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新基建如何深耕工業互聯網價值

新基建如何深耕工業互聯網價值

發布時間:2023-05-07 23:27:28

1. 新基建中的工業互聯網究竟能幫到企業什麼

加快工業互聯網應用推廣,有助於推動工業生產製造服務體系的智能化升級、產業鏈延伸和價值鏈拓展,進而帶動產業向高端邁進。具體包括:

一是帶動生產裝備高端化。通過部署工業互聯網,在裝備上布設感測器,對裝備加工、運行數據進行建模分析並根據工況進行優化,可以有效提高裝備運行的穩定性並提升加工精度;

二是帶動生產智能化。利用工業互聯網的聯接、計算、分析能力,能夠為生產運營中的各種要素深度賦智和賦值,推動生產向柔性製造、敏捷製造和綠色製造等方向發展,倍增放大生產線價值。三是帶動產品高端化。不斷增加智能化、個性化產品的供給,全面提升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SAP 不僅是各種行業標准和相關開源項目的積極使用者,也是它們的重要貢獻者。作為「工業4.0」技術標準的制定者之一,德國公司SAP在工業4.0和工業互聯網方向有前沿的實踐和創新,可以參考研究報告:https://www.sap.cn/procts/supply-chain-management/instry-4-0.html。我們的工業 4.0解決方案組合支持廣泛的開放標准,既包括 CloudFoundry、Kubernetes、MQTT 和 OPC UA 等技術標准,又包括 eCl@ss 和資產管理殼等產品分類標准。

2. 零碳數科CEO閆保磊:推進工業互聯網建設需要工業機理和數字科技相融合

工業4.0蓄勢待發,工業製造領域的大變局意味著中國有機會將過去幾十年來積累的製造經驗轉化成創造的基礎,復雜的製造業場景給了企業更多創新的機會。

在此之中,軟體工程師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什麼是工業缺判物聯網的基礎設施?

「物聯市場 線上對談」是由邊無際發起的立足物聯網行業的訪談欄目,第一期邀請到零碳數科CEO閆保磊,與邊無際CEO陳永立、邊無際COO鄭凱文一起暢聊工業物聯網的行業現狀與軟體平台的解決方案。

郭琦:請閆總介紹一下零碳數科。

閆保磊:零碳數科是一家工業互聯網平台企業。從名稱上講,數科和零碳揭示了我們的特色,數科寓意數智化,零碳寓意碳中和,我們認為二者相得益彰。因此,我們研發的產品和技術致力於實現產業鏈供應鏈的數智化和低碳化轉型,目前主要切入四個領域,分別是能源管理、碳管理、供應鏈管理以及智能製造。我們的願景是打造「立足中國·服務世界」的跨行業跨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台,打造「SaaS+PaaS」協同研發、「產品+服務」雙輪驅動的特色模式,深耕能源、化工、鋼鐵、機械、農產、橡膠、玻璃、建築、園區等行業和場景。我們已在北京、天津、廈門和煙台設立子公司,客戶分布於中國、美國、德國、韓國、新加坡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多家世界「500強」企業。總之,我們還是家比較年輕的公司,取得了一些成績,對工業互聯網對發展有一些感受。

郭琦:工業物聯網領域有什麼獨有的特點?

閆保磊:第一,工業互聯網被國家定義為「新基建」之一,可見它的定位意義深遠,對中國製造的轉型升級是基礎性的和關鍵性的,是未來的國之利器。既然工業悔老互聯網主要是服務工業的,那麼可以說「工業為本,數科為器」,這里的「數科」是指以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數字科技,它作為一種新型工具為工業賦能,這才是工業互聯網的底層邏輯。

第二,工業互聯網是新興技術,主要面向的是工業應用場景。當然,它還不完善。一是中國工業的特徵是參差不齊,既有比肩工業4.0的先進製造業,也有停留在工業2.0甚至1.0的原始狀態。這種工業發展的不平衡性決定了我國的工業互聯網建設必然是艱難而漫長的。

第三,我們的願景是打造工業數智化轉型的底層操作系伏前改統,也就是工業互聯網平台。首先以提升我們自己開發解決方案效率為目的,未來也可以開放給軟體開發企業甚至是客戶,支持他們更便捷高效地開發工業場景的解決方案。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們認為工業企業更迫切的需求是產品或者說解決方案,而不是平台。因此,我認為中國的工業互聯網的建設應該是「先產品,後平台」,豐富的產品的共性部分逐漸沉澱下來,像沙漏一樣堆積成跨行業跨領域的通用平台。

郭琦:邊無際也是致力於要做物聯網的底層系統,請邊無際CEO陳永立來聊一聊,我們可以提供什麼樣的技術解決方案?

陳永立:邊無際主要的產品是一套類似於IoT界的安卓的一套系統,我們認為安卓在移動時代它的核心是一個開發框架。因為有了安卓或者iOS這樣的系統,可以讓整個移動端的生態的開發門檻變得非常低,生態也可以爆發。在這個萬物互聯時代,我們認為以後包括工業互聯網、工業物聯網等,這一切的背後核心的解決方案的開發者都是程序員。我們需要給這些程序員一套好用的工具,也就是我們邊無際所致力於打造的底層的基礎設施。

郭琦:基礎設施這兩年是特別熱門的一個詞,由於我國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想要把基礎設施的建設的會亮提上來,超過以前的純粹代工的一個產業狀態。想請閆總談一下,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我們遇到的難點主要是什麼

閆保磊:提到工業互聯網平台,國內很多企業都在做這個領域的工作。既然是基礎設施,其實它是一個從零到一的建構過程,大家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工業互聯網分很多層次,不同企業定位的主要發力點是不一樣的,我們更重要的關注點是在PaaS或SaaS層的開發工作。底層的一些基礎設施是需要合作夥伴共同去構建的一個體系,由不同公司的基因和團隊的核心競爭力決定。對於我們自己公司來講,大量的客戶都是直接面向工廠或工業園區的終端客戶。做面向客戶的整體方案過程中,我們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更底層的一些技術框架,怎樣提升開發解決方案的效率,是需要邊無際這樣的團隊或者企業來提供。在底層的構建上,尤其涉及到操作系統的一些模塊,是我們類似的企業共同需要的能力補充。還有一點,我多次強調的「工業為本」,工業機理是一個非常基礎性的東西,缺乏對工業機理的深刻理解很難構建出滿足工業需要的平台,這是很多人常常忽略的一點,甚至可以說是一個主要難點。只有將工業機理和數字科技深度融合起來,才可能打造出好的基礎設施。

郭琦: PaaS業務和SaaS業務比較難做,原因是需要整合的領域、技術是比較多的。想請閆總談談我們在推進過程中需要哪些合作夥伴?

