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二次工業革命怎麼改變

二次工業革命怎麼改變

發布時間:2023-04-03 05:16:50

❶ 第二次工業革命前後,工業組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各有什麼特點

❷ 第二次工業革命促成工業生產結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和化學工業的建立,第二次科技革命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90年代柴油機創製成功。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還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導致了列強開始爭奪石油。)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
(1)電的廣泛使用。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出現了一系列電氣發明。電力作為一種新能源的廣泛應用,不僅為工業提供了方便而價廉的新動力,而且有力地推動了一系列新興工業的誕生。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迅速發展起來,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
(2)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90年代柴油機創製成功。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19世紀80年代,一種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車誕生了。從90年代起,許多國家都建立起汽車工業。內燃機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得到迅速發展。內燃機的發明,還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

❸ 世界上一共進行了2次工業革命,這2次工業革命有何影響

學者們對工業革命的影響進行了多方面的論述,歸納起來,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生產力的影響:工業革命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使商品經濟最終取代了自然經濟,手工工場過渡到大機器生產的工廠,這是生產力的巨大飛躍〔1〕。

2.對資產階級的影響:工業革命極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為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成果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使資產階級專政建築在社會化的大機器生產和物質財富空前豐富的基礎上,使資本主義方式擴展至世界各地,保證了資本主義完全戰勝封建主義〔2〕。

3.對階級階構的影響:工業革命使得使用機器生產和現代大工業(工廠制度)逐步代替了工場手工業,資本主義僱傭勞動制度普遍建立起來,引起了社會階級關系的深刻變化,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最終形成〔3〕。

4.對全球交通和市場的影響:歐美國家為了促進商品交流,大規模從事交通運輸建設,為了擴大海外殖民掠奪和市場,致力於遠洋運輸網的開拓,逐漸形成了全球性的交通網路,世界市場開始形成〔4〕。

5.對亞非拉國家的影響:工業革命加速了弱小國家淪為殖民地和附屬國的過程,同時,歐美列強對亞非拉進行殖民掠奪的時候,也不可避免地把歐美先進的工業技術帶到這些地區,使這些國家緩慢地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改變了他們的歷史命運,將其捲入了工業文明的潮流之中〔5〕。

此外,有學者指出,工業革命在發展生產力、在人同自然作斗爭方面具有劃時代的巨大歷史意義。同時,工業革命後,社會日益分裂和混亂,物慾橫流,金錢第一,物質享受至上成為許多人的生活目標,人剛剛有可能擺脫大自然的桎梏,但又陷入了社會本身纏結的羅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每個正在實現工業化的國家都必須認真考慮的。」

❹ 兩次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

❺ 第二次工業革命給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帶來了什麼變化

(1)經濟方面:A、社會生產力實現了一次質的飛躍,促進了經濟發展,引發了經濟結構變化。在國民經濟結構中,工業的比重超過農業;在工業結構中,重工業的比重超過輕工業;國民經濟各個部門都實現了機械化;城市人口超過農業人口,城市化進程在發達國家完成。B、導致生產關系深刻變化,壟斷組織產生並成為經濟生活主滾扮體,適應新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標志以科技為先導,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為主要競爭手段的資本主義現代化經濟模式形成。當時檔備,具有代表性的大國美、德、英、法、俄、日六國大體上都屬於這一模式。直到今天,這一經濟模大蠢灶式並沒有本質上的變化,只是更健全了。

(2)政治方面:A、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人帝國主義階段,資本主義國家日益成為壟斷組織利益的代言人。向帝國主義過渡的同時,進一步調整社會矛盾,資產階級的民主自由政治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英法三國已建立了一套較為健全的議會民主制度,呈現出政治民主化的發展趨勢,並形成了一種成熟的政治模式。這種政治模式表現為人權、自由、公民參與、政黨政治、更健全的代議制度(議會民主制)、定期選舉、自由競選、勝者掌權。直到今天,這一政治模式也無本質的改變。

B、無產階級隊伍壯大,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迎來新高潮,使無產階級的斗爭出現了新的特點,即建立工人政黨和社會主義團體(例如:第二國際成立)以有組織的合法斗爭、經濟斗爭為主,罷工是斗爭的主要形式。

