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中國農業如何變成工業大國

中國農業如何變成工業大國

發布時間:2023-05-17 17:45:53

⑴ 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和政府為了實現由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採取了哪些措施

1、實行大躍進,人民公社運動。只可惜忽視了客觀規律最終以失敗告終。
2、實行三大改造,雖然實行三大改造的時候還沒提出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這個口號,但是,從當時狀況來看,三大改造正是為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這個口號做了准備。

⑵ 1949年黨的什麼提出了使中國穩步的由農業國轉為工業國

1949年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提出使中國穩步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國家轉變為社會主義國家。

⑶ 簡述我國建國70年以來的主導產業轉換過程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工業化進程進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時期,積極探索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工業化道路,工業化的戰略重心逐步轉向在配置資源中發揮市場作用、低成本出口導向、建設開放型經濟、基於產業演進規律不斷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以市場化改革為維度,這個時期經歷了1978年—1993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向探尋階段、1994年—2013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構建完善階段,以及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新時代這三個階段。

在第一階段,由於前期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引領農業迅速發展,後期城市改革推進輕工業迅速發展,這一階段呈現出矯正計劃經濟時代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造成的結構失衡的特點。

在第二階段,伴隨著居民消費重點轉向耐用消費品,這一階段體現出重化工主導的特徵,促進了經濟結構快速升級,同時經濟的外向性極大提升,出口導向工業化戰略取得巨大成效。2003年中國明確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

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戰略。

在第三階段,中國的工業化戰略更加強調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發展,更加強調滿足創新驅動、包容和可持續的工業化要求,中國經濟呈現出增速趨緩、結構趨優和動力轉換的「新常態」的特徵,中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逐步轉向高質量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取得巨大成功,中國成為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的經濟大國,國內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3679億元達到2017年的8271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1979年—2017年平均增速達到9.5%。

以2010年不變價美元計算,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佔比從1978年的1.8%提高到2017年的15.2%,1979年到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了18.3%,2013年到2017年的平均貢獻率更是達到了28.1%,超過美國11.5個百分點。

1979年到2017年三次產業平均增速分別為4.4%、10.7%和10.5%,第二產業發揮了龍頭帶動作用;貨物進出口總額從1978年的355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278101億元,平均增速達到18.6%,2017年實際利用外資1310億美元,累計使用外商直接投資超過2萬億美元。

2017年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395億美元,對外投資總額達到1.9萬億美元,對外開放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十分突出。新中國成功開啟並快速推進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進程,具有偉大的世界意義。

其一,新中國的工業化,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工業化。70年工業化進程的成功推進,無疑對整個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巨大。

其二,伴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中國的工業化進程為後發國家提供了新的工業化經驗,促進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升級、經濟發展和工業化水平的進一步提升,這對世界工業化進程的推進意義巨大。

其三,新中國開啟並成功推進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的工業化道路,在國家主權完整和堅持共產黨領導的前提下,有效推進了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成功解決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社會主義工業化模式存在的問題。

糾正了蘇聯不曾解決的重工業化優先發展戰略造成的經濟結構失衡弊端,不僅對世界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作出重大貢獻,也對當今世界主流經濟學的創新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從落後的農業國到世界性工業大國——70年工業化進程取得了輝煌成就

70年來的工業化進程,給中國這個古老國度帶來了歷史性巨變,中國的工業化水平實現了從工業化初期到工業化後期的歷史性飛越,中國的基本經濟國情實現了從落後的農業大國向世界性工業大國的歷史性轉變。中國已經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征程上邁出了決定性的步伐。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快速推進了工業化進程,實現了從工業化初期到工業化後期的歷史性飛越。工業化是發展經濟學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指由一國工業增長引起的、體現為人均國民收入水平增加和經濟結構高級化的經濟發展和經濟現代化過程。

基於發達國家經驗,經濟學中的工業化理論一般把工業化進程劃分為前工業化、工業化初期、工業化中期、工業化後期以及後工業化五個階段。關於中國的工業化進程,近些年大多數研究籠統地指出中國處於工業化中後期。

基於對工業化內涵的基本理解,我們利用人均GDP、三次產業產值比例、製造業增加值占總商品增加值比例、人口城市化率、第一產業就業占總體就業比重五個指標並賦予不同權重,取發達國家這五個指標在不同工業化階段的經驗數值范圍作為標准值,構造了工業化水平綜合指數。

基於對工業化水平指數多年連續跟蹤計算,我們發現,2011年以後中國工業化水平就進入了工業化後期。中國進入工業化後期與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時間節點大體一致。基於工業化規律,在工業化後期經濟體的產業結構將由重化工主導轉向技術密集型主導。

經濟增速也相應地將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速增長,這與近些年中國經濟運行所呈現出的經濟發展新常態特徵——增速趨緩、結構趨優、動力轉換——基本一致,說明中國的確已步入工業化後期階段。進一步地,我們基於工業化水平綜合指數預測。

到2020年中國會基本實現工業化,再經過10年到20年的工業化深化過程,到2035年中國將全面實現工業化。經過70年工業化進程步入工業化後期並即將全面實現工業化,新中國的工業化速度是令人驚嘆的。一個大國要從工業化初期步入到工業化後期。

