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看待壟斷組織這種生產方式
從自由競爭中成長起來的壟斷並未消除競爭,而是凌駕於自由競爭之上與之並存。在壟斷統治下,不但自由競爭在一定范圍內即在各非壟斷企業之間仍然存在,而且壟斷本身還必然產生出新的更為激烈的競爭。無論在各壟斷組織之間,壟斷組織內部各參加者之間,以及壟斷組織同非壟斷企業之間,都存在著尖銳復雜的競爭。在壟斷組織內部,參加卡特爾、辛迪加的資本家為了爭奪有利的銷售市場,佔有更大的產銷份額,必然引起競爭;參加托拉斯、康采恩的資本家為了爭奪對壟斷組織的控制權,同樣要展開激烈的競爭。各個壟斷組織之間,彼此為了鞏固自己的經濟地位,爭奪銷售市場、原料來源和投資場所,也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同時,壟斷組織總想控制、排擠和扼殺局外企業,局外企業為了自己的生存,也要同壟斷組織斗爭,它們相互之間當然還存在著自由競爭的關系。壟斷組織只有不斷地投入到競爭中去並取得勝利,才能維持和加強自己的地位。反過來,競爭也繼續產生出新的壟斷組織,加強著壟斷資本的實力,擴大著壟斷統治的范圍。壟斷與各類競爭同時存在,因而產生許多特別尖銳、特別劇烈的矛盾、摩擦和沖突。
壟斷與競爭天生是一對矛盾,由於缺少競爭壓力和發展動力,加之缺乏有力的外部制約監督機制,壟斷性行業的服務質量往往難以令人滿意,經常會違背市場法則、侵犯消費者公平交易權和選擇權。這是一條規律,中國與外國都一樣。
價格壟斷拉高整個社會成本壟斷性行業所從事的一般都是與決大多數人、行業息息相關的公共事業,例如電信、郵政、自來水、電力、煤氣、鐵路、航空等等。因為這些行業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所以這些行業的服務價格的高低便關繫到整個社會的成本。這些行業的整體效率直接關繫到其他產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計劃經濟時代電信、鐵路等部門過去都屬於國家行政部門,而這些部門進入市場的時候,本身卻仍具有壟斷地位,一旦在市場中開始追求利潤,就會通過壟斷定價把大量消費者利益轉移到手中,使特權部門、特權公司拿到遠遠高於競爭市場價格的利潤。結果提高了整個社會的競爭成本。
以快遞行業為例,據業內人士透露,當前經過審批的私營速遞公司北京、上海和深圳都有幾十家,但地下「黑市」速遞公司的數量則在1000家以上。雖然按照國家《郵政法》的規定,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質的物品寄遞業務由國有郵政企業專營,但是許多速遞公司也在以各種形式參與這項服務,據統計,EMS目前最低的資費是23.3元,而私營速遞公司的最低資費不過10元左右。超額的利潤必然引來資金,哪怕公司的身份不太合法。據統計,從1995年起,EMS營業額的年增長率也有2%,但其市場份額卻在以每年4%的速度衰退。同一時期,四大國際速遞巨頭在中國的營業額增長卻保持在20%以上。盡管現時EMS在國內速遞市場仍是「老大哥」,但是它的市場份額已經由最高峰時的近97%,跌到當前的40%左右。
這種現象在壟斷行業是常見的,一方面,壟斷企業能通過壟斷獲得超額利潤,從而妨礙了效率的提高,妨礙了其擴大業務規模的積極性。另外通過行業壟斷阻止社會資金進入該行業,雖然總有資金為利潤引誘通過各種方式「違規」進入,但規模總是有限的。
投資不足、就業下降,消費相對疲軟是目前我國經濟運行之中的主要問題。有專家指出,造成中國現階段投資不足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一點就是很多高利潤的行業都是市場禁入的壟斷行業,這些行業中,壟斷導致低效,造成了這部分利潤反映不出真實的利潤狀況,成為極大的浪費,同時這也極大的挫傷了資本的投資熱情,這樣就造成所謂的「資本罷工」,強化了投資市場低迷。
B. 舉例說明高科技技術要素的壟斷優勢決定著各國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的實際地位
