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西方工業設計風格經歷了什麼

西方工業設計風格經歷了什麼

發布時間:2023-04-28 10:00:32

① 工業設計史問題

工業設計史
淺談工業設計的進程
介紹
工業設計是一門古老而年輕的學科。作為人類設計活動的延續和發展,它有悠久的歷史淵源;作為一門獨立完整的現代學科,它經歷了長期的醞釀階段,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開始確立。
第一個主題
工業設計產生的條件是批量生產的現代化大工業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其設計對象是以工業化方法批量生產的產品。通過形形色色的工業產品,工業設計對現代社會的人類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並構成了一種廣泛的物質文化,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二個主題
工業設計是商品經濟的產物,它具有刺激消費的作用。工業設計致使商品與使用者之間存在一種除單純使用功能外的新關系。這種消費刺激,成了現代社會經濟運轉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從而推動了社會的前進。
第三個主題1
研究工業設計發生和發展的歷史是一個極為復雜的課題。由於工業設計所具有的文化特徵,它的變化反映著時代的物質生產和科學技術的水平,也體現了一定的社會意識形態的狀況,並與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有密切關系。因此,為了說明工業設計歷史演化的特點,就必須研究工業設計發展的社會背景,並把握工業設計的真正動力與源泉。這樣做並不否認設計師工作的重要性,優秀的設計師正是將各種先決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條件,與個人的信念、天賦和技巧相結合,創造出富於個性的成功作品,從而推動工業設計的進步。
第三個主題2
在工業設計史中,繼承和變革這兩個孿生的主題一直在以不同的形式交替出現,並不時產生激烈的交鋒。由於工業設計與傳統設計文明的淵源關系,工業革命後,傳統的設計風格被作為某種特定文化的符號,不斷影響到工業設計。手工藝設計的一些基本原則也在工業設計中得到升華。為了較全面地了解工業設計史,有必要考察工業革命前的設計及其對現代工業設計的影響。
意義
人類設計活動的歷史大體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即設計的萌芽階段、手工藝設計階段和工業設計階段。設計的萌芽階段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原始人類製作石器時已有了明確的目的性和一定程度的標准化,人類的設計概念便由此萌發了。到了新石器時期,陶器的發明標志著人類開始了通過化學變化改變材料特性的創造性活動,也標志著人類手工藝設計階段的開端。而工業革命興起,人類開始用機械大批量地生產各種產品,設計活動便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工業設計階段。

意義2
工業革命後出現了機器生產、勞動分工和商業的發展,同時也促成了社會和文化的重大變化,這些對於此後的工業設計有著深刻影響。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製造商們一方面大量引進機器生產,以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另一方面又把設計作為迎合消費者趣味而得以擴大市場的重要手段。但製造商們並沒有對新的製造方式生產出來的產品進行重新思考,他們並不理解,機器實際上已經將一個全新的概念引入了設計問題。他們堅信產品的藝術性是某種可以從市場上買到,並運用到工業上去的東西,即把裝飾與設計等同起來,而不是將藝術與技術緊密結合,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為了滿足新興資產階級顯示其財富和社會地位的需要,許多家用產品往往藉助新古典主義或折衷主義的風格來附庸風雅並提高身價,不惜損害產品的使用功能。例如在1851年倫敦「水晶宮」國際工業博覽會上,大多數展品極盡裝飾之能事而近乎誇張。這種功能與形式的分離,缺乏整體設計的狀況,從反面激發了一些思想家,如英國的拉斯金和莫里斯等對設計進行探討,從而拉開了從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初設計改革浪潮的序幕。莫里斯身體力行,倡導了工藝美術運動,試圖建立一種新的設計標准來拯救設計的危機,提出了「美與技術結合」的原則,主張忠實於材料,反對過分裝飾。但是,由於時代的局限,他們把設計水準的下降歸於工業化本身,鼓吹回歸到中世紀手工藝產品對於質量的尊重,這顯然是違背歷史潮流的。

意義3
19世紀末一場名為「新藝術」的設計運動在歐洲興起,設計師力圖用從自然界中抽象出來的形式代替程式化的古典裝飾。盡管他們的設計仍是形式主義的,但畢竟打破了古典的傳統,為20世紀現代工業設計的興起開辟了道路。
1900年以來,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產品不斷涌現,傳統的概念、傳統的形式無法適應新的功能要求,而新的技術和材料則為實現新功能提供了可能性。與此同時,以頌揚機器及其產品、強調幾何構圖為特徵的未來主義、風格派和構成主義等現代藝術流派興起,機器美學作為一種時代風格也應運而生。在這種情況下,以柯布西埃、格羅披烏斯等人為代表的現代設計先驅開始努力探索新的設計道路,以適應現代社會對設計的要求。於是以主張功能第一、突出現代感和揚棄傳統式樣的現代設計便蓬勃發展起來,奠定了現代工業設計的基礎。1919年德國「包豪斯」成立,進一步從理論上、實踐上和教育體制上推動了工業設計的發展。

總結
綜上所述,工業設計可大致劃分為三個發展時期。第一個時期是自18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期,這是工業設計的醞釀和探索階段。在此期間,新舊設計思想開始交鋒,設計改革運動使傳統的手工藝設計逐步向工業設計過渡,並為現代工業設計的發展探索出道路。第二個時期是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這是現代工業設計形成與發展的時期。這一期間工業設計已有了系統的理論,並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傳播。第三個時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這一時期工業設計與工業生產和科學技術緊密結合,因而取得了重大成就。與此同時,西方工業設計思潮卻極為混亂,出現了眾多的設計流派,多元化的格局也在20世紀60年代後開始形成。

總結2
工業設計發展進程中較有影響的設計流派、組織及其主要活動地區、活動時間和代表人物如表0-1所列。

列表0-1
新古典主義歐美各國1760-1880
折衷主義歐美各國1820-1900
工藝美術運動英國1880-1910莫里斯,阿什比
新藝術運動歐洲各國1890-1910吉馬德,戈地
維也納分離派奧地利1897-1933霍夫曼
德意志製造聯盟德國1907-1934穆特休斯,貝倫斯
風格派荷蘭1917-1931里特維爾德
構成派前蘇聯1917-1928馬來維奇,塔特林
包豪斯學校德國1919-1933格羅披烏斯
藝術裝飾風格法國1925-1935
流線型風格美國1935-1945羅維,蓋茨
斯堪的納維亞風格斯堪的納維亞1930-1950阿爾托
現代主義歐美各國1920-1950米斯,柯布西埃
商業性設計美國1945-1960厄爾
有機現代主義美國,義大利,斯堪的納維亞1945-1960沙里寧,尼佐里
理性主義歐洲,美國,日本1960-
高技術風格歐洲,日本1960-1980
波普風格英國1960-1970
後現代主義歐美各國1965-文丘里,索特薩斯
解構主義歐美各國1980-蓋里,屈米

② 簡述工業革命對西方近現代設計的影響.

參考網路文庫
工業設計是以工業化大批手數量生產為條件發展起來的,但是許多工業設計的准則早在工業社會之前就已經建立起來了.工業設計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與歷史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在工業革命前漫長的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歷代匠師、藝人神尺創造出了種類繁多、技藝精湛的設計文化遺產.盡管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社會已由長期的個體手工勞作跨入了機器大生產的時代,但是知識的換代並不意味著割斷歷史,拋棄遺產.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現代工業設計是人類設計文明的延續與發展.
因為後現代主義正是以講究歷史樣式,從傳統設計中尋求創作靈感為特徵的.工業革命前的設計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一是設計的萌芽階段;二是手工藝設計階段. 二:機械的早期工業化時代—設計思想發展(至20世紀初)
歐洲工業革命之前的手工工藝生產體系,是以勞動力為基點的.而工業革命後的大工業生產方式則是以機器手段為基點.手工時代的產品,從構思、製作到銷售,全都出自藝人(工匠)之手,這些工匠以嫻熟的技藝取代或包含了設計,可以說這時沒有獨立意義上的設計師.
工業革命以後,由於社會生產分工,於是,設計與製造相分離,製造與銷售相分離.設計因而獲得了獨立的地位.然而大工業產品的弊端是:粗製濫造,產品審美標准失落.究其原因在於:技術人員和工廠主一味沉醉於新技術、新材料的成功運用,他們只關注游薯高產品的生產流程、質量、銷路和利潤,並不顧及產品美學品味.而另一個重要的原因也在於藝術家不屑關注平民百姓使用的工業產品.因此,大工業中藝術與技術對峙的矛盾十分突出.19世紀上半葉,形形 *** 的復古風潮為歐洲社會和工業產品帶來了華而不實、繁瑣庸俗的矯飾之風,例如羅可可式的紡織機、哥特式蒸汽機、以及新埃及式水壓機.
產品設計中如何將藝術與技術相統一,引發了一場設計領域的革命,以下三個運動作為標志,也是在包豪斯產生之前歐洲藝術設計領域中具有重要意義的革命.即現代設計.
再問: 親,這是考研真題啦,不過我找不到標准答案,你的回答寫在卷子上,我覺得。。。。拿不到滿分
再答: 額,那我真幫不到你了。

