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福州工業經濟怎麼樣

福州工業經濟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5-21 03:37:24

『壹』 福州的發展前景如何

近幾年,位於福州南大門的高新區板塊可以說是福州樓市的一匹黑馬,以強勢的凝聚力和輻射迅猛崛起。很多人看好高新區的發展,認為伴隨著腔坦外來人口的激增和輻射大學城未來近百萬民眾生活的需求下,高新區的教育、交通、商業等配套都將迎來大爆發。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今天房妹就從交通、綜合體、教育、休閑配套這四個方面出發,和大家一起探討福州高新區的發展前景。
1、交通
高新區坐擁城市快速路網等立體交通網路,烏龍江大道和高新大道已然暢通。而根據福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高新區將有3條地鐵路網交織,包含地鐵2號線、3號線和8號線。據預測,明年1月底地鐵2號線便將實現22個站雙向貫通試運營,對於高新區住戶來說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2、綜合體
高新區目前開業或在建的有正榮財富中心、群升廣場、龍旺理想天街、萬達廣場、浦上商業小鎮等商業項目,再加上計劃建設的寫字樓、酒店項目,整個商務體量將超120萬平方米,可謂是福州繼圓激東街口商圈、寶龍商圈、東二環商圈後的第四大商圈。

3、教育
高新區周圍有福大、師大、醫科大、福州一中等十幾所學校,書香氣氛濃厚,而高新區近幾年也將打造為文教宜居高地。預計明年9月,高新區將改造或新建一批中小學,比如三岐小學、實驗小學等,另外預計在2020年,高新區增加中學學位數5400個,小學學位數7400個,幼兒園學位數5300個。

4、休閑配套
高新區右邊是烏龍江,左邊是旗山國家森林公園,依山傍水,綠意環繞。同時今年8月,福州第一大湖旗山湖項目啟動建設,串接伍腔桐大學城、高新區,將打造成全市性綜合公園。另外高新區還將啟動烏龍江濕地公園、休閑步道的開發建設,整體休閑配套還是很可觀的。

『貳』 請從多角度闡述福州與廈門經濟發展差異及原因 謝謝啦

1. 相比福州,廈門是有天然優勢的。廈門是海島,福州是盆地。這就註定了廈門的氣候和空氣質量比福州好得多。海島,風透著,就不悶。而福州,盆地,熱氣散不出去,塵埃也散不出去,同樣的30 度福州就是「桑拿天」!同樣的,海盜的地理特點,決定了廈門的空氣質量、衛生環境,要比福州容易治理得多。
2. 廈門的城市規劃比福州做得好,而且好做得多。廈門城市建設得晚,福州則是立城2000 年。咱不說什麼三坊七巷,就說近代以來,從解放後說起。福州作為省會,老城區的很多道路,早早就定型了;七八十年代又興修了大片大片的「新村」―― 據說當年能住得上「新村」的,都是光榮的工人階級。而廈門,一直作為戰備前線,真正的規劃建設,是從改革開放做了特區。以80 年代的眼光來做規劃,當然比福州60 年代的規劃眼光要先進得多,也要容易得多。可以這么說,80 年代的福州,是拖著一個大包袱來搞城市建設;而廈門,則完全是輕裝上陣。這就是為什麼大家覺得福州比廈門「亂」的一個原因吧。
3. 廈門是移民城市,福州升磨搭則是土生土長的城市。從城市的性格上來說,廈門在一定程度上是開放的,積極的―― 雖然比不上深圳。五湖四海的人才聚集到這里來,帶來的是不同的文化。閩南文化在廈門的烙印,相比泉州漳州,是淡得不能再淡了。而福州則不同,福州始終堅持這自己的本地文化和傳統。福州話,難聽么?―― 實話說在我聽來比廈門的閩南語順耳多了!―― 要知道,中國近代海軍的offial language 是英語,而office language 就是福州話!200 年前,中國的海軍官兵,就是操著這樣的語言,和列強外敵殊死搏鬥的!就憑這一點,福州話就有足夠讓人驕傲的資本!
福州的城市性格,平靜、市井,有爭吵但沒有名利紛爭。夏日的清晨或傍晚,騎個車,從榕樹遮天蔽日的朱紫坊河邊穿過,小心翼翼不要打攪了躺在竹椅上納涼的老人家,那份寧靜,淡雅,就是福州。福州人不願意外人來打亂這樣的生活這樣的傳統。所以即使明知福州的龍眼核大無肉,老人家認為還是堅持「本洋」的才最補,冬至那天是一定要吃到本地龍眼的。
和廈門不同。廈門的鼓浪嶼、中山路,是擺在那兒讓你看的。廈門的城市性格,是一上來就把我最美麗的一面展示給你,吸引住你,需要你來贊美的城市。而福州,沒有什麼可以「展示」的,或者說,根本就不原意去「展示」什麼。君來不喜,君走不送。福州就是游毀一個把自己所有氣質都內斂起來,不讓你輕易看到城市,需要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才能夠體會得到,會心一笑,已經足夠的城市。所以於那些匆匆過客,總是只能看到廈門的好,和福州的不好。然後就張開大嘴亂噴了。
4. 說完了傳吵拿統,來說現在吧。這些年―― 福州在進步,廈門在踏步,甚至可以說是在退步―― 這個論斷,大家姑且看得吧?
從城市發展的角度來說,這是必然。廈門的起點好,沒有包袱,但發展了20 年,原來的沒有包袱就變成了有包袱。現在的廈門和80 年代的福州一樣,需要轉型,需要找到新的方向和出路。而福州有包袱,就用了10 年時間來放下這個包袱,終於慢慢走出了痛苦的轉型期,現在反而是輕裝上陣了!福州面對過的問題,廈門都要面對,或者,都已經在面對。如何去面對,如何去解決,是一個需要智慧的過程,也必然是一個痛苦的過程。這是規律,是必然。
舉個例子講,福州搞三警合一,搞得警察怨聲載道、叫苦不迭。但事實的結果就是,路面上的警力多了,治安和交通都比前幾年有了很大的起色(好像二季度的發案率是去年同期的30%)―― 當然,車太多了,所以還是會堵,但如果沒搞這個三警合一,恐怕要再堵上一倍不止―― 這是廈門沒法比的。為什麼?因為福州搞三警合一的時候,已經到了不得不搞的地步,所以下決心搞了―― 就是一種放下包袱。而廈門,大家也有切身體會了,這幾年,交通越來越差,治安越來越亂,卻還是沒有決心去搞、去解決。福州放下了包袱,廈門卻是繼續自欺欺人地面對已經越來越沉重的包袱,不敢變革。所以說,廈門怎麼能不落後於福州??
螺旋發展、曲折前進,這是放之四海皆準的規律。只不過,廈門的城市性格是需要「進步」來支撐的(相比而言,福州只是一個需要「進步」來改善的城市),今天的廈門已經走到了這一個十字路口,何去何從,它還在猶豫,它的近三百萬市民,還在抱怨和彷徨―― 只是,請記住,我們必須面對這樣一個事實呢!

