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工業的分布特點、分析原因、
1、集中於沿海沿江地區。原因:這些地區被侵帶褲略較早,自然經濟較早開始解體,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市場等有利條件,同時外資企業的掘搏興辦也有刺激作用。
2、主要是輕工判行祥業。原因:由於外國的侵略,中國發展重工業所需要的這些重要的礦業都被列強所控制,而且中國本身沒有足夠的資金,也沒有發展重工業所需要的技術,所以無力發展重工業。而輕工業所需要的資金少,技術含量低,容易興辦。
2. 日本工業分布特點是什麼
日本工業分布的最突出特點是臨海性,工業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區,尤其是所謂「三灣一海」地區,即東京灣、伊勢灣和大阪灣以及瀨戶內海沿岸地區,形成了京濱工業區、名古屋工業區、阪神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和瀨戶內海業區五大工業區。
日本工業高度集中在這一帶狀地區的原因主要有:
1、日本發展工業的原料、燃料大部分依靠輸入,產品又大部分依靠輸出;
2、充分發揮島國位置條件的優越性;
3、填海造陸,已使地價較為便宜,利於投資設廠;
4、沿海各大工業地帶人口集中,使生產地接近消費地的經濟原則得以實現。
3. 我國工業分布特點八年級地理
4. 工業布局的世界工業布局特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科學技術革命的推動下,生產工藝高度發展,世界加工工業不僅成倍增長,且興起了新的、現代化的高科技工業部門,引起工業地域結構的變化。基本特點:
(1)工業生產向大型化、系列化和綜合化發展,是戰後工業布局規模的主導方向。根據地域條件,以一二個工業部門為主導,多發展成為綜合性聯合生產基地,是工業地域部門結構的特點。
(2)工業地域不同層次的集中與相對分散。集中與分散是產業空間運動的形式,工業地域在不斷集中與分散中形成,而集中是主導方面。自資本主義工業化以來,工業地域集中是突出特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又有所增強,並出現了不連續的帶狀世界性大工業地帶。發展中國家集中程度更高,呈點狀分布,如各國首都多發展成為最大的工業中心。世界工業生產由高密度區向低密度區擴展是工業空間運動的總趨勢。戰後,特別是60年代以來更加明顯,世界工業地域自西向東、向北、向南擴散著,同時在一國內同樣存在著相對分散的趨勢。如美國向西部、南部發展,日本向南北兩端和日本海側開發,俄羅斯工業地域東移等。在許多大工業城市周圍出現了工業衛星城鎮,一些發展中國家新的加工出口區的建立等都是例證。
(3)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工業布局在原有的煤鐵復合體型和戰後發展起來的臨海型的基礎上,又出現了臨空型、臨路型的新布局類型。以機場和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的中心點為中心,依託中心城市,在其周圍或外圍地區,發揮人才、交通信息等軟環境的優勢,發展起各種類型的高科技產業,以美國的「矽谷」和日本的「硅島」為典型代表。
(4)世界各國各地區工業發展不平衡狀態依然存在。工業生產集中在發達國家和幾個發展中國家。如美國、原蘇聯、日本、西歐經濟共同體合佔世界工業生產的3/4以上。
(5)近年亞洲太平洋地區工業發展迅猛,已經成為世界新的工業基地。
5. 工業布局的特點
工業布局的特點是具有長遠性和戰略性;涉及面廣,影響全局;具有連續性與繼承性;改造困難,作用深遠等。衡量工業布局的合理程度,應以經濟、社會、生態三方面效益是否統一為標志。
6. 我國工業分布特點是什麼
我國工業分布特點是東部沿海,工業中心密集,集中了主要的工業基地;中部地區,工業中心較多;西部地區,工業中心較少,分布稀疏。
東部沿海地區,是近代帝國主義最早入侵的地方。它們和我國民族資本最早在那裡辦起一些近代工業。東北地區是以礦山、軍火為主體的重工業畸形發展;輕工業日用品落後。
我國四大工業基地的性質
遼中南工業基地:全國著名的重工業基地
京津唐工業基地: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滬寧杭工業基地: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7. 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分為自然資源與自然條件兩類,它們是影響工業生產發展與布局的物質基礎和重要的外部條件。前者包括礦產、土地、水與生物資源等;後者主要有工程帶鋒與水文地質、地形、氣候、陸地水文、自然災盯滑害、生態環境條件等。
2、社會經濟因素
包括地區已有的經濟基礎與經濟發展水平、運輸條件、勞動力條件、市場消費因素、經濟管理體制、區域政策、價格及稅收制度等。它們對工業布局,特別是工業企業蠢則晌選擇最優區位有著重要作用。
3、生產技術因素
包括生產工具(設備)和與它相適應的工藝流程與方法,以及勞動者掌握生產工具的技能,三者相輔相成。
工業布局的特點:工業布局的特點是具有長遠性和戰略性;涉及面廣,影響全局;具有連續性與繼承性;改造困難,作用深遠等。衡量工業布局的合理程度,應以經濟、社會、生態三方面效益是否統一為標志。
分類:
宏觀:包括多種工業部門、多種類型企業的工業總體布局,某個工業部門的總體戰略配置,大范圍地區的工業綜合布局;
微觀:如個別工業企業的布局(主要是廠址選擇),某些個別工業點的布局等。