(3)國際關系方面:一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後形成,世界被瓜分完畢。二是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力量對比發生變化,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加劇。

(4)第二次科技革命產生了新興行業電力工業、鋼鐵工業、化學工業、汽車製造業,工業布局進一步趨向集中,重工業突飛猛進。

❻ 歷史上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歷史上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
1、主要成就:
A、1785年,英國瓦特改良蒸氣機,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B、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了輪船;
C、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火車);
D、1825年,英國建成世界上第一條鐵路。
2、影響:
A、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促進新的生產組織形式——工廠的出現。
B、工業化和城市化程序明顯加快。
C、促進資本主義國家社會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成為兩大對立階級,且矛盾日益突出,斗爭不斷。
D、促進自由經營、自由競爭、自由貿易為主要內涵的自由主義經濟思潮的興起。
E、促使資本主義國家加快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的步伐,歐美資產階級確立對世界的統治。
F、促使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70年代——19世紀末20世紀初)
1、主要成就:
A、電的廣泛使用——顯著成就
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發明發電機,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此後電動機、電燈、電車、電話、電影放映機等電器產品問世,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B、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深遠影響
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汽油、柴油為燃料的內燃機問世,大大提高了工業部門的生產力,推動了交通運輸領域的革新,出現了以內燃機驅動火車、輪船、汽車和飛機。
C、化工技術的發展
從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煉出多種瞎鉛化學物質,製成染料、塑料、葯品、炸葯和人造纖維等多種化學合成材料,豐富了人類生活。
D、鋼鐵工業等傳統工業的進步。
2、影響:
A、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B、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出現壟斷和壟斷組織;
C、促使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
D、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E、促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最重要)。

分析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影響
1、工業革命引起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使用機器為主的工廠製取代了手工工場。
2、工業革命帶來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轉移。
3、工業革命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觀念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4、但是,工業化和城市化也產生了新的社會問題。比如:貧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脹,住房擁擠,環境污染等弊端。
5、工業革命同時引起社會結構的改變。
6、從根本上說,後來出現的波瀾壯闊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正是工業革命的間接產物。
7、生產力飛躍
8、出現了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與工業無產階級。

19世紀兩次工業革命的共同歷史影響

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帶來了工業布局的新變化;引起了社會關系的重大變革;都對世界格局產生巨大影響。

