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國工業化水平變高後,為什麼農業現代化卻沒有發展
我們農民都在電視或媒體上質疑農業有多重要,農民有多重要,要大力發展農業,改善農民生活。但是我們發現大多數人都在喊口號,我們沒有意識到農業有了很大的進步,農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農業和工業的比較優勢低。因為我們可以發展工業,建工廠,拿別人的技術來生產。也就是說,工業相對容易復制,工業生產效果比較快。
所以有時我們會說,工業其實由農民發展並不為過,農業發展緩慢,而且有很大的因素是由於利益的驅使。其實道理誰都知道,但有些人不願意接受現實。我們發展農業是為了不受其他國家的限制或威脅。有時候錢不是最重要的。可惜有些人始終不明白這個道理。
⑵ 為什麼中國在明清時期的經濟發展水平下,沒有實現工業化
在政治上,清朝的專制統治達到了封建歷史上的巔峰,乾隆後期吏治腐敗,八股取士嚴重地阻礙了知識分子的創新能力,文字獄的盛行使得知識分子鑽進古書堆鑽研考證學,有礙於思想文化的繁榮發達,鴉片戰爭以後,中國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政治和經濟都以畸形的形態發展。與此同時,在西方英國首先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為英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法國的啟蒙運動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思想解放和理論基礎,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的戰爭又將啟蒙思想、社會契約論的理念傳播到整個歐洲,美國也通過戰爭的方式去的獨立進而發展資本主義。
在經濟上,明代末期的沿海城市雖然出現過資本主義的萌芽,但是卻沒有太大的發展,中國人然是一個以小農經濟為主的農業國家,政府在經濟上時重農抑商的。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外國對中國從貨物傾銷轉為資本輸出的經濟侵略以及大量的賠款進一步使中國經濟崩潰;同期的西方開辟新航路以後,就不斷的向海外貿易擴張,進行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從而發展資本主義,重商主義是其特點,主張以無形的手操縱市場。
科技方面,在西方進行工業革命的時候,中國的科技與器物的發展是相較很緩慢的,這也是競爭力下降的一個原因。
如樓主所說的「變化」而言,應該就是指政治上的專制加強,以及無法與時俱進的經濟思想和科技的發展是導致明清以後綜合國力下降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