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亳州西部工業有什麼支撐

亳州西部工業有什麼支撐

發布時間:2023-04-11 10:57:19

⑴ 西部開發中長江沿岸工業地帶及隴海蘭新線沿線工業帶所發揮的作用

近日實施的「江蘇沿海地區發展戰略」與先前國家實施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戰略」、「中部崛起戰略」,使隴海—蘭新經濟帶全線進入國家發展戰略。中部崛起與西部開發在客觀要求賦予處在東中西部的大動脈—隴海蘭新鐵路起點上的連雲港的龍頭區位。在中國地理的架構中,長江流域和隴海蘭新線是東西兩條主軸線,它與東部沿海南北主軸線相交,形成了我國對外開放的π型戰略格局。在π型開放戰略格局中,連雲港和上海分別處於沿海與沿橋、沿海與沿江的節點上,因此,連雲港和上海的戰略地位一樣,上海是沿長江流域開發開放的龍頭,連雲港就是沿隴蘭線地區開發開放的龍頭。

隴海—蘭新經濟帶是繼沿海經濟帶、長江經濟帶之後的我國第三條國土開發主軸。隴海—蘭新經濟帶也包括了我國的上、中、下游產業群,可以說是中國的產業結構全圖之一。促進隴海—蘭新經濟帶的開發開放,有利於形成沿海和隴海—蘭新經濟帶T字型結構的國土開發主軸,增強綜合國力,擴大內需,有利於形成新一輪引進外資的高潮,有利於鞏固西部邊疆。

雖然,江蘇沿海開發是眾人矚目的江蘇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連雲港人更是搶抓機遇,努力創造條件,爭取有新的跨越,但是,我們也要應該看到,一方面,「西部大開發戰略」、「中部崛起戰略」和「江蘇沿海地區發展戰略」是國家先後實施的發展戰略,連雲港作為隴海—蘭新經濟帶的龍頭地位沒有明確界定。另一方面,只靠連雲港自身的發展還承擔不起作為帶動中部崛起與西部開發的龍頭城市的重任。只有國家給予連雲港像當年給予深圳、浦東開發一樣的支持力度,像支持天津濱海新區發展一樣的扶持力度,才能早日昂起連雲港這個隴蘭經濟帶的龍頭,從而加快中部崛起與西部開發的進程。為此,建議在明確連雲港的隴海—蘭新經濟帶的龍頭地位外,重點採取以下措施:

一、批准連雲港設立自由貿易區。闢建連雲港自由貿易區,是呼應中部崛起與西部開發戰略的需要。實施中部崛起與西部開發戰略,急需在東部沿海港口開辟直接溝通海外的開放度更大的貿易門戶,帶動中西部地區采礦業、加工業和農牧業的迅速發展。為此,建議國家闢建連雲港自由貿易區,其模式主要包括自由港區、自由貿易區、國際休閑娛樂區、國際機場和空港物流園區等,使連雲港成為開放的高地,更好地發揮帶動中部崛起與西部開發中的帶動作用,促進隴蘭經濟帶快速協調發展。當前,中韓自由貿易區試驗區正在推進中,連雲港在地理環境中,對於和韓國的貿易有天然的地理條件,國家應將連雲港作為中日韓自由貿易改革試驗區,帶動中西部地區的發展。

二、在連雲港實行「超特區」模式。實行比當年的經濟特區更優惠的政策。國家除了對連雲港給予一定的財力支持外,更主要的是向連雲港投入已經在東部沿海地區取得成功的政策措施,就可以吸引東部地區和國外大量的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的投入。一是採取引進外資和內資並重的引資政策,堅持對區外開放和對國外開放並舉。二是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具體項目實行改革開放簡搏優惠政策,其優惠的程度要超過特區。三是國家適當咐爛加大對連雲港的財政轉移支付的力度。對連雲港的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進行財政貼息,甚至直接的投資補貼,積極引導國內外投資者到連雲港投資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高科技產業等領域。

