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最大AI晶元問世,這款晶元有多牛
這款中國最大的AI 晶元的性能如何?有什麼特點?
中國最大AI單晶元邃思2.0面向AI雲端訓練,尺寸為57.5毫米×57.5毫米(面積為3306mm2),達到了晶元採用的日月光2.5D封裝的極限,與上代產品一樣採用格羅方德12nm工藝,單精度FP32算力為40TFLOPS,單精度張量TF32算力為160TFLOPS,整數精度INT8算力為320TOPS。 基於邃思2.0晶元打造的雲燧T20可以打造一個E級單精度算力集群CloudBlazer Matrix 2.0。
Ⅱ asr1803相當於高通多少
根據產業信息網發布的數據,預計在2025年物聯網連接數達到251億台,復合增長率達到15.3%。而物聯網終端設備的增長,也刺激了相應的市場需求。據IDC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全球WiFi和藍牙晶元的出貨量分別為91億顆、98億顆,以及102億顆,2017年至2022年間的復合增長率約為6.3%。
隨著5G、物聯網的發展,通信晶元也將迎來新的局面,無論是市場需求的提升,還是政策紅利等的釋放,都會讓這一領域受到更大的關注。對於國產通信晶元企業而言,而是難得的「轉折點」。事實上,近年來,國產通信晶元企業正緊跟通信技術的發展步伐,緊抓市場空白不斷打磨自身技術及產品,逐漸有了可以和國際巨頭爭奪市場的機會。
由國內領先的半導體電子信息媒體芯師爺舉辦的「2022年硬核中國芯」評選,匯聚了百餘家中國半導體晶元產業的知名企業、潛力企業。本文精選了今年參評的近20款通訊類晶元產品,以期為市場提供優質產品選型攻略。
以下產品排名不分先後
智聯安
智聯安成立於2013年,是一家專業從事蜂窩物聯網通信晶元研發的IC設計企業。自創立以來,智聯安始終堅持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公司現階段主要產品為5G NB-IoT、4G LTE及5G NR蜂窩通信晶元。
5G高精定位晶元
MK8510
MK8510為首款5G高精度低功耗定位晶元,採用28nm先進工藝,符合國內三大運營商在5G NR FR1頻段的要求,單晶元集成MCU、基帶處理器、模擬單元、射頻及電源管理模塊,真正實現5G NR下一代蜂窩物聯網單晶元定位解決方案。
芯翼信息科技
芯翼信氏仔息科技成立於2017年,目前,公司已構建了屬於自己的中低速率物聯網晶元版圖,並在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農業、可穿戴設備等領域廣泛落地。其自主研發的超高集成度5G NB-IoT系統單晶元SoC XY1100已率先推出並實現規模商用,滲透到水表、燃氣表、定位追蹤、智慧城市等消費終端領域。
5G NB-SoC
XY1200
芯翼信息科技XY1200作為新一代NB-IoT高集成度單晶元,具有超高集成度、超低功耗、支持免32K晶振設計、免校準設計、豐富的安全引擎等優勢,將於2022年下半年推出,面向智能表計、智能煙感、定位追蹤等應用領域。其CPU主頻可調范圍更大,AP接近專業級MCU功耗水平;Memory配置更多,方便客戶使用,兼顧成本和靈活性。
5G AIoT SoC
XY2100S
芯翼信息科技自主研發的XY2100S,是業界首次把通訊、低功耗皮輪MCU(計算)、感測器模擬前端(感知)等多種功能集成在單晶元(SoC)。作為全球首顆公共事業(表計+煙感)行業專用NB-IoT SoC,XY2100S集成低功耗MCU,解決了MCU模式下的功耗瓶頸,主要面向智能表計、煙感等應用領域。
桃芯科技
桃芯科技成立於2017年,是一家物聯網終端晶元提供商,公司專注於BLE 5.0及以上通信協議技術,始終堅持自主研發關鍵核心技術,以品質為基石,在國內率先推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BLE 5.0/5.1/5.3晶元,打破了由國際知名藍牙廠商壟斷中高端燃核信市場的局面。
ING916X系列
ING916X系列晶元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完整協議棧技術、混合信號SOC及低功耗技術、藍牙+定位技術,可廣泛應用於AoA/AoD定位、超低功耗感測器應用、汽車、Mesh自組網、HID、智能電網、智能表計、工業智能、智慧農業等領域。
方寸微
方寸微成立於2017年,公司致力於國產高端密碼處理器、高性能網路安全晶元、高速介面控制晶元的研發、設計和銷售。作為網路安全SoC處理器的核心供應商,方寸微產品已大量商用於各類信息安全終端,在集成電路架構設計、安全密碼演算法、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大規模量產及品質管控等綜合能力上具有國內領先的優勢。
國產高速USB3.0控制器晶元T630
T630晶元集成國產32位高性能RISC CPU,支持USB3.0、MUXIO、I2C等多種介面,可快速在嵌入式主板上與FPGA/CPU進行對接通訊,作為USB3.0外擴晶元與PC或伺服器實現數據傳輸。可廣泛應用於視頻採集卡、視頻會議攝像頭、監控攝像頭、數字攝錄機、工業照相機、測量和測試設備、醫療成像設備、列印機、掃描儀、指紋採集終端等眾多電子產品。
翱捷科技
翱捷科技是一家提供無線通信、超大規模晶元的平台型晶元企業。公司專注於無線通信晶元的研發和技術創新,同時擁有全制式蜂窩基帶晶元及多協議非蜂窩物聯網晶元設計與供貨能力,且具備提供超大規模高速SoC晶元定製及半導體IP授權服務能力。目前,已成為國內少數同時在「5G+AI」領域完成技術和產品突破的企業。公司各類晶元產品可應用於以手機、智能可穿戴設備為代表的消費電子市場及以智慧安防、智能家居、自動駕駛為代表的智能物聯網市場。
ASR595X
ASR595X是一款低功耗、高性能、高度集成的Wi-Fi 6+Bluetooth LE 5.1 combo SoC晶元。其支持目前最新的Wi-Fi 6協議,也支持WPA3、OFDMA、TWT、MU-MIMO、LDPC等關鍵功能,同時配合內部集成的BLE 5.1協議提供更便捷和快速的BLE配網方式。既可作為主控晶元使用,也可作為WLAN連接的功能晶元搭配外部主控。搭載芯來科技RISC-V處理器內核,支持鴻蒙OS、阿里OS、FreeRTOS等多操作系統。可廣泛適用於如智能照明、安全、遙控、電器等各類應用,家庭自動化、可穿戴式電子產品、網狀網路、工業無線控制、感測器網路等產品。
