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如何打好工業經濟

如何打好工業經濟

發布時間:2022-03-03 18:11:04

⑴ 如何寫好工業企業經濟運行分析

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規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稅、稅金總額,及其同比增長。
工業用電量、交通運輸量等支柱性指標。勞力、原材料等方面去分析。
預測,可以根據當地的即將開工的有多少企業,是否為支柱;或者根據是否較大的政策影響,或者季節的影響,如雨季將過,房地產等行業(帶動水泥、建材等)的回暖是否會有提升

⑵ 如何做好工業統計工作

(一)提高認識,扎實做好工業統計工作

一是要進一步提高對工業統計重要性的認識。工業經濟發展決定整個經濟發展。因此,做好規模以上工業統計工作意義重大,必須高度重視。二是要進一步增強做好工業統計的緊迫感。幾年來,規模以上工業整體運行朝著積極方向發展,但同時也應當看到,主導行業、重點企業拉動減緩,依然是難以消除的不利因素。目前,規模以上工業整體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工業經濟穩定較快增長的壓力仍較大。對這些問題的存在,必須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提高數據質量,真實反映工業經濟運行態勢

數據質量是統計工作的生命,特別是在當前異常復雜的經濟形勢面前,統計數據質量倍受各界關注,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憂患意識,切實採取得力措施,加強數據質量的邏輯審核和協調性分析,強化對主要經濟指標的審核評估,准確把握宏觀指標間的邏輯關系,做到指標協調一致,努力提高數據質量,准確反映工業經濟運行態勢。

一是要加強工業數據與相關數據的審核。要從宏觀上正確把握工業發展趨勢,充分利用工業用電量、主要產品產量和主要行業的增長情況、工業增值稅等情況,加強工業增加值及其增長速度的評估。同時,還要把握好工業生產增長與主營業務收入、產品銷售率、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庫存變動的銜接關系,確保工業統計數據客觀真實。在審核中,當前要重點關注幾個指標。比如工業用電量。電力是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投入要素,也是全社會各行業生產的重要基礎,用電量增長與宏觀經濟發展間存在著必然的、十分緊密的聯系。工業企業是電力消費的主角,工業電力消費與工業經濟增長息息相關,工業用電量的變動情況基本反映了工業經濟的增減趨勢。因此,在審核工業發展趨勢時,應結合工業用電量的增減情況來分析研究,使工業增長速度與電力增長速度相吻合。通過聯審相關指標,對提高統計數據質量,真實反映工業運行態勢十分必要。

(三)是要加強統計能力建設。一是要加強企業統計規范化建設。繼續完整的原始記錄、規范的統計台賬是提高規模工業統計數據質量的前提和保證。強化企業統計基礎工作、把好入口關,是提高規模工業統計數據質量的關鍵所在。二是要強化統計業務知識培訓。要利用一切平台開展統計業務知識培訓。要對規模企業尤其是新增規模企業統計人員進行統計業務知識培訓,促其掌握必要的統計知識,了解指標含義,提高基層統計人員業務素質。三是要強化統計法制宣傳。要針對當前規模工業統計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大《統計法》的宣傳力度,廣泛開展統計法律法規宣傳。

(四)加強統計分析,服務工業經濟科學發展

統計部門要充分發揮統計工作「反映發展、宣傳發展、評價發展、促進發展」的職能,利用自身掌握大量信息的優勢,圍繞當前工業發展、節能降耗工作開展等情況及黨政領導和社會各界關心的焦點、熱點問題,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加強統計監測分析,及時提供翔實可靠的統計資料和分析報告,為黨政領導和有關部門進行宏觀調控、科學決策提供准確、科學的依據和建議。