8. 中國工業的分布特點、分析原因、
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看中國近代工業分布的特點。而這一問題是文科綜合裡面地理與歷史知識有機結合的一個問題。
一、從自然條件的角度看中國近代工業分布的特點 中國的近代工業主要分布在沿海城市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大中城市。這些城市大多是鴉片戰爭以來開放的通商口岸。這些地區一般具有這樣一些特點。
(1)自然資源比較豐富,尤其是擁有比較豐富的煤炭資源,江西萍鄉煤礦、湖北大冶鐵礦為沿海以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工業提供了豐富的煤炭和鐵礦資源。
(2)這一地區多是平原,地形平坦,河流湖泊較多,水運比較發達。同時種植業比較發達,能夠為近代工業提供充足豐富的原料。
(3)氣候適宜。這一地區氣候濕潤,水資源比較豐富,近代工業所需要的水資源能夠得到滿足。而且濕潤的氣候有利於農業的發展,農業的發展能夠為工業提供充足的原料。
(4)運輸便利。這一地區地處沿海、靠近長江和京杭大運河,長江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最重要的、運輸量最大的河流,京杭大運河在當時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沿海的優良港灣,吞吐量大,為工業的發展創造了非常好的交通運輸條件。
二、從社會歷史的角度看中國近代工業分布的特點
(1)市場條件較好。自南宋以來,我國的經濟重心就成功地由北方地區轉移到南方地區,這里所說的南方地區很顯然包括沿海以及長江中下游一帶。這一地區長期的經濟發展,使得沿海和長江中下游地區成為我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這樣可以為近代工業提供比較充足的勞動力。而且由於這一地區人口多而且相對富裕,人們的購買力較強,因而這一地區擁有比較廣闊的市場。
(2)自然經濟解體較早而且自然經濟解體的程度較中國其他地區更加徹底。自明朝中後期開始,這一地區就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首先是在這一地區中的絲織業中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近代以來,隨著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大門,外國侵略者在中國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特權,日益瓦解中國的自然經濟,將原本封閉的自然經濟的缺口越開越大,越來越多的原先為自身消費而生產的小生產者納入到商品經濟生產的行列。商品市場和勞動力市場日益擴大,為近代工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3)外商企業和洋務運動企業的刺激。19世紀四五十年代以後隨著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條約的簽訂而出現的外商企業以及19世紀六十年代以後出現的洋務企業,給中國近代的傳統階級(中國封建社會的傳統階級主要指地主階級、商人和官僚等)最直觀、最有效的刺激,這些近代企業比較豐厚的利潤吸引中國社會的傳統階級將手中的資金用來投資近代工業。這樣中國社會的傳統階級的身份就搖身一變,成為中國近代的資產階級。資產階級自產生之後,先後領導了戊戌變法運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成為中國近代前期推動中國歷史發展的最主要的
9. 中國工業區分布特點
一、遼中南工業基地 該地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工等重工業為主。(礦產優勢)
二、京津唐工業基地(以北京、天津、唐山為頂點的三角地帶),有鋼鐵、機械、化工、電子、紡織等工業,它是我國第二大綜合性工業基地;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首都優勢)
三、滬寧杭工業基地(以上海、南京、杭州為頂點的三角地帶,也稱長江三角洲)它是我國第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瀕臨長江、東海,地理位置優越。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工業基礎雄厚;科技力量強;水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素質高;市場廣闊;(地理優勢——交通便利)
四、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含廣州、深圳、香港等一系列工業城市),該地以服裝、電子、玩具、食品等輕工業為主。
(特別行政區優勢——香港、澳門)
10. 印度和俄羅斯工業分布的特點是什麼
印度和俄羅斯工業分布的特點是:工業多分布在原料產地。
俄羅斯工業分布圖:
印度工業主要分布在以加爾各答為主的東北地區。因為鋼鐵工業是一種對煤炭和鐵礦石需求量非常大的工業,往往在布局上靠近煤礦和鐵礦基地。印度的煤炭和鐵礦主要分布在其東北部,所以印度的鋼鐵首凳工業也分布於此,這樣可以節省大量的運輸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