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美國工業現狀如何

美國工業現狀如何

發布時間:2023-04-23 17:31:04

㈠ 美國的工業農業概況

美國的工業農業概況:

1、美國是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主要工業區有東北部工業區、西部工業區、南部工業區。美國是世界上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位於舊金山(聖弗朗西斯科)東南端的矽谷,是美國興起最早、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著名產品為矽片。

2、美國農業的生產總量和出口量也很大,一些重要農產品的出口量在世界市場上所佔的比例甚至大於其產量在世界總產量中所佔的比例。美國的畜牧業和種植業並重,其產值之比大致是半對半。

加利福尼亞州是美國最大的農業州,1993年的農業銷售額達到198.5億美元,其次是得克薩斯州和衣阿華州,銷售額均超過100億美元。

(1)美國工業現狀如何擴展閱讀:

東北部地區是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全國的鋼鐵、機械、汽車、化工等傳統工業大部分集中分布在這里。主要工業區有東北部工業區、西部工業區、南部工業區。

南部地區過去以農業為主。由於這里地價便宜,勞動力充足,環境污染較東北部小,美國工業逐漸由東北部向南部發展,形成美國新興的石油、飛機、宇航、電子等工業基地。

太平洋沿岸的狹窄平原和谷地,是西部工業的集中地帶,宇航、電子、信息技術等新興工業發展較快。美國是世界上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位於舊金山(聖弗朗西斯科)東南端的矽谷,是美國興起最早、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著名產品為矽片。

㈡ 美國經濟發展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時間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簡要分析這一狀況的原因

在19世紀的後半期,美國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起來。其主要原因是:美國內戰中北方的勝利,為國內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宅地法》的實施使西部地區得到開發,擴大了國內市場;歐洲大量資本的輸入,為工農業的發展提供了資金;美國是個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便於應用歐洲先進科學技術和生產經驗;外國大量的移民,以及黑奴的解放,提供了廉價的勞動力;美國自然資源豐富,盛產煤、鐵、石油等重要物資。此外,這一時期的美國對教育和科技極為重視,大力發展教育事業,獎勵科學發明。1869年起,美國開始實行學位制,培養出大批優秀的理工科人才,在其後的幾十年裡,各種重要的發明不斷出現。到1890年,美國政府發出的專利證明達40多萬份。這些有利條件,使美國經濟在短期內便處於領先地位。
1860年,美國工業居世界第四位,到1892年即躍居第一位,工業產量約占歐洲各國生產的總和的1/2。1860—1900年間,美國工業生產增長了6倍。其中煤、鐵、鋼和石油產量的增長尤為突出。1870年,煤的產量為3310萬噸,1900年增為26970萬噸;鋼產量1880年為120萬噸,到1900年為1020萬噸;石油開采量,1870年為2億加侖,1900年增至27億加侖。1913年,美國工業產品已佔世界工業產品總量的1/3以上,超過了英、法、德、日4國的總和。西部地區的開發,加速了美國農業的發展。從1880年到1900年,美國開墾的土地面積,超過了英、德、法三國土地面積的總和,再加以採用先進農業技術,美國的糧食和棉花產量增加了2/3。
在美國經濟增長的同時,生產和資本的集中同樣發展著。特別是19世紀最後30年的3次經濟危機,更加速了集中的過程。托拉斯是美國壟斷組織的普遍形式。美國第一個托拉斯是「美孚石油公司」,這個1870年建立的公司,在1882年形成了托拉斯,控制了石油生產的9/10。隨後在其它工業部門都相繼出現了托拉斯,到1904年,在工業、交通、公共事業中組成了445家托拉斯,到20世紀初,形成了洛克菲勒、摩根、梅隆、杜邦、庫恩—羅比、芝加哥、克利夫蘭、波士頓8大財團。大托拉斯控制了95%的石油,鋼鐵的66%,金屬工業77%,化學工業81%,汽車製造業、製糖業和煙草業的80%。托拉斯掌握了美國的經濟命脈。
美國高度集中的工業資本與銀行資本的結合,形成巨大的財政寡頭。20世紀初,在美國形成8大金融寡頭集團。其中摩根和洛克菲勒財團居於支配地位。他們通過花旗銀行和第一國民銀行,控制了112家銀行、運輸、保險和商業公司,佔有了全部國民財富的1/3。據1913年統計,佔全國人口總數2%的壟斷資本家,擁有全國財富的60%。而佔65%的勞動人民,只佔國民財富的5%。
一小撮金融寡頭通過托拉斯支配著美國經濟,控制著美國政治,並對文化、教育和社會生活進行滲透,所以列寧稱美國為典型的托拉斯帝國主義國家。

