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南寧市青秀區招商引資發展分析
一、青秀區基本情況
青秀區是南寧市的核心城區,位於市區東南部,總面積872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3.94%;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青秀區常住人口約112.43萬,佔全市總人口的12.86%。轄4個鎮、5個街道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青秀區環境優美,終年樹常綠、花常開,邕江穿城區而過。青秀區有投資置業、旅遊觀光最便捷的現代立體交通網路,距離南寧吳圩國際機場僅30公里,擁有廣西最大的高鐵火車站——南寧火車東站。同時,青秀區匯集了南寧市最好的資源,是南寧的政治、金融、CBD、商貿和文化旅遊中心。區位地理優勢明顯、自然資源豐富、人力資源充足,這些都是青秀區開展招商引資的有利條件。
2021年1-12月,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24.77億元,同比增長6.1%,兩年平均增長5.5%;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6%、2.3%、6.5%,三次產業結構比例調整為1.73:9.53:88.74。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6.34億元,增長0.6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6.37億元,增長9.8%。計劃執行情況總體良好。
青秀區以第三產業發展為主,第三產業穩步增長。截止2021年6月底,城區共有「四上」企業1430家,其中:工業30家、建築業210家、貿易業761家、規上服務業319家、房地產業116家。2021年上半年,青秀區生產總值達720.3億元,同比增長11%,第三產業達660.1億元,同比增長10.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批發業銷售額增長39.8%,零售業銷售額增長22.5%,住宿業營業額增長43.6%,餐飲業營業額增長32.5%,規上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3.5%。
二、 青秀區招商引資工作現狀
1、 招商引資現狀
招商引資成功與否主要取決於政府的辦事效率。當前,青秀區的行政審批效能大幅提速增效,急群眾所急為企業借鑒難題,辦事高效為企業經營爭取了寶貴的時間,服務熱情,青秀區人民政府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各種招商政策落實帶動經濟健康發展。
2021年,青秀區完成區外境內實際到位資金106.17億元,新設立外資企業55家。2021年全年累計完成退稅26.92億元,幫助轄區企業申請「桂惠貸」發放貸款170億元,完成財政貼息3.3億元;870多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重大項目進展順利,多氟多20GWH鋰電池項目開工建設,南寧產投汽車青秀產業園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初現雛形。伶俐工業園區完成基礎設施投資5.7億元,園區工業產值增長35%,將成為南寧東部產業新城核心片區。青秀區服務業蓬勃發展,康恆環境、浙商銀行等一批知名企業的區域總部成功落戶,京東五星電器、華豐城愛琴海城市廣場等商業體建成運營,南寧牛灣文化旅遊島等重大產業項目加快建設。2022年,青秀區將強化招商引資項目協調支持力度,重點開展「行企助力轉型升級」駐點招商行動,積極探索「基金招商」「園區招商」等創新模式,爭取引進一批好項目。
2、 招商引資產業發展和空間布局
青秀區按照自治區、南寧市實施強首府戰略的指導思想、戰略定位、主要目標等部署要求,緊緊圍繞「集聚、升級、引領」的產業發展思路,圍繞 總部經濟、金融服務、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電子信息、數字經濟 等重點產業實施精準招商,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在青秀區上下,以招商促發展,堅定不移推動招大引強成為共識。
2021年,青秀區按照產城融合、城鄉融合發展的要求,以民族大道延長線為主軸,統籌邕江南北兩岸發展,加快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電子信息產業及現代服務業。伶俐工業園區重點布局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等項目,打造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仙葫開發區五合片區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建設以中國—數字經濟產業園為核心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科學城。青秀區通過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等系列舉措,為產業轉型發展提供了新動能,增添了新活力。
3、 招商引資主要載體
伶俐工業園區 按照「集聚、升級、引領」的發展思路精準施策,緊緊圍繞「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製造、裝配式建築、鋁精深加工」等產業定位,重點布局先進製造業,逐步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打造「百億園區」,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跨越發展。按照自治區及南寧市實施強首府戰略的部署要求,伶俐工業園區啟動工業倍增計劃,實施大項目大企業帶動戰略,加快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推動區域性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製造等先進製造業產業集聚,高質量推進工業實現新突破,加快打造「百億園區」。目前,已入園有合眾新能源汽車、美斯達數字化智能工廠、廣西建工集團第一安裝有限公司智能製造、廣西建工集團建築材料智能生產、廣西建工集團南寧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廣西超大運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南寧伶俐物流中心、廣西誼科建築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年產50萬平方米建築鋁合金、廣西南寧金沙選礦機械有限公司智能選礦設備生產基地等十多個項目,並於2020年5月新引進恆大新能源汽車廣西基地項目。