以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為主題寫一則歷史短文

比較喜歡第一篇
當迎新的鍾聲敲響時,我們中國人民滿懷激動地呼喊著:「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啊!新年多麼美好啊!我興奮地在家中來回地跑著,抑制不住自己喜悅的心情。當我跑到陽台邊時,突然,煙花飛上天空,在一瞬間,炸開了,有的像無數顆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朵,有的像金色的大衣,還有的像金色的太陽,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一樣。多美呀!
今天是正月初一,到處洋溢著一派喜慶的氣氛!只見家家戶戶都張燈結綵,門前貼著春聯,陽台掛著紅燈,親戚們聚在一起吃團圓飯,舉杯敬酒祝福以後工作順利、學習進步、合家歡樂!路上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向親朋好友拜年。我們也不例外!媽媽爸爸帶著我去奶奶家拜年,一進門,哇!都在呀!二叔、二嬸、三叔、三嬸、姑姑、姑丈,還有表姐、堂姐,連小妹這個「小不點磨行好兒」也來湊熱鬧呀!大人們坐在沙發上聊天、看電視,我們小孩子一起手拉手來到房間,玩起「藏東西」的游戲。
堂姐鎮重其事地說:「我現在宣布游戲規則是:一個人將幾樣小東西藏起來,其他幾個人去找,全部找到的人就來藏東西。」我們經過抓鬮,最後決定由堂姐來藏3個可樂瓶蓋。堂姐帶野將我們推出房間,於是自個兒藏東西……過了一會兒,堂姐笑盈盈地走出來說:「藏好了,保證你們找不著!」我們蜂擁進去,我想:最容易藏東西的可能是最隱蔽的地方。所以,我認真地將每一個角落都找了一遍,竟然沒有,在看看小妹,鑽到床底下, *** 撅在外面,小手在裡面摸索著,沒有,她剛想站起來,「啊呀!」只聽小妹叫了一聲,就「嗚嗚嗚」地哭了,原來她在床底下站起來時撞到了床邊。於是,她暫時停止游戲。啊!少了一個對手,不過表姐也不好對付,只見她在衣櫃里將每一件衣服都翻了一遍,哇!還好沒有!可到底在哪呢?我掃視著四周,這時,我發現窗簾後面有一個閃閃發光的東西,我拉開窗簾,呀!是可樂瓶蓋!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表姐見了,一副不服氣的樣子。但是她速度加快了,那裡找找這里找找。我急忙接著觀察,在床底下小妹夠不著的地方,我又發現了一個可樂瓶蓋,我的心更加興奮了起來,後來我又在一本書下找到了最後一個瓶蓋。「呼!真是費了我不少工夫!」我嘆了口氣說,堂姐、表姐和小妹都為我高興。堂姐說:「你的觀察力真不錯!」我聽了,心裡美滋滋的…
----------------------------------------------------------------------
春節有很多讓人高興的事情。最讓我高興的就是我和弟弟去樓下放鞭炮。
記得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們吃完團圓飯,我和弟弟像飛一樣地跑了下去,到了小花園中,我就琢磨著怎樣更好玩。終於,我們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弟弟用一根鐵棒將土挖開,然後,我將一個點燃的「地雷」扔了進去,弟弟快速地把土埋上。然後,我們就躲到一棵大樹後面,等我們還未完侍藏好,只聽見後面「嘭!」的一聲巨響,我和弟弟身上都有是泥,我們先是嚇得一怔,然後被彼此的模樣樂地「哈哈」大笑。就這樣一次,兩次,三次……,一直到我們手中的炮放完,而我們也變成「泥娃娃」了,才停下來。接著,我們又放了沖天炮,老鼠炮……。我們最喜歡的是老鼠炮,它飛出去的時候還「吱吱」地發出聲響。就像是在說:「我要上天!我要上天羅!」可愛又淘氣。
在新年的鍾聲就要敲響之際,黑暗的天空中開始到處燃放起了煙火,看那五彩繽紛的煙花在夜色中像一朵朵鮮花競相綻放,我和弟弟都興奮得在那裡大喊大叫了起來……
春節,是孩子們玩的日子,還是大人們訪親探友的日子。媽媽帶著我走東家、竄西家,與親朋好友渡過了不少美好的時光。
春節,多麼令人難忘啊!

初三歷史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對生產方式的影響

①工業革命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使產品價值與勞動價值的比大幅增加
②工業革命大大提高了勞動強度和勞動時間,並使勞動日益單一化
③引起了手工工場工業向工廠工業的轉變
④開創了製造大機器的時代
對世界格局的影響:
①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基礎;
②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絡,改變了世界的面貌,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
③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猛烈沖擊著殖民地的舊制度、舊思想;
④西方殖民掠奪加強,殖民地人民更加貧困,艱難,使東方從屬於西方;
⑤英國成為「世界工廠」,掌握了世界經濟霸主地位;
⑥標志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對西方社會結構的影響
1、引起社會結構的重大變革,使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2、自由主義取代了重商主義;
3、標志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4、促進近代城市的興起,城市程序加快,人口迅速增長,人們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發生改變;
對社會環境的影響:
工業社會時代的平民更加貧困、環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會問題。

歷史:兩次工業革命的特點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特點:
1、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時代。這場革命是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志的。
2、發名者多為一線工人,科技投入少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
1、自然科學、技術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成為社會發展進步的直接動力。
2、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在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同時展開,其影響迅速波及世界各地在一些後起的國家兩次工業革命同時進行。
3、它使資本主義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自由資本主義演變為壟斷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最終確立。
4、以電力、電機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電能成為佔主導地位的能源,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以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為主題寫一篇歷史短文