閆保磊:中國的工業門類齊全,行業眾多,跨行業復制能力是一個稀缺能力。你在這個行業幹得好,未必在其他行業也能幹好。誰能解決跨行業復制問題,誰就是未來真正的王者。這與我們所使用的消費互聯網顯然是不同的。因此,有的企業就會專注做一個行業。作為平台型企業,就需要和不同行業的解決方案提供商合作。

工業的數智化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絕非提供一個app就能解決的。比如會有大量的工業現場的工程問題,像安裝感測器、調試通信等。這些專業型的工作同樣需要合作夥伴一起參與。除此之外,還有雲服務、數據分析以及基於數據分析的咨詢等等。這些工作既可以一家公司都做了,也可以和其他企業合作。

還有一點我認為全世界還沒有一個特別好的平台出現,類似於安卓、iOS或者Windows系統,工業界還沒有公認的特別好的,這是一個重要的現狀。構建底層都操作系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當然也很困難,需要有一批這個領域的企業加強合作共建。

郭琦:工業物聯網是兩種體系的匹配,工業指向了客戶需求到底在哪,工具是技術的解決方案,只有聯合起來才能共同推動生態的建立。想請問一下陳永立,我們是一個技術導向開始發起創業的公司,你是怎麼判斷工業物聯網的時代從此開始有了我們的機會呢?

陳永立:這個話題可能更偏技術一點。我們觀察到由於容器以及雲原生的技術日漸成熟,有機會做一個能夠把非常碎片化、非常零散的物聯網底層,用軟體的方式統一化一套底層的技術。

我們這個團隊有微軟、亞馬遜等的做雲計算的基因,在這方面有一些比較深刻的理解,做出了一套底層的開發框架。如果我們只有一套開發框架,比如iOS、安卓、包括Windows,其實沒有給客戶帶來直接的價值。Windows一開始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它上面有Office,iOS和安卓之所以有價值,可能因為有微信、今日頭條等真正的應用,所以是平台中還有平台的機會,我感覺是一個非常大的浪潮,而且是可能持續幾十年的事。

郭琦:任何技術只有真正到了能用、能有人的感受、能夠操控,才可能產生價值和意義。想請問閆總,您是怎麼判斷工業物聯網真的到來了,我們現在要走出去第一步的話,那個最痛的痛點在哪?

閆保磊:判斷浪潮的到來,一是行業研究報告或者知名企業的戰略轉型計劃。二是靠團隊的集體智慧和判斷。我和我的團隊成員很多在工業領域工作十年以上,近距離觀察和親身參與了工業數字化項目的策劃和落地。總之,我們主要是基於工業發展規律和多年經驗作出判斷,並制定公司發展戰略。

從全球的趨勢來講,大家都處於差不多的階段,就是從自動化向數字化和智能化方向轉型,我們經常到工廠現場,有切身體會。2019年我們做了產品開發和驗證,並在全球20多個國家做了落地案例,基本上判斷工業4.0的浪潮確實不僅是某一個國家的事情,應該是全球同步要做的事,尤其是以中國、美國、日本、歐盟等工業基礎比較好的國家和地區。

我們現在要走出第一步最痛的點應該是利用好技術為工業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一些空泛的概念。工業企業是理性的,不能帶來實際價值的東西是不可持續的。

郭琦:凱文很長一段時間在麥肯錫工作,對工業物聯網領域有很深的觀察,凱文是怎麼判斷現在這個行業是什麼階段,發展的怎麼樣

鄭凱文:從全球范圍來看,我們可以堅信4.0一定會發生,而且是下一波能夠引領不只是製造業,我覺得是全球多個行業、多個產業變革的一個核心。根據過往有限的咨詢項目經驗來看,國內總體的數字化或自動化的程度還是有些參差不齊的,而且越往前走越接近4.0這個目標的企業就更少,我覺得是時間的問題。

因為本質上過往的10年或15年,我們還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生產型的國家。隨著人工成本的增加,對於精密製造、科技型產業製造的需求不斷擴大,所以自動化、數字化可能是唯一的途徑。可能頭部的一些企業在這方面已經做了一些投資,包括一些嘗試,腰部或者尾部的企業,現在更多的可能還是跟隨的狀態。如果讓我來說一個形狀的話,我覺得還是一個三角形,很不幸是個正三角形。如果有一天我們能變成一個倒三角,大部分頭部企業都已經做到數字化的時候,這可能是我們真正把這個產業做到比較先進、比較輝煌的時候。

郭琦:工業物聯網剛剛起步,甚至在全球范圍內都是剛剛起步,包括我們國家這次真正地和全球化並行同步起來,然後能達到從小部分人的嘗試,變成更大部分人的頭部企業都實現的自動化的程度。永立是從美國微軟回來,之前面對的技術、產品、生態都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你觀察到的在全球范圍內工業物聯網領域,技術是如何協同起來的,它的先進技術到底是什麼?

陳永立:我在微軟的時候經歷過一次特別大的戰略轉型,從「mobile first, cloud first」(移動為先,雲為先),轉變為「intelligent cloud and intelligent edge」(智能雲和智能邊緣),去掉了「移動」增加了「邊緣」。「邊緣」代表的是「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我認為它的底層核心就是物聯網,物聯網價值最高的場景就是工業物聯網,微軟這種巨頭公司也已經把整個戰略重心向這邊傾斜,與之而來的是有一套跟邊緣計算有關的技術。

實際上,在雲上面的技術很多時候並不適合在現場使用。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需要有低延遲支持工業現場做實時決策。如果我們用雲,數據要先傳到雲上,經過計算再回到本地,可能是幾百毫秒的延遲。但如果我們在工業現場立刻用邊緣計算進行處理,可能會降低到幾毫秒,對於網路延遲方面的一個指標上就有百倍的提升。有很多的底層的基礎設施以後,上層的應用就有了可能性。比如我們在一個工廠里有一個本地的小型數據中心,可以支持工業4.0的所有實施決策,無人工廠運行的所有計算是在本地進行,本地處理保護了數據的安全性,解決了客戶的顧慮,尤其是工業客戶要求在本地部署的情況很多。

郭琦:邊緣計算是現在越來越熱門的部署技術方案,請永立深入講解一下,面對開發者用他們理解的語言解釋,邊無際怎樣實現邊緣計算的功能?