ASR1803
ASR1803是翱捷科技新一代LTE Cat.4晶元,採用了22nm先進成熟工藝;集成了ARM Cortex A7處理器;支持4層1階PCB;支持RTOS和Linux操作系統;所佔內存小,可為客戶不同產品的開發提供靈活選擇。為使客戶產品能有更快的boot速度,該晶元支持全新的動態電壓調節技術及QSPI NOR/NAND Flash,能有效降低工作電壓、降低功耗。該晶元可廣泛應用於民用及工業與行業應用當中。
ASR1606
ASR1606作為翱捷科技新一代LTE Cat.1 bis晶元,採用了更高集成度的單晶元SoC方案、先進成熟的22nm製程工藝並且集成了主頻達到624MHz的ARM Cortex-R5處理器以及Modem通信單元、Codec音頻單元、PSRAM+Flash存儲單元和PMIC,使得晶元封裝尺寸更小、性能更強大。可廣泛應用於各類標准數據模塊,並且在Tracker、共享設備、電網、車聯網及各種形式智能硬體等領域擁有出色表現。
北極芯
北極芯成立於2019年,是一家以RISC-V指令集架構為基礎,自主研發異構網路融合通信標准IARV-IPRF架構,專注於IA-AIIPD通信晶元、IA-3DIPD存儲晶元、智能應用處理器SoC的設計公司。北極芯以「自由、開放、創新」為理念,通過資源整合、技術與業務模式創新,構建完整的「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生態」產業鏈,以提升中國基礎軟硬體核心競爭力。
AIoT通信晶元/IA-RF
北極芯AIIPD晶元/IA-IPRF是一款兼容多協議、寬頻寬頻半雙工/全雙工射頻無線收發器晶元,集成兩個獨立的可編程頻率合成器。該晶元的頻率、帶寬及增益可編程能力使其成為多種收發器應用的理想選擇。該收發器既集成RF前端與靈活的混合信號基帶部分為一體,也集成可編程時鍾產生模塊,使ADC&DAC采樣可編程。
芯象半導體
芯象半導體成立於2014年,公司專注於高集成度數模混合SoC通信晶元設計,目前已形成較為完善的通信類、主控類以及計算處理類晶元產品線。主要應用領域為用電信息採集、低壓智能配電物聯網、數字光伏管理,智能用電管理等。
SIG800E
SIG800E是一款HPLC+HRF雙模方案級SoC晶元,算力、連接一體化架構,適配未來數字能源領域對邊緣算力需求的強勁增長。該晶元可雙模通道獨立工作,融合自組網,獨立完成主控、拓撲識別、模擬量採集、HPLC+HRF雙模通信功能。在配網自動化、分布式光伏發電、智能家居等領域,可幫助客戶打造算力領先,成本極致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移芯通信
移芯通信成立於2017年,公司專注於蜂窩移動通信晶元及其軟體的研發和銷售,所有核心技術和IP全部自研,包含演算法&架構、射頻、基帶、SoC、協議棧軟體、平台&應用軟體和硬體方案,致力於設計世界領先的蜂窩物聯網晶元。自成立以來,移芯通信已向市場推出兩款NB-IoT晶元、一款Cat.1bis晶元,均已量產。目前,移芯通信已完成累計超15億元人民幣融資。
NB-IoT晶元
EC616S
EC616S為業內首顆外圍僅需18顆器件的超高集成NB-IoT晶元,其採用QFN52封裝,晶元尺寸僅6*6mm,支持NB最小模組尺寸10*10mm設計。EC616S主要應用於LPWA低功耗廣域網通信及物聯網領域,適用於低功耗,廣覆蓋,低速率,大容量的廣域網連接應用,面向智能表計、智能煙感、定位追蹤、共享經濟、工業互聯等物聯網領域。
Cat.1bis晶元
EC618
EC618為全球首款基帶、射頻、電源實現一體化設計的高集成度Cat.1bis晶元,內部集成電源管理晶元,外圍器件數量減少30%以上,尺寸僅有6.1mm*6.1mm,以更低成本支持客戶多樣化功能需求。同時,其極低的待機功耗可以極大延長終端產品待機時間,滿足用戶超長待機需求,更好地適配於Tracker、可穿戴、共享、對講等應用場景。
千米電子
千米電子成立於2019年,針對物聯網行業存在的關鍵問題,歷時五年多成功研發出LaKi超低功耗實時廣域網技術,包括MAC層的LaKiplus和PHY層的射頻SoC,這也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夠同時實現廣覆蓋、低功耗和低時延的無線通訊技術。其帶寬高達1MHz,大幅提升了物聯網的投資回報,適合物聯網低成本大規模海量終端接入,具備成為物聯網基礎設施核心技術的潛力。
LK2400A
LK2400系列是根據物聯網通訊和數據特點定製的射頻SoC晶元,集成了32位CPU、射頻、基帶、時鍾、功率放大、AES128加密等,在1秒響應的長距離通訊時年功耗只有30mAh左右,比其他無線技術低兩到三個數量級,可廣泛應用於速率1Mbps以內的大多數物聯網應用。
磐啟微
磐啟微成立於2010年,是一家智慧物聯網、工業互聯網晶元設計企業,目前公司擁有低功耗遠距離ChirpIoT系列、多協議系列、BLE-lite系列三大產品,廣泛應用於資產管理、室內定位、工業互聯、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領域。磐啟微以「物聯互聯」為基本,著眼於國家三大基礎設施建設,矢志成為國際一流的晶元設計企業。
PAN3029
PAN3029是一款採用ChirpIoTTM調制解調技術的低功耗遠距離無線收發晶元,支持半雙工無線通信,通過自由網關可兼容LinkWANTM協議。該晶元具有高抗干擾性、高靈敏度、低功耗和超遠傳輸距離等特性。最高具有-142dBm的靈敏度,22dBm的最大輸出功率,產生業界領先的鏈路預算,使其成為遠距離傳輸和對可靠性要求極高的應用的最佳選擇。
博流智能科技
博流智能科技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專注於研發世界領先的超低功耗、智能物聯網和邊緣計算等領域的系統晶元,並提供智能雲平台整體解決方案的企業。同時,公司自主開發了完整的超低功耗MCU與高精度模擬sensor hub技術平台,多模無線聯接技術、音視頻處理與人工智慧演算法/神經網路處理器(NPU)技術,能自主完整實現單晶元多技術集成的SOC晶元研發。
BL606P
BL606P是一款支持Wi-Fi/BT/Zigbee三模通訊協議、同時集成多路麥克風陣列語音Codec和雙核處理器的SoC單晶元,是智能語音領域具有高性價比的解決方案,可用於智能音箱、智能中控面板等領域。
BL616
