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如何看待工業製造

如何看待工業製造

發布時間:2023-05-01 04:37:14

A. 工業和製造業有什麼不同

工業和製造業有3點不同:

一、兩者的概述不同:

1、工業的概述:主要是指原料採集與產品加工製造的產業或工程。工業是社會分工發展的產物,經過手工業、機器大工業、現代工業幾個發展階段。

2、製造業的概述:指機械工業時代對製造資源(物料、能源、設備、工具、資金、技術、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場要求,通過製造過程,轉化為可供人們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業品與生活消費產品的行業。

二、兩者的發展階段不同:

1、工業的發展階段:手工業、機器大工業、現代工業。

2、製造業的發展階段:只是工業發展中的一個階段。

三、兩者的分類不同:

1、工業的分類:工業是第二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分為輕工業和重工業兩大類。

2、製造業的分類:根據在生產中使用的物質形態,製造業可劃分為離散製造業和流程製造業。

B. 作為機械製造類專業的高職學生,你是如何看待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問題呢

工業發展是無可避免環境污染。但發展工業是為了經濟發展、社會需要,所以為了降低工業污染,只有提高科學、科技含量才能更好地保護環境是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並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做好綜合的治理,以創造出適合於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
保護環境其內容主要有:
(1)防治由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包括防治工業生產排放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放射性物質以及產生的雜訊、振動、惡臭和電磁微波輻射,交通運輸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液體、雜訊,海上船舶運輸排出的污染物,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學品,城鎮生活排放的煙塵、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建設和開發活動引起的環境破壞,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公路干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污染和影響。
(3)保護有特殊價值的自然環境,包括對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特殊的自然發展史遺跡、地質現象、地貌景觀等提供有效的保護。 另外,城鄉規劃,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樹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長和分布、合理配置生產力等,也都屬於環境保護的內容。環境保護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動和主要任務之一。我國則把環境保護宣布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並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以保證這一基本國策的貫徹執行。
(4)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近年來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
我國的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污染物排放量還相當大,遠遠高於環境的自凈力;工業污染治理任務仍相當繁重,有些經過治理的地方又出現反復,城鎮生活污染比重明顯增加;不少地區農業水質,土質污染日漸突出,有些地方的農副產品有害殘留物超標,影響人體健康和產品出口;部分地區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劇,等等。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仍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嚴峻的環境形勢迫使我們必須做出選擇:是持續發展還是自我毀滅。毫無疑問,我們應當刻不容緩地採取有效措施,防治環境污染與破壞。否則,日益惡化的環境將使我們在其他領域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黯然失色。因此,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我們在保持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同時,必須把環境保護放在突出的位置。我們應該認識到:保護和改善環境也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
我們應該保護環境,否則人類會加速滅亡!

C. 你怎麼看待工業化工作

工業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階段,它為人類創造了更多的財富和物質生活條件。因此,我們應該積極看待工業化工作的重要性,並且在推動工業化的過程中合理地處理好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各種問題。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待工業化工作:

1. 經濟效益:工業化能夠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提高國民經濟水平,增加國家財富。這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

2. 環境保護:工業化對環境污染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可以採取各種措施來降低其負面影響,例如開展環保科技研究和推廣先進的環保設好配備等。

3. 社會責任:企業應該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為當地社區提供就業機會、繳納稅收、支持慈善事業等,同時也需要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確保安全生產和員工權益。

總之,工業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需要綜合山吵考慮各種因素,採取合適的措施來推逗襪侍進工業化的發展,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D. 製造業的重要性

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這為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力指明了方向和路徑。應當看到,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振興實體經濟必須做大做強製造業。

我國已經步入工業化後期,正處於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新工業革命催生了大量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為我國產業從中低端走向中高端奠定了技術經濟基礎、明確了發展方向,為我國科學制定產業發展戰略、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掌握發展主動權提供了重要機遇。

與前兩次工業革命發生時我國積貧積弱的情況不同,現在我國綜合國力已居世界前列,已經形成了完備的產業體系和厚實的製造基礎,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和名副其實的工業大國,具備了抓住這次工業革命機遇的產業基礎條件。

同時,我國具有規模超大、需求多樣的國內市場,可以為新工業革命提供強大的市場需求動力。

新工業革命對我國製造業的挑戰:

一方面,人工智慧、機器人等智能化應用,會進一步降低勞動成本在製造業總投入中的比例,從而加速弱化我國的要素低成本優勢;