『叄』 2021年人均GDP50強城市

2021年人均GDP50強城市

2021年人均GDP50強城市,作為全國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各城市交出了2021年的成績單,意味著城市經濟再上新台階。2021年人均GDP50強城市。

2021年人均GDP50強城市1

GDP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而人均GDP則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盯昌發達程度的重要指標,2019年中國大陸人均GDP首次突破1萬美元,2021年中國大陸人均GDP突破1.25萬美元,已經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2021年中國大陸城市人均GDP50強已經出爐了,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城市入榜。

根據世界人均GDP發達標准,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是發達國家水平,2021年中國已經有很多城市超過了該水平,2021年,中國有30座城市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比2020年增加20座,這意味著中國一年就增加了20座發達國家水平的城市,充分說明了中國城市近年來經濟發展獲得了巨大成就。

人均GDP前三甲城市

狀元:鄂爾多斯

2021年是鄂爾多斯市經濟騰飛的一年,GDP名義增速達到33.5%,增速位居全國前列,帶動全市GDP總量和人均前悶GDP迅速抬升,2021年鄂爾多斯市實現GDP4715.7億元,排名全國第57名,人均GDP達到20.9萬人民幣(3.43萬美元),排名從2020年的第四名提升至榜首。

榜眼:克拉瑪依

2021年克拉瑪依市預計實現GDP1050億元,2020年末常住人口達到49.03萬人,人均GDP達到21.42萬人民幣(3.4萬美元),2020年克拉瑪依市人均GDP位居全國地級市第一,2021年人均GDP被同省的鄂爾多斯趕超,退居全國第二名。

探花:無錫

在中國城市GDP前15強中,無錫市是常住人口最少的城市,常住人口僅746萬,但是創造的經濟總量卻不低,2021年無錫市實現GDP14003.24億元,排名全國第14名,所以,無錫市的人均GDP也非常高,人均GDP達到18.77萬人民幣(2.9萬美元),排名全國第三名。

人均GDP排名前十的城市還有:北京市、蘇州市、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常州市、珠海市。

GDP和人均GDP均排名全國前十的城市有5個,分別是北京市、蘇州市、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從某種意義來說,這些城市才是真正全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城市。

50強城市區域分布

2021年,中國人均GDP50強城市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主要分布在我國發達的江蘇、浙江、廣東、山東、福建和內蒙古等省份。

其中,江蘇省入榜城市最多,達到8個,其次是浙江省,有6個城市入榜,而廣東、山東、福建、內蒙古各有5個城市入榜。

地處我國北部邊疆的內蒙古去年竟然有5個城市入榜人均GDP50強,富裕程度不可小覷,特別是排名第一的鄂爾多斯市和排名第二的克拉瑪依市均來自內蒙古。

另外,安徽省有3個城市入榜,湖北有2個城市入榜,陝西、雲南、遼寧、新疆、河北、甘肅、湖南、江西各有1個城市入榜。

四大直轄市中,北京和上海人均GDP排名均進入前十,天津排名第40名,而重慶市是唯一沒有進入人均GDP50強的直轄市。

雖然全國人均GDP已經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中國城市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也越發嚴重,中國一些城市的人均GDP已經超過3萬美元,而有些地區的人均GDP卻低於3000美元,兩者相差十倍,人均GDP的巨大差距充分反映地區發展不均衡,說明中國城市的「貧富差距」也在迅速擴大。

2021年人均GDP50強城市2

作為全國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各城市交出了2021年的成績單,意味著城市經濟再上新台階。全國300多個地級市以上的城市中,前50強可謂是「佼佼者」。

上海、北京、深圳、廣州4座一線城市,依然穩坐「四大天王」的位置。這一次,榆林、太原取代南寧、漳州成為「尖子生」踏入Top50。

其中,在GDP20強城市中,前17位排名與2020年一致。然而,時隔22年福州超越泉州,重返福建省第一名,拿走了全國20強最後一個名額。

(長春為預估數據,以官方為准)

大局未變 誰更出色

按GDP排名分析,全國前十的城市去年GDP總量均已超過1.6萬億元,前六城超過了2萬億元。其中,上海、北京GDP總慧則彎量突破4萬億元,深圳、廣州突破3萬億元,成都、杭州逼近2萬億元。

再從GDP實際增速研究,武 漢、合肥、南通、無錫、蘇州、成都、東莞等14城增速跑贏全國8.1%的數據。其中,武 漢(12.2%)、合肥(9.2%)、南通(8.9%)增速數據排名位列前三。

值得注意的是,GDP「萬億俱樂部」擴容至24城。論橫向區位,東部城市有17座,中部城市4座,西部城市3座。論縱向區位,南方有18座,北方僅有6座,南北差距未見縮小。

從城市群來看,其中長三角城市群以8座領銜,粵港澳大灣區以4座緊隨其後。在頭部十大城市中,武 漢因疫情影響,2020年已與杭州位置互換。南京取代天津,成為新的中國十大城市之一。由此看到,今年格局也未曾改變。

新兵過萬 誰最上進

所謂「萬億俱樂部」,指的是中國大陸全年GDP達到或超過1萬億元的城市。2020年「萬億俱樂部」 迎來擴容,成員從17個增至23個,包括濟南、合肥、南通、福州、泉州以及西安。近些年,從這幾個城市的成績單來看,各有喜憂。

提到合肥,腦海中不禁閃現出京東方、長鑫、蔚來等龍頭企業。這些年用「搶跑」二字概括合肥,一點也不為過。正如足球場上的黑馬,馳騁到球門前,才顯露胸有成竹的自信,臨門一腳直打球門。