㈢ 美國紡織服裝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美國紡織服裝業情況及中美紡織服裝貿易、投資概況 美國位於北美洲中部,大部分地區屬於大陸性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氣候。中北部平原溫差很大。美國擁有完整而便捷的交通運輸網路,一級鐵路總長12.1萬英里,高速公路總長393.2萬英里,水運里程2.6萬英里。國內客貨空運約佔世界總量的50%。 美國的工業技術先進、門類齊全、勞動生產率較高,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家。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方面美國傳統工業如紡織服裝工業面臨國際上新興工業國家的激烈競爭,正呈衰落狀態;另一方面,以高技術工業為核心的新興工業部門則呈現出蓬勃發展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整個工業水平下降的趨勢。美國工業雖面臨來自多方面的挑戰,但其在世界工業中所佔的份額一直保持在25%~26%的水平。 1995年1月1日,美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一、生產貿易及投資管理機構 美國是世界上設置紡織品服裝行業專業協會組織最多的國家。其專業協會涉及紡織服裝行業的各個方面,這些協會在政府和企業之間提供溝通、統計以及生產、貿易、技術和信息的咨詢服務及指導。 商務部是美國主要的綜合經濟部門之一。負責管理國際貿易和促進出口的主要執行機構是國際貿易管理局和出口管理局,其主要職能是實施美國貿易法律法規;拓展貿易;研究與監督多雙邊貿易協定的實施;進行出口管制等。而且,美國商務部還承擔著接受美國紡織服裝行業協會對於配額管理實施方案的申請。美國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CITA)是執行美國商務部對紡織服裝行業各種決議的操作機構。美國紡織品製造商協會(ATMI)是代表美國紡織品服裝行業利益的部門,它經常代表企業向政府提出各種報告或申請。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是一個獨立的、非黨派性質的、准司法聯邦機構。它的職責范圍包括判定美國內行業是否因外國產品的傾銷或補貼而受到損害;判定進口對美國內行業部門的影響;對某些不公平貿易措施,如對專利、商標或版權的侵權行為,採取應對措施等。同時,美國際貿易委員會與商務部共同負責美對外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工作。 二、紡織生產及消費市場概況 美國紡織服裝工業從業人員約200萬人,平均每年為美國創造不低於500億美元的產值。南、北卡羅來納州是美國最大的紡織工業基地。美國的無紡布工業發展迅速,是世界無紡布生產的第一大國,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美國目前無紡布的生產量佔全球無紡布生產總量的41%。碳纖維產量佔全球碳纖維生產總量的33.2%,居世界第二位。 近年來,美國紡織及成衣業就業率持續下降。截至2003年4月底,美國紡織服裝行業就業總人數為90.4萬人。其中,紡織行業就業人數約40.9萬人,與2002年同期相比減少了約2.7萬人;服裝行業就業人數為49.5萬人,為30年來新低。 美國紡織工業在世界創新技術和新型纖維領域居領先地位,其創新能力和成果大大多於世界其他國家。如尼龍、滌綸、光導纖維等化學纖維產品,以及用於製造防彈服的凱芙拉纖維和宇航員穿著的特種纖維等產品,其質量、高科技含量及特種功能都高於其它國家。 美國紡織服裝行業已從注重密集型向高科技含量、自動化生產的方向發展。但是自2000年以來,美國的紡織服裝行業正在萎縮。特別是面料生產正在向其他國家和地區轉移,在服裝生產的大部分工序中,美國僅承擔包裝加工的最後環節。 美國是紡織品和服裝消費大國。最近幾年,美國人在紡織品和服裝上的消費增長快於總體消費增長。1993~1997年期間,美國人均紡織品的消費平均以4.6%的速度增長;人均服裝消費實際增長率達5.5%,而總體消費增長為2.8%。人口老齡化使紡織品的消費趨向系列化、功能化、環保化的方向發展;服裝消費則趨向舒適型及實用型。 近年來,美國消費者對家用紡織品的需求持續增長,家用紡織品的消費佔美國家庭中紡織品服裝總消費的大約1/3。此外,美國對無紡布的消費量是全世界最高的,約佔全世界無紡布產品消費總量的50%。 三、紡織服裝進出口貿易現狀 美國是世界上進口紡織品和服裝最多的國家。據中國海關統計,2002年美國紡織品服裝進口總額為765億美元,同比增長1.8%。按多邊纖維協定(MFA)的類別統計,美國全年進口額為722億美元,同比增長2.8%。中國是美國紡織品服裝的最大供應國,2002年的增幅為124.51%。進入2003年以來,美國的紡織品服裝進口又有所增長。據美國海關統計,2003年1~5月,美國紡織品服裝進口總額為301.23億美元,與去年同比增長14.84%。 近年來美國紡織品和服裝的出口一直呈下降趨勢。2001年,由於美元持續保持強勢,導致美國紡織品出口比2000年下降約3%。2001年美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總額175億美元,占當年全球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的5.1%,在全球紡織品服裝出口大國中排名第五。2002年,美國出口紡織品服裝總額為159.7億美元,同比下降4.7%。 四、紡織服裝業的發展政策 1980年後美國開始從紡織品和服裝的出口大國轉為進口大國。近幾年,美國出台了大力扶植紡織工業的政策,鼓勵其產品出口。 2001年以來,美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解決紡織業面臨的危機。這些措施包括:政府必須通過一項一攬子刺激經濟的計劃,其中包括向紡織企業提供更長的稅收優惠期限;迫使其他國家向美國紡織產品開放市場而不是單方面要求美國降低關稅;政府闡明加勒比海盆地貿易法案和其他一些貿易法案的意圖,確保這些法案所涉及國家輸入美國的服裝產品的面料必須是在美國印染和整理的;政府允許棉紡廠按照國際市場棉花價格購買棉花;政府避免單方面的貿易讓步,不應與其他國家簽訂可能損害美國紡織業者的貿易協定;政府加強紡織品服裝邊境監管,杜絕紡織品服裝走私和其他海關方面的欺詐行為。 美國紡織服裝行業為增強競爭力及保持市場佔有率,採取了很多措施來發展本國的紡織服裝行業。其中比較重要的發展策略就是將紡織品和服裝生產轉移到墨西哥和加勒比海盆地等勞動力相對低廉的地區。此外,美國政府撥出專款支持紡織品高科技的研發,不斷推出新一代高科技的新材料。 五、紡織外貿政策及投資環境 美國在紡織品貿易中設有不平等貿易壁壘,內容主要有:1)關稅及關稅管理。美國服裝類產品的關稅為33.3%,某些羊毛纖維的關稅為31.5%。美國鞋類的關稅總體偏高。如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紡織面料鞋平均關稅為33%,最高的可達48%。化纖、純棉面料和PVC面料箱包的關稅為19%。2)節日服飾限制。2002年2月,美國將節日服飾歸為服裝類產品。隨後,美國紡織品協議委員會決定對2004年4月1日以後出運的進口節日服飾實行配額許可證管理,將進口關稅由0提高到15%~20%,並使該類產品由非配額產品變為配額產品。3)進口限制。美國對部分產品,主要是農產品和紡織品實施配額管理。對中國設置的配額種類最多,數量也最嚴。4)特別限制措施。2003年5月21日,美國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CITA)公布了針對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工作報告書中關於紡織品進口特別限制措施(242段)的實施程序,當日生效。根據該程序,美國國內符合條件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商或其代表可以提請對從中國進口的紡織品服裝實施限制措施。 「中國產品免稅加工區」是路易斯安那州政府和美國國際商會合作建立的,設在該州的聖馬丁市,總共可容納100多家中國企業在此辦廠。州政府為企業提供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如為辦廠企業提供優惠的銀行貸款;以政府名義邀請擔保企業家獲得美國簽證;成立專門機構幫助加工區企業推銷產品;只收取極低的租金,在此加工區生產的產品可以冠以「美國製造」進行銷售等。 美國的基礎設施先進,水、電、汽的供應充足。工業用電、企業用水的價格相對比較便宜。美國對水、電實行市場價格調節制度。用電、用水的量越大,價格越便宜。 六、中美雙邊貿易及投資現狀 中美兩國在資源結構、產業結構和消費水平等方面的巨大差異決定了兩國經濟具有很強的互利互補性。目前,美國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則是美國的第四大貿易夥伴。 長期以來,在配額體制的框架之下,中國紡織服裝業一直面臨著美國范圍最廣、最為嚴格的配額限制,承受著比其它供應國家和地區更嚴峻的競爭壓力。2001年底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美兩國在紡織品領域的合作正在不斷升溫。據中國海關統計,2002年中美雙邊紡織品服裝貿易總額72.83億美元。其中中國出口美國紡織品服裝共70.71億美元,佔美國當年紡織品服裝進口總額765億美元的約10%,占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618億美元的11%。中國從美國進口紡織品服裝4.5億美元,同比增長23%,占我國紡織品服裝進口總額143.6億美元的3.1%。據美國海關統計,2003年1~5月,中國出口美國的紡織品服裝為42.55億美元,同比增長54.65%,佔全美紡織服裝進口總額的14.13%。這種情況說明,美國對中國的紡織服裝產品有相當大的需求。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美國可能隨時會動用「特別產品保護貿易條款」、「反傾銷」等措施對我國紡織品服裝產品進行限制。 據中國原外經貿部的統計,2002年在美國設立非金融類中資企業41家,雙方協議投資額1.95億美元。截至2002年底,中國在美國累計投資設立非金融類中資企業703家,雙方協議投資總額11.25億美元。 美國已成為中國外資的最大來源國之一。 2002年,美國對中國投資項目共計708個,合同金額82.88億美元,實際使用金額55.56億美元。截至2002年底,美國累計對中國直接投資項目37280個,合同金額763.14億美元,實際投入400.20億美元。 七、貿易及投資的分析與建議 美國紡織品服裝市場巨大,大宗品種的市場潛力尤其值得關注。同時,競爭對手的優勢和動向也需要我們認真研究和分析。 美國消費者非常注重生產紡織服裝產品的國家有沒有違背勞動法、環境保護法。所以,中國的企業應注重自己的工作操作環境,進一步提高美國購買商對中國產品的信任度。 美國政府通過的對華紡織品貿易保障措施實施程序,無疑會使我國低價格產品遭到封殺。因此,中國的企業只有實施品牌戰略,提高附加值,並同國際服裝設計大師結成聯盟,才能拓展美國市場。 中國的企業向美國出口時,應該注意美國市場對紡織品和服裝進口主要品種的變化和需求,以便調整品種和價格。在美國消費量最大的是338/9類(棉製針織襯衫)、347/8類(棉製褲子)、638/9類(化纖制針織襯衫)和647/8類(化纖制褲子)等。在這些品種中,墨西哥的產品占據了20%以上的進口份額,其它國家和地區只是在個別品種上佔有優勢。中國在359類(其它棉製服裝)的進口市場上分別佔有較大的份額。一旦所有配額取消後,中國應當在各種品種上採取不同的銷售策略,密切關注美國經常變化的政策,提高預警能力。 中國的紡織服裝企業在美國投資特別要注意: 要研究和了解美國政府和地方的法律,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密切注意美國的有關紡織品服裝的相關政府組織的法律許可權。 企業通過規模化收購是進軍美國市場的最好途徑。中國的紡織服裝企業要想在美國立足,必須要變成美國土生土長的企業,及時參加美國紡織服裝行業的相應專業協會,聘請當地有經驗的人做銷售經理,積極參加各種業內的交易會、技術交流會,進入美國的批發圈,通過物流渠道開發市場。