陳永立:邊無際的核心產品是Shifu,是把物聯網的設備封裝成微服務,並把它的核心能力以API的形式開放出來。在做開發的時候不需要對接零散的生態,已經做好了一套數據底座,需要什麼設備的能力可以直接調用。

郭琦:基於邊無際的解決方案,聯合零碳數科的能力,我們想做的PaaS平台、SaaS平台是想讓軟體工程師們改變製造業,提高製造業的智能工廠的效率。零碳數科探索得更加深入,閆總可以舉例講一下在發展用戶的過程中,用戶真實遇到的情況是什麼,可能遇到哪些場景,哪些場景有特別的困難需要我們攻克?

閆保磊: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參差不齊,確實是中國工業的現狀。個人覺得目前我們的幾個產品或者說解決方案,對應著工業互聯網可以率先應用的場景。能源和碳的管理是我們特別重要的一個產品模塊,目的是怎樣更好地用數字技術幫助企業節能減排。工廠的節能技改、節能減排其實已經做了很多年,但現在大家會覺得再推進下去難度非常大。我們認為主要原因是,比較容易做的事情憑借老師傅、老工人的經驗,基本上已經解決,如果缺乏數據支撐再去做深度挖掘,是很難做到的。

在工業場景中的數據,可能沒有,或者數據的維度、顆粒度和質量都非常差,不足以支撐做深度分析,那麼工業互聯網技術就可以發揮作用。就像病人去醫院首先要做全面體檢,拿到各種參數,在工廠場景當中,我們要獲取數據需要與設備去對接。工業場景的設備種類成千上萬,只靠一個個接入可以獲取數據,但是從底層來講,我們希望市場上有一種能力把連接設備的效率提高,成為一個標准化模塊,我覺得這是一個難點。

能源和碳管理可以擴展來看,像設備運維、生產製造、倉儲物流等,我們對接的感測器或邊緣側的設備種類繁多,並且工業領域的協議也是比較復雜的,降低了解決方案的開發速度,這個事情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希望邊無際能夠做得更完善,對於我們這樣的企業來講,也會有很大的助力。

郭琦:如果工業互聯網繼續向前進,技術上得到了一些解決和積累之後,工業物聯網會呈現出什麼樣的場景,我們想追求的是實現什麼樣的功能,實現什麼樣的工業物聯網?

鄭凱文:我們現在談的工業物聯網向前發展的本質是績效,就是提高效率。提升效率的障礙主要是數據跟數據之間的壁壘沒有被打通。舉個簡單例子,一家公司從產品定義到後期的采購、供應鏈、生產、銷售、維保等整個周期內,最基本的一點數據能夠讓各個部門打通。現在很多公司沒有這個基礎,並不是企業老闆不想做,而是市場的確有很多阻礙。

設備在設計的時候,它的自動化水平或者是數字化能力是不一致的,沒有很規范的行業標准,可能從不同的供應商拿到解決方案拼湊出一套數據,中間會有漏包、無法及時溝通等情況。現在第一是數據的利用率不高,第二是拿到數據之後,怎麼樣分析數據提升現有效率,很多企業能在一部分的環節當中做到,但我覺得整個產業鏈全盤優化的話,計算量很大,而且對企業內部數據分析的能力要求很高。我們傳統製造業以前是不太注重這部分的,更多是靠經驗,靠商業模式去完善所謂的效率。我覺得向前發展的話,數字化的基礎可能會是提高效率的一個最核心的起點。

郭琦:從數據收集工作到處理工作沒做好的話,通過數據去指導生產,指導項目的效率肯定是會出現問題的。事實上,互聯網是在近兩年才重新注重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結合,用數據去指導生產生活,可能下一步真正進入到生產製造的領域當中。我們是有客戶的,客戶的需求往往也比較明確,在一些方面我們可以提供支撐。在閆總的設想中,零碳數科的商業模式是什麼,未來會發展成什麼樣子?

閆保磊:一個公司的未來取決於團隊的基因,基因決定了核心競爭力。我們團隊的核心成員在工業場景的解決方案和經驗方面是豐富的,對工業機理的理解是深刻的。同時,數字科技領域有來自微軟等知名企業的專家。這種團隊配置也呼應了「工業為本,數科為器」的判斷。目前我們做的工作主要圍繞工業客戶,未來希望開發出更多數智化解決方案。

現在我們有幾十個細分的解決方案,相比於未來市場上可能有百萬級別的解決方案顯得還很少。我們希望能夠開發出擅長領域的解決方案,打造出一個應用商店,讓我們的客戶能夠在裡面挑選適合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可以滿足工業企業不同行業、不同場景、不同階段的需求。現在的工作是從客戶比較急迫的、能夠帶來現實價值的場景切入,主要圍繞能源和碳,以及供應鏈、智能製造、設備運維。我們不會進入營銷、銷售等領域,這些基本上用不到物聯網。

怎樣支撐未來百萬級的場景解決方案的開發,怎樣連接五花八門的設備獲取高質量的數據,是全球通用的一個難題,對中國參差不齊的工業來說更是巨大挑戰。如果沒有這樣技術的支撐,開發解決方案的效率會非常低。我們決心不斷豐富產品矩陣,能夠讓客戶找到適配需求的解決方案,這是我們商業模式的遠景,也是我們正在做的工作。

郭琦:目前在做基礎設施,未來可以模塊化處理,讓客戶能通過拖拉拽的形式實現生產場景的解決方案的獲得。請永立講一下我們的商業模式是什麼,現在對商業模式的思考是什麼?

陳永立:我們未來想作為一個比較通用的物聯網底層的開發工具或框架,給物聯網的開發進行賦能。傳統的Web開發或 移動開發 已經有很多可行的商業模式,比如美國的GitLab是給傳統的開發者做一站式的解決方案,以SaaS加PaaS的形式進行收費。開發者工具的公司都很流行用一種增長模式PLG(Proct Led Growth),先讓大家免費使用社區版或基礎版高效地獲取產品的價值,同時可以提升日常工作的效率。如果有安全或穩定性等額外需求,會有企業版的增值服務。最終想做成什麼樣子,如果是以C端大家可以感知到的可能是類似於Windows、iOS或安卓,更確切一些可能更像AWS或阿里雲,大家可以用已有的雲服務、基礎設施直接進行開發。

郭琦:如果給中國的工業物聯網一個期待的話,你們希望它會是什麼樣子的?