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利用其在新工業革命中的先發優勢,不斷強化其全球競爭優勢和價值鏈高端位置,我國如果不能快速趕上,同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就會進一步拉大,還可能形成對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抑制和對原有產業趕超路徑的封堵,不利於我國製造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網-人民日報:中國製造業有能力創造新輝煌

E. 如何看待工業時代的歷史潮流

工業時代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其歷史潮流影響深遠。以下是我的看法:

1. 工業革命改變了人類社會的面貌。在工業時代,人類經歷了從手工製造到機器生產的巨大轉變。這一轉變改變了社會的生產方式、經濟結構、生活方式等方面,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2. 工業時代加速了全球化進程。工業革命帶來的機器生產和新技術,使得皮塵貿易和交通變得更加便捷。工業時代還加速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使得國際貿易、跨國投資等成為可能。這一時期的全球化,對世界歷史液握纖產生了深遠影響。

3. 工業時代加劇了環境問題。隨著工業的發展,大量的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導致了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破壞。這一問題至今仍然存在,成為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

4. 工業時代推動了科技的進步。隨著工業的發展,許多新技術和發明不斷涌現,例如蒸汽機、電力、化學工業、航空等。這些技術的進步,推動了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人類生活鬧仿更加便利和舒適。

總之,工業時代是人類歷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時期,它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工業時代的歷史潮流既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也帶來了許多挑戰和問題,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和應對。

F. 工業對國家來說非常重要,製造業對國家究竟有著什麼作用

一般把製造業稱為實體經濟,把互聯網、金融業等服務業稱為虛擬經濟。確實,製造業涉及的「物」要比服務業多得多。和製造業相比,服務業都是「輕資產」的。互聯網公司雖然市值驚人,但固定資產卻不重要。銀行也差不多,有一些辦公設備,但相比銀行的資產總額,這些固定資產並不重要。儲蓄銀行還有一些遍布各地的房產,如果是投資銀行,可能一座小樓足矣。

更進一步說,製造業所高度依賴的社會軟硬體環境,是國家治理的產物。國家治理能力是一個綜合指標,並不能用稅收高低、軍事實力強弱來簡單衡量。國家治理能力強,會在方方面面表現出來——內外部安全條件更好、社會治安更好、基礎設施更完善、政治制度更合理、國內市場更發達、稅收水平更適當等等。

G. 如何看待中國的製造業大國地位

中國很長時間被看做世界生產據點。但這種製造業大國的地位開始質悔歲疑。拿中國螞鄭和日本來說。
中國工業生產之所以取得飛躍性發展的背景了。那是因為:在這個國民所得連續上升,人口佔全人類1/5的巨大市場上,日本歐美企業群紛紛以獲得市場為目標而展開本地生產;另外還有當地勞動工資很廉價這個原因。誠然,假定勞動者的質量沒有什麼差別,那麼,在組裝同樣產品的時候,看起來人工費便宜的一方是有利的。現在在日本,從大人到小孩子都很熱衷去購買附帶贈送玩具的碧物睜食品,即所謂"食玩",而如果不是中國製造,是不可能拿來隨著食品來隨便贈送的。這些東西在細部上漆的工程等無論如何也需要人手來進行,這要在日本來製造,人工成本太高,那就不劃算了。同樣,在需要縫紉的纖維加工業,在日本進行製造也將是成本非常高的。所以,如果沒有中國這個生產據點,優衣庫(UNIKULO)公司那樣的飛躍發展是完全難以想像的。到現在,在日本的超市中銷售的大眾服裝,幾乎都是中國製造的。
外國資本利用中國廉價勞動力生產低技術產品賺去高額利潤的本質。中國的生產力的確是上來了,但是更多的是為國外市場的中低端消費品市場提供價廉物美的大量消費品。我們有的是人口,從不會缺乏勞動力,在競爭原理的支配下,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很難上升,社會總消費能量也有限,物價也就很不容易走高,這樣,為各國資本提供了一個難得的理想生產基地,而當這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將已經成為負擔的高成本生產體系轉移到中國來後,由於有了中國這個安穩的後勤基地,保證了其社會經濟體系基礎部分的相對穩定,轉移了通貨膨脹的危機,它們便可以放心而輕松地走向更高級的消費社會,去強化自己已經領先不少的發展優勢。所以,有學者曾經指出中國成為"世界的工廠",實際上可以說我們在替全世界打工。資本的本質從來就不是善意,只是獲取最大限度的利潤,瘋狂地,有時候甚至是血腥地。我們對於數以千萬計的農村青年能夠進入合資企業打工,能夠走進城市改變身份,並加入新興的消費大軍而感到社會的迅速進步,但是,卻不能忘記了他們全部都處於資本主義的殘酷剝削之中。也許為了實現中國的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理想,伴隨改革開放而帶來的這樣的代價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占據中國社會基層的最重要部分的他們生活環境的部分改善,或者中國人均收入超過1000美元,未必就簡單意味著中國國力已經真正強盛了。
日本企業進入中國的目的,是為了確保通向擁有13億人口的巨大市場的通路,也是為了尋求僅相當於日本的1/10甚至1/20的廉價勞動力。在中國市場上能銷售日本產品當然很不錯,為此在當地設置生產設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在美國,日本的汽車依然很熱銷,大家知道嗎,在美國行走的日本車中70%都是在當地生產的。過去在日美之間的貿易摩擦中,進口的日本車曾經是被攻擊的對象,可是,如果是在本地生產的汽車,誰也沒法來說三道四。首先,美國和日本汽車的使用環境不一樣,與其在日本製造好運到美國去,肯定不如在當地一邊傾聽用戶的需求一邊生產更好。關於日本企業投資中國,日本的一些有識之士經常強調的是後者的廉價勞動力。這就是所謂在中國可以很廉價地進行製造,所以日本的製造業遲早將全部被中國吞沒的論調。