⑶ 如何在新常態下實現我縣工業經濟新作為

轉載 一、進入新常態下的我縣工業經濟最新變化
今年8月份,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化發展階段,我縣工業經濟增速和增量持續放緩,同時受到人力資源等要素資源持續增上漲,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強,受上年同期基數高以及經濟波動下行等因素影響,我縣工業用電量增速出現2011年6月份以來首次增速低於10%(1、2月份除外)。
1、工業經濟用電整體滑下明顯。受國內經濟形勢趨緊的影響,8月份我縣工業企業減產停產增多。8月當月,六大綠色產業實現用電7193萬千瓦時,環比下降1.7%,其中中板材、紡織、新能源、食品、照明五大產業分別環比下降8.42%、5.68%、15.02%、18.19%、12.35%。僅裝備產業小幅上升了6%,六大產業8月份的集體下滑,導致全縣工業用電的增速下滑。
2、停產半停產企業增多。截止8月底,全縣停產企業85戶,其中今年暫時停產企業53戶,土地拆遷治理企業32戶,較去年同期新增27戶。在全縣1310戶一般納稅人企業中,8月份當月用電環比下降的企業達到269戶,佔比達21%;516戶一般規模企業中,136戶企業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占工業企業總數的26.3%;194戶企業當月產銷售低於去年同期,占企業總數的37.6%。
二、應對經濟新常態的幾點建議
(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工業經濟轉型升級
一是推動主導產業鏈條向高端攀升。以現有龍頭企業為主體,排出為其配套的上下游項目,進行針對性招商選資,重點突出閩商企業招引。在土地規劃和信貸支持上予以傾斜,引導綠色食品招引培育龍頭企業;綠色紡織完善印染環節,做大化纖產業規模;綠色板材發展傢具等終高端產品等,推動製造業向產業鏈高端領域和高附加值環節攀升,力爭年內各主導產業內部實現科學的專業化分工與配套合作,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二是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在繼續做大綠色紡織、綠色板材等傳統產業規模的同時,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產品科技含量,三是做大新興產業規模總量。設立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扶持專項基金,加大新興產業項目土地指標、融資、用工等要素保障,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和軟體、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生物技術和新醫葯等新興產業。
(二)實施培大扶強戰略,打造骨幹型龍頭企業
一是實施大企業大集團培育工程。圍繞29家大企業(集團)年度培育目標,引導各類要素、各種資源、各項政策向列入培育的企業集中。同時,引入戰略管理咨詢機構,對企業發展進行全方位「會診」,加快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帶動力大的龍頭骨幹型工業大企業(集團)。二是實施「百企升級」工程。對全縣所有規模企業按區域分類,安排鄉鎮、部門負責人掛鉤幫扶,為企業提供「一對一」全方位服務。實行企業問題分級會辦制度,及時解決企業發展難題。三是實施規模企業「工業再造」工程。利用三年時間,對排定的37戶有能力擴大再生產的規模企業,實行「一企一策」量身定做扶持政策。
(三)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一是大力推行科技創新券。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券引導作用,積極推動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建設;二是加快打造泗陽品牌群體。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產品美譽度,加快形成泗陽品牌群體;三是全面推進企業「兩化融合」。以「數字企業」創建為抓手,加快推動信息技術全面應用,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提高企業信息化水平。四是大力推動企業管理創新。通過組織企業家進名校、進名企學習考察活動以及建立企業傢俱樂部等方式,加強本土企業家管理能力培訓,著力培育企業家創新思維,增強創新管理意識,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四)加快特色產業發展,做大做強特色園區
一是化纖產業園。積極承接蘇南紡織產業轉移,做大園區規模。充分發揮化纖產業集群、新晨化纖、海欣纖維、聚潤紡織等骨幹企業引領輻射作用,鼓勵企業走配套發展之路;加強印染環節和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提升我縣綠色紡織產業發展配套能力。二是輪轂產業園。圍繞鋁合金材料、輪轂配件、模具、塗裝等環節開展招商選資,延伸完善輪轂產業鏈條,發揮輪轂產業創新中心作用,加大輪轂產品、設備自主研發力度。全力推進長青鋁業、華晉鋁業、士弗瑞輪轂等項目建設,全面投產達效。三是食品產業園。依託現有的洋河產業園、御珍酒業,加快釀酒產業發展,將我縣釀酒產業打造成為省級乃至國家級的特色產業。充分發揮好彩頭、福潤肉類、順祥食品等龍頭食品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堅持外引內培,加快形成綠色食品產業集聚,做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層次。