三、給予連雲港特殊的開發開放政策。一是設立連雲港經濟特區,使其成為我國歐亞大陸橋東橋頭堡地區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成為隴海—蘭新經濟帶的「深圳」。因此,要給予連雲港副省級行政級別,行政管理區面積7444平方公里,人口480萬人。或將連雲港設為計劃單列市,在不改變省轄市行政隸屬關系的情況下,給予連雲港市賦予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許可權。二是進一步加強連雲港在國家生產力布局中的地位,在鋼鐵、石化、造船等重化工項目布點上對連雲港予以傾斜。三是擴大連雲港沿海發展的范圍,同意連雲港在200公裏海岸線、2000多平方公里地衡咐漏區建設國際性海濱城市,享受天津濱海新區一樣的政策待遇。

四、積極扶持連雲港設立國家綜合改革試驗區。國家在《江蘇沿海地區發展戰略》中指出,「探索設立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範區」,還需進一步明確,支持連雲港設立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範區。此外,國家還應在促進區域合作發展進程中,高度重視連雲港的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並作出戰略選擇:一是設立連雲港沿海鹽田科學開發改革試驗區。在我國工業用地日益緊張的情況下,沿海鹽田顯出了獨特的戰略優勢,是國家未來一段時期參與國際產業競爭的重要資源,將成為國家層面競爭的重要資本。建議將連雲港鹽田開發作為沿海土地開發利用改革試驗的試點地區,為國家實施沿海鹽田大開發提供經驗。二是進入長三角綜合改革試驗區。國務院《長三角區域規劃發展綱要》等將長三角拓展為江、浙、滬兩省一市。建議國家在制定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綜合改革試驗政策時,將連雲港納入進去,更好支持中西部地區,促進全國區域共同發展。三是積極爭取淮海經濟區與徐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試驗區。近年來,國家發改委明確提出要拓寬淮海經濟區等區域的合作領域,積極推動淮海經濟區一體化進程,促進淮海經濟區加快成為帶動中西部地區面向日韓開放的率先發展地區。為此建議將淮海經濟區出海口的連雲港和核心城市徐州一道,擔當促進淮海經濟區發展的重任。(民進連雲港市委研究室 孫學忠)

網站建設

⑵ 亳州西部發展這么慢

亳州市是四大葯都之首,每年的貿易博覽會都邀請各路商人,但是,在博覽會上發財的是個人,而不腔雹是城市,雖然中葯交易很多,但對經濟發展的比重並不多,第二、第三產喚圓核業與其他城和掘市相比發展緩慢。