這座城市的GDP增量和名義增速,均是6城最高的,連續六年實現每年跨越一個千億台階。按照這個速度,合肥今年超越濟南指日可待。

當然,作為省會的濟南並不示弱,以11432.22億元在6城市中拔得頭籌,拿下第18名的席位。近些年,發展速度日新月異,勢必會站在省內「一覽眾山小」。

根據濟南統計局數據,2021年濟南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加快建設「智造濟南」,全市工業經濟保持平穩運行,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5.9%,兩年平均增長9.0%,分別高於全國、全省兩年平均2.9、1.7個百分點。

而泉州相比這幾個城市,2019年經濟距離萬億僅差54億元。雖然GDP連續22年位居全省第一,但是福州一直在「窮追不舍」。最終,福州還是搶回了「老大哥」的位置。不過,誰能一直坐穩「大哥」的位置,還真不好說。

福州實力不俗,2021年GDP再破一個千億門檻。其中,一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分別為4.0%、32.5%、63.5%,分別拉動增長0.3、2.7、5.3個百分點。

再看名義GDP增速上,福州同樣表現出色,去年前三個季度福州GDP增速均高於泉州。全年13.0%的增速成績,在6個「新兵」中僅次於合肥。

說實話,南通闖入萬億俱樂部,令人意料之外。2019年距離萬億目標,差著616.5億的缺口,六個城市中僅高於西安。雖然一口吃不了大胖子,但是持續性小口投喂也相差無幾。

令人仰望的是,南通地理位置的優勢,進入了上海一小時經濟圈,面臨著沿海與內陸兩大經濟的輻射。論「包工頭」,南通是專業的,每4個南通人,就有1人從事建築業。作為南通的傳統產業、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建築業的產值很高。截至去年,建築業總產值破萬億,在地級市中排名第一。

西安是西北首個GDP破萬億城市,而且GDP突破萬億元大關也意味著,九大國家中心城市GDP全部超萬億元。前幾年,西安在縣域經濟上存在短板,主要集中鄠邑、藍田、周至三個傳統「末位」區縣。

經過不斷地調整,三區經濟總量之和佔全市一半左右。但是,三者去年年底突然失速,一方面是突發的疫情,使得按下了「暫停鍵」,另一方面是發展潛力上的日漸疲軟。

無論如何,受去年末疫情影響,整個城市有40餘天被迫按下「暫停鍵」,但西安算是打出了「萬億城市」的.擦邊球。

而在當時,東莞GDP達10855.35億元,成為萬億GDP第24城,超越了西安。據2022年東莞政府報告,2021年東莞規上工業企業數量超1.1萬家,實現翻一番;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左右,重大項目投資突破千億元大關。

拒絕一城獨大雙子星不是夢

「雙子星」現象,相信大家都熟悉不過了。這些城市經濟總量佔到全省經濟的四分之一,核心綜合實力旗鼓相當,則說明該城市對所在省份經濟十分重要。

比如,廣東坐擁廣州、深圳,浙江穩拿杭州、寧波,福建的福州、廈門各有所長,山東的濟南、青島你追我趕……

為什麼沿海省份雙子星「成群結隊」,而內陸省份往往「一枝獨秀」?

不難發現,隨著武 漢、成都、長沙、鄭州、合肥等城市在各大榜單中嶄露頭角,逐漸成為排行榜中的「新秀」。但是,這些地方幾乎都帶著省份的身份,而其餘地方在榜單中算是個「過客」,真是時有時無、若隱若現。甚至,讓人很難脫口而出該城市是省內第二大強市。

然而,沿海省份並不一樣,往往都是多個「雙子星」城市,現在「三子星」城市出現了,福州、泉州、廈門就是三足鼎立。尤其,在南方能輕而易舉的說出第二大城市、第三大主力軍。有些城市的實力與省會不分伯仲、勢均力敵,深圳就是最為典型的「橋頭堡」。

「雙子星」城市的存在,究竟對區域經濟發展有哪些好處?

一方面,可以促進城市間競爭,在吸引人才、產業、資金等方面進行對標,打造更好的市場環境,從而使得雙方共贏。另一方面,久而久之在省內形成「城市群」,帶動資源要素快速流通,打破行政束縛,對整個區域將會產生積極作用。

所以,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可以說,雙子星城市越多,發展才越平衡。

24座「萬億俱樂部」分布並不均衡,一定程度上也表明產業、技術、人才等各種資源流向了特定的區域。因此,未來需要進一步協調區域發展,優化計劃單列市、重要節點城市等中心城市,發揮更大的「溢出」效應。

2021年人均GDP50強城市3

城市的活力是中國經濟快速崛起的主要動力。近年來,中心城市、經濟總量大的城市對經濟的帶動作用日益凸顯。

當前,各大城市2021年經濟數據陸續揭曉。第一財經記者統計梳理了2021年各大城市GDP數據,在全國337個地級及地級以上城市中,共有54個城市GDP超過5000億元,比上一年多了9個,共有24個城市GDP超過萬億元大關,比上一年增加1個。此外,2021包括榆林、濰坊等一些地級市表現十分亮眼。

24城超過萬億,福州首次躋身20強

在全國337個地級及地級以上城市中,這50城可謂是佼佼者。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2021年TOP50城GDP之和為613484億元,約佔全國的53.6%。從入圍的門檻來看,今年第50名的是太原,其GDP達5121.6億元,比去年的門檻提高了519.6億元,這也是50強城市GDP門檻首次突破5000億元。

從頭部城市來看,今年GDP十強城市依然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杭州、武 漢、南京,前十名的名次都沒有變化。

上海和北京均首次超過了4萬億。其中,上海實現GDP43214.85億元。上海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全年全市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16055.82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兩年平均增長11.7%。其中,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生物產值同比增速分別為1.9倍、16.1%和12.1%,兩年平均增速分別為1.8倍、12.2%和7.4%。

北京市實現GDP40269.6億元。北京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1.0%,兩年平均增長15.8%。重點行業中,醫葯製造業在疫苗生產帶動下比上年增長2.5倍。