閆保磊:我對這個行業和技術充滿期待。首先,工業互聯網作為新基建之一是中國製造業能夠做大做強的核心競爭力的來源。其次,中國的工業互聯網必須符合國情。中國的工業基礎跟全球其他國家,尤其是西方國家的製造業有比較大的差異。怎樣更好地服務國內的工業客戶是首個應當回答的問題。希望中國的工業互聯網企業在吸收全球的經驗、理念的前提下,聯系中國工業實際,打造有中國特色的工業互聯網平台。

再次,希望中國的技術能夠走向其他國家。2019年,我們做了大量的海外項目。我認為中國的技術走向全球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中國的技術在國外的市場空間是非常大的。我希望工業互聯網技術在中國發展壯大之後,能夠走向其他國家。

最後,工業互聯網不是一個技術,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它涉及的技術非常多。我們在應用這個技術的過程中,融合了工業技術、人工智慧、數字孿生等其他數字技術,包括機器人、無人機技術也已被融合在解決方案當中。僅靠幾家企業是不行的。我希望相關企業更好地協同,加強互動和交流,共同構建工業互聯網生態。

郭琦:大家都希望新基建成為強基建,讓生態真正做起來,讓中國的人才聚攏起來為工業物聯網的這一次邁進做貢獻。做企業要呼應國家戰略讓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雙市場雙循環,既服務於國內,發展大客戶,也服務於國際,不卑不亢地走向全球市場。請陳永立來講一下期待是什麼?

陳永立:我的期待就是中國製造變成中國創造。

就像零碳數科已經在做的一樣,已經在把中國創造出來的技術輸出服務給國外企業,甚至一些發達國家的企業。我們做為中國人,尤其是技術驅動的公司,一定要樹立好自己的自信心,我們絕對不會做的比別人差。我回國創業的一個很大的原因是製造業的基本盤是在中國,場景也是最多的,我們用最多最雜、甚至最復雜的場景,理論上可以打磨出最好的產品,然後出口給全世界。

我覺得中國的以製造業為基本盤的所有技術方案都有這個機會,可能在下一次的工業浪潮中,在中國會出現自己的類似於西門子,或者工業版的微軟、亞馬遜、谷歌等這樣的公司。

3. 新風口工業互聯網為什麼承載這么重要的使命

什麼是工業互聯網?

字面意思來說,工業互聯網就是工業 互聯網兩個要素的碰撞和融合,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關鍵基礎設施、新型應用模式和全新產業生態,是新一代ICT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

工業互聯網以數據為核心要素實現全面連接,構建起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融合的新製造體系和新產業生態,是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支撐和重要途徑。

工業互聯網作為新基建的一部分,為我國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做出非常大貢獻。可以說,工業互聯網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仿備重要引擎。

工信部印發的《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中也明確提出, 打造符合中小企業需求的數字化平台、系統解決方案、搏大褲產品和服務,帶動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能力提升和訂單、產能、資源等共享。

工業互聯網需要依託工業互聯網平台,通過建模,依託不同的機理、不同的模型、不同的應用場景,開發出不同的工業App。

工業互聯網平台承載了非常重要的使命,將來要構建豐富多彩的工業互聯網應用的生態,實質是指通過開放的、全球化的工業級網路平台把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連接、融合起來,高效共享工業經濟中的各種要素資源。並且通過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方式降低成本、增加效率,幫助製造業延長產業鏈,推動製造業轉型發展。

目基簡前,我國正在實現由「制」造向「智」造的轉變,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相關部門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一是網路覆蓋范圍規模持續擴張。基礎電信企業積極構建面向工業企業的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高質量外網,延伸至全國300多個地市;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功能不斷增強,二級節點達47個,覆蓋19省20個行業;平台連接能力持續增強,工業互聯網平台超過一百個,跨行業、跨領域平台的引領作用顯著。

二是工業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當前工業互聯網已滲透到工程機械、鋼鐵、石化、采礦、能源、交通、醫療等在內的30餘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

三是工業互聯網產業新生態快速壯大。在國家政策引導下,30餘個省(區、市)發布了地方工業互聯網發展政策文件。各地加大投入力度,支持企業上雲上平台和開展數字化改造,推動建立產業投資基金。

4. 新基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引領者

近日,由東莞市首席信息官協會主辦的「領跑新基建,激活數字化轉型新動能暨2020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產業應用峰會」圓滿彎森舉行。皮旁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廣州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長王洪嶺在會上表示,作為新基建中的重要一部分,工業互聯網、5G應用能夠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優化現有生產、管理和業務,降本增效。特別是工業互聯網賦予了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的內涵,更加突出支撐產業升級和鼓勵應用先試,突出政府對全環節的軟治燃鬧橡理,突出區域生產要素整合和協調發展,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支撐企業高質量發展。

5. 新基建 新消費 新經濟丨朱克力:新基建帶來了哪些新機遇

作者:朱克力博士 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新經濟智庫(CiNE)首席研究員、灣區新經濟研究院院長


一、新基建位居「兩新一重」之首

202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寫入「新基建」這一概念。

作為「兩新一重」的重要內容,「新基建」與「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並舉,成為政府擴大有效投資的重點。了解並讀懂新基建,成為一項富有意義的工作。

(一) 如何理解新基建

首先,新基建不是對傳統基建的簡單補充,而是國家級統籌安排的新經濟運行必需基本建設。新基建的新力量是「新經濟基礎設施」,具體行業包括但不限於5G、AI、大數據、工業互聯網、新能源 汽車 充電樁,以及城際高鐵、軌道交通等。

其次,新基建不是應對疫情和復甦經濟的權宜之計,而應著眼於高新 科技 進入新階段的戰略性布局。從短期看,新基建的「新」在於,以房地產為代表的傳統基礎設施轉向信息設施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從中期看,則是為建立高壁壘的 科技 行業矩陣布局打基礎,畢竟 科技 才是21世紀的大國競爭主戰場;從長期來看,是綜合現階段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增長方式向未來構建強有力的經濟體發展轉變,對一帶一路和新型全球化銜接作用也應起到不容低估的作用。

