業園最新進展如何 瀏覽:633
黃石到嘉興的長途汽車經過哪些站 瀏覽:149
100萬賓士怎麼修 瀏覽:509
雪地賓士怎麼把悍馬弄出來 瀏覽:171
寶馬x6曲皮帶盤怎麼拆 瀏覽:90
賓士s車上的藍牙耳機怎麼換電池 瀏覽:792
汽車發動機怎麼進水 瀏覽: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