京滬之後,深圳也實現了新突破,GDP首次超過3萬億元,廣州、重慶和蘇州處於2萬億元梯隊。其中,廣州仍領先重慶338億元,繼續守住第四位置。

從第11名到第20名的城市來看,位居第12的寧波GDP達到了14594.9億元,將領先青島的優勢擴大到了459億元。

杭州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湯海孺對第一財經分析,寧波近年來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結合很不錯,寧波本身的製造業十分發達,有很多隱形冠軍,在互聯網的賦能後,能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

東南沿海的福建省省會福州市去年經濟發展也十分亮眼。2021年,福州20多年來GDP首次超越民營經濟大市泉州,成為福建省第一經濟大市。同時,福州在全國城市的排名中,連升三位,首次躋身到全國20強行列。

福建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開明分析,福州是福建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創新中心,福州的數字經濟、高科技產業發展比較好,現代服務業也比較強。比如,福州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較為突出,擁有新大陸(000997.SZ)、網龍(00777.HK)、星網銳捷(002396.SZ)等代表性企業。

50強中,GDP超萬億元的城市共有24個,比上一年增加1個,新晉城市是東莞。改革開放後,隨著加工出口貿易的發展,東莞逐漸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基地之一,有「世界工廠」之稱。近年來,在一線城市深圳的帶動和產業外溢下,東莞的高新產業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高新技術企業達7400多家。在此次東莞進入萬億元俱樂部後,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的GDP萬億城市達到4個,與江蘇省並列第一。

東莞之後,目前9000億元梯隊暫時空缺,有4個城市處於8000億梯隊,分別是常州、煙台、唐山和徐州。其中,蘇南地區的常州GDP達到8807.6億元,是最靠近萬億元大關的後備城市。

7000億梯隊的陣容更大,有7個城市目前處於這一梯隊,分別是大連、溫州、沈陽、昆明、長春、廈門和濰坊。既有省會城市,也有計劃單列市,還有溫州和濰坊這兩個普通地級市。

表:2021年城市GDP前50(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各地公布數據整理)

江蘇9個浙江7個入圍,濰坊、榆林亮眼

從50強城市的區域分布來看,東部沿海地區共有33個城市,佔比約三分之二。中西部地區共有13個,佔26%。東北地區共有4個,即東北的4個副省級城市。

按省份分布來看,第二經濟大省江蘇最多,在江蘇13個設區市中,共有9個城市入圍中國城市50強,且這9個城市的GDP全部超過了6000億元,其中有4個城市超過萬億元,分別是蘇州、南京、無錫和南通。

江蘇之後,同處長三角的第四經濟大省浙江共有7個城市入圍50強,數量位居第二。其中,杭州繼續排名第八,寧波位居第十二,溫州位列第三十。

第三經濟大省山東共有5個城市入圍50強。相比之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僅有4個城市入圍,分別是兩個一線城市深圳、廣州和兩個製造業大市佛山、東莞。廣東入圍城市少,與廣東區域經濟發展特點有關。由於珠三角與粵東西北存在巨大的差距,廣東的經濟發展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其中僅廣州、深圳和佛山、東莞四個城市就佔了全省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二。這四個城市之後,第五名的城市惠州與第四名的東莞有很大的差距。

另一方面,50強城市包括了四大直轄市、5個計劃單列市和18個省會城市以及23個普通地級市。值得注意的是,在23個普通地級市中,有20個來自東部沿海地區,其中江蘇有8個、浙江5個、山東3個、廣東2個。

一些普通地級市的表現十分亮眼。其中來自山東的濰坊,排名由上一年的第39名上升到第35名,GDP總量由2020年5872.2億元直接跨過6000億階梯,進入到7000億梯隊,達到了7010.6億元,與副省級城市廈門的差距僅有23億元。

濰坊這座擁有濰柴、晨鳴、歌爾等眾多知名上市公司的區域強市,近年來正呈現厚積薄發態勢。濰坊注重發展實體經濟,已有國家級單項冠軍1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27家。在2017年至2020年山東遴選出的371家省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中,濰坊擁有57家,位列16個地市的第一名。

沿海之外,中西部地區也有3個普通地級市進入50強,比上一年增加一個,新入圍者是榆林。數據顯示,2021年榆林市GDP突破5000億元,創歷史新高,達5435.18億元,穩居陝西省第二。在全國的排名由第57名上升到第46名,上升了11位。

排名的大幅上升,與能源、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緊密相關。作為煤炭生產基地,2021年榆林工業總產值首超7000億元。比上年增長55.9%,兩年平均增長22.7%。其中,能源工業產值增長61.4%;化工行業產值增長54.3%。

實際上,不只普通地級市,一些省會城市也因為能源價格的上漲,名次發生顯著變化。其中煤炭大省山西的省會太原由上一年的第56名,上升到第50名。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太快,擁有能源、原材料多的地區,工業利潤、經濟總量增加較多。當然這些地方未來的產業結構也需要進一步調整和升級。

『肆』 誰來介紹下福建經濟

今年來,全省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省委八屆三次全會、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兩會」精神,在建設「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區」中實現了國民經濟的良好開局。初步核算(未經國家評估確認),一季度全省實現生產總值1867.67億元,增長13.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0.17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985.22億元,增長17.8%;第三產業增加值702.28億元,增長10.1%。

一、農業生產平穩運行。一季度,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14.8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8%,回落0.1個百分點。農、林、牧、漁業的產值分別為71.18億元、20.86億元、107.79億元和97.33億元,分別增長4.4%、8.5%、4.9%和1.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7.64億元,增長6.0%。植樹造林總面積154.7萬畝;食用菌總產量30.52萬噸,增長16.3%;肉蛋奶產量55.15萬噸,增長1.4%;水產品產量123.59萬噸,增長3.3%。

二、工業生產增速加快。一季度, 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67.1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1%,增幅同比加快0.6個百分點。其中,重工業增長22.8%,加快3.3個百分點;輕工業增長17.3%,回落2.3個百分點。分產品看,鋼材和原煤產量分別增長16.1%和11.9%;罐頭、水泥和機制紙及紙板產量分別增長27.5%、21.8%和11.5%。經濟效益繼續提高,1-2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67.88,比上年同期提高11.07個點;實現利潤80.81億元,同比增長19.2%。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7.42%,同比提高1.21個百分點。