第二次工業革命發展趨勢:
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以電力的廣泛應用和內燃機的發明為主要標志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社會由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自由資本主義開始向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過渡。隨著世界被列強瓜分完畢,資本主義體系最終確立起來。資本主義的發展使社會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出現了新的發展特點。而資本主義經濟與政治發展的不平衡則導致列強爭奪矛盾加劇,最終爆發一戰。
(1)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出現
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自然科學的研究工作呈現空前活躍的局面,並取得許多重大突破。自然科學同技術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絡,因此,19世紀自然科學的重大突破,為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所要求的新技術革命創造了條件。這些科學技術的新成果被迅速、廣泛地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這是近代以來科學技術上的第二次大突破,工業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即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
(2)電力的廣泛應用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早在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提出了發電機的理論基礎。科學家們根據這一發現,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對電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現了一系列電氣發明。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這一時期,能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電動機也被發明出來,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隨後,電燈、電車、電鑽、電焊等電氣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但是,要把電力應用於生產,還必須解決遠距離輸送問題。1882年,法國人德普勒發現了遠距離送電的方法,美國科學家愛迪生建立了美國第一個火力發電站,把輸電線聯接成網路。電力是一種優良而價廉的新能源。它的廣泛應用,推動了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等一系列新興工業的迅速發展。人類歷史從「蒸汽時代」跨入了「電氣時代」。
在這一時期,電訊事業廣泛地發展起來。1876年,定居美國波士頓的蘇格蘭人貝爾試通電話成功,愛迪生等人在貝爾發明的基礎上作了重要改進,使電話通訊很快風行全球的許多國家。1877年,美國建成第一座電話交換台。隨後,在巴黎、柏林、彼得堡、莫斯科和華沙等地相繼成立了電話局。無線電的發明是19世紀末最為重要的技術成就之一。1888年,德國科學家赫茲發現了電磁波。利用這種電磁波,義大利人馬可尼制出了無線電通訊裝置。1899年,馬可尼在英法之間發報成功;1901年,橫越大西洋發報成功。近代電訊事業的發展,為快速傳遞資訊提供了方便。從此世界各地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絡進一步加強。
(3)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
這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應用技術上的一個重大成就。19世紀80年代中期,德國發明家戴姆勒和卡爾·本茨提出了輕內燃發動機的設計,這種發動機以汽油為燃料。90年代,德國工程師狄塞爾設計了一種效率較高的內燃發動機,因它可以使用柴油作燃料,又名柴油機。內燃機的發明,一方面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引起了交通運輸領域的革命性變革。19世紀晚期,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車出現了。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成功地製成了第一輛用汽油內燃機驅動的汽車。1896年,美國人亨利·福特製造出他的第一輛四輪汽車。與此同時,許多國家都開始建立汽車工業。隨後,以內燃機為動力的內燃機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不斷涌現出來。190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製造的飛機試飛成功,實現了人類翱翔天空的夢想,預告了交通運輸新紀元的到來。另一方面,內燃機的發明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學工業的產生。石油也像電力一樣成為一種極為重要的新能源。1870年,全世界開採的石油只有80萬噸,到1900年猛增至2 000萬噸。
(4)化學工業的建立
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什麼發展趨勢
3D印表機、人工智慧、工業機器人等現代裝備和生產技術的日益成熟正帶領工業社會步入「第三次工業革命」。像歷次工業革命一樣,第三次工業革命亦將導致產業競爭優勢基礎的重構和國際分工格局的深刻變革。對第三次工業革命及其可能帶來的顛覆性影響的強烈預期,將這場由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有關技術革命和產業轉型的大討論推向了 *** 。
(1)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特徵與發展趨勢
第一,必須明確《經濟學人》雜志所指的三次工業革命是以生產方式的轉變為劃分依據的,既包含以科技進步為核心的生產力飛躍,也包括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改變,兩者缺一不可。長期以來,學術界關於第三次工業革命曾有過諸多不同的提法,但通常是按照重大技術正規化的轉變為劃分依據的。例如,先後有過將資訊科技革命、基礎能源轉向新興能源等作為人類進入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標准。但《經濟學人》雜志對三次工業革命的劃分依據是生產方式的根本性轉變。第一次工業革命是18世紀末製造業的「機械化」及其催生的「工廠制」,徹底滌盪了家庭作坊式的生產組織方式;第二次工業革命是20世紀初製造業的「自動化」及其創造的「福特製」,流水生產線使得「大規模生產」成為製造業的基本生產組織方式,導致產品的同質化程度和產量「雙高」。而人類正在迎接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是製造業從自動化邁向「數字化」,以此為基礎的「大規模定製」(mass customization)成為未來製造業的基本特徵。因此,要理解第三次工業革命,首先需要理解「大規模定製」和製造業的「數字化」。
