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有最近各省市最近出台的工業用地招拍掛的文件(註:不要國土部31號文件)
《國務院關於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發,有如石破天驚。江蘇省各地對國務院關於工業用地招拍掛的規定都高度關注。畢竟,這是一條很難有空子可鑽的鐵律,不管你怎麼想,都不得不掂一掂這鐵律的分量。
「不走這一步,沒有更好的選擇」——工業用地招拍掛勢在必行
工業用地實行招拍掛,勢在必行。用揚州市國土資源局利用處處長葉衛東的話說,「搞工業用地招拍掛,我們心裡沒底兒。但不走這一步,沒有更好的選擇」。
調查顯示,近幾年每年建設用地中工業項目用地佔到43%。實際上,長期以來,許多地方工業用地都在「低價出讓、過量擴張」,不少地方出現「零地價」甚至「負地價」,政府競相以壓低地價為策略,彼此爭奪客戶和投資,不僅使工業用地投放過量,工業攤子鋪得過大,而且造成土地浪費使用,國有資產流失,被征地農民權益受侵犯……在用地矛盾尖銳的東部地區,人們不用多久就會發現,這片土地已經讓工廠、樓房擠滿了,很難再上什麼新項目。工業用地低成本過度擴張,難以為繼。
而實際上,市場一直在向招拍掛招手。
揚州市邗江區杭集鎮,有「牙刷之都」美譽。據說,這里生產的牙刷,市場份額佔全國的85%和世界的1/3。鎮長陳德康對記者說,鎮工業集中區里有136家企業,其中既有世界500強的高露潔集團等國內知名集團企業,也有來自比利時、美國等國的多家外企,已經形成成熟的產業鏈和可觀的規模集聚效應。區內的地很緊張,不下十幾家企業,都排著隊等地。陳德康說:「如果不搞拍賣,政府還真是沒辦法。」
揚州市國土資源局儲備中心主任周國清認為,選擇在杭集鎮做工業用地拍賣出讓的試點,局裡是反復掂量過的。在這里,不是政府找企業,而是企業找政府,政府不是在招商「引」資,而是在招商「選」資,在這種氛圍下,搞工業用地招拍掛勢在必行。
江陰市今年以來已經有10塊工業用地通過市場成交,以掛牌形式居多。哪怕只有一家摘牌,但它與協議方式性質完全不同。國土部門的同志說,這個做法向社會傳達了一個鮮明的信號:工業用地像經營性用地一樣,要走市場。
無錫市委、市政府在今年7月下發的一個關於推進高水平節約集約用地的文件中明確提出:「從年內開始,增量用地用於工業性項目的必須全部通過市場進行配置,存量用地用於工業性項目的至少50%要通過市場進行配置。」記者注意到,盡管當時規定是增量用地百分百、存量用地50%要通過市場進行配置,力度還不夠大,但無錫的這個文件畢竟比國務院31號文出得早一些。
無錫人說,工業用地價格這么低,集約用地就搞不成,用地壓力會越來越大。
記者發現,對工業用招拍掛的規定,江蘇一片擁護聲。
槌聲落,掌聲起——招拍掛的多贏效應
槌聲落下,掌聲響起。這掌聲既來自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門,也來自企業投資商和失地農民。
揚州市國土局的同志說,工業用地協議低價出讓,征地補償安置是政府貼錢做,一是標准低,二是到位遲。通過招拍掛,工業用地價格復位,政府收足了錢,補償就高不就低,錢能很快給到農民手裡。陳德康說,杭集鎮在整個揚州地區屬於相對富裕的地區,地價水平較高,農民補償安置費用本身就高,協議出讓每畝16萬元只是個成本價,政府還要貼錢搞征地農民補償安置。拍賣拍出了每畝21萬元的好價錢,農民安置就不成問題了。
無錫國土資源局局長王雲鶴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說就是:「每減少一畝耕地,就要增加兩名失地農民。因為地太便宜了,他才不好好用。花大價錢買來的土地,看他會不會精打細算!」「對節約集約利用土地來說,這一招顯然來得更有效。」吳偉坤說,過去我們管得很辛苦,卡投資強度、投資密度,卡建築密度、建築容積率,可還是不一定管得住。明明1000萬元的投資項目,他可以搞個批文,說成是1億元的項目。市場機制,可以逼用地者節約集約用地,政府管理也能變被動為主動。
江陰友邦交通設備有限公司的例子很有說服力。公司要上新項目,打算要五六十畝地。後來通過拍賣,買了一塊近20畝的地,項目也落戶了。公司主管曹良興說,精打細算20畝也夠了,要向空中發展,蓋三層廠房,辦公樓也不單獨砌了,就放在廠房一角。
工業用地招拍掛會不會影響招商引資?實踐證明,這個顧慮是多餘的。陳德康說,協議出讓地價低,即使高於最低保護價,政府要搞幾通一平,安置補償失地農民,得倒貼不少錢。可以說,供地越多,政府貼錢越多。通過拍賣有了錢,政府不僅可以更好地安置農民,還有富餘搞其他建設。