BL616是國產首款基於WiFi6通訊協議的Wi-Fi/BT/Zigbee三合一SoC晶元,該晶元同時支持語音codec、視頻DVP sensor、以及DBI/RGB屏顯,適用於智能家居、低功耗門鈴、AIOT中控面板等領域。
炬芯科技
炬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於2021年科創板上市。總部位於珠海,在深圳、合肥、上海、香港等地均設有分部。炬芯科技是中國領先的低功耗系統級晶元設計廠商,專注於中高端智能音頻SoC的研發、設計及銷售,為無線音頻、智能穿戴及智能交互等智慧物聯網領域提供專業集成晶元。公司主要產品為藍牙音頻SoC晶元系列、攜帶型音視頻SoC晶元系列、智能語音交互SoC晶元系列等,廣泛應用於智能手錶、藍牙音箱、藍牙耳機、藍牙語音遙控器、藍牙收發一體器、智能教育、智能辦公等領域。
ATS2831P
炬芯科技ATS2831P系列採用CPU+DSP雙核異構架構,支持最新的藍牙5.3標准,支持LE audio,集成了藍牙射頻(RF)和基帶、電源管理單元(PMU)、音頻編解碼器及微控制單元(MCU)等模塊,集藍牙發射和藍牙接收功能於一體,規格完整,性能領先。在提供超低延時的高品質音頻信號傳輸的同時,通過內置的高性能DSP實現後端音效處理和AI降噪演算法進一步提升整體音質表現。
力合微電子
力合微電子成立於2002年,是行業領先的物聯網通信晶元企業,公司專注於電力線載波通信技術和晶元開發。在物聯網底層通信、演算法及晶元設計擁有完整核心技術。針對物聯網應用,力合微電子推出基於電力線的統一通信介面 PLBUS PLC專用晶元方案,實現「有電線,即可通信」。公司核心技術與晶元產品已廣泛應用於智能家居全屋智控、智能照明、智慧城市路燈照明、工業物聯控制等領域。
PLBUS PLC
電力線通信系列晶元
PLBUS PLC全屋智能電力線通信晶元是為物聯網(智能家居)智能終端提供完全自主研發、高集成度、高性能、高性價比基於電力線通信的SoC晶元,實現「通過電線,即可通信」。其符合國家標准31983.31以及國際PLC標准IEEE1901.1,內置高性能MCU,集成了完整的物理層通信協議。開創了國內OFDM窄帶PLC時代,也成為電力線通信國家標準的基礎。
華冠半導體
華冠半導體成立於2011年,是一家專業從事半導體器件研發,封裝、測試和銷售為一體的國家高新企業。公司擁有國際先進的半導體集成電路封裝測試生產線,具備實現年產值3億人民幣,年出貨量20億塊集成電路生產能力。目前產品有電源管理、運算放大器、邏輯器件、MOSFT以及特殊電路等,主要應用於汽車電子、醫療電子、物聯網、網路通訊等領域。
HGX3075
HGX3075是一款具有熱插拔、失效保護、±16KV ESD保護的3.3V RS485收發器,可廣泛應用於RS-422/485通訊方案、數字電表、水表、工業控制、工業電腦、外設、安防監控、路由器等項目。
-End-
免責聲明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創作者,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點擊展開全文
打開騰訊新聞,閱讀體驗更好
抽紅包,抽中就送!每人限抽8次,快來試試手氣吧
廣告
凹印
打開
騰訊新聞
參與討論
Ⅲ 5G賦能工業互聯網「百花齊放」
遠程手術、智能巡檢、生產溯源等應用場景不斷豐富——
5G賦能工業互聯網「百花齊放」
5G遠程超聲機器人診斷平台、仿生機器狗「鐵蛋」、5G無人工廠項目……日前,2021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在湖北武漢舉行,一大批「黑 科技 」產品、5G關鍵技術等集中亮相,吸引了大量觀眾圍觀、體驗。
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第二批「5G+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場景和重點行業實踐,包括生產過程溯源、廠區智能理貨、全域物流監測、虛擬現場服務等應用場景,以及石化化工、建材、紡織、家電等行業。
一個是當下信息通信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一個是新一代工業革命的技術支撐,5G「遇上」工業互聯網,會給生產和生活帶來哪些神奇變化?未來,「5G+工業互聯網」將呈現怎樣的發展態勢?
融合應用不斷豐富
「我們把5G、工業互聯網技術運用到了釀酒行業,當設備出現故障時,技術人員通過遠程輔助工具,既能清晰地看到車間,又能遠程操控設備,不用到現場就能解決問題。」武漢一家企業的員工說。
如今,藉助5G與工業互聯網,越來越多的傳統工廠正變得更加「智慧」。
在紡織行業,有的企業通過在縫紉機、巡檢機器人等設備上設置5G模組,實時採集生產、環境等數據,並上傳至邊緣雲平台,可直觀地呈現生產、物流等信息,讓生產效率提升25%,訂單交付周期縮短10%。
在家電行業,有的企業通過5G、VR(虛擬現實)等技術展現家電裝配細節,讓新員工「沉浸式」體驗和感受,幫助他們迅速掌握技術要領,從而降低培訓成本,大大縮短新員工的培訓上崗時間。
11月21日,2021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聚焦智慧工廠、智慧安全等領域,徵集並遴選出了58個典型應用案例。其中,天津省級工業互聯網安全態勢感知平台項目是智慧安全領域的應用案例。該項目依託360公司數字化安全能力框架,通過部署安全監測平台,可實時監測企業安全態勢,及時提供預警信息,支持安全隱患整改,減少企業經濟損失。
此外,在智慧礦山等領域,同樣有不少應用案例入圍。比如,國家能源集團烏海能源有限公司老石旦煤礦5G+智慧礦山項目、山西呂梁鑫岩煤礦5G智慧礦山項目等。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 科技 發展部副主任張建明介紹,一些煤礦開發了AR(增強現實)眼鏡,井下工人戴著AR眼鏡巡檢設備,可通過5G網路實時傳送視頻畫面,供地面上的技術人員進行參考、遠程指導。
「從這些場景、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5G+工業互聯網』的應用范圍擴展了,和生產環境結合得更為緊密,這是可喜的變化。」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說。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王鵬表示,近年來,「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不斷豐富,率先在采礦、鋼鐵、電力等行業形成了遠程設備操控、無人智能巡檢等典型應用場景,標桿示範帶動作用日益凸顯;發展環境持續優化,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有效激發了產業各方參與熱情。
