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印度工業化是什麼

印度工業化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5-18 08:57:19

1. 二戰結束之後,印度的發展是如何漸漸落後於中國的

印度一開始也是學蘇聯,但學的不徹底,外面是計劃,裡面還是自治,這樣一來,中國建國初很多工程順利實施,印度的大工程很多都爛尾了,因為沒有集中優勢辦大事。這樣一來,印度的工業化進程就變慢了,而且它的改革開放比中國還晚。本來起步就晚,社會根本問題又沒有得到解決,自然印度就不如中國了。

中國和印度都是鄰國,都是人口大國。人口規模本身就是實力,但中國人口規模和印度不一樣。印度共和國,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東北與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鄰緬甸,東南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與巴基斯坦接壤。東臨孟加拉灣,西臨阿拉伯海,海岸線長達5560公里。也是由100多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以印度斯坦族為主體民族,約佔中國總人口的46.3%。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河文明誕生於公元前2500年(主要位於今天的巴基斯坦)。大約1500年前,來自中亞的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了當地的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小的奴隸制國家,建立了種姓制度。吠陀宗教開始發展成婆羅門教。

總結:印度一開始也是學蘇聯,但學的不徹底,外面是計劃,裡面還是自治,這樣一來,中國建國初很多工程順利實施,印度的大工程很多都爛尾了,因為沒有集中優勢辦大事。這樣一來,印度的工業化進程就變慢了,而且它的改革開放比中國還晚。本來起步就晚,社會根本問題又沒有得到解決,自然印度就不如中國了。

2. 從工業革命以來的社會變化中,能夠得到哪些啟示

其一、調整人口政策已經成了中國的當務之急如果說大西洋貿易引發歐洲工業革命,那麼現在太平洋貿易將催生中國和印度的工業革命。都是受馬爾薩斯人口論的影響,當年法國和英國的故事將在中國和印度重演。雖然印度工業化起步比中國晚,但是印度憑借比較良好的銀行制度和司法制度,尤其是因為沒有計劃生育而有比較好的人口結構,近年還橘沖有後來居上的趨勢。其次、解決好民工進城與治安問題在圈地運動早期,由於大量農村勞動力湧入城市,超出城市的吸收能力,出現大量無業流浪人員,威脅城市治安(現在中國廣州等地也出現類似情況),英國政府曾經處死了大批流浪的農民。但是正是因為有大量的自由人口,為工業革命提供了最稀缺的資源。現在沿海城市一方面抱怨農民工造成社會治安問題,但是想想看,現在沿海是利用全國的勞動力,沒有這些勞動力,沿海憑什麼發展?中國憑借全國的勞動力使得沿海完成工業化,但是今後內地工業化的時候,到哪裡去找勞動力?1980年開始獨生政策,2003年出現民工荒(還是因為亞洲金融危機推遲了民工荒出現時間),這難道是偶然?其三、合理調整好人口結構問題英國圈地運動從土地上趕走的現有勞動力並不多,最主要是阻止了新增勞動力依附土地,因此英國工業革命的自由勞動力主要是新增加的年輕勞動力(從 18 世紀中葉開始,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里,英國人口增長三倍,有大量的勞動力補充)。其實任何一個國家的工業化進程都喚哪是依賴農村新增加的年輕勞動力,而不圓鏈殲是富餘的中老年勞動力。工業化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要是靠中老年勞動力的話,將他們與土地的聯系切斷,斷了他們的生活後路,這些人進城工作時間短,然後就面臨養老、醫療等問題,談不上積累。現在中國人口學家認為中國還有富餘勞動力,以為勞動力能夠滿足中國工業化進程,但是現在農村年輕勞動力基本轉移完畢,新增加的勞動力又不夠,開始出現民工荒了。要是這個民工荒靠中老年勞動力補充的話,讓他們脫離土地,對中國今後社保是一個巨大隱患。人口結構問題使得中國工業化要麼滯後,要是走一條依賴中老年勞動力的畸形而充滿風險的道路。

3. 印度工業生產與原料產地的關系如何

印度的工寬芹液業化程度低,工業生產相對落後,基礎工業臨近礦產資源,如:煤、鐵、錳。其工業中心的分布接近原料產地,可以節省運費,降低成本。 戰首攜爭和英國的殖民歷史對印度的經濟結構破壞較大,獨立前基本是農產品輸出國,獨立後在原有紡織工業和采礦業的基礎上,發展起鋼鐵工業,機械製造業,化學工業和棉麻紡織工業。在人口密集慎物區如:新德里,孟買,班加羅爾發展出了航天,計算機軟體等高新技術產業。另外其原子能工業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希望對您有幫助!