㈣ 二戰美國的工業實力如何

美國是二戰時期世界上最強大國家。不誇張的說,盟軍能打贏軸心國主要是美國人的功勞。美國人的強大不僅僅體現在美軍軍事力量上的強大,更體現在美國國力的強大。二戰時期的美國國力已經強大到讓德意日和英蘇中望塵莫及的地步。

美國地形平坦,平原面積廣闊,耕地面積全球第一,農業發達,機械化水平高,美國人生產的糧食和肉類不僅被加工成各種食品,還源源不斷的運往各大盟國,蘇聯人正是靠美國施捨的食物撐過了1942年的冬天。

美國的經濟非常發達,二戰結束時美國工業生產能力已經佔到了全球的一半,經濟總量佔全世界的60%。

二戰中,美國的鋼鐵產量高達8000萬噸,1945年鋼產量佔世界的63.92%。

二戰中,美國人生產了世界70%的石油,而德意日卻在為缺少石油一籌莫展。可以說,二戰中美國人用石油淹沒了軸心國。

二戰中,美國的現代化工業生產水平、自動化水平、生產效率遠遠高於歐洲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一。

二戰中美國兵工廠里的生產流水線,民主兵工廠不是蓋的。

美國費城海軍造船廠,美國造軍艦就和下餃子一樣。二戰中,美國造了1500多艘軍艦,其中航母就有150多艘。

美國的飛機製造廠。美國在不到四年的時間里生產近30萬架飛機,僅戰略轟炸機就有好幾萬架,德日死的不冤啊。

美國的坦克工廠。底特律的克萊斯勒工廠一家就生產了近4萬輛坦克。想到當時偌大的中國竟然一輛坦克都不能生產,真是百感交集。

美國高素質的人口,不說美國人的高等教育普及率,單就美國民間幾萬幾十萬的業余飛行員就讓其他國家自愧不如,這些民間飛行員稍微一訓練就是很棒的空軍飛行員。

強大的美國軍隊。1200萬高素質的現代化士兵,武裝到牙齒的一流裝備,強大到無以復加的火力,悍不畏死的日本人在太平洋戰場依託堅固的工事,一樣被虐的滿地找牙。

美軍的伙食不是一般的好,牛肉罐頭讓德國和日本饞的流口水。

美國匯聚了來自全世界的一流人才,尤其是來自德國的科學家幫助美國人製造出了原子彈。

美國人堆積如山的物資。美國的運輸船一船船的將裝備和物資運往盟國,蘇聯、英國、中國都在吃美國的物資,中國拿了美國一丁點的裝備和物資就可以和日本人單練,要是拿到和蘇聯、英國同樣多的物資抗戰也許不會打的那麼艱難。