windows,不是最好的操作系統,但就是能壟斷電腦行業
C. 如何認識新經濟條件下的壟斷
長期以來,傳統經濟理論從其特定的研究邏輯出發,把競爭與效率相等同,而將壟斷視為低效率的代名詞,認為壟斷抑制了競爭,影響了資源的優化配置。亞當?斯密曾從三個方面論證了壟斷的低效率性:壟斷將導致產量的減少,從而導致福利的下降;資源將被用於獲取、維持和擴大壟斷,從而造成資源使用的浪費;壟斷在技術上是低效率的,給定相同的投入量,壟斷者的產出將少於競爭者的產出。
萊賓斯坦則從成本損失的角度,提出了非效率概念,即存在於壟斷企業內部的低效率的資源配置法則。事實上,並非一切競爭都是有效率的,典型的如分散競爭或過度競爭就是一種降低經濟效率的競爭形式。至於新古典經濟理論所推崇的完全競爭,也難以稱得上是高效率的。這是因為,其一,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中,性質相同的、為數眾多的買者之間和賣者之間以及買者與賣者之間,由於不存在直接的對抗性而不構成競爭之勢。既然完全競爭市場實際上是缺乏競爭的市場,因而也就不存在得自競爭的效率。就動態而言,完全競爭是不常見均衡時的靜態效率,同時也沒有一種機制將它轉變為動態效率。其二,完全競爭市場不能實現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不利於企業進行有效的技術創新。近些年來,經濟學者的研究表明,壟斷與競爭都是市場經濟運行的一種手段,壟斷是市場對競爭成功者的一種獎賞。因此,將壟斷一概稱之為低效率是武斷的。某些高度集中的市場,如計算機、電信和飛機製造業等正是最具有創新效率的。雖然壟斷被認為把價格維持在較高水平,但相對於其他行業,這些壟斷行業的價格卻是下降的,這說明消費者的利益從而社會福利並未受到損害。進人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網路化的迅速發展共同促進了新經濟形態的形成,並決定了新經濟條件下壟斷的現代特徵。
經濟全球化下的壟斷效應
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進程明顯加快,全球統一市場逐步形成,各國對全球市場份額的爭奪日趨激烈。各國企業為爭奪更大的國際市場份額,紛紛通過內部擴張、橫向並購、強強聯合等形式,迅速擴大企業規模,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以獲取市場壟斷地位。特別是第五次跨國並購浪潮,使世界市場上許多行業形成了寡頭壟斷市場結構。目前全球10大化學公司、10大半導體公司分別壟斷了各自行業90%以上的國際市場;l0大輪胎企業占據著世界輪胎市場8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航空製造業,自麥道被波音兼並後,全球只剩下波音和歐洲I空中客車兩大公司;在汽車領域,美國兩大汽車公司外加大眾、戴姆勒一克萊斯勒、豐田等少數廠商控制著全球90%以上的汽車生產與銷售;在鋼鐵領域,10~12家大企業控制著世界鋼產量的2/3;在計算機軟體業,僅微軟一家就擁有全球個人計算機操作系統軟體市場的90%、擁有運用軟體80%的市場份額。在經濟全球化推動下,各國的市場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國內市場國際化,各國企業所面臨的競爭市場擴大到全球范圍內,企業面臨的威脅不再局限於一個地區或一國市場范圍內,而是常常來自國外企業和全球市場,從而不得不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展開競爭。