再者,新基建不應採取傳統基建那種政府主導的投資模式,而應以企業為投資主力。也就是說,新基建的本質不是投資屬性而是產業屬性,尊重市場的缺唯邏輯是其第一要義。

(二) 新基建加速哪些行業迎來需求大爆發

最近幾年,信息技術的迭代一直是牽連行業降本增效、消費場景升級、互聯網商業模式革新的關鍵。2020年是中國進入5G正式商用的關鍵一年,新基建將是5G進入高速發展期的強力支撐,相關5G基站、5G傳輸設備、5G核心網、5G晶元與其他相關電子元器件的生產製造商有望迎來井噴式增長。

而隨著5G的大規模商用,雲數據中心及相關產品、邊緣數據中心及相關產品也將隨之投入市場,到2022年,50%以上的企業數據會在數據中心或雲之外產生且處理。

與此同時,已在近幾年跑熱的AI行業,也將在以上二者的算力、演算法和數據的協同之下突破近30年來的瓶頸,目前來看,與此相關的晶元、伺服器、雲計算基設,機器學習、VR/AR、語義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應用也將駛入快車道,加上AI向下應用化與通用化,將在產業應用和場景應用融合下成為下一個發展期的新風口。

新基建的真正爆發,在於通過新技術重塑傳統行業價值鏈,凳扮碰帶動新一輪高質量增長。以金融領域為例,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的推動下,金融 科技 行業噴薄發展,如金融壹賬通就推出了覆蓋銀行業前中後台的智能辦公、智能營銷、智能風控、智能運營、智能產品,即使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其所有線上運營類產品收入同比上升148%,數字化轉型成效明顯。

(三) 新基建加速為哪類企業帶來利好機會

與新經濟行業對應,新基建的加速將為晶元研發及製造、雲處理服務、邊緣計算相關、AI相關等創新企業帶來政策機遇與投資利好,對基站建造、軌道交通類企業將帶來較大業務漲幅,也為具備創新性、具備完善技術與高商業認知的創業團隊帶來難得的市場機會。

以醫療行業為例。疫情期間,武漢雷神山醫院和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依託5G技術,將病人CT等醫療影像及其他醫療相關治療信息等實時傳回至北京指揮中心,指揮中心再通過雲端調取對應專業的專家完成對疑難病例的影像學及其他問題的綜合研判,為前線積極救治病人提供了實時協助。5G具備的高帶寬、低延時、廣聯接等優勢,有效解決了遠程診療實時性差、清晰度低和卡頓等問題。因此,通過5G實現大量醫療設備互聯,大力推動專家在線會診,優化醫療資源使用,也被認為是「醫學界質的飛躍」。而從醫療陣地,到車聯網、無人駕駛、工業互聯網、智慧家居、智慧城市等新應用場景,5G開啟的「新聯接」,正在激盪起人們對未來發展的無盡想像。

(四) 新基建將給城市發展帶來什麼機會

城市之間的地區差距和數字鴻溝等問題,能否由於新基建的棗談建設而有所改變?

從短期來看,新基建會增大城市群對新設施的投資量,為相關行業帶來就業崗位的增長與補充,以市場化方式調節人力資本,並彌補基建與消費人群需求錯位的現象,進而為城市的下一步發展提供沃土。

從中長期來看,AI、5G、雲計算、軌道交通等一套組合拳,開始布局中國乃至世界城市發展的議題即智慧城市。而城市之間的差距與數字鴻溝,也會由於智慧城市與智慧城市群的推動進程不斷縮小乃至成為新型城市生態綜合體,可以將構築這種新型城市生態綜合體的數字化、社區化單元稱為「新都市產業社區」。

(五) 新基建環境下消費會產生什麼變化

對於企業而言,5G直接帶來的效用是帶寬與傳輸效率的大幅上升,比如目前很火的直播行業和短視頻社交,這類公司成本最高之處,是攤付越來越高的帶寬費用,而5G的普及會大幅降低網路延遲,同時相對帶寬成本也會大幅下降,為企業減輕成本壓力,同時提高效率。

而對於消費者來說,新基建支撐的AI、5G、數據處理等在惠及普通生活服務的同時,會更懂消費者心理,根據消費者需求倒逼生產者生產符合C端需求的產品,然後繼續向上游逆向重塑供應鏈,這也是toB領域下一個十年的消費邏輯起點。


二、新基建為新經濟提供運行基礎

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朱克力曾於2016年創建 「三破三立」新經濟法則 ,其中「三破」即重塑邊界先「破界」、重構介質先「破介」、重建規則先「破誡」,而「三立」即戰略創新需「立志」、戰術創新需「立智」、制度創新需「立制」,並以上述法則為底層邏輯提出「 新基礎設施、新生產要素、新市場主體、新協作方式、新治理體系,共同構成了新經濟發展的五大動力來源 」的新論斷。

圖1 「三破三立」新經濟法則 (朱克力,2016)

如何理解新基礎設施、新生產要素、新市場主體、新協作方式、新治理體系「五新」多輪驅動?

如果從新經濟發展的全生命周期出發,可以定位其中的新基礎設施是新經濟發展的運行基礎,新生產要素是新經濟發展的內在源泉,新市場主體是新經濟發展的有生力量,新協作方式是新經濟發展的組織保障,新治理體系則是新經濟發展的長效支撐。綜合貫穿新經濟全生命周期的以上五大動力來源,對數字時代的公共政策及其效能可以有更新的分析框架和更寬的評價視域。

圖2新經濟發展五大動力來源 (朱克力,2020)

以上是新經濟發展的五大動力來源,新基建居於其中的基礎位置,其主要建設內容就是新經濟基礎設施,尤其是面向「雲、網、端」即以5G、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為代表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基礎設施。


三、新基建引導新消費 助力產業躍遷

(一) 企業在新基建中可以做些什麼

民營企業是發展新經濟的主體,尤其是領軍企業,企業在新基建中可以做些什麼?有別於上一輪「鐵公基」為代表的老基建往往由政府規劃和國企主導,新基建必須遵循市場邏輯,應當鼓勵 社會 資本和市場化 科技 公司作為新一輪數字新基建重要力量和新場景運營先鋒。

如果通過新基建能夠真正構建起中國版新一代「信息高速公路」,那麼基於所有制中性的基本原則,對於參與其中的民營企業在此意義上也一樣應當視為新國企即「國家企業」,無論作為新基建共同主導力量還是作為供應方和運營方,在這1.5萬億起的規模中、在整個價值鏈中的作用都很大。