⑷ 工業強省戰略如何促進貴州經濟發展

2010年10月26日,貴州省召開了歷史上第一次工業發展大會,果斷作出了「工業強省」這一振奮人心的戰略抉擇。

一年多來,貴州上下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工業強省戰略,把做大做強工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增強經濟實力的重大舉措。工業強省,是關系貴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個大戰略,是省委、省政府立足科學發展,認真分析國內外發展態勢、把握全省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深思熟慮、集思廣益,從實際出發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我們一定要有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強烈的憂患意識和不懈的進取精神,統一認識,抓住機遇,堅定信心,堅持「干字當頭、敢字為先、拼字求勝」,毫不動搖地走「工業強省」的道路,奮力把工業經濟更快更好地推向前進,實現貴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在全國各地競相發展、你追我趕的大格局中,貴州工業仍然落後,與發達省份相比,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都還有較大差距。從速度看,貴州工業發展速度比全國慢。即使在西部,與一些省份相比,我們也有較大差距。從總量看,全國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50%左右,貴州要低10幾個百分點。與經濟總量排前三位的廣東、山東、江蘇相比,經濟總量相差甚遠,主要是差在工業上。從效益和競爭力看,貴州工業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大企業、大集團、知名品牌偏少,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增長方式還比較粗放。工業落後是貴州經濟落後的根本症結所在。工業上不去,我們與發達地區的差距不但不能縮小,反而會越拉越大,甚至被排到我們後面的兄弟省市迅速趕超。我們要實現追趕跨越,要實現富民興黔,不實施「工業強省」戰略,一點希望也沒有。我們要有強烈的危機感和緊迫感,看到這個差距。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思路、找准抓手、增添措施,舉全省之力,真抓實干,急起直追,揭開工業發展的新篇章,奮力推進貴州發展新跨越。
一、深刻認識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十一五」發展的關鍵時刻,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省委、省政府作出強力推進工業強省的重大戰略部署,主要是基於對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我省的發展階段、特殊的省情以及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的認識和把握。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工業強省」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做好工業工作、加快工業發展的緊迫感和自覺性。
首先,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基礎和前提,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是遵循客觀經濟規律的必然要求。縱觀人類社會發展歷程,有一條清晰的脈絡,就是農業文明不斷向工業文明邁進。工業化就是社會生產活動由以農業為主轉變為以工業為主的社會演進過程。農耕社會幾千年的漫長歷史,生產力的發展是緩慢的、有限的。進入工業時代,生產力才得到迅速發展。兩百多年的工業文明創造的財富,遠遠超過幾千年農耕社會創造財富的總和。蒸汽機、電的發明,特別是計算機、互聯網等現代科技成果的廣泛應用,推動了工業文明一次又一次的突飛猛進,也正是因為工業的大發展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全面高速發展。我國改革開放是從農村開始的,但經濟真正實現快速發展是工業推動的。現代化進程中,工業化可以加快,但不可逾越。推進工業化,是我國現代化重要而艱巨的歷史性任務。四川作為一個經濟欠發達、二元結構特徵突出的內陸省份,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特徵更為明顯,集中表現在工業化進程嚴重滯後。這意味著我們推進工業化的任務更艱巨、要求更迫切,也決定了我們要加快現代化進程,必須把加快推進工業化作為根本突破口。因此,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是順勢而為的必然選擇,是擺在我們面前刻不容緩的重大歷史使命。
第二,工業是促進三次產業良性互動的核心樞紐,抓工業就抓住了「牛鼻子」。三次產業發展,關鍵是工業發展。重農必須強工,農業是基礎,工業是主導,主導不力,基礎不牢。「三農」問題的解決,根本性、主導性的力量是工業化。離開了工業化,就農業談農業,解決「三農」問題是沒有希望的。我們農業和農村經濟實現「雙增長、雙過半」,靠的是什麼?靠的是用抓工業理念抓農業,靠的是農業產業化的牽引,靠的是龍頭企業對千家萬戶的帶動。農業產業化實質是農業工業化,農業產業化也只有在工業化的推動下才能做強做大。工業特別是農產品加工業一頭向農戶延伸,一頭向市場延伸,對於促進產品向商品、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起著決定性作用。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前提是要有強大的工業支撐。沒有工業的大發展,財力上不去,「反哺」、「支持」就難以實現。工業的發展又可為第三產業提供廣闊的空間,必然帶動第三產業的大發展。首先是帶動金融業,引進資金,用活貸款,加快資金流動。以企業為主體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流動越快,經濟就越有活力。工業經濟發展起來了,運輸、商貿、中介、餐飲、房地產等行業,就會相應發展起來。城鎮化要靠工業化來推動。
現在不少地方城市拓展得很快,但產業發展偏弱,這是一個帶普遍性的問題。沒有工業發展,產業「空心化」,城市建得再漂亮也是個「空殼」。因此,產業發展的「火車頭」,城鄉統籌的「發動機」,城鎮化的「助推器」,吸納就業的「強磁場」,應該也只能是工業。
第三,我省已進入工業化初期加速向中期推進的階段,工業大跨越是實現經濟社會大發展的關鍵所在。工業已成為全省經濟最主要的增長力量。當前我省工業面臨大好發展機遇。國際國內產業加快向西部轉移,國家對西部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支持加大,加強自主創新將極大提升科技對工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新型工業化道路為我省工業大跨越提供了新的路徑。特別要看到,我省擁有特色優勢資源,擁有位居全國前列的農產品及其加工生產能力,擁有眾多的科研機構、豐富的人才資源和較強的產業技術支撐,交通、能源、通信等工業發展的硬環境也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有這樣好的基礎,這樣好的機遇,這樣好的條件,工業完全能夠大有作為。關鍵看我們的認識深不深,信心足不足,舉措好不好,力度大不大。如果不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實現工業的超常規、跨越式發展,我們就會犯歷史性錯誤。各級各部門一定要有堅定的決心和必勝的信心,努力走出一條具有貴州特色的工業強省之路。
二、明確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奮斗目標和工作重點
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本質上是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推進貴州工業化進程。這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舉旗幟、抓班子、帶隊伍、促發展」的思路,深入推進「三個轉變」,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大中型企業、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為重點,以產業集聚發展為方向,以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為支撐,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優化工業結構和區域布局,加快工業增長方式轉變,提高工業綜合競爭力和帶動力,以工業的大發展推進全省經濟的大跨越。
通過努力,實現農業大省向工業大省跨越,進而推進工業大省向工業強省跨越,建成具有國際國內重要影響的特色資源開發基地和我國中西部最具競爭力的現代製造業強省。當前,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實現大的突破。
(一)做好資源轉化這篇文章,在培育優勢產業上實現大突破
貴州是資源大省。發展工業離開了資源,就丟掉了優勢。目前,我省資源開發轉化的程度和水平還不高,賣資源、賣初級產品的情況還比較突出。是賣資源還是賣產品,是簡單轉化還是深度開發,經濟效益大不一樣。所以,我們要積極爭取支持,下決心建設西部天然氣能源化工基地,搞好就地轉化。我們發展工業要重視資源開發,但更重要的是立足省內開展深度加工。要大力實施本地化發展戰略,將資源轉化為資本,以資本驅動產業發展,打造優勢產業鏈條,形成有競爭力、高附加值的產品。開發利用資源,就要引導和支持在貴州建加工企業,這要作為一個明確的思路。高新技術、優勢資源、裝備製造和農產品加工四大產業,就是立足於發揮我省的資源優勢,著眼於產業分工和市場競爭確立的。要以市場為導向,大力推動產業整合、要素整合、企業整合,提升產業綜合競爭能力。