經濟全球化下的國際分工體系呈現為一種由「產業內分工代替產業間分工一企業內分工代替企業間分工一產品內分工」的演變格局。在這樣一種國際分工格局下,企業的運行機制發生了重大變化,以核心能力為基礎的企業重構成為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的一條重要途徑。企業重構不再拘泥於傳統的企業邊界,主要通過收購、兼並、控股、分拆、外包、戰略聯盟等形式進行外部資源的整合。這是因為隨著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和外包的盛行,企業間業務的互聯度越來越高,傳統的縱向一體化運營越來越被橫向一體化、虛擬一體化運營所代替。因此,大型企業及企業集團在日益深化和細化的國際分工體系下,要求得生存與發展,必須以培育核心競爭力為基本目標,收縮業務范圍,集中力量壟斷其具有競爭優勢的關鍵環節,而將一些輔助性工作通過虛擬化交由合作者來完成。
在全球市場上的跨國競爭中,企業面對的競對手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能力上較之過去都大大增加了,而且技術進步和市場變化的加快,使得企業國際競爭能力的贏得已不再僅靠一體化經營的綜合規模,更多的是依賴某些特定環節的專業化規模和創新能力。現代企業競爭優勢的基礎已超出了單個企業自身的能力和資源范圍,而越來越多地依賴於企業與產業價值鏈上下各環節的有效整合,企業間的競爭已經演繹為企業所有人的產業價值鏈之間的競爭。企業在特定產品市場中能夠長期保持的競爭優勢,說到底是來源於企業在完整價值鏈上下某些特定戰略環節的壟斷。戰略環節是企業擁有壟斷優勢並能夠為企業帶來較高附加值的環節,是價值鏈上的制高點,抓住了價值鏈上的戰略環節就等於抓住了整個價值鏈。因此,在新經濟條件下企業應集中力量控制其戰略環節,而把不具有競爭優勢的一般環節分離出去。在PC市場上,IBM依靠其品牌歷史與技術開發實力集成的價值鏈滿足了那些注重品質要求的消費者,而戴爾公司則通過重新定義「服務」這一傳統價值活動的角色,把注意力集中於影響買方的更廣泛的價值活動,建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價值鏈,同樣贏得了消費者的廣泛贊譽。盡管IBM和戴爾公司分別在生產技術和營銷服務方面占據了壟斷地位,贏得了壟斷優勢,但它們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差異化的價值鏈也是相互競爭的,壟斷優勢同時成為它們的競爭優勢。
在全球化背景下許多公司在一個成熟的市場上參與競爭,最終能夠存活下來、起主導作用的只能有3~5家。這3~5家企業控制著本產業60~70%的市場份額,並且這種3~5家企業控制市場的格局不是靜態的,由於潛在競爭者的影響,這種格局將不斷被新進入企業所打破。目前全球各產業的「鏈主」已為各領域為數不多的3~5家超級跨國公司所佔有。可見,全球范圍內的分工與融合已使得全球市場結構的競爭效率在很大程度上被壟斷效率所取代。
經濟網路化下的壟斷效應
20世紀90年代以來,現代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網路的應用呈現出突飛猛進的勢頭,從而昭示了一種新型經濟形式一網路經濟的出現。與工業經濟相比,網路經濟條件下的壟斷特徵及其效應發生了很大變化。
邊際成本遞減與邊際收益遞增。網結經濟下,社會財富的增長主要來自生產和消費的統一過程或直接化過程,這是社會化了的直接經濟。對於採取迂迴生產方式的工業經濟來說,社會化成本就是還回的成本。邊際成本遞增反映了工業經濟的本質特徵:其價值創造和價值耗費都處在迂迴路徑上或者說社會化范圍內。超過一定限度,越過一定范圍,它所創造的邊際收益遞減,邊際成本遞增。對於網路經濟來說,企業生產的主要是信息技術產品,這類產品具有共享性、外溢性、擴散性等特徵,這使得信息技術產品存在特殊的成本結構。它們大多在前期研究中需要大量的開發投入,初始投入很高,而再生產成本即復製成本則很低。因此,信息技術產品的邊際成本隨著生產的進行不斷下降,從而其邊際收益遞增。