③ 工業設計流派及其代表作

新古典主義
新古典是指資本主義初期最先出現在文化上的一種思潮,在建築和設計史上指18世紀60年代開始在歐美盛行的古典形式。18世紀前的歐洲,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盛行一時,其繁瑣的裝飾與貴金屬的鑲嵌逐漸引起了人們的厭惡。在探求新的設計風格的過程中,希臘、羅馬的古典建築成了當時的創作源泉。1750年,羅馬龐貝遺址被發掘,在歐洲引起了研究古典藝術的熱潮,人們認識到古典藝術質量遠遠超過巴洛克與洛可可,促成了新古典的產生與流行。新古典追求古典風格和簡潔、典雅、節制的品質以及「高貴的純朴和壯穆的宏偉」。在建築上追求建築物體形的單純、獨立和完整,細節的朴實,形式的符合結構邏輯,並且減少純裝飾性的構件,顯示了人們對於理性的嚮往。新古典在各國的發展雖然有共同之處,但多少也有些差異,大體上在法國是以羅馬式樣為主,而在英國、德國則是希臘式樣較多。新古典風格也體現於當時的產品上,其特點是放棄了洛可可過分矯飾的曲線和華麗的裝飾,追求合理的結構和簡潔的形式,構件和細部裝飾喜用古典建築式的部件。英國新古典傢具的成就很大,其中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設計師,他們長於設計樸素、實用的形式,其設計出來的產品成為了現代傢具設計的先聲。
折衷主義
在19世紀,一個更為直接和嚴峻的問題是風格上的折衷主義。所謂折衷主義就是任意模仿歷史上的各種風格,或自由組合各種式樣而不拘泥於某種特定風格,所以也被稱為「集仿主義」。隨著生產的商品化,需要用豐富多彩的式樣來滿足和刺激市場,於是希臘、羅馬、拜占庭、中世紀、文藝復興的情調雜然並存,匯為奇觀。同時,19世紀的交通已很便利,考古學大為發達,加上攝影術的發明,幫助人們認識和掌握了古代遺產,以致有可能對各種式樣進行拼湊與模仿。
工藝美術運動(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現代工業設計的先導。說它是一次運動,是因其影響波及面大,具有國際意義。18世紀從英國開始的工業革命,使機械產品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與過去手工製造的產品相比,呈現明顯機械化特性:有些產品的造型和裝飾設計,仍照搬傳統手工業產品的樣式,使難於應付復雜形式的機器產品比過去用長時間精雕細琢的手工業產品顯得粗糙低劣;有些產品因按照機械生產的特點重新設計,其單純簡潔的樣式,卻使許多認為只有花樣繁瑣的傳統樣式才代表精緻完美的消費者難以接受。因此,非常不成熟的工藝美術設計,面臨著新舊過渡時期的困難。以英國詩人、文藝批評家拉斯金和畫家、工藝美術設計家莫里斯為代表的傳統派,一面在理論上展開了批評和宣傳,一面積極致力於設計實踐。他們不滿當時機械化產品的粗糙、簡陋,認為真正的工藝產品應該既實用又美觀,企圖恢復中世紀傳統作坊生產的手工產品的標準的手工技藝和完美而精緻的設計。為此,莫里斯建立了自己的染織作坊,親自設計並以手工製作各種織物、壁紙、地毯和傢具等。其設計在否定當時機械化樣式缺少曲線變化的前提下,運用了自然界有機物(如花草)的形式,並加以變形,使裝飾紋樣呈現出變化豐富的曲線,富有生機和運動感。它們和曾經風靡歐洲、有強烈裝飾感的巴洛克和羅可可(見巴洛克、羅可可)的曲線風格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這種風格很快在建築造型、室內裝飾、園林藝術、書籍裝幀等各種工藝美術設計中表現出來,並影響了整個歐洲設計界。拉斯金和莫里斯的言行使其走進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怪圈:他們從審美角度反對工業化時代生活用品的機械生產及其造型樣式,但他們號召人們把生活用品的設計與其功能相結合,並身體力行。因此,實際上是在引導人們對產品(不論是手工還是機器產品)設計與其功能的關系予以特別重視,指出了正確的設計方向,極大地推動了工業產品設計這一新生事物的發展。
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
是工藝美術運動在法國的繼續深化和發展。法國設計師兼藝術品商人薩穆爾·賓於1895年在巴黎開設了設計事務所「新藝術之家」,並與一些同行朋友合作,決心改變產品設計現狀。他們推崇藝術與技術緊密結合的設計,推崇精工製作的手工藝,要求設計、製作出的產品美觀實用,他們對建築、傢具、室內裝潢、日用品、服裝、書籍裝幀、插圖、海報等進行全面設計,力求創造一種新的時代風格。他們在形式設計上的口號是「回歸自然」,以植物、花卉和昆蟲等自然事物作為裝飾圖案的素材,但又不完全寫實,多以象徵有機形態的抽象曲線作為裝飾紋樣,呈現出曲線錯綜復雜、富於動感韻律、細膩而優雅的審美情趣。在1900年的巴黎國際博覽會上,法國設計師的精美作品引起世界廣泛關注,在歐美各國引起廣泛響應,並使「新藝術之家」的名稱不脛而走,故以「新藝術」命名其運動。所以,法國自然成為新藝術運動的發源地和中心。法國新藝術運動的主要作品有:吉瑪德設計的巴黎地鐵入口;穆卡設計的海報;蓋拉德在1900年的巴黎國際博覽會上展出的設計作品《新藝術室》;蓋勒設計的細木鑲嵌傢具;查普列特設計的華美瓷器等。還有些平面設計家為商業所做的廣告設計,在視覺傳達領域的探索中邁出了第一步。法國設計師不僅通過報刊宣傳其主張,還直接向社會推銷他們自己設計製作的新藝術風格的各種產品,創辦設計專門學校,推廣設計教育,如蓋勒所創辦的南希工業藝術聯盟學校。小城南希是巴黎之外又一個法國新藝術運動的中心,兩地的設計形式各具特色,互相影響。在法國新藝術運動中還涌現出許多成績卓著的設計團體,如新藝術之家、現代之家、六人集團等,以六人集團的成績最為突出。這使法國的新藝術運動色彩紛呈。1925年左右,法國的新藝術運動逐漸被裝飾藝術運動取代。
維也納分離派(Vienna Secession 1897-1915)
在奧地利新藝術運動一中產生的著名的藝術家組織。1897年,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一批藝術家、建築家和設計師聲稱要與傳統的美學觀決裂、與正統的學院派藝術分道揚鑣,故自稱分離派。其口號是「為時代的藝術--藝術應得的自由」。在設計方面,其重視功能的思想、幾何形式與有機形式相結合的造型和裝飾設計,表現出與歐美各國的新藝術運動相一致的時代特徵而又獨具特色。他們大膽實踐,定期舉辦展覽,並在1900年出版了設計期刊《室內》,在歐洲頗有影響。其代表人物有畫家克里姆特;建築家和設計師瓦格納、霍夫曼、奧布里奇、莫塞等人。其中克里姆特和霍夫曼最負盛名。瓦格納則是霍夫曼等人的老師,其設計思想與建築風格在19世紀80年代已表現出與裝飾主義的分流,故被稱為分離派運動之父。1895年他在《現代建築》一書中闡述了新時代建築應具備的形式。他設計的卡爾斯帕拉茲車站,具有簡潔的方形造型和新藝主術運動風格的裝飾細節,是分離派的早期佳作。畫家克里姆特是分離派組織的第一任主席,被譽為「奧地利最偉大的畫家」。他創作了大量崖壁畫,其形式與室內設計高度和諧。他打破傳統的繪畫形式,以金屬般絢麗輝煌的色彩和一維平面效果,運用富有象徵意義的形式語言,表現出強烈的華麗風格與工藝化的精美,呈現強烈的裝飾性。其代表作有繪畫《吻》、壁畫《哲學》、《法學》、《貝多芬雕像裝飾壁畫》等。1903年,霍夫曼在銀行家支持下,在魏恩市組織了維也納工作同盟。他和莫塞擔任藝術指導,從事傢具、室內金屬器皿的設計,並由同盟的作坊進行生產。其產品造型呈幾何形態,很少裝飾,力求藝術與技術完美結合,體現產品的實用性。霍夫曼在設計中表現出與普遍的曲線風格不同的直線風格,更加接近現代設計。他的由縱橫直線構成的洗練的方格網裝飾特徵,成為象徵分離派設計風格的鮮明符號。1904-1910年,他承擔了布魯塞爾郊區斯托克列宮的建築設計。其方形的造型單純、嚴謹,室內空間寬敞、牆面平直,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室內陳設、餐廳的大型壁畫則由克里姆特設計製作。壁畫中圖案化的人物形象和裝飾花紋,是用玻璃、馬賽克、琺琅、金屬、廉價寶石鑲嵌而成,華美異常,使斯托克列宮成為集分離派之大成的佳作。其他人的創作也成就頗豐,各具特色。奧布里奇設計的維也納分離派之家,把單純明確的幾何造型與典型新藝術風格的枝蔓纏繞的花草裝飾結合得渾然一體,是分離派代表作之一。莫塞的平面設計成就最大,其美學觀點比其他人更加前衛與理性化。其書籍裝幀、插圖、印染、郵票等方面的設計,多以黑白色為主,明快、大方,更接近現代主義風格。維也納分離派運動獨樹一幟,在設計中加進了新藝術運動風格中較少見的直線和簡潔的幾何造型,特別注重產品的功能,體現出歐洲設計從擺脫傳統到走向現代的過渡風格,影響深遠。
德意志製造聯盟(Deutscher Werkbund)
德國第一個設計組織,1907年成立,是德國現代主義設計的基石。它在理論與實踐上都為20世紀20年代歐洲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興起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其創始人有德國著名外交家、藝術教育改革家和設計理論家穆特休斯、現代設計先驅貝倫斯、著名設計師威爾德等人。其基地設在德累斯頓郊區赫拉勞。其宗旨是通過藝術、工業和手工藝的結合,提高德國設計水平,設計出優良產品。同盟認為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物,工業設計師是社會的公僕,而不是以自我表現為目的的藝術家,在肯定機械化生產的前提下,把批量生產和產品標准化作為設計的基本要求。它努力向社會各界推廣工業設計思想,介紹先進設計成果,促進各界領導人支持設計的發展,以推進德國經濟和民族文化素養的提高。它表明德國在工業設計方面已進入一個新階段,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同盟中的設計師在實踐中不斷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1912-1919年,同盟出版的年鑒先後介紹了貝倫斯為德國電器聯營公司設計的廠房及其一系列產品:格羅佩烏斯為同盟設計的行政與辦公大樓、幕牆式的法格斯鞋楦廠房、陶特為科隆大展設計的玻璃宮;紐曼的商業化汽車設計等,都具有明顯的現代主義風格。尤其是對1914年科隆大展的展品介紹,更令人耳目一新。年鑒還及時向人們展示國際工業技術發展新動態,如美國福特汽車公司首創的裝配流水線。年鑒還發表不同觀點的理論文章,讓人們在爭論中求得真理。1914年,同盟內部發生了設計界理論權威穆特休斯和著名設計師威爾德關於標准化問題的論戰,前者以有力的論證說明:現代工業設計必須建立在大工業文明的基礎上,而批量生產的機械產品必然要採取標准化的生產方式,在此前提下才能談及風格和趣味問題。這次論戰是現代工業設計史上第一次具有國際影響的論戰,是德國工業同盟所有活動中最重要、影響最深遠的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其活動中斷。但它所確立的設計理論和原則,為德國和世界的現代主義設計奠定了基礎。
風格派(De Stiji)