㈤ 美國、德國工業革命的進程呈現怎樣的發展狀況,分析其原因

美國:憑借獨特的有利條件,到20世紀初已成為世界頭號工業強國。例如,在鋼鐵生產方面,1910年時,美國生產26512000公噸鋼,而其最勢均力敵的競爭者德國則生產13698000公噸鋼;在煤的生產方面,美國的產量61700萬公噸,而居於第二位的大不列顛的產量則為29200萬公噸。

德國:由於政治上不統一、交通工具不良、行會強大以及其他種種原因,遲蠢德國開始時發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以後,德國工業以巨人般步伐前進,使歐洲其他所有的經濟。凳猜包括英國的經濟,都落後了。1871年,德意志帝國的建立,促成了這一驚人的進步。同時,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的獲得,使德國豐富的自然資源又增加了寶貴的鐵儲備物。德國還佔有這樣的優勢:一開始就擁有比英國較陳舊的設備更有效的新式機械。而且,德國政府還通過建立運河網和鐵路網、必要時提供關稅保護和津貼以及制定能培養出一連串馴練有素的科學家和技師的有效的教育制度,提供了巨大的幫助。這些因素使德國到1914年時能在鋼鐵、化學和電力工業方面超過碼粗陪歐洲其他所有的國家,能在採煤和紡織工業方面跟隨英國之後。1914年,德國工業中的工人人數上升為總勞動力的五分之二,而農業中的勞動者人數則下降為總勞動力的三分之一。

㈥ 美國的重工業真的衰落了嗎

說「衰落」似乎並不恰當,應該說是一個逐步的畸形過程。
就第二產業而言,從20世紀中後期至今,工業門類越來越多,所需要的人員也是越來越多,但是美國本身的人力資源並不太豐富(相對於一個完整的重工業體系來說),再加上里根時代又飲鴆止渴的大搞虛擬經濟,雖然打垮了蘇聯但是也從美國第二產業本不富裕的人力庫中又狠狠抽了一管血。所以美國的重工業是畸形的。
具體來說就是畸形發展軍工,對於其他的工業門類在以前是轉移到日本韓國這樣的盟國,之後是轉移到第三世界國家。你看美國現在還能搞出F22、F35這樣的高精尖產品,就說明美國的重工業還沒有徹底衰落。但是也要看到沒有了本國完整工業鏈條的支持,不管是80年代開發的F22還是當代研製的F35,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問題,有些甚至是聞所未聞的低級錯誤,這些現象也可以看出美國的重工業的確在萎縮

㈦ 二戰美國的工業實力如何

美國在二戰期間是盟軍軍火的主要供應者.到1945年,美軍總兵力達到1050萬人其軍事工業的規模已經發展到可以年產飛機4萬架,坦克2萬輛的水平,二戰時美國共生陸沖散產8萬輛坦克,有進4萬輛是位於底特律的克萊斯特工廠生產的M4謝爾曼坦克.
從1941年12月7號太平洋戰爭爆發開始,一直到1945年8月15號,美國一共造了147艘航母,其中有113艘是輕型的護航航母,這個數字是周邊國家無法比擬的。
美國早在判高二戰初期就已經是世界經濟強國,1940年美國GDP達到2000多早氏億美圓,當時德國才500多億美元。日本只有100多億沒有。美國工業生產能力更是強大,當年太平洋上美國「約克城」號受重創,日本人判定需要2個月才能修復,美國人只用了36小時就完成了,能力及效率可見一斑。

㈧ 美國紐約工業如何

紐約工業也十分發達,是僅次於芝加哥、洛杉磯的美國第三大工業中心。它是世界服裝中心、它佔有全國六分之一的印刷能力與三分之一的出版物、化妝品均居全國首位;機器製造,石油加工和食品加工等也佔有重要地位。http://mepzx.com/zd/ym

㈨ 跪求美國鋼鐵業發展歷史。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

一、美國鋼鐵工業歷程

美國鋼鐵上業自1868年就開始了現代化進程,1868—1880年產業革命時期,美國鋼鐵產量以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長,從而使美國鋼鐵工業具有了龐大的生產能力,並日產品品種齊全,產品質量好,生產技術比較先進。

1881—1920年初期工業化過程中,美國鋼鐵產量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長,比英國、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都要快。1899年美國粗鋼年產量達到了1081萬噸。

1920—1955年上業化中期,美國鋼鐵產量以年均7%的速度增長。1953年,突破了年產鋼億噸大關,在世界范圍內長期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

1956—1975年工業化完成和以後的時期,美國鋼鐵產量以年均0.5%的速度微幅增長。1973年其年產鋼達到13680萬噸,是目前為止美國鋼鐵工業歷史上最高的產鋼紀錄。

自此以後,美國粗鋼產量開始滑落,再也沒有恢復到這一水平。可以說,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鋼鐵工業一直足美國經濟中的重要支柱產業;20世紀70年代以後,鋼鐵工業已演變為美國經濟中的重要基礎產業,一直受到美國政府的貿易保護。因此,鋼鐵工業有美國經濟的「晴雨表」之稱。

二、工業化進程中美國鋼鐵工業所具有的發展優勢

發展優勢可以分為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的本質都是生產力的國際比較,所不同的僅僅是比較優勢強調的是各國不同產業之間或同一產業不同的生產環節之間生產率的比較,而競爭優勢強調的則是各國相同產業之間、相同產業生產環節生產奉的比較。

1.美國鋼鐵工業在資源稟賦方面的具有以下幾方面比較優勢

①美國發展鋼鐵工業有著較為有利的資源條什,有著豐富的鐵礦石資源,品位也非常高,礦山工業發達,原料和燃料有充足的供應。如阿巴拉契亞山區有豐富的煉焦煤,蘇比利爾湖西部有豐富的鐵礦(目前富鐵礦已趨枯竭,但含鐵22%—35%的貧礦儲量巨大,以五大湖沿岸的梅薩比鐵礦最為著名)。