4. 工業化是什麼意思

工業化是工業或第二產業產值。

工業化通常被定義為工業或第二產業產值在國民生產總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以及工業就業人數在總就業人數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

工業發展是工業化的顯著特徵之一,但工業化並不能狹隘地僅僅理解為工業發展。因為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工業發展絕不是孤立進行的,而總是與農業城市化和服務業發展相輔相成。

(4)印度工業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最早的工業化思想可以追溯到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之後以洋務運動為代表的近代工業思想,洋務運動標志著中國工業化的開端。雖然辛亥革命後中國也逐步形成了一些現代工業的基礎,但幾經戰爭破壞。

到1949年幾乎沒有留給新中國多少經濟遺產,當時中國的經濟基礎甚至落後於同期的印度。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工業化進程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開啟的。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開始了偉大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進程,這一進程可以劃分為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大歷史時期,分別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時期以及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時期。

5. 印度的工業化之路

文山 第7篇

    在盯凱來印度之前聽說了各種關於印度的傳聞「沒有廁所,吃飯手抓,火車頂上坐人,生很多孩子.....」

        當親身經歷過了新德里、孟買兩個印度最大、最發達的城市後,我想對印度有一個全新的理解和認識;說它臟亂差這是事實,但這些畫面似曾相識,這不就是二三十年前的中國嗎!? 滿大街的摩托三輪車,飛馳的鈴木雨燕小汽車,坑窪道路,塵土飛揚的馬路,亂穿紅綠燈的行人與車輛.....

      當我們參觀了印度的當地工廠與印度的當地友人深入交流後,我開始思考這個國家的工業化之路;來印做生意的人都說「印度客戶難纏,要價低,根本沒法做生意」; 可我們從國家工業體系的角度來理解印度的現狀時,一切也就理所當然了。當今世界主流已進入了襪則高工業4.0的進代,然而印度才剛剛進入工業2.0。我們國家非常幸運,我們30年前牢牢抓住了工業2.0的大發展機遇,從而改變了世界工業體系的格局,讓Made In China成為當代工業的代名詞; 中國從工業2.0就一發不可收拾,讓我們200多種工業產品成為世界第一!

        今天的印度相對於中國來說可以工業體系非常薄弱,很多產業都無法自給自足,12億的印度人民渴望改變,渴望與世界同步,所以他們更加渴望能買到全世界最低廉的好產品!近12億的印度人民他們幾乎沒有社保、沒有醫保,只有貧窮的人民才有微薄的政府救濟;能活下,能買到能用的產品、買得起夠用的產品就已非常不錯了!

      印度渴望改變,但為何發展如此之慢?與獲得了孟買大學MBA學位的當地友人深入交流時得知,這一切都因為英國長達200年的殖民統治; 英國為了統治印度數億人口,在過去的200年間印度建立了非常完備的法律體系,人民也非常聽話,也不好戰,稅賦告尺也非常繁重,貧富差距也非常之大。這些都是制約印度工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今天的印度缺少了中國當年的「白貓與黑貓」理論,缺少了粗放式的全民參與工業化改造的大運動!

      不難想像,印度的工業化之路任重而道遠!

文山

2017年9月8日於印度孟買

6. 為什麼西方能爆發工業革命,而印度,非洲和中東卻沒有爆發工業革命

至今為止,人類歷史上一共發生過三次工業革命,但是在這三次工業革命中有兩次都發生在歐洲。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18世紀60年代,以蒸汽機的廣泛應用為標志;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在19世紀70年代,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標志。

印度在有機會實現工業化之前已經被英國殖民統治了,在殖民統治時期,印度還發生了一系列大規模的災難,使得印度在工業革命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唯一一個非常獨立、有機會實現工業化的最終還是被東印度公司給擊敗了,同時很多進步都被阻礙了。