可是,廉價的人工費並不是製造業全部的成本。像服務行業那樣依賴人手部分很大的工作,人工費要佔據相當的比例,可是在製造業中,卻不能說全都如此。

用手工製作的產品,比如手制的陶瓷器和雕刻等,製作成本幾乎都是人工費,而材料和設備幾乎沒有什麼費用發生。在這樣的場合,如果人工費便宜,產品的價格就可以壓得很低。同樣,縫紉業所需要的衣服布料和簡單的組裝可以製造的電視機和計算機等,也是人工費的廉價可以決定勝負。塑料產品等也是如此,只要搞好設備,下面就只是製造了。這就是說,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製作出的同樣產品等領域,因此,人工費的廉價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在日本,作為普及型產品的電視和錄像機等幾乎都沒有生產了。這是因為讓日本工人來進行製作,價格立刻就會上去。那麼,原來從事這些產品生產的日本工人是否就失業了呢?那是不會的。他們現在正在更加高層次的產品生產線上工作呢,他們在製造者大畫面等離子電視,以及硬碟內藏的DVD錄像機。這些產品市場價格很高,而人工費占據的比例則相對較低,這是因為其中使用的元器件都是一些價格很高的東西。在高科技化很發達的日本的工廠,一般現場操作人員都很少。由於引進了機器人和自動化機械,需要用人手的程序被降低到了最小限度。製造業到了這樣的程度,人工費廉價與否,已經根本不再是什麼問題了。
在象徵中國的詞語中,有一個叫做"人海戰術"的,其意思是說依靠人的數量來決定勝負。通過一氣投入在日本難以想像的巨大人數去解決問題,這在土木建設工程以及災害救援等方面,肯定將發揮巨大威力。可是,在製造業上,卻並非人多就可以幹得很好的。製作剪紙或者是搗毀空的汽水罐等,也許人多還可以和機械爭一雌雄,而在用高度技術製造精密產品時,人再多也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仔細觀察一下被中國生產的產品充斥著的市場,我們可以知道主要有服裝,塑料產品,普及型的家電產品等。在裡面沒有熱心消費者用羨慕眼光注視著的高級產品。這樣的產品,只要是經受過一些簡單訓練的工人,誰都可以生產出來。所以,人工費便宜的中國才控制了這部分的市場。也有人會說,家電產品難道不是高科技產品嗎?不是,現在的家電產品,包括計算機和電話機等,都屬於單純零部件組裝的組裝產業。它和服裝和塑料產品一樣,只要對工人進行一定程度的訓練,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製造。中國製造的產品都集中在普及型產品領域中。所謂普及型產品,價格的便宜是競爭力的關鍵,所以,使用的元器件也很便宜。因此,與產品相關的勞動力成本,將反映到最終的產品價格上。據說中國製造的錄像機和傳真機成為了世界第一,可是最高級的錄像機和高級辦公室復合文檔處理機,卻沒有見到過中國製造的。也許要看到這一天還有待於時日吧。