②發達的鐵路和水運,為鋼鐵工業發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什。1910年美國的鐵路里程即達到近40萬公里,是世界上鐵路里程最長的國家。鐵路的大量修建與鋼鐵上業的發展密切相關,一方面鐵路建沒需要消耗大量鋼材,刺激了鋼鐵工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完善鐵路交通網為鋼鐵工業的原料、燃料和產品的運輸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同時,美國的五大湖地區的水運和海運也為鋼鐵工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2.美國鋼鐵工業在工業化進程中所具有的競爭優勢

①政府高度重視並支持鋼鐵工業發展。工業化過程中,各個產業都處在高速增長過程中,作為基礎性行業的鋼鐵工業在產業構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既要滿足大規模基礎設施和基本建設的需要,又要為裝備工業、機械工業、耐用消費品製造業提供各種高質量、高檔次的鋼材產品,以提高這些行業的技術水平和產品檔次。因此,為了促進:正業進步,各國只有通過大力發展鋼鐵工業,增加鋼鐵工業的經濟規模,生產高質量、高技術鋼鐵產品,才能充分滿足國民經濟各部門對這種基礎原材料的需要。如果不能實現鋼鐵自給,那麼就需要花費大量的外匯進口鋼鐵產品,這對本已經資本稀缺的工業化進程來說,會加劇其他行業的資本緊張狀況,提高鋼鐵產品需求行業的投入成本,從整個國家的宏觀經濟來看,這是一種不經濟的選擇。美國政府在「二戰」前後一直把鋼鐵作為戰略性資源來對待,對鋼鐵工業給予的必要的政策支持。通過大力發展本國的鋼鐵工業,實現鋼鐵上業的規模經濟效應,提高鋼鐵企業的生產規模和技術、產品檔次,從而提高了國民經濟整體效益和質量。

②保持鋼鐵工業的技術進步。在早期比較重視新技術的引進和採用,並在此基礎上加以發展和創新。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盡管比英國和法國晚得多,但是在其工業化初期,就充分利用了國外的先進技術成果,如煉焦、熱風爐、平爐、型鋼軋機、鍍錫薄板等技術都是從英國引進的。引進以後,又加以改進,創造出許多新工藝和新設備。

③規模化生產。在生產體制上,實現企業聯合化和專業化並舉的發展模式,發揮了不同產品種類的規模經濟優勢。「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是第一個在鋼鐵加工中充分利用新技術的規模經濟優勢的企業家。1867年,他在匹茲堡建立了一座龐大的一體化的貝斯麥鋼軌用煉鋼廠即埃德加·湯姆森煉鋼廠,該廠在長達10年的時間里一直是世界是最大的煉鋼廠。到20世紀初,匹茲堡軋鋼廠每年用人只有1800人。隨著產量的增加,成本及價格大幅度下降,同時也給鋼鐵生產帶來了巨大的利潤。因此,美國開始組建起巨型的公司,把煉鐵、煉鋼、軋鋼等工序集中在一起,聯合企業的形式成為鋼鐵生產中的基本形式,其中美國鋼鐵公司成為當時世界最大的工業公司。與此同時,在產品的生產上,這些聯合企業卻趨向於專業化,從而減少了機械設備的種類,便於採用先進的技術和合理的經營管理,提高了規模經濟的效率。在1935年,至少有44個美國鋼鐵廠的生產能力超過40萬噸,是當時英國最大鋼鐵企業斯圖爾特——勞埃德公司的2倍,其中美國有18家企業的鋼鐵生產能力超過了100萬噸。

④運用資本的手段實現規模經濟。鋼鐵工業是規模經濟比較顯著的行業,需要籌集大量資本進行設備的更新和新技術的開發,因此,發展鋼鐵工業最需要建立現代股份公司制度以滿足上述要求。在工業化過程中,美國政府鼓勵發展大規模的製造業企業,企業之間的兼並、重組經常發生,只要是生產上需要,有實力的大公司就會義無返顧地去收購所需的公司。這種體制環境,客觀上有助於鋼鐵企業利用鋼鐵工業的規模經濟優勢,發展一體化的鋼鐵企業。

三、美國鋼鐵工業布局上的演變

1.資源型布局

美國鋼鐵工業發端於東北部的大西洋沿岸,最初是利用當地木炭和小鐵礦發展起來的分散小廠。隨著木炭被無煙煤代替,冶金中心向西遷移到靠近無煙煤產地的貝斯力赫姆(伯利恆)和斯克蘭頓一帶。焦煤煉鐵技術推廣以後,其中心繼續西移,轉移到生產焦煤的匹茲堡地區。匹茲堡在近代產業史上曾被稱為美國的「鋼都」。20世紀初,蘇比利爾湖區的鐵礦開發以後,在沿湖地帶又興起了許多新的鋼鐵工業中心,比如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蘭和布法羅等,在全國最大的鋼鐵消費區—北部的大西洋沿岸,也建成了大規模的鋼鐵廠。

2.消費型布局

二戰期間和二戰後,美國鋼鐵工業呈現出向沿湖、沿海消費區域集中的趨勢,新建鋼鐵廠大部分分布在芝加哥區和大西洋沿岸,匹茲堡地區的地位則相對大大削弱,有些鋼廠甚至倒閉。其主要原因是:①鋼鐵生產所需要的煤和鐵礦石等原料可以通過廉價水運的方式異地獲取,由於是大規模運送,鋼鐵企業還可享受低運價的優惠,而通過鐵路運送鋼材的運價卻很高;②20世紀50年代以後,蘇必利爾湖區富鐵石產量在不斷減少,從加拿大、委內瑞拉等國進口的優質廉價鐵礦石數量卻在日益增加。為了便於鐵礦石進口,美國在沿海地區新建了伯恩斯港鋼鐵廠和費爾利斯鋼鐵廠,擴建了巴爾的摩附近的斯伯羅斯伯特鋼鐵廠;③電爐煉鋼的比例在不斷提高。電爐煉鋼需要消耗大量廢鋼鐵(在美國約佔2/5),而廢鋼主要來自鋼材消費區。20世紀50年代以後,美國在消費區興建了幾十家小型鋼鐵廠,它們以廢鋼為原料,在消費區煉鋼,並軋制當地需要的鋼材,目前小型鋼廠生產了美國全國20%左右的鋼材,這對平衡鋼鐵工業的布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美國鋼鐵工業「衰而不退」