7. 印度經濟史

近代印度經濟史

50年代

印度在50年代初步構造了全面工業化的布局,無論是羨消國營企業還是私營企業都在國家建設中扮演著積極的角色.印度在經濟建設里也摸索出印度獨特的混合經濟的雛形,並且在總結」一五」計劃的時候明確提出了自己的經濟藍圖.並在」二五」計劃中對」一五」期間所倡導的混合經濟模式有所發展,以提高農業生產為起始加速國家工業化領域的投資尤其是重工化的投資.在復雜與困難的國際國內形勢中,印度在維護國家主權完整的前提下的全面提升社會與國力作出巨大努力.在避免國家分裂的同時,試圖快速改變以農業為主的經濟結構並提高經濟效益.可以這樣說,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對於印度的問題有著深刻的認識.早在1938年,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就在國大黨黨團會議上明確提出了以經濟計劃為手段實現印度工業化消滅失業與貧困.為這個構想,印度在50年代在賈瓦哈拉爾.尼赫魯高超的政治與外交手腕下,不僅僅在國內取得了斐然的成績而且充分利用國際形勢縱橫俾闔,在美國和蘇聯之間左右逢源.來自美國和蘇聯的技術與經濟援助,大大加快了印度工業化尤其是重工業化的步伐.因此尼赫的個人聲望在國內外都獲得交口贊譽不但是尼赫魯本人的榮譽,也是那時候印度在世界50時代的寫照,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在1947年豪邁的那句:印度要成為世界的一極,似乎已經觸手可及了.

60年代:

60年代越戰是這個時代的縮影,一方面美蘇爭霸到了新高潮,一方面隨著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在50年代恢復經濟活力後加緊對傳統勢力范圍恢復影響與控制。如果說英國試圖把新獨立國家盡可能約束在英國聯邦體制里,法國在北非構建法郎區這個橋頭堡是一個標志的話。那麼在中東在越南在非洲甚至在南美,燃遍世界的戰火,此起彼伏的軍事政變與各種顛覆活動的後面由始致終都有美國與蘇聯直接或間接的參與,都顯示著中國、兄明知印度勢必在自己的道路上即將面臨的艱難抉擇。尤其是越南戰爭,這場從1961年爆發到1975年結束的戰爭,終究成為了歷史的一個轉折。印度在自己國家建設與經濟建設中遇到的問題,終究需要迫使各自的國家再次問自己:何去何從!

印度國歌中吟頌道:。。。水源豐富,果實累累,莊稼茂盛,鬱郁蔥蔥。。。土地承載的不僅僅是印度的大國夢,還有印度的全部希望。

在「一五」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印度在1952-1954年的風調雨順,但是隨著印度土地改革進展的緩慢加上政治與經濟改革帶來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讓原本就問題重重的印度的國內變的更加復雜了。問題首先是來自大壟斷財團的資本高度集中化趨勢,印度在2個5年計劃中經濟實際增長了66%,但是壟斷工業資本與壟斷金融資本僅僅在注冊資本上就膨脹了三倍。當時在印度國民生產環節里有舉足輕重地位的鋼鐵與水泥生產上,排名印度大財團第一塔塔財團控制了印度水泥生產的50%,而排名第二的比哈爾財團控制了印度水泥生產的25%,直到1968年印度控制的國營鋼鐵產量只達到了印度當時鋼鐵總產量的33%。第二問題來自社會貧富懸殊急劇擴大,早在印度「二五」經濟計劃結束後,尼赫魯就問:2個5年計劃國民人均收入提高了42%而工人的實際工資下降了10%而農民卻處於破產邊緣,這些增長的財富哪裡去了。第三就是國內國際局勢動盪,加之各種利益集團利用黨團政治反復爭端利益並利用各種政治軍事手段轉嫁社會矛盾。其中在1962年爆發中印邊界軍事沖突,印度軍費開支在政府開支中的比例從沖突爆發前的40%提高到了60%。到1963年3月的時候,印度外債實際達到當年政府開支的300%是1951年時候的51倍。當時在尼赫魯執政時代末期的印度政府,利用軍事冒險失敗後的國內局勢動盪實行全國緊急狀態才順利度過垮台危機。但是軍事的失敗同與之而來經濟危機的爆發,印度當時是一座等待爆發的火山。

由於軍事開支急劇增加,印度政府的「三五」經濟計劃實際已經破產。當時的印度糧食在50年代半心半意的土地改革失敗後一直不能實現自給,印度被國際社會譏笑為討飯籃子的很大原因就是因為印度作為農業大國卻一直需要支付原本已經少的可憐的有限外匯來購買糧食。到印度1964年1965年由於自然災害而造成糧食急劇減產,當時印度的糧食飢荒已經到了來一船吃一船的地槐賣步,如果沒有美國以及蘇聯的糧食援助,印度面對的將不僅僅是人道主義災難。但是世界上沒有白吃的午餐,美國在中印沖突後2年裡給予印度的援助盡管急劇增加到與印度建交後美國援助綜合的200%。但是美國人的附加條件是:今後印度的5年計劃必須由美國政府認可.面對獨立與生存的選擇,印度終於在1966年接受了赫魯曉夫的橄欖枝。

