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建國初期我國大力發展重工業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影響
建國初期我國大力發展重工業的原因:中國資源豐富,是原材料大國,發展重工業可以迅速提高國家經濟發展,還能帶動人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重工業屬於大生產機構,可以有效生產出國防裝備,鞏固國防。
影響:為一五計劃奠定了基礎。
國民經濟恢復時期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全國職工的平均工資提高70%左右,各地農民的收入一般增長30%以上。國家財政經濟狀況根本好轉,為開展有計劃的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准備了條件。
(1)重工業發展反映什麼擴展閱讀:
對於當時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國家而言,無論是資本主義陣營還是社會主義陣營,重建或者恢復一個較為完整的工業化體系是最為重要的任務,對於大多數新興的原殖民地國家而言,加快工業化進程並建立一個完整的工業化體系更是成為鞏固與維持政治獨立的經濟前提。因此在20世紀50年代,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場工業化的浪潮。
在國內,國民經濟已經得到全面恢復與初步發展,政治趨於穩定,經濟秩序恢復正常,社會秩序較為安定,加快經濟發展成為全國人民的一致要求,為大規模展開經濟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Ⅱ 重工業為什麼是國家工業經濟之重
重工業指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生產資料的工業。"重工業"是"輕工業"的對稱,提供生產資料的部門稱為重工業,生產消費資料的部門稱為輕工業。重工業包括鋼鐵工業、冶金工業、機械轎察、能源(電力、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學、建築材料等工業,是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技術賣灶裝備、動力和原材料的基礎工業。它為國民經濟各部門(包括工業本身)提供原材料、燃料閉配茄、動力、技術裝備等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是實現社會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的物質基礎。一個國家重工業的發展規模和技術水平,是體現其國力的重要標志。
Ⅲ 什麼是重工業,指的是什麼
重工業指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生產資料的工業。一個國家重工業的發展規模和技術水平,是體現其國力的重要標志 重工業是「輕工業」的對稱,是指以能源原材料工業為基礎、以高檔耐用消費品、裝備料工業和機械工業 等。由於在近代工業的發展中,化學工業居於十分突出的地位,因此,在工業結構的產業分類中,往往把化學工業獨立出來,同輕、重工業並列。這樣,工業結構就由輕工業、重工業和化學工業三大部分構成。常有人把重工業和化學工業放在一起,合稱重化工業,同輕工業相對。
Ⅳ 新中國為什麼要發展重工業
1、為了保障國家政治獨立和國防安全。
新中國建立後,遭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孤立和經濟封鎖, 正常的國際經濟交往被切斷。朝鮮戰爭爆發後, 中國被迫捲入與美國的直接軍事對抗, 從而面臨著巨大的軍事威脅。這種嚴峻的國際環境, 迫切要求新中國優先發展軍事工業和作為軍事工業基礎的重工業。
2、原有的工業基礎比較薄弱。
舊中國經濟結構畸形, 1949 年輕工業產值占整個工業的70 %以上, 而重工業所佔比重則不到30 %。重工業門類殘缺不全, 多數是采礦業或生產初級原料的工廠, 除了一些從事修理和裝配的工廠外, 沒有自己獨立的機器製造業。這種畸形狀態, 不僅極大地影響了國家經濟獨立和國防鞏固, 也嚴重製約和妨礙著工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3、蘇聯工業化道路成功的示範效應。
近代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化都是從發展輕工業開始, 大致花50 年到100 年的時間才能實現工業化。而蘇聯在上個世紀20 年代後期開始採取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 只用十多年就實現了國家工業化。在此工業化基礎上, 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功地打敗德日法西斯的侵略, 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在1955年以前, 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戰略一直被視為成功典範, 備受廣大發展中國家關注和推崇,新中國也不例外。
(4)重工業發展反映什麼擴展閱讀:
「一五」計劃(1953—1957),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由周恩來、陳雲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經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審議通過。至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了規定的任務,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並為我國的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制定背景:
一五期間,中國身處社會主義陣營,對外採取「一邊倒」的外交策略。資本主義陣營對中國進行政治孤立、經濟制裁與軍事封鎖,導致相比於戰後處於資本主義陣營的日本與西歐各國,中國無法充分利用資本主義陣營充足的資金與先進的技術進行經濟建設。另一方面,蘇聯與一些東歐國家以資金與技術援助的形式積極支持中國的經濟建設,來自蘇聯與東歐的經濟援助在中國工業化的進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工業化與社會主義改造之外,一五計劃時期計劃經濟體制也得到了完全確立。有明顯蘇聯色彩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不僅是工業化高速推進的需要,也是冷戰時期社會主義國家的普遍特點。國家開始干預國民經濟運行的方方面面,市場的作用開始被削弱。
參考祥帆改資料:網路轎咐百謹判科-第一個五年計劃
Ⅳ 優先發展重工業對中國經濟有什麼積極作用
積極作用:
一、重工業產品大多與較高層次社會需求的滿足相關,能夠促使內需規模不斷地擴張。產業結構是隨著需求結構的變動而變化的。
二、當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到一定水平後,社會消費需求的增長主要來源於加工程度高的商品如耐用消費品等,社會消費需求與重工業的聯系日益密切。
三、重工業產品既能為輕工業的羨中結構升級創造條件,本身也能創造市場上的消費需求。
(5)重工業發展反映什麼擴展閱讀
發展重工業必要性
選擇正確道路,是快速推進工業化的前提。由於資源稟賦、歷史傳統不同,各鋒派扒國工業化道路也不盡相同。能否選擇適合自身國情的工業化道路,是對各國執政黨的重大考驗。
新中國成立後,黨提出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為進一步推進工業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黨認真總結吸取我國工業化的經驗與教訓,充分發揮我國在勞動力和資源等方面的比較優勢,積極融入全球產業分工,在實踐探索中找到了一條中國特色工業化之路,開啟了銀昌我國快速工業化進程。
Ⅵ 20世紀50年代中國優先發展重工業戰略的歷史背景及意義。
20世紀50年代優先發展重工業,是新則頌搭陸中國成立初期重大的經濟戰略,
一是主觀因素:為加快工業化速度、為改變重工業落後面貌、為改變與大國地位不相稱狀況及加強國防安全等;二是蘇聯因素:蘇聯模式示範效應、蘇聯援助、蘇聯道路及其意識形態影響等;三是朝鮮戰爭及隨之而來的西方封鎖禁運;四是國內因素:保證重工業平衡布局、重點發展、實現生產資料進口替代等;五是重工業諸多裨益驅使:供應工業原料與設備,促進產業升級、加強國防力量等;六是生產資料優先增長規律使然。其他還有輕工業設備利用率低、開工不足,故重工業要優先發展等。
以上雖未囊孫枝鄭括所有,卻也基本涵蓋了最主要因素,多數學者都以其中若干為由。然而,這些原因雖不無道理,但要回答為何要優先發展重工業,卻有不夠透徹之感。究其緣由:其一,在於結合「一邊倒」之時空背景探究不足,研究視角廣度不夠,僅將其看成單純的經濟戰略;其二,未展現該戰略形成之歷程,明晰戰略構想、落實與實施的三階段,畢竟任何戰略形成都非一蹴而就;其三,正因戰略階段分析不足,大而化之,常使原因、條件與結果三者模糊籠統,易混淆「因緣之別」,甚至「倒果為因」;其四,比較研究不足,即與「先輕後重」戰略對比後,再言應「先重後輕」則更具說服力;其五,未區分重工業發展的民用軍用兩大方向及其為農輕業和為軍工業提供設備與裝備導致的不同功效。其中,結合「一邊倒」政策來探究至為關鍵:因為只有在此背景下,才能深刻理解該戰略的原因與本質;只有通過解析「一邊倒」歷程,才能明晰該戰略三階段劃分的時間點與意涵;只有從「一邊倒」視角,才能明了「先重後輕」為何是必然性安排以及重工業發展方向的抉擇等一系列問題。為此,本文將從「一邊倒」歷程的階段性探究出發,來解讀該戰略的三階段內涵,並通過比較研究評析相關理由,力圖歷史邏輯地展現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原因、意義與本質所在。
Ⅶ 建國初期我國大力發展重工業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影響
以重工業為主,重工業與輕工業、農業同時並舉,建國初期,在我國缺乏經濟建設經驗的情況下,毛澤東一度主張因循蘇聯的工業化道路。在蘇聯偏重重工業的工業化道路的影響下,我國從1953年到1957年制定實施了以發展重工業為中心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並取得了巨大成就,奠定了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但在一五計劃執行過程中,我國社會經濟生活中也出現了諸如資金材料供應緊張、農業輕工業生產不穩定、糧食及日常生活用品短缺等嚴重問題,而且這些問題在蘇聯東歐一些國家早有發生。這些問題引起毛澤東的高度關注和深刻思考。毛澤東認識到,蘇聯的經驗並不都是成功的,即使蘇聯成功的經驗也並不一定都適合中國,學習別人終究不能代替對自己道路的尋找。
新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始於1953年開始執行的國民經濟發展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國並沒有沿用其他國家一般採用的輕紡工業起步的工業化道路,而是採取了重化工業起步的超常規道路,實行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趕超;的強烈意識是採取重化工業戰略的基本動因,而前蘇聯的發展模式又似乎提供了一個可學習、借鑒的;榜樣;。為了盡快實現;趕超;目標,採取了比前蘇聯更強的強制性積累,試圖在遠比前蘇聯落後的基礎上跨越輕紡工業階段而建立重化工業體系。在經濟制度上,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管理體制,創建了大量的國有企業,以保證能夠通過高積累的方式集中大量建設資金,進行大規模的重化工業投資和建設。工業高度集中的計劃管理體制迅速延伸到整個經濟系統,從而形成了在中國執行了30多年的計劃經濟體制。就此意義上說,計劃經濟體制與重化工業起步的工業化戰略存在著邏輯上的聯系。中國資源豐富,是原材料大國,發展重工業可以迅速提高國家經濟發展,還能帶動人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重工業屬於大生產機構,可以有效生產出國防裝備,鞏固國防。為一五計劃奠定了基礎、