仙葫開發區 位於南寧市青秀區東南部,連接南寧市鳳嶺片區,交通便利,直接受惠於南寧琅東新區投資輻射,總面積46平方公里。1994年4月由邕寧縣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1年1月晉升為自治區級開發區,2005年3月行政區域調整後納入青秀區,計劃五年內初步形成青秀區新的商貿中心。仙葫開發區五合片區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建設以中國—數字經濟產業園為核心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科學城。
青秀區數字經濟產業園 面積約370畝,擬打造以大數據、電子信息、智能製造等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的高新產業園區。該項目緊鄰東盟商務區,距火車東站約8公里,人員往來、物流交通十分便利。西面緊挨大學城,廣西外國語學院等在校學生約4萬人,可以為電子信息產業提供大量的中高端產業人才;同時項目位於仙葫經濟開發區內,該區域可提供熟練的產業工人。
4、 招商引資形式
為落實南寧市「三企入桂」工作部署,健全完善城區招商引資工作機制,提升招商引資工作水平,城區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成立了「三企入桂」青秀指揮部,制定出台了《南寧市青秀區2020年「三企入桂」工作總體方案》,謀劃部署、帶隊招商,大力開展務實招商,督促各部門主動作為,分工協作,密切配合,整合資源,層層壓緊壓實責任,確保招商引資工作順利開展,推動了一批重點項目快速落地。
青秀區按照「揚三強二優一」的工作思路,主動出擊招商。圍繞城區重點發展的總部經濟、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數字經濟等產業,城區領導親自帶隊前往粵港澳、京津冀、長三角等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集聚地,對行業龍頭企業開展精準招商推介和項目洽談活動。
在主動「走出去」的同時,青秀區還積極「請進來」,通過電話、微信、網路服務平台等方式積極與企業聯系溝通,多次邀請區內外的客商前來考察,充分利用與客商接觸的良機,積極宣傳自治區、南寧市、青秀區下發的支持企業發展相關政策措施,進一步擴大了城區產業的影響面,提高了城區知名度。這些活動的舉辦為全方位、多領域開展經濟技術合作創造了條件,引進了一批優質產業項目,為青秀區的進一步發展的基礎。
5、 招商引資相關政策
南寧市青秀區作為南寧市經濟發展的排頭兵,為南寧市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020年,青秀區的GDP總量為1255.26億元,是南寧市12各區縣中唯一一個超千億元的區縣。青秀區其財政扶持政策體系,如圖2所示(資料搜集於青秀區人民政府官方網站)。從政策體系扶持的產業方向看,青秀區的政策制定緊緊圍繞青秀區作為南寧市建設核心功能區的發展定位;各區縣政策制定向市級政策看齊,因而各區縣單個政策差異較小,區別在於各區縣部分主導產業不同;從政策體系中每一個方法、措施等的具體內容看,政策獎勵的透明度比較高,但相對於市級政策,對享受政策對象的門檻比較多、比較細。
關於青秀區的三大招引產業——總部經濟、文創經濟、科創經濟,以及眾創空間孵化基地的扶持政策。
表1 青秀區重點產業扶持相關政策目錄
一、總部經濟的扶持政策
(一)總部商貿經濟(區級政策)
1、 零售業總部
2、 住宿業總部
3、 餐飲業總部
4、 鼓勵區域總部商貿企業開設分支機構
(二)總部樓宇經濟(市級政策)
二、文創經濟的扶持政策(區級政策)
三、科創經濟的扶持政策(省級政策)
(一)關於「強化創新型企業梯級培育體系」
(二)關於「大力建設新興產業技術研究機構」
(三)關於「加強創新創意孵化基地建設」
(四)關於「支持高水平創新平台建設」
(五)關於「推進中國-東盟科技城建設」
(六)關於「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四、眾創空間型孵化基地的扶持政策(市級政策)
(一)眾創空間型創業孵化基地享受補貼
(二)入孵企業享受補貼
註:政策內容具體見附件
附件1: 《青秀區重點產業扶持相關政策》
一、 總部經濟的扶持政策
(一) 總部商貿經濟(區級政策)
1、 零售業總部
(1)入駐企業屬於世界500強企業(按《財富》雜志排位,下同)的,給予一次性入駐獎勵300萬元。
(2)企業入駐時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的,則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1)實繳注冊資本或凈資產不低於5000萬元或者總公司(包含分公司)資產總額不低於5億元;(2)上一統計年度商品銷售額達到5億元(含5億元)以上或者總公司(包含分公司)固定資產技資累計總額不低於5000萬元;
(3)企業同時符合本款獎勵條件的,按最高標准予以獎勵一次。
2、 住宿業總部
(1)入駐企業在世界行業綜合排名前50-(按《HOTELS》雜志排位)的,給予一次性入駐獎勵50萬元。
(2)企業入駐時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的,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1)實繳注冊資本或凈資產不低於5000萬元或者總公司(包含分公司)資產總額不低於5億元;(2)上一統計年度營業額達到2億元(含2億元)以上或者總公司(包含分公司)固定資產投資累計總額不低於5000萬元。
(3)企業同時符合本款獎勵條件的,按最高標准予以獎勵一次。
3、 餐飲業總部
企業入駐時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000萬元(含1000萬元)以上或上一統計年度營業額達到1億元(含1億元)以上,給予一次性入駐獎勵50萬元。
4、 鼓勵區域總部商貿企業開設分支機構
在青秀區注冊登記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零售、住宿業區域總部企業,每新設立1個統計關系及稅務征管關系均在青秀區的分支機構且該分支機構年營業額達500萬元的,給予20萬元的獎勵。當年最高獎勵50萬元。