三、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位回落。一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65.8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1.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5.4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775.70億元,增長31.2%,回落8.7個百分點;農村投資90.11億元,增長32.2%,提高17.7個百分點。分產業看,城鎮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66.3%,第二產業投資增長38.7%,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6.7%。房地產開發投資239.43億元,增長20.2%。商品房空置面積242.1萬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長2.2%,其中住宅空置面積75.53萬平方米,增長5.3%。龍岩、三明、南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分別增長47.6%、43.3%和42.4%,佔全省投資的比重(21%)比上年同期提高1.9個百分點。

四、市場銷售保持旺盛。一季度,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45.4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2個百分點。月均零售規模超過300億元,達315.16億元。分城鄉看,城市實現零售額629.06億元,增長23.2%,提高3.3個百分點;農村市場實現零售額316.41億元,增長14.7%,提高2.7個百分點。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業、住宿餐飲業分別實現零售額105.32億元、709.29億元和116.16億元,分別增長11.0%、21.5%和22.5%。剔除價格因素,一季度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12.4%。

五、價格水平漲幅較高。一季度,全省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漲6.3%,漲幅同比擴大1.8個百分點,3月環比價格總水平下降1.2%。其中,城市上漲6.0%,農村上漲6.7%;消費品價格上漲8.6%,服務項目價格下降1.4%。分類別看,呈「五升三降」趨勢:食品、居住、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煙酒及用品分別上漲17.5%、7.5%、3.5%、2.3%和1.5%,衣著、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交通和通信分別下降6.5%、6.0%和0.3%。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24.0%,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3.3%,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0.4%,漲幅同比分別擴大17.5個、3.1個和6.8個百分點。一季度,福州、廈門、泉州房屋銷售價格分別比上年同期上漲7.2%、6.5%和5.6%,與上年同期比,廈門、泉州分別回落0.7個和1.7個百分點,福州持平。

六、外經外貿發展良好。一季度,全省進出口總額194.9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7.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5個百分點。其中,進口69.73億美元,增長37.4%,加快35.3個百分點;出口125.26億美元,增長22.9%,加快4.1個百分點。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55.53億美元。按驗資口徑和歷史可比口徑,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分別為15.03億美元和24.82億美元,增長30.0%和19.3%。

七、城鄉居民收入保持增長。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64.06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6%,增幅低於上年同期1.4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658.52元,同比增加207.55元,增長14.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1%,增幅高於上年同期1.2個百分點。全省在崗職工季平均工資5600元,增長11.3%。

八、財政金融穩健運行。一季度,全省財政總收入404.6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0%。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223.28億元,增長26.3%;上劃中央收入181.33億元,增長25.6%。全省財政支出191.69億元,增長24.7%。截止3月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1103.57億元,增長14.0%;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9067.38億元,增長21.3%。

當前經濟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是,經濟結構調整任務較重,節能減排壓力較大,物價上漲幅度過快等。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認真貫徹落實好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各項工作部署,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伍』 福建經濟發展如何

改革開放以來,福建的經濟和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一是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改革開放以來,福建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66.37億元增長到2003年的5241億元,年均增長12.9%,高出同期全國平均水平約3個百分點,在全國的位次由原來的22位上升到第11位。人均GDP年均增長11.2%,在全國的位次由原來的第23位上升到第7位。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省財政實力不斷增強,連續18年實現財政收支平衡, 2003年全省財政總收入552.7億元為1978年的30多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507.87億元。情況表明,福建已經成為中國最具發展活力的地區之一。

二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1978年的36:42.5:21.5調整到2003年的13.5:47.6:38.9。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取得較大成效,高優農業不斷發展,食用菌、茶葉、水果、蔬菜、烤煙、花卉等經濟作物已發展成為我省農業的優勢產業;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加大,一大批龍頭企業迅速發展壯大;海水養殖、海洋捕撈、水產品深加工發展迅速;生態農業和綠色食品成為福建農業發展的一大特色和優勢,全省無公害農產品種植面積達到90多萬畝,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達到245個,種植面積近80萬畝。工業經濟主導作用進一步增強,2003年實現工業增加值2149.9億元,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4.1%,拉動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2個百分點。電子信息、機械裝備和石油化工成為新興的三大主導產業,2003年實現產值2355億元,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7.4%;以福建煉化一體化項目、東南汽車、波音飛機維修公司、廈門金龍客車、廈門重工為龍頭的產業集群迅速崛起,成為帶動地方經濟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支柱;依託福州、廈門兩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五個省級高新區的建設,以戴爾、冠捷、中華映管、實達、新大陸、榕基等為代表的電子信息企業組成了從福州到廈門的沿海IT產業集群。服裝、紡織、建材等傳統優勢產業依然保持良好發展態勢,朝著促進產業升級、上下游一體化的完整產業鏈發展。第三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2003年實現增加值2040.61億元,積極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先進技術改造傳統服務業,旅遊休閑、郵電通訊、現代物流、社區服務、文化教育等服務業異軍突起。

三是外向型經濟加快發展。對外經貿規模不斷擴大,2003年全省進出口總額達到353.35億美元,居全國第7位,其中出口211.4億美元,進口141.95億美元;出口商品結構趨向優化,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明顯提高,2003年機電產品出口達91.68億美元,占外貿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增長43.3%,今年一季度外貿出口61.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2.1%;出口市場日益多元化,在鞏固發展美國、日本、歐盟、港澳四大出口市場的同時,東盟、俄羅斯、澳洲、拉美等出口市場也出現快速增長的趨勢。由於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和發展態勢,福建成為國際投資者關注的熱點地區之一。全球500強企業中已有60多家在福建投資了近90個項目,其中包括柯達、波音、通用電氣、戴爾、松下、西門子、諾基亞等著名跨國公司。至2003年底,福建累計批准外商投資項目3.3萬個,實際利用外資400多億美元,在各省區中排名第三。2003年全省新簽外商直接投資項目2274項,實際利用外資49.93億美元,增長17.5%。利用外資的領域不斷拓寬,從一般的加工領域,逐步拓展至基礎設施、基礎產業、高新技術以及其他第三產業領域;外商投資方式也日趨多樣化,從以「三來一補」為主,發展到合資經營、合作經營、外商獨資、合作開發等多種直接投資方式,政府貸款、國際銀團貸款、出口信貸、對外發行債券、海外上市等多種籌資形式。福建每年還舉辦9?8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6?18中國福建項目成果交易會、5?18中國(福州)海峽經貿交易會等一系列招商引資活動,搭建合作平台,促進國際經貿合作,吸引大批海內外客商前來投資興業、拓展合作領域。