目前,在日本出口產品中占據主要地位的,不是消費產品,而是所謂資本財型產品。在日本出口產品中,汽車等消費產品占據的比例僅為20%,剩下的都是元器件,原材料以及生產設備等。這樣的變化也就是最近20年左右出現的,可是日本的媒介對於如此重要的問題卻不去報道。他們總去寫一些中國和韓國生產的錄像機驅逐著日本產品等文章。其實,錄像機等早已經不是日本製造業的主戰場了,對於日本不應該再去製造的產品,今後由誰去製造,已經沒有任何關系了。

那麼,日本製造的資本財型產品,會不會遭遇到中國的追趕呢?回答的否定的,可以說在這個領域中,日本在世界上也是獨領風騷的。比如,在中國生產的錄像機和傳真機,其主要零部件和生產設備幾乎都是日本製造的。而且,在那些零部件中,有不少是日本的中小企業在世界上獨占整個份額的。用於生產的設備也是高科技的結晶,這些因素,構成了中國的製造業越是向前發展,日本就越有錢賺的一種機制。這樣一些產品幾乎都是在日本國內製造的,這就是由於作為製造業的生產環境日本國內最為適合的原因。零部件不會多餘,生產設備單價也很高,所以即便出點運輸成本,也應當不成什麼問題。現在,日本的製造業已經沒有依靠價格來進行競爭的必要了。因為日本可以向世界各地的製造基地銷售只有日本才有的,只在日本生產的產品。看到這一切,我們可以知道,中國的迅速騰飛將不會構成對日本的威脅。
在今天,開放的中國對世界資本的魅力,最大一個還是廉價的勞動力。在我們中間,有不少人對於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低廉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之一津津樂道,覺得因此全世界的資本主義都對中國俯首稱臣了。其實,如果按照馬克思主義經濟論來說,這本是一個很值得悲哀的事情。因為,勞動力的廉價吸引資本的到來,其實只能證明這里存在著資本主義剝削的殘酷,並非是一個值得驕傲的事情。中國巨大的廉價勞動力市場,在高科技突飛猛進的今天,分流了那些發達國家科技含量很低的加工組裝產業的壓力,也方便了它們調整產業結構和保持領先,幫助了資本向更加高端更加精尖的領域的集中。外國資本憑借自己的經濟和科技上的領先優勢,最廉價地役使幾乎是無窮無盡的中國勞動力,生產出各種產品出口到全世界各個國家,賺取了難以想像的巨大利潤。廣大來自農村的中國民工也許因此走出了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走進了接近城市人的生活,得到了比當農民要高出很多的收入,但是,他們始終改變不了自己被外國資本殘酷剝削的命運。

日本人把那些枯燥重復和簡單組裝的產品拿到中國來生產,自己的工人們則去從事更高水平的,科技含量更多的產品的生產。中國成為世界的白色家電和黑色家電的生產基地,許多國人天真地陶醉在那些在全球占壓倒比例的產品生產數量上,甚至錯覺地認為,通過這些產品的生產中國就左右了世界市場,其實,這是對世界資本主義的本性缺乏理解的表現。在依靠高科技產品進行全球化競爭的時代,通過智能的發揮來提高生產性是走向發達的標志,而成熟產品的組裝作業和大量生產,對一個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包袱,因此,它們需要也必然要尋找轉移這樣的包袱的地方,而既能夠轉移這樣的包袱產業,又能夠讓它繼續產生利潤,到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投資建廠就成了不可避免的選擇。日本在中國投資生產的都是日本人自己不做的東西,這些部分轉移到中國來,日本的工人們就可以騰出手來從事科技含量領先而附加價值更高的產品,這樣從製造業水平來說,他們整體就始終保持著先行一步的優勢。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根本不擔心中國由於廉價勞動力帶來的產量上的壓倒,他們安心於質量上的領先和技術上的超前。在國際上,根據市場經濟的原理,人們說這樣的資本和大量生產流向勞動力廉價的國家屬於產業分工,水平合作,說到底這純粹是騙人的鬼話。依靠高智能高科技開發生產更前端的產品,然後不斷把隨著時間推移而成熟並走向過時的產品拋向發展中國家,基本上是一種"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結構,依然是資本主義體系剝削本質的罪惡之體現。
這樣想起來,不管一個公司能夠製造多麼多的產品,只要被別的公司控制著源頭,那麼這公司就無法成為領軍企業。就比如不管台灣的計算機企業再怎麼表現出色,只要CPU和OS是美國製造的,那麼,在計算機領域君臨天下的就是美國企業。製造業今天迎來了全球化的時代,許多主力企業都在全世界各地進行生產,使用的零部件也是從世界各地發送來的。這樣一來,人們再去議論是國產品還是進口貨,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實際上,本田汽車公司等在北美地區或者泰國生產的汽車被進口到日本銷售,可是用戶大多數都沒有什麼開著進口車的意識。然而在進口車統計的時候,這些車輛是被計算在那些歐美進口車輛一起的。在中國的工廠中,使用日本的技術和製造裝置生產出來的產品也沒有什麼很大的區別,而最主要的在於:產品技術原來是誰的,提供製造知識的是什麼地方。
中國應有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創造。