荷蘭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產生於20世紀初,是早期國際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風格派本源於荷蘭繪畫藝術風格(見風格派),但它對設計界的影響巨大,設計界的風格派被看做是現代主義設計中的重要表現形態之一。因風格派創始人、畫家蒙德里安曾以「新造型主義」(Neo-plasticism)為題發表論文,以新造型主義來形容其創作風格,故人們又把風格派稱為新造型主義。其設計的代表作有《風格》雜志的封面設計和斯拉拉斯堡的奧伯蒂咖啡館的室內設計:里特維爾德設計的施羅德住宅、紅藍椅子:奧德設計的烏尼咖啡館等。風格派畫家蒙德里安和杜斯伯格有關風格派的理論著述,是風格派設計的理論依據。
對於設計界來說,新造型主義這一名稱尤為貼切。風格派主張從理性出發,用抽象的幾何結構來表達宇審和自然的普遍的和諧與秩序,探索被事物的外貌所掩蓋的規律,這些規律表現了科學理論、機械生產和現代城市的本質和節奏。其設計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設計師里特維德、建築師奧德等人。他們主張把純藝術的風格派原則運用在建築、傢具、其他產品和平面設計中,滲透世界,以創造新的世界秩序。他們注重使用和表現新材料、新技術,指出建築的空間是由功能與和諧兩個方面構成,其外觀是由其內部空間決定的。他們把風格派繪畫藝術的極其簡潔有序的造型、色彩和線條的形態,應用到建築、服裝、傢具等方面的設計中,並設計了新的字體和非對稱均衡的印刷版面。風格派設計所強調的藝術與科學緊密結合的思想和結構第一的原則,為以包豪斯為代表的國際現代主義設計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風格派設計的代表有《風格》雜志的封面設計和斯拉拉斯堡的奧伯蒂咖啡館的室內設計;里特維爾德設計的施羅德住宅、紅藍椅子;奧德設計的烏尼咖啡館等。風格派畫家蒙德里安和杜斯伯格有關風格派的理論著述也是風格派設計的理論依據。
構成主義(Constructivism)
由俄國藝術家馬勒維奇和塔特林等人在前蘇聯十月革命後提出的一種藝術理論。在1920年發表的《構成主義原理》中指出,空間只能在其深度上由內向外地塑造,而不是用體積由外向內塑造;造型應注重立體結構;具有形體的材料作為表現因素,每一根線條都應表現事物的內在力量;同時應把時間作為一個要素引入造型之中。塔特林在第三國際紀念塔模型(1919)中,突出表現了對空間結構的塑造,他注重技術與藝術的融合,使造型藝術走向了設計的范疇。在標准型多功能傢具的設計、折疊型傢具等的設計中,都曾應用了構成主義的手法,體現了形態上的簡化和經濟節約的特點。在廣告和圖形設計領域,構成主義與荷蘭風格主義相呼應,體現了幾何形體及空間轉換的構思效果,在國際上產生了一定影響。
包豪斯(Bauhaus)
1919年4月1日在德國魏馬成立的一所設計學院,是世界上第一所為培養現代設計人才而建立的學院。雖然僅存14年,但對德國乃至世界的現代設計及其教育的影響不可估量。它在理論和實踐上奠定了現代設計教育體系,培養出大批優秀的設計人才,成為20世紀初歐洲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發源地。包豪斯經歷了兩個主要發展階段:①魏馬時期(1919一1924),②德騷時期(1925-1933),其名稱根據學院所在地而來。格羅佩烏斯(1919-1927年任職)是其創立者和第一任校長。第二任校長是邁耶(1927-1930年任職)。第三任校長是凡德洛(1931一1933年任職)。他們都是當時德國著名建築師、現代主義設計的先驅,對包豪斯的貢獻極大。20世紀初,在大工業迅速發展的推動下,歐洲各國的現代主義設計運動方興未艾。格羅佩烏斯敏銳地意識到:應該建立新型的、專門的設計學院,以培養工業社會所需要的設計人才。他一再向政府提出創辦以建築設計為中心的設計專門學校的建議,1919年魏馬政府表示同意,在合並魏馬美術學院和魏馬工藝學校的基礎上,成立了包豪斯學院。其德文全稱為「Des Staatliches Bauhaus」,即「國立包豪斯」。格羅佩烏斯把德文的建築(bau)和房子(haus)兩詞合一而創造了「Bauhaus」(包豪斯),含意是新型的建築設計體系,但其設計教育內容包括了以建築為中心的所有工業設計。格羅佩烏斯親自擬定了《包豪斯宣言》,確定其設計宗旨「藝術與技術的統一」。包豪斯在實踐中探索,確立了現代設計的基本觀點和教育方向:①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②設計必須遵循客觀、自然的法則。其教育體系、設計理論與設計風格在實踐中逐漸成熟、完善。包豪斯的主要教學內容是由藝術和技術構成。其早期的教學體制可稱為「工廠學徒制」,學生的身份是「學徒工」,擔任藝術形式課程的教師稱「形式導師」,擔任技術、手工藝製作課程的教師稱「工作室師傅」,每一門課都由這兩種教師共同擔負,學校還設立了木工、陶瓷、編織和印刷工作室,供學生實習,使其兼具藝術和技術能力。包豪斯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奠定了設計教育中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與色彩構成的基礎教育體系,並以科學、嚴謹的理論為依據。1923年8-9月間,包豪斯舉辦了名為「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的大型展覽會。師生的作品吸引了歐洲著名的藝術家與設計師,從而進行了各種學術交流活動,宣傳了包豪斯的設計思想,並將歐洲現代主義設計運動推向高潮。當時,格羅佩烏斯作了題為「論綜合藝術」的演講並發送其著作《包豪斯的設想與組織》。其後,他在教學上又作了較大改革,把數學、物理、化學作為必修課,使教學體系向著更加理性和科學化的方向發展,更加適應大工業生產的需要。由於右翼政治勢力的迫害,1925年3月,包豪斯遷至德騷市,開始其發展的第二階段。1926年,其校名又加上「設計學院」的附名,進一步明確了學校的性質。教學不再由形式導師和工作室師傅共同進行,而是聘請技術熟練的工匠協助教授工作。德騷包豪斯的教授以本院畢業生為主,如拜耶等人。1925年,該校刊物《包豪斯》出版。1927年,成立建築系,瑞士著名建築師邁耶任系主任。這是包豪斯的鼎盛時期。1928年2月,格羅佩烏斯辭職並推薦邁耶擔任校長。他進行了大規模改革,加強了建築系的課程,成立了音樂系,增設了攝影專業,並增加了社會學課程,提倡學生積極與社會聯系。其進步的政治立場引起當局不滿,1930年他被迫辭職。在格羅佩烏斯的推薦下,德國著名建築師凡德洛出任第三任校長。他繼續推行改革,完善以建築設計為中心的教育體系,並努力使學院實現非政治化。1932年,在納粹沖人學校大肆破壞後,學校被迫關閉並遷至柏林,以「包豪斯·獨立教育與研究學院」命名,在一座廢棄的電話公司里繼續教學。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4月,由當時的文化部下令關閉包豪斯並由納粹軍警強行佔領學校,8月10日,凡德洛宣布包豪斯永久解散。包豪斯是現代設計的搖籃,其所提倡和實踐的功能化、理性化和單純、簡潔、以幾何造型為主的工業化設計風格,被視為現代主義設計的經典風格,對20世紀的設計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現代主義設計運動
以工業設計為主的現代設計革新運動於20世紀初至30年代席捲歐美。它是在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的推動下展開的,以大工業生產為基礎並服務於整個工業社會。它在理論與實踐方面都取得了豐碩成果,使人的生存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也使人們的消費要求和審美趣味發生了根本性改變。運動中涌現出一批具有民主思想、充分肯定工業社會大機器生產、贊賞新技術、新材料的工業設計的先驅人物。面對時代的挑戰,他們提出了功能主義的設計原則,提倡科學的理性設計並創立了新時代的設計美學--機械美學。其所設計的簡潔、質朴、實用、方便的全新產品,確立了現代主義設計的形式與風格,標志著產品設計進入現代工業化設計的時代。工業設計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杠桿。獨立的設計教育體系也出現了,並在實踐中逐步完善。在歐美各國,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發展各具特色。德意志製造聯盟的成立、包豪斯的建立與發展、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功能主義設計風格的確立、各國專職工業設計師的出現等等,表示現代主義設計形態已趨成熟。卓越的建築師、設計師格羅佩烏斯、科布西耶、凡德洛、賴特等人奠定了現代主義設計的實踐和理論基礎。他們提出一系列新的設計思想及其原則,對推動歐美及世界的現代設計具有重要意義。格羅佩烏斯是最早在設計理論上有全面建樹的設計師。他明確指出:「應該強調機械對於工業設計奠定決定作用。」他認為必須貫徹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設計原則,設計應該「能夠從實際方面完全達到自身的功能目的」,這樣設計的產品才是可以應用、信賴、造價低廉和經濟有效的。他認為20世紀的設計必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反對裝飾和復古主義。他對美學風格的看法作過極具哲理性的闡述:「美的觀念隨著思想和技術的進步而改變。誰要是以為自己發現了『永恆的美』,他就一定會陷於模仿和停滯不前,真正的傳統是不斷前進的產物。它的本質是運動的,不是靜止的,傳統應該推動人們不斷前進。」科布西耶是機械美學的創立者,他贊賞飛機、汽車、輪船的設計,因為這些設計沒有受到任何傳統的束縛,完全是按照功能與技術的要求設計的,是全新的工業產品形式。他認為大工業社會的任何產品,都是某種意義上的機器。他贊美單純、清晰的幾何體。他說:「按公式工作的工程師使用幾何形體,用幾何學來滿足我們的眼睛,用數學來滿足我們的理智,他們的工作簡直就是良好的藝術。」他主張設計應表現簡潔、秩序、邏輯的理性美,應表現出對象本身的直線、比例、空間、體量的美,而不要有附加裝飾。凡德洛也強調時代風格,主張設計的現實和功能意義,主張採用機械化、批量化的生產方式。賴特亦強調功能,同時提出「有機建築」的觀點,認為建築設計應考慮其與環境的和諧、對建築空間的有機安排與調度、自然材料與工業材料的不同表現力及兩者的協調性等。現代派美術對現代主義設計有直接影響。許多現代派藝術家及積極投身到設計及其教育領域,如杜斯伯格、里特維特、康定斯基、克利、伊頓、納吉等人。有些人在世界第一所設計學院包豪斯任教期間,對現代設計教育體系的形成及其基礎課的建設作出巨大貢獻。1923年在德國魏馬舉行的包豪斯作品展,向世界展示了其成就,使其成為世界性的設計、設計教育和設計理論研究中心。1925-1927年,德國包豪斯的教學體系己趨成熟,各方面工作走上正軌,師生設計成果達到新水平,使現代主義設計運動從嘗試階段進入系統化、科學化的成熟階段,經受了時代的考驗。20世紀30年代初,由於經濟不景氣和德國納粹政權的壓制,現代主義設計開始在歐洲衰弱。1937年後,隨著包豪斯大批精英移居美國,使歐洲現代主義設計風格融入美國設計體系,在美國雄厚的經濟實力的依託下,現代主義設計運動以美國為中心繼續開展,形成國際現代主義設計風格。二戰後直到70年代,國際現代主義設計思想、原則和風格影響了整個世界。20世紀80年代,後現代主義藝術和設計思潮興起,但現代主義的許多設計原則仍然適用,並將隨著時代的發展,成為世界設計傳統精華的一部分。