以5G基建為例,產業鏈上中下游包括網路規劃、器件原材料、基站天線、小微基站、通信模塊、網路設備、光纖光纜、光模塊、系統集成與服務商、運營商等各細分產業鏈,可以發現除了運營商為三大央企之外,其他無線主設備、傳輸設備、終端設備很多都是民企供應商。可以預計的是,僅5G基建,十年內直接和間接的產出就會到達20萬億的量級,而中後期以民營企業為主的互聯網企業與5G相關的信息服務收入就是直接產出的主要來源。

此外,從金融 科技 的視角來看,目前產業互聯網的成熟度,遠遠不能滿足金融機構發展小微金融對產業互聯網要求。而新基建的發展,為金融機構對公業務 科技 化轉型帶來了新的想像空間。

(二) 新基建與新消費能否形成閉環

「新基建」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簡稱,根據國家發改委的定義,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路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三方面。

其中,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即數字基礎設施,又分成通信網路基礎設施、新技術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分別覆蓋了數據的寬頻實時傳輸與分發、數據存儲計算與處理、數據的挖掘與分析決策,以及數據在產業鏈採集應用以及線上線下的聯動,包括了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數據中心等。

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有很長的產業鏈,構成數據從採集到決策以及應用的全過程,既是新基建又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更是新型的信息消費市場,同時也是其它領域新基建的通用支撐技術,還是傳統產業數字化的新引擎,助力傳統基建領域提質增效。

「新基建」並非疫情下的權宜之計,盡管疫情影響客觀上加快了其前進步伐。事實上,十八大以來中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已取得了明顯成效,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正在加快釋放。互聯網平台以消費者和商戶為架構、以數字化為磚瓦,搭建新經濟服務大廈。

當前,總需求中出口和製造業投資都在萎縮,房地產依然在調控中,只剩下消費和基建投資可以發力,其中消費正在恢復,基建可以由政府和 社會 資本共同發力,且它短期是需求、長期是供給。短期看,消費和基建是平行的需求端,二者可產生共振,暫時還不構成閉環。但中長期看,新型基礎設施建完後產生供給能力,「新消費」和「新基建」就能夠形成閉環。「新基建」當中服務生產者的工業互聯網等與終端消費者並不直接相關,而5G、人工智慧、物聯網、數據中心等新型信息消費市場則是服務終端消費者的廣闊天地。

(三) 新基建聚合「數據+演算法+算力」新要素

新基建背景下,互聯網技術與數據已成為經濟增長重要驅動力。牛津經濟研究院聯合研究表明,過去30年間,數字技術投資每增加1美元可撬動GDP增長20美元,而1美元非技術投入只能撬動GDP增長3美元。

2020年4月9日,國家出台要素市場化配置意見,首次把數據納入要素市場。隨著產業結構升級,數據在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凸顯。作為數字時代不可或缺的新要素,數據尤其是大數據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和創新驅動的新興力量,加速產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發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佔有率,是產業互聯關鍵生產資料。

1) 對企業而言,大規模運用大數據能夠放大生產力乘數,加速流程再造、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生產效率;對政府來說,運用大數據構建信息共享和信用體系可改善營商環境,幫助企業進一步實現降本增效和效率提升。

2) 大數據實現供需匹配,在為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提供基礎性應用的同時,打通生產與服務全流程,提高產業鏈協同效率,催生產業組織變革。

3) 隨著大數據應用發日益深化,智能化生產、網路協同、個性化定製等多種服務化延伸模式日漸清晰,呈現研發協同化、生產集成化、經營平台化、服務網路化等態勢,帶動技術進步與效率提升,加快產業迭代興替。

從大數據的邏輯出發,數字化新基建平台可有效聚合互聯網技術以及數據、演算法、算力(平台驅動的「三駕馬車」)等新要素,通過生產要素的新組合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引致基於技術與市場的創新演化,促進消費回暖和經濟復甦。

圖3數字新基建平台驅動的「三駕馬車」

在平台大數據、雲計算、AI和區塊鏈技術群中,數據是最寶貴的資產和持續進化的源泉,演算法是有效分析和挖掘數據的方法和法則,算力則決定著數據和演算法發揮的潛力。可以說,數據、演算法、算力三者正在「協奏」出新經濟舞台下一個樂章最澎湃的新要素進行曲。

以銀行業數據治理帶來的成效為例。麥肯錫報告指出,通過對比做數字化轉型和不做數字化轉型的兩類銀行,可以發現,做好數字化轉型的銀行今後ROE的回報比提升40%到49%,不僅提升了效率,而且降低了成本,同時開拓了新的業務。這三個因素相乘就會形成指數級別的增長。

(四) 以市場的邏輯築就產業躍遷「源動力」

新基建的策略打法沿著整個經濟發展格局,尤其是貼合中國超級城市群地理格局和深度城市化展開,未來十年的基建方向是東部的相對降速、城市進入精細化運作階段,中部加速發展、產業轉移和創造新的增長引擎,而西部成為能源和地緣的中心。

新基建與新舊動能轉換相契合,將引爆真正的產業革命4.0。最近兩年我們一直唱「賦能與被賦能」的口號,最先收益、被賦能的行業是以「智能」和「互聯網」打頭的行業,真正地賦能由於行業差異縫隙較慢、較難向下滲透並下沉到其他一些行業,就是在新經濟行業被滋養成長後,遲遲得不到養分的傳統行業和節點。

新基建作為新產業革命的「打樁機」,在國家布局下動用市場力量把新能源、5G、IoT、晶元、算力等整合形成產業躍遷的「源動力」,將打穿互聯網「雲層」,直接滲透並夯實能源、服務、消費品和裝備行業代表的傳統行業「地基」,完成真正的系統性動能轉換。這正是避免走傳統基建粗放、政府包辦、產能過剩等老路最直接有效的戰略方案,也是大手筆穩扎穩打地構建國家競爭優勢的關鍵一步。

6. 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是新基建投資驅動下核心受益的關鍵領域嗎

10個重點行業,形成20大典型工業應用場景,提供基於區塊鏈的基礎服務。在「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增強工程」方面,要構建基於標識解析的區塊鏈基礎設施,支持各地部署不少於20個融合節點,提供基於區塊鏈的標識資源分配、管理、互操作等基礎服務。加強標識規模化應用推廣