在青秀區注冊登記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餐飲業區域總部企業,上一年度統計營業額達到1億元(含1億元)以上,每新設立1個統計關系及稅務征管關系均在青秀區的分支機構且該分支機構年營業額達500萬元的,給予20萬元的獎勵。當年最高獎勵50萬元。
(二) 總部樓宇經濟(市級政策)
2. 補助資金。 通過南寧片區專項發展資金對各縣(區)、開發區設立協同聯動發展中心時首次購買或租賃(含通過其指定的平台公司購買或租賃)樓宇予以資金補助。其中,購買樓宇按每平方米600元的標准給予購房補助,補助的面積不超過10000平方米,補助費用一次性支付;租期五年及以上的,按每月50元/平方米(若實際租賃價格低於補助標準的按實際租賃價格給予補助)給予36個月的補助,補助費用按年度支付,給予補助的面積不超過2000平方米。入駐企業不得再向南寧市申請市級租房補助。鼓勵各縣(區)、開發區制定優惠政策,扶持入駐企業健康發展。〔責任單位:五象新區(南寧片區)管委會,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財政局〕
二、 文創經濟的扶持政策(區級政策)
第八條 專項資金資助主要採取項目補貼、融資擔保貸款扶持、配套資助及獎勵等方式。
重點文化產業項目補貼。對我城區文化產業重點支持領域內具有發展前景和導向意義、自主創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文化科技型項目,經領導小組認定的,按項目創新程度、社會和經濟效益等評審條件,給予扶持資助;列入當年城區文化產業重點跟蹤推進項目的,按照項目當年投入一定比例給予扶持,資助金額原則上每年不超過250萬元;部分對城區文化產業建設具有突出影響和意義的重大項目,經專家組推薦、領導小組專題審定,給予重點扶持,資助額度可適當提高。
三、 科創經濟的扶持政策(省級政策)
(一) 關於「強化創新型企業梯級培育體系」
「單個企業研發投入基礎和增量獎補總額最高不超過300萬元/年和150萬元/年。」
「對規模以上企業首次獲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並且研發投入納入統計的,給予10萬元一次性補助;對其他獲得(包括新獲或重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給予最高5萬元一次性補助。」
「對經自治區認定的廣西瞪羚企業和南寧市認定的入庫培育企業,分別按每年企業自籌資金投入研發經費總額的10%和6%予以獎勵,獎勵金額最高不超過100萬元。」
「對在境內成功上市、掛牌的科技企業,按現行政策,市財政按階段分別給予企業最高500萬元、100萬元上市(掛牌)獎勵和科研經費補助。」
(二) 關於「大力建設新興產業技術研究機構」
圍繞城市三大主導產業,「著力在邕合作共建一批重大戰略性、產業引領性和研發應用型新型產業技術研究機構。
「對「新型產業技術研究機構由政府通過國有平台公司與依託單位共同持股的,最高給予4000萬元項目啟動經費入股;政府不入股的,最高給予2000萬元啟動補助經費」。
「對城市高質量發展和城市產業發展急需引進的重大戰略性高端研發機構,可採取「一事一議」的方式給予重點扶持」。
「新型產業技術研究機構實質性組建落地並運行良好的,給予最高300萬元的科技項目經費支持。」
(三) 關於「加強創新創意孵化基地建設」
提出了「創新飛地」研發項目、人才引進、科技孵化器等同等享受在邕同類科技創新創業優惠政策待遇。對獲得認定的「人才飛地」,給予最高100萬元運營建設經費支持等較具突破性的政策舉措。
「新認定為國家級、自治區級和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分別給予2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對獲得認定的國家級、自治區級和市級備案的眾創空間和星創天地,分別給予20萬元、15萬元、1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對新認定為國家級、自治區級和市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的,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3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關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對政策實施前未享受過獎勵的示範基地同樣有效。
「年度績效考核優秀等次的,可分別給予國家級、自治區級和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最高40萬元、20萬元、10萬元的運營補助,分別給予國家級、自治區級和市級備案的眾創空間最高10萬元、8萬元、5萬元的運營補助。」
(四) 關於「支持高水平創新平台建設」
「對經由我市推薦,新認定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台的,給予建設資助200萬元;新認定為工信部重點實驗室、工業領域國家認可實驗室、自治區重點實驗室的,給予建設資助50萬元;對經由我市推薦,新認定為自治區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的,給予建設資助30萬元;新認定為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的,給予20萬元一次性補助;新認定為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給予10萬元一次性補助。」
(五) 關於「推進中國-東盟科技城建設」
依據「推進中國—東盟科技城建設」廳市職責劃分,提出「配合自治區推進規劃建設,打造中國與東盟科技創新合作核心樞紐和建設面向東盟的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持續深化面向東盟產業科技創新合作,提升城市科技創新國際化水平」。
(六) 關於「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對企業和市屬高校、科研機構作為第一承擔單位、高層次人才主持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技術創新引導專項(基金)、基地和人才專項的,按獲批經費的20%配套支持,單項最高不超過50萬元。支持國家級科研院所、「雙一流」大學、國際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南寧設立技術轉移分支機構,經評審認定後給予20萬元一次性補助。對促成通過自治區科技廳認定的落地南寧市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技術轉移機構,按技術合同實際成交額的1%給予獎勵,單個機構每年最高獎勵100萬元。」