項目是集聚生產要素的載體,抓優勢資源開發、抓工業發展,歸根到底要落實到項目上。只有一批又一批大的項目建起來,才能形成大的增長力量、促進大的要素集聚、產生大的經濟效益。對一個市縣而言,有時候一個好的項目就能造就一個大的產業,撐起一方經濟。要解放思想立項目,科學論證定項目,精心謀劃儲項目,只爭朝夕搶項目,聚精會神干項目。對於重大工業項目,黨政主要領導要親自過問,相關部門要搞好協調服務,特別是要積極妥善做好項目報批、土地徵用、環保評審、搬遷安置等工作,為項目開工建設創造良好條件。
(二)著力培育大企業和產業集群,在打造工業發展龍頭上實現大突破
工業是聚合度高、關聯性強的產業,發展工業一定要有龍頭帶動。龍頭強,帶動力才強,支撐力才強,一個地方的工業發展才有希望。我們必須著力培育大企業、大集團,發展產業集群,建好工業集中區,充分發揮其引領作用和集聚效應,不斷提升我省工業整體實力。
一要著力抓大企業。大企業、大集團是一個國家和地方經濟實力的象徵。如果美國沒有近200家世界500強企業,日本沒有90家世界500強企業,他們就不可能有今天這樣強大的經濟實力。從全省來看,工業發展好的地方,也都有大企業作支撐。要下更大力氣抓大企業、大集團的發展,通過鞏固發展一批、承接引進一批、整合擴張一批、成長壯大一批等多種方式,推動骨幹企業快速做強做大。各市州也都要培育和發展一批有實力的大企業、大集團。
二要著力抓產業集群。集群式發展是現代產業發展的一大趨勢。工業發展要大中小企業、各種所有制企業「大合唱「,形成萬馬奔騰之勢。「舞台」就是產業集群,既可依託大企業整合帶動中小企業,加強產業內上下游企業的配套協作,也可以聚集一大批中小企業實現規模發展。要把產業集群的發展放在突出位置,有意識、有規劃、有步驟地加以推動,形成一批集中度大、關聯性強、集約化水平高的產業集群。三要著力抓工業園區和工業集中發展區。園區是工業集聚的載體,目前工業園區化、園區產業化的特徵非常明顯。通過工業集中發展,就能有效避免那種分散布點、大量佔地、增大成本、浪費資源、破壞生態的現象,促進專業化生產、社會化協作和集約化發展。各地發展工業特別是發展縣域工業,原則上都要走集中發展的道路。推進這項工作,關鍵是要搞好利益協調。雙流的做法值得推廣,各個鄉鎮引進的企業都集中到園區,哪個鄉鎮引進的,產值、利稅就算到誰的頭上。要認真做好園區產業布局規劃,把園區發展與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結合起來,促進各類園區依託比較優勢,形成產業特色,實現規模效益。大力挖掘現有工業園區和集中發展區的潛力,提高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益。
四要著力抓知名品牌。品牌體現競爭力。沒有自己的品牌,產品質量再好,作貼牌生產,大部分的利潤和附加值都只能被別人拿去。要把打造名牌作為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作為增強區域要素聚集能力的重要舉措,樹品牌意識,創知名品牌,走品牌經濟之路。企業文化是品牌的重要內涵,而且是更重要的品牌。某種意義上講,企業品牌的競爭也是企業文化的競爭。缺乏企業文化的支撐,企業就沒有生命力、凝聚力、競爭力。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以文化力來促進生產力,提升競爭力。
(三)加強自主創新與技術進步,在轉變工業增長方式上實現大突破
要加強企業自主創新。企業是技術開發的主體、科技投入的主體、成果轉化的主體。創新關鍵靠企業,企業的發展關鍵又在創新。企業最重要的是研發,生產環節放在哪兒都行,特別是大企業如果不在研發上下功夫,一點前途都沒有。工業要實現大的跨越,必須以自主創新為驅動,以技術進步為支撐,這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方向。企業一定要加大研發投入,加強原始創新,注重搞好集成創新及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努力掌握自主知識產權。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要逐步達到3%以上。大企業、大集團要聚集人才、資金、裝備等精銳力量,構建堅實的技術創新平台,不僅要從事應用技術開發,還要緊扣企業發展戰略的定位,加強核心關鍵技術的超前研發。堅持以企業為核心,發揮軍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優勢,突破體制性障礙,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加快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科技創新,人才是根本。實施人才戰略,關鍵是要搞好機制創新。要深化科研體制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積極探索技術創新成果作為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我們只有培養和造就一大批既懂經營又有創新能力的團隊和領軍人物,貴州的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才有希望。
要積極推進企業技術改造。我省傳統工業比重比較大,提高競爭力關鍵是要加強以節能降耗為重點的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總的來講,我省技術改造投入還不夠。高起點是財富,低起點是包袱。要把企業技術改造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企業要捨得投入,政府也要加大扶持力度。通過技術改造,以資金換新技術,以新技術換更多的資金,再以更多的資金換更高的技術,不斷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要加速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提升企業研發、生產和經營管理水平。
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萬元GDP能耗下降重點在工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既能提高工業的質量和效益,又能有效地降低能耗、減少污染。要將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貫穿於「工業強省」的各個環節,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大力推動產業循環式組合和企業循環式生產,實現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益的集約型增長。生態和環保也是經濟效益,也是競爭力,要抓好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節能、降耗、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絕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和浪費資源的老路。要繼續抓好工業污染綜合治理,該停產治理的必須停產治理,該關閉的必須堅決予以關閉。
(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在做強國有經濟和發展民營經濟上實現大突破
體制機制管根本、管長遠。目前,體制不暢、機制不活仍然是制約工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必須繼續在體制機制改革上攻堅破難。推進「三個轉變」,搞市場化配置資源,是我們抓經濟發展的根本手段。抓工業發展,也要堅定不移推進市場化配置資源。離開了這一條,工業經濟就不可能有活力。大市場,大作為;小市場,小作為;無市場,沒作為。抓工業,就是要到市場找項目、找資金、找人才、找技術、找管理,這個觀念一定要牢固樹立起來。從政府層面上講,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真正建設服務型政府。改革推進到今天,不單是要破除障礙、減少阻力,更重要的是要搞好服務、加強支持、增添動力。我們抓工業不是要去管企業,而是要服務企業、服務發展。
要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做強國有經濟。高度重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積極盤活存量資產,這一點我們要毫不含糊、毫不動搖。要抓住產權制度改革這個核心,積極推進股權分置改革,以股權多元化推動治理結構的合理化、科學化。國有企業改革最終要解決「老闆」到位的問題,企業搞得好,有人得利益,搞得不好,也要有人承擔責任。對企業發展有人真正負責任,這是最核心的機制。現在看來,對企業經營者發高薪、給重獎,都不如給期權、股權好。同時,必須切實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搞好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防止在企業經營和改制重組過程中出現資產流失。
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壯大工業經濟新的增長力量。民營經濟是我省工業發展的薄弱環節,也是做大工業總量的現實途徑和重要抓手。各地一定要放手發展民營經濟,特別是對縣域工業而言,重點應發展民營企業。縣域經濟發展的差距,主要差在民營經濟上。要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放手發展民營經濟。切實降低市場准入門檻,凡是國家法律法規沒有明文禁止的,都要向民營經濟敞開大門,鼓勵他們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重組,在公用事業、基礎設施等領域投資發展。積極幫助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在信貸貼息、技改投入等方面,讓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享有同等待遇。當前,要注意發現一批實力較強、機制靈活、管理規范的民營企業典型,及時總結推廣他們的好經驗,充分發揮其示範作用。