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5G+工業互聯網」在推動「製造」向「智造」轉變的同時,也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一些企業將生產現場的掃碼槍、工業相機、攝像頭等設備接入5G網路,將生產過程每個工序的物料編碼、作業人員、生產設備狀態等信息實時傳輸到雲平台,並將這些信息進行關聯整合,形成溯源資料庫。人們只需用手機掃一掃產品上的二維碼,就能看到產品批次、品質等信息,用起來更放心。
在智慧醫療領域,5G遠程會診、遠程手術等應用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更多偏遠地區的患者得到救治。
「賦能千行百業智能升級,是發展『5G+工業互聯網』的根本目的。」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韓夏說,我國5G、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呈現「千姿百態、百花齊放」的良好態勢。工業互聯網網路、平台、安全三大功能體系初具規模,基礎電信企業、工業企業、通信設備企業、軟體企業深度合作,形成多樣化的商業運營模式,「團體賽」打法更加成熟,區域協同發展的格局更加清晰。
韓夏認為,「5G+工業互聯網」未來發展空間廣闊,潛力無限。據統計,全國在建「5G+工業互聯網」項目已超過1800個,覆蓋原材料、裝備製造、消費品等多個行業和領域。
與此同時,余曉暉表示,當前我國「5G+工業互聯網」發展也面臨很多困難。比如,在晶元和模組方面,現在5G晶元模組價格過高。產業界應共同努力,推動實現以低成本的模組和晶元來滿足工業需要。
牽住技術創新「牛鼻子」
「5G+工業互聯網」是傳統產業跨越式發展的 歷史 性機遇。
「『十四五』期間,5G、工業互聯網將從 探索 起步階段進入到產業深耕、賦能發展的新階段。」王鵬說。
據了解,我國將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通信息「大動脈」。加快5G基站建設和行業虛擬專網規模化發展,增強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公共服務功能。支持企業運用5G等新型網路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建設企業內網,支持企業設備上雲,推動工業互聯網平台進企業、進園區、進產業集群。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表示,要拓展融合應用場景,推動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堅持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全面推進5G、工業互聯網等數字技術的產業化、規模化應用。遴選一批專業化解決方案提供商,建設一批5G全連接工廠,做優一批工業互聯網平台,打造一批復合型專家人才隊伍,帶動千行百業提質增效升級。
「5G、工業互聯網應用普及要緊緊牽住技術創新這個『牛鼻子』。」肖亞慶說,要加強關鍵技術攻關,聚焦產業共性技術供給,推行「揭榜掛帥」機制,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實現工業模組、感測器、關鍵軟體等領域快速研發和產業化。激活數據潛能,加快研製工業數據交互等基礎共性標准, 探索 建設數據交易平台,提升數據管理和開發利用水平。此外,要深化開放共享,構建互利共贏的產業新生態。
《光明日報》( 2021年11月28日 03版)
Ⅳ 最近做一個工業無線wifi通訊項目,有哪些比較好的工業級無線wifi模塊可以用的
工業級WiFi模塊的工作溫度-40℃--+85℃范圍,SKYLAB有新推出一款工業級無線wifi模塊WG228,奉上WG228參數!
WiFi模塊選型表
Ⅳ 高通發布首款10Gbps速率5G基帶晶元,稱強勁5G需求助推業務增長
2月9日晚,高通公司正式公布4納米製程的5G基帶晶元驍龍X65和X62,並展示了新一代5G固定無線接入平台。
驍龍X65是全球首個符合3GPP Release 16規范的數據機及射頻系統,傳輸速率可達10Gbps,是4G LTE早期速率的100倍。並且搭載驍龍X65高通第4代毫米波天線模塊QT545,支持覆蓋包括毫米波和Sub-6GHz頻段的全部主要5G頻段。
驍龍X62可視為X65的精簡版,主要特性類似於X65,但下載速度峰值則是每秒4.4 Gbps,可取代傳統基於有線的家庭或企業寬頻網路服務,為無法使用光纖網路的小區民眾提供速度更快的選擇。
回顧全球5G網路部署,高通表示運營商部署節奏符合預期,增速正在加快。高通技術公司業務拓展高級總監南明凱表示,全球已有140家運營商在59個國家及地區推出了5G商用網路,超過40家運營商正在提供5G固定無線接入或家庭寬頻服務。終端方面,已經有335款5G終端商用上市,其中已經商用的5G智能手機有233款。高通財報顯示,預計全球5G手機出貨量將達到4.5億-5.5億部。高通透露,全球有超過800款採用驍龍5G數據機及射頻系統的終端已經發布或正在設計中。
南明凱稱,當前5G有三大應用場景:增強型移動寬頻(eMBB),超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大規模機器類型通信(mMTC)——面向萬物互聯的低速率超多終端的應用場景。
從5G規范來講,現階段5G應用主要以eMBB場景為主,超高清視頻、移動VR/AR為代表的eMBB類場景將是當前5G應用的重點領域。針對eMBB場景,Sub-6GHz只能將帶寬提高到千兆級,而將帶寬提升至萬兆級(也就是10Gbps以上)需要毫米波才能實現。基於新一代5G基帶,無線傳輸性能可媲美光纖寬頻,有助於提升整體5G速度。