⑶ 亳州的經濟

亳州在歷史上手工業比較發達,唐、宋以來,手工業門類逐漸齊全。至明、清,作坊、匠鋪已遍及城鄉。主要有釀造、糧油加工、織染、修理、金銀加工、紙扎、制氈、制筆、制炮、製作傢具和農具等。亳州土絹早在唐代即聞名於世,進貢皇室。
1984年,工業企業產值首次突破億元大關。1986年,工業產值又猛增到近2.7億元,有20多個工業品種獲國優、部優和省優稱號。
2013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790億元,同比增長10%;全部財政收入103.5億元、增長21.6%,地方財政收入64.4億元、增長35%;固定資產投資540億元,增長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5億元,增長13.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00元,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7530元,增長15%;節能減排主要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1949年,耕地面積為2710352畝,佔全境總面積的86%。其中失耕荒地80萬畝,當年總播種面積為3937049畝,復種指數為145.3%。1958年,共種植水稻20萬畝。
1970年,全縣只有耕地202.5萬畝。農業人口人均佔地由1949年的4.2畝降至2.6畝。1976年,耕地面積佔全縣總土地面積的61.28%。
2012年,亳州全年全市糧食總產88.5億斤,比上年增加4億斤,增長4.7%。其中,夏糧總產61.5億斤,增長6.4%,實現連續9年增產。小麥畝產突破500公斤,實現了「小麥畝產千斤市」目標。養殖業生產基本平穩。全市生豬存欄141.4萬頭,增長2.6%;出欄287.2萬頭,增長5.2%;肉類產量30萬噸,增長5.2%,其中豬肉22.5萬噸,增長5.5%;禽蛋產量0.6萬噸,增長6.8%;奶產量1.4萬噸,增長8%;水產品產量4.8萬噸,增長4.4%。 亳州近現代工業源於傳統手工業。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當地已能製造陶等器皿。三國時期的釀酒,唐代的絹織,宋代的縐紗以及明清時期的減酒、醬胡芹、萬壽綢、毛氈等亳產手工產品,在全國享有盛譽。清宣統元年(1909),同茂順蛋廠建立,成為亳州現代工業的發端。
1986年,全部工業總產值為26977萬元,其中國營工業產值7108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17012元;縣屬集體工業企業產值8764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5050元。固定資產原值分別為國營工業6283萬元,集體工業3726萬元,鄉辦工業2291萬元,村辦工業142萬元。全市50多個工業行業,生產各種產品千餘種,創造出一批名特優產品。古井貢酒三次蟬聯國家金牌,古井特液、低度曹操貢酒分獲金樽獎和銀樽獎,另有部優、省優產品20種。
2012年,亳州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0億元,增長18.2%,增幅比全省高2個百分點,居全省第2位。分行業看,在我市30個大類行業中,26個行業實現增長,多數支柱行業增速較快。其中,農副產品加工業增長25%,食品製造業增長36.7%,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增長15.3%,醫葯製造業增長16.2%,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27.0%,汽車製造業增長17.5%,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長22.7%。在重點監測的工業產品中絕大多數產品產量呈增長態勢,其中原煤144萬噸,同比增長28.0%;白酒(折65度)10.7萬千升,增長16.4%;人造板75萬立方米,增長29.3%;水泥248萬噸,增長53.2%。
亳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亳州經濟開發區是1993年經安徽省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經濟開發區,規劃總面積56平方公里。2000年地級亳州市成立時,開發區完成6平方公里的開發建設任務,成為亳州市新市區,已整體移交給譙城區。
亳州蕪湖現代產業園:亳州蕪湖現代產業園區是2012年經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級重點經濟開發區。 按照「一級政府,一級財政」模式,實行財稅獨立、封閉管理的運營體制。
安徽譙城經濟開發區:譙城經濟開發區是2006年4月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園區,位於亳州市區西部,東臨京九鐵路、濟廣高速、許泗高速,105國道、311國道穿境而過。
安徽渦陽經濟開發區:渦陽縣工業園區位於安徽省西北部亳州市渦陽縣,為省級經濟開發區,成立於2006年,面積28.2平方公里,2010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0億元。
安徽蒙城經濟開發區:蒙城經濟開發區前身是蒙城牛群經濟園區,2001年3月份由市政府批准設立,規劃建設面積7.4平方公里。2001年7月份動工建設了中國牛群商貿城,佔地400畝,總投資2億元。
安徽利辛經濟開發區:利辛工業園於2003年5月19日經亳州市政府批准設立,園區位於縣城西北部3公里處,規劃面積2.6平方公里。2006年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規劃面積調整為1.2平方公里。

⑷ 亳州的工業區在哪裡

南部新區工業區

地址:亳州市紫苑路

公交信息

元一時代廣場(公交站)

地址: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湯王大道

途經公交:2路,18路

匯景花園小區(公交站)

地址: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湯王大道

途經公交:2路,18路

春雨汽車城(公交站)

地址: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G105

途經公交:3路,17路

市黨校(公交站)

地址: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杜仲路

途經公交:8路

宏志中學(公交站)