(五)加快對內對外開放,在工業招商引資上實現大突破
工業是我省對內對外開放的主要領域。這幾年,我省工業發展快、經濟發展快,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有很大的關系。抓住「外資西進、內資西移」的機遇,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是推進工業強省的現實途徑。
一是思想上要更解放、更開明。觀念落後是最大的落後。抓開放,尤其要解放思想。市場、技術、資金是沒有邊界的,戰略合作夥伴也是不分地方的。戰略合作要有戰略眼光,合作成功與否,關鍵在項目,關鍵在企業。這是經濟規律,不是長官意志。要有戰略思考,看得很遠,善於算大賬、算長遠賬,不能因一時一事的利益得失而喪失發展機會,影響發展大局。引進來是發展,走出去也是發展。我們既要著力抓好招商引資工作,又要堅決打破條塊分割和地域界限,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拓展發展空間。要鼓勵和支持大企業將研發機構建在中心城市,鼓勵和支持國有企業之間、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之間進行戰略合作。
二是方式上要更靈活、更務實。沒有好的機制,就不會有這樣好的效果。要積極創新招商方式,採用專業招商、委託招商、網路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種形式,特別要大力推行產業鏈招商,增強引資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與泛珠三角、長三角等區域的經貿合作和產業對接,力爭引進一批知名品牌。承接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是我們必須牢牢抓住的機遇,這個機遇我們不抓住,就會被別人抓住,失去機遇,再努力就很難趕上。當然,既要「招商引資」,也要「擇商選資」,不能承接落後的、淘汰的產業。
三是工作上要更有力、更有效。領導是最大的環境,對於一些重大項目,黨政主要領導要積極關注、親自抓。精神狀態至關重要。想得到才有可能做得到,想不到就一定做不到。現在有的項目簽約的時候轟轟烈烈,但引進後就無人過問。我們不僅要下大功夫引進企業,更要注重支持企業進來後的發展。
三、切實加強對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領導
工業發展要上大台階,工業工作必須上大台階。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工業工作的領導,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關心、支持工業發展,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在提高工業競爭的「軟實力」上狠下功夫,努力把我省工業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一是在領導力量上要加強。抓經濟的主要精力要放在抓工業上,把工業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黨政「一把手」要親自抓工業。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和主管工業的領導同志,要學工業、懂工業、鑽工業,真正成為抓工業的行家裡手。堅持分類指導,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地找准本地工業發展的突破口。做任何事情都有困難,但做任何事情也都有辦法。著眼點要放在找出辦法、克服困難上。同一項工作,讓什麼人來抓,用什麼辦法來抓,效果大不一樣。要配強工業戰線的幹部,把熟悉工業工作、有開拓創新精神的優秀幹部放到抓工業的第一線。要加強和改進企業黨的建設,特別是要大力加強新經濟組織的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
二是在政策支持上要加強。現在國家支持西部地區工業發展的政策很多,比如在特色優勢產業、裝備製造業、企業技術創新等方面,都有許多含金量很高的政策和舉措。我們要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最大限度地爭取國家支持。各級各部門要強化「保障與服務」意識,在支持工業發展上,要捨得給政策。這次會後,省上將出台實施工業強省的決定和相關配套政策,必須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有關部門要全方位、全天候、全過程地為工業發展服務,幫助解決企業生產運行中的突出問題。成都海關近年來在落實優惠政策、主動服務地方經濟上下了很大功夫,過去通關需要1天半,現在只要半小時,大大方便了省內企業出口。各個部門都有一個改進對企業服務的問題。必須明確的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主要是依法納稅、吸納就業。企業利潤主要用於擴大再生產,創造更多的財富,這就是對社會的很大貢獻。凡是對企業亂攤派、亂收費、亂檢查、亂罰沒的,發現一起,堅決查處一起。
三是在企業家隊伍建設上要加強。企業家是各種生產要素的整合者,工業強省最終要通過優秀的企業家來實現。「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沒有比爾·蓋茨就沒有微軟,沒有張瑞敏就沒有海爾,同樣,沒有王國春就沒有五糧液今天這樣的發展局面。支持一個企業家,充分發揮優秀企業家的作用,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什麼是人才?能做成事就是人才,能創造財富就是人才,能對社會做出貢獻就是人才。從根本上講,企業家是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產生的,我們要積極熱情地為企業家隊伍的成長壯大創造寬松的環境。要加強對企業家的培養、教育和引導,提高經營管理水平。要營造鼓勵改革、支持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讓企業家放手發展、盡展才華。對他們不能苛求,不要放大缺點。各地要發掘一批優秀經營人才,用全新理念激發企業家的創造活力。對於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家,要捨得給物質待遇、給政治榮譽、給社會地位。企業家要有寬廣的眼界、飽滿的激情、執著的事業心,敢冒市場風險,勇於開拓創新,克服小成即滿、安於現狀的思想,全心身地投入到創造財富、奉獻社會中去。
四是在運行保障上要加強。要加強煤電油運氣等的協調和調度,保障工業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加強銀企、銀政合作,重視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建設,積極爭取金融部門的信貸支持,逐步解決存差過大的問題,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要抓好電網、氣網、路網、信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確保電力和天然氣供應,確保運輸快捷便利,確保通信高速高效。要合理調節優化用地,盡最大努力保障工業用地需求。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提高流通效率,保證工業生產物暢其流。高度重視職業技術教育,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同時,維護好職工的合法權益,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抓安全就是抓發展,我們不能因為強調發展工業,就忽視安全生產。要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強化責任落實,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五是在氛圍營造上要加強。我省是傳統的農業大省,工業文化底蘊不厚、氛圍不濃。要廣泛宣傳工業在「強省、富民、興黔」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宣傳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重大意義和重大舉措。要大張旗鼓地宣傳各地抓工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表彰和樹立一批促進工業發展的先進典型。要高度重視誠信體系建設,政府要帶頭講誠信,在全社會營造講誠實、重信譽、守承諾的誠信環境。
推進工業強省,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大歷史使命。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置身這樣一個大舞台,我們要進一步提高認識,滿懷憂患重工業;進一步理清思路,滿懷信心謀工業;進一步振奮精神,滿懷激情抓工業;進一步增強合力,滿懷執著興工業。要有無功即過的責任意識,要有義無反顧的使命意識,要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意識,開拓進取,奮力拚搏,朝著「工業強省」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
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凝聚全貴州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為實現貴州發展新跨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⑸ 如何做好工業經濟運行旬報工作