④ 以美國工業設計家雷蒙·羅維設計事業的發展過程闡述美國工業設計的發展方式。

雷蒙·羅維

羅維出生於法國巴黎,一戰後移居美國,是美國工業設計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一生

從事工業產品設計、包裝設計及平面設計(特別是企業形象設計),參與的項目達數千

個,從可口可樂的瓶子直到美國宇航局的"空中實驗室"計劃,從香煙盒到"協和式"飛機

的內艙,所設計的內容極為廣泛,代表了第一代美國工業設計師那種無所不為的特點,

並取得了驚人的商業效益。

為「Gestetner」設計的流線型復印機

羅維剛到美國時,根據當時市場的情況和需求,從事雜志插圖和櫥窗設計,它的設

計的轉折點是1929年,他接受企業家格斯特納設計復印機的委託,當時的復印機四腳外

露,他採用全面簡化外型的方式把原來張牙舞爪的機器設計成一個整體感很強、功能良

好的機械。由於外型簡單、方便批量生產,而且造型整體、形式現代,因此取得了良好

的市場效果。

他維西爾斯百貨公司設計的"冷點"冰箱,是他設計的進一步提高,基本上改變了傳

統電冰箱的結構,變成了渾然一體的白色箱型,奠定了現代冰箱的基本造型。在冰箱內

部,也作了合乎功能要求的設計調整,使這種冰箱的銷售在五年內,從15000台急劇上?

?

到275000台。從格斯特納復印機,到電冰箱、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的火車頭、可口可了

玻璃瓶和企業形象設計等等,短短幾年內成為美國最出名的設計師。

工業設計師辦公室

羅維在20世紀30年代開始設計火車頭、汽車、輪船等交通工具,引入了流線型,從

而引發了風靡世界的流線型風格,三十年代興起的流線型風格一直到戰後還有一定的影

響。1939年在紐約舉辦的十屆博覽會上,羅維展出了他的"工業設計師工作室"的樣品間

。不但引入了新的概念,而且第一次把工業設計師這個職業正式提出來,對戰後工業設

計師的職業化過程有著積極的作用。

羅維一直到1988年去世前不久,還在從事設計活動,是當代工業設計師中設計生涯

最長的一個。羅維一生有無數殊榮,他是第一位被《時代》周刊作為封面人物採用的設

計師,羅維對於美國工業設計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他的一生,是美國的

工業設計開始、發展,到達頂峰和逐漸衰退的整個過程的縮影和寫照。

憑著觸角進行設計可口可樂瓶

雷蒙·羅維對於源自歐洲的包豪斯、新藝術運動、裝飾藝術運動深感興趣,並從中吸

取了不少的東西,但他從來沒有試圖建立自己的設計體系或者學派,他甚至不喜歡"流?

?

型"這個字眼,甚至類似相關的東西。可以說,他一生都沒有確立自己的設計哲學,很?

?

投身於所謂設計觀念上的理論探索,而是一個完全憑借敏銳的直覺進行設計的大師。盡

管如此,他還是有自己的基本的設計原則的,那就是:簡練、典雅或者美觀、經濟和容

易保修,產品必須通過其形狀表述使用功能,不言而喻,這也是符合其實用主義的。

雷蒙·羅維敏銳地察覺到了美國大工業產品的優越性能和粗劣外形之間的差距,確

定了自己的設計思維方向。他認為好的功能應該有好的外形,好的外形又可以更好地體

現它的優越功能。對於他來說,功能和外形的圓滿統一,是達到使用目的的唯一手段,

更重要的是,好的外形同時還能夠促進產品的銷售,體現其商業價值。於是,他認定產

品設計是一個潛在的巨大的市場。從本世紀二十年代開始,他便致力於現代機器大工業

產品外形的設計開發工作,並以此為終生努力的目標。

為「Lucky Strike」所設計的香煙

現代傳媒造就雷蒙·羅維

需要指出的是,所謂雷蒙·羅維的設計不是他個人的設計,而是一個整體的設計。

他從三十年代開始建立自己的設計公司,當時的業務包括三個方面:交通工具設計、工

業產品設計、包裝設計,之後,公司規模不斷擴大,人數不斷遞增,到五六十年代達到

頂峰,雇員達到兩百人。業務范圍和業務規模都擴大了,但公司內所有設計師的產品設

計作品,包括包裝、標志以及形象策劃方案等,都要署上"羅維設計"的標志,以他個人

的名義出品。後來他的員工分離出去成立了自己的設計事務所,但仍然採用他的名義進

行相關的設計活動。當然,曾經有部分雇員表示過抗議,但是,通過這種管理和經營運

作方式,極大地提高了設計公司的知名度。

標志

此外,作為一個優秀的設計家,雷蒙·羅維有著獨特的管理經驗。他個人舉止得體

,言行謹慎,同時善於在公司里營造一種充滿幽默、快樂的氣氛,完美地樹立了一個歐

洲紳士的形象。他深知新聞媒介的力量,深知在美國這個高度商業化的社會中成功,必

須藉助新聞媒體的宣傳輿論作用。因此,他頻繁出現在各種新聞媒介上,報紙、雜志、

電視,發表演講,盡可能地提高自己和公司的知名度,使他的名字達到了家喻戶曉的地

步。此外,他的著作《不要把好的單獨留下》被譯成多種文字,暢銷歐美,為他的設計

活動開辟道路,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可以說它在公共關系方面是不遺餘力、不惜工

本的,這也是他之所以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雷蒙·羅維有著高遠而深邃的設計眼光,通過一系列的努力,羅維設計事務所到80