H. 為什麼工業製造業普遍不景氣

這個應該是很多方面的原因,以前中國的製造業是很牛的,中國的產品銷售的世界各地。但隨著中國製造業成本的不斷上升,許多企業倒閉或外遷。中國製造業成本上升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土地成本,稅收和工人成本。當然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中國的製造業都是比較低端的製造業,議價能力不足。馬雲不是說過嗎:「不是製造業不行了,是你的製造業不行了」。製造業要想賺錢必須加大科研投入和提升創新能力,讓自己的商品更有競爭力,當然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就很不容易。創新能力,科研能力,需要從小培養,由此可以看出提升製造業實力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I. 如何看待中國製造現象

這是個非常好的提問,有利於我國的實體經濟建設和發展。我就中國製造的發展背景、現狀、發展說說我的觀點。

中國製造的發展背景,有利於發現我們的優勢、機遇、缺陷,所以要說一說。西方發達國家的資本主義制度已經非常成熟,表現在過去我們說的剝削與被剝削的矛盾、和文明的發展,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市場競爭與人力成本、社會福利等已經成為利潤的主要障礙,使得普通的製造業產品,在沒有技術門檻的時候,市場競爭力主要來自價格,這就導致普通產品,只好尋求更低廉的成本市場為其提供產品。另外象日本,他的製造業矛盾是,有訂單、沒有地方、沒有工人,所以他也看中了中國,在我國成為世界工廠的早期,許多磨具技術(製造業的基礎)就是從他們引入的。所以我國的製造業發展背景的外部因素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在競爭的壓力下,尋求低成本的生產市場。而內部因素是,我國剛剛改革開放,相比東亞國家我國人民勤勞、智慧 ,有一定的工業基礎,與非洲、西亞、南美相比,我國工業基礎、原材料、政治穩定性上有優勢,所以整體世界製造基地,無疑落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我們的缺陷是,在改革開放之初,基本上工業的基礎和工業管理水平是民族資本主義的和蘇聯模式的底子,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改革過程中,整體的市場秩序、管理水平都只有十幾年的水平,底子非常薄,所以我們只有人力成本的優勢,設備折舊的優勢。

我國製造業的現狀,可以說是「立足未穩」;隨著近十幾年二十幾年的發展,國際上有了一定的認同,水平局部有了發展,具體說就是成本低的優勢得到認可,局部有些產品的質量得到世界的一般認可,從我們發展的底子看這就說明我們有進步,畢竟世界上已經認可中國是世界工廠了;但是差距是十分明顯的,製造工藝、製造質量、產品設計、材料水平、製造管理技術,差距十分巨大,畢竟發達國家發展了四五十年了,但是這種差距恰恰是我們的發展動力,畢竟他們(西方)已經走過了,我們有很具體的管理和技術目標,這些國家也都有現成的理論體系,也就是我們有老師,現在就看我們這些學生如何消化和吸收這些知識,把他們變成我們的生產力了。

我國製造業的發展,我認為,我國政府在提出創新產品,這個提法是正確的如果從發展的動力因素看,但是從真正走向製造強國,還是要修煉內功,猶如創新是打天下的,管理是保天下的;所以國外的產品設計、製造工藝、質量控制這些都已經完成了,他們競爭的是產品性能、營銷模式,所以我們可以創新一時,但是最終是被別人佔有。從國際製造業競爭歷史上看,管理的競爭是根本,創新只是一時之快。所以我國製造業還要扎扎實實的從製造管理、製造工藝、製造質量、製造設計入手,提高管理和技術水平,才能結合我們的地緣優勢、時代給我們的機遇,實現真正的騰飛。希望可以幫到你。