面向5G應用的垂直場景,如工業互聯網,南明凱稱改進數據上行特性的驍龍X65存在優勢。「垂直行業和手機相比,對於上行特性的要求完全不一樣。手機側的流量以下行數據為主,一般下行和上行的比例大概是7:1到5:1,下行遠遠超過上行。而垂直行業對於上行的需求遠遠大於下行。」南明凱舉例稱,工業互聯網領域經常用的機器視覺,需要把音視頻數據、感測器抓到的數據、所有計量數據,從遠端收集傳入雲端,所以上行的數據佔比大。
高通表示,目前驍龍X65和X62均已出樣,順利的話可在今年稍晚問世,新一代5G固定無線接入平台2022年上半年上市。形態上,驍龍X65既可以以集州槐橋成式平台在手機中使用,冊猛也可以單獨作為數據機及射頻系統提供給客戶,具體形式取決於客戶設計需求。
高通拒絕就採用驍龍X65和X62的基帶客戶進行進一步討論,僅表示不同的客戶有不同的產品計劃。市場預計,驍龍X65將在2022年推出的新一代iPhone機型上使用。此前,蘋果在2019年與高通就專利許可達成和解協議,當時兩家公司簽訂一項多年的晶元組供應協議,為蘋果iPhone產品採用高通基帶晶元奠定基礎,去年10月底登場的iPhone 12系列機型就是採用驍龍X55。
市場預期,蘋果很有可能在2021年推出的iPhone機型中繼續使用驍龍X60,且在2022年iPhone中使用驍龍X65。但巴克萊分析師在內的多個消息源稱,蘋果希望盡快開發自研通訊器件,包括基帶晶元、封裝天線、RF射頻組件等,因此驍龍X65可能是最後一款被iPhone採用的高通基帶晶元。
提供每秒數GB的峰值速率、毫秒級的時延和每平方公里上百萬的連接容量的5G網路,目前全球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從2019年開始,北美、歐洲、亞洲的中國、韓國等全球多地運營商都在提供5G服務。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近期發布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網路明慧,5G基站超71.8萬個,5G終端連接數突破2億 。
根據Research And Markets的數據顯示,全球5G核心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0年的6.3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94.97億美元。面對5G,高通顯示出極強的進取心,其上一財季的營收同比大增超過60%,主要是得益於iPhone 12系列和其他5G終端推出,拉升了對5G晶元的需求。
在財報會議上,高通CEO史蒂夫·莫倫科夫稱,得益於終端領域對5G的強勁需求以及射頻前端、 汽車 和物聯網相關業務的增長,推動公司晶元業務的營收創下新高。高通總裁、候任CEO克里斯蒂亞諾·阿蒙稱,市場從4G向5G的過渡非常強勁,5G設備生態已經得到發展,高通還看到了潛在5G市場的擴展。
Ⅵ 物聯網什麼晶元好
物聯網是以感知技術和網路通信技術為主要手段,實兄歲現人、機、物的泛在連接,提供信息感知、信息傳輸、信息處理等服務的基礎設施。
展銳的優勢在於提供了完整的、軟硬結合的一站式端到端物聯網解決方案。
隨著5G的正式商用,實施2G/3G的退網清頻並向4G網路遷移在全球范圍內已是大勢所趨。展銳推出了全球首散御款LTE Cat.1bis物聯網晶元:8910DM。作為全球首款LTE Cat.1bis 物聯網晶元,8910DM的推出解決了目前物聯網連接中的痛點,填補了低功耗窄帶物聯網與傳統寬頻物聯網之間的蜂窩通信方案空白,其相比NB-IoT、2G模組在網路覆蓋、速度和延時上具有優勢,相比傳統LTE Cat.4模組則擁有更低的成本和功耗,同時適配當前國內的4G網路,非常適用於對性價比、時延性、覆蓋范圍、通信速度有要求的應沖塵岩用場景。
Ⅶ 夯實晶元技術,極海聚焦客戶中高端應用需求
【嗶哥嗶特導讀】4月14日-16日,作為半導體行業的參展商,極海參展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未來2-3年,關鍵布局工業互聯網和 汽車 電子領域
本次展會,極海帶來了32位工業級通用MCU新品,低功耗、高性能、超大 Flash容量,可滿足更多應用場景。另外,極海基於ARM Cortex-M7內核的APM32F720超高性能MCU新品也即將上市。目前極海MCU全系列產品滿足工業級應用要求,可廣泛應用在工業控制和家電控制等領域。
工業互聯網是極海產品布局的重點領域,針對該領域極海還帶來了工業互聯網SoC-eSE安全晶元。該產品除了滿足用戶應用程序的運行需求外,還可嵌入加密晶元,提高加密等級和速度,更好地滿足工業互聯網的應用需求。
同時極海也將積極布局 汽車 電子領域市場,推出APM32 MCU電動車中控、GW8822尋向定位AOA&AOD、APM32 MCU升窗器、APM32 MCU電動車儀表盤等應用方案。另外,針對中高端工控市場,還將提供MCU+感測器,MCU+標准器件、MCU+安全認證等組合產品,通過不斷豐富產品線,實現全行業覆蓋。
5G和AIoT技術發展,極海推出多款產品應用
相比美國,我國在5G上的布局和普沒虛缺及速度更快。5G基站都是高頻的,穿透能力較弱,對基站密度要求非常高,因此5G基站比4G基站會有一個數量級的增加。為了覆蓋室內空間,樓宇內部也需要鋪設5G小基站。極海32位通用MCU在5G小基站的電源管理、數據採集方面都有廣泛應用。工作溫度覆蓋-40 ~+105 ,無論是在室內還是室外,南方區域還是北方區域,都能保障5G通信的穩定運行。
另外,極海在5G上的應用對工業智能製造也有非常積極的推進作用。針對工業智能製造,極海已經推出了工業級通用MCU產品,並已成功應用到工業控制、伺服器、變頻器、BMS等領域。同時,針對能源安全領域,極海推出的SoC-eSE的高端晶元,也已經成功在電網與列印機行業中應用。
此外在AIoT方面,極海半導體推出了一系列工業解決枯辯方案,比如工業條碼的自動識別、標貼錯貼檢測等,通過AI演算法來解決工業領域客戶的具體應用需求。
全球晶元缺貨漲價困擾,國產晶元突破要有方
從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形勢下,因國際貿易摩擦與疫情蔓延,整個半導體行業缺貨越來越嚴重。作為晶元原廠,極海正積極地配合客戶備貨,確保客戶能夠順利生產和運營。
同時,極海在銷售上也會做精細化管理。如直接跟進到最終用戶的訂單,避免銷售渠道出現限購、炒貨的行為;同時會將所有項目進行報備,每一批貨都一定要有最終用戶的項目確認才會發貨。