第二,「大規模定製」與通常意義上的「大規模生產」、「定製化」之間既有聯絡又有區別。「大規模定製」的經濟學含義是指產品的種類大幅增加,用於滿足消費者更為廣泛的個性化需求,這就使得使用者的創新、創意在產業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更為突出,過去由供給方主導的產業創新將被弱化,企業依靠規模經濟降低成本的競爭戰略受到挑戰。「大規模定製」與「大規模生產」的共同點在於產品在某一方面具有大規模特點,本質區別在於前者的「大規模」是指產品的種類大幅增加,異質性程度更高,而後者的「大規模」是指同質產品的產量大;「大規模定製」和「定製化」的共同點在於消費者的個性需求更為突出,區別在於前者強調個性需求的范圍更大、層次更廣,而後者則主要是指滿足區域性的、高階的需求。可見,「大規模定製」既有「定製化」的內涵,同時又有「大規模生產」的外延。
第三,製造業的「數字化」依賴於一個復雜的「技術簇群」的支撐。「大規模定製」的實現,需要一系列技術的協同進步並成功實現產業化,能夠靈活、快速、低成本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一是快速成型技術。主要是指3D列印裝置通過逐層新增工藝「列印」出實物產品,一次成型而不再需要像傳統製造工藝那樣先製造零部件再拼接組裝,因此在產品效能、製造成本和加工時間等方面同時滿足生產的經濟性和靈活性,不再需要大規模生產同質產品降低產品單位成本,能夠低成本地實現產品的多樣性。隨著快速成型裝置和配套的列印「耗材」逐步成熟,價格下降,普通家庭使用者自主擁有「桌面工廠」(desk factory)的可能性較大。二是新材料技術。新材料技術使得材料的強度、質量、效能和耐用性均優於傳統材料,例如碳纖維材料、通過奈米技術和轉基因技術改性的材料等,能有效提高產品效能,且更易於加工。三是工業機器人技術。該項技術的突破將取代目前大量依賴於工人完成的重復性的和枯燥的工作,尤其是工廠一線諸多生產任務將由更具效率和智慧的工業機器人完成。四是基於網路的服務。這項技術使得個人能夠通過線上交流進行產品的研發、設計、篩選和完善,有效降低行業的進入門檻,提高了製造業各主體間的溝通效率,「社會製造」(social manufacturing)這一新型產業組織逐漸形成。以上一系列技術的組合將使得製造業走向「數字化」,傳統生產方式下不經濟的「大規模定製」將變得可行,從而對傳統生產方式形成巨大沖擊。
二、第三次工業革命對全球分工體系和我國產業的影響
第三次工業革命是生產方式的「鉅變」,當前脫胎於製造業「自動化」和「大規模生產」時代的國際分工體系將可能被揚棄,取而代之的新國際分工可能更有助於發達國家重拾製造業競爭力。
第一,第三次工業革命將重塑國家間比較優勢。其一,終端產品的競爭優勢來源不再是同質產品的低價格競爭,而是通過更靈活、更經濟的新製造裝備生產更具個性化的、更高附加值的產品,發展中國家通過低要素成本大規模生產同質產品的既有比較優勢將可能喪失。如果發展中國家的低要素成本優勢不能在未來「大規模定製」中重新占據一席之地,將失去生產高附加值終端產品的競爭優勢。其二,支撐製造業「數字化」的新型裝備是實現終端產品「大規模定製」的基礎,擁有新型製造裝備技術和生產能力至關重要。然而,這些新型製造裝備屬於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品,更符合發達國家的比較優勢。因此,第三次工業革命不僅削弱發展中國家的傳統比較優勢,而且強化了發達國家的比較優勢,導致不利於發展中國家的「中心—外圍」世界產業體系將被進一步固化。
第二,第三次工業革命將重塑二三產業關系。其一,從二、三產業關系來看,由於製造業的生產製造主要由高效率、高智慧的新型裝備完成,與製造業相關的生產 *** 業將成為製造業的主要業態,製造業企業的主要業務將是研發、設計、IT、物流和市場營銷等,製造業和服務業深度融合;更為重要的是,為了及時對市場需求迅速做出反應,要求製造業和服務業進行更為深度的融合,包括空間上更為集中,以及二、三產業的界線模糊化。其二,從就業結構上講,一方面,由於生產環節大量使用新型裝備替代勞動力,使得製造業環節的勞動力需求絕對減少;另一方面,隨著服務業活動成為製造業的主要活動,製造業的主要就業群體將是為製造業提供服務支援的專業人士,這就使得二、三產業的相對就業結構朝著服務業就業人口比重增長方面發展。在這樣的產業發展趨勢下,低技能的生產工人對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下降,高技能的專業服務提供者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加。這對各國的教育、人才培育和就業結構將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第三,第三次工業革命將重塑世界經濟地理。隨著國家間比較優勢和產業結構的變化,世界經濟地理格局也必將隨之改變。其一,當發達國家重新獲得生產製造環節的比較優勢,曾經為尋找更低成本要素而從發達國家轉出的生產活動有可能重新迴流至發達國家,製造業重心向發達國家偏移。其二,由於發達國家擁有技術、資本和市場等先發優勢,將更有可能成為新型裝備、新材料的主要提供商。在此趨勢下,發達國家有可能成為未來全球高附加值終端產品、主要新型裝備產品和新材料的主要生產國和控制國,發達國家的實體經濟進一步增強。其三,由於與第二產業的融合度更高,發達國家在高階服務業領域內的領先優勢將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第四,第三次工業革命將重塑國家間利益分配機制。第三次工業革命將導致生產關系、從而分配方式的革新。其一,生產製造環節低附加值的格局可能會發生改變。當前生產製造環節附加值低的重要原因是因為產業轉移至低要素成本的發展中國家完成簡單、重復性的生產任務,進入門檻較低。這一模式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將難以為繼。生產製造環節由更多、更高效、更智慧的資本品和裝備產品參與,不僅完成簡單重復性的工作,還完成更為靈活、更為精密的任務,生產製造環節的利潤更高,這也是製造業迴流至發達國家的重要驅動因素。其二,第三次工業革命強化了服務業對製造業的支撐作用。而由於服務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專業技能人員組成,所提供服務的價值更高、行業的進入門檻更高、從業人員談判能力更高等各種因素,使得服務業在整個價值鏈分配中所佔的份額更大。因此,隨著更高附加值的製造業和相關專業服務業向發達國家進一步集中,發達國家更有可能享受國家間產業結構調整的「結構紅利」。
綜上,第三次工業革命在比較優勢、產業結構調整、產業轉移和收益分配機制等環節全方位地促進發達國家從中獲利。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憑借低成本的要素供給、龐大的市場需求和不斷積累的技術能力,逐漸確立了全球製造業大國的地位。但是在未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下,中國產業不僅可能面臨既有比較優勢喪失之憂,而且因產業競爭力弱而難以占據產業鏈高附加值環節的「舊疾」也有進一步惡化之虞。