『陸』 27省份第一經濟大市盤點:7城非省會,8城GDP超萬億

隨著經濟進入到轉型升級新階段,經濟大市對區域經濟的帶動引領作用越發明顯。那麼各省份第一經濟大市分別是誰?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西寧2019年的數據未發布,在此採用2018年的數據。相應的青海其他城市的數據也採用2018年數據。

7 個非省會城市逆襲

數據顯示,27個省份的領軍城市中,共有8個城市GDP超過萬億元大關,分別是深圳、蘇州、成都、武漢、杭州、青島、鄭州和長沙。這些城市所在的省份GDP總量均位列全國各省份前十。這也說明,GDP總量大的省份,頭部城市的總量也會比較大;反過來說,頭部城市經濟總量大,也更能帶動所在省域經濟的發展。

除了這8個城市外,還有泉州、合肥和西安這三個領軍城市處於9000億元梯隊,即將進入到萬億行列。這其中,泉州所在的福建位居省域經濟總量前十,安徽是中部人口大省,西安則是西北的龍頭城市、大區中心城市。

從27個領軍城市來看,有20個為省會城市,也就是說有7個非省會城市超過了所在省省會,成為所在省份的領頭羊。這7個城市分別是廣東深圳、福建泉州、江蘇蘇州、山東青島、遼寧大連、河北唐山和內蒙古的鄂爾多斯。

比如,經濟第一大省廣東不僅有廣州、深圳兩個一線城市,還有佛山和東莞這兩個二線城市。經濟第二大省江蘇也有南京、蘇州和無錫這三個二線城市。第四經濟大省浙江則有杭州、寧波和溫州這三個中心城市。

牛鳳瑞說,沿海多雙中心、多中心模式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比如區位、資源稟賦、政策因素等。以政策因素為例,經濟特區城市、14個沿海開放城市都對目前城市格局有較大影響。同時,目前的計劃單列市也都位於沿海地區。

其中,計劃單列體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沿海幾個省份的城市格局。例如,目前的5個計劃單列市中,深圳、青島和大連無論在經濟總量還是在人均收入方面都明顯超越了所在省份的省會。而廈門作為福建唯一的副省級城市,雖然經濟總量不如福州,但從人均收入以及影響力等方面,也超過了福州。5個計劃單列市所在省份的省會中,只有杭州相對寧波保持「強勢」,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新經濟發展都超過寧波。

除了計劃單列市外,蘇州、泉州、唐山、鄂爾多斯的逆襲也各有特點。比如,改革開放之後,靠近上海的蘇南地區憑借外向型產業的發展,緊鄰上海的蘇州通過與上海分工合作,工業經濟高速發展,成為全國工業產值最大的城市。

同樣的,在京津冀城市群,唐山是非常突出的重工業城市。答蠢彭澎說,改革開放後,核心城市群對城市的影響很大,唐山受京津兩大城市的影響很大,蘇州受上海的輻射帶動很大。

泉州盡管只是一個普通地級市,不過 歷史 上是著名的商業重鎮,地處商業傳統很濃厚的閩南地區,在改革開放後,輕紡、鞋帽產業飛速發展。另外,7個非省會領軍城市中,唯一來自沿海以外的城市是鄂爾多斯,主要得益於新世紀以來在煤炭能源產業帶動下,經濟飛速發展。

省會城市優勢凸顯

盡管有7個非省會城市逆襲成為所在省份的經濟第一位,但近幾年,隨著經濟進入到轉型升級新階段,省會城市所具有的交通樞紐、高教等優勢正在逐漸顯現,即便被非省會城市超越,這些城市也正在逐步縮小差距。

以福州為例,數據顯示,2019年福州的GDP達到了9392億元,相當於領頭羊泉州的94.4%,而在2016年,這一比清改陪值僅為86%。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認為,福州作為省會,是全省的政治、文化、教育、醫療等中心,集中了全省最好的要素資源,優勢十分明顯,未來福州經濟總量會超過泉州。

在江蘇,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南京的GDP總量不僅不如蘇州,也不如無錫,坊間戲稱為「蘇小三」,但2014年南京超越了無錫,上升至江蘇第二,近年來與蘇州的差距也在不斷縮小。

從27個各省份經濟總量第二城來看,有廣州、南京、寧波超過了萬億元大關,濟南、福州處於9000億元梯隊。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廣州、南京、福州、濟南、沈陽、石家莊和呼和浩特失守省份內第一的位置,但都位居省內第二位。目前尚無一個省會滑出所在省份前兩名。

目前,關於城市的首位度有不同的計算維度,一般來說,一個地區的第二大城市與第一大城市的比值,可視為第一大城市的「首位度」,這個指標也可以反映經濟第一大市在所在區域的「強勢度」。

從各省份經濟總量第二名城市與第殲蔽一名城市的比值來看,有2個省份超過了90%,分別是福建和遼寧;有4個省份在80%到90%之間,分別是廣東、貴州、河北、山東;此外浙江、內蒙古和江蘇這一比值也都超過了70%。可以說,這些省份的一二名城市之間的差距較小。

從區域來看,7個非省會逆襲成為第一大經濟大市的省份,均位列其中。可見,在這些省份,雖然省會城市被省內其他城市超越,但總體來說差距並不大,省會城市未來仍有加速趕超的可能。

有16個省份這一比值低於50%,也就是說,第二大城市經濟總量不及第一大城市的一半,這些省份主要來自中西部地區,且全部是省會經濟領跑的省份。有8個省份這一比值低於40%,分別是四川、吉林、甘肅、湖北、寧夏、湖南、安徽、新疆。其中,四川第二大城市綿陽僅為成都的16.8%,吉林省第二大城市吉林市僅為省會長春的24%,湖北第二大城市襄陽也不到省會武漢的30%。可見在這些省份,省會城市的首位度十分突出。