Ⅷ ==什麼重工業什麼是輕工業
這不是我曾問過的問題嘛。唉,乾脆我好好給你搜一下得了。如下:
工業
工業 指從事自然資源的開采,對採掘品和農產品進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質生產部門。具體包括:(1)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如采礦、曬鹽、森林採伐等(但不包括禽獸捕獵和水產捕撈);(2)對農副產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糧油加工、食品加工、軋花、繅絲、紡織、製革等;(3)對採掘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煉鐵、煉鋼、化工生產、石油加工、機器製造、木材加工等,以及電力、自來水、煤氣的生產和供應等;(4)對工業品的修理、翻新,如機器設備的修理、交通運輸工具(包括小卧車)的修理等。
1984年以前農村的村及村以下辦工業歸屬農業,1984年以後劃歸工業。
工業統計調查單位 工業統計調查單位分為兩類:獨立核演算法人工業企業和工業活動單位。
(1)獨立核演算法人工業企業 是指從事工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獨立核演算法人工業企業應同時具備以下條件:①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能夠承擔民事責任;②獨立擁有和使用資產,承擔負債,有權與其他單位簽訂合同;③獨立核算盈虧,並能夠編制資產負債表。�
(2)工業活動單位 是指在一個場所從事一種或主要從事一種工業生產活動的經濟單位。它包括獨立核算工業企業按主營業務活動(即工業生產活動)劃分的主營業務活動單位和非工業企業所屬的工業生產活動單位(即原非獨立核算工業生產單位)。工業活動單位,一般應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①具有一個場所,從事一種或主要從事一種工業活動;②單獨組織工業生產、經營或業務活動;③單獨核算收入和支出。
本年鑒中涉及的企業登記注冊類型:
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 指國有企業加上國有控股企業。國有企業(即過去的全民所有制工業或國營工業)是指企業全部資產歸國家所有,並按《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規定登記注冊的非公司制的經濟組織。包括國有企業、國有獨資公司和國有聯營企業。1957年以前的公私合營和私營工業,後均改造為國營工業,1992年改為國有工業,這部分工業的資料不單獨分列時,均包括在國有企業內。國有控股企業是對混合所有制經濟的企業進行的「國有控股」分類。它是指這些企業的全部資產中國有資產(股份)相對其他所有者中的任何一個所有者占資(股)最多的企業。該分組反映了國有經濟控股情況。
⑵集體企業 指企業資產歸集體所有,並按《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規定登記注冊的經濟組織。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組成部分。包括城鄉所有使用集體投資舉辦的企業,以及部分個人通過集資自願放棄所有權並依法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認定為集體所有制的企業。�
⑶股份有限公司 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規定登記注冊,其全部注冊資本由等額股份構成並通過發行股票籌集資本,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其債務承擔責任的經濟組織。
⑷港、澳、台商投資企業 指企業注冊登記類型中的港、澳、台資合資、合作、獨資經營企業和股份有限公司之和。
⑸外商投資企業 指企業注冊登記類型中的中外合資、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和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之和。
⑹本年鑒中涉及的名為「其他」的企業 均指除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個體經營以外的其他類型工業企業(單位)。包括聯營企業、私營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外商投資企業(中外合資經營、中外合作經營、外資企業);港、澳、台投資企業(與大陸合資經營、與大陸合作經營、港、澳、台獨資企業)及其他企業。
輕工業 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費品和製作手工工具的工業。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為兩大類:(1)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直接或間接以農產品為基本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食品製造、飲料製造、煙草加工、紡織、縫紉、皮革和毛皮製作、造紙以及印刷等工業;(2)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以工業品為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文教體育用品、化學葯品製造、合成纖維製造、日用化學製品、日用玻璃製品、日用金屬製品、手工工具製造、醫療器械製造、文化和辦公用機械製造等工業。