四、 眾創空間型孵化基地的扶持政策(市級政策)
(一)眾創空間型創業孵化基地享受補貼
眾創空間型創業孵化基地自授牌之日起,即可享受上年度房租和寬頻接入費補助;授牌後運營滿一年可再申報,享受期限最長為兩年。補貼標准按每個基地每年實際繳納的房租和寬頻接入(租用)費的70%給予補助。屬自有房產創辦的基地,由所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財政部門參照當地同類房產的租金水平合理確定其房租補貼。房租和寬頻接入費補助最高不得超過每個基地每年55萬元。
眾創空間型創業孵化基地已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之外的主管部門獲得房租和寬頻接入費補助的,不得重復申請享受。
(二)入孵企業享受補貼
入孵企業是指經批准進入創業孵化基地的各類經營單位,包括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個體工商戶等,一般應具備以下條件:工商注冊地應在孵化基地所在行政區域范圍內;成立時間不超過2年(24個月),產權明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入孵企業的創辦者為畢業學年及畢業5年內的高校畢業生、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未納入國家安置的退役軍人、符合農民工創業專項扶持資金扶持范圍的農民工。可享受以下補貼:
1.一次性創業補貼。 入孵企業入駐創業孵化基地正常納稅經營滿1年並依法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2000元/戶的一次性補貼。
2.吸納就業困難群體給予一次性補助。 入孵企業吸納登記失業人員就業並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依法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履行合同滿1年後,按1500元/人標准給予一次性補助,其中吸納就業援助對象的,按2000元/人標准給予一次性補助,並按規定在相應期限內給予孵化企業相應的社會保險補貼。
3.社會保險補貼。 每新招用1名就業人員並與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按企業為新招用人員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給予1年的社會保險補貼(不含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部分),所需資金從就業專項資金中統籌安排。同一企業招用同一人員只享受一次社會保險補貼。
4.政府擔保創業擔保貸款貼息。 入駐創業孵化基地符合條件的自主創業者和勞動密集型小企業,可申請創業擔保貸款。具體貸款額度和貼息辦法按現行政策執行。
5.貸款貼息。 每新招用1名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就業,與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並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可按10萬元的銀行貸款額度及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貸款基準利率給予1年的財政貼息,財政貼息貸款額度每個企業最高不超過200萬元,財政貼息所需資金由自治區財政安排。
孵化企業申請的創業擔保貸款(原小額擔保貸款),已享受財政貼息的,不再重復申請本通知所稱貼息;其他的銀行貸款,可按本通知規定申請貼息。
❷ 蘇州工業園的發展歷程
作為中新兩國政府間重要的合作項目,蘇州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一直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高度重視。多年來,在中新合作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園區開發建設一直保持著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達30%左右,累計上交各類稅收近700億元,創造就業崗位48萬個,城鎮職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超過3.3萬元和1.3萬元,率先全面達到江蘇省高水平小康考核指標,綜合發展指數在國家級開發區名列前茅,並被評為跨國公司眼中綜合吸引力最強的中國開發區之一。剛剛過去的2007年,園區上下以黨的十七大成功召開為動力,按照理事會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始終堅持科學率先和諧發展不動搖,全面推進製造業升級、服務業倍增、科技跨越「三大計劃」和新農村建設,區域發展呈現出增長較快、結構優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36億元,增長22%;地方一般預算收入76.3億元,增長45%;進出口總額567億美元,增長13%;新增注冊外資47.7億美元、到帳外資18.2億美元,分別增長24%、14%;城鎮職工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9%和13%,經濟發展保持了財稅增長高於GDP增長,企業利稅增長高於產值增長的良好局面。 目前,園區以約占蘇州市3.5%的土地、5%的人口、7%的工業用電量以及1%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和2%的COD排放量,創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和固定資產投資,25%左右的注冊外資、到帳外資和進出口總額,已經成為蘇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並得到了中新兩國領導人的高度評價。吳儀副總理在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第九次會議上充分肯定園區「走出了一條科學發展、集約發展、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之路,正在成為先進產業的聚集地、外商投資的密集區和體制機制創新的先行區,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積累了有益經驗。