牛鳳瑞說,包括成都和武漢在內,是中西部地區的副省級城市、大區中心城市,集聚的高校資源多,各種政策形成的集聚效應特別突出。

在西部地區,不少省份經濟發展的客觀條件就比較差,如平原少、土地貧瘠、交通基礎設施比較落後等,因此省會城市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平台。在東北地區,由於大多數普通地級市的產業結構較為單一,近年來下行壓力較大,與省會城市的差距也會更大。

『柒』 福建省福州都是有錢人嗎

也不全部是

福州民風淳樸、文化昌盛,素有「海濱鄒魯」的美譽。早在三國兩晉時期,嚴高、虞願、江淹等名流已在福州傳播中原文化。唐開元年間,福州就設立書院廟學。韓愈曾稱道:「閩越有長才、秀民通文書,與上國齒」,認為福州文化水準可與京都長安相媲美。宋代,福州教育、文化更為發達,有著「路逢十客九青衿,巷南巷北讀書聲」的盛況。當時,福州開設的巢經樓是我國最早的公共圖書館,石鼓書院亦被稱為海內四大書院之一。明清以來,福州更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匯集地,「開一代風氣之先」的名人燦若繁星。據不完全統計,歷代福州籍進士達4100多人,其中文狀元16人,武狀元7人,位居全國各府州前列。宋乾道二年至八年福州永泰縣曾七年蟬聯「三狀元」,宋嘉定元年狀元、榜眼、探花「三鼎甲」均為榕籍人士,都被譽為中國科舉史上的奇跡。目前,福運燃枯州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有50餘人,居全國各大中城市前列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在改革開放形勢段閉的推動下,社會經濟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時期。1979~2000年是福州經濟實力增長最快的時期。1990年、1995年、1998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相繼超過100億、500億元、1000億元大關;財政收入突破10億元、30億元、75億元,經濟發展帶動城市建設,城市以建設道路為特徵改變了面貌,先後新建、擴建五一路、六一路、華林路、國貨路、倉前路、工業路、廣達路等幾十條主次幹道。「八五」期間,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建設共投資18.37億元旁洞,是「七五」期間總投資的2.5倍。「九五」期間,福州市實施支柱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社會發展「三個項目盤子」新一輪創業項目投資。先後建成水口電站、華能電廠二期、長樂國際機場等一批基礎骨幹項目,改善了福州市的投資環境;引進外資建設中華映管二、三期,東南汽車一期,和順化纖等一批工業骨幹項目,為工業經濟發展增添後勁。「九五」期間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1180.67億元,年平均增長7.85%。

『捌』 為什麼福州市是省會

1、福州是閩江的終點,而且這里平原面積遠大於閩江及其支流的平原面積,吸引人口是很自然的事情。南北朝以來,福建人口不斷增長,但由於地理和歷史的原因,福建第一大城市始終是福州。唐朝末年,以福建觀察使櫻旅(今福建全省)為基礎成立了閩國,五代十國之一。閩國轄福州、泉州、漳州、汀州、建州,其中旁頌旁福州依然運橡是國都。
福州扼閩江匯入大海的節點,在沒有現代交通條件的古代,這種地理上的優勢是福州能成為省會的重要原因。
明朝建立之後,確定了福建的省會為福州(由於明朝執行嚴格的海禁政策,作為港口城市的泉州日益衰敗。福州則主要對內發展,屬於福建北部的經濟中心)。這樣,福州作為福建的省會,有長久的歷史傳統。
省會城市是一省的標志和象徵,透過省會往往能夠最直觀的體現出一省的風俗文化、人文性格、精神面貌,這些都需要通過長期的歷史積淀才能培育成型、代代相傳,不能簡單的憑借經濟實力或者發展前景來評定。
福州不是任何一個大一統王朝的故都,但是卻有著不遜於六朝古都的豐厚底蘊。漫長的歷史長河留給福州的不僅僅只有滄桑,世事變遷、寵辱不驚的生存態度,筆墨生香、浮白載筆的文人情懷,劈波斬浪、勇立潮頭的閩人風骨都是福州傳承至今的寶貴遺產。
這種精神風韻可以造福千年,這也是福州一步先機卻始終能夠保持地位的最重要的原因所在。
2、福州地區山地環繞,具有易守難攻的優勢。因為地理上的優勢,選擇福州在軍事上多了一層保障。
3、福建全省多山地,無論是福州還是廈門,在交通上都有一定的問題。因此沒有更換省會的必要,繼續以福州作為省會是合適的。