美國的鋼鐵工業在經過了20世紀初期、中期的高速發展之後,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陷入了衰退的境地,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鋼鐵工業已經退出美國國內主導產業的地位。衰退的表現形式:一是鋼鐵工業的增加值在美國28個製造行業中一直處於平均水平之下;二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雖然保持了10年的增長,但是鋼鐵工業依然缺乏增長的動力,鋼鐵企業所承擔的生產成本、環境成本都比較高,無法與進口鋼材進行有效的價格競爭。衰退的原因有如下幾方面因素:

1.美國國內鋼材需求總量發生了變化

一國的鋼鐵產品的消費需求狀況,影響著該國鋼鐵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即國內需求是提高中國鋼鐵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源動力,國內需求狀況的不同會導致各國競爭優勢的差異。隨著美國工業化的實現,美國經濟對大型鋼鐵產品需求量的增長速度明顯放慢。如1900年,機器製造業在西進運動中飛速發展,鐵路就業人口躍居美國首位;到1940年,汽車業已追至第二位;到1980年,信息業上升至第三位,到1990年信息業終於取代汽車業成為美國就業人口最多的產業。上世紀末,美國信息產業的年增長率已相當於其傳統產業的3—5倍。由於產業結構的變化,鋼鐵的需求總量、需求結構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所以美國鋼鐵的生產量趨於平穩,而不會達到之前的高產出。

2.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鋼鐵工業競爭力明顯下降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鋼鐵工業的國際競爭力明顯下降,突出體現為以下幾點:

①設備投資周期沒有與技術進步同步,導致生產設備老化。美國鋼鐵工業投資的第一次高峰是在「二戰」後的50年代和60年代。LD轉爐、連鑄、大型高爐、計算機控制軋機等鋼鐵工業現代化技術是在20世紀60年代、70年代進入實用階段,由此導致美國鋼鐵工業的設備投資和國際上鋼鐵工業技術革新不同步。與這相反,日本及部分歐洲國家則是同步將這些鋼鐵工業新技術進行應用與創新。

②設備結構落後,特別是軋制加工工序當中有相當多的設備無法滿足用戶的「小批量、多元化」需求。

③為了防止罷工,提高了工人工資,導致成本中工資比例提高。

④美國鋼鐵企業在出現困境時,選擇了「多元化」的發展道路,導致投資資金等多種資源的分散。

⑤20世紀70年代,美國國內由於反托拉斯法嚴格執行,美國沒有出現同日本一樣強有力的鋼鐵聯盟、產業研究會等業界團體,加之早期企業的兼並重組方案也沒能通過議會審核,導致美國工業在產業調整方面缺乏有效的執行力及靈活性,自接影響了美國鋼鐵企業對落後產能的淘汰及新產能的形成。

3.日本鋼鐵工業的崛起加速了美國鋼鐵工業的衰退

美國鋼鐵企業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以其完善的公司組織結構、鋼鐵廠和單個生產設備的規模大、經濟規模合理而著稱,並在這方面長期保持了領先地位。但是從20世紀60年代起,其他國家和美國在這方面的差距正在縮小,日本開始在某些方面已經超過了美國(主要是在工資和基建成本方面)。隨著技術的進步,世界范圍內鋼鐵工業燃料的消耗在大大降低,美國五大湖和內陸地區的鋼鐵企業原有的資源優勢在50年代後逐步消失:另一方面,大規模海運成本的降低,使得在沿海地區興建大型鋼鐵企業成為更具有優勢的一種產業布局選擇,這也使沿海建廠的日本鋼鐵企業在產品價格方面更具有競爭力;再者,日本鋼鐵工業是「外向型」產業,即鋼材產量的30%左右用於出口,美國是其重要的出口國,這也使美國鋼鐵工業直接面對日本鋼鐵工業的競爭,而美國鋼鐵產品成本要遠遠高於日本鋼鐵產品的成本,從而使美國鋼鐵企業失去競爭優勢。可以說,自20世紀70年代起美國鋼鐵企業在技術創新、技術應用、設備投資、生產規模等方面開始落後於日本鋼鐵工業。

4.藉助貿易保護措施給美國鋼鐵工業提供發展的空間

美國長期以來認為自己的經濟體制是世界上最白由的,其他國家的工業或多或少都會得到政府的保護。伯利恆鋼鐵公司董事長早在1968年就對股東們說過:「在世界上,我國的鋼鐵:工業是唯一完全私營的鋼鐵工業。不論在哪個國家,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把鋼鐵工業看作是政府政策的左膀右臂,並接受政府的資助,或者這些企業部分或全部地歸國家所有。這樣,這些外國政府一直採取旨在保護國內市場的措施,限制進口並鼓勵鋼鐵出口。近年來的趨勢如果任其繼續自流的話,那麼國內鋼鐵工業將遭受嚴重銷弱,從而威脅到國家的安全」。基於這種認識,美國鋼鐵企業在形勢迅速惡化時,美國鋼鐵工業通常會把許多困難及問題的症結歸為不同國家的工業體制,並將其上升為政治問題,藉助政府的保護性政策措施,躲避外國鋼鐵企業的競爭。

美國政府迫於鋼鐵企業的強大壓力,會對美國的鋼鐵貿易進行干預。1969年,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美國鋼鐵企業與歐洲、日本的鋼鐵企業就自願限制進口鋼材達成了一致協、議。2002年迫於國內鋼鐵企業的壓力,美國布希政府啟動201條款對美國的汽車製造商和其他鋼鐵用戶徵收高額的關稅來制裁企業從國外進口鋼鐵,以求救助長期不景氣的國內鋼鐵產業。從長期來看,保護主義措施對美國鋼鐵工業發展的作用是弊大於利。

5.美國鋼鐵工業「衰而不退」

美國政府對鋼鐵工業一直給予必要的扶持。如政府為保證國防用鋼和在尖端金屬材料研究及應用的領先性,將一些重點鋼鐵企業的研究和開發工作納入到國防預算當中加以保護,並以此支持美國鋼鐵工業在核心技術上的領先性。

20世紀80年代以後,美國進入後工業化時代,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產業逐步替代製造業成為美國競爭力的核心。但同時應看到,伴隨著信息產業的迅速發展,美國鋼鐵企業進行了大規模的管理及技術改革,通過高技術的擴散和滲透,促進鋼鐵工業有效地實行技術革新、結構重組,在更高層次上進行生存與發展。近幾年,美國鋼鐵工業的經濟效益在不斷提高,競爭能力有所改善,粗鋼年產量一直保持在9000萬噸左右。可以說,美國的鋼鐵企業重新成為世界鋼鐵技術革命中心與工藝改革的領先者,美國鋼鐵工業伴隨著美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做到了「衰而不退」。

