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魏晉南北朝時期手工業有那些發展
1。紡織業:北方,曹魏在紡織中心襄邑、洛陽等地設有專門的織造機構; 南方,吳國 八輩之蠶;蜀漢 蜀錦2。冶煉業:北魏相州軍刀;百煉鋼,灌鋼法3。制瓷業:南方青瓷;北方白瓷,白瓷的產生,為我國制瓷業開辟了廣闊前景4。造紙業5。石油天然氣的使用
Ⅱ 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手工業發達地區分布特點
東晉南朝養蠶繅絲技術比前代大為提高,荊州、揚州是江南絲織品生產最多的地方。江南織錦技術得到普及與提到。揚州、荊州的冶鐵水平也很高。制瓷技術有了明顯的提高,瓷器成為普遍的生活用具,青瓷、白瓷的燒制技術都很有特色。紙的生產不僅質量精美,而且數量很大。
Ⅲ 簡述宋代南方經濟在農業、手工業和商業方面的發展表現,說出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起止朝代要短小精煉!
農業方面:宋代大興水利,大面積開荒,又注重農具改進,農業發展迅速。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農業發展迅速。一些北方農作物粟、麥、黍、豆來到南方。棉花盛行種植於閩、廣地區。茶葉遍及今蘇、浙、皖、閩、贛、鄂、湘、川等地。種桑養蠶和麻的地區也在增加。南宋時太湖地區稻米產量居全國之首,尤其以平江府(今蘇州)為代表,有「蘇湖熟,天下足」(指蘇州和湖州)或「蘇常熟,天下足」(指蘇州和常州)之稱。
手工業:1.南宋時期,廣東雷州半島地區和廣西南部成為棉紡織業的中心。兩浙和川蜀地區絲織業最發達。宋朝政府還在絲織業最發達的地區設立織錦院,也就是官辦的絲織作坊。而相關的印染業也因此發達起來。
2.宋朝官窯、民窯遍布全國。時有河北曲陽定窯、河南汝州汝窯、禹州的鈞窯、開封官窯、浙江龍泉哥弟窯、江西景德鎮景德窯、福建建陽建窯等七大名 瓷窯,和分布在各地的許多大小瓷窯,所產宋瓷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海外,如日本、高麗、南洋、印度、中西亞等地區。北宋的瓷器,不論在產量還是製作技術上,比前代都有很大提高。
3.造船業位居世界首位,廣州泉州造船業發達
商業:北宋時期在四川地區出現「交子」被視為是最早的紙幣。由於農業上的不抑兼並政策,使得整個社會的勞動力充足,工商業得到迅猛的發展,工商業稅佔了總稅收收入的70%。
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起始於唐朝的中期,事件是安史之亂 完成於南宋。
Ⅳ 東晉南朝時,南方經濟又得到了怎樣的發展
東晉南朝時期南方經濟的發展:東晉南朝的江南經濟仍然是一個以農業為主導,農、工、商依次發展的基本格局,農業經濟佔有首要的地位。
其地主佔有經營形式主要有三種,分別是國有公田、地主的田莊、小農的耕地。農業的各種經濟成分,從戶口數量來上來說獨立的個體小農居於多數,但就地位而言,地主的田莊經濟又占首要地位,而國有的公田的經營則只是前兩者的補充。
這個時候的手工業仍然以官營手工業為主,但是私營手工業發展的較快。
這一時期商業仍然相當活躍,海外貿易和國內南北的貿易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商品市場也有相當大的規模,市場管理開始正規化。
但是戰亂和貨幣經濟的萎縮對於商業的發展有一定的消極影響。
就社會結構和階級關系而言,這個時候的社會身份呈現出復雜化的特點:
統治階級中有皇室、士族、庶族地主及商人等;
勞動者階級中有自耕農,地主控制的部曲、佃客、奴隸,官戶控制兵戶、吏戶、百工戶等。
勞動人民對於江南的發展作出了主要的貢獻。
一、農業的發展
東晉南朝的歷代統治者都比較重視農業,以農業是否發展作為考核官吏的標准,還特別注意流民的安置和小農因破產而再流亡的問題。
在這一時期,鐵犁、牛耕已經逐漸普及,南朝皇帝在春耕前下詔禁止殺牛,表明了牛耕在農業中的地位。
南方地區江河湖泊縱橫交錯,水資源豐富,地方官多能注重興修水利工程灌溉農田,水利工程星羅棋布。比如說壽春的龍泉陂、吳興烏程的荻塘、吳興塘、襄陽的六門堰、石堰、馬人陂,均是灌田數千頃、數萬頃的著名水利工程。
在這一時期,糧食單位面積產量在南朝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各地的農業普遍都有所發展。
二、東晉南朝的手工業
人口的增加,農業的發展,戰爭的需要,使東晉南朝的手工業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較為突出的是紡織、冶鑄、造船、制瓷和造紙業。
①紡織業
在東晉南朝時期,養蠶技術已經相當可觀,豫章等地的一年才可以四五熟,永璋等地甚至還有一年八熟的記載。
絲、棉、絹、布等是南朝政府調稅的主要項目,因此紡織是民間普遍的副業。到了南朝後期織錦業也發達起來。
②冶鑄
礦冶是鑄造貨幣、農具和武器所必須的,因此南朝政府都設有專門的官員管理,另外還有不少私家冶鑄作坊。
在冶鑄技術上使用水排鼓風,煉鋼技術也有了很大的進步,陶弘景說當時發明了一種灌鋼法,反復鍛、煉就成為了優質鋼,可以用來製作刀、鐮,這實際上是近代的「滲碳」技術。
③造船業
造船業在吳國的基礎上又有了較大的發展。運輸、作戰用的船隻很多,往來於東海、南海和內地河道的船隻頻繁。
④制瓷業
制瓷業是魏晉南北朝的新興手工業,南方的瓷器以青瓷為代表,其胎質灰白細膩,釉色呈青色或者淡青色,或雜有深淺不一的綠或者微黃。
東晉以後,器物上又往往加有醬色釉彩斑,但是它的主要特點是釉呈青色,因此叫做青瓷。
青瓷的燒制,大致在三國、西晉時期達到成熟階段。
⑤造紙業
壓光和染色是這一時期造紙技術的新成就,當時紙的名目有很多,產量也很高。造紙業的發達對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三、東晉南朝的商業
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加上江南河流縱橫,水上交通方便,為商業的發達提供了基礎。
士族豪強兼並土地,官府賦稅徭役繁重,許多中小地主和農民被迫從事商業活動。
貴族官僚有免關津稅的特權,在任屆期滿時候,可以帶著大批貨物作為「還資」,然後轉換各地。
官府徵收租調要農民折錢交納,農民被迫出賣自己僅有的農副產品。
這些因素,使這個時期南方的商業相當活躍。
東晉南朝商品交易的主要場所是市場,當時的市場除了大小城市中擺攤設點的正規「市」之外,還有農民臨時集市的「草市」,有軍隊設的「軍市」與少數民族交易的「夷市」與敵國進行邊境貿易的「互市」等等,星羅棋布,遍及全國。
與東晉南朝商業活躍形成強烈反差的是貨幣的衰落,這個時期貨幣的最大特點是金屬貨幣與實物貨幣並行,並且實物貨幣還占據主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