❸ 林亭口的簡介
隸屬天津市寶坻區的林亭口鎮,是著名的京東古鎮之一。古往今來,人文薈萃,文化昌盛,人傑地靈。據史料記載,林亭口鎮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相傳,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時,一些隨從人員在此安家,日後逐漸發展。明朝時期的林亭口鎮曾以龍街形象出現,下設龍頭、龍須、龍爪、龍尾等自然格局的村落成為南下天津衛,北上北京城的水旱碼頭,商賈雲集、四通八達。文槐畝稿人騷客匯集,吟詩作賦,崇尚文化。曾有「上有京城下有林亭」之說。清代咸豐、同治年間,林亭口鎮的李氏家族,已在朝為官者人數之多,謂之先河聞名遐邇,有「李半朝」之稱。改革開放以來鉛孝,林亭口正以更快速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農業大鎮,工業強鎮,財政富鎮」。
改革開發以來林亭口鎮農業取得巨大成績。以「三辣-天鷹椒辣椒、六瓣耐李紅大蒜、 五葉齊大蔥」為龍頭的農業產業,在全鎮廣泛種植。養雞、養羊、養漁等養殖業日漸興旺。九十年代以來,林亭口鎮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的投入。高效農業示範區,特色農業開發區等相繼建成,產值利潤成倍增長。
❹ 工業園區建設帶動哪些產業發展
工業園區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發動機,是拉動GDP和地方財政收入增長的火車頭。以新加坡裕廊工業園區為例,該工業園區是亞洲最早成立的開發區之一。工業園區在產業集群化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產業集群化是21世紀產業發展的一大趨勢,工業園區專業化開發建設是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最主要的力量。工業園區在依託一定的區域條件和資源稟賦基礎上,對產業鏈下的各個產業聚集能力越高,園區的核心競爭力就越強,也就越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進而吸引更多的投資者聚至麾下。工業園區已成為產業升級與和諧發展的孵化器。園區經濟的發展,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周邊區域逐步走向城市化,工業園區隨之也由單一工業化的經濟功能區逐漸向多元功能的新城區發展,這是工業園區發展的大趨勢。近年來一些優秀工業園區的實際情況已印證了這種轉變。顯而易見,工業園區的發展絕不是僅僅實現資源轉換、循環利用、增加GDP、增加稅收和解決就業,更重要的是工業園區能通過引進和發展高新技術,提升全省的科學技術水平和裝備水平,培育一批高素質的科技和管理人才,成為當地今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業基地。
❺ 柳東新區的規劃
期限:
近期2006年——2010年;
遠期2010年——2020年;
遠景2020年——2050年。
本規劃以遠景2050年為規劃期末。
柳東新區(以下簡稱本區)位於柳州市三門江森林公園柳江以東,柳州北環城高速公路、桂柳高速公路圍合的區域,主要包括三門江大橋以南的古亭山、陽和片區,以北以東的官塘、雒容地區。總規劃控制范圍103.1平方公里。
柳東新區規模
1.用地規模:本區規劃用地面積131.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設用地面積84.1平方公里。
2.人口規模:2020年柳東新區規劃人口52萬,規劃期末2050年,柳東新區總人口72萬,規劃結構
本區遵循中心強化、軸向延伸、組團發展的規劃理念,採用核軸組團規劃結構,柳東新區將形成「一軸、一帶、兩區、多核」的功能結構布局,其中以官塘片區為主體,濱江帶為跳板,構建新區三路並進的建設格局。
功能分區
新區七個分區:根據柳東新區的土地使用規模和區位特點,整個新區劃分為七個功能區,各自包含相應的主導功能。
1.官塘核心建設區:內部主要功能區包括商業服務區、高教研發區、工業生產區、生活居住區。官塘核心建設區是未來柳東新區的行政、商業、辦公、文化、娛樂等綜合功能城市中心;高教研發區位於該片區的西部,依託柳東大道設置,積極引進國內外著名院校設立分校、研究所等分支機構,建設產學研緊密結合的高教園區,成為區域性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2.濱江生活區:利用柳江東岸天然的生態環境,開發綠色、生態、高尚的居住社區和服務於整個柳州的濱江休閑度假區。
3.物流園區:包括貨物的儲藏、運輸、加工、批發等功能,並配套相應的居住、工業等功能。
4.雒容建設區:依託雒容鎮的現有發展基礎,發展工業和相應的居住和配套設施,形成功能相對完整的片區。
5.會展服務區:建設工業展覽館及其配套功能,發展酒店、會議、會展、娛樂、休閑等設施,形成具備對外綜合服務功能的中心。
6.古亭山-陽和綜合服務區:為柳東新區南部的次中心,是未來城市東部形象展示的門戶和窗口,具備居住、商業、辦公、文化體育的功能。
7.陽和工業區:依託高速公路兩側布局工業用地,以汽車工業和工程機械、通用機械等機械工業為主,扶持機電一體化、生物制葯、環保、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同時配備相關服務產業。
為推動柳州市向特大城市發展,構建「一心二城」的城市發展新格局。2007年1月,柳州市委、市政府正式下文,成立柳州市柳東新區,設立柳東新區工作委員會和柳東新區管理委員會。彭曉春同志任柳東新區黨工委書記(兼);徐鋒同志任柳東新區管委會主任(兼)。
❻ 從經濟開發區的發展談如何提升工業經濟發展環境
一、當前開發區工業經濟發展面臨的環境
當前,開發區的發展迎來了「黃金機遇期」。但同時,隨著政策法規的調整,大的體制環境的演變,以及形勢任務的深刻變化,更面臨來自各方面的嚴峻挑戰。
首先,政策法規環境的變化。隨著國家宏觀調控力度的加大,各項政策相繼出台,特別是所得稅政策調整、用地指標供求矛盾突出、環境保護加強以及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收緊銀根等,從多個層面制約了開發區的發展。此外,開發區財政綜合收入雖然較高,但可用財力尤其是償債能力低,融資額度受到限制,造成融資困難。目前,我區執行與市屬城區幾乎無差異的市區分稅制財政體制,財權與事權不統一,在推進大建設、優化大環境過程中,資金十分困難,壓力很大。