重工業 是指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生產資料的工業。按其生產性質和產品用途,可以分為下列三類:(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包括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業;(3)加工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金屬結構、水泥製品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
根據上述劃分原則,修理業中以重工業產品為修理作業對象的劃為重工業,反之劃為輕工業。
工業總產值 是以貨幣表現的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工業產品總量,它反映一定時間內工業生產的總規模和總水平。它包括:在本企業內不再進行加工,經檢驗、包裝入庫(規定不需包裝的產品除外)的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自製半成品、在產品期末初差額價值。工業總產值採用「工廠法」計算,即以工業企業作為一個整體,按企業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來計算,企業內部不允許重復計算,不能把企業內部各個車間(分廠)生產的成果相加。但在企業之間、行業之間、地區之間存在著重復計算。
輕重工業總產值的劃分也是按「工廠法」計算的,即一個工業企業在正常情況下生產的主要產品的性質屬於輕工業,產的主要產品的性質屬於重工業,則該企業的全部總產值作為重工業總產值。
工業增加值 是指工業行業在報告期內以貨幣表現的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
實收資本 指企業實際收到的投資人投入的資本。按投資主體可分為國家資本、集體資本、法人資本、個人資本、港澳台資本和外商資本等。
資產合計 指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包括各種財產、債權和其他權利。資產按其流動性劃分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及遞延資產和其他資產。
(1)流動資產 指企業可以在一年內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生產周期內變現或耗用的資產合計。包括現金及各種存款、短期投資、應收及預付款項、存貨等。
(2)固定資產 指企業固定資產凈值、固定資產清理、在建工程、待處理固定資產損失所佔用的資金合計。
(3)無形資產 指企業長期使用而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產。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商譽等。
負債合計 指企業承擔的能以貨幣計量,將以資產或勞務償付的債務。負債一般按償還期長短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遞延稅項等。
(1)流動負債 指企業在一年內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需要償還的債務合計,其中包括短期借款、應付及預收款項、應付工資、應交稅金和應交利潤等。
(2)長期負債 指企業在一年以上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以上需要償還的債務合計,其中包括長期借款、應付債務、長期應付款項等。
所有者權益 指企業投資人對企業凈資產的所有權。企業凈資產等於企業全部資產減去全部負債後的余額,其中包括投資者對企業的最初投入,以及資本公積金、盈餘公積金和未分配利潤,對股份制企業即為股東權益。
固定資產原價 指企業在建造、購置、安裝、改建、擴建、技術改造某項固定資產時所支出的全部貨幣總額。它一般包括買價、包裝費、運雜費和安裝費等。
固定資產凈值 是指固定資產原價減去歷年已提折舊額後的凈額。
流動資產 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變現或者耗用的資產,包括現金及各種存款、短期投資、應收及預付貨款、存貨等。
產品銷售收入 指企業銷售產品和提供勞務等主要經營業務取得的業務總額。
產品銷售成本 指企業銷售產品和提供勞務等主要經營業務的實際成本。
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 指企業銷售產品和提供工業性勞務等主要經營業務應負擔的城市維護建設稅、消費稅、資源稅和教育費附加。
產品銷售利潤 指企業銷售產品和提供工業性勞務等主要經營業務收入扣除其成本、費用、稅金後的利潤。
利潤總額 指企業實現的利潤。
應交增值稅 指企業在報告期內應交納的增值稅額。
總資產貢獻率 反映企業全部資產的獲利能力,是企業經營業績和管理水平的集中體現,是評價和考核企業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計算公式為:
總資產貢獻率(%)=(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
資產負債率 該指標既反映企業經營風險的大小,也反映企業利用債權人提供的資金從事經營活動的能力。計算公式為: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
工業成本費用利潤率 指在一定時期內實現的利潤與成本費用之比,是反映工業生產成本及費用投入的經濟效益指標,同時也是反映降低成本的經濟效益的指標。計算公式為:
工業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
工業增加值率 指在一定時期內工業增加值占同期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反映降低中間消耗的經濟效益。計算公式為:
工業增加值率(%)=工業增加值(現價)/工業總產值(現價)×100%