即使獲得成功也往往需要上百年時間,考慮到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經濟整體上還處於工業化初期階段,實際上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從初期到後期僅經歷了40年左右時間。雖然一般而言,後發國家在追趕實現工業化進程中一般都會在工業化中期有一段時間的高速增長。

但能夠保持40年接近兩位數增長的大的經濟體,在人類歷史上還沒有過。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這種輝煌的歷史成就無疑是值得驕傲的。



(3)中國農業如何變成工業大國擴展閱讀:

伴隨著快速的工業化進程和工業化階段的飛躍,中國的基本經濟國情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大國轉變為世界工業大國,當代人見證了一個千年文明古國是如何發展成為世界性工業大國的。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全國人口為5.42億,其中農業人口有4.84億。

當時農業和傳統手工業收入占國民收入比例接近90%,人均國民收入不足印度的一半,也遠低於亞洲平均水平,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在世界的份額可以忽略不計,當時的基本國情就是「一窮二白」落後的農業大國。

今天的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產出國,非農產業增加值佔比已超過90%,主要工農產品產量大都居世界前列,糧食、油料、肉類、原煤、水泥、粗鋼、鋼材和發電量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500多種主要工業品中有220多種產量位居全球第一。

⑷ 中國何時成為了工業國,教科書上有沒有說中國已經是工業國

中國從1995年到2015年,20年,從農業國家過渡到工業國家

⑸ 中國什麼時候從農業國正式轉型成為工業國

1949年3月:七屆二中全會

內容:提出把中國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這是因為要贏了 所以要迅速恢復經濟1953年----1957年:一五計劃時期,中共公布過渡時期總路線:要逐步實現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過渡時期 改變工業落後的現狀 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⑹ 中國是如何實現工業化的

新中國的現代化,主要包括經濟上的工業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上的科學化和理性化等三個方面的主要內容,其核知心是工業化問題。
新中國工業化的發展歷程:
1、過渡時期(1949—1956年):新中國通過沒收官僚資本,建立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平抑物價,統一財經;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先合理調整後社會主義改造;超額完成一五計劃等措施使新中國的工業化全面道起步。2、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1966年):基本建設投資近千億元,石油電力工業發展迅速,交通運輸業也有較大發展,但「大躍進」三年造成了我國工業的畸形發展。③文革時期(1966-1976年):受「階級斗爭為綱」的影響,除交通運輸業外其他版均處於倒退的局面,新中國工業出現了嚴重挫折。④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1978年以來):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決策,為我國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邁出了關鍵的一步。農村中權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城市中企業管理體制和所有制結構的變化,沿海經濟特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開辟,推動了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從而大大加速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進程。

⑺ 通過一五計劃我國從農業國變成了工業國嗎

沒有,一五計劃只是重點發展重工業並取得了成就,並沒有使我國的社會性質發生改變。初二歷史課本上明確寫明: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後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⑻ 中國從一個傳統農業國改變為現代工業國的標志是什麼

從國家的經濟體制可以看出來,不過我國的道路還要繼續.
工業革命。
經濟基礎的變更是導致其他上層建築發生相適應的改變的根本原因。
蒸汽機的發明,帶動了相關一系列的生存技術革新,改變了過去基本依靠農業生產的聽天由命的不穩定、不充足生產,導致社會生產力的極大提升,人們生產的產品開始出現了相對的供大於求,產品的貿易出口開始成為一種國家需求。另外,工業大生產的大量廉價工業品促使部分小手工業者大量失業,工業革命帶動的圈地運動,迫使農民大量失地淪為產業工人,傳統的封建地主制度開始鬆懈,而新興的資本家則需要通過牢牢掌控國家權力從而從更高層次上為自己謀求更大的收益,才開始產生資本主義代議制度。一個是因,一個是果

閱讀全文

與中國農業如何變成工業大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嘉興寶馬530什麼價格 瀏覽:766
寶馬什麼時候用的自動擋 瀏覽:966
汽車收音機怎麼調頻道 瀏覽:222
工業區規劃儲備用地是什麼意思 瀏覽:713
奧迪a3換輪胎多少錢 瀏覽:940
寶馬的大屏導航多少錢 瀏覽:404
奧迪a3如何消除車況檢查 瀏覽:264
工業革命的摘要怎麼寫 瀏覽:152
太原工業大學為什麼是二本 瀏覽:789
寶馬增壓壓力數據流怎麼看 瀏覽:286
賓士貼內飾膜用什麼水貼 瀏覽:839
智利的工業基礎是什麼 瀏覽:760
沙一工業區裡面有什麼廠 瀏覽:141
汽車腳墊怎麼拆 瀏覽:574
工業上如何萃取和分液 瀏覽:152
華泰汽車集團地址在哪裡 瀏覽:696
工業用通風換氣管道使用什麼材質 瀏覽:425
賓士gls和陸地標桿哪個好 瀏覽:908
無錫的汽車站在哪裡 瀏覽:863
工業物聯網和消費者有什麼區別 瀏覽: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