1966年1月19日,印度國大黨兩院中526名議院舉行秘密投票。成千上萬的印度人在議會大廈外等待選舉結果。四小時後國大黨議員領袖辛哈出現在走廊。人們紛紛上前詢問:「是男的獲勝還是女的獲勝了?」辛哈宣布:「女的贏了」。繼承了父親巨大聲望與與治國策略的英迪拉.甘地以355票對169票(2張廢票)的絕對優勢擊敗了對手當選為國大黨議會黨團領袖,英迪拉的時代開始了。

英迪拉·甘地在執政早期是依靠由當時國大黨第一大派系的辛迪加集團支持下上台的。但是讓代表壟斷財團的辛迪加集團大跌眼睛的是,英迪拉·甘地不是他們眼中的洋娃娃和線控木偶:首先英迪拉·甘地在1966年5月宣布盧布貶值35%,為此印度得到了急需的300萬噸糧食和9億美圓的援助,沉重打擊了國內壟斷財團的勢力。而且利用和美國的短暫親密關系,從墨西哥進口了糧食種子,從實際需要出發而不是尼赫魯時代的土地改革出發的開始了綠色革命。終於到1978年印度實現了糧食自給。隨後,印度政府在越南問題上的表態代表了印度在國家獨立自主上堅定的政治立場,同蘇聯的握手不僅獲得了大量政治經濟與軍事援助,而且在蘇聯的幫助下,印度政府在國有企業的經營與改造上獲得了強有力的支持。印度政府以國家中央集權為手段,以國家經濟國有化為方向推進經濟計劃。終於在1967年5月宣布了為期10年的「經濟計劃10點建議」,同年7月19日英迪拉·甘地宣布控制全國54%存款的14家印度銀行收歸國有,此舉受到印度人民的熱烈歡迎.受此鼓舞,在1969年12月,英迪拉·甘地頒布「壟斷和限制性貿易行為法」成立了「壟斷和限制性貿易行為委員會」。此後1970年2月頒布的加強工業許可證制度的法令與1971年把全國64家普遍保險公司受歸國有。就此印度混合制經濟體系框架完成。尼赫魯建國時的構想在他女兒手裡實現了。這些措施不僅有效打擊了印度國內壟斷財團的影響力與控制力,而且為印度國內局勢的穩定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快速的工業化進程所需要的龐大人力物力與技術支持與印度本身家底使印度必須要在可以做長期經濟規劃的情況有步驟有計劃的一步步去實現。印度為了國家經濟主權既選擇了蘇聯的橄欖枝並與美國保持有限的合作關系。印度在國際經濟秩序中的位置要比同時期的中國要有利的多。但是,印度恰恰不能作到的就是對經濟長期計劃作出有保證的規劃.印度政府與國內各種各樣的壟斷集團的利益斗爭,印度政府在長期經濟計劃與短期經濟效益的選擇中不斷的在選民的利益趨勢下左右搖擺,印度政府在遇到國內國際危機的時候往往通過國外軍事冒險來轉嫁選民的視線與國內即將爆發的危機來贏得大選。但是自身實力的孱弱,往往在軍事冒險與干預後印度政府又陷入財政危機並進一步導致經濟危機。印度在60年代後形成的改革——危機——冒險——更深的危機——再改革的循環行為模式,終於讓80年代的印度總理感慨:印度已經失去了工業時代。

70年代 :