請歸納和概括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兩次工業革命產生影響的概括:
1、第一次工業革命:工場手工業發展到 機器大生產。它不僅是一場生產技術上的 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會革命,引起了 生產關繫上的重大變革。
2、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自然科學 研究取得重大進展,1870年前後產生的 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 應用於工業生產,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的發 展。
再適當的摘抄材料,比如說,火車運用於 拉貨,九十噸的貨物,相比起過去,大大 的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第一次工業革命:
1、大幅度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豐富了 人們的物質生活,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 統治。資本主義生產制度最終取得了統治 地位;
2、促進了新興城市的產生,加快了城市 化的程序;
3、促進了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和科學共 產主義的誕生;
4、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傳播到世 界各地,猛烈沖擊著舊思想和舊制度,推 動了世界工業化的程序;
5、引起了社會結構的重大變革,工業資 產階級逐漸成為資產階級的主導部分。無 產階級也正式形成。
6、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為全球各地 區、各國和各民族的溝通和未來全球一體 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礎。
第二次工業革命:
1、促使生產力迅速發展;
2、生產關系進一步調整:壟斷與壟斷組 織形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 階段;
3、列強加緊瓜分世界,資本主義世界體 系最終形成;殖民侵略進入以資本輸出為 主的時期;東西方差距進一步擴大
4、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加劇,世界力 量對格局發生改變;列強爭奪與沖突加劇
5、無產階級壯大,工運逐漸走向高。