年代成為世界上經濟實力、經濟效益最好的設計事務所,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設計公司。

標志

如果說德國人對於設計的最大貢獻是建立了現代設計的理論和教育體系,並進行了

大量的試驗,把社會利益當作設計教育和設計本身的目的,那麼美國現代設計對於世界

設計的最重大的貢獻就是發展了工業設計,並且把它職業化,完成了現代設計的商業化

。自然,作為美國現代工業設計奠基人之一的雷蒙·羅維確實功不可沒。
--

⑤ 工業設計的發展可以劃分為哪幾個時期

工業設計的發展可以劃分為魏瑪時期、德紹時期、柏林時期。

1、魏瑪時期

第一階段(1919—1925年),魏瑪時期。格羅皮烏斯作為總統,提出了「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的崇高理想,肩負著培養20世紀設計師和建築師的神聖使命。格羅皮烏斯廣泛吸收人才,聘請藝術家和工匠授課,形成了藝術教育與手工業生產相結合的新型教育體系。

2、德紹時期

第二階段(1925—1932年),德紹時期。包豪斯在德國德紹重建,進行課程改革,實行設計與生產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取得了優異的效果。1928年,格羅皮烏斯辭去包豪斯的總裁職務,由建築系主任漢斯·邁耶接任。

這位共產主義建築師將包豪斯的藝術激進主義擴展到政治激進主義,這使包豪斯面臨越來越大的政治壓力。最後,梅耶本人不得不在1930年辭職,由(L MIES VAN DE ROHE)接任。接任的密斯面對來自納粹勢力的壓力,竭盡全力維持著學校的運轉,終於在1932年10月納粹黨占據德紹後,被迫關閉包豪斯。

3、柏林時期

第三階段(1932—1933年),柏林時期。L·密斯·凡·德·羅將學校搬遷到柏林一座廢棄的辦公樓,試圖重建。由於包豪斯精神不被德國納粹所容忍,面對新的納粹政府,米斯終於無力回天,並於當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關閉。1933年11月,包豪斯關閉,不得不結束14年的發展。



(5)西方工業設計風格經歷了什麼擴展閱讀:

工業設計的設計理論:

(1)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

(2)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

(3)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和客觀性。這些觀點對工業設計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使現代設計逐漸從理想主義走向現實主義,即用理性的、科學的思想來代替藝術的自我表達和浪漫主義。

⑥ 工業設計的由來,發展歷史,國內外現狀

工業設計發展史
中國設計史從石器代就已經開始.設計的萌芽階段: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原始人類製作石器時已有了明確的目的性和一定程度的標准化,人類的設計概念便由此萌發了。 手工藝設計階段:到了新石器時期,陶器的發明標志著人類開始了通過化學變化改變材料特性的創造性活動,也標志著人類手工藝設計階段的開端。 工業設計階段:工業革命興起,人類開始用機械大批量地生產各種產品,設計活動便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工業設計階段。
工業革命後出現了機器生產、勞動分工和商業的發展,同時也促成了社會和文化的重大變化,這些對於此後的工業設計有著深刻影響。 一、工業設計的醞釀和探索階段:(過渡時期)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製造商們一方面大量引進機器生產,以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另一方面又把設計作為迎合消費者趣味而得以擴大市場的重要手段。 製造商們並沒有對新的製造方式生產出來的產品進行重新思考,他們並不理解,機器實際上已經將一個全新的概念引入了設計問題。他們堅信產品的藝術性是某種可以從市場上買到,並運用到工業上去的東西,即把裝飾與設計等同起來,而不是將藝術與技術緊密結合,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為了滿足新興資產階級顯示其財富和社會地位的需要,許多家用產品往往藉助新古典主義或折衷主義的風格來附庸風雅並提高身價,不惜損害產品的使用功能。
工業設計孕育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英國工業革命以後。大工業的生產方式和越來越細的分工,成為工業設計專業產生的主要原因。1919年美國設計師西奈爾首先使用了「工業設計」一詞。 「水晶宮」 是20世紀現代建築的先聲,而其中展出的內容卻與其建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反映出一種普遍的為裝飾而裝飾的熱情,漠視任何基本的設計原則,其濫用裝飾的程度甚至超過了為市場生產的商品 在設計過程中,莫里斯將程式化的自然圖案、手工藝製作、中世紀的道德與社會觀念和視覺上的簡潔融合在了一起。對於形式、或者說裝飾與功能關系,依他看來,裝飾應強調形式和功能 代表人物及思潮: 早期工業產品功能與形式的分離,缺乏整體設計的狀況,從反面激發了一些思想家,如英國的約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等對設計進行探討,從而拉開了從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初設計改革浪潮的序幕。莫里斯身體力行,倡導了「工藝美術運動」(Arts and Crafts),試圖建立一種新的設計標准來拯救設計的危機,提出了「美與技術結合」的原則,主張忠實於材料,反對過分裝飾。但是,由於時代的局限,他們把設計水準的下降歸於工業化本身,鼓吹回歸到中世紀手工藝產品對於質量的尊重,這顯然是違背歷史潮流的。 ,而不是去掩蓋它們。 包毫斯的建立: 一戰後的1919年德國「包豪斯」成立,進一步從理論上、實踐上和教育體制上推動了工業設計的發展。(摘自網路)
時代背景及代表人物:1900年以來,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產品不斷涌現,傳統的概念、傳統的形式無法適應新的功能要求,而新的技術和材料則為實現新功能提供了可能性。與此同時,以頌揚機器及其產品、強調幾何構圖為特徵的未來主義、風格派和構成主義等現代藝術流派興起,機器美學作為一種時代風格也應運而生。在這種情況下,以柯布西埃、格羅披烏斯等人為代表的現代設計先驅開始努力探索新的設計道路,以適應現代社會對設計的要求。於是以主張功能第一、突出現代感和揚棄傳統式樣的現代設計便蓬勃發展起

⑦ 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工業設計的特點

19世紀中葉,西方各國相繼完成了產業革命,實現了手工業向機器工業的過渡,這個過渡過程也是手工業生產方式不斷解體的過程。一般來說,手工業生產方式的基本特點是產品的設計、製作、銷售都是由一人或師徒幾人共同完成的,這種生產方式積累了若干年的生產經驗,因而較多地體現了技術和藝術的良好結合。當機器工業逐步取代手工業生產後,這種結合也隨之消失,但產品設計者為了適應人們傳統的審美習慣和需要,就把手工業產品上的某些裝飾直接搬到機械產品上,例如,給蒸汽機的機身到鑄上哥特式紋樣,把金屬製品塗上木紋之類等等,往往給人以不倫不類、極不協調的感覺。這個時期,出現在市場上的商品一方面是外觀簡陋的廉價工業品,另一方面是耗費工時、精工細作的高價手工藝品,鑒於這種情況,人們認為產品的工業化與產艙的審美屬性水火不相容。此時,英國人英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倡導並掀起了「工藝美術運動」(Arts and Craft),要求廢棄「粗糙得醜陋或華麗得丑惡」的產品,代之以朴實而單純的產品。莫里斯一方面認為藝術和美不應當僅集中於繪畫、雕塑之中,主張讓人們努力把生活必需品變成美的,把生產過程也變得對自己是舒適的,人類勞動產品如不運用藝術必然會變得醜陋。但另一方面他又把傳統藝術美的破壞歸結為工業革命的產品,主張把工業生產退回到手工業方式生產。這後一種提法和作法顯然是違反時代發展潮流的,可是他卻向人們提出了工業產品必須重視研究和解決在工業化生產方式下的工業設計問題。到19世紀柬至20世紀初.在歐洲以法國為中心又掀起了一個」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承認機器生產的必要性,主張技術和藝術的結合,注意產品的合理結構,直觀地表現出工藝過程和材料。它以打破建築和工藝上的古典主義傳統形式為目標,強調曲線和裝飾美,在強調工藝的合理性、結構的簡潔和材料的適當運用方面有所進展,但是過分強調產品外在的裝飾美,而沒有把藝術因素作為事物的內在屬性,因此導致功能與形式的矛盾。總之,新藝術運動對於工業設計學科發展的歷史功績是巨大的。在「工藝美術運動」和「新藝術運動」的推動下,歐洲的工業設計運動進人了高潮,而第一個產生巨大影響的團體組織則是德國工業聯盟(Deutscher Werkbund),它是由德國設計理論家、建築師穆迪修斯〔Herman Muthesius,1861—1927)倡議並於1907年組成的。它的成員有企業家、建築師、工藝師和評論家,旨在探索如何提高工業產品的質量並按照物質的深層本質取得產品的形式,通過實用品的展出打開市場並推進生產的標准化。繼德國工業聯盟之後,奧地利、英國、瑞士、瑞典等國也相繼成立了類似的組織。許多工程師、建築師、美術家都加入到這—行列.他們相互協作、開創了技本與藝術相結合的活動,並影響到工業產品質量的提高及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從而為工業設計的研究、應用奠定了基礎。