顯著的規模經濟性與規模影響的弱化並存。在工業經濟條件下,企業知名度與企業規模成正比,大企業以其雄厚的資金和廣泛的市場影響來提高知名度,反過來企業利用其較高的知名度使自己在市場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但電子商務使規模差距的競爭變得微不足道。中小企業可與大企業在較為公平的基礎上展開競爭。在網路這個載體上,企業可以不分大小,用大體相同的費用在網上發布電子公告,平等地利用網路提供的信息開展經營活動。網路經濟條件下企業組織結構日趨虛擬化,虛擬企業內部與外部的劃分不再明顯,逐漸趨向「無界」經濟。虛擬企業的功台邑和效果遠遠超過原來單獨企.業的機動性和競爭性,它不必像工業經濟下的企業那樣大而全。虛擬企業的競爭優勢不是取決於企業的大小,不是取決於某個企業的優勢,而是來源於各個相關企業多種不同的生產台邑力、功台邑特長整合在一起的台邑力,取決於能否將參與的企業有機地集成在一起。
市場壟斷與市場先入者的領先地位緊密相關。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市場競爭,強化了企業之間技術競爭的激烈程度,高技術產品的競爭表現為以制定技術和產業標准為主的游戲規則的競爭。這種游戲規則由先進入者制定,後來者只能被動跟隨。如果廠商控制的這項技術成為市場或產業的標准,從中可獲得巨大利潤和市場控制力。這樣,標准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控制了產業標准,也就確立了自己在市場中的壟斷地位,並在很大程度上操縱產業發展的方向,使潛在進人者在競爭中處於被動地位。微軟的操作系統成為PC產業的標准後利潤滾滾而來。19世紀80年代「接觸打字法」使,EN的QWER—TY鍵盤成為產業標准後,一直使,EN至今,成為電腦鍵盤的標准,而性能更優越的DSK卻受到冷落。因此對企言,誰首先掌握了為市場所接受的先進技術,誰就占據了在一定時期「贏家通吃」的市場壟斷地位。「贏家通吃」成為網路經濟中特有的一種壟斷形式。但網路時代的壟斷與工業經濟時代的壟斷還有一個很大不同,即壟斷企業不能長期壟斷市場,在新的動態競爭環境中,大企業的高市場份額是不穩定的,技術標準的改變和技術範式的轉換,必然導致企業市場地位的變化。這使得在位廠商常常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並使其市場壟斷行為大為收斂。
市場的壟斷與競爭呈現出相互強化的趨勢。工業經濟時代的市場壟斷主要是為獲取市場價格的支配地位,牟取高額壟斷利潤,其實現的前提在於企業生產規模和對潛在進入者的阻止,並且壟斷與競爭呈現為一種彼此交替的關系,即壟斷越強則競爭越弱,反之亦然。網路經濟條件下,企業壟斷主要由技術創新特徵所決定,技術競爭主要表現為技術的標准化或系統競爭。這樣,壟斷與競爭呈現出互相強化、相互推動的正向演進關系。由於信息市場的放度較高,只要新產品有一定的技術和質量優勢,就可以佔領整個市場。但這種壟斷並不意味著競爭的消失或減寫馬,市目反,它將進一步強化企業為取得在信息技術升級換代方面的優勢和獲得標准產品地位而進行的競爭。企業技術創新速度明顯加快,產品差別化特別是信息產品的差別化程度降低,加之金融風險投資機制的健全,以及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程度的減弱,弱化了企業在規模經濟、必要資本、產品差別化及政策等方面的市場進入壁壘。只要市場前景看好的先進信息技術,基本上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礙。
新經濟時代壟斷的創新效應
關於壟斷在創新方面的效率,熊彼特的創新理論最具解釋力。熊彼特認為,創新是一項不確定的活動,除非有足夠實力才敢承擔創新風險,則創新是無吸引力的,而處於壟斷地位的企業恰好為企業家提供了這種風險擔保。大企業所具有的資金和人力資源優勢,使其可以從事那些技術先進但開發風險大的創新項目。而且壟斷在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實力的同時也提供了動力,因為壟斷程度越高,企業的市場控制力越強,企業的新技術被其他企業搭便車的情況越不容易發生,壟斷企業因為技術創新所得致的超額利潤也就越持久。因此,居於壟斷地位的大企業往往會具有更持久的意願和更大的積極性,去不斷進行新技術的發明和開發。卡曼和施瓦茲則根據戰後經濟運行態勢指出,決定技術創新的三大因素是競爭程度、企業規模和壟斷勢力。企業規模的大小通過它與技術創新後所取得的市場份額的高相關度而決定著技術創新動力的強弱;壟斷勢力則使企業能對市場有所控制,從而影響著技術創新的持久性。加爾布雷斯和阿羅等也先後從競爭市場上小企業在研發投資上的不足、風險負擔重和規模經濟缺乏等方面反證了壟斷大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的較高效率。