地址: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杜仲路

途經公交:17路

⑸ 亳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型

我國的四大葯都,眾說不一。有的資料講到,我國的四大葯都是:安徽亳州、河南禹州、輝縣和河北安國,還有說,成都荷花池中葯專業市場也是我國四大葯都之一。除此以外,江西樟樹有「南國葯都」之稱。事實上,不論我國的四大葯都是誰,有一點不可質疑,這些地區的醫葯業都比較發達。四大葯都在醫葯界的地位各有千秋。位於安徽省西北部的亳州,有「中華葯都」之稱。亳州自商湯建都到今,已有3700年的文明史,是漢代著名醫學家華佗的故鄉,由於一代名醫的影響,帶動了亳州醫葯的發展,到明、清時期亳州就是全國四大葯都之一,清末,亳州已經成了葯商雲集,葯棧林立,葯號巨頭密布,經銷中葯材兩千多種的重要「葯都」。不難看出到清末亳州的葯市已很繁榮。亳州的中葯材種植亦是比較廣泛的,清代文學家劉開有詩雲:「小黃城外芍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後皆人家,家家種花如桑麻。」可見,在當時特定的條件下,醫葯業的發展主要依靠以種植中草葯為主,葯業的發展,促進了葯材業的發展。亳州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葯材集散地,年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近年來,葯材已成為亳州四大經濟支柱之一,建成「中國葯材第一市」。素有「中華葯城」之稱的河南禹州,也是我國醫葯發祥地之一。禹州具有悠久的中葯材種植、採集、加工歷史,以加工精良、遵古炮製著稱於世。歷史上就有「葯不到禹州不香,醫不見葯王不妙」之說。自春秋戰國以來,神醫扁鵲、醫聖張仲景、葯王孫思邈等都曾在禹行醫采葯、著書立說。在他們的直接影響下,禹州的醫葯業也得到大的發展,從唐朝開始禹州的葯市逐步形成,伴隨著葯業的進一步發展和繁榮,明朝時期,禹州就成為全亮畝國四大葯材集散地之一。1996年,禹州被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衛生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定為全國十七個中葯材專業市場,河南省唯一的國家定點葯材專業市場。為進一步發展中葯材市場,充分發揮禹州獨特的葯業優勢,禹州市委決定在市葯城路東側、商貿大世界北側新建一座佔地300畝的禹州「中華葯城」。該葯城包括一個佔地30畝,建築面積21000平方米的交易大廳,是一所大型現代化中醫專業市場。河南輝縣(市),有600年百泉葯交會的歷史優勢,又有傳統的生產、加工優勢,這里每年舉「葯交會」。百泉葯材交流大會,源於百泉一個古老的廟會,廟會距今1000餘年,隋代廟會始興,唐代已很盛行,年長日久,逐步形成全國性葯材交流大會。後停幾年,1980年恢復。百泉與江西樟樹、河北安國組織的全國性葯材交流大會,並稱中國三大葯材交流大會。到2005年,輝縣葯貿業發展規劃與主要目標為:中葯材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建成中葯材種植基地,葯貿年穗鍵團銷售額達到20億元。組建百泉葯貿集團,發展規模化經營,發展中葯材種植基地。利用山區盛產野生中葯材的資源優勢,以當地葯材、採集、種植、加工等優勢,大力擴大葯材種植。在此基礎上,建立中葯材研究開發中心,引進先進技術裝備和工藝技術,開發具有優勢特色的中成葯。充分利用葯交會,把輝縣建成全國規模最大、輻射面廣、吸引力強的醫葯配送中心,逐步發展醫葯連鎖店。安國葯業源遠流長。安國市古稱祁州,中葯材交易已有千年歷史,始猜橘於北宋,盛於明清。傳統的中葯材加工技藝精湛,曾以「祁州四絕」名揚天下,贏得了「草到安國方成葯,葯到祁州始生香」的美譽。現在安國的東方葯城,是全國最大的中葯材專業市場,市場面積60萬平方米,上市品種2000多種,年成交額38.8億元,葯材吞吐量10萬噸。立體化、多元化的種植模式,不僅使安國在50萬畝耕地上連續十六年奪取糧棉果大豐收,更以葯材年產量佔全省65%而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中葯材種植基地。「一夜秋風度,十里葯香飄。放眼花開落,疑似置瓊瑤。」形象描述了六大葯材規模種植區的怡人景色。特色經濟產業化,制葯企業規模化,把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融為一體的醫葯產品帶著葯都人民的摯愛走向世界。截止目前,已吸引40多家埠外醫葯單位、廠家以及國外客商設立了門店或經營部,中葯材貿易已輻射全國30個省、市、及自治區及韓國、日本、東南亞、香港、澳門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1995年6月,東方葯城又與韓國最大的中葯材市場「漢城漢葯商街」締結姊妹市場,進一步加強了中葯材國際貿易。

⑹ 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亳州市地處皖西北,屬淮河流域,人口596萬,全國重要的商品糧


(1)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氣源旁候條件優越;平原地形,地勢平坦;亂塌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等。(每個要點1分,答對4個要點得4分。)
(2)原料豐富;勞動力資源豐富廉價;交通便利;接近市場。(4分)
(3)有利影響:緩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增加農民收入,加快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加強了與發達地區的交流和聯系。(3分)不利影響雹陪橡:人才流失。(1分)

⑺ 亳州為什麼不往西發展

往西屬於工業區不適合發展。

亳州市轄渦陽、蒙城、利辛和譙城三縣一區,其中譙城區為市委、市政府機關所在地。中心城區規劃面積擴大到218平方公里,城鎮化率年均增速居安徽省第1位。截至2020年,亳州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擴大到117.4平方公里。