值得注意的是,國產晶元起步普遍較晚,比如通用MCU產品,應用領域廣,范圍大,需要晶元原廠有一定的技術沉澱和積累,除了在產品性能上滿足客戶需求,還需要產品質量及穩定性上有可靠的保障。
據了解,為了應對相應的挑戰,極海會不停地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在已有的超500人晶元研發設計人員上不停地擴充團隊。如2021年珠海研發中心,上海研發中心和杭州研發中心擴編之外,極海會在成都新建一個研發中心,來面對我們在市場上的新需求和技術上的新挑戰。
重要的是,目前國產晶元高度依賴國外廠商已有的生態,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生態圈,加強晶元自主研發仍是關鍵。另外在資金、技術、人才還有政策方面,晶元的發展也少不了多方協同。
中國是MCU的最大市場,占據全球MCU市場規模的30%,但國產替代率卻不足5%。針對工業領域,國產晶元上下游產業廠商之間應該加強合作,在工業應用需求、產品定義、迭代升級和應用驗證等各方面協同合作,支撐整個國產工業晶元產業化落地,才能共同推動晶元及國產工業產業向高端化方向發展。
劉濤表示,從市場端來看,極海遇到的挑戰主要來自於中高端晶元和解決方案的開發與落地。比如工業控制和 汽車 電子這塊需要與國內細分行業龍頭譽派企業積極合作,聯合開發未來5-10年晶元及方案,從根本上來解決供銷不匹配的問題。
企業數字化轉型,極海已經在路上
數字化轉型應該是國內未來企業所面向的主要發展方向。因為只有做到數字化才能做到精準化,無論是資金流、物流、人員,還是商品都需要精準化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企業效率的整體提升。為了贏得快速發展空間,走在產業前沿,現在很多企業主動推動創新轉型。同時,隨著工業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的不斷深入,各行業市場的新需求也將給半導體行業帶來更多機遇和挑戰。
目前極海立足於本土,瞄準中高端工業市場,積極儲備技術和人才,未來也將積極與工業龍頭企業,車企應用端加強合作,爭取能夠在工業、 汽車 及物聯網市場,盡快取得突破。
希望為半導體行業做出更大貢獻
從半導體行業供應鏈角度來說,無論是國內的廠商還是國際的廠商,現在都處於晶圓廠擴張產能的周期中,擴展之後供貨局面可能會出現緩解。
作為晶元原廠,極海也將夯實自身技術,聚焦研發創新,聚焦中高端市場應用需求,為客戶提供更多優質晶元及更多高性價比的應用方案。
劉濤表示:「我認為隨著上游產業近兩年的產能拓展建設,預計目前這種供應鏈產能緊張的情況會在2022年緩解,於2023年結束。」
而2021年-2022年可能會度過一個比較艱難的時期。接下來,無論是從研發,生產,供應鏈,還是銷售渠道,極海都會進行一些改革來更好地服務客戶,共同度過兩年的困難期。
同時著眼於未來,極海將與國內各行業頭部企業達成戰略合作,為國內客戶,尤其頭部客戶,提供未來5-10年所需要的晶元及解決方案。
Ⅷ 15個問題」刨根問底」TSN——讓你一文看懂工業互聯為何需要TSN
要說現在工業通訊領域最熱門的技術,那一定是非TSN莫屬。其實,TSN(Time Sensitive Network)時間敏感型網路是一個最新的但卻並非陌生的技術,那TSN究竟是什麼樣的網路呢?為何TSN會被認為是未來工業通訊的統一標准呢?TSN會替代現在的各類實時工業乙太網嗎?……
面對這些問題,CE China的老石和B&R的老宋開始了一場刨根問底式的對話,希望能讓你對TSN有一個全面正確的了解。
1.TSN是時間敏感網路的意思,時間敏感是什麼意思?其他網路對時間不敏感嗎?有衡量指標嗎?
答:說實話,最初在2016年貝加萊總部介紹TSN的時候,我覺得這似乎不像是一個工業自動化領域的技術,因為像PROFINET、POWERLINK、EtherCAT等工業網路已經可以達到比較高的實時性指標,而且好像也極少遇到什麼當前100μS循環周期搞不定的案子,工業網路講 「Determistic」,即確定性網路,因為控制是基於「等時同步」的,工業領域早已實現「時間敏感」。因此,就個卜茄搜人而言當時覺得這個詞是IT的人不了解工業而開發出來的網路,因為TSN的最初描述是為乙太網賦予「確定性」、「實時性」傳輸能力,這是因為標准乙太網是沒有這個能力的,但是,實時乙太網有這個能力。
那麼,問題的關鍵在哪裡?TSN最關鍵的目的在於「同一」網路的數據傳輸,即,周期性的控制通信需求和非周期的數據在同一個網路中傳輸,才是TSN的核心訴求。
因為現在的IT與OT融合過程中會遇到非常大的問題,即,周期性數據和非周期性數據往往需要通過兩個網路傳輸,因此,你會發現控制器各家都是兩個網口,一個實時乙太網,一個標准乙太網,一般實時網路用語機器與系統控制,而標准網路用於管理級信息的傳輸。
通常,衡量網路的QoS(Qualityof Service)指標包括循環周期、延遲、抖動這幾個指標,一般來說,硬實時會在百微秒這個級別的刷新,抖動控制在幾十個nS這個級別,延遲在微秒級。沒有特別的官方定義實時性,因為,應用場景不同。
2. TSN特點之一是實時性高,我們以往的現場匯流排、實時乙太網不也有這個特點嗎?相比這些TSN在實時性方面也有優勢嗎?
答:盡管TSN的關鍵訴求在於「同一」網路的傳輸,但經過研發人員的設計,其調度機制也允許獲得較高的實時響應能力,目前貝加萊已經開發的千兆乙太網的TSN測試下來抖動在50nS(抖動通常描述的是最差情況),可以達到的最快周期是在10μS級,因此,對於現有的工業控制而言,TSN的實時性是完全可以保障的。
和目前主流的實時乙太網比TSN顯然性能更高,據貝加萊總部的千兆測試數據顯示高了18倍的整體性能(其測試是按照節點數、數據負載不斷增加然後取性能的均值)。
3. TSN是如何實現時間敏感的呢?它是在標准乙太網標准上做了哪些修改嗎?
答:TSN本身是一系列的標准,它包含了時鍾同步、數據調度與網路配置三個方面的關鍵標准,TSN僅指數據鏈路層的標准,這一點必須型歷闡明,它可以採用IEEE802.3的乙太網或IEEE802.3cg的標准網路來實現物理層,而數據鏈路層採用了橋接網路,以及不同的數據流調度的策略,也就是Shaper-整形器,比如CBS基於信用的整形器、Qbv-時間感知整形器TAS、CQF-周期性排隊與轉發、ATS-非同步傳輸整形器。想了解這個就得了解乙太網本身是怎麼傳輸的,然後就明白TSN主要是在Transmit Selection這個地方進行了策略調度機制的設計。
4.TSN這兩年在工業界越來越火,這個TSN源自哪裡,是咱們工業界獨有嗎?其他行業也叫TSN嗎?全球納棚誰在主導這個標准啊?