其次,體制環境的束縛。一是經濟管理權分散化。近年來,國家對稅務、土地、環保等機構先後實行了垂直領導,一些原來下放的職能許可權逐一上收,有些雖未上收但須逐事逐項上報「確認」、「審核」,導致辦事環節增多,協調難度增大,工作效率降低,經濟成本增高。二是管理職能行政化。開發區社會管理與服務職能日益加重,肩負著經濟開發和社會管理的雙重重擔,由此導致管理服務職能延伸,管理鏈條增長,財政負擔增大,精幹、高效的管理架構面臨膨脹的極大壓力。同時,上級部門要求開發區象其他行政區一樣,開展統一要求的各種社會活動,參加名目繁多的各類會議,承擔與工作無關的社會事務,增設相應的工作機構,接受各種檢查評比,導致工作精力分散,主動性減弱,呈現出明顯的行政化趨勢。上述問題,使開發區以往所具有的觀念新、體制優、人員精、效率高等比較優勢受到挑戰,開發區面臨向舊體制回歸或受舊體制「反向輻射」的巨大壓力。
二、對優化開發區發展環境的思考與建議
環境建設是一個常抓常新,「永不竣工」的基礎工程。優化發展環境,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努力明確定位。首先是法律定位的問題。盡管我國工業區建設已實行了20多年,但關於工業區的成立、運作、監管的法律、法規卻仍然處於缺失狀態。在國家法律法規對開發區地位沒有法定認可的情況下,地方黨委和政府更應給以相對寬松的政策法規環境,為開發區管委會「正名」。建議政府對開發區管委會進行書面正式授權,讓管委會代表政府對開發區范圍內土地的開發、使用行使權力。在進行土地徵收、管理、開發過程中雖然「無法可依」,但至少「有據可依」,而不至於說不清、道不明,做的時候是對的,檢查起來又都是錯的,造成工作的被動局面。其次是功能定位的問題。開發區作為城市戰略定位和產業發展的載體,其功能應為城市戰略服務。從這個意義上說,開發區的主要職能是吸引、發展先進製造業,同時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城市第三產業,最終目標是建設成為合肥市經濟實力最強、人居環境優良、現代化、多功能、綜合型新城區。
二是提升城市配套功能。經過14年的努力,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逐年增加,基礎設施配套水平逐步提高,但適應現代化、多功能、綜合型新城區發展的城市配套設施仍欠完善。下一步,要進一步發展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娛樂、公共交通、商業等服務業體系。同時,要創造良好條件,吸引法律、會計、保險、金融等中介組織充實到開發區的城市框架中,使靜態的「城」變為動態的「市」。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工業化帶動城市化,城市化帶動現代化。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配套的完善上,作為合肥市建設現代化濱湖大城市建設的重要載體,開發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水、電、熱、氣、以及污水處理等,還有會展中心、接待中心等市重點工程,都由開發區來投入和運營,壓力極大,建議應納入全市的統一規劃和綜合配套之中,不能僅僅依靠開發區的投入和負債來解決。
三是更加深入地解放思想。如何看待開發區,其實是一個觀念轉變的問題。從開發區來說,不能就開發區說開發區,更要認識到開發區是合肥的開發區,是安徽的開發區。從上級部門來說,急需站在全市的大局上考慮,不能把開發區簡單地等同縣區或市直部門,以同樣的標准、規范和尺度來要求,而必須當成「特區」來看,給予特別的政策、特殊的關注、特事特辦,更多地關心、幫助和支持,多設路標、少設路障。只有這樣,才能舉全市之力,實施非均衡發展戰略,集中精力辦好開發區以及工業園區,為工業立市多做貢獻。
四是大力優化體制環境。在硬體設施、政策環境相差不大的情況下,開發區之間的競爭最終體現在體制環境上的競爭。吳儀副總理去年在視察長沙經濟開發區時指出: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必須由政策優勢向體制機制優勢轉變。當前,開發區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中進一步壯大,必須實施體制創新戰略,保持其在區域經濟社會競爭中的領先優勢。但是,體制創新不能僅靠開發區的努力,更需要上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第一,支持開發區在用人機制、目標管理、績效考核以及分配機制上大膽試驗,只要不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都應放手讓開發區先行先試。第二,鼓勵開發區進一步積極創新招商引資機制,探索市場化招商、中介機構招商、代理招商等新路子,促進招商手段的市場化和專業化。引進專業咨詢公司、財務公司、律師所、評估機構、代理公司等中介機構,提升招商層次和水平。第三,切實為開發區「減負」。對開發區的機構,不能要求對口設置,盡量採取合並、綜合和代管的方式;各項工作不能按區一級政府來要求;各種會議、檢查、評比對開發區應給以特殊對待。第四,應對審批許可權上收的壓力,應學習西安、南昌等地開發區的經驗,將垂直部門設置在開發區管委會的職能部門,實施管委會統一領導,上級對口指導。開發區工委管委會可根據發展情況和形勢變化,自主對機構、幹部、編制等進行適當調整,在很多做法上,賦予開發區先行先試、試驗的權力。
合肥市工業經濟發展環境,集中體現在開發區(工業園區)的環境上。
❼ 如何打造工業城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製造業也必然向信息化、智能化階段發展。工業4.0及中國製造2025的提出不僅促進了我國製造業的發展,也讓智能製造成為製造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如今,我國大多數城市紛紛打造智能製造產業園區,但智能製造產業園區規劃並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
部署智能製造園區規劃,首先要了解這是個什麼園區種類。智能製造產業園區是指生產過程採取智能製造模式的園區,其以「園區+互聯網」為理念,將新一代信息技術(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與製造活動各個環節相融合,對各項設施、服務進行升級,而不管它生產什麼產品。通俗說,智能製造產業園區就是高配版、智能化、科技化,管理成本更低,生產自動化程度更高的製造類園區。由於產業園區普遍都具有準公共產品的屬性,投資規模大,投資回收期長。因此,做好產業園區規劃,才能使後續的招商運營更好地開展,避免空置等問題。
那麼在進行智能產業園區規劃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呢?