亳州有現代中葯、白酒、食品製造及農產品加工、汽車及零部件、文化旅遊、煤化工及新能源、電子信息、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勞動密集型裝備製造等十大產業。

地形地貌

亳州市全境呈東南西北向斜長戚配形,整個亳州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以1/9000地面自然坡降向東南微傾。西北部譙城區詹樓地勢最高,海拔42.5米。

東南以利辛縣展溝南部最低,海拔22米,相對落差20.5米。由於受河流蜿蜒切割變遷和黃河歷次南泛的影響,形成平原中崗、坡、碟形窪地相間分布,具有「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徵。

亳州市轄境與黃河決口扇形地相連,屬平原地困仔喚帶,地勢平坦,僅東部有龍山、汪凱石弓山、齊山、狼山、雙鎖山等10餘處石灰岩殘丘分布,除蒙城和渦陽零星分布的剝蝕殘丘以外總體為典型的黃淮堆積型地貌,為近代黃河泛濫沉積區域,微地貌分為河漫灘、泛濫微高地、泛濫坡平地、決口扇形地、河間窪地、河間平地、低丘7種類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亳州

⑻ 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如何發展

一、影響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發展的經濟特徵

欠發達地區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一般認為,沿海地區是我國經濟社會相對發達的地區,而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後的地區。更確切地說,所謂欠發達地區,是指受歷史、區位、觀念等條件的限制和不平衡發展戰略的影響,相對於發達地區而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著較大差距,但又有較大發展潛力、資源較為豐富、生態環境尚未遭到嚴重破壞,且隨著改革的深化、社會的發展和制度的創新,在新一輪經濟增長中有可能實現高速發展的區域。工業園區作為一種特殊的經濟活動地域空間,其成長和發展是多方面力量綜合作用的結果,欠發達地區的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深受該地區經濟發展特徵的影響。

制約工業園區發展的欠發達地區經濟特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基礎薄弱,經濟總量相對較小,工業總體規模小,經濟增長緩慢,政府財政收入相對匱乏,民間資本積累規模小,因此,資金、中高級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缺乏,該地區工業園區的建設僅僅依靠地方政府或本地區民間要素積累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必然要藉助外部力量;

2.欠發達地區的自然資源相對豐富,原材料、能源、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十分豐富,供大於求,價格相對比較低廉,這些低成本要素優勢對那些土地和能源日趨緊缺的發達地區必然能夠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具有發揮區位優勢、主動接受發達地區的經濟輻射、融入到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圈中的有利條件;

3.欠發達地區的區域內經濟發展往往存在著不平衡性,但也有經濟相對發達的地方,如一些區域中心城鎮,這些地區的區位條件優越、產業基礎較好、經濟實力較為雄厚,並以自身的特色產業為主導,形成了一定的發展規模。這些相對優越的條件必然為這些地方的工業園區成長和壯大提供強勁的內在動力,因此,促進區域內經濟協調發展,是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發展的重要戰略;

4.從制度特徵來看,一般而言,欠發達地區的市場經濟制度建設起步較晚,配套改革相對落後,總體的經濟發展還處於模仿階段。由於制度決定了各種影響經濟發展要素的投入方向和產出效率,因此政府在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中承擔著更多的責任和義務,以彌補市場制度尚不完善的缺陷;

5.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社會文化和思想觀念的落後是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由於社會文化與思想觀念是該地區的人們在長期的生產、交往等實踐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共同價值取向,具有很強的區域特徵和穩固性,直接影響著人的選擇和行為方式。因此,必須積極引入新的思想和觀念,不斷增強該地區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逐漸改變原來制約區域發展的落後思想和陳舊觀念。

二、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的思考

1.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
對於欠發達地區來說,先天的自然條件優勢仍是能否贏得競爭的首位因素。例如,優越的交通地理位置使得生產地接近原料產地或消費市場,從而降低交通運輸成本;豐富且價格相對低廉的自然資源、能源、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可為工業生產節約大量的生產成本。這些低成本優勢是吸引國外、境外及沿海發達地區眾多生產商入園投資辦廠的主要因素。這些地區工業園的東向發展模式概括起來有三種:

(1)吸入式。注重吸引周邊的資金、技術,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吸引外省的企業入駐工業園區。如淮北、宿州的東南部等地工業園區是以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依託本地資源深加工產業為主體的招商引資載體,藉助江蘇徐州經濟圈和連雲港等經濟發達地區的發展優勢,內外資源並重,加快對接,主動接受發達地區的輻射,迅速建立了工業化平台和城市發展新區;

(2)融入式。安徽東部的一些城市和地區,形成了與江浙等省的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局面,從基礎設施、管理方式和發展模式等方面融入東部工業園區經濟發展圈內。如合肥、馬鞍山、蕪湖、廣德等地區,區位優勢明顯,工業園區已經開始進入到東部工業園區經濟發展中,同時形成向省內各地區輻射的趨勢;

(3)移植式。在與江浙等省的地理條件相類似的地區,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條件具備的情況下,直接仿效東部省份的成功案例,學習和借鑒其園區的管理方式和發展模式,為安徽工業園區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新思路。如天長市綜合工業園區、滁州市汊澗鎮工業園區和銅陵有色金屬工業園區地處安徽東南部,緊鄰江蘇省,貫通蘇南、蘇北,屬中國最具活力的「長三角」、南京都市經濟協作區域,其園區的建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趨同於「長三角」經濟圈內的工業園區。

2.政府發揮積極作用,探究科學、合理的管理方式

在工業園區的建設過程中,尤其是建設初期,政府不只是扮演政策制定者的角色,還是園區的規劃主體、基礎設施建設主體和管理主體,這就需要政府根據具體的區域經濟特點,探索和採用適合該地區的工業園區的管理方式,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和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

目前,安徽工業園區的管理方式以政府管理型為主,也開始出現了新的管理方式。從安徽經濟發展的現實來看,大企業、大公司數量少,實力不足,引進大公司投資建廠的機會不多。因此,政府設立的行政管理仍為主要形式。但有條件的地區和產業也開始注重發展多種管理方式,鼓勵大企業、大集團組建聯合體,興辦工業園區,積極引進省外、國外的公司和社團來安徽興辦工業園區。安徽工業園區的管理方式開始由政府管理型向政府和企業混合型、企業管理型過渡。巢湖市富煌工業園由富煌集團自主領辦,這種「企業管理」方式與「政府管理」方式相比,在實際發展中具有很大的優勢。企業自我管理有利於園區內的招商引資,可以根據項目發展狀況,有針對性的吸引配套企業;也有利於整個工業園區的發展規劃,對將要進入園區的項目進行精心論證、篩選,選擇那些適合在該區發展的項目企業進園;還有利於對企業在園內的基礎建設、企業文化等多方面做出合理的規劃、管理和整合;更有利於提高園內企業的運營效率,因為園內企業的溝通要比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更為便捷、有效。

3.充分利用內外兩個輻射功能,統籌區域間與區域內的協調發展

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實踐,經濟獲得了充分的發展,民間資本不斷積累,產業結構也在調整和升級,大量製造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呈現出向欠發達地區進行梯度轉移的趨勢。資本、技術和人才特別是高級人才是欠發達地區最為稀缺的生產要素,成為工業園區發展的瓶頸。而這卻正是同外、境外和沿海發達地區的強項。此外,沿海發達地區工業園區起步早、發展快,創造出了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如城市傳統工業復制型的蘇南模式、市場導向型的溫州模式、進口替代型的晉江模式等,為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的建設提供了豐富的學習和借鑒素材。因此,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建立長期的經濟發展合作機制,不斷地進行資本、技術和人才的跨區域合理流動和補充,並以增強綜合承載能力為重點,以特大城市為依託,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帶動本地區的工業園區經濟的迅速發展。近年來,安徽實施東向發展戰略,並主動融入「長三角」經濟圈,隨著合寧(合肥至南京)高速、合滬(合肥至上海)鐵路的開通,從合肥到南京、上海等地只需一兩個小時的車程。安徽經濟融入「長三角」的步伐加快,其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充分發揮了江浙發達地區對皖的輻射功能,合肥、蕪湖、馬鞍山、巢湖、天長、滁州、廣德等地區的工業園區在東向發展戰略上走在了前列。