答:TSN並非是源自工業界,TSN最早是在音視頻傳輸領域,後來在 汽車 領域於2012年成立IEEE802.1Q工作,而到工業已經是2015年的事情了,成立了IEEE802.1 TSN工作組。
在 汽車 工業里他們一般稱為AVB-Audio Video Bridge,是由IEEE802.1Qav、IEEE802.1AS和IEEE802.1Qat(已經作為IEEE802.1Q的基礎標准)構成。
在航空航天領域也有大量時間敏感型網路應用,他們可以稱為AS6802,而在工業領域,IEC和IEEE合作,成立了IEC60802工作組用於實現TSN網路的互操作性標准制定。
目前TSN的推動組織是Avnu,包括IIC、OPC UA基金會也加入了推動這項技術的工作,他們會和主要的Shaper廠商共同推動TSN技術的發展。
5. TSN今後是要成為標准乙太網協議,而且比以前的標准乙太網協議先進,那是否意味著今後民用商用工業用的乙太網協議都會成為TSN?
答:TSN是一項VLAN技術,即Vitural Local Area Network,這顯然定義了它是一個區域網,並且是一個虛擬的區域網,它不必一定成為商用和民用的所有通吃的標准,TSN域和非TSN域的區別在於VLANID,即,進入TSN網路會被交換機給打上VLAN標簽,然後藉助於TSN機制在該網路中傳輸,但離開了TSN網路的時候,這個VLAN標簽會被去除,它也可以變為一個標准乙太網幀被傳輸。因此,TSN交換機會和普通交換機一起工作沒有問題。
因此,商業或民用網路並不是必須要變為TSN網路,這完全取決於應用本身的需求,尤其是經濟性指標,因此,如果沒有特殊的實時性需求的話,倒沒有必要,目前TSN網路看來聚焦在工業級IoT應用比較多。
6. 為何這兩年突然TSN就受到業界這么多人的關注?它能解決哪些現在解決不了的問題嗎?
答:TSN火的原因就是大量的物聯網應用需求產生的,因為,你必須考慮周期性和非周期性數據的同一網路傳輸問題,帶寬的需求較之以往更大。
你可以看到這個圖中,描述了幾個場景:
(1)音視頻同步:其實,如果你看中央電視台,你看到播音員的口型和語音會出現不同步—這也屬於質量問題,因為音頻和視頻沒有同步,或者像大劇院里的音箱,你想想如果他們不能實現同步,就會出現重復的聲音,也屬於數據傳輸質量的問題。
(2).ADAS,相對於傳統的 汽車 而言,ADAS會需要多個激光雷達(比如前後三個),包括安全系統,這些更多的感測器都會帶來帶寬的需求較之以往更大。
(3).AR/VR、機器視覺:這些技術在工業場景更多的使用都會讓帶寬的需求變大。
因此,TSN是有實際的需求的,連接變得更為廣泛,則需要更大的網路容量傳輸能力。
7. 既然具有時間敏感特點的乙太網絡有這么多優點,那麼為何在早先的標准乙太網推出時沒有考慮做成時間敏感呢?為何現在就要加上時間敏感?是原先沒有想到嗎,還是原來的技術實現不了,或者是成本太高等其他原因?,
答: 90年代大眾來中國投資建 汽車 廠的時候,中國的高速公路才剛開始,包括現在很多老的小區都沒有足夠的停車位,誰會料到今天 汽車 如此普及呢?
同樣道理,在你不需要這項技術的時候,你是不會真正有動力去開發這樣的技術的,因為如果沒有人用,這些研發投入就失去意義了,因此,任何技術的流行都會需要時間,而且,就目前而言,TSN都還沒有到它真正爆發的時候,因為,對互聯的需求也就最近幾年才剛開始,大量的工廠實際上還處於單機生產的階段。因此,TSN現在已經處於未雨綢繆的階段,因為大數據應用僅在局部開始,而並非進入爆發期。
當然,你說的沒錯,要實現TSN這樣的網路的確需要非常大的技術投入,因為它的復雜性是超過現有的網路的,就像時鍾同步就比IEEE1588有可靠性方面的需求,調度機制也更多樣靈活,這些都是需要晶元處理包括千兆乙太網處理晶元、傳輸電纜、交換晶元等,這些都是成本,而只有面臨巨大的市場機會,晶元廠商才會有動力去投入研發。 現在大量的晶元廠商投入其中也是因為看到其廣闊的未來-這些投入會讓TSN變得更為易用而低成本--TSN潛在的規模使得它較之以往的網路更具競爭力。
8. 截至到目前,關於TSN的相關產品研發、測試床,支持的廠商等最新進展是什麼樣的?
答:目前TSN有幾個重要的測試床推動者,一個是德國的LNI-就是工業4.0組織的測試床,一個是在IIC的測試床,還有一個就是由華為ECC組織的測試床,貝加萊在三個組織中都積極的參與了Testbed的建設。
目前,主流的自動化廠商都發布了各自的TSN產品或者測試產品,像B&R在2017年SPS發布了TSN產品,而SIEMENS在2018年漢諾威展發布了Profinet over TSN的產品,2019年三菱發布了CC-Link IE TSN產品。華為、TTTech、CISCO、MOXA、赫斯曼等廠商也發布了TSN交換機產品。
9. 雖然TSN這兩年火熱,幾乎所有人看好和支持,那為何從實際產品上還並不多見,或者還沒有批量生產和銷售,正式工業應用幾乎沒有,主要卡在哪裡呢?預計到什麼時候,TSN會開始真正落地應用?
答:看來,你比用戶更著急,但是,工業產品一般生命周期都比較長,就像CAN匯流排、Modbus現在還在用一樣,實際上,它並沒有想你想像那麼慢,相對於過去的匯流排從概念、局部應用、大面積成熟應用的時間而言,TSN的發展算是比較快的,因為你要知道TSN面向工業的工作組2015年底才成立,2016年9月才召開Shaper的啟動會議,因此,你能夠在2018年看到這么多公司推出產品已經算是非常快的了。
TSN在2019年包括像現在已知的貝加萊、三菱都會有批量化產品推出,工業產品不會像手機那麼更新快,華為的P20 Mate Pro我還沒買呢,P30就出來了,而工業產品一般生命周期都在15年以上,因為一台機床可能會用20年以上。
因此,其實TSN發展已經非常快了。
10. 一個通信網路要實現TSN,需要哪些設備來構成或支持?相比其他網路,TSN實現起來會不會更加昂貴?
答:TSN是一個VLAN,因此它很多實現是在軟體的層面的,需要具有處理這種時鍾同步和調度機制的交換機,當然對於控制器而言,需要TSN的晶元支撐,具體的晶元成本我倒沒有考量過,但是,事物發展的規律是具有共性的,成本一定是一個不斷下降的過程,因為大量的採用就可以降低成本。
11. 現在看到國外廠商TSN產品陸續發布了,但國內廠商還沒有,那要如何才能開發一個TSN的主站或者從站或者I/O呢?成本高嗎?