適應性
一個地區能否構建智能產業園區,關鍵要從區域區位、生產要素、市場需求、產業基礎、政策規劃、創新能力等維度來衡量發展智能產業園區的適用性。
我國工業化在不同地區發展不平衡,工業1.0、2.0、3.0、4.0將在各地區長期並存。工業1.0機械化,工業2.0電氣化、半自動化(用硬體控制),工業3.0信息化即數字化網路化,少人或無人自動化,工業4.0即智能化(引入人工智慧)。這是一個技術與工業發展的過程,不能割裂,也不能跳過。
不同智能產品(服務)具有技術密集度差異,不同企業在行業內的競爭地位、不同項目的投資規模與回收周期也有區別。智能產業園區需要根據園區發展戰略來選擇智能產業(或服務)、主題、企業和項目,而園區的發展戰略受制於區域發展戰略、園區開發運營主體的發展戰略。
系統性
產業園區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產業生態系統,也是城市產業生態系統裡面的子系統,因此,產業園區規劃需要有系統思維。
第一,需要有產業系統思維。一個園區,如果佔地空間比較大,適合引進多種產業,需要明確主導產業與關聯產業。園區的主導產業布局在園區,關聯產業可以布局在園區裡面或者周邊。一個園區,如果是引進一種產業的專業園區,則需要明確龍頭企業與配套企業。如果一個園區只有一個企業,譬如華為的歐洲小鎮,則需要明確園區產業、城市與資本的系統之間的協同。
第二,要有區域系統思維。園區的產業系統需要與周邊區域的產業系統協同發展。處於上中下游的同一縱向價值鏈的不同園區,考慮產業對接,共享資源與市場。處於橫向的相關聯產業的不同園區,考慮產業錯位發展,共享資源與市場。園區的產業規劃還需滿足上位政策規劃的要求,在滿足上位政策規劃要求的基礎上,再細分產業、領域、項目的規劃發展。
第三,要有戰略系統思維。產業園區是比較完整的產業生態,需要開發運營主體具有較大運營體量、足夠「自持運營」能力,這又需要園區開發運營主體制定很好的開發運營戰略。
創新性
智能產業園區規劃的創新性推進規劃質量進入新層次,園區主題、招商方式、運營服務以及政策制度的制定都可以進行創新。園區主題的提煉需要精簡,定位瞄準細分領域,實行差異化經營;園區招商需要與產業規劃無縫對接,需要對目標產業與企業深入了解,建立項目庫。招商還可以聯合入園企業、行業協會與政府機構,利用企業網路拓展招商資源,實現產業聯盟招商。
產業園區需要培育企業成長、培育園區未來的現金流。智能產業園區入駐企業的更多是新生企業,更需要各種培育服務。服務創新提高園區可持續競爭優勢。
智能製造產業園的優勢在於其可構建集「科技研發+產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推廣應用」於一體的服務體系,並且能提供風投、融資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智能製造產業園,能夠幫助中小企業迅速轉型,搶佔大時代變革的先機。中國智能製造產業的爆發式增長,不僅激發了業內外資金的投資熱情,也使得各地形成建設智能製造產業園區的熱潮。目前人工智慧和智能製造已成為全球爭相搶占的科技、經濟制高點,中國製造業應立足長遠,為未來的智能經濟競爭做戰略布局
❽ 工業園區招商的有哪幾種方法
經濟發展離不開工業園區的合理規劃。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意識到園區招商引資的重要性,也開始著手進行園區建設。
但通過全員部署、層層分解指標、廣撒網等方式,效果往往不理想。如何把園區建好、規模化、產業化,從而帶動地方產業聯動和經濟發展,是各地都在探討的問題。
今天,我們就從產業高度和區域發展規劃的角度,來看看園區招商的13個方案。
第一招:把握區域產業規劃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產業。比如,上海重點發展金融業,杭州是電商聖地,義烏是小商品之都,深圳重點發展科技……每個地方都有最適合自己產業發展的規劃。在建設園區時,首先要了解當地的產業資源和上下游配套設施。
那麼如何才能知道當地的主要產業是什麼,通過區域產業大數據分析技術,分析區域內集中的企業從事什麼樣的業務,規模有多大,是否形成產業集聚。經過大數據分析,我們可以從一個個數據中判斷出該地區的核心產業是什麼,最缺乏的產業是什麼。
第二招:園區規劃定位
對於一個工業園區來說,早期的定位和規劃,代表著園區發展的天花板在哪裡,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在了解了本地區的產業情況後,要根據本地區的產業規劃對園區進行定位。
第三招、差異化定位發展
當然,是同向發展還是差異化發展,是園區需要思考的問題。經過全面的大數據分析,我們發現台州曾被稱為應急產業之都,有著非常深厚的應急產業基礎。
為此,我們根據當地產業上下游配套條件,建設了中國台州智慧應急產業園,短短幾個月就吸引了130多家企業落戶納稅。
第四招、頭雁效應
雁群在遷徙之時,飛行的隊伍中一隻大雁會藉助前一隻大雁的羽翼產生的動力而飛行,這樣會更省力。在園區招商引資過程中,離不開這樣具有典型引領作用的頭雁企業。一家頭雁企業甚至可以帶動眾多上下游配套項目落戶園區。
第五招、引領效應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但未必念得好。」有時候,與其專注於引進外部企業,不如嘗試扶持本土企業成為龍頭,帶來產業集群效應。支持本地企業或入駐企業發展壯大、做大做強,引導企業IPO上市,吸引更多有潛力的企業入駐,形成產業園區主體。
第六招:政策性返利補貼
「天下熙熙,皆為利;天下熙熙,皆為利。」沒有足夠的效益,企業何必背井離鄉,搬到外地?因此,通過稅收、土地、貸款貼息、科技獎勵等手段吸引有潛力的企業落戶也是一種方式。
第七招:築巢引鳳,吸引人才
企業的發展需要人才,產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人才的供給。不少地方開始築巢引才。誰速度快、效率高,誰就能搶占人才高地。
第八招:產融互動