當前美國及世界許多鋼公司普遍面臨經營和財務危機,及時找到正確的戰略解決方案是擺脫因境的關鍵,而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是解決的基礎。美國鋼工業目前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鋼工業是資本密集型產業,但經常出現資金使用的不明智舉措,而且市場產能始終處於過剩狀態。
對於鋼工業產能過剩的不利監督和管理是造成世界許多鋼公司財務狀況惡化的最重要原因。大部分產能過剩問題究其根本是錯誤的戰略決策和資金借貸。許多項目的上馬缺乏對市場的正確預測,其結果是鋼公司財務陷入困境,市場價格反復無常,價格對開工率和市場匯率的變動反應極其敏感,國內及出口市場競爭激烈,貿易磨擦和貿易保護措施不斷升級。
明智運用資金的能力對於一個公司的成敗至關重要。但遺憾的是,近些年來,在幾乎相似的兩個投資項目中,資金成本差異甚至超過了100%。在新項目中克服單位資本費用的超標及項目籌備時間拖延問題十分困難。
非常多的鋼廠和它們新項目的貸款機構都缺乏對以下核心市場定位問題的充分認識:
1、公司應當明確,在它們即將打入的國內或國際市場中所需建立的生產能力及開工率的准確數字,並且究竟要取得多大市場份額。
2、准確判斷哪些市場以及為什麼產品在這些市場能夠賺錢或賠錢。
3、准確分的公司所服務顧客群的規模和結構組成。
4、明確哪些是鋼材的過渡性市場,進口鋼材的最終使用地在何處。
5、准確分析公司的原有增長率及新進入市場的預期成長率。
二、雖然每個人都清楚地知道鋼工業需要合並,但說來容易做時難。
美國鋼鐵業合並所面臨的障礙非常大。自從1998年,鋼材價格降低、鋼公司利潤下降,使美國的鋼公司及鋼鐵業相關的公司根本沒有資金20世紀進行大規模收購。另外,由於20世紀90年代實施的一些錯誤擴張、合並和收購計劃,鋼鐵業已成為投資界極力迴避的產業。同時,鋼鐵業的合並還需要先解決歷史遺留的成本問題,只有問題解決了,才有可能形成大規模合並。美國鋼工業的合並還受到歷史失敗教訓的影響,如已兩次破產的美國LTV鋼公司就曾是Jones& Laughlin鋼公司和Repubic鋼公司在1984年合並成立的。在1988-1992年,加拿大的多法斯科鋼公司和阿爾戈馬鋼公司的合並也以失敗告終。
三、鋼工業曾經地宇強調生產和掠奪性擴張,忽視了應當認真研究市場戰略。
許多鋼公司為了加強對市場的佔領和掠奪,拚命擴大生產。注重生產對於任何一個產業都是至關重要的,各產業都應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進行掠奪性擴張,但如果過度強調生產,勢必會忽視對市場及市場戰略的分析。
一些過度擴張項目、合並及收購已嚴重損害了鋼工業在投資界的信譽。而且,過去那個通過建聯合鋼鐵企業或聯合小型鋼廠面輕易佔領市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現在許多市場反映的是一種在相對平等基礎上的競爭。
四、鋼公司在對代貸水平的控制和平衡系統上出現了故障,尤其是在一些急需建設的新項目上。
高層管理者會初步批准建設新項目,但這此項目經常會失敗。從項目的籌備開始,公司對來自於非決策層的不同意見部是極力排斥。通常,項目的可行性研究總是過於強調工程、設備、廠址選擇、地域銷售反饋以及領導層的意見,忽視了對市場、戰略和競爭的細微分析。而借貸機構自己根本沒有能力評估鋼工業市場的微小差異。而且一旦資金到位,公司內部根本聽不進對項目持謹慎態度的不同意見。
五、現今鋼材產品、終端用戶市場和鋼工業動態的變化速度超過了以往的任何時候,而過去用於人析市場的經濟和工業數據的質量卻在下降。
統計數據需要經常不斷的整理和增加,但是美國鋼工業有越來越多的公司不向工業統計機構報告,並且許多公司的報告也僅僅是簡單合計,從這些數據中根本無法分析鋼材終端用戶的消費情況。
數據信息整理僅僅是市場評估過程的第一步。鋼工業和鋼材消費產業的市場大小、結構及其它一些因素正在快速變化,基於這一原因,對市場的評估和對以往市場的研究通常顯得過於滯後,從而造成了信息的不準確,這直接導致了錯誤的戰略決策。
六、應當考慮國際市場的影響因素,尤其是亞洲的發展。許多美國鋼公司總是忽視或弱化這些因素。
鋼材是一種全球性商品。美國市場不可能獨立於世界市場之外。亞洲鋼材市場佔世界鋼消費的一半,預計新的消費增長2/3在亞洲,亞洲將會對定價、貿易和產能利用率產生極在影響。匯率的變動可能會給鋼材定價及企業的生產成本結構帶來災難。不適宜的匯率變動,如升值20%-30%或更高,將會使企業在競爭中處於極其不利的境地。美國鋼工業近期的成本結構惡化就是不適宜匯率變動的直接結果。曾經被稱為明星企業的柯羅斯集團在英國的生產廠,在短短幾年中,由於不適宜的匯率變動,使企業嚴重虧損。

㈩ 美國工業特點是什麼

美國工業主要有哪些特點
美國工業以技術先進、門類齊全、資源豐富、生產實力雄厚、勞動生產率高而著稱於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工業生長取得巨大進展,工業設備能力與生產規模都大大超過世界其它國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家;目前,美國的主要工業產品,如石油、天然氣、電力、銅、鋁、硫酸、乙烯、汽車、飛機等的產量,以及微電子工業、計算機技術、激光技術、宇航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核能利用和新材料的研製與開發等方面,在世界上均居領先地位;然鬧鉛而,在小型轎車、家用電器、通訊及辦公自動化設備、電子計算機晶元等技術密集型產品方面,則在近年內落到了日本、德國等國後面。