從美國1965年開始全面卷進越南泥潭後,世界各國經濟突飛猛進的快速發展,美國獨霸的地位越來越被削弱,終於在持續8年畸形的繁榮後,美國終於開始吃不消了。 1971年,由於越南戰爭,美國面臨巨額貿易赤字,美元面臨巨大的貶值壓力。相反,日本與聯邦德國經濟快速發展,競爭力增強,經常賬戶大量盈餘。1971年8月5日,由於美元的持續貶值壓力,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被迫宣布中止美元與黃金的固定兌換比率,並加征10%進口稅率。這被稱為「尼克松沖擊」,從此世界各個國家開始進入「牙買加」貨幣體系,匯率象脫韁野馬一樣競相貶值。終於1972年,美國終於低下了驕傲的頭,不再謀求絕對戰略優勢和蘇聯簽署的《反導條約》。盡管在80年代美國人面對狂歡的日餌曼洲和叫囂買要下美國的日本武士是那麼的無可奈何。美國就要衰落了么?我無從而知,但是奠定美國今天新霸權的一系列大舉措悄悄拉開了帷幕。一直以來作為戰後國際貿易 金融 與投資監管三大支柱關貿總協定(GATT)、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與國際貨幣基金(IMF),在這個時候都開始發生了大轉變。1973年關貿總協定第七輪談判:東京回合在正式來開了鑼,也正式在這一回合終究成就了1995年的WTO。IMF在尼克松召開的20國會議上開始了世界貨幣改革計劃,其目的就是要國際金融關系脫離國家與中央銀行的控制,它有一個漂亮的名字:自由化。而從尼克松的時代開始,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的職能悄悄的向更自由的市場傾斜,也許就是這個時候全球化的帷幕正式拉開了。但是,這些在今天看來雄心勃勃的遠征都不能掩飾此時美國跌跌撞撞的腳步。隨尼克松沖擊起舞的是石油危機,是蘇聯遍布全球的出擊,70年代來了。

1970年12月27日,英迪拉·甘地抓住自己國內聲望不斷上升的機會,宣布解散人民院,提前於1971年2月舉行印度第五屆大選。1971年3月大選結果揭曉,英迪拉.甘地獲得了壓倒勝利,終於英迪拉.甘地建立了自己所能完全控制的政府。就在此時,印度的鄰國巴基斯坦在1970年底的大選中主張充分自治與全面獨立的人民聯盟在東巴大獲全勝,隨即人民聯盟領導人在1971年的3月宣布東巴獨立。當時的巴基斯坦總統下令軍事鎮壓,軍事鎮壓的結果導致大批東巴難民逃往印度。1971年11月21,英迪拉.甘地在一系列穿梭外交努力下獲得了蘇聯的軍事援助並在當時西方大國保證不軍事干預的前提下,宣布印度軍隊越過邊界「自衛」。12.17日第三次印巴戰爭停火,孟加拉人民共和國宣布成立。至此英迪拉.甘地在印度的聲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輿論盛贊英迪拉.甘地的膽識與魄力已經超過了尼赫魯,而民意調查中93%的公眾站在了英迪拉的一邊。當1972年1月26日印度國慶日那天英迪在印度公眾的形象就是杜爾加,就是美麗的10臂女戰神。

但是歷史老人總在不經意中,給得意的忘乎所以的人開上一點點玩笑:飢荒又不期而至。

1972年印度遭遇了嚴重的災荒,1.8億人口面對飢荒的威脅,而由印度一手導演的戰爭讓滯留在印度的難民每個月就消耗掉印度2億美元,這更使印度政府的財政雪上加霜.由於需要進口大宗糧食與原油,加上石油危機的爆發與國際金融因尼克松危機沖擊而劇烈動盪.由此導致的外匯短缺終於使才平穩不久物價飛速上升.而由此引起的投資不足又使工業增長下降了近50%,經濟實質遭遇了衰退.同年孟買就爆發了1.2萬罷工,民眾的不滿情緒終於在反對黨的鼓動下爆發了.僅僅在反對黨領袖所在的古吉拉特幫的騷亂中遭遇警察射殺的人數就達到233人,與之同步的印度鐵路大罷工讓當時的印度經濟實際陷入了癱瘓.最後在當警察也開始暴動並與前來鎮壓的軍隊交火的時候,騷亂與不安到達了頂點.而甘地夫人此時藉助一位律師從憲法中發現的漏洞,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來挽救即將倒台的政府.

雖然隨後地年不僅風調雨順而且經濟維持在比較高的增長水平,過高估計自己的甘地政府解除了緊急狀態,但是隨後的大選國大黨一敗塗地,代表印度教原教旨主義的人民黨上台了.高喊自由與麵包口號上台的人民黨政府代表的其實是壟斷資本與地主階層的利益,人民黨政府一上台就提早一年結束了當時執行順利的」五五」計劃,匆匆提交了」六五」計劃.人民黨政府不僅缺乏執政能力,更缺少對自己所指定計劃的控制里,在把甘地夫人好不容易積累下來的1500萬噸糧食消耗怠盡.在把僅有的30億美圓儲備揮霍一空,在執政不到3年的時間,人民黨政府倒塌了.