⑧ 德國現代設計藝術的發展經歷的階段

一、德國的工業設計
1、背景
1871年普法戰爭結束以後,德國的資本主義獲得了空前高速持續的發展,隨著技術和經濟的發展,設計不僅得到重視,而且也開始出現職業的設計師。
2、發展
1851年倫敦"水晶宮"博覽會時,德國曾派出了由建築家哥德弗萊德·謝姆別爾率領的代表團,通過參觀,謝姆別爾認識到德國設計落後的同時,認為必須改革德國的設計現狀.此後,德國的設計受到了德國政府的重視,開始了改革。1876年謝姆別爾在慕尼黑組織舉辦了一次國內范圍的工業展覽,以顯示改變德國各邦過去那種粗獷,野蠻的畸形風格,而進入普遍的文藝復興古典式樣時期的高雅設計。與此同時,德國的工業發展的發展迅速。德國在工業和技術上已超過了最早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1885年卡爾·本茨,發明了汽車;第二年,G·戴慕爾發明了四輪汽車,後來兩人合作成立了"本茨汽車公司",這是後來風行世界的"賓士"汽車的緣起.德國工業的快速發展,與歐洲英,法等國家一樣,存在著外觀設計醜陋的毛病.1896年,德國政府舉辦了一次博覽會顯示出這個問題,導致了後來的新藝術運動中"青年風格"設計的出現.
二、德國的青年風格運動(新藝術運動)
1、背景
德國的新藝術運動是以「青年風格」來稱謂的,藝術家、建築家以《青年》雜志為中心,希望通過手工藝的傳統恢復來挽救頹敗的當代設計,思想上也受拉斯金等人的影響。初始帶有明顯的自然主義色彩,但於1897年後逐漸擺脫以曲線裝飾為中心的法國等新藝術運動主流,開始和格拉斯哥四人相似的探索,從簡單的幾何造型和直線的運用上找尋新的形式發展方向。
2、發展
青年風格運動最重要的設計家是貝倫斯,他是德國現代設計的奠基人(德國現代設計之父),早期受新藝術運動影響,也有類似於分離派的探索。他以慕尼黑為中心進行設計試驗,其功能主義和採用簡單幾何形狀的傾向都表明他開始有意識地擺脫新藝術風格,舉脊朝現代主義的功能主義方向發展。對米斯"凡德羅和科布西耶等人影響巨大。代表作有德國電器集團的廠房建築(現代主義幕牆式建築的最早模式)。
三,德國的工業同盟(現代主義設計)
1、背景
以"青年風格"為特徵的新藝術運動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現代工業中所出現的設計問題,所以,大約從1902年開始,就有一部分德國的設計師從"青年風格"中分離出來,試圖從新的角度,新的方面去探索工業化和機械化條件下新的設計藝術形式。 1902年(有資料說是1900年),德國魏瑪大公府邀請比利時設計師凡·德·威爾德擔任藝術顧問,並籌建了魏瑪市立工藝學校(包豪斯前身)。1906年,威爾德任首任校長。威爾德認為「技術是生產新文化的重要因素」。「美一旦掌握機器的鐵臂,這些鐵臂有力地揮舞,就能創造美」。主張設計師應該採用新材料、新技術,追求理性設計。這些思想對德國工業聯盟的影響深遠。1907年成立的德國製造聯盟(也叫「德意志製造聯盟」)好答譽開始探索設計與工業的有機結合。
2、發展
德國工業聯盟是在穆特修斯的倡導下,由一群著名的工業家、藝術家、建築家、作家組成的設計聯合體,它的成立標志著德國工業設計進入新的階段同時也標志著現代設計藝術時代的來臨。。如凡·德·威爾德、貝倫斯、瑙姆、布魯諾·陶特、以及奧地利的霍夫曼、奧別列切等著名人物。穆特修斯和威爾德都在理論上有所發展,設計師貝倫斯更是在實踐中將工業與藝術完美結合,成為一代設計先驅在這種探索過程中比較突出的設計師是彼得·貝倫斯和穆特修斯。
德國工業同盟的宗旨是由弗里德利克·瑙姆起草的,作為政治家的他,對設計藝術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他在宣言中提出了六個方面的主要內容:第一明確提出藝術,工業,手工藝相結合;第二主張通過教育,宣傳提高德國設計藝術的水平,完善藝術,工業設計和手工藝;第三強調友段聯盟走非官方路線,保持聯盟作為藝術界行業組織的性質,以避免政治對設計工作的干擾;第四要求在德國設計藝術界大力宣傳和主張功能主義,承認並接受現代工業;第五在設計中,反對任何形式的裝飾;第六,主張標准化下的批量化,以此為設計藝術的基本要求。
彼得·貝倫斯,是在德國工業聯盟的會員中,最著名的設計師也是工業聯盟的發起者之一,常被稱為第一位工業顧問設計師。貝倫斯的早期設計深受新藝術運動的影響,常常利用圖式化的平面來製作富有節奏感的裝飾樣式。後來又受到麥金托希的影響,開始重視以直線為主的功能主義,採用理性的幾何造型來表達設計。大約就在這時,他從形形色色的設計觀念和不同風格的設計作品中,看到了正在變革中的藝術和設計趨勢,認識到設計只有與大工業的加工技術和材料工藝緊密結合才會擁有生命力.他不僅肯定大工業的機械生產方式,更找到了適應大生產設計方式的功能主義的內核,這些在他的設計中有完整的體現.如他為AEG設計的廠房整個建築外面沒有任何裝飾,表現出新技術條件下對新建築形式的大膽探索.這為建築開拓了一種新的形式,被建築界視為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建築穆特修斯。貝倫斯還是一位傑出的設計教育家,1907年開始,他指導了幾位學生。包括格羅皮烏斯,米斯和柯布西埃,他們後來都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現代建築師和設計師。除了建築設計之外,貝倫斯還為AEG做了許多產品設計,如1909年設計的電水壺、電鍾、電風扇等。這些設計在重視功能的基礎上,追求形式的簡約。沒有一點偽裝和牽強,使機器在家居環境中亦能以自我的語言來表達。貝倫斯在AEG這個實行集中管理的大公司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他全面負責公司的建築設計、視覺傳達設計以及產品設計,使這家龐雜的大公司樹立起一個統一完整的鮮明形象,開創了現代公司識別系統(CIS)的先河。AEG的標識經他數易其稿,一直沿用至今,成為歐洲最著名的標志之一。可以說,貝倫斯是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工業設計師。
穆特修斯是德國工業聯盟的奠基人和開創者。是一位教師、外交官、古董鑒賞家出身的設計運動組織者。德國現代設計運動先驅。穆特修斯主張設計藝術必須有目的性,講究功能,講究成本核算,十分重視功能主義設計原則。他認為德國設計只有採用機械化大生產方式才能有發展前途。他提出「一定把機械式樣作為20世紀設計運動的目標」;所有設計必須符合「完全純粹的使用功能」。1914年,他在德國工業聯盟在科隆舉辦工業藝術與建築展覽會上與范德維爾德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穆特修斯終於以有力的證據和理論駁倒了對方,指明了工業設計發展的立足點是標准化生產方式。這場爭論是現代設計史上的第一場大爭論,後來的事實證明,由第一次世界大戰導致的工業產品和零部件的標准化,成為工業化發展的歷史必然,也為德國成為理性主義的設計大國埋下了伏筆。舒密特也是聯盟的支持者。1898年創辦德國德累斯頓手工藝工場。
3、評價
德國工業聯盟發展迅速,聯盟採取舉辦講座、開年會、出版年鑒、發展會員、辦展覽等形式宣傳自己的設計主張,還在設計實踐中實現自己的設計原則。聯盟培養和影響了一代新人。如貝倫斯直接影響了格羅皮烏斯,米斯和柯布西埃,他們後來都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現代建築師和設計師。聯盟還影響了歐洲其他國家。1915年,英國成立設計與工業聯盟;1910年。奧地利成立「奧地利製造聯盟」;1913年。瑞士成立製造聯盟。
德國工業聯盟的成立,標志著現代設計藝術時代的來臨。
四、包豪斯(現代主義設計的高峰)
1、包豪斯產生的歷史背景:
手工時代的產品,從構思、製作到銷售,全都出自藝人(工匠)之手,這些工匠的技藝包含了設計,但可以說當時沒有獨立意義上的設計師。工業革命以後,由於社會生產分工,於是,設計與製造相分離,製造與銷售相分離。設計因而獲得了獨立的地位。然而由於技術人員和工廠主一味沉醉於新技術、新材料的成功運用,他們只關注產品的生產流程、質量、銷路和利潤,並不顧及產品美學品味以及藝術家不屑關注平民百姓使用的工業產品造成粗製濫造,產品審美標准失落。因此,大工業中藝術與技術對峙的矛盾十分突出。
19世紀上半葉,形形色色的復古風潮為歐洲社會和工業產品帶來了矯飾之風,例如羅可可式的紡織機、哥特式蒸汽機、以及新埃及式水壓機。產品設計中如何將藝術與技術相統一,引發了一場設計領域的革命,以19世紀後期英國人威廉·莫里斯發起的藝術與手工藝運動、1900年前後以法國和比利時等國為中心的新藝術運動、二十世紀初的德國工業同盟三個運動作為標志,也是在包豪斯產生之前歐洲藝術設計領域中具有重要意義的革命。
2、發展
第一階段(1919--1925年)魏瑪時期
格羅皮烏斯(理想主義)任校長,提出「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的崇高理想,肩負起訓練二十世紀設計家和建築師的神聖使命。他廣招賢能,聘任藝術家與手工匠師授課,形成藝術教育與手工製作相結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階段(1925-1932年)德索時期(高峰時期)
包豪斯新校舍