新經濟時代,技術壟斷取代了規模壟斷,壟斷企業的創新動力日趨增強。首先,壟斷企業為避免在激烈的競爭中遭到替代和更大的損失,具有加強的創新動力。新經濟時代,壟斷地位優勢對壟斷企業而言至關重要。在競爭中壟斷企業一旦失去壟斷實力優勢,其由壟斷地位而形成的優勢就會加速瓦解。為避免這種厄運,壟斷企業將不得不率先進行創新。其次,為維持現有的壟斷地位和壟斷收益,壟斷企業具有加強的創新動力。新經濟條件下,以創新為基礎的產品更新換代成為壟斷企業實現收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徑。壟斷企業通過展開非合作博弈,並不斷創新產品來搶占末被佔領的市場以擴張自己的市場份額。市場份額的擴大有效地保證了對技術創新的投入,反過來進一步推動了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開展。第三,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特殊優勢,對壟斷企業形成潛在的競爭壓力,促使壟斷企業有加強的創新動力。據統計,在當今各國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中,幾乎所有的重大技術創新都源於壟斷性大企業。從投入方面看,在經合組織范圍內,全部工業研究開發的2/3左右是由那些雇員超過1萬人的大公司完成的。美、英、德、日等國的研究開發總支出的80~90%是由那些雇員超過1000人的公司完成的,62~90%是由那些雇員在5000人以上的公司完成的。美國最大的100家壟斷企業的研究與開發費用支出曾達到全部科研支出總額的82%。結論與政策建議傳統經濟理論將壟斷與競爭對立起來,認為只有競爭才能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增進社會福利、提高企業競爭力,而將壟斷等同於低效率,因而在政策上主張實行嚴格的反壟斷措施。我們正進入以全球化、網路化為主要內容的新經濟時代,需要對壟斷效應進行重新認識:現代壟斷(壟斷結構)推動而不是抑制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增進而不是損害消費者利益,促進而不是阻礙有效競爭,從推崇競爭範式向重視壟斷範式轉變是新經濟時代的必然要求。
消除競爭崇拜,正視壟斷的正效應,客觀上要求對我國的產業政策進行相應的調整。一是實施大企業大集團發展戰略。在新經濟條件下,只有大型企業才有實力參與國際競爭。我國產業當前的主要問題不是壟斷過度,而是市場集中度偏低,規模過小。因此我國的產業組織政策要側重於支持企業間的並購與重組,鼓勵企業在更大規模、更高層次上參與全球的壟斷生競爭。二是培育企業的核心優勢,強化價值鏈上的戰略環節。在全球—化市場上,一個企業要想跨越整條價值鏈做好每個環節是不可能的,企業必須培育特定的品牌、技術、服務以及整合這些資源的能力,強化價值鏈的戰略環節,建立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的核心競爭能力。三是政府要拓寬反壟斷政策的視野,要在全球范圍內尋求資源的合理配置,在參與國際競爭中展示本國企業的規模優勢,謀求實現國家戰略利益,而不再以著重保護本國消費者和其它生產者的利益為產業政策關注的重點。四是在新經濟時代,壟斷是要用創新來支撐的。我國企業要在深化、細化的國際分工體系中著力加強技術創新環節,將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水平作為提升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基本手段。