注意以下幾點:

一、准確把握經濟運行監測分析的內涵

把握經濟運行監測分析的內涵,確定經濟運行監測分析的對象是做好監測工作的首要環節。工業作為目前國民經濟中最大的產業部門,其所佔份額在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與其他產業之間的關聯不容忽視。經濟運行監測分析的內容除要能描述工業自身的運動之外,還要包括對於其上下關聯、影響並制約發展的其他因素。從經濟運行的實物形態看,工業與國民經濟的投入、中間物質消耗、居民消費、進出口、重點物資儲備等高度關聯。從經濟運行的貨幣形態看,工業生產經營成果與財政收入、金融信貸、外匯收支、股票證券的作用不可分割。因此,搞好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必須著眼工業、縱觀全面。從這個思路出發,國家經貿委經濟運行局逐步形成了以5種月報為主的監測分析平台,有關領導、綜合部門、行業處、各地經貿委據此分析當前經濟運行動態、特點、趨勢。

二、不斷提高經濟運行監測分析的水平

1.統計數據是監測工作的基礎。

統計數據具有權威性和不可替代性,是進行經濟運行監測分析最可靠的數據源。經貿系統的監測工作要建立在統計數據基礎上。

2.企業和市場的動態情況是監測工作的點。

突出監測分析的前瞻性和指導性,要靠對企業和市場動態情況的及時把握。這個動態的把握要建立在對重點企業情況的掌握上。在這方面,國家經貿委對全國520戶國有重點企業(包括工業企業、流通企業、交通電信類企業;以國有企業為主,也包括民營企業和股份制企業)進行了全面動態監控。地方上如廣東省對50戶工業龍頭企業也有重點跟蹤。把握這些重點企業的情況,既是運行監測的特色,更是做好這項工作的支點。

3.分析歸納是監測工作的重點。

監測的目的在於得到一些規律性的認識。要提高監測分析工作的水平,就要將工作更多地放在分析上面。主要把握四個方面,即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4、預測預警是監測工作的方向。

預測預警工作隨著中國入世其重要性日益加強。國家經貿委為應對加入WTO的挑戰,成立了產業損害調查局,專門負責產業損害調查與反傾銷工作,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對產業進行監測和產業的預測預警,而產業的預測預警又是建立在經濟運行監測分析數據基礎上的。所以,隨著中國入世,預測預警工作將是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工作提供服務的重要方面。

5.改革創新是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工作的動力。

只有提出新的方法、新的要求,不斷的變化,經濟運行監測工作才有生命力。表現在:第一,統計指標體系本身就有待不斷完善。例如失業情況,當前應用較多的是城鎮統計登記失業率,但真正的情況從一個統計指標還反映不出來,大量的下崗的和農村待轉移的勞動力還統計不到。第三,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原來對行業的劃分方法和標准也在不斷變化。第三,一些新方法和新技術不斷出現。例如發達國家的統計都是建立在抽樣統計的基礎上的,誤差的區間是可以控制的。而國內採取的普遍統計方法(世界上很少國家在使用),對企業直接統計調查,而且誤差會累積。第四,描述宏觀經濟運行的四個指標中,經濟發展速度(GDP)、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率)、外貿進出口平衡(進出口率)、就業情況(失業率),過去往往對前三項重視,今後,就業的情況也應成為經濟運行工作關注的指標。

6.實事求是是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工作的靈魂。

首先,數據不實會給宏觀調控造成誤導,因為國家的宏觀調控目前越來越依靠監測數據。第二,數據不實,會給一些國內外反華勢力可乘之機。國外一些人懷疑我們的統計數據,認為水分很大,這樣就更要求我們經濟運行監測分析的數據要准確。第三,強調實事求是,並不是有文必錄,報出時還要和更大環境相聯系。

三、積極拓展經濟運行監測分析的視野

經濟運行數據的獲取和開發,是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工作的關鍵。信息的獲取渠道有多種,但在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應該是獲取數據的一個主要渠道。信息化技術的進步對經濟運行監測分析的促進和影響越來越大,信息不對稱和不完全的情況已經有很大的改變,信息的傳遞更快捷,但是給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工作帶來的不確定性也越來越大,要求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工作不斷變革。