1925年4月1日,新的包豪斯學院在小型工業城市德紹市開學。格羅皮烏斯認為,新的學校本身的建築、規劃,就是一篇無聲的「宣言」,所以他親自以包豪斯的原則設計了新校舍,這座被譽為現代建築里程碑的建築完全按照包豪斯的設計理念進行設計。不同的使用功能如教室、實習車間、學生宿舍等被自由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類似風車形的平面。各個不同的部分外型各自不同,高低錯落。整個形體簡潔明快,沒有任何裝飾。面對主要街道的實習車間為大面積裝有機械開窗裝置的玻璃幕牆,深灰色山牆,上書「Bauhaus」七個豎排字母。其餘部分則全部為白色粉牆加黑色鋼框窗。建築內部布置著布勞耶爾(MarcelBreuer)設計的鋼管皮面傢具。鋼筋混凝土建築,所有的建築物都是立方體造型,表面白色,沒有任何多餘的裝飾,依靠簡朴的體塊空間組成表面起伏和凹凸,富有節奏感。由於其簡潔,這些建築也創造了當時建築的最低造價,20美分/平方英尺。
包豪斯在德國德紹重建後,進行課程改革,實行了設計與製作教學一體化的教學方法,取得了優異成果。1927年格羅皮烏斯辭去包豪斯校長職務,由建築系主任漢斯·邁耶(共產主義)繼任。這位共產黨員建築師將包豪斯的藝術激進擴大到政治激進,從而使包豪斯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政治壓力。最後邁耶本人也不得不於1930年辭職離任,由密斯·凡·德羅繼任。接任的米斯面對來自納粹勢力的壓力,竭盡全力維持著學校的運轉,終於被納粹黨被迫關閉包豪斯。
第三階段(1932-1933年)柏林時期
密斯·凡德羅(實用主義)將學校遷至柏林的一座廢棄的辦公樓中試圖重整旗鼓,由於包豪斯精神為德國納粹所不容,面對剛剛於1933年正式上台的納粹政府,米斯終於回天無力,於該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關閉。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閉,不得不結束其14年的發展歷程。柏林時期僅有6個月的時間。
3、包豪斯對現代設計的影響
包豪斯的歷史短暫,但是在現代設計史上的作用是巨大的。它確立了現代主義設計思想。包豪斯打破了將「純粹藝術」與「實用藝術」截然分割的陳腐落伍教育觀念,進而提出「集體創作」的新教育理想;完成了在「藝術」與「工業」的鴻溝之間的架橋工作,使藝術與技術獲得新的統一;接受了機械作為藝術家的創造工具,並研究出大量生產的方法;認清了「技術知識」可以傳授,而「創作能力」只能啟發的事實,為現代設計教育立下良好的規范;發展了現代的設計風格,為現代設計指示出正確方向。
由於時代條件的限制,包豪斯還有許多的局限,比如只強調形式的簡約,忽視人機的情感關系。在手工藝和現代工業產品設計的關繫上還有烏托邦色彩。
四、德國現代設計
1、背景
德國是現代主義設計的發源地。德意志製造聯盟、包豪斯等設計實驗在德國的活動為現代設計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二戰後,德國設計在短短十幾年間就取得重大發展。1953年德國一批設計師在烏爾姆市建立烏爾姆設計學院開始重新振作自己的設計事業和設計教育事業。一方面德國人希望能夠通過嚴格的設計教育來提高德國產品設計水平,為振興德國戰後凋敝的國民經濟服務,使德國產品能夠在國際貿易中取得新的主導地位;另一方面,則是有感於德國發動的現代主義設計在美國的發展與初衷相違背,開始向商業主義、實用主義轉化。
2、發展
1949年,平面設計家奧托·艾舍,提出建立戰後的新設計教育中心,他的這個提議得到社會的廣泛支持,1953年被稱為戰後包豪斯的德國烏爾姆(Ulm)藝術學院建立,地點就在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誕生的小城市烏爾姆,由於准備工作的拖延,直到1955年才正式開始招生,校舍建築是由包豪斯早期畢業生、平面設計的重要人物馬克斯·比爾設計的,他同時擔任第一任校長。。在他和教員的努力下,這個學院逐步成為德國功能主義、新理性主義和構成主義設計哲學的中心,爾姆藝術學院的最大貢獻,在於它完全把現代設計--包括工業產品設計、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平面設計等,從以前似是而非的藝術、技術之間的擺動立場堅決地、完全地移到科學技術的基礎上來,堅定地從科學技術方向來培養設計人員,設計在這所學院內成為單純的工科學科。通過學院的努力,一種完全嶄新的視覺系統--包括字體、圖形、色彩計劃、圖表、電子顯示終端等等被發展出來,成為世界各個國家仿效的模式。
系統設計在烏爾姆十分流行,並且逐步被引入建築設計領域。在系統設計上做出奠基作用的是漢斯·古格洛特和迪特·蘭姆斯,系統設計的觀念是由古格洛特在烏爾姆發展出來,由蘭姆斯通過布勞恩公司、扎夫公司、維索公司的設計推廣宣傳開來,成為德意志設計特徵之一。
如果從系統設計的理論根源來看,他的核心是理性主義和功能主義,加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混合;從形式上看,則採用基本單元為中心,形成高度系統化的、高度簡單化的形式,整體感非常強,但是也同時具有冷漠和非人情味的特徵。
烏爾姆的設計哲學在德國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我們從德國產品種處處可以看到這種新功能主義、新理性主義、減少主義的特徵,雖然學院在1968年因為財政問題關閉,但是它的影響卻反而越來越大。不少學生和教員都成為大企業的設計骨幹,他們把學院的哲學帶到設計具體實踐中去。德國戰後的現代設計發展,為世界各國的工業設計提供了非常寶貴的觀念和理論依據,同時也影響了歐洲各國,包括荷蘭、比利時等國家。德國的著名企業都有設計部門。克魯博公司、艾科公司、西門子公司等。由於受到烏爾姆設計理念的影響,德國產品設計具有理性化、高質量、功能好、冷漠的特徵。
產品的形式問題一直在德國設計界有討論。1907年就提出「好的形式」概念。穆特修斯認為好的形式是「自動出現的形式」;密斯認為「少即多」;迪特·蘭姆斯認為「最好的設計就是最少的設計」。色彩多用黑白灰等,沒有裝飾。被稱為新功能主義。具有理性主義特徵的優良設計施德國設計追求的最高目標。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市場競爭,一些公司開始注重設計的形式因素。接受日本、美國的影響。設計沿著兩條道路前進:(1)德國理性主義設計,面向本國和歐洲市場。(2)國際主義、前衛風格、商業風格的設計,面向國際市場。
青蛙設計與布勞恩的設計一樣,是德國在信息時代工業設計的傑出代表。德國的青蛙設計公司是國際設計界最負盛名的歐洲設計公司。作為一家大型的綜合性國際設計公司,青蛙設計以其前衛,甚至未來派的風格不斷創造出新穎、奇特,充滿情趣的產品。
青蛙設計公司的創始人哈特莫特·艾斯林格, 1969年艾斯林格在德國黑森州創立了自己的設計事務所,這便是青蛙設計公司的前身。 1982年艾斯林格為維佳公司設計了一種亮綠色的電視機,命名為青蛙,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於是艾斯林格將「青蛙」作為自己設計公司的標志和名稱。另外,青蛙(Forg)一詞恰好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縮寫,也許這並非偶然。青蛙設計也與布勞恩的設計一樣,成了德國在信息時代工業設計的傑出代表,青蛙公司的設計既保持了烏爾姆設計學院和布勞恩的嚴謹和簡練,又帶有後現代主義的新奇、怪誕、艷麗,甚至嬉戲般的特色,在設計界獨樹一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20世紀末的設計潮流。
公司的業務遍及世界各地,包括AEG、蘋果、柯達、索尼、奧林巴斯、AT&T等跨國公司。青蛙公司的設計范圍非常廣泛,包括傢具、交通工具、玩具、家用電器、展覽、廣告等,但90年代以來該公司最重要的領域是計算機及相關的電子產品,並取得了極大的成功,特別是青蛙的美國事務所,成了美國高技術產品的設計最有影響的設計機構。艾斯林格也因此在1990年榮登商業周刊的封面,這是自羅維1947年作為《時代》周刊封面人物以來設計師僅有的殊榮。
青蛙的設計哲學是「形式追隨激情」,因此許多青蛙的設計都有一種歡快、幽默的情調,令人忍俊不已。青蛙公司設計的一款兒童滑鼠器,看上去就好象一隻真老鼠,灰諧有趣,逗人喜愛,讓小孩有一種親切感。艾斯林格曾說:"設計的目的是創造更為人性化的環境"。青蛙的設計原則是跨越技術與美學的局限,以文化、激情和實用性來定義產品。
青蛙是蘋果公司長期的合作夥伴,積極探索「界面友好」的計算機,通過採用簡潔的造型、微妙的色彩以及簡化了的操作系統,取得了極大的成功。1984年青蛙為蘋果設計的蘋果II型計算機出現在《時代》周刊的封面,被稱為「年度最佳設計」。從此以後,青蛙公司幾乎與美國所有重要的高科技公司都有成功的合作,其設計被廣為展覽、出版,並成了榮獲美國工業設計優秀獎品最多的設計公司之一。
五 、總結
德國是一個善於理性思考的國度,這種理性的思考應用在設計上就形成了德國的設計風格。無論是戰前包豪斯的探索,還是戰後烏爾姆設計學院和布勞恩公司,甚至於到了個性化消費和時尚主義設計藝術的20世紀80年代,德國始終是現代理性主義設計藝術的核心。但是德國的產品過多的強調科學性和合理性忽視了設計還涉及到多元文化、多種多種消費環境和不同消費需求等多種因素,使其無裝飾幾近冷峻的設計風格日趨受到消費者的批評。