欠發達地區內部工業園區發展具有不平衡性,有些地區工業園區發展相對較快。因此,要充分發揮內部優勢,做好區域內的協調發展,利用區域內發展較快的工業園區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其他發展較為滯後的地區。安徽工業園區發展從空間分布上看,主要聚集在以合肥為中心的皖中、以安慶為中心的皖南和以馬鞍山、蕪湖和滁州為中心的皖東地區,初步形成了以合肥地區為中心輻射四周,東南部發展較快的基本態勢」」。安徽89個工業園區(開發區)共有32個分布在安徽東南地區及長江沿線,皖中地區以合肥、巢湖為中心共有39個,其餘主要分布在蚌埠、阜陽、亳州、宿州等皖北地區。從全省經濟整體來看,東部的發展快於西部,南部的發展快於北部。由於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別較大,使得開發區、工業園區發展態勢不均。合肥地區和東南部發展較快,合肥位於皖中,貫通東西、南北,是省內交通樞紐,有著很好的地理條件優勢,工業園區建設較早,發展速度較快,並帶動了合肥四周的城市和地區發展,如六安、淮南、蚌埠、巢湖等。安慶以化工工業為依託,產業鏈發展優勢明顯,為園區建設提供了很好的產業基礎。沿江地區和皖東地區,馬鞍山、蕪湖、滁州、天長、廣德等地區,與東部的江浙聯系緊密,有著資金、技術、交通等條件的優勢。

4.鼓勵發展特色產業,建設和發展具有地方特點的工業園區

無論是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在其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一般會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這些具有地域特徵的特色產業往往是該地區的支柱性產業,其發展速度較快,規模相對較大,發展趨於成熟。因此,立足於本地區,鼓勵發展地區特色產業,建設和發展具有地方特點的工業園區,是欠發達地區發展工業園區經濟的一個重要思路。在特色產業工業園區內,以特色產業為中心,發揮連帶效應,發展相關連帶產業」」。安徽各地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以地方特色產業為依託,並圍繞地方支柱產業,充分發揮地方特色產業、資源和環境的優勢,形成了特色工業園區。阜陽市潁州區工業園認真做好工業園區規劃,在整體布局上,堅持依託資源和區位優勢,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學定位。潁上縣依託旅遊產業,突出綠色工業園區特色;阜南縣工業園憑借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突出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潁州區工業園依託阜陽城區區位優勢,突出辦好高新工業項目;宿州市符離鎮政府於 2004年起開始興建符離集燒雞工業園,園區以符離集燒雞產業為依託,大力發展符離集燒雞的相關產業,連帶產生了養雞業、飼料業、包裝運輸業等產業連鎖效應,先後有六家企業入駐,由於這些企業規模擴大、技術含量提升,很快在燒雞同行中脫穎而出,產值利潤翻了幾番。六安市山區面積占據著很大的比例,因此,多年來,六安經濟主要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形成當地的傳統產業,如茶葉、蔬菜、板栗、蠶繭、山珍等農特產品的分布點多面廣。工業園區產業圍繞著地方特色產業,特色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帶動了其他相關產業的充分發展,形成連帶效應,這是安徽各地的工業園區經濟建設和發展的一條重要路徑。

5.更新觀念,完善內外製度,提高園區自我創新能力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欠發達地區的市場經濟制度日趨完善,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的外部制度逐漸優化,因此,無論是體制上還是思想意識上的障礙都在逐漸減少,促進了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安徽作為欠發達地區,由於本身的資金積累和財政收入都十分有限,以往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主要依靠政府投資,因此園區建設和發展的速度緩慢,規模很小,水平低。在市場經濟制度不斷完善的今天,全省工業園區發展勢頭強勁,數十個項目同時投產,從選址、建廠到投產只需一年,大型項目也不會超過兩年。

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雖還處於模仿階段,但政府也逐漸採用現代企業制度和產業集群的發展模式。一些地方政府已經明確地將培育產業集群的戰略思想貫守到了園區建設的過程中。產業集群是一種新型的產業組織形式,是指在既競爭又合作的特定領域內,彼此相互關聯的公司、專業化供貨商和相關產業的企業以及政府和其他相關機構(如大學、研究機構、行業協會等)的地理集聚體。產業集群作為實現企業向有效協作轉變的組織形式,是降低園區內企業交易成本、構建良好創新環境、提升工業園區和區域競爭力的最佳手段」」。合肥高新技術開發區是安徽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現有高新技術企業200餘家,分別佔全省和全市的35%和65%。形成了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生物工程與新醫葯、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培育了科大訊飛、凱立電子、陽光電源、美亞光電等知名企業,引進了微軟合肥技術中心、安徽移動、美的、榮事達、三洋等著名企業,並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葯兩大領域形成了比較優勢。