吸引企業落戶,推動園區發展,離不開資本的力量。通過資本杠桿撬動合作夥伴和社會資源,推動行業快速發展,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資金是怎麼來的?不少企業落戶後,還面臨著走出去找投資的困擾。事實上,如果園區能為企業牽線搭橋,為產業基金和投資公司牽線搭橋,讓企業和管理層自主選擇,企業的發展機會將事半功倍。
第九招、會展招商
顧名思義,就是舉辦各種線下活動,如展示活動、創業大賽等,通過一系列活動提升園區知名度,吸引有潛力的企業,擴大投資選擇范圍。
通過線下活動吸引的項目,園區還可以進行大數據分析,分析什麼樣的企業對園區感興趣,什麼樣的企業有落戶意向。今後,招商還可以重點在這類項目上突破。
第十招:開放市場
企業發展最重要的是市場。如何將產業園內的項目捆綁銷售給入駐企業,或者促進園區內企業之間的協同發展、聯動發展,這是一個需要研究的課題,有利於降低招商引資難度,提高效益。
第十一招:委託第三方招商
技術行業有專業。在招商面臨瓶頸時,可嘗試委託第三方開展招商,充分發揮專業招商機構、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的信息集成和網路資源優勢,通過建立合作關系進行委託招商,拓寬招商視野,提高招商針對性。
第十二招:網路招商
網路招商也是網路營銷,從建立自己的網站到廣告、網頁廣告、搜索引擎、友情鏈接、We媒體等多種網路傳播方式。
第十三招:大數據招商
對於各地政府而言,最困難也最重要的招商方式,就是大數據招商。
當然,招商引資的方式千萬條,大數據來敲門。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服務和信譽。只有優質、高效、主動的服務,才能營造良好的營商投資環境,只有講誠信、重誠信,才能解決企業安家落戶的後顧之憂。
以上內容來自 產業招商服務商
❾ 山西產業園區工業園區功能分類
山西產業園區工業園區功能分類主要有:
一、產業類:
1、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以新技術、新產品及新工藝、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為主導,綜合優勢資源,整合技術力量,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園區,支持高新技術企業進行技術開發、產品研發、市場開拓等活動。
2、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園區:以農副產品加工及相關全產業鏈業務為主,利用本地優質農副產品和現代化加工技術,實現產業升級,提高產業價值。
3、現代服務業產業園區:以現代服務業為主,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聚集企業,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及共同發展。
二、投資類:
1、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國家經濟發展戰略、技術進步及產業結構調整為導向,綜合整合資源,推進區域經濟發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2、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技術開發為主要目標,綜合整合資源,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提升產業競爭力。
3、創新型園區:以產業創新為主導,聚集企業和科研機構,支持企業技術創新,促進園區產業發展。
4、國際商貿物流園區:以國際貿易為主,支持企業開展國際貿易、物流及物流服務等活動,促進園區發展。
❿ 上海嘉定工業區的規劃優勢
上海嘉定工業區(南區)成立於1992年10月,已開發面積24.8平方公里,區域內先後創立了國家級高科技園區、上海光電子科技產業園、國家留學人員嘉定創業園等。
結合嘉定新城和上海嘉定工業區(北區)新一輪發展定位,依託南區原有的產業優勢,提出如下發展定位:
運營定位:以產業化的發展推動城市化的發展,以城市化的發展提升產業化的品質。
產業定位:以現代工業園區的發展推動嘉定新城的整體開發建設,以城市化的發展導入高素質人口。
配套定位:發展集主題娛樂、休閑、購物等功能為一體的服務型產業,滿足工業區生活的基本需求,完善工業區產業服務功能。建設具有現代風格,以綜合商業為主體,結合居住、商務辦公、創業園區等多功能的南門商務圈,提升嘉定新城品牌形象,成為嘉定新城建設的新亮點。
都市型工業園
在現有的南區較成熟的工業區范圍內,建設以無污慶慎逗染、高科技、低能耗型產業為主的都市型工業園,將區內產業積聚效應推向新高。
目前,南區都市工業園已吸引來自世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200多家投資商落戶。包括以汽車零部件為主的小 車燈、ZF(采埃孚)、制動系統、奧托立夫等,以製冷設備為主的富士通、開利、思科茨曼等,以光電子為主的華憶、泰密克、野尻、諾日士等,以半導體為主的捷敏、新傲、高屋希克斯等,以機械製造為主的神戶制鋼、酒井、瑞光等,以食品為主的養樂多、好侍食品、華寶等,這些企業都是世界和國內的一流企業,將成為嘉定新城重要的產業支撐。
這些知名企業處於快速生長期或產出期,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人才,為嘉定新城導入眾多高素質優質人口提供平台。南區都市型工業園將有力譽賣推動新城城市化進程,新城建設又將促進現有的優勢企業提升產業能級,工業化推動城市化進程,城市化提升工業化水平。
南門商孝冊務圈
南門商務圈是連接嘉定老城區與嘉定新城區的重要環節節點,在嘉定主城區起到承上啟下的功能,形成嘉定新城和上海嘉定工業區的亮點,提升區域的城市功能和品位及產業檔次。南門商務圈將嘉定新城和舊城區很好的銜接起來,同時對嘉定新城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推動及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