⑨ 德國現代設計藝術的發展經歷的階段

德國的現代室內設計 歷史上每一次設計改良都伴隨著設計思潮的改良而進行,就有如革命一般。1851年倫敦海德公園的「萬國博覽會」帶給人們的是對於機械化產品美學質量的下降的擔憂和不滿,隨之而來的藝術與手工藝運動使設計家能夠靜下心來思索如何才能使藝術與技術相結合,但是很可惜,這場運動從實質上使反對工業化時代的大機器生產特徵的,因此並沒有探索出一條全新的設計思路和設計方法,後來的一些運動也沒有很好地探索出一種設計改良的方法。直到一戰後1919年包豪斯設計學校的出現才使這種現象有了本質上的改觀,藝術家不再單純是藝術家,而工業家也逐漸意識到設計對於產品開發和生產組織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於包豪斯設計學校的一些設計探索與納粹政權的「種族清洗」計劃有所抵觸,因此在1933年被強行關閉。但是包豪斯設計學校在這方面的探索對於德國以及世界的影響卻是無法估量的,他第一次系統地探索了在工業化時代中如何將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一種理念和具體的方法。

包豪斯設計學院
包豪斯設計學院於1919年成立於德國的魏瑪,這是一個聞名德國乃至歐洲的文化名城。包豪斯設計學院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為發展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包豪斯為現代設計教育的發展開創了一個新的里程碑,學院經十多年的努力成為歐洲現代主義設計的中心,並把歐洲的現代主義設計運動推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雖然在1933年學院被納粹政府以莫須有的罪名強行關閉,但是學院創始人格羅佩斯所創立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式卻影響了全世界的設計教育,並且使所有的設計師意識到為大眾設計和為工業化設計才是設計的真正目的。
烏爾姆設計學院

1953 年在德國的烏爾姆市成立了德國二戰後最重要的一所設計學院——烏爾姆設計學院,通過學院的理性主義設計教育,培養了新一代的工業設計師、平面設計師、建築設計師,學院完善了包豪斯設計學校開創的現代設計教育的模式,並進一步提出了理性設計的原則,開創了系統設計方法。德國艾科燈具公司的總經理容根�6�1;馬克曾說:「今天所有的設計師,包括一些不知道烏爾姆在鍵耐什麼地方的人,都在這個和那個方面受到了烏爾姆傳統的影響。」這足以證明烏爾姆設計學院的設計探索對於世界設計的影響。
而德國最重要的家用電器前迅企業布勞恩公司在產品設計中則完美地貫徹了烏爾姆設計學院的設計精神,強調人體工學原則,以高度的理性化、次序化原則作為自己的設計准則。布勞恩慧亮此公司的迪特�6�1;蘭姆斯是這種設計精神的代表人物。

德國的功能主義設計
德國設計長期以來強調設計中的功能主義原則,強調設計中的民主特色,並反復提倡「優良造型的原則」(即著名設計家穆泰修斯及德意志製造聯盟的理論精髓及設計准則),正是這種思想造成了幾代德國設計師對於責任感的高度重視。設計中的理性原則、人體工學原則、功能原則對於他們而言是設計上天經地義的宗旨,絕對不會因為商業的壓力而放棄。德國產品設計的總體特徵體現為:理性化、高質量、可靠、功能化、冷漠的機器外表與色彩(很少採用色彩比較鮮艷的設計,以黑色、灰色為主要色彩)
在同時期,商業主義設計盛行的美國正在進行「有計劃的廢止制」設計原則(一種純商業化設計,以形式主義的誇張為主要設計特徵,希望通過產品的不斷更新換代使原有設計迅速過時,以達到促進商業銷售的目的,雖然這種設計風格由於對安全性能的忽視和造成的資源浪費使其受到了廣泛指責,但是在消費者看來,這種具有誇張造型和鮮艷色彩的產品對於他們的吸引力卻是巨大的),德國的產品設計由於在外型及色彩方面的機器化特徵使得其在這種造型奇異的工業產品面前逐漸失去了市場競爭力。因此,在德國也出現了這樣的爭議:即到底是要功能還是要形式。在這種情況下。德國國內的一些新興設計公司和一些私人的小型設計公司開始進行形式主義原則下的設計探索。青蛙設計公司(Frog Design)就是其中的代表。

青蛙公司在設計中基本放棄了德國傳統設計中的過分理性以至於刻板的功能主義原則,充分發揮形式主義的力量,設計出了多種造型新潮的工業產品。目前對於青蛙公司的這種反傳統設計的思維仍存在著很大的爭議,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青蛙公司在商業上是成功的。隨著商業化進程的加快,部分德國公司開始採用一種折中的方法來解決這種矛盾:以德國式的理性主義為歐洲和本國市場設計工業產品;另一方面以國際主義的、前衛的、商業的原則為廣泛的國際市場設計工業產品。

德國的功能主義、理性主義設計風格也影響到了平面設計領域,烏爾姆設計學院的奠基人人之一,德國設計家奧托�6�1;艾什對於德國這種理性風格的平面設計的形成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他在設計理論中主張應該在網格布局的基礎上進行設計,以達到高度的理性化和功能性。他希望平面設計可以使閱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閱讀平面設計的文字或圖形,以獲得最高的准確性和最低的誤差率。1972年,艾什為慕尼黑奧運會創作了全部的標志,他以自己的原則設計出非常理性化的整套標志,獲得了很好的功能性。由此,他的設計理論和設計風格影響了德國和世界各地的平面設計,成為新理性主義平面設計風格基礎。
在這種思想影響下,德國的平面設計具有明快、簡單、准確、高度理性化的特點,但也有沉悶、缺乏個性的傾向,與其工業設計一樣,雖然傑出,但卻毫無幽默感、毫無文化個性。
http://www.51ps.com/classlist.aspx

⑩ 美國工業設計在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原因是什麼

這是因為工業化程度越高、製造業基礎實力越強。

工業發達國家歷史經驗證明,一個國家的工業設計越活躍,其工業創新能力與市場競爭能力越強;工業化程度越高、製造業基礎實力越強,工業設計所能激發的價值提升與市場駕馭水平也就越高,對於工業設計的倚重與需求也就越明顯。

20世紀20年代開創現代設計教育的德國包豪斯、30年代美國誕生的第一代職業工業設計師、40年代之後迅速崛起的英國工業設計及設計管理、50年代之後異軍突起的北歐現代設計等,都對世界工業設計行業與市場的成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10)西方工業設計風格經歷了什麼擴展閱讀:

工業設計的相關要求規定:

1、工業設計應在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換代、新興產業形成發展、優勢產業擴大優勢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促進中國製造業深度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從技術、標准、規則的模仿者、跟蹤者、遵守者逐步轉變為趕超者、創建者、引領者。

2、現代軌道交通裝備具有高效、集成、領先等特色,不僅集牽引傳動、網路控制等新技術於一體,而且形成了中國標准。在當前我國大力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大背景下,工業設計發展創新空間巨大、大有可為。

閱讀全文

與西方工業設計風格經歷了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跟林肯哪個後期費用高 瀏覽:349
尊合汽車怎麼樣 瀏覽:746
08寶馬x1時間如何調 瀏覽:924
賓士m260l多少錢 瀏覽:271
永新工業園區有哪些 瀏覽:52
寶馬740l交強險交多少錢呢 瀏覽:858
汽車發動怎麼回事 瀏覽:124
奧迪a3車銘牌在什麼位置 瀏覽:46
手動擋汽車如何能查出調表 瀏覽:187
牡丹區有哪些工業區 瀏覽:917
寶馬新車還能開多久 瀏覽:288
計算機天津理工河北工業哪個好 瀏覽:571
賓士a35車怎麼樣 瀏覽:568
太石工業區有多少工廠 瀏覽:38
汽車開多久換一次空調濾芯 瀏覽:539
聯合國哪個國家工業好 瀏覽:476
汽車年檢後多久拿到牌照 瀏覽:585
自動擋汽車上坡怎麼起步 瀏覽:883
寶駿汽車還能堅持多久 瀏覽:730
美系汽車品牌有哪些 瀏覽: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