美國工業在地區分布上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西起密西西比河,東至大西洋沿岸,南起俄亥俄河和波托馬克河,北至密執安湖、伊利湖和安液陵好大略湖岸以南,以及新英格蘭的南部。這一工業密集的東西狹長地帶,被稱為美國的「製造業帶」。其面積只約佔全國的8%,但卻集中了美國1/2以上的製造業,成為全國工業最集中的地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在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亞等州,一些與軍事有關的新興的工業部門,如造船、飛機、導彈、電子、汽車裝配等得到巨大發展。南部得克薩斯等州的產油區,已逐步發展成為重要的石油化工中心。70年代以來,經濟和人口出現南移現象。被稱為「陽光地帶」的南部和西部工業發展較快,其速度大大超過東北部地區。

美國工業生產的特點:第一,工業生產規模大。第二,部門齊全,體系完整。第三,新興部門和尖端技術發達。第四,工業生產分布不平衡。在東北部,所屬十四個州的面積僅占國土面積的8%,卻集中了50%製造業,80%的剛產量和90%的汽車產量。在西部工業帶,航空、造船、電子和導彈等工業部門工業產值佔全國工業產值的10%。在南部工業帶,石油、化工、造船和軍工等工業部門工業產值佔全國工業產值的20%。

工業分述:

電力工業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其發電裝機容量、機組容量、年發電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美國電力工業的發展速度始終超前於國民經濟發展的速度。在全國發電量為3000億千瓦小時時(1947),用了20年的時間翻了兩番,1967年達13000億千瓦小時以上。電力增長的超前系數(電力彈性系數)達 2左右。此後的20年,由於「石油危機」等因素,電力增長速度減慢,年平均增長率為3~4%,但仍超前於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1989年,全美總發電量為29582億千瓦時,裝機總容量為6.85億千瓦,居世界首位。發電用能源佔一次能源總消費的比重為33%。這一比重逐年增長,反映了電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到2000年,這一比重將增至45%以上。用電構成主要是三大用電部類:工業用電佔38%,生活用電佔34%,商業用電佔26%。隨著工業電氣化程度的提高,單位產值電耗上升,而單位產值能耗卻不斷下降,如1960年每美元產值電耗為0.9千瓦小時,能耗為1.65千克標准煤。1980年,前者增加到1.25千瓦小時,而後汪鎮者卻下降為1.35千克標准煤。與此同時,生活用電水平也不斷提高。1980年,美國年人均生活用電為9536千瓦小時,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國家。

美國電力工業的所有制格局由私營電力公司、聯邦 *** 經營的電力局、市政公營電力公司和農電合作社4種形式的電力企業構成,並從20世紀30年代初開始形成,一直延續至今。私營電力公司幾經合並,已由2000餘家變為240家,其發電裝機容量和年發電量佔全國總數的78%;聯邦 *** 經營的6個電力局(田納西流域管理局、邦維爾電力局、西南電力局、阿拉斯加電力局、東南電力局和西部地區電力局)和1900家市政公營電力公司,發電裝機和發電量分別佔全國總數的20%......
美國本土三大工業區的工業結構各有什麼特點?
應該看就近的人文和地理環境,作出合理的發展計劃。

東北部工業區:也叫五大湖及大西洋沿岸工業區,是美國最早的工業區。主要有汽車製造、鋼鐵、化學工業。區內的紐約、費城、波士頓、芝加哥是重要的工業城市,此外,還有「鋼都」匹茲堡、「汽車城,,底特律。

南部和西部新興工業區:南部地區是美國新興的石油、飛機、宇航、電子等工業產區。休斯敦是全國最大的石油工業、化學工業中心。西部宇航、電子、飛機製造等工業發展較快。洛杉磯、聖弗朗西斯科和西雅圖是重要的工業中心。

高新技術產業:美國是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在計算機技術、電子通信、生物工程、化學等高新技術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在工業機器人和金屬合金方面也在世界佔有重要位置。美國的高新技術產業集中連片發展,形成眾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位於舊金山東南郊外的矽谷,是美國興起最早、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除了高新技術產業,其他都是荒廢多年。
1.美國工業特點? 2.美國發展工業的優勢?
美國的工業也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資源的基礎之上的,舉個例子美國的汽車與德國的和日本的汽車就存在很大的不同,美國汽車的排量就要打很多。但是相較於中國大陸,美國工業已經算是「輕污染」多了,美國發展工業存在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其國土未經過戰爭的洗禮之基礎上,這是美國當今能夠 屹立於世界第一最重要的原因;美國發展工業還體現在其國家政策的寬松型,以及國民教育,公民素質等多個方面
美國工業革命的條件和特點是什麼
條件:資源豐富,市場廣闊

遠離歐洲戰爭漩渦,吸引大量移民,帶來大量人才和先進技術

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

特點 美國工業中最先建立起以機器生產為基礎的工廠制度的,是農產品加工部門,主要是麵粉、肉食罐頭等行業。但由於農產品加工廠工藝技術簡單,所需資本不多,因而對社會經濟結構影響不大。工業中真正的革命性變革,還是從棉紡織業開始的。

閱讀全文

與美國工業現狀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賓士350的後剎車片怎麼換 瀏覽:799
寶馬760li怎麼樣 瀏覽:206
奧迪a6碟cd機怎麼切換 瀏覽:54
江淮汽車油箱蓋怎麼開 瀏覽:59
買一輛寶馬530要多久 瀏覽:734
沙井共和工業區怎麼去三林坡坑 瀏覽:964
海珠區工業大道哪裡房子便宜 瀏覽:11
去年奧迪a8l賣了多少台 瀏覽:992
賓士glc有哪些贈品 瀏覽:583
汽車品牌的精髓有哪些 瀏覽:594
哪些汽車在用國產晶元 瀏覽:741
網上如何買票汽車票 瀏覽:790
如何在天氣中駕駛汽車 瀏覽:442
普通賓士車稍微拋光一次要多少錢 瀏覽:902
旅行版進口賓士怎麼樣 瀏覽:682
工業園區哪個工作好找 瀏覽:332
賓士c每年款式怎麼區別 瀏覽:163
寶馬哪個型號用鑰匙插進去啟動 瀏覽:377
汽車出險後多久才能打首保 瀏覽:168
汽車能放多久不開電瓶不能充電 瀏覽: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