而此時雖然兩次石油危機給發達國家帶來的巨大沖擊,但是新技術革命的翩然而來,而且以美國為首的資本注意國家迅速轉變自己的經濟結構與能源結構,不斷的向第三世界國家轉移生產工序實現國際再分工.使各自的經濟逐年提升,並最終形成了以四小龍與東南新興工業化地帶的崛起.而印度,則在迷茫中痛苦的失去了工業化的機遇.

50年代-70年代人均GDP增長比較:
50-60年 60-70年 70-80年

印度 21.6% 15.2% 8.06%

50年代-70年代GDP增長比較:
50-60年 60-70年 70-80年

印度 47.10% 51.88% 35.69%

8. 中國工業化和印度工業化的比較

中國工業化遠勝印度一大截, 中國走的道路是傳統的工業化之路,工業體系健全,然後在工業化基礎之上發展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業,金融之類的,歐美日發達國家都是這么走過來的,包括亞洲四小龍,必須先過製造業這一關,有了基礎後再順勢發展第三產業。
印度正是相反的,先發展服務業,如軟體產業,不可否認,發展的不錯,現在印度也認識到了沒有工業化基礎是不行的,那種服務業比起實實在在的工業化畢竟是『虛』的,真正的發展經濟沒有發達的工業是不行的。
總的來說印度發展勢頭也蠻快的,工業化之路還很漫長,中印兩個人口大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9. 印度發展工業化需要機會,美國願意有條件支持,印度為何不接受

印度要工業化,是需要技術力量上的支持的,而美國擁有這個技術力量也擁有這個經濟基礎,並且表示願意支持印度,但是印度並沒有接受,為什麼呢?因為任何幫忙都不是沒有代價的,沒游搏有無緣無故的好,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要有更大程度的阻力,必然要自己吃些苦頭,自己去研發一些東西,工業基礎這個東西它不是一朝一夕能研發出來的,要說某一個行業的精裝科技呢,可能碰巧感染了這個國家,有一些這神遊祥方面尖端的科學家,他短短幾年的時間就走到了國際一線的實力。但是工業的發展需要基礎,那東西是需要積累的,人家已經發展幾百年了,自然是更具備優勢的。

10. 印度製造業比中國成熟的原因

首先,印度並不比中國製造業成熟,所以你的大前提就是錯誤的。
其次塵春,印度是英國的殖民敬兆地,所以它的工業發展比中國起步早,發展水平也高,這是事實。但是在二戰以後這種情況就發生了改變。
第三,印度的工業從起步就受到了英國殖民者的影響,獨立後發展也沒有一個有力的規劃和步驟,所以它的工業不成體系,研發能力差,基礎薄弱,印度的軍隊不只要進口飛機坦克大炮軍艦,連可靠的步槍、子彈這樣的小東西都不能充分生產。
第四,印度有些方面比中國有優勢,比如制葯業,它可以仿冒國際大牌的專利葯品而不受制裁,主要是因為印度人窮,這些大國的葯貴打不開印度市場,反正這個市場不屬於自己,讓印度仿冒也不關緊要。
第五,印度不能算是完成了工業化,只能說它有自己的工業派稿耐,它的製造水平處於低端水平,高級一點的東西造不出來。

與印度工業化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開賓士洗車店怎麼樣 瀏覽:643
奧迪a3新款35t多少錢 瀏覽:426
汽車通風口是什麼 瀏覽:992
西北工業大學的理科專業如何報 瀏覽:592
十堰張灣汽車廣場在哪裡 瀏覽:19
賓士投資中心在哪裡 瀏覽:908
林肯kfc和賓士glk買哪個好 瀏覽:9
工業城有哪些超市 瀏覽:2
寶馬5中配多少錢2021 瀏覽:816
賓士邁巴赫與普拉多哪個好 瀏覽:841
賓士威霆的後排按摩鍵在哪裡 瀏覽:172
汽車年審什麼時候 瀏覽:814
奧迪q2電動慢充多久 瀏覽:456
賓士v6座椅怎麼拆 瀏覽:915
奧迪q7記憶座位怎麼設置 瀏覽:377
劉陽工業園如何 瀏覽:710
奧迪車如何看是否要保養 瀏覽:812
青島福耀汽車玻璃哪裡買最便宜 瀏覽:134
寶馬5公里要換什麼 瀏覽:40
賓士保養完如何取消提示燈提示 瀏覽: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