答:這一點倒不完全是這個情況,華為在這方面已經走在前面,他們的TSN交換機也已經開發完成了,不過也似乎尚未進入批量化階段,因為華為會考慮更多的場景問題,因此,在整形器方面會有一些自己的設計,最近我寫了關於TSN的整形器(Shaper),還請教了華為的兩位專家,另外,MOXA也有TSN的交換機產品推出,還有一些大學、研究所、企業也推出TSN相關的技術測試產品,目前尚未正式發布。
目前提供TSN技術開發板的包括XILINX,以及TTTech和Intel共同推出的TSN解決方案、晶元廠商NXP、AD等也推出了TSN的開發與測試晶元及測試板。
12. 現在實時乙太網、現場匯流排在控制領域、特別是運動控制領域應用廣泛,那TSN會取代這些協議嗎?TSN和這些實時網路會是什麼樣的關系?
答:又需要強調一遍,就是TSN是在ISO/OSI架構的第二層,這意味著目前的TSN可以以各種形式出現,其實,乙太網本身也是這個發展過程,比如Profinet就是Profibus over Ethernet,POWERLINK就是CANopen over Ethernet,那麼,就會出現Profinet over TSN、CC-Link IE over TSN這些場景,這種設計往往是為了保持應用層軟體的延續性,以確保現有的設備投資的可用性,而貝加萊則會選擇OPC UA over TSN,原有的POWERLINK CANopen應用層會逐漸轉向OPC UA,必須保持一個軟體應用的延續性,這也是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應用層保持,而數據鏈路層則逐步轉向TSN的過程。從TSN目前所展示的性能而言,應對運動控制的任務也沒有絲毫問題,一些廠商宣城將很快推出TSN的運動控制產品,貝加萊2019年推出IO和控制器,並計劃在2020年推出基於TSN通信的運動控制產品。
這一點必須強調,對於任何工業應用而言,保持技術的穩定性、繼承性是一種必須的考量,因此,技術的升級必須盡量的平滑過渡,對於用戶同樣如此,這是投資安全性的保障,因此,TSN短期內當然不會取代現有的網路,但是,在更長的時間里,TSN會成為基礎的網路架構。
ISO/OSI模型很有意思,就是它使得各個層可以獨立設計,包括物理層,目前的IEEE802.3可以繼續使用,當然也可以使用諸如PoE(Power onEthernet)、SPE(Single Pair Ethernet-IEEE802.3cg)的物理層。
13. 現在另外一個通訊技術5G也已經來臨,5G也是以低時延、高帶寬為最大特點,而且5G要最多的應用可能在工業上,那麼TSN和5G會是一個競爭關系嗎?
答:5G也有針對ULL(UltraLower Latency)的場景,但是,5G屬於無線網路,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尤其是類似於運動控制這些應該還不會採用5G,但是,基於IIoT的應用中對網路的確定性評估可以承受的領域5G是可以使用的,另外,TSN也會有針對無線場景的標准。
因此,評估技術的應用前景主要看場景—他們肯定不會是競爭關系,而是相互補充。
14. 對於TSN,也有些人認為現在是「雷聲大雨點小」,那TSN標準的最新進展是什麼樣的?還需要解決哪些方面的問題從而來加速推進呢?現在技術發展那麼快,TSN會不會中途又被新的通信技術給替代了?
答:其實,任何一項技術的核心驅動力是「經濟性」,而技術推動必然有一個接受過程,市場需要培育,因此,TSN顯然也不可能短期馬上就會大量的應用,想想現場匯流排從開始到發展到頂峰實際上也經歷了30年的時間,如果放眼整個產業的發展,TSN從2015年發展到今天已經算是非常快的速度了。
至於TSN中途會不會被新的通信技術替代,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理論上來說,一切皆有可能,但是,任何技術都是來自於需求的,如果需求沒有本質的變化,那麼技術也就不會有本質的變化,如果需求就是網路的統一,那麼無論是TSN還是說一個新的技術,同樣是這個技術實現路徑,而且通信技術不可能離開晶元、工業控制獨立存在,因此,只會有TSN的升級,而很難有一個獨立的技術替代它。
技術的發展有其必然性,既然大家看到了10年後的技術需求而開發TSN,那麼它就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持續的發展。
至於更久的時間比如30年後會是怎樣,我想大部分人都無法關注,因為,這個時候如果你敏銳的觀察到30年後的網路的需求,然後研發30年後要用到的技術,你這家公司是活不到那個時候的。
15. 如果未來一旦TSN在各個領域都普及了,是不是就是實現了所謂的工業物聯網萬物互聯?
答:這個倒是值得期待,TSN正是致力於此,不過,萬物是否一定是被TSN互聯,那也未必,因為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技術,就像剛才提到的5G,人類因為多樣性才有意思,也因為有未知才值得 探索 ,TSN能不能實現萬物互聯並不重要,它只是一個技術,不用賦予它那麼重大的意義,就像比爾.蓋茨所說「我們總是高估在一年或者兩年中能夠做到的,而低估五年或者十年中能夠做到的」—短期看TSN似乎還沒有到要廣泛應用的階段,但長期來說,TSN在 汽車 、工業互聯網領域將是具有統治性地位的,不過它的最佳搭檔是OPC UA,這兩者的配合將會讓工業有著天下一統的可能。
當然,在工業世界裡,價值的創造不僅僅依賴於網路技術,而依賴於對客戶價值的追求,包括軟體的應用價值、人的創造力,沒有這些,TSN發揮不了什麼,它只是一個實現我們價值創造過程的工具—對於工業企業而言,價值仍舊來自於為客戶解決問題,TSN會幫助我們。
Ⅸ 我國工業互聯網平台領域首批國家標准發布,該標准都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要點
要點一是推動平台大規模推廣應用。提出覆蓋工業互聯網平台應用全態勢、全流程、全要素的應用能力和績效評估體系,通過評估引導工業企業挖掘工業互聯網平台應用瓶頸,科學提昇平台應用效果。互聯網平台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也是支撐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礎。
平台領域的發展有助於加快建設高質量的工業互聯網網路基礎設施。支持更大范圍更多場景的測試示範及不同等級自動駕駛汽車加快進入市場,加快推進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引導全行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水平,加快行業數字化轉型。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會同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宣傳推廣標准,統籌推進工業互聯網關鍵技術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制定,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
Ⅹ 工業互聯網平台產業發展分析
行業發展背景
1、中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
中國製造業發展迅速,根據IHS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佔世界製造業產出的比值第一次略高於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製造國。盡管體量巨大,但中國製造的綜合實力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目前以勞動密集型的低端製造為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中國製造業長期發展。高端製造能力不足、創新能力和製造能力不強、發達國家製造業迴流、東南亞等國家低端製造業產能轉移和國內人口紅利下降給中國製造業發展帶來巨大挑戰。長期來看,中國人口老齡化必將導致人力成本的提升,削弱國內製造業的成本競爭力優勢,加速製造業向印度、泰國、越南等國低人力成本國家轉移。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