⑹ 如何促進工業經濟健康發展,做大做強實體經濟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跨區域再配置能夠為中國經濟的下一輪增長提供新的動力,而限制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跨區域再配置則有可能在中長期導致效率和平衡兼失的局面。1、首先,讓新增的建設用地指標和農村宅基地所對應的建設用地指標成為可以跨省(區市)流動的資產,特別是應允許跨省(區市)進城的農民工在自願的前提下放棄家鄉的宅基地,將其整理復耕產生的建設用地指標有償轉讓給就業所在地使用,並相應獲得當地的戶籍、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等。2、與此同時,未來中國要適度推進地區之間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讓勞動力的地區間流動不再是基於公共服務的差異,而是基於提升勞動生產率的需求。3、相應地,應改革地方政府官員績效的考核體制,削弱地方政府對於發展經濟的職能,對不同地區的官員考核分別賦予GDP總量增長和人均增長的不同權重,對人口流出地的政府應考核人均GDP的增長,而對於人口流入地,則考核總量GDP的增長,。

⑺ 如何抓好貧困縣工業經濟運行調度

一是統籌安排,落實責任。將任務細化到各部門、各鄉鎮(街道)。同時,及時統計匯總各單位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及時通報、及時調度,切實幫助解決重點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力促重大項目多投快建。
二是保障資金,監督檢查。圍繞經濟社會發展任務單子,做好做足各項支撐工作。重點項目在資金撥付上優先考慮,同時加大對預算內投資項目的監督檢查,加大工業項目建設和工業投資的督查力度。
三是加大「增比進位」綜合測評工作。進一步深入分析指標的短板,加大挖掘力度,認真抓好統計工作,確保統計數據完整真實地反映發展實際。
四是加快小城鎮建設。加快城市固定資產投資進度及項目建設步伐,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提高城鎮化質量,要做好「五防」:防城鎮化「拉美式陷阱」,避免脫離產業基礎的「過度城鎮化」;防城鎮化「快而不優」,避免「有速度無質量」的城鎮化;防止在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過度「邊緣化」,避免「半城鎮化」過高的社會代價;防過度利用「土地紅利」,謹防「城鎮化」變成「房地產化」,避免過高地價推高房價;防特大都市的「大城市病」,避免特大城市人口過度膨脹。

⑻ 如何加快工業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一、繼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
二、著重抓好工業企業晉檔升級工作,不斷增強綜合實力。
三、加快園區建設,發揮工業發展集聚效應。
四、進一步健全完善服務體系,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⑼ 工業革命如何推動經濟發展

(1)對生產力的影響:工業革命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使商品經濟最終取代了自然經濟,手工工場過渡到大機器生產的工廠,這是生產力的巨大飛躍。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說的「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 工業革命使社會生產力迅速提高,也說明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
(2)對資產階級的影響:工業革命極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為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成果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使資產階級專政建築在社會化的大機器生產和物質財富空前豐富的基礎上,使資本主義方式擴展至世界各地,保證了資本主義完全戰勝封建主義。
(3)對階級結構的影響:工業革命使得使用機器生產和現代大工業(工廠制度)逐步代替了工場手工業,資本主義僱傭勞動制度普遍建立起來,引起了社會階級關系的深刻變化,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最終形成。資本家用種種手段,如設法延長工人的工作時間、壓低工人的工資、大量使用廉價的女工和童工,使工人們用自己的勞動和發明所創造的巨大財富,落到資產階級手中,無產階級卻日益貧困,這就使兩大階級的對立和斗爭逐漸明顯和尖銳化了。
(4)對全球交通和市場的影響:歐美國家為了促進商品交流,大規模從事交通運輸建設,為了擴大海外殖民掠奪和市場,致力於遠洋運輸網的開拓,逐漸形成了全球性的交通網路,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這些影響都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⑽ 如何抓好縣域工業經濟