1.兩次工業革命的成就,影響2.比較兩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就:改變了工廠布局受自然條件的限制
加快了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化的步伐。
美國人富爾頓發明了輪船,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了火車。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
美國 有線電報開發成功
貝爾發明有線電話
義大利 馬可尼發明無線電報。
第一次工業革命起源於英國,主要是大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
第二次工業革命美德兩國領先,主要是電力的廣泛應用。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1.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
2.使世界分裂成兩個對立階級(資產階級,無產階級)。
3.改變了世界的面貌,造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後。東方從屬於西方。
4.把勞動力從農村引向城市,開始了城市化程序。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1.科學技術成就循序運用到生產中,推動了世界經濟的迅速增長,進一步改變了人民的生活方式。
2.壟斷資產階級逐漸控制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的生活,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3.加強了世界聯絡,帶來了環境污染。
4.洋務運動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

工業革命的影響

工業革命創造的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革命以後,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

❼ 兩次工業革命使國際格局發生了怎樣變化

第一次工業革命,大機器生產出現,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世界方面: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歐美國家的生產力大幅度提高,徹底改變了世界經濟格局。第一次工業革命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到19世紀中期,工業生產居世界第一位;英國憑借雄厚的經濟軍事實力進行海外擴張,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歐美資產階級憑借其先進的生產力和堅船利炮,搶占商品市場,掠奪原料產地,至19世紀中後期,一個統一的世界市場形成了。
第一次使生產力大為提高,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促進了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使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在工業社會中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19世界30、40年代,工人運動興起;開始了城市化的進程;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技術傳播到各地,沖擊著舊制度、舊思想;東方從屬於西方,殖民侵略導致了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第二次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經濟和軍事、政治實力得到空前發展,資產階級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生產和銷售,他們不僅更大規模地輸出商品、掠奪原料,還直接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輸出資本,開辦企業,利用那裡的廉價勞動力,謀取高額利潤。世界市場向縱深發展。
1、工業革命引起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使用機器為主的工廠製取代了手工工場。
2、工業革命帶來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轉移。
3、工業革命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觀念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4、但是,工業化和城市化也產生了新的社會問題。比如:貧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脹,住房擁擠,環境污染等弊端。
5、工業革命同時引起社會結構的改變。
6、從根本上說,後來出現的波瀾壯闊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正是工業革命的直接產物。
7、生產力飛躍
8、出現了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與工業無產階級。
9、如同農業革命一樣,工業革命也引起了人類社會的第二次大變遷。
10、德國迅速崛起,成為歐洲第一強國,為兩次世界大戰埋下伏筆。
工業革命使人類跨入了機器時代,帶來了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以及社會階級結構的變化,形成了近代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拉大了東西方社會進步的距離,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打開了亞、非、拉落後國家的大門,把整個世界納入了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體系。

❽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它對世界歷史有什麼重大影響

前言

我們現在的生活無疑是十分的便利的,那你知道嗎,其實在二百多年之前,甚至連電都沒有,現代生活的便利主要得益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生。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它對世界又產生了什麼深遠的影響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也被稱為是第二次科技革命和電氣革命,時間是從1870年到1914年。其中西方國家和美國以及日本等國家的工業在此期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大規模應用為代表,點燈的發明為標志。

❾ 兩次工業革命分別使資本主義生產組織形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第一次工業革命生產組織 :工廠取代手工工場成為主要生產組織形式。

第二次工業革命生產組織 :產業結構發生巨大變化,大企業興起,壟斷組織產生。

(1)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實現了從傳統農業社會轉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要變革。盯培