2020年4月,發改委將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納入新基建范圍,在國家政策加碼和40萬億新基建項目的支持下,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領域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風口之下,區塊鏈和工業互聯網成了眾多企業家眼中的香餑餑,可以說,抓住了新基建項目,就等於抓住了時代發展機遇。在這樣的形式下,不少企業開始主動與區塊鏈企業展開合作,通過藉助「區塊鏈+」快速實現數字化升級轉型。同時,在工信部正式對外公示的2020年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台清單中,重慶本土工業互聯網企業——忽米網,成功入選工業互聯網新標桿。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9年,易保全就與忽米網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通過雙方各自優勢加強區塊鏈與工業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共同推動工業互聯網的互聯互通。易保全是2018年國家工信部工業互聯網(唯一區塊鏈)試點示範項目和2019年國家網信辦首批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企業,從2014年起就一直深耕區塊鏈的底層研發與應用創新,通過區塊鏈技術和CA身份認證,為企業的生產、交易、存證、溯源等環節提供安全保障。同時,易保全從電子數據存證、電子簽約、互聯網司法、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為切入點,為用戶提供區塊鏈數據存證和各場景應用型解決方案,滿足企業和用戶的個性化定製、企業與產品的服務化延伸,解決企業運營中的各種痛點,為工業互聯網相關應用賦能增效。

7. 目前「新基建」七大領域的發展現狀與前景是什麼樣子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概念提出

2018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的概念由此產生,並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2019年兩會期間提出除了傳統基建外,新型基建將承擔更為重要的角色;2019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2020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原本處於經濟結構轉型和貿易戰壓力下的中國經濟又遭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沖擊,新基建作為重要的逆周期調節手段,在多次會議匯中被頻繁提及。


8. 讓新基建釋放更多紅利(新基建的創新密碼(下))

近日,秦皇島無線電管理局工作人員與聯通網路維護人員查看機房設備運行和信號發射情況,助力當地5G網路建設。 人民視覺

打好「地基」,新基建才能更好釋放創新紅利

在抗擊新冠肺炎初期,不到10天,曠視 科技 就開發出了一套人工智慧測溫系統,能夠高效地對人群進行體溫檢測;依圖醫療快速響應,短短4天內就完成了胸部CT新冠肺炎智能評價系統研發,還研發了面向公眾的人工智慧助手「小依醫生」,來幫助鑒別疑似病例和輕重症情況……這些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有力支撐了疫情防控。

「自主研發的底層演算法框架是我們的利器。」曠視 科技 副總裁謝憶楠說,從數年前開始,曠視 科技 就決定從基礎做起,老碼搭建自己的底層框架。不久前,曠視 科技 還宣布開源底層框架平台,讓開發者共享技術成果,助力人工智慧產業落地。

「數字經濟時代,建設好數字基礎設施,新模式、新業態會自然而然產生,所以數字基礎設施的『底座』是否牢固非常重要。」地平線創始人兼首侍尺哪席執行官余凱說。

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郭凱天表示,當前我國5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在基礎研究與標准設立方面,有一些走在了應用的前面,但在底層開源框架、人工智慧晶元等方面,與先進水平仍有差距。工業互聯網雖然發展迅猛,但仍處於跟隨者地位,很多關鍵核心技術仍未掌握。

「要推動新基建長期持續發展,需加快補齊關鍵技術短板,夯實技術創新升級基礎。」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電子信息研究所副所長陸峰說,「否則,新基建受制於人的風險就會長期存在,作為經濟 社會 基礎設施來說隱患很大。」

「雲計算、大數據的應用普及,帶來了數字化、智能化的趨勢。伺服器作為行業數據和信息流動的『心臟』,支撐著移動支付、人臉識別、無人駕駛困毀、物聯網各種應用場景。」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恩東對此深有感觸,「高端伺服器一直是計算機產業的制高點,過去核心技術被少數幾家國外廠商掌握,這對我國信息 社會 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都是極大挑戰。」

「應以新基建為抓手,利用信息技術產業格局深度調整的新機遇,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從而在未來競爭中獲得優勢。」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認為。

回顧我國通信行業的發展歷程,從1G到5G,正是靠編碼技術、基帶晶元、核心元器件等方面的基礎性突破,我國在這一領域逐漸實現了從跟跑、並跑到部分領跑的轉變。近些年,我國雲計算快速發展,數據中心性能不斷優化,這得益於國內領頭企業堅持自主研發,在雲操作系統、資料庫、物聯網平台等一系列核心技術上的突破。

多位專家建議,在推進新基建的過程中,科研機構、行業龍頭應加強合作,集中優勢科研力量,抓緊補齊高端晶元、基礎軟體等短板,搭建自主創新生態,加強基礎和應用研究,有針對性地推進前沿關鍵技術自主研發。奇安信董事長齊向東建議,網路信息安全是新基建的基礎,要構建面向數字化業務的新一代網路安全框架,保障新基建順利推進。

「只有築牢關鍵核心技術基礎,打好創新『地基』,新基建才能行穩致遠,更好釋放出創新紅利。」中國科學院 科技 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萬勁波表示。

既要「建」好,又要「用」好,讓新基建真正帶動產業鏈發展

多位專家表示,想讓新基建釋放更大動能,要在「建」上下功夫,但更關鍵的是「用」好,推動新技術成果的轉化和落地。要促進新基建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真正帶動產業鏈發展。

作為山東省滕州市機床產業首批「上雲」的企業,山東海特數控機床有限公司總經理丁行闊最初的感受就是「難」。「困難太多了。機床產業生產環節復雜、工序繁多。引入工業互聯網的雲平台,意味著要把原有的生產流程都推翻,實現設備的融合、設備與人的融合、人與數據採集的融合等。」

「我們跟浪潮合作,對原有產業鏈進行改造,用上了針對機床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智能機床雲平台。」丁行闊說,機床聯網後,各個環節銜接更緊密、效率更高。生產車間原來需要40多個工人,現在9個人就夠了。「上雲」之後,海特年產值近2億元,比上年增加了一倍。

陸峰建議充分利用數字新基建,加快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網路化和智能化轉型,提升傳統產業服務延伸、產業協同、智能運行等能力。他說:「新基建與傳統產業的融合,不是簡單的技術改造和升級換代,而是從生產方式、產品設計到運營等各個環節的流程再造。新基建要有與產業發展特徵相匹配的服務能力,針對不同產業挖掘特定服務需求,是推動新基建和傳統產業融合的關鍵。」

在浙江嘉興,虛擬電網調度員「帕奇」的「上崗」,把調度員從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大幅提升了配電網的調控運行效率。國網嘉興供電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傳統的電力行業引入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後,電網運行更加安全可靠,企業經營效率也大幅提升。