D. 壟斷的幾種組織形式
1.卡特爾。Cartel 它由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聯合組成。參加卡特爾的企業一方面為獲得壟斷利潤而在價格、銷售市場、生產規模和其他方面簽訂協議,另一方面又保持其在經濟活動中的獨立性。卡特爾一般有三種類型:一是規定銷售市場范圍的卡特爾;二是規定銷售價格的卡特爾;三是規定參加卡特爾的企業所生產的各種商品的生產限額。隨著跨國公司的出現和發展,資本主義各國的大壟斷組織之間建立起國際卡特爾,其影響和規模都比國內卡特爾要大得多。 代表公司:「OPEC」(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國際卡特爾的代表) 2.辛迪加。Syndicat 辛迪加是通過簽訂共同的供銷協議而形成的企業同盟。參加辛迪加的企業通過簽訂共同銷售商品和采購原材料的協議來協調價格,從而獲得壟斷利潤。所有參加辛迪加的企業,其商品銷售和原材料供應均由辛迪加統一運作。雖然參加辛迪加同盟的企業沒有了商業獨立性,但生產的獨立性依然保持。從法律上看,加盟辛迪加的企業仍然是一個獨立的經濟組織。 代表公司:東方辛迪加(以英商為主的國際財團)是辛迪加的代表。 3.托拉斯。Trust 托拉斯是由生產同類產品或相關產品的企業聯合組成的一種股份公司。參加托拉斯的企業不再是法人,由托拉斯對原企業實行產、供、銷、人、財、物的統一管理,原企業所有者成為托拉斯的股東,按股份的利潤。托拉斯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許多主要工業部門中占據統治地位,且對社會生活產生著極大影響。1882年,美孚石油公司成為美國第一個托拉斯組織。20世紀初,托拉斯在美國迅速發展,在主要工業部門起著支配作用,因此,美國曾被認為是典型的托拉斯國家。 代表公司:洛克菲勒財團控制的「俄亥俄州標准石油公司」(即「美孚」)是托拉斯的代表 4.康采恩。Konzern 康采恩是由工業、商業、運輸、金融、保險等不同經濟部門中的企業聯合組成的壟斷組織。參加康采恩的企業雖在形式上保持各自的獨立性,但實際上已被銀行或其中資本雄厚的大企業所控制。康采恩通常由一個母公司和若干個子公司所組成。母、子公司採用控股、參股的辦法,控制其他許多中小型企業,從而形成一個規模較大的康采恩集團。 康采恩是以實力最為雄厚的工業壟斷組織和大銀行為核心組建的。它的興起與發展,體現了金融資本和工業資本相結合的進程。代表公司:三井、三菱、住友、安田都是康采恩集團也被稱為財閥。 5混合聯合公司 Conglomentate 是大壟斷公司為了攫取高額壟斷利潤,把積累的資本投向其他部門,實行多樣化和異類化的產品生產和經營所進行的一種聯合。混合聯合公司主要有四個特徵:(1)所屬各企業之間除了在財務上具有聯系外,在生產、銷售上毫無聯系,即不形成統一的生產組織,只是財務上的聯合、資本的集中。(2)所屬各企業之間在經營上沒有長期穩定的主導企業或主導部門,經營企業或經營部門經常變更。(3)採用合並現成企業的方式進行擴張,並且合並來的企業的資產在全部資產中佔有很大的比重。(4)在組織管理上實行分權體制,即所經營的業務由分公司掌管,但分公司又必須接受混合聯合公司的直接領導和指揮。混合聯合公司是戰後壟斷資本積累規模過度膨脹的產物,是資本和生產高度集中的產物,也是資本主義國家干預經濟和科學技術革命發展的必然結果。
E. 英國的工業壟斷地位是怎樣形成的
由蒸汽革命引發的工業革命最先發生在英國,失去是因為第二次工業革命,柴油機取代蒸汽機,英國資本家不願為此付出代價,守著蒸汽機不放,美國等新興資本主義國家採用了新的機器,不可阻擋的導致了英國無可挽回的失去壟斷地位。
還是三年前學的,如有不周,還望海涵。
F. 恩格斯在《1845和1885年的英國》一文中指出:「英國享有了將近一百年的工業壟斷,現在無可挽回地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