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在建成初期,憑借其低成本要素優勢和優惠政策,確實能夠獲得暫時的競爭優勢,為園區的起步創造條件。但是,優惠政策畢竟有底限且極容易在短時間被其他地區模仿而具有暫時性,因此僅僅依靠廉價的資源、能源和勞動力維持的優勢不是長久之策。隨著本地區經濟的發展,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日趨膨脹,要素價格也會持續上升,優勢便不復存在。在知識經濟的今天,幫助企業或地區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是知識和人才的存量,經濟增長的根源是知識的生產、擴散和應用,而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便是學習和創新。因此,培養、提高和強化學習和創新能力,成為園區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和保證。

⑼ 我國財政支持西部大開發的效果如何 如何更好地促進西部地區的社會經濟

自1999年以來,中國政府實施了西部大開發戰略,旨在促進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這項政策採取孫逗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教育和醫療水平、扶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工業和服務業等。這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西部地區的經濟總量和人均收入都有所提高。

然而,西部地區的發展仍然面臨著許多挑戰。一些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仍然不夠完善,教育和醫療水平還有待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仍然面跡凱粗臨著一些問姿鎮題。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西部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道路、鐵路、機場、港口等。這將有助於改善西部地區的交通狀況,促進物流和貿易的發展。

2. 支持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通過加強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可以促進西部地區的產業升級和轉型升級。

3. 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扶持力度。通過加強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扶持,可以提高西部地區的農產品質量和產量,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4. 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脆弱,應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總之,要更好地促進西部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採取綜合性、系統性的措施,不斷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

⑽ 美國三大工業區是什麼

美國的三大工業區分別是:東北部工業區,南部工業區,西部工業區。

1、東北部工業區:豐富的煤炭、鐵礦及水資源,便利且廉價的水運條件,城市眾多市場廣闊,乳畜業產品產地副食品供應方便,歐洲移民最先到達的地區是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

2、南部工業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如墨西哥灣沿岸的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的土地資源和廣闊的平原,環境優良污染少。促使美國工業由東北部向南部陽光地帶擴散。

3、西部工業區:地球位置優越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有軍事訂貨。

美國的工業發展:

工業就業人數約佔全部就業人口的20.3%。製造業在工業中佔有主導地位,產值約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1%,是美國經濟的重要基礎支柱。美國產業轉型加快,製造業所佔比重呈下降趨勢,勞動密集型產業進一步被淘汰或轉移到國外。

與此同時,信息、生物等高科技產業發展迅速,利用高科技改造傳統產業也取得新進展。美國主要工業產品有汽車、航空設備、計算機、電子和通訊設備、鋼鐵、石油產品、化肥、水泥、塑料及新聞紙、機械等。

與亳州西部工業有什麼支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馬訂車後怎麼查狀態 瀏覽:494
辰溪工業園具體在什麼地方 瀏覽:98
新奧迪上市多久會降價 瀏覽:387
汽車基本參數有哪些 瀏覽:545
哪些城市用的共享汽車比較多 瀏覽:741
如何做到工業經濟 瀏覽:428
汽車皇冠車身長寬高是多少 瀏覽:740
山東汽車吊如何 瀏覽:890
工業企業賬和商業企業賬哪個好做 瀏覽:140
浙江嘉興工業盛產什麼 瀏覽:420
賓士s雨刷聯動桿怎麼拆 瀏覽:705
萍鄉賓士質量怎麼樣 瀏覽:432
奧迪車避震為什麼那麼硬沒拆 瀏覽:211
汽車換皮多少錢 瀏覽:10
汽車祖什麼 瀏覽:161
國外哪些國家工業多 瀏覽:234
電動汽車可以停多久開一次 瀏覽:956
工業電氣跳閘有哪些原因 瀏覽:803
廈門哪個寶馬公司最厲害 瀏覽:323
奧迪q3無線充電一般安裝在哪裡 瀏覽:87
© Arrange www.stampinkub.com 2012-2022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