新基建要發揮更大作用,離不開不斷擴展的應用場景帶動。萬勁波建議,新基建應「建」「用」結合,落實「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的新要求,從規劃建設、產業技術支撐、應用場景建設、財稅金融政策扶持等多方面協同發力,精準施策,共同打通從「不能用」到「可以用」再到「用得好」之間的「堵點」,補上「斷點」,帶動產業鏈固鏈、補鏈、強鏈。

著眼長遠,穩步推進,政府和市場共同發揮作用

新基建按下「快進鍵」,掀起了新一輪投資熱潮。中國科學院 科技 戰略咨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峰表示,新基建熱潮下更應著眼長遠,不宜僅局限於熱點領域,而忽視其他基礎性、戰略性領域。要堅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以新帶舊的原則,支撐經濟 社會 數字化轉型和新舊動能轉換。

「新基建的建設過程中,應避免各自為政、盲目投資、重復建設。要根據經濟 社會 發展情況和市場需求適度超前部署,穩步推進,防止一哄而上,要統籌考慮區域和行業布局。」陸峰說。

潘教峰認為,對於公益性強、投資回報低、周期長的新基建領域,應以政府為主體發揮作用,統籌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資,避免重復建設;對於有良好投資回報的新基建領域,如5G、大數據中心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以市場為主體發揮作用,政府主要提供合理的制度和治理方案。同時要由市場來引導新基建發展方向,保護 社會 投資獲得合理回報。

陸峰建議,政府一方面要利用智慧城市、數字政府、智能工業等發展契機,積極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提供試驗應用場景,另一方面則要通過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手段,引導 社會 加大新型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和應用。

平安智慧城市聯席總經理胡瑋表示,新基建是一個技術迭代升級較快、商業模式創新活躍、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領域,這些特徵決定了新基建與傳統基建不同。不僅需要國家層面的財政投資,也需要充分引入 社會 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政府應從政策層面加強引導和支持,給予 社會 資本更多投資信心。

「在政府引導下,有能力的 科技 企業不應只停留在點狀的應用,需要向下搭建好技術基礎層,往上做好應用解決方案,讓人工智慧等新基建和其他技術相融合,打造有利於產業化的生態環境。」依圖醫療研發負責人方驄說。

郭凱天認為,在推動新基建發展的過程中,企業作為創新主體,肩負建設施工與技術賦能的雙重使命。騰訊近年來加大對5G研究、大數據、區塊鏈等各項服務的建設與應用,在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與創新基礎設施等方面已有實踐,與三一重工、富士康、中國商飛等多家製造業龍頭企業在雲計算基礎上進行了合作共建。

「新基建在政府引導下,發揮互聯網 科技 企業在內的民營企業積極性,鼓勵其積極參與傳統基礎設施升級改造與技術創新,將更有利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目標。」郭凱天說。《 人民日報 》( 2020年06月15日 19 版)

9. 麥客存儲-為何大力發展新基建新基建能帶來什麼

大力發展新基建的原因

可推動數字化經濟發展

新基建包含5G、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等為代表的新型數字化基礎設施。加快新基建進度,也是疫情恢復以來加快經濟建設喚醒新數字化的重要舉措。加速其發展,也會間接帶動就業、智能互聯、企業發展、公共配套等資源的投入,推動經濟發展及科學技術發展的步伐。

順應社會的發展需求

完善科技創新,發展智慧城市是當下社會發展的時代需求,目前我國已進入迭代5G網路、人工智慧應用、新能源車及電樁、高速鐵路城際交通等基礎設施的推進,磨如這對於經濟社會發展會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基建能帶來什麼?

新基建瞄準了新一代信息技術,5G、雲計算、人工智慧、新能源等前沿科技,對於我們未來生活的影響很大,當下進一步加速新基建的發展,不僅可以帶動我國信息數字化能力的改善必將帶來原有行業的產業升級,還能進而改變我們生活的城市。

就新基建中的大數據領域而言,當下除雲計算之外,5G、產業互聯網、人工智慧等新興領域的一日千里敏激,對於數據存儲、處理、交互的需求也變日益增加,而加速新基建進程,也是推動大數據領域中的數據中心,它它可以讓新興產業的未來發瞎拿啟展將依賴於數據資源,有助於促進行業轉型和實現企業上雲。
在科技引領未來,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萬物互聯時代,麥客存儲會繼續以「為數據安個家」的使命,為智慧城市建設賦能,助力新基建,促進實現資源共享與調度,為加速社會發展奠定基石。

10. 什麼是工業新基建 工業新基建介紹

1、「工業新基建」本質上是信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根據各類媒體報道,目前「工業新基建」主要包括七改姿大領域: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核賣絕。

2、不過新基建並配帆非是新提出的概念,早在2018年國家就曾明確了5G、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定位。

3、舊基建就是人們通常理解的修橋鋪路蓋房子,具體包括鐵路、公路、橋梁、水利工程等大建築。舊基建主要在於托底經濟保障就業。

4、5G 作為移動通信領域的重大變革點,是當前 「新基建」 的領銜領域,此前 5G 也已經被高層定調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不管是從未來承接的產業規模,還是對新興產業所起的技術作用來看,5G 都是最值得期待的。

閱讀全文

與新基建如何深耕工業互聯網價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馬745節溫器在什麼位置 瀏覽:358
奧迪a1中控怎麼調成中文 瀏覽:875
寶馬車是哪個國家生產的好 瀏覽:524
奧迪a7賣多少萬 瀏覽:758
松江市工業區怎麼樣 瀏覽:201
人和到唐閣工業廣場怎麼去 瀏覽:432
汽車弗利氧多久加一次 瀏覽:731
發酵工業為什麼是朝陽產業 瀏覽:627
汽車怎麼閃燈不被罵 瀏覽:576
如何換汽車標牌 瀏覽:594
抵押奧迪派克峰q7多少錢一輛 瀏覽:132
汽車工程專業考研考哪些 瀏覽:44
常熟汽車噴漆有哪些地方 瀏覽:808
十年寶馬x6二手可賣多少錢 瀏覽:32
賓士e級裝大柏林之聲多少錢 瀏覽:536
長安二代汽車空調加多少冷凍油 瀏覽:111
奧迪康助聽器和海之聲哪個好 瀏覽:243
汽車一般開多久問題就多了 瀏覽:971
沈陽市沈北工業園是哪個街道 瀏覽:418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怎麼分宿舍 瀏覽: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