J. 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看待工業化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兩步走」戰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現代化具有豐富的內涵,包括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科技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等多個方面。工業是國民經濟中規模最大、創新最活躍的物質生產部門,工業現代化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中具有支撐和保障作用。綜合來看,工業現代化既遵循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又體現國家間的差異性;既具有時代性特徵,又是一個動態的、持續推進的歷史進程。對此,我們需要全面理解、綜合把握。

工業現代化具有規律性。各國工業發展都會經歷規模從小到大、水平從低到高的過程。工業現代化是工業發展的高級階段。綜合世界各國工業化經驗來看,工業現代化是指一國工業在技術水平、生產效率、國際競爭力、分工地位等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具有全球價值鏈掌控力、產業鏈安全得到充分保障的狀態。實現工業現代化,需要有一批具有活力的微觀主體作支撐。對我國而言,這些具有活力的微觀主體具體包括,由國家實驗室體系、大學和科研機構、企業研發力量等構成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由全球領先的行業龍頭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構成的企業群體,由企業家、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工人等構成的人才隊伍。

工業現代化具有差異性。對於各個國家而言,雖然工業現代化的外在表現特徵大致相同,但由於各國在資源稟賦、經濟體制、產業沿革等方面存在差異,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及其內部結構、產業政策、企業主體等方面會存在很大不同,工業現代化在各個國家的內在表現也會不同。我國擁有齊全的產業門類、完整的產業鏈條和完善的產業配套,推進工業現代化需要保持這一優勢,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強化前沿科技創新,加快提升工業技術水平,為推進工業現代化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工業現代化具有時代性。當代工業發展的突出特點是數字化和綠色化。要看到,各個時代具有不同的技術條件、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工業現代化也會帶上它所處時代的烙印。當前,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的突破、成熟,數字化智能化成為工業發展的方向,推動工業部門的生產要素、生產方式、組織結構、生產流程、產品形態等發生全方位的深刻變革。還要看到,綠色低碳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綠色是現代工業的底色,這對工業生產過程中所需的原材料以及生產工藝、最終產品、環境影響、回收循環等提出更高的標准。工業部門必須大力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深入實施綠色製造,提升綠色低碳技術、綠色產品、服務供給能力,從而更好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提供支撐。

工業現代化具有動態性。工業現代化是一個持續推進的過程。科技創新永不停息,不斷催生新產品、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並會推動既有產業發生變革,給工業現代化注入新的內容。隨著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在升級,對工業現代化也提出新的要求。此外,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不斷變化,要求一個國家參與全球分工合作的水平、模式作出相應調整,工業現代化也將具有新的內涵。

總的來看,我國推進工業現代化,需要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充分發揮我國體制機制、市場規模、產業基礎等方面的優勢,堅持新發展理念,強化創新驅動,全面提升我國工業技術、生產效率、數字化綠色化水平和全球分工地位。在這一過程中,既要補短板,縮小我國在產業鏈關鍵環節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技術差距,提高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又要大力推進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增強國際競爭力,還要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搶佔新興產業發展新機,不斷提升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閱讀全文

與如何看待工業製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動擋汽車如何能查出調表 瀏覽:185
牡丹區有哪些工業區 瀏覽:915
寶馬新車還能開多久 瀏覽:284
計算機天津理工河北工業哪個好 瀏覽:567
賓士a35車怎麼樣 瀏覽:564
太石工業區有多少工廠 瀏覽:37
汽車開多久換一次空調濾芯 瀏覽:538
聯合國哪個國家工業好 瀏覽:476
汽車年檢後多久拿到牌照 瀏覽:585
自動擋汽車上坡怎麼起步 瀏覽:883
寶駿汽車還能堅持多久 瀏覽:730
美系汽車品牌有哪些 瀏覽:15
五萬平供暖面積要用多少工業鹽 瀏覽:951
老a7奧迪二手多少錢 瀏覽:93
寶馬3系螺絲怎麼拆 瀏覽:954
民國工業設備靠什麼驅動 瀏覽:101
在工業南路坐什麼車到商河 瀏覽:425
四川眉山哪裡工業區最好 瀏覽:570
東莞哪個工業區發展好 瀏覽:137
賓士後腳剎怎麼裝 瀏覽: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