『玖』 如何發展福州特色工業

福州有六大支柱產業:水產業、電子信息業、機械工業、輕紡工業、房地產與建築建材業、旅遊業
1、水產業,要按照規模化、標准化要求大力發展加工業,在抓好大眾化的魚、蝦、蟹、貝、魷、藻等大宗水產品精深加工的基礎上,重點發展高營養、低脂肪、無公害、環保型的「藍色食品」,擴大鮑魚、南美白對蝦等名優新品種養殖規模,大力推廣大型抗風浪深水養殖。
2、電子信息產業,重點發展軟體產品、計算機及網路系列產品、數字通信、信息應用系統產品、顯示管及配件和家用電器等產品。發展壯大中華映管、冠捷電子、福日、實達電腦、新大陸、三協精機、永德信等骨幹企業集團,進一步鞏固和拓展福州、福清、馬尾三個省級電子產業基地,重點建設福日液晶顯示系列產品、集成電路晶元,中華映管五期彩管,冠捷顯示器、LCD擴建、新大陸電子類信息產品生產基地、永德信CD-R光碟等項目。
3、機械工業,重點發展汽車製造及配件生產,並通過汽車工業帶動傳統機械製造業的發展。以東南汽車為龍頭,加快青口汽車城的規劃和建設,重點發展輕型車、汽車玻璃、汽車發動機及其配件等,壯大東南汽車及其配套廠、福耀玻璃等骨幹企業集團,形成汽車產業鏈。東南汽車主機廠要進一步擴大規模,開發新車型,增強市場競爭力,力爭兩年內形成15萬輛生產能力;配套廠要進一步拓展配套空間,提高產品在福州巧跡此以外的國際、國內市場的份額。重點推進東南汽車二期、華擎發動機、戴�克輕型客車、東南汽車配套廠、福耀浮法玻璃等項目的建設。
4、輕紡工業,重點發展食品業、皮革製品業和紡織業。食品工業:發揮市場優勢、資源優勢和基礎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和加工深度,形成食品產業群,大力開發水產品精深加工技術,提升糧油加工技術,開發針對不同群體需要的添加各種營養、無機鹽類、維生素類的特種營養食品,重點建設青島啤酒技改、康宏公司大豆油生產線、閩清森尼食品技改、統一方便麵等項目。皮革製品業:以運動鞋為重點,發展壯大清祿、三豐、順大等重點企業(集團)。紡織業:重點發展化纖、化纖織造、印染、棉紡、針織服裝等行業,重點發展差別化纖維、復合超細纖維、功能化纖維、新型纖維等模擬織造、深加工高附加值產品,發展壯大和順化纖、經緯集團、嘉達紡織、福華紡織等企業(集團),重點建設和順氨綸、高檔面料擴產、永豐針紡技改等項目,加快長樂紡織城的建設。
5、旅遊業,要大力拓展旅遊市場,繁榮假日經濟。在鞏固發展台、港澳、東南亞和日本、韓國市場的同時,努力開拓歐美、北美市場,構建結構合理的境外客源體系。在發展探親尋祖、商務洽談和宗教旅遊的基礎上,憑借福州的資源、區位和文化優勢積極開發自然觀光、休閑渡假、文化修學以及大力發展購物旅州純游、商務旅遊和會議旅遊等新的旅遊產品。以歷史文化名城和「海、江、山」三大特色為依託,充分發展福州市旅遊資源優勢,建設福州城區都市風光和突出東部沿海風光、西部田園山野、南部水上娛樂、北部山地游覽線,形成名勝古跡、森林公園、海島避暑、城區會展、深山壑谷巒峰急流、名人故居紀念館(堂)、溫泉健身、市區公園、宗教朝聖、城市名建築等旅遊精品線;提升專題旅遊品質,提高旅遊風景區、渡假區的接待水平。名勝古跡要著重開發平潭海壇風景區、鼓山風景區,以及新興的永泰青雲山、閩侯十八重溪、琅岐島海濱旅遊渡假區的生態旅遊;加大開發、利用、拓展福州森林公園、福清靈石山森林公園、閩侯旗山生態旅遊景區、閩侯大穆溪、晉安區壽山漂流等項目的力度;公園開發,要重點開發西湖、左海、溫泉、屏山、金牛山、南公園、閩江公園等,拓寬城區旅遊休閑空間。
6、高新技術產業,以電子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新材料和先進環保技術的開發及其產業化為重點,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掌握產業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強的高新技術產業群體。一是重點建設一批高技術產業化項目。電子信息技術要大力發展高性能計算機及外部設備。組織實施軟體產業、信息網路、信息安全、光電子和電子元器件等專項工程,建設異構數據共享平台軟體、寬頻接入技術及設備、開放式智能控制系統、網路加密認證系統等產業化項目。生物工程技術要圍繞醫葯、農業、輕工食品等,重點組織實施生物醫葯、現代中葯、微生物發酵、農業快繁技術、優質高產兩系雜交稻良種等產業化項目。新材料技術要建設非線性晶體、新型陶瓷材料、建築新材料及光纖、光纜加工製造等產業化項目。先進環保技術要重點孝迅發展廢棄物處理技術、污水處理技術、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等,建設LFW系列智能型垃圾焚燒設備、煙氣循環硫化床脫硫裝置、紫外光水消毒技術及設備、汽車尾氣催化凈化器、光催化空氣凈化器等產業化項目。

『拾』 福建省會福州五區八縣的經濟排名是怎樣的要求詳細排名!

以人均GDP來說排名如下:

福州汪頌市轄區 29188元

長樂市 24212

福清市 21727

閩清悄陵唯縣 16405

羅源縣 16215

閩侯縣 14794

連江縣 14162

平潭縣 10479

永泰縣 8426

以此標准最窮的三個縣是永泰縣、平潭縣、連江縣。

以GDP總量來說則排名如下:

福州市轄區 715.11億元

福清市 263.96

長樂市 159.83

閩侯縣 90.48

連江縣 86.57

閩清縣 49.35

羅源縣 41.06

平潭縣 40.19

永泰縣 29.77

以此為標准則最窮的是永泰縣、平潭縣、羅源縣。

兩種標准來說最窮的2個縣都是永泰縣、平潭縣。

拓展資料:

GDP有三種表現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

根據這三個形態,GDP的構成也分為生產法構成、收入法構成和支出法構成三種。

1、生產法構成:就是行業構成,按大類分可以分為啟培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再細一些可以按行業分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工業增加值、建築業增加值、金融業增加值、房地產業增加值等等。這種構成方法主要用於看GDP中各行業具體發展水平,以及行業結構是否失衡。

2、收入法構成:具體分為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四種構成項。其中,勞動者報酬歸屬於個人部門,生產稅凈額歸屬於政府部門,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歸屬於企業部門。這種構成方法主要用於看個人、政府和企業之間的部門發展是否平衡。

3、支出法構成:具體分為資本形成總額、最終消費、貨物和服務凈出口,也就是常說的投資、消費和出口三架馬車。

閱讀全文

與福州工業經濟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馬5公里要換什麼 瀏覽:34
賓士保養完如何取消提示燈提示 瀏覽:403
寶馬如何關閉藍牙語音 瀏覽:711
奧迪ao輪胎是什麼牌子的 瀏覽:356
廊坊寶馬x1多少錢 瀏覽:709
湖南工業大學跟東北農大哪個好 瀏覽:180
德阿工業園在哪個位置 瀏覽:569
賓士概念車eqs多少錢 瀏覽:508
懷遠工業園屬於哪個鎮 瀏覽:603
工業fec是什麼 瀏覽:996
汽車怎麼量 瀏覽:136
查詢汽車站用什麼軟體好 瀏覽:463
司前鎮萬畝工業園什麼時間完工 瀏覽:187
天津寶馬庫房在哪裡 瀏覽:477
鄭州到成都汽車坐多久 瀏覽:743
哈輕工業學校怎麼樣 瀏覽:214
寶馬x2車內音樂怎麼用 瀏覽:676
12款賓士c皮帶怎麼掛 瀏覽:528
寶馬x1首付6萬月供多少 瀏覽:509
工業設計如何說聽起來高大上 瀏覽: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