流動資產周轉次數 指在一定時期內流動資產完成的周轉次數,反映流動資產的周轉速度。計算公式為:
流動資金周轉次數=產品銷售收入/全部流動資產平均余額
產品銷售率 指報告期工業銷售產值與同期全部工業總產值之比,是反映工業產品已實現銷售的程度,分析工業產銷銜接情況,研究工業產品滿足社會需求程度的指標。計算公式為:
產品銷售率(%)=工業銷售產值/工業總產值(現價)×100%
全員勞動生產率 指根據產品的價值量指標計算的平均每一個從業人員在單位時間內的產品生產量。是考核企業經濟活動的重要指標,是企業生產技術水平、經營管理水平、職工技術熟練程度和勞動積極性的綜合表現。目前我國的全員勞動生產率是將工業企業的工業增加值除以同一時期全部從業人員的平均人數來計算的。計算公式為:
全員勞動生產率=工業增加值/全部從業人員平均人數
為了使各年度的全員勞動生產率數字可以比較,1990年以前各年的全員勞動生產率均按指數換算成1990年不變價格。
重工業是指以能源原材料工業為基礎、以高檔耐用消費品、裝備製造業、電子及電器機械工業、化學工業為主體的產業體系。輕工業:是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費品和製作手工工具的工業,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為兩大類:(1)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直接或間接以農產品為基本原料的輕工業。(2)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以工業品為原料的輕工業。
在過去的產業經濟學中,往往根據產品單位體積的相對重量將工業劃分為輕重工業。產品單位體積的重量大的工業部門就是重工業,重量輕的就屬輕工業。屬於重工業的工業部門有鋼鐵工業、有色冶金工業、金屬材料工業和機械工業等。由於在近代工業的發展中,化學工業居於十分突出的地位,因此,在工業結構的產業分類中,往往把化學工業獨立出來,同輕、重工業並列。這樣,工業結構就由輕工業、重工業和化學工業三大部分構成。常有人把重工業和化學工業放在一起,合稱重化工業,同輕工業相對。
另外一種劃分輕、重工業的標準是把提供生產資料的部門稱為重工業,生產消費資料的部門稱為輕工業。以上這兩種劃分原則是有區別的。
國家統計局對輕重工業的劃分接近於後一種標准,《中國統計年鑒》中對重工業的定義是: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生產資料的工業。輕工業為:主要提供生活消費品和製作手工工具的工業。在研究中,如上文所述,常將重工業和化學工業合稱為重化工業。
Ⅸ 建國初期我國大力發展重工業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影響
新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始於1953年開始執行的國民經濟發展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國並沒有沿用其他國家一般採用的輕紡工業起步的工業化道路,而是採取了重化工業起步的超常規道路,實行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趕超;的強烈意識是採取重化工業戰略的基本動因,而前蘇聯的發展模式又似乎提供了一個可學習、借鑒的;榜樣;。為了盡快實現;趕超;目標,採取了比前蘇聯更強的強制性積累,試圖在遠比前蘇聯落後的基礎上跨越輕紡工業階段而建立重化工業體系。在經濟制度上,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管理體制,創建了大量的國有企業,以保證能夠通過高積累的方式集中大量建設資金,進行大規模的重化工業投資和建設。工業高度集中的計劃管理體制迅速延伸到整個經濟系統,從而形成了在中國執行了30多年的計劃經濟體制。就此意義上說,計劃經濟體制與重化工業起步的工業化戰略存在著邏輯上的聯系。 建國初期,我國工業化選擇了優先發展工業戰略,選擇這一戰略的原因是為了保障國家政治獨立和國防安全,為了盡快改變我國工業十分落後的面貌,蘇聯工業化道路成功的示範效應,受生產資料優先增長理論的影響."一五"計劃時期的工業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我國選擇優先發展工業戰略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是正確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Ⅹ 什麼是重工業,什麼是輕工業 有什麼區別
重工業是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生產資料的工業。輕工業,與重工業相對,也互有交叉,主要是指生產生活資料的工業部門。重工業與輕工業對應,提供生產資料的部門稱為重工業,生產消費資料的部門稱為輕工業。重工業包括鋼鐵工業、冶金工業、機械、能源(電力、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學、材料等工業。它為國民經濟各部門(包括工業本身)提供原材料、動力、技術裝備等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是實現社會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的物質基礎。一個國家重工業的發展規模和技術水平,是體現其國力的重要標志。輕工業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如:食品、煙酒、傢具、五金、玩具、樂器、陶瓷、紡織、造紙、印刷、生活用品、辦公用品、文化用品、體育用品等工業部門。輕工業是城鄉居民生活消費品的主要來源,按其所使用原料的不同,可分為兩類: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和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1-0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