(2)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使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工廠代替了手工工場。

(3)工業革命同時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關系的變革。它使社會明顯地分裂為兩大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

(9)二次工業革命怎麼改變擴展閱讀:

第一次

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人類開始進入蒸汽時代)

工業革命不能僅僅歸因於一小群發明者的天才。雖然天才無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紀後期起作用的種種有利力量的結合。除了在強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發明者很少作出發明。作為種種新發明的基礎的許多原理在工業革命前數世紀已為人們所知道,但是,由於缺乏刺激,它們未被應用於工業。

例如,蒸汽動力的情況就是如此。蒸汽動力在古希臘化時代的棚則襲古埃及已為人們所知道,甚至得到應用,但是,僅僅用於開關廟宇大門。不過,在英國,為了從礦井裡抽水和轉動新機鏈兄械的機輪,急需有一種新的動力之源。結果引起了一系列發明和改進,直到最後研製出適宜大量生產的蒸汽機。

❿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影響:

19世紀70年代以後,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對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和生產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生產力飛躍發展,使社會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資本主義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

革命評價:

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資本主義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爭奪市場經濟和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更加激烈。

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使得資本主義世界體纖弊系的最終確立,世界逐漸成為一個整體。

第二次工業革命進一步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10)二次工業革命怎麼改變擴展閱讀:

革命背景:

19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自然科學研究取得重大進展,1870年以後,由此產生的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次不窮,並被應用於笑如各種工業生產領域,促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蓬勃興起,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重大發明: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器的廣泛應用最為顯著。

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出現了一系列的重大發明。

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製成了發電機;到70年年碰豎啟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

電器開始用於代替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新能源。

隨後,電燈、電車、電影放映機相繼問世,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科學技術應用於工業生產的另一項重大成就,是內燃機的創新和使用。

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90年代柴油機創製成功。

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

80年代德國人卡爾·弗里特立奇·本茨等人成功地製造出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內燃汽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得到了迅速發展。

內燃機的發明,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生產。

1870年,全世界生產大約八十萬噸石油,而1900年的年生產量猛增到了二千萬噸石油。

科學技術的進步也帶動了電訊事業的發展。

19世紀70年代,美國人貝爾發明了電話,90年代義大利人馬可尼試驗無線電報取得了成功,都為迅速傳遞信息提供了方便。

世界各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進一步加強。

第二次工業革命同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首先,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許多技術發明都來源於工匠的實踐經驗,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而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自然科學的新發展,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地結合起來,科學在推動生產力發展方面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它與技術的結合使第二次工業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2、其次,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重要的新機器和新生產方法主要是在英國發明的,其他國家工業革命的發展進程相對緩慢;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新的技術和發明超過一國的范圍,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

3、最後,由於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時,有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對它們來說,兩次工業革命是交叉進行的,它們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業革命,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也比較快。

閱讀全文

與二次工業革命怎麼改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般性工業公司指什麼 瀏覽:243
賓士車門減震貼貼哪裡 瀏覽:50
2021賓士最便宜多少錢 瀏覽:169
黃山市賓士汽車200價格是多少 瀏覽:369
寶馬5系主機怎麼拆 瀏覽:215
奧迪a7怎麼查車架號 瀏覽:370
賓士多少速度過減速帶舒服 瀏覽:734
陝西工業清洗公司哪個好 瀏覽:547
寶馬在車內怎麼把車門鎖住 瀏覽:839
瑞納汽車車門鈑金如何拆卸 瀏覽:437
武漢哪個汽車城規模大 瀏覽:818
城西客運站到渭工業園區怎麼乘車 瀏覽:415
賓士方向盤太重怎麼調節 瀏覽:323
寶馬內飾用什麼材料 瀏覽:520
工業平車針型號分別代表什麼 瀏覽:335
工業化城市指的是哪些 瀏覽:66
奧迪q5l更換渦輪多久一次 瀏覽:778
奧迪c6頭枕如何拆卸 瀏覽:152
包頭的汽車到廣州需要多少錢 瀏覽:479
湖南長沙奧迪改色噴漆哪裡專業 瀏覽:748