事實上,對地方政府來說,工業用地招拍掛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幫助他們更便捷地實現招商選資。企業買地,要具有一定的實力,土地出讓合同中對建築容積率、投資總額、單位用地面積的投資強度、非工業設施的用地比例以及動工、竣工日期等都提出明確要求,就如同設定了一道道擇優錄用的門檻,不達標的企業只能敬而遠之。「這為我們減少了麻煩。」一位地方政府官員這樣表示。
在協議出讓的機制下,土地價格多是談判談成的。桌面上怎麼談的大家清楚,但桌底下怎麼談的,誰也不知道。通過市場化配置,操作公開、透明,這種貓膩兒也就自然消失了。
更重要的是,這樣做,有助於抑制地區間降價招商的惡性競爭。蘇南好幾個國土部門的同志認為,過去地區間以犧牲土地為代價搞惡性競爭,便宜了投資商。有的投機商低價吃進大片土地後,成了「二地主」,坐享土地增值之利。通過市場化供地,既可以促進節約集約用地,又有利於建立一個規范有序的投資秩序,優化產業結構。
企業雖然增加了用地成本,但能夠公平地拿到土地,項目順利上馬,也很歡迎招拍掛。至於企業拿地的成本高了,企業並不很在乎,尤其是有實力的企業。江陰友邦交通設備有限公司的曹良興說,在9月22日江陰的土地拍賣會上,他們以314萬元的總價款拿到了一塊近20畝的土地,他當時的心情「比中大獎還要高興」,因為「如果沒有這次拍賣,我做夢都不敢想會拿到地段這么好的地」。他告訴記者,早在今年4月,公司就已經洽談好了一個項目,資金也已到位,等了幾個月,就是苦於沒有場地。當時他們面臨的選擇只能到河北建廠,但這樣一來運輸成本就相當高。如今競得的這塊地,對他們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他們當初作了成本核算,雖然每畝地價增加了四五萬元,總價多出30%,但是馬上可以建設投產,算經濟賬可以承受。
不少投資者表達了同樣的心態。他們說,從市場上拿地,雖然比過去價位高,但大家心裡敞亮,因為是通過市場公平競爭所得,物有所值。
工業供地走市場,還有很長一段路——好文件關鍵要落實好
「雙軌制」是大家對當前工業用地現狀的評價。對於江蘇大多數地區來說,工業用地招拍掛仍然沒有破題。少數率先實踐的地區,如經營性用地招拍掛推進的歷程一樣,工業用地的市場化之路也並不平坦。看來,工業供地走市場,還有很長一段路。
首先是觀念的轉變。一些國土部門的同志說,目前招商引資仍然是許多地方政府的主要目標。實行工業用地招拍掛,就怕把外來投資項目都趕走了。有的地方政府領導認為工業用地實行公開出讓,會弱化政府對企業和用地者的調控力度,影響當地的經濟發展。
再有就是怕「水往低處流」,怕有的地方搞,有的地方不搞,「搞了的肯定要吃虧」。
「觀念的轉變肯定需要一個過程。好在31號文件的出台,一定會大大縮短這一過程。」國土部門的許多同志對此深信不疑。
大家一致認為,關鍵是要把文件落實好。
各地對於31號文件中提出的由國家統一制定和公布工業用地最低價出讓標准,非常關注。記者在蘇南等地了解到,各地已經制定了最低保護價標准,在實際中也是按照標准執行的,並沒有零地價或超低地價的現象。但據部有關人士介紹,全國並不平衡,有1/3的省制定並公布了協議出讓的最低價標准,1/3的省正在研究制定過程中,另有1/3的省還沒有標准。
現有的供地程序也需要改變。過去是先立項,再供地;實行工業用地招拍掛則是先供地,程序變了,需要轉變機制,調整操作。
31號文件下發後,無錫市國土資源局在政策層面的研究上也更進一步,很快草擬出《關於工業性項目等用地市場化運作的實施意見》,提交市委、市政府送審。記者發現,在這一實施意見中,無錫市將用地招拍掛實施的范圍進一步擴展,將生產性工業用地、科研設計用地、工業區配套設施用地、外來人口集中居住用地、工業性物流項目用地、金融保險項目用地、營利性公用設施用地、營利性教育用地、營利性醫療衛生用地等都納入招拍掛供地的范圍。用他們的話說就是,除了劃撥用地外,所有的其他用地通通走市場。
無錫市計劃今年在全市范圍內全面推開工業用地招拍掛工作。「我們熱切盼望著31號文件配套文件的早日下發。不過,我們不會等。」「因為,實踐已經證明這條路遲早得走也一定走得通。」
2. 石家莊市關於工業用地投資強度和畝均稅收要求
畝均稅收=實繳稅金/佔地面積。石家莊的工業實際擁有土地的面積,分國土資源部門已登記和未登記的工業用地面積。已登記工業用地面積指企業經國土部門登記或批準的工業和倉儲兩類用地的土地面積;未登記工業用地面積指企業租用或其他方式取得的工業用地面積。企業要是超過土地出讓合同規定竣工期限半年以上的土地,計算在全部用地面積;在合同規定竣工期限以內的土地,調查年度沒有產出的,新增土地面積不納入評價,其具體的稅收要求為畝均稅收=實繳稅金/佔地面積,其使用的強度較高,使用范圍廣泛。
3. 河北工業用地產權分割最小面積
十五畝。
工業用地產權分割是有條件的,不是你想怎麼分就怎麼分,最小分割面積為十五畝,不能低於十五畝。並且分割後地塊需要符合消防要求。有違章建築,改變用途的得先有處置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