當前,中國在世界經濟發展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說明中國已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但中國原有的自然經濟,落後的生產力以及受其他國家壓迫的國情在我國經濟發展中遺留留了不少的問題。盡管中國經濟發展快速,但在發展中也出現了不少負面影響,比如環境污染和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等,因此,我們一直在探尋符合國情的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那麼,中國當前的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存在什麼問題呢?中國乃是一個製造業大國,在製造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亦被譽為「世界工廠」。中國經濟的發展主要依賴於生產密集型的製造業,依賴於便宜的勞動力和便宜的資源環境這一優勢。但這對中國卻不一定是好事。因為中國一直以低廉的價格為外國人提供商品,提供服務,同樣的付出,中國的勞動人民卻只能得到很少的回報,未免也太不公平了。同時,我們還受「貿易保護」的壓制,「反傾銷」等矛頭直指中國,致使中國處於為人家提供廉價商品還要遭受人家打擊這一尷尬境地。另一方面,隨經濟發展,中國勞動力低廉這一優勢也將越來越不明顯,發達國家高污染高耗能產業往我國的轉移也對我國的環境和資源造成極大的污染和消耗,這種發展模式是無法持續的。此外,加工製造是產業鏈的底端,發達國家掌握了創意·營銷等高利潤環節,我國就如受資本家剝削的工人,一直在為他人創造財富。長此以往,我們就會失去與別人競爭的資本。促使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分別是消費,投資和出口。在中國,由於過去我國沒有健全的社會保障和醫療服務體系,國民儲蓄較高,消費需求不旺,所以我國經濟依靠消費拉動並不明顯。加上我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實行出口創匯,引進外資的戰略,當前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為60%以上,經濟增長依靠外貿的比重很大,導致我們放棄了中國這個最有潛力的市場,同時,我國基於戰略的考慮,大力進行政府導向型投資,創造市場需求,拉動國家經濟增長,使國家經濟形成了出口依賴型與投資拉動型並存的模式。但是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飛速增長,中國國民購買力明顯增強,加上金融危機的爆發,各國紛紛覬覦中國這塊市場。對於中國自己來說,更應該開拓自己的市場,通過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同時,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很多情況下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資源利用效率低這種發展是不可能長期帶來效益的,作為一個大國,我們是不甘心如此的,加上中國改革開放至現在的發展,經濟實力大大增強,我們有能力去實現一個產業的轉型,產業結構的調整,從而使我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上可持續的發展道路。那麼,我們該如何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呢?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必須實現三個轉變,一個方針,三個轉變:一是轉變以投資、出口拉動,轉為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二是由主要以第一、第二產業拉動向依靠第一、二、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三是由主要以消耗物質資源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轉變一個方針是堅持走新型工業傳統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首先,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勞動力優勢仍會存在,因此,中國不應放棄世界製造業大國的地位,但我們要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檔次,出賣技術而不是勞動力。只有讓我們的競爭優勢有不可替代性,才能讓保證我們的地位,從而使我們把握主動權,提高企業員工待遇。當然,企業也應加強對員工的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培養一批「有技術含量的」人才。主要有:深化改革,全面提高生產要素的使用效率。要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必須努力打破地區、部門和行業的界限,通過聯合投資、聯合生產以及專業化分工協作等手段來發展規模經濟,提高規模效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增長企業提高投入產出比的內在動力,使企業自覺地加強管理,在現有企業的基礎上進行技術改造,使實現集約型增長的有效手段;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必須加大科技進步在經濟增長的貢獻。體制轉變:要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力度;建立失業保險、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加快推進企業住房制度建設;健全規范社會中介機構,提高綜合管理水平,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供基礎條件,要充分吸收國外的先進管理經驗,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結合國情,不斷探索,不斷改進提高。另外,我們應該在創意設計環節下功夫。一個產品的利潤多產於這個環節,因此我們要鼓勵自主創新,創造屬於自己的品牌。還有,我國應當增加第三產業的比重,加快服務業的發展。服務業繁榮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作為一種新興的行業,它吸納就業的容量極大且知識含量高等優勢促使它廣為推崇。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絕對不可以放過如此好的一個機會。現代服務業急需一批有知識內涵的主力軍,因此我們要加大教育投資,把握好這個機遇。我國依然是農業大國,農業佔了人口的絕大多數。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國民收入出現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現象。其中一個重大方面就是城市和農村的差距。農村缺少工作崗位以至於大量勞動力剩餘,農村醫療,教育等也明顯比城鎮差,因此重視農業問題和新農村建設,改善農民生活也是刻不容緩的事情。要按照中央確定的「三農」工作具體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統籌城鄉發展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把改善農村民生作為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內容,把擴大農村需求作為拉動內需的關鍵舉措,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任務,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推進城鎮化作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按照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後勁的基本思路,毫不鬆懈地抓好「三農」工作。要牢牢把握「三農」這個基本立足點,牢牢把握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這個重要著力點,牢牢把握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這個戰略著眼點,牢牢把握城鄉改革聯動這個關鍵切入點,周密部署扎實推進。要動員全黨全社會關心農業,關注農村,關愛農民,積極支持和參與新農村建設。推動農業往高科技效率高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從而拉動消費。我國還應當調整好分配結構,縮小貧富差距,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社會穩定和國家長久治安的重要保證。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對於深化企業和事業單位改革,保持社會穩定,順利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重大意義。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於鼓舞國人消費,提高國人的消費水平,拉動內需,減小我國產業對外需的過度依賴。中國是一個極具潛力的市場,其他國家覬覦的市場,我們自己又怎能放過?經濟制度及產業結構的調整遠不只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改革中許多問題都極其棘手,正如壟斷行業的改革等等,都面臨極大的阻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國對外經濟發展戰略的主要目標,應該從單純的追求GDP增長轉向提高國民社會福利水平。這一目標並不否認促進GDP增長的必要性,因為一國GDP的增長是提高國民社會福利水平的主要途徑。然而,我們在追求GDP增長的同時,必須考慮為此所付出的代價。否則就會陷入只有經濟增長,沒有經濟發展的怪圈。國民社會福利水平的提高最終需要反映為個人收入的增加和社會財富的增加。除了收入和財富的增加,國民社會福利水平的高低還取決於良好的自然環境、生活環境、社會環境等等。所以我們要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要充分考慮人口承載力,資源支撐力,生態環境承受力,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統籌考慮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的需要,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立一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過程,它需要政策的保障也需要有明確的綱領,牢牢把握發展方向,相信我們的國家會越來越強大,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閱讀全文

與如何打好工業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貼完膜有味怎麼辦 瀏覽:251
賓士有多少種中網 瀏覽:913
奧迪a4l怎麼開天窗 瀏覽:274
汽車上網設備多少錢 瀏覽:979
如何辦理汽車臨時牌照 瀏覽:323
訂車寶馬730li要多久 瀏覽:671
寶馬z4有哪些亮點 瀏覽:322
日照工業學校哪個專業好 瀏覽:388
安徽電動汽車哪個品牌好 瀏覽:809
為什麼賓士百度carlife連不上 瀏覽:626
10年寶馬520油位怎麼看 瀏覽:341
汽車內飾上貼什麼 瀏覽:250
重慶運達工業園在哪個社區 瀏覽:529
汽車碳污染怎麼處理 瀏覽:575
如何選擇賓士內飾 瀏覽:37
半工業分析法有哪些 瀏覽:344
汽車只開一邊窗戶怎麼回事 瀏覽:676
修工業廣告圖用哪個軟體 瀏覽:672
汽車人首領有哪些人 瀏覽:329
徐州優質橡膠工業膠輥多少錢 瀏覽: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